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instein
ImEinstein
我真的不懂数学~~
关注数: 233
粉丝数: 1,914
发帖数: 39,277
关注贴吧数: 83
首位女性菲尔兹奖去世了 乳腺癌。刚满40岁。真是天妒英才啊。。 R.I.P
其实美国的大学数学系非美国人确实挺多 但是也不是有些人yy的那样亚裔占多数。本系终身教授里边,真正的亚裔好像也就一个台湾人。其余的,什么德国的,意大利的,以色列的,俄罗斯的,罗马尼亚的,巴西的,等等。教授里面真正在美国出生的,可能不到一半,三分之一强吧。 我们几何组的老师学生出去吃饭,我环视四周,嘿嘿,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美国人。。总共有六七个人吧。。虽然我们都还是用英语交流,毕竟国际语言啊
立方体问题 假设有一只虫子在正方体表面爬(只能在表面不能到内部),从一个顶点爬到对角顶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如果是高维空间中的超立方体呢? 今天几何组一个博后提的问题,他说他已经困扰了好几周了。。3维情况很简单,高维有点烧脑。。
第二次丧失亲人,心乱如麻 前几天和我妈视频的时候,跟我说外公身体状况很不好,不吃东西,还半开玩笑半抱怨地说我见不到外公最后一面了 没想到今天凌晨就收到我妈的微信,说外公过世了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出国留学不能回家过年会是如此遗憾的事情
昨天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设A是一个集合,f:A→A是任意映射。证明:A可以分为A0到A3 这4个子集的无交并,使得A0包含所有的f的不动点,而对i等于1到3,f(Ai)和Ai不交
我们下一届最厉害的新西兰学弟准备找2 sigma实习了 RT,一年级刚进来就上高年级代数几何课,和任课老师交流学术论文,谈笑风生。这个学期刚开始就拉了几个人组织derived algebraic geometry的讨论班,我反正只敢远远看看 起先我觉得他单纯只是个学霸(他好像连手机也没有),后来发现他参加系里的社交活动也挺积极的。前几天去听2 sigma的宣讲会突然看到他也来了(不要问我我为什么会去听),然后还向主讲人咨询暑期实习的事宜真是不简单啊,看来大神不仅有一颗学术的心,也有一颗进军业界的心
关于中美学校水平差距。。 我就比较下复旦和宾大的数学吧。对国内数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复旦数学强项在偏微分方程,几个院士做的东西或多或少跟PDE有关。宾大的分析绝对不算强项,只有2个分析方向的正教授(可能有年龄很大已经退休的我就不算了),但是就凭这两个教授的水平,我觉得已经丝毫不弱复旦的PDE组了。。两个人都只有30多岁,30多岁宾大正教授。。而且都是普林这种级别的学校的PhD。。科研的话,分析向我不懂,但是在mathsci上查论文引用率,比复旦很多老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硬指标么,他们发过四大。。也就是说,宾大一般方向的教授,放到复旦来和复旦的强项比较,恐怕也是最好的水平。。至于宾大的强项,数学物理、代数、代数几何什么的,首先我就不说复旦数学系根本没有人做弦论了(物理系不知道有没有),代数几何也就李骏陈猛可以拿出来一战吧至于说复旦如果要和UCLA UChicago NYU等分析重镇比PDE,那还是算了吧,差几条街呢。。 老实说国内数学教授基本也就北京那几几个机构做得最好的人(比如说许晨阳田野等几个人)可以和美国前20数学正教授硬刚,别的真的都还差点火候。。(只比较中青年教授,老人家出于尊重就不拿来对比了)真的要正视差距啊,不要一个劲地忽悠学生留在国内了。。
其实美国数学顶尖生源根本不差的 IMO成绩以前也就仅次中国,和俄罗斯不相上下,这两年还爆了中国。而且美国国家队也并不像谣传的那样“大部分是中国人”。 普特南竞赛获奖者你萌也可以看看,都是聪明人。最近的趋势是“华人获奖者越来越多”,但似乎也没到华人占多数的程度。 美国只要把这些人培养好了,本国的数学人才储备就不虚。别的人就不用管了,让自生自灭就行了。美国的数学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门槛很低,但是你只要想学,我就敢给你最好的条件。 中国的顶尖数学生源在高中阶段稍微领先美国一点,上了大学就有后劲不足的感觉了。因为中国的天才们即使想学,中国的大学也提供不了最好的条件啊
