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tau leontau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7,888 关注贴吧数: 3
答诸友 前阵辞大吧。后来很少来吧裏,起因由邓吧的离任。不是意气,原因有很多,但初衷却简单,少逛点贴吧,或能多翻几页书。近来收到几位吧友电话、短信、留言及与深圳的几位吧友喝茶,对於各位关心,非常感谢。 我逛贴吧,本意也是希望通过逛逛贴吧,交流一下对所学的理解。凡上网,看这网页看那网页都是看,在『论语吧』裏,至少多看看些相关讨论,有些讨论的内容自己不确定的,还可以翻翻书,通过相互交流,再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确实在交流中,发现很多平时理解过浅或不足的地方。对我而言,这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论语吧』。 我这人喜欢简单,讨论『论语』就讨论之。做吧务管理我也想简单,想要维护一个健康讨论的环境,当然,才疏学浅,事与愿违,讨论『论语』、交流学问的帖子越来越少,而相互指摘、扯皮、揭底的帖子越来越多。『简单』并非是『单纯』。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意见不合,尤其『论语吧』这本该思潮兴盛的地方,争执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忍受,那只能在真空中生活。比如『论语吧』如有不合我意处,我可以少参与、甚至不来,但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都充满『扯皮』,又如何躲得过。 有时候逛吧逛久了,自己难免迷茫,好像偏离初衷太远。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於逛贴吧也有一个初衷,但肯定一点是,不同的人到贴吧来其态度和追求当是不同的,有些人来学习交流,有些人来批判孔孟,有些人来故弄风雅,有些人来打发无聊,有些人好无事生非,有些人好追根究底,有些人来调剂,有些人来发泄,有些人来表现,有些人来求解。这即是说,到这裏来的人目的不一,使得贴吧就成为一个松散的组成,虽名曰『论语吧』,但实际上缺少一种内在精神。这种情形下,谁做吧主,都难有所作为,因此也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除非这吧主什麼人都不得罪,这不可能——当然,更没有这个必要——是非之论,虽然形上讲难有标准,但一些行为总还是有个公论,该管就得管。这一点,坦白讲,个人认为界限仍很难把握。 以前在当吧主时,遇到不同的人,总体讲都是很好的,与一些吧友在吧外还有交流。本来学问不够,也没有尽到心力,赖诸多吧友的理解。我这人比较喜欢直,其实现实中我并不是那种『豪爽、直爽』的直,生活中,因为跟朋友同事同学都有见面的接触,大多数问题往往并不会直言提出来,反到喜欢那种心照不宣,有什麼情况都将心比心的去想一想。至於交往,喜欢的人就多跟他交流,不喜欢的我就少跟他交流。而在论语吧中讲『直』,是有问题就可以就事论事的提出来,用清楚、明白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不赞同的地方,我也非常直接的表达出来。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讥讽或者反语——当然这要看是善意恶意——但无论如何,这种方式我都不太赞同。因为直话直说,就显得出言不逊,不知天高地厚,实非本意。 近来所说推选吧主之事,有几位朋友也提过几次,贴吧裏也有帖子在说此事。并非是矫情,更非要三让才受。吧主是众矢之的,一举一动都在注目中,还要处理很多与吧旨无关的帖子,而且无关在吧裏有时还超过了与主题相关的帖子。对於『扯皮贴』,我非常不想去读,读来费劲,要是说得不对,反成为把柄。类似帖子很多,而且越演越烈,大家看起来都理直气壮。这当中当然有很多原因。曾经也倡导过多些论语相关的讨论,尽力多顶些吧旨相关的帖子,不过个人之力微不足道,经常整个网页都被争执所淹没。希望以后会少些这样的讨论,多些『干货』。 上周在书城,无意中见到包吧主的二本书,所见写书是下过功夫的,没有买因暂时无及老学。乐老说『读经不读史』,没来贴吧这阵子,买了新世界和中华书局的《左传》,有时间翻翻,内容不少,才及一半。 向各位吧友问好。 於深圳
举季梁的一段话聊聊『祭神』及『礼』 季梁,先孔子之贤臣,既贤且智,《左传》有载。他对於『祭祀』或『神』有如下理解。这篇文章《古文观止》裏也有,故此摘录部分: 《桓公六年》事 前因;楚国侵随,并且以假装以失败来诱惑随国,以骄其心,让随国忘乎所以之后疏远周围的小国,最后则陷入孤立,再攻之就无人愿意救。随公已经中计,不过经季梁以下的劝谏,『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后话:后来,随宠少师,不听季梁,楚再入侵,执少师归,随公逃逸。) ********原文******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引用毕**** 公之祭祀,他自以为只是一种敬神的仪式,神是万物的主牢,所以,随公认为,只要把鬼神忽悠好了,就天下太平了。季梁的观点说得明白,从他的话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礼』不只是仪式,要内外结合,仪式不是重点,重点在於内在的精神 - 神是一种象徵,并不一定需要真实存在,并不是无所不能,主宰万物的。相反,他提出一个观点——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为神之主。不害民,则民丰,在这样的条件下,祭品足,则神信。否则是没有光敬神是没有意义的。从他的观点可以这样推论:神不会真正保佑社稷,民而已。 - 『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这句话其用甚明。总之都是在说,不应该单讲仪式,而更应该重视为了仪式需要做到哪些要求,然后才是合理的。 季梁的观点虽然难以看出他能代表主流,但是楚国侵随,首先想要季梁这个贤臣在,所以不敢伐,说明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有的。而且他解的这些祭祀,个人非常认同,其时有他这种观点的是不少的,所以列出。供有兴趣的探讨。
