cts245 cts245
关注数: 0 粉丝数: 59 发帖数: 1,563 关注贴吧数: 22
关于“面积不等”的图形问题的终极解答 在本吧,曾不少次见到网友问一些:通过图形变换而得到什么65=64之类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欺骗眼睛。我给出解释,,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探讨```如果你没有耐心就不要看了。先说一个数列,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就是前两项和等于第三项,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接近0.618.如8/13≈13/21≈0.618.如果你用这数列使用这个数列中的其他相邻四项来试验这个过程,无论选取哪四项,都可以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不会相等的。。而且是刚好相差为1 !!!也就是说这个数列任意一项的平方等于它前后相邻两项之积加1或减1表示为a(n)*a(n)=a(n-1)*a(n+1)+/-1很多图形都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来蒙人的!!比如64=65??那两张图(在我电脑里有,只是不能上传,这个图很典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在本吧应该能找到)。8,13,21,和1,1,2,3,5,8其实你只要拿张纸来做一下就知道了``但是要纸够大,剪裁都十分精确,才可以因为在重新组合时,缺失了一小部分刚好是1个单位的面积。在“长方形”ABCD中(实际上不是长方形),如果ABC是三角形,则有AE/EF=AB/BC,而实际上AE/EF=8/3,AB/BC=13/5,8/3不等于13/5AE/EF并不等于AB/BC,所以ABC并不是三角形实际上只是8/3≈13/5,如果连接AC,你就会发现,实际ACF并不在同一直线上,它只是一个面积为1/2的三角形!以上这是在重新组合时,多出了一小部分刚好是1个单位的面积。根据这个,做个类比,不难想象到缺失了一小部分刚好是1个单位的面积那种情况吧?也许有些朋友没看懂,耐心点,你一定会懂的。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泉(转)   有些朋友说,学数学最重要的是方法,做题并不重要,我认为不做大量的题怎么能学到方法呢?从数学历史来看,数学理论的发展几乎都源起于想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1900年,德国大数学家 D. Hilbert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数学会议上,发表了〈数学问题〉的专题演讲,其前文的前半段就阐明了这个观点: 谁不愿意将未来的面纱揭去,看一眼科学下一步的进步及进展的秘密?下几代的主要数学精神追求的是那些特别的目标?在未来的世纪中,数学这个宽广丰盛的领域又会产生那些新的方法以及新的结果?  回顾历史就知科学发展是连续的。每一时代自有其待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到了下一代或许解决了,或者因解之徒劳无益,搁置一旁,而代之以新的问题。想要预知近期数学发展的梗概,我们就得注意那些发生在今日而期待在未来可解的问题。在此世纪接替之际,纵谈数学的问题,自有其意义,因为此时我们不但要回顾过去伟大的成就,同时也要将我们的思索导向未来的发展。  许多问题在数学一般的发展上,或对某些研究者而言,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一事实殆无疑问。只要具有众多的问题,一门科学就充满了活力;问题短缺会使之趋于消失或失去独立发展。就像一般的事业必须追求特定目标,数学研究需要的是问题。研究者以问题的解决衡量及锻练其能力;他发现新方法,发展新观点,使他的视野更宽广、更自由。  事先准确判断一个问题的价值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价值的判断要取决于这个问题所带给科学的进展。然而我们想知道是否有一般的标准来评判一个数学问题的好坏。一位法国老数学家说:「如果你无法将一个数学理论弄清楚到可以解释给街上任何一个人听,那么这个数学理论就不算完成。」对一数学理论如此清楚、易于了解的要求,我想更应加诸于所谓好的数学问题;清楚、易于了解使人向往,复杂使人排斥。更有进者,一个数学问题要难得吸引人,但也不能难到无从下手。它必须是真理谜阵中的指标,及成功解答后喜悦的回味品。过去的数学家都热忱地投入解决某些特定的难题。他们深知难题的价值。想想 John Bernoulli 提出的「最速下降曲线」这个问题就好。Bernoulli 在公开提出这个问题时说:由经验得知,使伟大人物得以促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也不过是在他们面前摆着又难同时又有用的问题。所以为了赢得数学界的感谢,他就效法 Mersenne、Pascal、Fermat、Viviani 等先贤,在许多伟大的分析学家面前,提出他想到的问题,以作为他们的方法,他们的能力的试金石。变分法 就因 Bernoulli 的问题及其它的类似问题而产生了。大家都知道,Fermat 认定 x^n + y^n = z^n 这样的方程式没有正整数解(n>2)。寻求解答这样一个特殊的、看起来不重要的问题,居然会对数学发展深具启发性,这是问题之有用的显著例证。 Kummer 为了解决 Fermat 问题,引进了理想数,发现它们在圆分体中具有唯一分解成质因子乘积的性质。Dedekind 及 Kronecker 将之推广到一般代数体,使之成为现代数论的中心论题,而其意义更远超出数论范围,进入代数及函数论的领域中。再提一个相当不同的领域,三体问题。Poincar谷 所带给天体力学的丰富方法及深远原理,就起因于重新研究三体问题这个难题,以便寻求更近似的解答。Fermat 及三体是两个极端类型的问题。前者是纯理论的产物,属于抽象的数论,后者因天文需要而生,是了解自然界最基本现象的要素。还有,同一个题目也时常引起在极端不同的数学领域中有所应用。譬如,最短曲线问题在几何基础、曲线曲面论、力学以及变分法各方面,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F. Klein 在二十面体方面的研究,其在初等几何中多面体问题、在群论、在方程式论以及在线性微分方程所具有的影响,更强烈支持这种观点。为了强调问题的重要性,我可以再提到 Weierstrass。他说,他在科学研究生涯之初,能够遇到像 Jacobi 反转这样重要的问题,实在幸运之至。