其实国内那些好学校的名声和分数线很多是靠生源和出路撑起来的 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至于教学水平么,至少我觉得我旦数院不怎么样。讲课好的老师太少,很多课都是老师照本宣科,与自学没太大区别。选修课选择太少,研究生课如果不是与本科合上也不能选,只能旁听,拿不到学分。搞了个苏步青讨论班,然后到我大四那年好像因为经费不够了(大概跟zjw巡视有关)而减小了规模。本科生科创项目,与纯数有关的太少。出国交流项目也起步得太晚,而且覆盖人数太少,我记得到我毕业的时候数院有与牛津和东大交流的项目,都是个位数名额。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在想这个全国第二是怎么评出来的,名不副实啊 上海数学中心动工4年了,一直蜗居在光华楼,据说终于要搬到江湾去了。似乎也挖了几个牛人?不知道挖来的人有没有负责本科教学和带本科讨论班的。李俊似乎带过几次本科生的代数几何讨论班。复旦数学的颜面可能要靠上海数学中心挖来的人来支撑了
听说去年数竞国家队开始出现出国读本占多数的情况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国际视野了,国内top2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估计随着时间演化,top2对顶尖生源的垄断会逐渐打破,越来越多的牛人会选择出国 其实也是好事,如果大部分牛人都集中在一两所学校,那人均得到的资源就太少了。牛人的去向多元化,每个人人均得到的资源就会上升,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多赢
刚和我妈聊天,看来我家真是没有读书的基因 问了下我几个侄子的读书情况。他们都是我大姨妈那边的亲戚,家里有钱,都送到长沙的学校读的书,我不知道是不是四大名校。结果他们里面没有一个能考上二本的。。要是在四大名校读书还考不上二本,那真的是耻辱啊。。 不过鉴于他们那边很有钱,找找关系安排个工作还是问题不大吧我表哥在某酒企混到管理层了,反正赌桌上都是以万为单位计数的,我几个侄子的学费也差不多都是他出的,凭借他的能量给几个亲戚在公司内安排个位置还是可以的
你萌也不要太神话名校本科学历 我本科一个同院同学,成绩不太好,延毕一年才毕业。现在在北京一家好像是体制内的IT公司工作。因为我暑假回北京坐飞机就和他见了一面,他说干得没什么意思,体制内公司没什么活力,很多活都外包出去了,待遇也挺低的,反正月薪也就几千,属于挤地铁公交上班的那种类型。他也不想久做,但又不知道跳出来能干什么。 复旦数院这种王牌专业都不能保证高薪,关键还是看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只看平均水平,牛人可以把平均水平提高很多的,一半的人低于平均都很正常。
今天宾大新生过来了 数学PhD里面除了我一个复旦12级的学弟以外,没有其他大陆过来的学生,其余中国学生全部是美本。AMCS那边PhD我没看清楚,master倒是一堆大陆学生。 不知道是大陆好学生不乐意申宾大还是宾大觉得自己逼格高了拒了很多大陆的学生
这几天吧里又在说“考大学难度”问题,忍不住说几句 就拿我老家举个例子。县级市,市区几十万人口,加上所有下辖乡镇,人口超一百万。 然后这整片行政区里面,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只有,3个。我母校自然是其中之一,以前一届一千多学生,现在因为要搞精英化教育,缩招了,900多个学生。另外两所学校,就算他们一年招1000多学生,那加起来四千顶天了。一个人口超百万的行政区,一年只得有4000人有资格参加高考。这恐怕才是中国大部分普通地区的真实教育状况。 其实以前有另外几所普通高中的,但是大概因为高考成绩太烂,全部被撤掉了。我高中母校算是最好的,但是每次高考都只公布二本率,二本扩招前是60%+,扩招后是70%+。 吧里很多人大概都是至少二线以上城市或者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出身的,大概不知道教育资源稀缺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老实说,我老家那地方,小学教育就不说了,初中教育也烂,最多两所初中能看得过去。我们那边的初中学生考上我母校这种二本率才70%+的学校都是要上光荣榜的。。真的是从起跑线开始就没法和教育发达地区比。有人老是强调个人的努力,但说实话,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学生整体水平在统计意义上的分布,就是有直接影响的。 (说这么多等我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假如发达了是不是也资助老家办个学校得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高能物理也是伪科学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newsmth.net%2Farticle%2FTheoPhys%2F35749%3F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urlrefer=0568563f3a1447a83cba5840564628ac 一个加速器几百亿几百亿美元地烧啊,这危害比伪化生大多了吧以及我终于理解为啥做理论物理的这么多人转行了
