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 江家的2货
读书的时光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76 发帖数: 8,088 关注贴吧数: 9
经济学最重要是有趣和解释现实世界(1)—张五常 经济解释会成为中国学派吗?(1) (2008-11-11 08:08:03)   「《佃农理论》四十年」研讨会议结束了,参与者说很成功。我极少参加会议,不知「成功」如何衡量。约一百人,其中不少说,那是他们参与过的最成功的会议,甚至有说比七月高斯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周年」还要好。芝大之会一致好评,但因为参与者一半是西方人士,不知中国,交流有点沙石。   《佃农理论》是我一九六六年作学生时的论文习作,首篇文章的发表日期是一九六八,刚好四十年。往事如烟,这次研讨,参与的年轻人不少熟读该书(若干年前出版了中译本,有学子说读英文版),使我有无限感慨。筹办这次会议的朋友征文,由他们选出六篇赠予奖金作鼓励。说明限于以经济分析来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才考虑。果然,收到的四十多篇文稿全是解释之作,好坏不论,这类作品在地球上近于失踪有三十年了。   我还是沉醉于六、七十年代解释有趣现象的经济学。不一定同意他家的解释,但好些过瘾可读,有启发力,不同意更加紧张刺激了。为什么同样的病,加州的医生收费,收富人比收穷人的多?为什么厂家或批发商要管制零售价?为什么职业棒球手的雇用合约,是奴隶性质的?为什么电影片的批发,叫座的永远与不叫座的一起捆绑销售?   问的永远是为什么,不问好不好,也不问怎么办。这是我当年对经济学着了迷的原因。我自己的作品也永远问为什么,不管其它。为什么香港战前建造的私人楼宇,在战后出现天台木屋的僭建呢?是谁那样神通广大,有本领把房子僭建在他人的房子之上呢?为什么佳座的票价偏低了?为什么台湾管制佃农的分成率,农业的产出量竟然上升?为什么中国昔日有盲婚制,有童养媳,而妇女要缠足那么蠢?就是到了年逾古稀的七十二岁,我还在问:为什么问题多多,被人批评得一无是处的中国,经济会发展得那么快?   经济学鼻祖史密斯一七七六推出的《国富论》,包罗万有,既问好不好,也问怎么办,但一举成名的重点,还是问为什么: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会给社会整体带来那么大的贡献呢?是的,以史前辈为首的古典经济学,虽然倾向于政策好不好的建议,但「为什么」一般是分析的出发点。到了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数学被引进,边际分析盛行,变量与方程式相等的均衡理论普及,问「为什么」一时间成了主流。很可惜,因为数学的引进,经济学者问的多,答得少。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学者们专注于理论或技术上的发展,漠视了真实世界的现象。其二是为了方程式或几何的整齐好看,经济学者逼着把局限条件简化,其中最大的错失是或明或暗地假设交易费用是零。真实世界的局限与理论假设的局限不同,理论的解释力不管用。三十年前我说过,如果在实验室作化学试验,你不可以用不清洁的试管而假设是清洁的。换言之,以经济理论解释世事,假设的局限一定要与真实世界的局限大致吻合。假设的局限要看得到、摸得着,要真有其事,而推断会发生的现象也同样要看得到、摸得着。   篇幅所限,我不能在这里再评论因为世界复杂,理论一定要简化,或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发展学说的一无是处,或宏观分析一落笔就打三更,或机会主义之类的博弈分析只是说故事,无从验证。我要说的是七十年代后期起,经济学者的兴趣一般是与真实世界脱离了。不知世事,问为什么不是有点胡里胡涂了?理论多多,但一般与真实世界扯不上关系,是今天经济学发展的悲哀。
学高为师之不可能-温铁军 看到你们这个农民之子《十周年征文材料》,里面有两篇文章值得 读。我其实在来的路上还没有想好跟大家说什么,本来想你好我好大家 好,因为大家起个大早,无外乎庆祝一下。但是看了里面有篇尧育飞写 的文章《农民和农民之子的自救》,觉得有点意思。 原来冥冥之中有这么一种鲁迅“隋洛文”的感觉。试问,鲁迅为什 么死得那么早,因为他把他本来在六十岁以后的话先说出来了,他就死 得比较早。很多人问一个预设了回答的假设:鲁迅活在1957年会怎么样, 我说你们这个设问是不对的,因为对于一个死去的人,是不能假设他在未来的一个社会是怎么样的。我们只能假设他在自己生活的当时社会的那些言行之间是怎么联系着的。因此,我这个思考不是那种假设,而是与他当时的言行有联系,觉得他是把本来60岁以后说的话都说了,所以 就提前逝世了。 你们社团的姓尧这小伙子,当然我不是咒他,他话也说得太早,把 我这个年纪应该说的话他都提前说出来了。然后他就遭到了很多网友的 批评。就像鲁迅当时横眉冷对有点孤军奋战的感觉,也因为话说太早。 但他说得对不对呢,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扁鹊见蔡桓公的感觉,也像鲁迅 有篇杂文说你们家病人肯定要死,就遭人暴打…,说早了呢,就容易 造人批评,但确实是超凡脱俗了 看了这东西以后,让我想讲点我现在正在思考的很多问题,提醒各 位,特别是青年社团不要陷入当前社会上的无谓的炒作,不要去炒这些事,无外乎你们中间有人说得早了点,那说早了总是要挨批的。 所以,我今天先说一下中国人的上个一百年,无外乎完成了一个产业资本过剩的过程,中国人进入新世纪的十年,无外乎完成了金融资本过剩的进程。这些话,以我这种年龄来看也说早了,将会使我自外于西方经济学那些主张钱能生钱的主流的学术界。但对你们年轻人,我想拿这些话为铺垫,来解释一句话,叫“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何以为学高?学,理论界几乎人人都说我们在治学。