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tau
leontau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7,888
关注贴吧数: 3
反儒的人都很多,大多停留在憤慨上 略翻些帖子,發現反感儒家的人很多,不過很少有提出實際的質疑,大多是道聽途說,有些評論讓人甚至哭笑不得。 儒家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學,學得越多,思考越多,眼界自然開闊。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不能不懂裝懂,更不能因人廢言。凡事需要仔細推敲,不懂的寧可存疑,也不要下結論。 如果反儒真能而比較中肯、言之有物的觀點,倒值得讚賞。能有這樣的觀點,拿來探討切磋,或許真如所說,是儒之弊端,或者是理解有誤,經過交流解釋,對大家都能有所幫助。 基督教說,神創造世界。就這樣的話,如果放到國內來批判,恐怕問題會多得多,然而在歐美,大多人卻是信基督的,其中包括很多科學家。信基督要知如何是體如何是用,對錯、是非也要看是以什麼為標準,及其造成的後果及影響。 發現問題也是學問,要真,要直,要用心。不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要自己去思考和求證。
請教“促算”二字何義? 後輩輕薄前輩者、往往促算、何者、彼既賤老、天豈以賤者贈之? 請教“促算”二字何義?
『方罍之王』重回故乡 咋做得这麽好呢,现在的工艺设计都整不出来吧。 新闻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icture.youth.cn%2Fqtdb%2F201406%2Ft20140622_5400397.htm&urlrefer=28e96701c4f787cb40314a6b3e12f86b
因内容和观点不同而删封是不可接受的 刚刚有个帖子是讲删封的,据我看,是因观点不同而删封的,如果不是,还请说明。我正要回覆该贴,提交时说该贴已被删了。这回复也只好在此贴出了。 如果那帖子是发贴人自已删的,次论之(因我也不赞同发贴人有权删除自己发过的帖子,发帖后,帖子裏面便有很多人的发言,帖子一经发出则不属於某一人,而是共有了,需尊重其参与者的发言)。但如果是小吧删除的,请作解释。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怎麼讲 今天衍成『事半功倍』,与原意的区别是明显的,虽然还沾得上边。 『事半古之人』句怎麼断?事、半古之人?事半於古之人?事半古、之人?
百度知道裏有个问题:卖西瓜打一句四书。各位有知道的麽。 『卖西瓜打一句四书』 觉得有趣,我没想出来,看有没有人知道,没事猜著玩一下。呵呵。
转一篇白话文行文的微博 此博文虽然讲的是受英语影响下的中文情况,不过於现代文的行文,个人到觉得可以参读一下。转此的原因在於,现在很多人写东西容易忽视行文和表达上的问题,在网络上看文字,比如看刷机攻略、看论坛、看说明、看解说,不少内容看得我头晕,不明所以。当然,这其中是有些写的时候并不上心,要是认真写也是写得清楚的,这就不是语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再者,吧裏学生也不少,英国话也大多在学,可以对照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百度知道』回复时,弹出提示让我惊呆了 | 关於孟子的『放心』 帖子主题整了个『标题党』的语法,呵呵。 在『百度知道』回复一个问题时,弹出一个对话柜『请写一点有意义的内容吧』,把我搞晕了,转成简体字发布也不行。不知道哪个词又不对百度的胃口了,也不想去整了,这裏发个牢骚贴。哪位要是见过这情况,也顺便解释一下。
装了个贴吧APP 感觉与网页区别不大。发截图是不是方便点。。。顺便发一张。 曾文正家书里讲到「贤贤易色」,言学问在孝弟之间,这个「色」他指的犹「色难」之色,和颜悦色也。可为一说。