自来水铅超标用过滤器有用么? RT,之前不知道费城自来水铅超标。。有人推荐买个过滤器,但我很怀疑这玩意到底能不能过滤重金属离子。。毕竟几十刀呢还挺贵的。。吧里化学蛤们快来科普一下
中国数学到底什么水平,丘道长已经钦定了 “在美国排名前20的顶尖大学里,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且活跃于科研领域的数学家有至少300人,而相对于14亿的人口数量,中国顶级数学家数量太少了,“像张伟这样一流的、哈佛大学愿意聘请的中国年轻数学家,也就7、8位,不超过10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jM5ODI1OTU2MA%3D%3D%26mid%3D2651401755%26idx%3D1%26sn%3Dfd6b79444c80927a0f2a571ea35c7819%26scene%3D2%26srcid%3D0810FLLTxlC4gLmLjZRmMIda%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urlrefer=9899411e641a6ee4ae9682a49bce2238 丘老说美国有300位国际一流数学家,中国只有不到10个(他指的可不是国内,是指在美国任教的哦)。我们都不知道他肯定不会把tian派算进去,那我们翻一番,再把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华人数学家也算进去,30个差不多了吧。鉴于他说的是年轻数学家,把年老的也算进去,50个差不多了吧。 然后其他国家呢?法国光巴黎就有500位数学家。。我们算法国总共有300位世界一流数学家,不过分吧。俄罗斯据说前苏联时期有一万名数学家。。现在算他日了狗了,300个世界一流数学家也能出得起吧。所以跟3个数学强国比,不要说人均了,绝对实力也差距悬殊啊 讲真国际上华人数学家的地位未必比印度,韩国好,比巴西可能还要差一点(IMPA简直是个bug,欧洲都有跑到那边去的)。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太蜜汁自信了。。
下周五大概要去巴黎 你萌说我要不要约鱼日马见一面? 要不还是算了,我不会讲法语,他要是把我卖了怎么办?
昨天听到个有趣的题目 考虑所有的100位数(即0到10^100-1),把每个数的所有非零数字乘起来,然后把所有得到的结果加起来,问最后的结果的个位数是多少?
据说今天上海出了大新闻 十几万人有了解的么?
爆个人信息这种事情确实不太好 RT,无论立场如何,做事情要讲点底线。本人就曾经被贴吧上无聊的人骚扰过,虽然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总归不爽。 有人可能说老吧友很多都知道小王子的真实身份,但老吧友不代表全部吧友(大概只能占很小比例),更何况现在酒吧的人员组成和一年前也大不相同,“老吧友”本来就没什么代表性。 最重要的是,小王子自己不愿意被曝光身份,那么尊重他的隐私权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网络上总有少数居心不良心理扭曲的人,被他们骚扰真的不是好玩的事情。
很好奇大家到底怎么看待出国留学? 读PhD的都是读书读傻了,尤其是化生 读master的是水硕,找不到工作,找到了工作也抽不中h1b,回国立马成海带,被985研究生吊打 读美本的是该死的二代然而回国发展还是不如985本 去其他国家的还不如去美国的 所以还是留在国内好啊
这年头高校要提高出国率和质量就应该多办出国交换项目 RT,不是那种暑期交流项目,一定要是那种为时一学期或者一年以上的实打实的交换项目。交换对象最好是名校,比如美帝名校或者是巴黎高师、综合理工之类的。这就要看高校自己有多大的面子了。 从校内系统性地选拔一批本科生然后送出去交换,可以视本校财务状况给予部分或全部费用支持。面子大的可以要求对方学校提供费用减免和奖学金。 这么搞对出国率的提升肯定有帮助。国科大这种全校出国交换的以后肯定出国率高,像我旦这种因为没钱所以削减校内项目交换名额的学校就💊。
你萌觉得留校当辅导员怎么样? 比如复旦,如果本校读研可以报名辅导员,那么就读4年硕士,读硕期间同时辅导一个本科生班级。读完以后有机会留本校行政岗。 我觉得想寻求体制内稳定工作的都可以考虑下啊,干嘛非得走公务员这条独木桥,高校行政不是一样的么?而且如果进了招生办这种单位的话,不是一样有机会tan wu 而且这种方式对绩点也没啥要求,也不需要找太多关系(复旦是这样,反正公开选拔公示结果),只需要爱党敬业政治觉悟高就行了
极端地说,华五以下数学都不太值得推荐 主要是一般人的出路确实不怎么样。像复旦数院,绩点2.几的也有去复旦经院读研的(我不太清楚是考研还是保研),一般来说即使本科直接就业也还能找到过得去的工作,主要是依托了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复旦的名声。但是华五以下就占不到这么多便宜了。 南开武大山大西交等学校数学专业的优秀学生确实不比华五的优秀学生差,但是一般人的出路感觉确实差很多。我旦数院年年转专业都是被转入的热门专业,报名人数是数院接收名额的两三倍。而据我所知武大数院是净转出院系,每年几十人想转出去,主要是想转经管。由此也可见不同学校学生对待数学专业的态度很不一样,侧面反应了出路也不一样。 也许一般人更应该考虑城市地理位置、学校名气等因素,而不仅仅是师资和学科实力,因为如果不做科研这些都不是特别重要。或者干脆遵循本吧主流观点,一般人不适合学数学