治学直译,10govern study,那就得有 the governing system,就是要有治学的体系,然后就得遵循学术界的规矩 regulation,刚才赵老师开始讲这个 regular、mles 然后就得有 who govern whom,谁去治谁?就得有这一套体系性东西提 出来。治学者被治,被谁治呢?被形成这套制度的人去治,因为形成这 一套制度的内在作用是利益分配。所以,今天这个治学就变成了被研究,因为你被 govern 了,被治了,所以就进入被研究这样的一套学术体系,最终你还能学高吗?不能了,因为你已经被govern了,已经 进入被研究govern以后的being studies 。 我把这个道理用于全球 分析,就是我近年来在反复讲 制度致贫规律,至今不能被主流学术刊物所接受的关于贫富差距的规律性 论述:制度性致贫 the institutional being poor,其实就是解释你怎么被贫困 的,讲这个世界的二八开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关于制度的理论解释,和 说的微观精准去扶贫的感觉就不太一样了。其实,也就是说,致贫的最根本问题不在于你,你要被人家扶,可你本来不是贫,甚至你本来很富,你被制度性地致贫了。怎么被制度性地致贫了呢 institutionalbeing poor?当你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讨论的时候,你就已经不是主流的学术了,既然这个讨论不是被治理 govem条件下的被研究 being studies,那你就超过了这个学了,也就学高了,这时候呢,也许就有条件学高为师了,对不对啊 还不能,因为你还没有制度 system,就不能治理 gover别人。而没有 syslem的核心原因是你没有形成利益分配的条件。当你超越这个学问体系的时候,你还想有这个体系的利益分配吗?或者,想另外还有个利益分配体系?门都没有。 所以,谁想真做到学高为师,就得不再被利益分配体系所局限。打 个比方无论鲁迅还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话说早了,无论对错都有毛病因为会被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挑战。 以我自己为例,现在二级教授拿到了,再往上奔不太可能了,现有 的利益分配对我就没制约了,也就可以在不根本性地撼动主流的同时 微超越现有的治学体系ssem,可以有条件做些另类的思考,然后把这另类思考表现为一种新学。 所以我说,不应该怪大多数在给govern条件下的,被利益分配条件下的年轻人,他们只能去这样被学,要大家一定要学高为师,是不太可能的。 同理,德高为范也不太可能,
我国现代化的代价 当我们把所谓的工业化、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时,就意味着我们要准备承担代价。这些代价主要有两个 一是在“三农”领域中三要素的大规模净流出。这导致了“三农的衰败,弱势群体变成了草根。从社会角度来说,草尖离开了,农村剩下老人、妇女、孩子。劳动力资本存量最高的部分贡献它的劳动剩余给城市资本了。城市人占有了农业和劳动者剩余之后,给草根回报了吗?中国真正的最大的不公平就在这里。 二是只要在城市过度集中资本就会过度集中风险。我们做了一个经验的归纳,发现只要经济危机软着陆成功,那一定是城市资本把代价转移到乡村去了。凡是硬着陆,那一定是这代价转移不出去,于是硬着陆就砸出了改革。无论改革还是调整,都不过是危机硬着陆在城市资本的结果。 资本,不论国有还是私有,都是人类制造又反过来异化人类自身的异化物,政府也是人类制造的另一个异化物。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只不过是服务于资本。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政府和资本直接结合——一资 本内化于政府,于是就政府公司化,虽然节省了政府与资本之间的交易 费用,但是,强大了政府权力和资本权力共生的同时,对资源作资本化 占有的能力大为增强。而资源在民生之中,只有内化于政府的资本,才 能最顺畅地推进资源转化成资本的过程,并甩掉制度成本。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 主题报告认为,房地产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倒U关系。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同时存在正向的拉动效应与负向的挤出效应,当房价水平较低时,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超过负向挤出效应,而当房价水平过高时,负向挤出效应将超过正向拉动效应。经验研究发现:当房价收入比超过9:1后,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将得不偿失。按照2018年中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来计算,2018年中国房价收入比为9.3。这意味着:尽管2018年表面上中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0.7百分点的带动贡献,但是其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2018年中国房地产对经济净贡献出现了由正转负的拐点。而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等一线城市与厦门、福州、杭州、珠海、天津等大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已经超过9这一临界点。为此,对于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城市,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房价收入比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的同时,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让收入跑赢房价。 