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onge
witsonge
关注数: 5
粉丝数: 51
发帖数: 1,942
关注贴吧数: 10
量词作定语(定冠词)现象 量词作定语,上海话有经典用法「只女人」~ 最近接触了泰语与越语,发现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某些已经与名词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例如:ใบหน้า, cái bàn 因此合理推测吴语的这种现象,可能是百越残留。
是否存在声调「标二读四」的情况? 出自wiki上的tones flowchart
这次有没有哪个机构押题押中的? 这次有没有哪个机构押题押中的?报上名来,明年我们出高价报你们的培训班。
词尾的静符为何可以省略? 例如,mumaṯṯil这种情况,既然词尾的l不带元音,原则上不是应该标静符的么?当然,我这里只讨论tashkil的情况。
知乎上关于英语清浊音的论述,请各位发表见解
名篇《上林赋》用字一例 “芬芳沤郁,酷烈淑郁” 其实两个“郁”本是不同的字,但现在简化字文本完全不作解释,好像这一区别从来未发生过。
若不查字典,各位认为哪个是正字?
看图识植物,大家怎么称呼这种东西
隐形的元音如何读准确 很多泰语词的拼写缺少元音字母,例如พร、ดง、สวม,从拼写无法得知元音读音。请问其元音的读法有何规律?是否只有โ -อ ะ可省略而其他不省?
客体敬语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自谦语? 如题
请问汉语拼音中r的实际音值 一般读物都标音为卷舌的浊擦音,但似乎卷舌近音是更为常见的变体。依我个人习惯,“瑞rui”发成近音更顺口,而“肉rou”擦音和近音均可。
“查”字下半部是旦还是且 “査(且)”是日韩汉字的写法,国内多数词典没有这个字,似乎认为只有“查(旦)”一种写法,港台的情况不明。
清浊音的区分 可以明确地说,以意大利语为母语的人士绝对区分ptk与bdg这两组音,请大家不要否定这个基本事实。部分学习者有疑问,可以先去了解语音学关于清浊辅音以及送气辅音等概念!
感觉多数山寨币玩不下去了 基本上都是研发团队用来圈钱的,吃人不吐骨头,散户只有哭的份。
比特儿网站有手机版的么? 怎么永远是显示服务器连接不上。
《杭州方言词典》鲍士杰 撰,pdf文件下载 作者: 鲍士杰 纂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1998-12 页数: 401 定价: 35.10元 丛书: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ISBN: 9787534334139
吧里是否有朋友用过这一套语文教材? 我在1987年入小学,当时用的是这一套六年制教材,内页全彩印。好像从1992年小学新生开始,这套教材就停用了。
有时叠音符似乎是多余的 例如الله,既然已经两个lam了,还需要叠什么?!
泰语的尾辅音分清浊 泰语教材中把-m-n-ng-w-j称为清尾辅音,-p-t-k则称为浊尾辅音。各位是否觉得这种名称有点问题?
泰语教材中的“清浊尾辅音”的称法有问题 世图版的教材中把-m-n-ng-w-j称为清尾辅音,-p-t-k则称为浊尾辅音。然而在语音学上后一组那三个塞音却是清辅音,前面五个音为鼻音或近音,都是浊辅音。其他版本教材中暂未发现这个问题。
语音极精准的的吴语版《刀剑若梦》 这首歌我以前发过,唱歌用的是虚拟人声,但调试者肯定是吴语方面的内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fc.5sing.com%2F2980537.html&urlrefer=88aafa2c8a54131a35a9da3044f8a886
“稍微”吴语怎么读? 照字面读:sau vi,但是平常读成sao we的人极多。
冬至吴地习俗吃什么食品? 夏至我们吃馄饨,这我是从小就知道的。 冬至吃什么,不甚明了,但肯定不是饺子。
“打仗”的“仗”,声母清还是浊? 韵书上是“直亮切”或“直两切”,口语中似乎读清音的人多些吧
刀剑若梦 上海话版本 作者看来是极内行啊,莫非是本吧的吧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fc.5sing.com%2F2980537.html&urlrefer=88aafa2c8a54131a35a9da3044f8a886
这个音系的声母数量是不是汉语中最强大的?
民国50年元旦广播讲话(原声)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107117%26uk%3D4211519587&urlrefer=bc7d0ec0d77544c6f41e423bf6e7c6c9
民国50年元旦广播讲话(原声)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107117%26uk%3D4211519587&urlrefer=bc7d0ec0d77544c6f41e423bf6e7c6c9
CCTV《温州一家人》片尾吴语民歌
苏州话PK无锡话
分享两本好书,可下载pdf 一楼百度
无锡语音听感 发现an和aon都高化了,比资料上所记的高几乎一个标准元音。
江阴话的苏沪嘉特征 江阴话属于毗陵似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单就区分果遇摄字音而言,明显有香皂特点,例如“婆=蒲”,可能是大苏州的辐射吧?