我是不是应该感谢高考考得早? 按照现在这个高考改革的趋势,分数线越来越高,以后还要全国大范围取消文理分科,搞什么几选几,各种折腾,估计我如果晚生几年就沦落到中九水准了 我高中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年级第一,有几次第二,但有一次考试考砸了。那就是传说中的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9科,900分的满分,印象中全校都上了800我考到了50名开外,也难怪,毕竟没上890嘛 所以考试题目越简单越对我这种人不利,到最后就得靠语文这种主观题多的科目拉开差距了,这还有毛意思
动个手术真是一波三折 我妈本来定在今天下午做胃镜下微创手术的,结果因为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这个毛病也有十几年了。。),打不了麻药。。只能停止。。 然后现在要先做射频消融术解决心律不齐的问题,然后再做胃镜手术切除间质瘤。。估计又要在长沙多待一个礼拜了
【转】丘成桐: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3OTgzMzUzOA%3D%3D%26mid%3D2651224480%26idx%3D1%26sn%3D776a49f562a507b7d9b485a043e3355a%26scene%3D0&urlrefer=182d558a56fe3348fafdcae4ede79013 “我父母亲从未要求我为富贵而读书,这一点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至为感激。” 其实我觉得对做学问而言,家学和家教远比家境重要得多。丘先生幼年家道中落,十几岁即丧父,家境贫寒。然而他的父母始终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在最贫穷的时候仍然坚持让他上学,终成大器。 我感觉三四十年前香港台湾以及大陆很多数学家都是这样,家境并不好,但是很多是书香门第,从小受到比较好、比较严格的家庭教育,从小刻苦努力读书,养成了一生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个也许恰恰是我们欠缺的。
求问学医的同学,胃底间质瘤严重不? 我妈得了个这,胃底体交界处后壁间质瘤可能性大,大小约1.6*1.0cm。现在陪她在湘雅等下周的手术
某吧友自己不敢做题却老喜欢出题目给别人做 RT,之前发贴说MIT交换代数试题水,说什么自己的学生几小时内做不对前5题就不能要,我现在怀疑他自己能不能做到谁当了他的学生真是悲哀啊 明知聂子佩不是做代数几何的,说聂子佩不会做代数几何题基础不行是学渣没前途。这逻辑就是,说我不会做高中物理竞赛题,然后说宾大数学phd垃圾,高中题都不会做 其实鱼日马大叔不招惹是非的时候还是挺可爱的,也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二手信息”。可是人哪,就怕自大,自信心膨胀,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敢说了 我现在堂堂正正地质疑,鱼日马大叔到底有没有本科数学水平。我怀疑他所有和数学有关的言论,都是道听途说,从别人那里听来,然后拼凑起来的“二手信息”,并无半点原创,并且他未必真正理解他发的那些数学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即所谓的“名词党”。不服来撕
现在俄罗斯普通地区的数学也不行了 最近在南开和老板一起访问,还来了个毛子数学教授,什么Vladikavkaz大学的,他说整整5年招不到一个数学本科生。。大家都不想学数学,想学什么核技术 估计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几个大城市的好学校还是那么牛的,毛子国别的地区都不行了。我听说毛子有些小型学校一年教学量900小时,工资也不多发。。
石溪数学phd去天津师范大学任教什么水平? RT,这几天跟老板在南开陈省身数学所访问,和我老板一起讨论的人就是题目描述的背景。。职称还只是个讲师。。和宾大教授合作发表论文,在jdg上也发过文章,都只能在天津师大当个讲师么。。宾大数学和石溪也差不多啊,他还是十几年前的phd,现在就业市场估计更恶劣,前途堪忧啊