主题报告认为,房地产与经济结构影响普遍存在倒U关系。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出现了持续的“脱实入虚”现象:一方面,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行业,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另一方面,2018年以来,制造业企业面投资房地产愈演愈烈,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7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理论上,房地产尤其房价影响经济结构变化,微观机制上主要通过配置和筛选效应的作用机制实现。总体上,当房价过低时,低端产业能够生存,企业没有压力升级和转移,当房价处在较高但仍合理水平时,企业被迫升级或者转移,当房价过高时,一方面,企业没有能力升级,另一方面,因为房地产业利润丰厚而转向房地产,总之,城市房价与城市产业升级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主题报告认为,房地产对经济风险的影响是双重的和动态变化的。房地产及衍生风险主要有三: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和房地产财政风险。实证研究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的价格和数量泡沫风险,一二线城市的价格泡沫大,四五线城市的数量泡沫大,且最近有反弹的苗头;房地产金融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在快速积累。房价对企业流动性风险存在双重影响,部分省份存在较大的企业流动性风险。金融风险具有空间传染效应,部分省份存在较大金融风险;房地产发展与地方财政风险具有双重关系且动态变化,即房地产发展可能是财政安全的保障,也有可能是财政风险的来源。情景模拟显示:若立即结束土地财政和土地融资,地方政府收支因现立即的缺口带来风险。若坚持目前的土地财政和土地融资,地方政府未来收支因现更大缺口将带来更大隐患。为此,要积极稳妥地让土地财政和土地融资逐步退出,加快推出房地产税,探索市政债券融资。
送同学们一堆经济学方面的前沿题目 受计划经济体制、传统政策观和 政绩观、传统发展模式等的影响,我国城镇化 还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 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体 制机制不健全,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而农民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 产业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城镇化、城镇化的总体格局与空同 模式、城镇化中的体制又恰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这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言,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首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的研究还不系统,对关键问题把握不足。在农民市民化方面缺乏整体性研究,忽略了地区差距;在投融资方面缺乏定量分析和机制体制创新研 究;在产业化方面缺乏对现代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在土地城镇化方面缺乏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本章将深入剖析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系统研究各个因素的作用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可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我国的发展经验也能为世界城镇化的道路和模式提供借鉴。近年来,国外城镇化面临一些问题 美国自由放任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造成了过度郊区化,导致中心城市空润 化,带来了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拉美城镇化畸形发展,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东京等大都市圈出现“极化”现 象,大都市区住房紧张、地价高昂,农村和边远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现 象严重;韩国首尔存在过度聚集问题。在此背景下,从我国城镇化的关 鍵因素出发,探索城镇化进程中的机制与模式,能为世界城镇化提供 定的启示和借鉴。