我晕,又一个回帖被楼主删了 被删之原贴: 楼主的二句话我都没看懂,请重新组织下语句。 第一句话如果语句没有问题,那就是意思上我没有看懂,请解释:『长』是『年纪大』的意思麽,熟读《论语》才知道什麼叫『年纪大』? *** 原贴: http://tieba.baidu.com/p/2823389177 原主题/原贴一楼:熟读论语,始知何以为长,为兄 原贴二楼:论语开篇就讲 孝悌 有些人 看过论语了再来发言 ***
答诸友 前阵辞大吧。后来很少来吧裏,起因由邓吧的离任。不是意气,原因有很多,但初衷却简单,少逛点贴吧,或能多翻几页书。近来收到几位吧友电话、短信、留言及与深圳的几位吧友喝茶,对於各位关心,非常感谢。 我逛贴吧,本意也是希望通过逛逛贴吧,交流一下对所学的理解。凡上网,看这网页看那网页都是看,在『论语吧』裏,至少多看看些相关讨论,有些讨论的内容自己不确定的,还可以翻翻书,通过相互交流,再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确实在交流中,发现很多平时理解过浅或不足的地方。对我而言,这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论语吧』。 我这人喜欢简单,讨论『论语』就讨论之。做吧务管理我也想简单,想要维护一个健康讨论的环境,当然,才疏学浅,事与愿违,讨论『论语』、交流学问的帖子越来越少,而相互指摘、扯皮、揭底的帖子越来越多。『简单』并非是『单纯』。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意见不合,尤其『论语吧』这本该思潮兴盛的地方,争执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忍受,那只能在真空中生活。比如『论语吧』如有不合我意处,我可以少参与、甚至不来,但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都充满『扯皮』,又如何躲得过。 有时候逛吧逛久了,自己难免迷茫,好像偏离初衷太远。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於逛贴吧也有一个初衷,但肯定一点是,不同的人到贴吧来其态度和追求当是不同的,有些人来学习交流,有些人来批判孔孟,有些人来故弄风雅,有些人来打发无聊,有些人好无事生非,有些人好追根究底,有些人来调剂,有些人来发泄,有些人来表现,有些人来求解。这即是说,到这裏来的人目的不一,使得贴吧就成为一个松散的组成,虽名曰『论语吧』,但实际上缺少一种内在精神。这种情形下,谁做吧主,都难有所作为,因此也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除非这吧主什麼人都不得罪,这不可能——当然,更没有这个必要——是非之论,虽然形上讲难有标准,但一些行为总还是有个公论,该管就得管。这一点,坦白讲,个人认为界限仍很难把握。 以前在当吧主时,遇到不同的人,总体讲都是很好的,与一些吧友在吧外还有交流。本来学问不够,也没有尽到心力,赖诸多吧友的理解。我这人比较喜欢直,其实现实中我并不是那种『豪爽、直爽』的直,生活中,因为跟朋友同事同学都有见面的接触,大多数问题往往并不会直言提出来,反到喜欢那种心照不宣,有什麼情况都将心比心的去想一想。至於交往,喜欢的人就多跟他交流,不喜欢的我就少跟他交流。而在论语吧中讲『直』,是有问题就可以就事论事的提出来,用清楚、明白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不赞同的地方,我也非常直接的表达出来。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讥讽或者反语——当然这要看是善意恶意——但无论如何,这种方式我都不太赞同。因为直话直说,就显得出言不逊,不知天高地厚,实非本意。 近来所说推选吧主之事,有几位朋友也提过几次,贴吧裏也有帖子在说此事。并非是矫情,更非要三让才受。吧主是众矢之的,一举一动都在注目中,还要处理很多与吧旨无关的帖子,而且无关在吧裏有时还超过了与主题相关的帖子。对於『扯皮贴』,我非常不想去读,读来费劲,要是说得不对,反成为把柄。类似帖子很多,而且越演越烈,大家看起来都理直气壮。这当中当然有很多原因。曾经也倡导过多些论语相关的讨论,尽力多顶些吧旨相关的帖子,不过个人之力微不足道,经常整个网页都被争执所淹没。希望以后会少些这样的讨论,多些『干货』。 上周在书城,无意中见到包吧主的二本书,所见写书是下过功夫的,没有买因暂时无及老学。乐老说『读经不读史』,没来贴吧这阵子,买了新世界和中华书局的《左传》,有时间翻翻,内容不少,才及一半。 向各位吧友问好。 於深圳