好的数学家是具有前瞻性的数学家 欧拉高斯黎曼被称为数学大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卓越的历史贡献,而是因为他们的著作时至今日仍有影响。高斯在笔记本上的最后一条评注启发了Weil conjecture,而后者与20世纪多位著名菲奖的工作有关。 高斯在几百年前没有拓扑学,没有完善的代数几何理论等各种先进数学工具的时代,凭借自己的直觉提出了一个数学命题,而这个命题不断被后世推广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高斯并没有证明他的命题,然而他似乎知道证明大概应该长什么样子,尽管他那个时代的数学语言根本不足以把证明过程严格表述出来。 时至今日欧拉的著作似乎仍在被人翻译、挖掘,拉马努金的笔记本也有不少数学家在研究。真正的大数学家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活着的时代,也在于他们死后,他们深邃的数学思想也许在几十几百年后才会被逐渐解码,呈现在观众眼前
大家知道为什么黎曼猜想难证么? 因为数学家对此没有任何头绪,一点想法都没有。函数域上的黎曼猜想已被证明,然而那是个山寨版的RH,原版的黎曼猜想是数域上的,100年来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与其他著名猜想相比,比如Hodge猜想,虽然难但还是有一些部分结果的,而且有人也提出了一些攻克的大致的想法。而黎曼猜想,完完全全就是,连路都没找到,完全没有任何方向。 一般来说数学家在证明某个很难的猜想的时候,会试试看比这个猜想强的猜想是否成立。对黎曼猜想而言,目前提出的比黎曼猜想强的(即可以推出黎曼猜想的),通通不成立,通通找到了反例。比黎曼猜想弱的,很多都已被独立证明,而且证明过程似乎也不能推广到黎曼猜想的情形。 目前数学家除了疯狂地用计算机算zeta函数的非平凡零点以外似乎也没啥能做的,至今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像费马大定理,提出以后起码有人能做n比较小的特殊情形。像哥德巴赫猜想,起码还有个几加几的弱猜想去逼近他们(比如陈景润的1+2)。对黎曼猜想而已,没有什么富有启发性的特殊情形,他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大山,我们对zeta函数的了解,未必比100年前的黎曼多多少 有兴趣的吧友可以看看卢昌海的《黎曼猜想漫谈》,挺不错的
我现在觉得意大利也算是个数学强国 微分几何,数论,代数几何也颇有一些牛人的。日马大师来点评一下?@yurimanin
前几天听学长们说到一个牛人,化学转数学 本科化学,然后继续读化学phd到第四年突然不读了,转申数学phd,然后亮瞎的是数学phd毕业的时候和别人合作发了一篇annals。。现在好像还留在数学界。。 不过听说他读化学phd的时候也是做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用微分几何研究分子构型啥的
跟大家说说本PhD现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本人学的大方向是黎曼几何,黎曼几何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叫黎曼流形,黎曼流形上有一个重要的函数叫曲率。负曲率的黎曼流形即是大名鼎鼎的双曲流形,数学家对他们已有比较多的了解。然而人们对正(截面)曲率的流形却了解不多。正曲率流形(或者非负曲率流形)就是我老板和我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方向 首先我们有一个非常自然的非负曲率流形的例子:紧李群带双不变度量具有非负截面曲率。事实上,现在已知的所有正曲率紧流形的例子都是从紧李群出发构造的。这可谓是一个prototype(原型) 之前老板让我看一些具体的紧李群上带非负截面曲率的左不变度量的例子(注意这里是左不变度量,不是双边不变,区别很大),他觉得有可能可以从中出发构造新的例子不过我看以前的人写的这方面的文章,基本就是用了线性代数+一点点李群的知识。。
现在对宾大数学系产生点感情了 系里的老师学生都很nice,我老板和其他很多老师都很有耐心,会认真回答你问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听起来多么愚蠢。同学之间相处也很和谐,我还曾经在系里以业1的渣水平和美国同学下指导棋在这里我还碰到了让我心动的人,虽然进展不顺利 宾大当然不是学数学最好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和复旦一样,以后会被我称作“母校”。有时候没必要攀比那么多,没必要太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做好自己活自己的人生就行了
当初和我一起过来的复旦数院同学,今年应数硕毕业 他正在面一份工作,好像是金融和cs交叉的,我没太听清楚。如果拿到offer的话,底薪14万刀,加奖金应该18万刀左右。我们如果以后运气好的话,40多岁如果能混到正教授,大概也能拿这个数吧 我以后再也不黑宾大的amcs master了 不过他本身高中也是搞信息竞赛的,有基础
我高中同学已经在朋友圈晒女儿照片了 高学历有个卵用,大龄单身屌丝
5月初我会在天津 RT,老板应邀去陈省身数学所讲课,我顺便过去听一听,5.8-5.19。这个时间段有吧友在南开么?
