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居士💯 朔风阵阵透骨寒
不求万贯家产,但愿精神富有!呵呵,喜欢京剧!
关注数: 91 粉丝数: 754 发帖数: 38,296 关注贴吧数: 46
【转】谈王少楼 咚咚锵 徐筱汀   好像在六年以前我就从平津方面朋友的口中探知王少楼是童伶须生的翘楚,他的扮相、嗓子超出人上,天赋先已独厚,唱、做、念白全摩叔岩,在现代的人材中这样取径总算平正的呵。打武幼工根基扎得稳练,学力者实不差,所以人人都赞他将来不凡大有出息。那时节我听了之后便想看看怎样一个王少楼,可惜没有机会,徒存梦想罢了。等到少楼要变嗓子,我心里暗自思忖,这一关系乎少楼一生的成败非比寻常,万一就此倒仓不复岂不把一个有为的英才活活的断送了吗?又谁知天公作美,少楼竟然在极短期间平安的把嗓音复元了,这一来,少楼有了充实的本钱,还怕什么?真乃可喜可贺!到后来,无意之中我在朋友家里听得胜利公司的三张唱片,最初我还疑惑是叔岩唱的(因为《捉放曹》《珠帘寨》《奇冤报》已经被我听得耳热了),经过朋友一指点,才知道是少楼的玩艺,所以我格外相信少楼学余不是仅获皮毛而已的。今年春天我北游津沽,适巧少楼同雪艳琴在春和戏院唱短期的戏,经友人从中介绍就和少楼相识了,看见他那种活泼天真的举止言谈便知他是上好的戏料,等到听过《法门寺》《清官册》之后,果然是名不虚传,总算我又多见识一个人材。少楼自那次载誉回平后,声价大振,不久就在报上看见程艳秋以优越的条件约他组班合演的佳音,经这么一宣扬,“华乐”的生意大盛。少楼因艳秋的提掖稳步青云,声誉宛如旭日之腾起,我特地赶到北平看他俩合演《探母》和《宝莲灯》,陈德霖、郝寿臣、姜妙香一般老前辈和他配戏都十分认真,并不以后进而菲薄之,少楼的人缘又佳,竟然能不失主角的尊严,“后生可畏”堪称不易之评了。本月“大舞台”主人聘少楼随艳秋南来献艺,登台以来看过的人异常满意,本刊主干刘豁公赏其英俊有为,捧他陪艳秋同出专号,知道我对于少楼的一切情况很熟悉,嘱我特别卖力多写几句,我只好拣知道的写在下面。
【转】京剧不能“耐看不耐听”:去迎合庸俗低级的艺术趣味 陈诏 一  听老年人说,解放前的北京旧式戏院里,有一批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 老听众” 。这种人不是来看戏的,而是来听戏的。他们对演员的扮相、表情、服装、道具、以及布景、舞美等, 好象全不在乎。来到戏院一坐,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按板眼,打节拍,专心于声腔和音乐。听到好处,大声喝采;听不入耳, 竟至拂袖而去。 多么可敬可畏,“带着音乐耳朵” 的听众啊!演员在这些行家面前,仿佛接受一次严格的声学考试,还能不用心唱好吗?还由于当时京剧艺术的主要传播工具是留声机和收音机,绝大部分群众不可能亲眼目睹著名演员的演出,这也从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听觉上的艺术感受能力。人们对京剧发生兴趣,几乎都是从爱好它的唱腔开始的。 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是一个忠实的京剧爱好者。我特别喜爱余叔岩的声腔,凡是他的唱片搜罗殆尽。他的高音区回旋而富有表现力的脑后音,他的挺拔激越、苍劲中带有悲凉气氛的唱腔,诸如《战太平》、《搜孤救孤》等唱段,真是百听不厌,令人叫绝。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品尝它的韵味, 发现它的奥秘,自己也学着哼,学着演,从而对京剧发生浓厚的兴趣。  说起来,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由于演员注重唱功,培养了一批有欣赏能力的听众,又由于听众的严格要求,促使演员在吐字运腔上精益求精,斗奇争妍,艺术上得到不断提高。京剧过去之所以风靡全国,红极一时,是与演员们的声腔造诣大有关系的。  
【转】京剧老生哪些戏最好听、最难唱? 王梦生  老生唱法  行当之中,以唱工胜者惟“生”“外”“旦”“净”“老旦”“小生”六种,六种之中又以“生”为最,故京师每一班中必有善唱之“生”,乃能成立,否则虽有佳伶妙剧,究嫌群龙无首,观者相率裹足矣!各脚唱法嗓音均可造作,惟“老生”须出天然,故以生为“唱工”之领袖,其最有名者,必在此种,唱工要旨,以“字正腔圆”四字,为此中人不二法门,而“生”唱尤须合此四字,其他小有出入,尚无不可,“生”之唱大抵以纯用“膛音”为贵,贵平正沉着,不贵巧滑离奇,虽与“老旦”同宫,而“老旦”可多为曼声,“生”则无是,其喉须能高能下,能狭能广,如唱“西皮倒板”往往用“嘎调”,“嘎调”者,逼其音,使极高极狭,逈出弦外,转珠磋玉,如天外飞泉,破空而下,斯真难能可贵者,故每遇此必举座若狂。戏中如《战太平》如《让成都》多有此调,非喉音佳者不敢唱也。  又须用“拔尖子腔”,“拔尖子”者,于句之中一字或末一字忽然抬高,有如变徵,如《探母》中“站立宫门叫小番”之番字,《断密箭》中“似狂风吹散满天云”之风字,皆陡然高唱入云,不能不使人叫绝,“花面”虽亦偶或用此,而不必拘以必能,若“生”则非此不足以见长,故生唱为至难至贵也。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