举季梁的一段话聊聊『祭神』及『礼』 季梁,先孔子之贤臣,既贤且智,《左传》有载。他对於『祭祀』或『神』有如下理解。这篇文章《古文观止》裏也有,故此摘录部分: 《桓公六年》事 前因;楚国侵随,并且以假装以失败来诱惑随国,以骄其心,让随国忘乎所以之后疏远周围的小国,最后则陷入孤立,再攻之就无人愿意救。随公已经中计,不过经季梁以下的劝谏,『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后话:后来,随宠少师,不听季梁,楚再入侵,执少师归,随公逃逸。) ********原文******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引用毕**** 公之祭祀,他自以为只是一种敬神的仪式,神是万物的主牢,所以,随公认为,只要把鬼神忽悠好了,就天下太平了。季梁的观点说得明白,从他的话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礼』不只是仪式,要内外结合,仪式不是重点,重点在於内在的精神 - 神是一种象徵,并不一定需要真实存在,并不是无所不能,主宰万物的。相反,他提出一个观点——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为神之主。不害民,则民丰,在这样的条件下,祭品足,则神信。否则是没有光敬神是没有意义的。从他的观点可以这样推论:神不会真正保佑社稷,民而已。 - 『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这句话其用甚明。总之都是在说,不应该单讲仪式,而更应该重视为了仪式需要做到哪些要求,然后才是合理的。 季梁的观点虽然难以看出他能代表主流,但是楚国侵随,首先想要季梁这个贤臣在,所以不敢伐,说明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有的。而且他解的这些祭祀,个人非常认同,其时有他这种观点的是不少的,所以列出。供有兴趣的探讨。
请教“无滋他国,实逼处此”何解? 个人觉得郑伯的其人还是很难得的。这一番话也更不像是战胜国的架子,反而还显得诚恳真挚。 看了一下这个“ 无滋他国,实逼处此”,诸书解说各异,莫衷一是。此文因《古文观止》里也有收录,故拿出来讨论一下。各位怎麼看? 原文: 隐公十一年事 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无滋他族,(有些解说此处不加逗号) 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灭亡之意)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
请教『遂往陈鱼而观之』,『陈、鱼、之』何解? 隐公五年事。 我书上这裏没有详解,有译文:於是就动身前往,陈列了设备来射鱼。(李宗侗) 陈,有解为设张,鱼字呢?观之的『之』字有解为观鱼,书曰矢鱼,这裏为何作观鱼?
『母亲节』可得正名乎? 有人一说开放思想,就想到文化入侵,会遭受受外来文化腐蚀云云,有阵子《功夫熊猫》竟然还出现了局部的文化抵制,不过,『母亲节』的确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是美国人将之定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很显然,『母亲节』是一件非常好的文化现象之一。但是官方没有说法,现在都只在民间流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现象,中国人去庆祝一个外国的节日。这事做了,本身没有什麼,也是好事儿。 但为什麼官方没有说法?或者,为什麼我们没有正式定名一个『母亲节』、『父亲节』?这个事有很大的难度吗,或者觉得无必要? 个人觉得非常有必要由官方正式设立『母亲节』『父亲节』。 这个问题各位如何看?