啊法狗赢了以后,生物学是不是可以翻身了? 啊法狗的设计者有神经科学的PhD学位他做神经网络也是受人体自身神经网络的启发 看来伪化生不是没前途,是要和宇宙机结合才有前途
真正的围棋爱好者应该觉得这次人机大战是个好事 因为会产生大量的妙手/新手段,新变化,就像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刷新世界观。大家难道回想不起打谱的时候看到妙手的那种激动心情吗? 当然对拿围棋装逼的人来说这次失败是个沉重的打击 看棋魂的时候不知多少人盼望佐为出现吧。现在佐为真的来了大家反而害怕了,所以只是叶公好龙么? 也不要说机器下得不漂亮,俗手满天飞什么的。这双重标准也太明显了,难道近十年的围棋比赛不都是这样么?基于算路的暴力围棋本来不就是这十年的主旋律么?机器只不过比人类算得更快更准而已
我觉得谷歌应该公开下几张狗狗和自己训练的棋谱 既然他是遇强则强,那么他对战自己的时候应该是最强的啊公布一下让大家开开眼界而且顺便还能看到他是怎么输给自己的
大家觉得狗狗能量产么? 有没有做AI的来分析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算法能不能在普通PC上运行?是不是得要日夜开着电脑让他自刷? 或者服务器联网也是一种选择?
中国也在搞围棋AI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4MjA5NzY3OQ%3D%3D%26mid%3D403391309%26idx%3D1%26sn%3D5436a8b34d1a15da97470f816169a41e%26scene%3D2%26srcid%3D0305BJj7xtBShUbFynwyw2o0%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urlrefer=a33ef50b0e3ee6669a5765e156f5bad7 名字取得比较中二。。要直接干柯洁看来这是四面开花的节奏啊
哪里能看到基于含义的围棋术语的英语翻译? RT,最近跟美国同学下棋,大量的围棋术语英译是直接把日语进行音译的,让我觉得很不爽。我印象中有中国人做过基于术语本身含义进行的英语翻译工作,有人了解么?
【转】开锅就出世!生孩子不再痛苦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jM5NzIxNDEyMg%3D%3D%26mid%3D402875777%26idx%3D1%26sn%3D0202a4808a0b5c884749b35d7caa1d23%26scene%3D1%26srcid%3D0227Ai7gSStCXD5Mf1nSyoED%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urlrefer=b34aefc628575c779704f4db8c7e9693 你萌怎么看,生育革命啊算不算对女性的解放?
你萌觉得全世界范围内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多少? 宇宙机有一亿么? 金融几千万或者几百万? 建筑,这个具体怎么定义?建筑工人和设计师不能一起算吧? 数学我觉得几万肯定是有的,不知道有没有十万。加上应数应该能超十万。 化生呢?
