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asd830 qweasd830
关注数: 67 粉丝数: 462 发帖数: 5,098 关注贴吧数: 37
有些小钱还是值得花的《12T正负齿导轮篇》 最近我6800导轮居然坏了。卡涩得不行。然后问群里小伙伴。说可以买淘宝上的便宜导轮试试。随便找了一家。一对加速邮费大约80来块钱。非常便宜。东西到手之后。感觉非常OK。陶瓷轴承,轻轻吹一口气导轮就转好一会。正负齿设计。在手上把玩都是很舒服的。还能勉强当下指尖陀螺。12T比原来的11t大一点。不过没有关系还是能正常使用。顺滑方面自然是有提高,阻力明显比涂了比较多油的金属轴承顺滑很多。不过顺滑这么一点点很难再实际使用中感觉出来。如果这么一点点功率增益都感觉得出来。那还要功率计干什么。直接靠感觉就好了。 那么我就来说说最最最明显的提升。 最最最明显的提升就是变速快了,真的是快了。原因就是正负齿设计。我们的用的链条都是一节缝隙宽一节缝隙窄。正负齿导轮正好可以填满链条缝隙的一宽一窄。 原配导轮和链条中间的间隙大。变速后拨上的导轮带动链条。由于导轮齿和链条直接有间隙(侧向),导致变速会稍微有一点延迟。而这个12T正负齿导轮,那个间隙非常小。变速响应更快。导轮和链条的间隙小了,变速也更加精确。非常好的设计。 80块钱能带来轴承顺滑和变速效果提升。真是非常超值。更何况很多后拨连轴承都没有,那升级带来的提升更大。
被功率计和爬坡碳轮粉碎的三观之《深圳坂银爬坡测试》 屌丝版C60镇楼同样是爬坡轮,差别会有多大。这个问题估计不好说。唯一一次有类似体验的时候。也就是我原来骑TCR ADV SL ISP的时候。R0换成 RS81 C24第一次上银湖的时候。那种轻快的脚感,比起R0有巨大的反差。不过当时没有功率计。不知道是自己输出高了还是怎么了,反正RS81 C24 爬坡就是要比R0要快。 正好这几天机缘巧合要测试一个新轮。花了两天时间。对两对都可以说是顶级水平爬坡轮进行了一次对比测试。 免得打口水仗,就不说品牌了。 第一对铝轮基本参数 :开口 1450g 内胎建大 外胎世文ONE 气压前105 后110. 第二对碳轮基本参数:开口 1290g 内胎 建大 外胎世文ONE 气压前105 后110 测试车辆。梅花C60 42s , red 牙盘 garmin vector 双腿功率计 UT 传动系统 测试人楼主本人 身高165 体重55 测试地点深圳坂田银湖绿道,岗亭到山顶。坡长3.2KM 额定平均输出功率223w上下 可以看出两次测试。唯一的变量就是轮子。其他东西都没有变化。楼主以往都认为器材对实际骑行中有太大的影响。更何况只是一个轮子的变化。其他的东西几乎是一样的,那就更不能变化多少了。更更更何况,之前那对铝轮在铝轮中性能已经非常好了。刚性,重量,顺滑,各方面都是顶尖水平。那这对碳爬坡轮能提升多少?测试之前楼主想,其实也就微乎其微吧。然后接下来的事,然楼主三观毁尽。几乎一致的输出,今天测试碳刀足足快了0.7KM/H的均速。今天骑完一看表,《恭喜你,突破自己最佳成绩》,顿时就懵了。我TM怎么会这么快!garmin排行榜上曾经遥不可及的前三名现在,在排行榜上和我只有一丁点差距。当时楼主三观直接就炸了。为什么会这样。虽然这对新轮子,刚刚从家里面骑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到,硬得和R0一个德行。起步轻快远超SHIMANO DA 和RS81c24 。但是并不认为一对轮子能直接让我速度提升一个等级。骑完回家已经一个多小时现在楼主都还三观被毁的蒙蔽状态 . NEW RACING SCW COMING SOON
长篇系列第二篇,那些年我用过的链条油 长篇系列,第2篇那些年我们用过的链条油。 骑车给链条上油,这个是每个骑车都需要做的事情。链条油用了一些品种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了。楼主平时骑车的环境是深圳沿海地区。夏季多雨,环境较为干净。 链条油作用是润滑传动系统。让链条各个关节减少摩擦。减少链条和齿轮直接的摩擦。给链条包裹的环境,减少生锈的。但是会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后果就是沾泥沙和灰尘。泥沙和灰尘是非常优秀的天然摩擦挤。一些不注意的车友。