本月读书计划: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 今年的挪备尔文学奖,这书我也没看过,也还没有买。暂时地址也不方便,这二天去书城看看,现买去,方便的话可以在网上买。 简介: 《绿房子》这部长篇小说,概括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秘鲁北部(从沿海沙漠地区到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地区)长达40年的社会生活。 皮乌拉市由一个落后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森林地区仍处在原始状态中,仍然是国内外冒险家活动的舞台。他们勾结官府,占岛为王,杀人越货,对土著民族进行掠夺和剥削,这不禁使人想起了拉美30年代土著主义作家们的作品,但《绿房子》的容量更大,所揭示的主题也更为深刻,它涉及了整个秘鲁北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更多介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amazon.cn%2F%25E7%25BB%25BF%25E6%2588%25BF%25E5%25AD%2590-%25E9%25A9%25AC%25E9%2587%258C%25E5%25A5%25A5%25C2%25B7%25E5%25B7%25B4%25E5%25B0%2594%25E5%258A%25A0%25E6%2596%25AF%25C2%25B7%25E7%2595%25A5%25E8%2590%25A8%2Fdp%2FB0031Y7IEI%2Fref%3Damb_link_29444872_1%3Fpf_rd_m%3DA1AJ19PSB66TGU%26pf_rd_s%3Dfoil-left%26pf_rd_r%3D0HPKVB4PMD50HPC1DBCJ%26pf_rd_t%3D1401%26pf_rd_p%3D59078952%26pf_rd_i%3D42018&urlrefer=8e9d97660f1e66aaa67691412e76202c 注意: 1,回复“参与”即可,吧内吧外人员皆可。 2,当看书中,看完后,欢迎各位评论。 3,为了便于保存和观贴,在此月读书计划结束后,所有与书本讨论无关的回复和帖子都会删除。 4,期限2010年10月22日——11月21日。 5,欢迎详细、认真的评论,探讨越细越好,也请尽量勿在此贴灌水。 本贴只讨论与书内容相关的问题。其他有关于此计划的任何问题,请到此贴:http://tieba.baidu.com/f?kz=915765874 谢谢,祝各位阅读愉快!
也提几点倡议 近日讨论热烈,我以为是好事,有争辩才有收获,不论所持何观点,只要提出,总会引人思考,这样学问则更严谨、全面。 个人以为来《论语吧》者,有两个目的:一为“做人”(大的概念,讲“用”,治国安邦、立身处世也归为做人一类),一为“治学”。 一、“做人”目的之帖子,讲学问、讲道理——应让每个人都可参与 实际上这类帖子吧里很少,被忽视了,但我以为很重要。这里说个观点,《论语吧》应该吸引全体吧员的积极性,对于一部分帖子,不论其有无读过《论语》,都要能参与讨论才是。夫子说,未读书,都可有学问,何况人家仅仅是未读《论语》而已呢。 观《论语》吧之贴子,有些发帖和回帖,都很玄乎,看起来像是高深莫深,回帖也是模棱两可,很多帖子从“发贴者”、“回贴者”来说,那是表达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是对“读帖者”呢,说句实话,有些帖子看到后面,都看不明白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有时就是一个图标、一幅插图、或者论语中引用一句话了事,这样对于想了解《论语》,想要学《论语》者无形中设立了一个“论语这么高深,我怕是学不了的”的念头。 我这里的意思是,发贴者、回帖者当然是有个观点的,那尽可多写几字,略做解释也好。另,如果回帖所引的语句不好懂,也可解释一下,让不甚了解《论语》者,能有直观的体会。有人认为“他们不懂,可以去查”,这个态度要求自己是可以的,对于大多数网友、吧友,恐怕不一定成立,很多并非专门研究、治学的,懂个意思,懂个道理就行。 二、“治学”目的的帖子,专业、严谨——也当尽量深入浅出 讨论得细处,到是可以说得专业些、深入一些,这个到是可以,若是没有相应水平读者,不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当尽量深入浅出,更可能多的照顾不同水平的爱好者。其实做到“浅出”也简单,就是多写几句话,让大家能看明白即可。这也是交流的重要意义。 要能让吧员随交流而成长,而有所得,这样才是好的。若是吧里混了几个月,啥都没整明白,岂不可叹。这当然也与个人有关,但吧内气氛也能有所影响。 【以下几点倡议】: 1,求问、求教帖,必有人答之,不论问题看起来多简单,也当尽力详答之。 2,回帖尽量表明观点,尽量不要将回帖整得很“高深莫测”,或仅一二句引语带过之,要人好猜。另外,观点不明,也极易形成误会。 3,尽量照顾更多的会员,多些参与才是发展的根本。 4,引文,尤其是文言文的引言,还是要大概解释一下,或者个别字稍加注解。考虑到现实中,很多人上网看东西,看到不懂的是不会去查网站、查字典的,能有所说明,这个很好。 5,发贴、回帖之前,读一遍并自问:我的帖子别人易懂吗。(发帖为表明观点,不论学问多深,如果别人不易懂,那也是白搭,不是吗) 6,对于“反儒”的帖子,只要是交流目的的,来讲道理的,个人觉得当以理服之,并且应当有贴必驳,而不应删除(不符合吧规的帖子当删)。事实很多反儒的帖子都经不起辩论,只要反儒者是来讲理的,这里都可算是《论语》的“基地”吧,难道还怕说不过来,其时若真说不过来,到真要好好反思了。 7,尽量不要有“零回复”的帖子。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到是因最近争议颇多未当小吧前而写的,后蒙包先生抬爱而当上“小吧”,也正好借此贴表明些观点,我也将尽量践行以上所说几点倡议,有不妥处或分析不周,望诸友随时批评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