今辞吧主之任 承蒙各位擡爱,忝列吧主,学浅德簿,屡过而功寡,故不敢久居吧主之任。再者平时也很忙,今帖子略多起来便觉力不从心,下班后闲时也不多,以后拟多抽点时间看书。且吧内做些改变,更益於更新气象,亦是好事。不做吧主后,仍会常来本吧,选择性看些帖子参与讨论。此前未与各位吧主商议,敬谅。
看书中发贴苏子语讹改前人之敝并引吾犹及史之阙文 深有启发,故输录如下,文句易懂: 近世人轻以意率改,鄙浅之人,好恶多同,故从而和之者众,遂使古书日就讹舛,深可愤疾。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矣。自予少时见前辈,皆不改轻改书,故蜀本大字书皆善本。 另於『吾犹及史之阙文矣』句有感。 苏子所陈之弊,今略同乎。
我也开个『删帖记录』 最近删贴不少,都是不死殿堂及其马甲的,其行为已经沦为『无赖』行为,几乎每贴都在骂人,严重影响贴内交流。为了维护吧内正常讨论,同时又不影响各位了解实情,以后我会将删除的部分帖子都转移至此。(广告贴基本上就全删了) 对於扰乱吧内正常交流的帖子及发贴其人,处理时本人向来不手软。鉴於公正之见,部分删贴则转至此。本人接受任何就事论事的置疑。 最后,还是再罗嗦几句 个人的删贴原则: 1,人身攻击贴; 2,广告贴、及严重与本吧无关贴; (广告贴、头像为广告图,一概删除;严重与主题无关,比如发贴讨论动漫、歌星等,这个当视情况) 3,能不删除,则尽量不删除。 最根本的原则是:促进吧内积极、健康交流。各位监督,随时可以就事提出疑问。
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29日在苏州逝世 享年95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张国庆实名认证微博透露,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先生于29日下午4时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 张国庆在微博中写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南怀瑾大师,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与世长辞,享年95岁!夜半闻讯,不禁想起读过的他的诸多著作,尤其是《论语别裁》,获益匪浅。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已删除多贴不死殿堂及其马甲贴 本人在此吧主要封了二人的号,不死和王则发,原因是人身攻击。因其屡犯不改,严重影响贴吧正常交流,故删除之并永久封号。 对於二位骂我贴,凡发到此贴,我都不删除,其余贴均将删除。对其二人及其多个马甲,本人不做任何回应,如果其余吧友有置疑,凡就事的,我将一一回复。 得罪小人,一至於此。不过该管该删,是我职责所在,也决不会畏缩,至於一些可笑的要挟说要如何揭底如何捣乱,若逼於要挟而畏惧,我之过。 我再次重申,我只删封二种贴,一是与主题完全无关,主要指广告贴;二是人身攻击骂人贴。如果有任何指出我没有做到,随时接受任何指责。
奥运会有点什麼说的不 开幕式还没看,不过听说开幕式只花了几千万,我们的天文数字就不好拿来比较了。英国有媒体称,中国的运动员就像是生产线上出来的,其意深远。各位有何奥运的话题,不妨聊聊。
“揠苗助长” 何义 与 @乐则行之666 先生说今人的误读,想起之前在“百度知道”里面的一个问题,闲聊下误读的问题。 问题是: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阐明《揠苗助长》的道理. 选的标准答案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图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刚好和揠苗助长不谋而合 实际上这个完全没有谋合,而恰说的是两回事。以下是我关於此问的回答: “『欲速则不达』可以有些类似。不过需注意的是,孟子的『揠苗助长』本意是:统治者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且是违背道义的方式——来治理老百姓,就像不应该用『揠苖』的方法来助长禾苗一样,因为这非但不只是画蛇添足,反而是南辕北辙。