才起了5000km就已经磨得飞轮尖了。牙盘齿尖了。一只好的链条油不但要提供,良好的润滑。更要保证链条上不沾上那些天然研磨挤。 我用的第一支链条油。就是终点线金盖蓝标。这瓶润滑油楼主的感觉是,不是给骑车人用的。上完油在链条上会有一层灰色的物质。然后骑车大约骑个50KM上下。那些灰色物质就脱落得干干净净了。然后链条就开始响,那种缺油的响。稀里哗啦。50KM 就上一次油。一次周末骑行岂不是要中途下车加油3次?这油干净是干净。但是就是不耐用。润滑效果也一般。不过就是干净。 润滑2分 持久性1分 清洁程度5分 特殊能力50KM 距离提示 第二支润滑油,是终点线金盖绿标。这个链条油可以算是一个很标准的链条油了。加一次油的使用时间长。润滑效果好。但是就是有一个不好的。就是沾灰尘泥沙很问题比较严重。楼主对这个问题很是反感。用了几次就送车友了 润滑5分 持久性4分 清洁程度1分 第三种润滑油,也是楼主用得最多的一种润滑油。终点线红盖黑瓶。这个润滑油楼主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首先这个油不怎么沾泥沙。虽然比起金盖蓝标那种变态的清洁能力有差距。但是比起金盖绿标已经非常好了。单次加油使用距离也长,根据楼主的经验单次加油可以使用400公里到500km。这个油上到链条上是一层灰色的物质,一直骑到近400km。链条才开始有点露出金属光亮的本色。比起金盖蓝标50KM链条没油已经是10倍的差距了。 润滑3.5分 持久3.5分 清洁3.5分 第四种。今年年初。楼主链条油用完了。然后上网买链条油。无意间看见一家铺子的终点线绿盖链条油喷剂很便宜。楼主抠门的毛病又犯了。买了一瓶。开始了楼主骑车以来最恶心链条油使用历程。终点线绿盖子。润滑能力和金盖绿标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太沾沙子了。楼主骑了10几年的车。重来没有见过链条能如此的漆黑,还包裹着各种灰尘泥沙油泥混合物。楼主洁白的车架。被染得都是各种黑点。楼主实在是看得恶心了。用pearbike 的 那瓶干性链条油清洗顺便换油。结果洗出来一地的白色沙子。面对这种链条油楼主实在是无语了。 润滑5分 持久5分 清洁负分 特殊能力 地质沙石采集 第五种,楼主被终点线绿盖子折腾得怕了。买了一瓶自称是清洁能力一流的国产PEARBIKE 绿瓶干性润滑油。用来洗链条。顺便试用一下国内牌子链条油。这链条油清洁能力确实可以。我那一根宛如在沙地里面滚了一圈的链条。在PB 绿色干性的清洁下瞬间融化了很多黑泥。 因为价格不高。所有楼主用起来也不心疼。一番狂洗。居然洗出一地的沙子。这瓶润滑油清洁能力确实可以。然后下面的时间楼主骑了大约300KM 这瓶油润滑一次。使用时间对于干性润滑油来讲已经算是很长了。终点线金盖蓝标只有可怜的50KM就链条见金属光泽了。PB绿这瓶足足多了6倍的寿命。而且润滑能力也强于金盖蓝标。 润滑3分 持久3分 清洁4.5分 特殊能力:洗链条 第六种,在购买PB绿色的时候,我也购买了PB的红色链条油。在用了3次绿色链条油后。我处于好奇换用PB红色链条油。说实话,这瓶链条油确实挺优秀。润滑性能强于终点线红盖。寿命也强于终点线红盖。但是粘灰略微差于终点线红盖子。至于寿命到底有多长。目前看来是应该是400km+(不下雨)。不过最近LZ来了几趟雨骑,红色这个油不是很耐水。40KM雨骑下来。链条上的油已经损失挺多的了。 润滑4分 持久不下雨4分 下雨 2分 清洁3分
香港winnertrack,fitting 《治病之旅》 为什么我们会去香港买奶粉?原因大家都知道,一个是便宜,一个是安全。在大陆买的,真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三聚氰胺还是尿素,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所谓的奶粉。自然我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去香港fitting。为什么我会选winnertrack,其实原因有两点相对自己能够接受的价格。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我自己认为靠谱的fitting师傅,前香港队队员,具有RETUL fitting证书, 现在都有做训练教练。