心目中的英雄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篇文章,但是也相信有很多的人未看过这是一篇很长的连载,在这里先贴它的一小半,希望大家喜欢~~~ ^_^============================================== Heroes In My Heart (1) Bernoulli 家族 (1) Euler停止了生命,也就停止了计算。 ——de Condorcet 这是一个生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部落,有着十几位优秀的科学家都拥有这个令人骄傲 的姓氏。 1. John Bernoulli在1696年把最速降线问题在一个叫做《教师学报》的杂志上面提出,公开挑战主要是针对他的哥哥Jacobi.Bernoulli,这两个人在学术让一直相互不忿,据说当 年John求悬链线的方程,熬了一夜就搞定了,Jacobi做了一年还认为悬链线应该是抛物 线,实在是很没面子。那个杂志好像是Leibniz搞得,很牛,欧洲的牛人们都来做这个东西。到最后,Jhon收的了5份答案,有他自己的,Leibniz的,还有一个L.Hospital侯爵的 (我们比较喜欢的那个L.Hospital法则好像是他雇人做的,是个有钱人)然后是他哥哥 Jacobi的,最后一份是盖着英国邮戳的,必然是Newton的,John自己说“我从它的利爪上认出了这头狮子.”据说当年Newton从造币厂回去,看到了Bernoulli的题,感觉浑身不爽,熬夜到凌晨4点,就搞定了。这么多解答当中,John的应该是最漂亮的,类比了F ermat原理,用光学一下做了出来。但是从影响来说,Jacobi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变分思想 。 2. Bernoulli一家在欧洲享有盛誉,有一个传说,讲的是Daniel Bernoulli(他是John Bernoulli的儿子)有一次正在做穿过欧洲的旅行,他与一个陌生人聊天,他很谦虚的自我介绍:“我是Daniel Bernoullis。"那个人当时就怒了,说:“我是还是Issac Newton呢。”Daniel从此之后在很多的场合深情的回忆起这一次经历把他当作他曾经听过的最 衷心的赞扬。 ============================================== Heroes In My Heart (2) Bernoulli家族 (2) 3. John & Jacobi这两个Bernoulli人,都算不出来自然数倒数的平方和这个级数,Euler从他老师John那里知道的,并且给出了π2/6这个正确的答案。 4. 法国有一个哲学家,叫做Denis Diderot,中文的名字叫做狄德罗,是个无神论者,这个让叶卡捷琳娜女皇不爽,于是他请Euler来教育一下Diderot,其实Euler本来是弄神学的,他老爸就是的,后来是好几个叫Bernoulli的去劝他父亲,才让Euler做数学了。Euler邀请Diderot来了皇宫,他这次的工作是证明上帝的存在性,然后,在众人面前说:“先生,( a + bn ) / n = x, 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Diderot自然不懂代数,于是被羞辱,显然他面对的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回到了巴黎…… ============================================== Heroes In My Heart (3) 四色定理 证明是一个偶像,数学家在这个偶像前折磨自己。 ——A.Eddington 1. 一次拓扑课,Minkowski向学生们自负的宣称:“这个定理没有证明的最要的原因是至今只有一些三流的数学家在这上面花过时间。下面我就来证明它。”…….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没有证完,到下一次课的时候,Minkowski继续证明,一直几个星期过去了……一个阴霾的早上,Minkowski跨入教室,那时候,恰好一道闪电划过长空,雷声震耳,Minkowski很严肃的说:“上天被我的骄傲激怒了,我的证明是不完全的……" 2. 1942年的时候,Lefschetz去Havard做了个报告,Birkhoff是他的好朋友,讲座结束之后,就问他最近在Princeton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Lefschetz说有一个人刚刚证明了四色猜想。Birkhoff严重的不相信,说要是这是真的,就用手和膝盖,直接爬到Princeton的Fine Hall去。 ============================================== Heroes In My Heart (4)
又是路程题  二千年前,“高斯”来到被称为"南蛮之地"的海南岛的海口,在一家旅馆里住下。 一天,“高斯”想离开旅馆去博鳌小镇,于是就向人打听这路怎么走。 旅馆里的人告诉他,如果他要从此地出发到博鳌小镇,那只有一条道路可走。但顺着这条路,他既可以乘坐公共马车,也可以步行,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进行。综合起来,有以下四种不同的方案可以采用。  1·他可以全程乘坐马车。但马车要在某个途中小屋停留30分钟。 2·他可以全程步行。如果他在马车驶离旅馆的同时开始出发步行,那么当马车到达派克镇的时候,他还有1公里的路程要走。  3·他可以先步行到达那个途中小屋,然后再乘坐马车。如果他与马车同时离开旅馆,那么当他步行了4公里的路程时,马车已经到达那途中小屋。但是因为马车要停留3 0分钟,所以当马车正要离开小屋时他刚好赶上,于是他就可以坐上马车,前往博鳌小镇。  4·他可以先乘坐马车,到达那途中小屋之后,其余的路程再步行。这是最快的方案,他可以比马车提前15分钟到达博鳌小镇。 根据以上信息,“高斯”稍为思考一下就知道从那家旅馆到博鳌小镇究竟有多少路程了,你也知道吗?   不能用方程来解(因为那是两千年前发生的事,此高斯并非那高斯)!!!    不要再笑我不会用先进的方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