这样看,就与『欲速则不达』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我们今天取的义是『助长』,这是误解后的约定俗成。从意思上讲,可以使用这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而众星共之。 ” 还有看到一篇文章,说“揠苗助长”当有他意,因为作为一个世代为农的庄稼汉,他还要教儿子种田,他怎麼会不知道苗种下去不能拔起来吗?这麼简单,没种过田的都知道,起码的道理,不可能用以假设。这个也有些疑问。“揠”字何解也成为争议点。
建议撤消“天下有雪4”的小吧吧务 @天下有雪4 @邓卫东的空间 @包头豫绥闲人 http://tieba.baidu.com/p/1541234554 此贴的3楼,5楼的观点并非偶尔,而是多次强调,在之前的探讨中,“天下有雪4”也是此观点:即,如果没有人提出问题,则不会管问题。哪怕很多问题显见是不可接受的,而仍然无动於衷。比如说“色情无所谓”等。 理由是: 1, 做为管理者,该管的要管,放任错误的行为,“不作为”是其次,更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 主动性是必要的,如果做事处处要他人提出,这就不是管理了;如果没有人提出呢?那就不理不问了? 3, 维护贴吧的健康讨论环境,是每个吧主的责任(其实也是每个吧员的责任,这裏谈吧务),出现问题则及时解决。 此论仅对於其小吧管理来说,其作为个人会员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包括其所追求的学术思想。鉴於本吧内实际上其他小吧的积极性也不高,此贴提出撤消职务,但并不即时撤消,如陈觉例,暂予保留,其后如果仍然有所改进,也将重新考虑。 本人就事论事,有问题也决不姑息。这裏提出问题来,仍就各位讨论。本贴内如多数人不同意,则予以保留。如有骂我者,骂完后请再说出保留的理由。 谢谢各位。
@popkongnews 关于曲解论语贴,请进。 @popkongnews 建议所发帖一日二到三帖,到底是谁曲解也好有的放矢的讨论。这样一天帖太多,文字量太大,不可能别看完,反而造成读其他帖不便。你既知正解论语,必知已所不欲不施于人。望纳之为感。
【讨论】【论语溯源 3】:何为“礼” 何为“礼”?礼之“用”?“礼”与今天所讲的“文化”二字的区别?今天如何承继“礼”?等等,各种相关的问题,均可探讨。谢谢参与。
〔吧务〕新增四眼罗、天下有雪为‘论语吧’小吧主 经自愿申请,且公示之后无异议,现新增 @四眼罗 @天下有雪4 为‘论语吧’小吧主。凡对此任有意见或建议请随时提出。此不局限於二位新吧主,对现有吧主、小吧主等如有意见,欢迎随时提出。 小吧主仍在招募中,有兴趣者可随时查找此帖:http://tieba.baidu.com/p/1360205540
〔吧务〕诚招小吧主 拟更替小吧主,各位有兴趣者,欢迎自荐。 会员也好,小吧主也好,大吧也好,求学之心一致的,拿儒学来说,就是求道之心。所谓吧主并非是荣誉,恐怕更多是苦差事,有时费力还不讨好,不过做一份事,尽一分心,尽一分力。 关於个人对小吧的几点要求,事前未及与二位大吧商议,如有补充的,请详后贴提出的。 1,提倡儒学,推广论语 2,尽量抽时间多参与吧内讨论(多发贴、回贴) 3,能不删、封贴则不要删、封贴(但於吧内秩序,该删、封的也毫不犹豫) *** 符合以上要求,如果申请人数超过6人,其他甄选原则是: 帖子多的优先; 入吧时间早的优先; 或於申请者中协商首选6位小吧主出来
〔吧务〕拟对小吧主做一调整 致小吧主: @青山绿水绕圩田 @空间排行榜 @吾心向仁 @陈觉0o @岁寒然后知松柏 以及:@邓卫东的空间 @包头豫绥闲人 鉴於吧内帖子及吧员日增,小吧的积极参与是本吧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请小吧主们对本吧有所关注,如愿意致力於本吧发展,当然非常欢迎。如限於时间关系,长期无法出现於本吧,将建议阶段更替小吧之任,若今后时间充裕,有愿意再参与吧务者,亦将优先考虑。 如有意见,请以上小吧主及各位吧员於本贴内讨论和回复。谢谢!