这样的人给自己fitting自然会认为靠谱。不是什么随便哪里来个阿猫阿狗无证书,无成绩,无资质。就有一推器材就来给你fitting。这样无证无成绩无资质的人给你fitting,那和喝三聚氰胺奶粉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我要去fitting?当然不是为了上贴吧发个帖子,说老子有钱玩fitting,搏一下虚荣心(事实上这个情况很普遍)。楼主骑车也是多年老油条了,自然早就掌握了自己的尺寸(通过不停的换器材尺寸)。fitting完了之后也证明了这点其实自己车的大致设置是没有问题的。我去fitting的原因一个主要是一个膝盖稳定性问题,还有一些肌肉适应性问题。去向专业人士寻求一些解决方案。今天得到了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和肌肉的训练计划,还有得到了一个相当激进的设定方案,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设定可以如此激进。 现在就来大致介绍一下,fitting的流程。 序章笔者先做一份问卷,让fitting师傅对自己的状况有个了解。自己到底是骑游推车党,还是骑车的,还是买车只为了装逼的。有没有一些受伤的历史。骑行风格如何,比较多骑什么路。多少岁。哪边是发力脚,然后查看了笔者车辆的各种器材选用等等一些对笔者基本情况了解的问题。 第一个调整锁片今天锁片调整,也可以说是对自己过去的调整方案是一个颠覆性的认识和过去自己的调整方式有非常大的不同。在骑行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肌肉的发力方式有很大变化。到底这个变化能不能让自己更快更持久,目前还不得而知。比较要给自己肌肉一个适应时间,还有一段强化时间。过一段时间后,再看看效果和反馈如何。 第二肌肉检查,这个就是做做深蹲,做做单腿深蹲,fitting师傅抬着自己的腿做做一些动作。检查一下各块肌肉的柔韧性。这个环节fitting师傅说出了困扰笔者很久的一个问题(笔者事前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是被检查的时候被fitting师傅主动说出来),背部某块肌肉酸痛。其实并不只是因为背部肌肉不够强,而是因为自己臀部和大腿的几块肌肉,韧性不够好。拉扯到背部的肌肉。笔者突然感觉到自己之前的针对核心肌肉群训练,有点治标不治本。现在有了新训练针对性。实际效果,还是要等过一段时间后才知道。 第三就是上车(骑行台)骑。先反馈一下锁片的设定看合适不合适,需不需要再调整。 第四部就是用retul 的动态采集系统采集一些关节角度数据。先是15分钟热身。通过一些角度然后反复调整了一下坐高(笔者目前车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坐垫前后。通过不同骑功率的100w低功率150w中等功率,和200w以上中高功率不同。反馈的数据看看笔者的设定如何,总和考虑笔者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设定改变。反复如此。实际情况还是要等反馈的时候再说。 大致就是这样了。
TCR ISP坐管夹重量的一点帖子,顺便吐槽一下某些国内小牌子宣传 本来不想发这么一个帖子的了,但是发现其实吧里面(或者说网上舆论)对某国内小牌子的公关舆论宣传搞得对坐管夹重量有很大的错误认识《认为140g就是很不错的重量,其他牌子的都比这个重》这种可笑又滑稽的认识实在是让人捧腹大笑。 由于自己的职业性格,该真的东西就要真。TCR ISP坐管夹,我用自家的电子秤实测10X克。上贴吧本来就应该抱着一股欢乐的态度。那我就今天拿着这个坐管夹去到各家商铺区试试称吧。 首先我来到一家广式烧腊店,装模作样说要量一下这个小物件重量。老板娘不让我用平时卖烧腊的称而是带我去里面用自家量菜重量的大电子秤给我量。二两 100G整(大称量小部件估计有所误差)。然后我自己有偷偷摸摸去外面他们卖烧腊的小电子秤量。做生意的嘛对外和对内的称,必然有所差别。既然欢乐就要欢乐到底吧。于是本人就偷偷摸摸有拿烧腊铺子对外的称量了一下,130G这么重啊。。。。怪不得每次叫二两烧肉都少得和1两多一点。坑爹!介于这个是对外的称,我就不好拍照了,免得老板以为我是来查称的。 