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京剧演员的“暗号”
李少春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6

吴晓铃
 许多戏曲演员到了后台,扮好了戏,在出场之前,常常是习惯地要喊上几声,听听嗓子在家不在家。内行把这种办法说得很有风趣:“试试哨儿灵不灵。”据我看来,这种办法很好,有道理,合乎科学。这正如同工人在开始操作之前要进行对于机器或工具的检查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避免临时发生故障,措手不及。
2025年04月30日 20点04分 1
吧务
level 16
 “听听嗓子在家不在家”,实际就是对于发音器官(主要是声带、口腔、鼻腔)作一次最后的检查。“哨儿灵”的话,可以放心大胆地咬字行腔;“哨儿不灵”的话,也可以有个精神准备,在节骨眼儿上多加小心。这和伴奏的琴师在喧天的锣鼓声音的掩盖之下,拿起胡琴,试试里外弦儿,是一个道理,也是为了同一的目的。
 不过,跟琴师的试弦儿不同,演员听听嗓子在家不在家总得念出字音来,这就各有巧妙不同了。不同的演员各有各的念法,而且所念的词儿大都由自己固定下来,经常使用,不是今天使这几句,明天又换了那几句。演员把这类的词儿叫做“暗号”。
 听说已故杰出的净行金秀山老先生在后台扮好了戏,总是抖搬精神,大喊数声“拧把手巾”,其实他老先生并不是招呼跟包的递手巾擦把汗。
 马连良先生在化装室里念的是“走嘞(Ièi)”,说真个的,离他回家的时候还差好几个钟头呢,他想走也走不了。接着他就连念“都督,为何单用孔明劫粮,是何意也”一句。这句话白是《群英会》里鲁肃的单词儿,可是马先生唱这出戏十回有八回是扮诸葛亮,根本使不上。
 传闻尚小云先生则是“阿姨、阿姨”叫不绝口。这都不是演员随随便便地胡乱喊叫,这就是他们“听听嗓子在家不在家”的专用“暗号”。
 这“暗号”使得很好,有道理,合乎科学。先从尚小云先生的“暗号”说起吧。
 他所念的“阿姨”实际就是主要元音a和i的代号。主要元音a和i都属于舌面元音,但是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元音a是舌下降而不圆唇的后元音;主要元音i是舌上升而不圆唇的前元音。这两个都是舌面元音,都是用舌面和上腭形成节制而发出来的,可是方法不大相同,口腔所构成的样式也完全不一样。
 简单地说,发主要元音a的条件是:舌尖降到最低阶段,嘴要张得最大,这就是一段所谓的“开口呼”。发主要元音i的条件是:舌面的最高点比较靠前,舌尖抵住下齿背后,舌面前部尽量向上腭提,唇向两边展开,这就是一般所谓的“齐齿呼”。通过念这两个元音,又练嘴唇,又练舌尖,又练口部开合,又练舌面升降,而且“发花”和“一七”这两道辙口使用的范围特别的宽。尚小云先生的这个“阿姨”称得起是“擒贼先擒王”。
2025年04月30日 20点04分 2
吧务
level 16
 再瞧瞧金秀山老先生的“暗号”是何道理。“拧把手巾”作为四个音缀看待,那就是nǐng-bǎ-shǒu-jīn。这里面的辅音有双唇阻的塞声b,有舌尖齿龈阻的鼻声b,有舌尖后齿龈阻的擦声sh,有舌面硬腭阻的塞擦声j。这里面的元音有主要元音a,有复合元音ou,有单纯元音附辅音n的in,有单纯元音附辅音ng的ing。最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音缀里有三个走鼻腔的音:n、in、ing,正是由于净行的唱念用鼻音的时候最多,俏头也往往是在鼻音上找。念几声辅音n、舌尖鼻声尾的元音in和舌根鼻声尾的元音ing,试试鼻腔是否畅通无阻,这是非常必要的。“拧把手巾”四个字完全是根据净行的特殊情况而制定的“暗号”。可惜余生也晚,未能亲自听到他试嗓,但是估计金老在大喊几声的时候,除了练习鼻音以外,从其他的元音和辅音看来,很可能还同时兼试净行的“老音”、“炸音”和“立音”。这是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证明的。
 末一个再揭揭马连良先生的“暗号”的底。“走嘞(Ièi)”和“都督,为何单用孔明劫粮,是何意也”的内容相当复杂,真可谓煞费苦心,亏他怎么想出来的。就音素来说,这里面包括了各种不同发音部位和不同发音方法的辅音的代表音,而且细致到区别了暂声和久声,清声和浊声。这里面也包括了许多主要元音和结合方式不同的各种复合元音。就声调来说,明眼人可以一眼看穿,这里面是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一应俱全,而且配搭得并不像我们教人练声调所编出来的“山河美丽”和“发明创造”那么排队整齐,因此就更能结合实际。就重音来说,这里面有词的重音,也有句子的重音,而且还是方式多样化。例如:“走嘞”重音在后,“都督”重音在前,“孔明”则两音并重。就语调来说,由于它的句型和感情有所不同,因此既有命令式的降调,也有疑问式的升调。
 如所周知,马连良先生的表演艺术在话白方面是有着特殊的成就的,从他的这个“暗号”里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方面试验发音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又在练习表达语言中思想感情和口气的正确度。这是一个适合个人条件而又相当全面概括语音现象的“暗号”。
 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戏曲演员都得每人有一个“暗号”呢?我的意见不免有些模棱两可。要“暗号”当然好,可以有备无患。不过,编“暗号”必须根据不同行当和个人特点,千万不要因为是马派演员就念鲁肃的话白,是唱旦角的演员就喊“阿姨”。“暗号”不应该也不可能弄个大家都使得上的“官中词”,那就不成其为“暗号”了。
 像程砚秋先生在喊嗓的时候,总是把数词从一减到十。尚小云先生除了“阿姨”之外还喊“飘零”。(有人说他喊“飘零”一词竟成为他晚年不幸遭遇的谶语,则未免近乎“唯心”之论了。)
 不要“暗号”也好,有不少的表演艺术家就没有“暗号”,也照样把戏唱得出色当行。梅兰芳先生就不用“暗号”,他说怕影响后台的秩序和前台的气氛。我曾经问过郝寿臣老先生,他也不用,并且说道:“用不着了,在家里把整出的戏都吊过啦。”实际上,据我了解,梅先生也是由于和郝先生准备的情况相同,心里早就有了底,这很重要,值得青年一代好好地学习。
 另外有些演员并不使用什么“喑号”,只不过在演出之先“嗯哼”、“嗯哼”地“痰嗽”几声而已,须知“痰嗽”的过程是首先闭紧声门,使声流不通,然后把气流又突然冲了出来,这正是试验声带和口腔,其作用和“暗号”是一样的。
《吴晓铃集》第三卷
2025年04月30日 20点04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