斯坦福的30多岁的助理教授和宾大30岁的教授哪个更厉害? 前者比如14年的恽之玮,后者比如宾大数学系某个不知名的做pde的年轻教授
【继续转】咖啡杯里的电磁学:从涡旋到电与光的起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3OTgzMzUzOA%3D%3D%26mid%3D402639846%26idx%3D1%26sn%3D1fe3c7c572aac716f368110aecb43477%26scene%3D2%26srcid%3D0301F4qseN24GupcaKnX011S%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urlrefer=6d1b1a3b206b1d61466f75b44a18bd4e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观念,也就是说粒子的定义不来自于自身而来自于整个真空的集体作用。这正反映了还原论和演生论两种不同思路的对比。在还原论的观念中,真空只不过是舞台,而粒子才是舞台上的主角;而在演生论的观念看来,真空不但积极地参与了粒子建构,而且实际上决定了粒子的行为。” 之前对演生论不理解的吧友看了这篇文章应该有些感觉了
面对半年不洗澡的奇葩室友怎么破。。 忍不住发个贴吐槽了。。我们是3个男生合租(有吧友记得我和女生合租过那是前年的事情了),两个卧室一个客厅,奇葩室友住客厅。然后现在整个客厅的空气都被污染了,他近身十米以内散发出一股恶臭气场。。半年不洗澡不洗衣服。。 和另外一个室友商量过怎么跟他说说这个事情,另一个室友也没敢说。。都是成年人了,这种基本的卫生习惯还要别人提醒,让我们怎么开口 照理说自费来美国读硕士的家境都算比较好的,怎么有这种奇葩呢 夏天到来之前得找个时机跟他摊牌说实话我要是真把他赶出去不让他签明年的lease,他能找得到合租的下家么?睡大街or租月租1200刀以上的单人间去吧
大数学家可能习惯独立,凡人还是习惯合作讨论 像Faltings Deligne这种基本是习惯单打独斗的,因为一个人就能把问题做出来。然而据我观察我们系的大部分教授还是习惯和别人讨论,经常看到他们在自己办公室或者别人办公室讨论问题。所以他们才需要招博后招PhD,因为系里和自己一个方向的人少,多招点人才好一起讨论。说真的招学生这种事情是有回报教授才乐意招的
今天系里的几个中国phd和博后都一直在办公室自习 RT,本辣鸡也强行看了几页论文。老板让我看十几页的他的文章,让我三月初在他的讨论班上做个报告。然而发现有些李群的性质还不熟,看不下去 明天早上大概还是会看看春晚吧,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看点。然后继续学术,虽然不知道能看多少页。。 感觉年纪大了,任务重了,也不敢像以前这么懒散了。现在周一到周四基本早上10点半到下午6点都排得满满的,周五周末看老板让看的文章,和学长学姐讨论讨论问题。到现在还是感受到了不少压力的,既有智商不足精力不足带来的压力,也有和内在的惰性对抗的压力。。这大概就是所谓羽化成碟的过程吧 顺祝大家新年快乐
[转]Gowers在数学所的演讲,数学的重要性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aymath.msri.org%2Fgowers2000.mov&urlrefer=12c7db101c275bd65ec9dbbba3455b3f 听众里面很多人不是数学工作者,应该是科普性质的讲座,不过举了很多例子 喜欢英国口音和想练听力的也可以看看
The Cooper Union这学校怎么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ooper.edu%2F&urlrefer=47bb2d4eb1793250aa7c623c38f6c792 刚发现我一个美国同学是那里毕业的,本届数学phd 唯一一个本科非数学专业的,a major in Inter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and a minor in Math.
外国的民科真会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71%2Fv_NTY3MTY1ODg.html&urlrefer=d7499fb439113159b96a7ef183c1cbf4 还能拍视频上节目国内的民科咋不也拿点这样的干货出来呢? PS:真没搞明白里面的东西到底怎么动的,变魔术么?
给大家推荐个有价值的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sri.org%2Fworkshops%2F703%2Fschedules%2F20561&urlrefer=4d422f13ee683a46550d5e6298f1dfd2 本辣鸡正在看其实不是很难懂,学过一学期黎曼几何应该就可以看了
其实一个学科还是被学得好的人黑最惨 像剃头黑化学,自己水平也是北大中上的,申个宾大的化学phd应该问题不大,放到普通学校化学系绝对是顶尖水平 要黑数学其实素材也不少,实力很强(比如丘赛拿牌)最后转应数金融统计之类退出学术界选择业界的人其实不少。但是在本吧的语境下,数学物理好的人不读数学物理会被解读成“数学物理对智商要求太高,竞争太激烈,他们读不下去才转行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化生身上,就成了“他们看穿了伪化生无脑穷举的真面目,脱离苦海早超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