不学则自失之 吧里近来很多贴子激愤得很,但仔细来看,反儒的其实不多,不过有一二位乐此不疲的注册了多个马甲,当然也偶有牢骚满腹者,到此表达一下愤慨之情。或有担心者,以为吧里大多贴子既成了牢骚之言,太过混乱,于推广论语不利,如我说,那就三个字:多虑了。 人而求道,道之所存,岂能是仅凭几句牢骚就被掩盖过去的。智慧之言,哪怕现在就是一千人、一万人不理解,不愿意接受,又何虑哉。所谓“学”就是一个态度,夫子说三人行有我师,此中之乐,非懂得其精神者不能得。 如焚书坑儒等,禁的只是一时的表面,智者出,遂得以流传。今天哪怕就只有几个人学儒,或是仍坚持重利轻义的教化之术,我仍对於长久的儒学精神的兴盛和传播非常有信心。 若今不能用之,是吾人自身的损失罢了,而山川其能舍诸?历史其舍诸? 所以说这些,是希望此吧的各吧友仍以交流实际问题为要,但能有所启发和收获,我觉得就很好了。无谓之争,劝喜欢儒学者不要一味的参与; 到也希望不喜欢儒学者,能就事论事的提出问题,而非是仅些嘲讽、愤慨之语,於事何益? 陶即日
【讨论】【论语溯源 4】何为“利、义” (鼓励全员参与) 天下万民之利,一已之私之利,何为利? 杀身成仁为义,二肋插刀之义,何为义? 利义之争,又当如何取舍。 冯道为义乎?为利乎?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桃园之义,其义乎?义士仁人,何为义士?等等。 凡关於“利、义”,但请畅所欲言,无受上述羁绊。
【讨论】【论语溯源 3】:何为“善(恶)” (鼓励全员参与) 说说各位对善(恶)的各种理解。本旨是试图寻找孔孟所说的本意为何,当然,若有他论,也不必局限於此。可以涉及不同的学说、思想、宗教、文化,欢迎畅谈。
【讨论】何为“忠” 谈谈各位对“忠”的理解。
周末晚,秀下新买的电纸书+今天刚到的封套
中秋佳节,谨祝安康。 夫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今天吾人显然在相当程度上远离了“礼”,包括形式上的或本质上的,正如中秋,剩下来的“礼”的部分恐怕很少,更多只是意味着一天假期和一群月饼商人的商机。也许没法子,必须接受。今天的礼则简矣,不知道这样的中秋还能坚持多久,不过套用夫子的一句话,与其简矣,宁戚。简则简矣,内心如有思念,亦足以明义。谨祝中秋快乐!
12.12 子路无宿诺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子路无宿诺。 “子路无宿诺”,杨伯峻解为:子路从不拖延诺言。这个解释觉得很牵强。 我解作“子路(这回)没有如往常一样夫子说什麽都说是”。宿:先期曰宿;诺:是。 子路对夫子以往所说,都说“诺”,而这次因为是直接批评的子路,则他自己这回就啥话没说了。 各位有何高见?
个人建议:勿随意点击贴子末尾的“赞”字 很多旧贴子被一个“赞”字顶到了前列,但实际上又没有任何更新的内容,反而造成读新贴的困难。 百度这个“赞”的功能实在有欠考虑,很多“赞”一下的帖子都是几年前的老帖子,我看了一下并无新的思考,只是点了一“赞”字就跑到前面。 各位如觉得旧帖子好或不好,请回复理由,勿随意点“赞”字,这样就算是顶到前面,因为有的回复和提问,至少还可以再次引人讨论一下。
个人设置“加精贴”的原则和标准(修订) 三位吧主都可以自已设置加精贴,当然各人的风格和出发点略有不同,对某一帖子有不同的判断,我认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以下是个人的“加精”原则和标准在此说明一下,我以后也将照此评定,吧友们有意见可随时指出: 1,帖子须是“提倡儒学,推广论语” --与此主题和中心无关,一律不加精,这是我的根本态度。虽然如此,此并非限制其他言论。个人支持所有遵守规定下的发贴/回贴,支持各位表达所有观点的权利。 2,帖子须是原创 --转贴一律不加精。 3,帖子须有一定的知识点,并见其治学的诚意和态度。 4,一般说文辞须通顺成理,读之易懂,排版段落明晰。 --有些文章和内容本身比较深奥且并不易懂,据内容也可以考虑加精。 5,个人设置的所有“加精贴”,都会附上理由 --各位如果发贴中明确表示此贴要“申请加精”的,加不加精,个人都会回复理由。 希望各位踊跃发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精贴仅表示我对其发贴这一行为和态度的肯定,并非表示我同意其全部观点。(比如一位初学者,写的论语心得,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但只要写得诚恳,态度是向善的,所述有益於学,我就可以考虑加精。)
【讨论】和亲政策 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记·刘敬传》)。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地,骚扰汉边,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摘自《百度百科》 (最近看到汉武帝,想到这话题。旧话重提,这个问题貌似不太复杂,不过相互聊聊,也可了解各人的态度。对此问题,有啥其他的见解也可以发表发表。凡相关即可,不须太究于此事件和内容,比如文化。)