烧腊铺子对外秤130g 对内称100g 第二家来到一个药材铺子,装模作样说消化不好。要买点帮助消化药,结账的时候问一下。贵店有没有电子秤,能不能帮我量个东西。于是用药材铺子量卖药的称量了一下,117g还好这重量不算太差别大。为了做个参考我用我手机galaxy S2 国际版本官方说116g的(这手机我用各种电子秤量过113G 117G 116G等重量都出来过,基本就是官方重量上下一点点)。用药材铺子的一量124g,看来药材铺子重量还算厚道,没有缺斤少两太多。 药材铺重量117g,galaxy s2标准版重量 124g 至于后面的水果摊子,蛋糕店,小卖铺重量就不详细说明了,都在12xG多。怎么都没有烧腊铺子坑爹。。这一轮搞下来基本对楼下那条街的称心理有个普了。
之前发了个不正经的,今天来个正经的TCR ADV SL ISP评测 最近本人一直纠结换什么车架。由于身高问题(165),一直纠结该上什么车架好。考虑过KUNG,falco,tcr C1....等等车架不过最后还是难以定夺。机缘巧巧合之下最后够得一TCR ADV SL ISP车架(xs)。在买车架的时候也是做足了功课。如果对捷安特TCR系列车架有了解得话,都知道,TCR 最小的XS 水平上管是52cm,捷安特也推荐我这种身材的人使用XS号车架。但是之前试过朋友的MATRIX F35 51.8水平上管的,配合100mm把立却感觉车子大的不行。可是我还是抱着对捷安特的信任。购入的XS号车架。原配的90MM把立,78mm reach的弯把。结果。。。。。非常合适~~。不论是落差还是尺寸都非常完美。(把立估计还能用刀100mm,坐垫还能提高1cm左右) 看来还真是每个牌子的车架尺寸都是有细微差别的。不能用一个FIT的值来一概而论。现在想起来在广州某公路群,当初因为说“建议别人车架不能只看一个水平上管,每家都是不一样,最好参考每家的建议。”被群里面各路人马各种围攻乱骂。现在想起来只能呵呵了,还是实践出真章啊。 尺寸就不多说了现在来说说车架重量吧,这车架到手第一感觉就轻!切完坐管裸车架重量只有960g左右。要是按照非ISP车架标准岂不是重量这有8XXg?重量已经很满意了。重量上就说这么多了,毕竟贴吧不是77电子称论坛,还是多说说车架刚性和舒适度,操控吧。 稀里哗啦装了一晚上,终于完工了,配置如下 TCR ADV SL ISP 车架, sram RED半套 sram APEX半套, sram S27轮组, toupe 坐垫 , 马牌GP400 0捷安特OD2规格 90MM把立(特殊规格头管口径31.8MM和弯把口径相同) 不知名弯把 淘宝低端管线彦豪 R520夹器(一对360g,100块钱,自己换了刹车皮,刚性非常好。秒杀sram apex 夹器) shimano 5700脚踏装车出来重量7.05Kg, 这种重量我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没有使用任何超级件。如果轮组适当升级,重量就可直逼6.7KG以下。如果后飞换red 一体后飞,脚踏换look blade ,换个轻量内胎,换碳板坐垫,换好点的管线,碳把立等等。。。。6.3KG也是可以达到的,不够这又是一条修罗路,不可取不可取。 说说骑行感觉吧,骑上去第一感觉就是相比之前使用的闪电 tarmac sl2 踩踏轻盈不少,看来五通刚性是有很大提升,我这种菜腿都感觉得出来。今天我试车特别选了一段爬坡路段,也就深圳银湖山绿道。特意使用了39小盘带22后飞硬爬一段坡度15%左右的坡。摇车起来相当给力,全程重齿比硬啃,就是为了测试车架刚性。 结果相当让我满意。持续13分钟多的爬升,平均心率99%(184) 最大106%(196)。看来是拿出我极限水平了。刚性对比之前的tarmac sl2,提升非常大。以前这种程度的摇车都可以感觉到一点点绵软。今天却感觉很硬朗。硬归硬,但是舒适性会不会有下降?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下银湖山的时候故意过减速带。结果也是让人很满意的,没有因为为了硬朗的踩踏,放弃舒适性。 操控中规中矩。也就是不会很神经的灵活,也不会很迟钝。 总的来说这个车架真是超高性价比。只比闪电二线车架贵一点点性能却毫不含糊当之无愧的顶级车架之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