职场95后:谁欺负我,我都不会认怂(有底气,人也更加淳朴了呢) 几年前,老婆进了一家故事刊物。 一共6名文编,不分栏目竞争上稿。上班时办公室鸦雀无声,午休时间依然鸦雀无声,明明相邻而坐,说话还要通过QQ。要是相安无事倒也罢了,为了争夺优质作者,私下还经常互相使绊子。干了两年,行业大环境恶化,刊物关门了。原主编在微博里晒她领到的失业救济金,老婆她们这才知道还有这么一项待遇,连忙去申请,才发现已经过了时效。 每每谈及这段职场经历,老婆都会以“不堪回首”加以总结。此后应聘她都会优先考虑企业文化。此后又找到一家公司,其老板以前在外企、国企都做过,思想理念很先进,允许员工在家上班,并一再告诫新入职员工,她对同事之间和谐相处最为看重,严禁互相勾心斗角。如果有谁到她那儿说同事坏话搬弄是非,轻则警告,重则开除。 老婆高高兴兴上了几天班,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新公司有位女同事很刁蛮,常常争功诿过,将分内事推给别人做,面对老板又积极表现,活脱脱一个两面人。有时老婆忍不住想向老板反映,想到老板不许告状的“禁令”,没敢做声。眼看着自己的工作量莫名加大,还吃力不讨好,老婆终于受不了,在年前就辞职了。 这回,二度辞职的她时来运转,居然在一个月内实现了再就业。新公司里大多是90后,和她一起入职的还是一位“95后”。“95后”也是因为在以前的公司做得憋屈,觉得同事关系压抑,于是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年终奖,毅然跳槽。 干了没几天,老婆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就业机会。部门里有一位刺头,仗着业务能力强,老板离不开她,平日里颐指气使,尤其喜欢欺负新人,半年间已经气跑了八九个同事。刺头对于老婆和“95后”当然也很不客气,每天吹毛求疵找茬刁难。不过“95后”比刺头更强硬,来一句怼两句。刺头看来是那种看见怂人搂不住火,看见火人搂不住怂的主儿,渐渐竟然焉了。 “我怕什么?家里有个门面出租,每月租金一万,爹妈给我支配。谁欺负我,我都不会认怂,大不了不干,又饿不死!”“95后”说。在她的掩护下,老婆也顺利度过了试用期。这样的同事,新公司有很多,他们大不了可以回家啃老,平日都直来直去,不屑研究什么职场攻略。有位同事平日人品不太好,结婚发请柬居然遭到好几位同事拒收,理由很简单:“没空。” 有时他们也会剑拔弩张,不过都在明面上,只要你为人不很差劲,吵了架对方也不会记仇——这才是“好队友”。将“好队友”放在高薪、升职机会之前,如今许多年轻人应聘时都会这么排序。相比上一代,他们的谋生压力减轻了,更希望享受工作。 现在,老婆觉得这家公司的氛围适合她,决定好好干几年。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消费者肉类消费偏好或有变动——经济学吧江家的2货 由于统计数据搜集原因,每年一季度生猪价格,以3月下旬生猪价格为标的。该时间段不受年节因素影响,可以较可靠的反应市场多数的价格情况。 以上数据可以做以下分析: 供给分析:14年一季度至18年一季度,生猪的出栏和存栏量总体保持下滑趋势。相比14年一季度,18年一季度生猪供给约减少10%。其中,14年到16年连续下滑,16到18年略有回升。 价格分析:14年一季度至18年一季度,总体价格先上升后下降,与供给量总体保持相反关系。相比14年一季度,18年一季度生猪价格下降6.4%。 需求分析:相比14年一季度,18年一季度生猪供给约减少10%,相比14年一季度,18年一季度生猪价格下降6.4%。因此生猪的需求总体减少了,消费者消费偏好有所改变。 那么消费者对猪肉需求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消费观念的变化如:其他肉类替代了,还是蔬菜替代了。或者是收入减少?由统计数据可知,其他肉类的替代作用可能占了相当的原因。但是从16年开始,其他肉类消费也基本没有了变化。 由于统计数据原因,蔬菜水果的消费量难以核实,但是就个人的直观感受,蔬菜水果的消费量是上升的,并因此代替了部分肉类消费。 统计数据显示国民收入仍在增长,因此不存在收入限制。 总结:通过对14年一季度到18年一季度猪肉及猪肉其他替代品的消费量和价格的分析,我们初步做出结论,消费者对于猪肉的消费偏好在减弱,与此同时,对于其他肉类如牛羊肉的消费偏好在增强,同时,靠直观经验判断,对于水果蔬菜偏好的增强也削弱了对于猪肉的需求。总体来说,消费者对于肉类的消费趋向多元化,也更加注意健康的饮食。养殖行业可能需要做出一定调整,下调猪肉的消费预期。
关于希克斯要素论的评介 原文: 它表明,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发明,通过利润率起作用的发明。每一项发明都引起一个冲动。但是任何由一项单独的发明引起的冲动并不是永不衰竭的。这种冲动的衰竭由利润率的下降来表示。但衰竭的原因则是劳动的稀缺。 个人观点: 对于希克斯所说的要素论,在大多数观点上都是认可的,特别关于新技术导致高利润率,导致投资,再经过利润率下降的说法很认可。 在这么一段话中,除了最后一句,其他的我完全认同。 希克斯把衰竭归因于利润率是陷于肤浅了。 他的道理是这样的,分配权归属于资本和劳动双因素,随着资本的不断投入,资本相对的边际收益率会比劳动的边际收益率低的多。利润率就下降了。 虽然资本存在边际收益率降低,但是就单个新技术,新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劳动也是边际收益率递减的,因为劳动者会从收益率低的行业转移到新行业,这样就无法说在单个行业内部资本收益被劳动要素占用了。 当然希克斯的理论在整个社会角度是正确的,但是他显然搞错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那么,就单个行业来说,资本收益的降低与劳动无关,那么资本收益递减因为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竞争,这是马克思的思路,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 而利润率下降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时,这个新行业就成为了传统行业。然后由于有效需求的不足,生产重新萎缩。 所以,所有的分配自由型经济,都会有强烈的创新发明的冲动,不仅因为新发明的高利润,而且因为没有新发明社会就会走向崩溃的负激励效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