【大伙写《论语》活动】建议统一提交至此贴 如果不愿意开贴提交的,可统一提交至此贴。以后凡有抄写的,都可以在此继续提交。
【分享】贴上你喜欢的音乐(纯音乐版) 本帖为纯音乐版。 推荐使用“谷哥音乐”的连接,太多FLASH插件,使得每次帖子打开都非常慢。我的破电脑打开之前那个“音乐分享”帖子都有点明显迟钝了,建议,呵呵。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oogle.cn%2Fmusic%2Fsong%3Fid%3DSa09294efe79782a3%26rview%3Dshare&urlrefer=eaf3bce47a90eb276100c15d5591bad7
【报到贴】:2010年12月 这回比较准时,给个报到贴,各位积极参与吧。
【论语吧专用考勤帖】:每日一句(庚寅年丁亥月) 开个吧内考勤贴,欢迎每日登陆者到此留言,鼓励多参与。内容限定为《论语》里的句子,且请注意:留言10句内不能重复! [本月试用,下月看效果是否继续。]
【报到贴】:2010年11月 欢迎各位积极参与吧内考勤。有事说事,没事灌水,见即回帖。请假缺勤,见闻轶事,八卦花边,均请畅所欲言。
本月读书计划: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 今年的挪备尔文学奖,这书我也没看过,也还没有买。暂时地址也不方便,这二天去书城看看,现买去,方便的话可以在网上买。 简介: 《绿房子》这部长篇小说,概括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秘鲁北部(从沿海沙漠地区到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地区)长达40年的社会生活。 皮乌拉市由一个落后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森林地区仍处在原始状态中,仍然是国内外冒险家活动的舞台。他们勾结官府,占岛为王,杀人越货,对土著民族进行掠夺和剥削,这不禁使人想起了拉美30年代土著主义作家们的作品,但《绿房子》的容量更大,所揭示的主题也更为深刻,它涉及了整个秘鲁北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更多介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amazon.cn%2F%25E7%25BB%25BF%25E6%2588%25BF%25E5%25AD%2590-%25E9%25A9%25AC%25E9%2587%258C%25E5%25A5%25A5%25C2%25B7%25E5%25B7%25B4%25E5%25B0%2594%25E5%258A%25A0%25E6%2596%25AF%25C2%25B7%25E7%2595%25A5%25E8%2590%25A8%2Fdp%2FB0031Y7IEI%2Fref%3Damb_link_29444872_1%3Fpf_rd_m%3DA1AJ19PSB66TGU%26pf_rd_s%3Dfoil-left%26pf_rd_r%3D0HPKVB4PMD50HPC1DBCJ%26pf_rd_t%3D1401%26pf_rd_p%3D59078952%26pf_rd_i%3D42018&urlrefer=8e9d97660f1e66aaa67691412e76202c 注意: 1,回复“参与”即可,吧内吧外人员皆可。 2,当看书中,看完后,欢迎各位评论。 3,为了便于保存和观贴,在此月读书计划结束后,所有与书本讨论无关的回复和帖子都会删除。 4,期限2010年10月22日——11月21日。 5,欢迎详细、认真的评论,探讨越细越好,也请尽量勿在此贴灌水。 本贴只讨论与书内容相关的问题。其他有关于此计划的任何问题,请到此贴:http://tieba.baidu.com/f?kz=915765874 谢谢,祝各位阅读愉快!
来个读书倡议 不如大家一块看书怎样,每月有一个人推荐一本书,发在一个帖子上,这个帖子上回复过的所有人就自愿参加这个读书计划。然后,大家读完,再跟此帖子写出评论。如何?一个月看一本书,应该怎么都可以抽出时间来了,而且这样大家都可以讨论讨论,也有兴趣些。各位有啥意见,在此表表。或者中间有些不易操作的问题,比如某本书不一定全部人喜欢看?这样可以多推荐几本,大家共同选一本,等等。
【十月草长】报到贴 想必趁国庆各位亲们都玩去了,偶代职发一报到贴。1楼加段音乐,very cute的音乐,呵呵, 希望带给各位NICE心情。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請問“之謂”何解? 不詳這“之謂”當做何解,連續三個“之謂”意思相同否?“之謂”與“謂之”在此是否相同呢?對此有疑惑,請各位指教。謝謝!
【八月签名册】 常言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哈哈。 七月贴东篱兄说代劳,今日刚好1号,我便也来代发这签名贴了。 八月中秋近,韶华又半年。 相思寄万里,何必问婵娟。
也提几点倡议 近日讨论热烈,我以为是好事,有争辩才有收获,不论所持何观点,只要提出,总会引人思考,这样学问则更严谨、全面。 个人以为来《论语吧》者,有两个目的:一为“做人”(大的概念,讲“用”,治国安邦、立身处世也归为做人一类),一为“治学”。 一、“做人”目的之帖子,讲学问、讲道理——应让每个人都可参与 实际上这类帖子吧里很少,被忽视了,但我以为很重要。这里说个观点,《论语吧》应该吸引全体吧员的积极性,对于一部分帖子,不论其有无读过《论语》,都要能参与讨论才是。夫子说,未读书,都可有学问,何况人家仅仅是未读《论语》而已呢。 观《论语》吧之贴子,有些发帖和回帖,都很玄乎,看起来像是高深莫深,回帖也是模棱两可,很多帖子从“发贴者”、“回贴者”来说,那是表达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是对“读帖者”呢,说句实话,有些帖子看到后面,都看不明白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有时就是一个图标、一幅插图、或者论语中引用一句话了事,这样对于想了解《论语》,想要学《论语》者无形中设立了一个“论语这么高深,我怕是学不了的”的念头。 我这里的意思是,发贴者、回帖者当然是有个观点的,那尽可多写几字,略做解释也好。另,如果回帖所引的语句不好懂,也可解释一下,让不甚了解《论语》者,能有直观的体会。有人认为“他们不懂,可以去查”,这个态度要求自己是可以的,对于大多数网友、吧友,恐怕不一定成立,很多并非专门研究、治学的,懂个意思,懂个道理就行。 二、“治学”目的的帖子,专业、严谨——也当尽量深入浅出 讨论得细处,到是可以说得专业些、深入一些,这个到是可以,若是没有相应水平读者,不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当尽量深入浅出,更可能多的照顾不同水平的爱好者。其实做到“浅出”也简单,就是多写几句话,让大家能看明白即可。这也是交流的重要意义。 要能让吧员随交流而成长,而有所得,这样才是好的。若是吧里混了几个月,啥都没整明白,岂不可叹。这当然也与个人有关,但吧内气氛也能有所影响。 【以下几点倡议】: 1,求问、求教帖,必有人答之,不论问题看起来多简单,也当尽力详答之。 2,回帖尽量表明观点,尽量不要将回帖整得很“高深莫测”,或仅一二句引语带过之,要人好猜。另外,观点不明,也极易形成误会。 3,尽量照顾更多的会员,多些参与才是发展的根本。 4,引文,尤其是文言文的引言,还是要大概解释一下,或者个别字稍加注解。考虑到现实中,很多人上网看东西,看到不懂的是不会去查网站、查字典的,能有所说明,这个很好。 5,发贴、回帖之前,读一遍并自问:我的帖子别人易懂吗。(发帖为表明观点,不论学问多深,如果别人不易懂,那也是白搭,不是吗) 6,对于“反儒”的帖子,只要是交流目的的,来讲道理的,个人觉得当以理服之,并且应当有贴必驳,而不应删除(不符合吧规的帖子当删)。事实很多反儒的帖子都经不起辩论,只要反儒者是来讲理的,这里都可算是《论语》的“基地”吧,难道还怕说不过来,其时若真说不过来,到真要好好反思了。 7,尽量不要有“零回复”的帖子。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到是因最近争议颇多未当小吧前而写的,后蒙包先生抬爱而当上“小吧”,也正好借此贴表明些观点,我也将尽量践行以上所说几点倡议,有不妥处或分析不周,望诸友随时批评指正。
黄雅莉 我们喜欢你!!!同意者入 黄雅莉 我们喜欢你!!!同意者入!!!!支持forever!!!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