动辄以“汉奸”论罪撕裂社会 2012 年 11 月 01 日 08:05:3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几年前,“汉奸”这个已经退出公共舆论领域多年的词汇,突然以一种颇具滑稽感却令人警惕的方式出现。 2007年 3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喻权域提交“惩治汉奸言论法”的提案。喻主张对“汉奸言论”作如下惩处:凡为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华侵略行为辩护者,处 10年以下有期徒刑;凡为 1931年(***事变)以来外国对华侵略行为辩护者,处 20年以下有期徒刑;刊载汉奸言论的报章负责人要负连带责任,也要处三年以下监禁。 该提案的矛头所指,是学界对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后期历史的研究和反思。回顾一下提案出台前的学界热点和喻权域提案曝光后接受采访的表述就很清楚——引得他发难的是,有学者揭露了昏聩的满清统治者在导致外国入侵上的罪责。而这既是学术范畴的问题,也涉及对历史的态度,即:与他国发生的战争可不可以成为历史反思对象,研究被入侵的历史,可不可以触及本国统治者的罪责。 一个国家遭遇外国入侵,缘由不尽相同。日本对我国觊觎已久,趁我国积弱积贫、军阀割据、分裂战乱之际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这是有共识的。但清末被多国入侵,原因有别于日本侵华。统治者昏聩残暴、闭关锁国、外交失当、利用暴民挑起事端、扩大事态,给国家招致祸端,是反思清末历史必须正视的问题,对这种背景下遭遇的入侵,不能只谴责入侵者的罪责,而回避本国统治者的罪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提交“惩治汉奸言论法”之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纪念刚过去一年多。 60多年前那场胜利,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中国作为四大战胜国之一,百年来第一次扬眉吐气地挺立于世。然而,数十年按政治需要打扮历史,当时的荣光,后来竟鲜为人知。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 60周年之际,我们这个战胜国却被自己刻意淡化,多少有些尴尬。
听了苏州市歌,演唱者咬字欠准 是朱虹唱的版本:摇仔小船轻弹“船舱”;巧“扇扇”出新天堂
“回潮”还是“还潮”? 请“雷来兰”两分或三分的人士分辨一下。 另外,上海新新是雷韵读ei,不同于“来兰”的,像这种本字不明的情况,其是如何掌握的?
中国女子撕西哈努克像获刑1年 被逐出柬 若是中国公民在朝鲜撕毁两金的画像,会怎么判?
嘉兴市区新派,洪音疑母的复归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p83俞光中《嘉兴方言同音字汇》,《方言》1988年第3期 p196
上海新新的常用语“葛首” 人群大概是80初-90初,三句话不离“葛首”。 但我发现在句中基本无意义,拿掉也不影响语义。
初学宁波音,为其咸山摄叹服! 近日翻阅《宁波方言词典》,发现宁波话音系中咸山摄的一部分,就是通用拼音写成 on 、 uon 、 iuon 的那部分(对应苏沪的“安碗冤”韵),竟然会根据声母不同而分化为: ũ , ø , ʏ , y , i , ɐi 六类。 因此,苏沪音可押韵的“半端砖捐看汗”六字,宁波话中其韵字字都不同。
柬埔寨人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 谴责朗诺卖国集团 一楼百度
“地面上的凹陷”和“水塘的排水口”,怎么说? 我们读音分别是doe和chiuih,本字不明。
同篆同隶不同楷 下列两个汉字的下半部分,小篆时代和隶书时代的写法一直是相同的,为何楷书会分化为两种写法?
语言学家利用现代泰语破译千古之谜《越人歌》 一楼百度
语言学家利用现代泰语破译千古之谜《越人歌》 转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4b41fa86010006k4.html&urlrefer=ee103dbdc536e825af5c345c50f1d4af 最近发现《越人歌》突然在网上红了起来,原来是电影《夜宴》拿《越人歌》作了插曲。周迅娓娓的唱腔打动了很多人: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夜宴》捧红了《越人歌》,但却又把《越人歌》安错了家门。《夜宴》的对外宣传都把《越人歌》说成是根据《诗经》填的词,这真是大错特错。不知道这是为了提高自己插曲的地位还是压根儿就真不知道《越人歌》的出处?《越人歌》其实著录于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跟《诗经》完全没有关系,它是公元前528年,拿桨的越人为游湖的楚国王子鄂君子皙唱的歌。 《越人歌》虽然走红了,但知道《越人歌》隐藏了一个千古之谜的人还真不多。我们上面看到的只是楚人将《越人歌》翻译成楚辞形式的汉语翻译。《越人歌》是《越人拥楫歌》的简称,是古代越人所唱的歌,越人原来肯定不是这么唱的。《善说篇》中还用汉字记录了它的古越语发音: 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飠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越人歌》原文用汉字记音有三十二字,而楚译人把它译成楚辞的形式后,用了五十四个字,竟多了二十二字;可见两者不是一种语言,所以不能字字对译。因为双方歌式也不同,楚译人为了使译文合于楚辞歌式,其中还包含有一些只为凑韵而添加的起兴式游辞。所以这一段如同天书的汉字记音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很多人都在猜测它的原义。 破译《越人歌》实际上有几个难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用来记音的汉字在当时的发音,也是就汉字的上古音。其次是每个字的上古音对应古越语的什么意思。最后,串联成句的翻译应当与《善说篇》的楚辞翻译能对应得上。 由于民族学者推测古越族属南岛语族或侗台语族,1953年日本学者泉井久之助将《越人歌》试用占语进行对比,1981年韦庆稳教授提出与壮语比较,做了很多尝试,但都存在很多问题。 1991年,我的《越人歌的解读》以英文发表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方语言学报》(CLOA)22卷2号,后来经孙琳、石锋翻译成汉语发表于《语言研究论丛》(语文出版社1997)。我把汉字依古音用侗台语里文字形式较古的泰文为主进行译解,分原文为五句 (左栏为原文,右为泰文译意): 滥兮抃草滥 夜晚哎、欢乐相会的夜晚, 予昌枑泽、予昌州 我好害羞,我善摇船, 州{飠甚} 州焉乎、秦胥胥 摇船渡越、摇船悠悠啊,高兴喜欢! 缦予乎、昭澶秦逾 鄙陋的我啊、王子殿下竟高兴结识, 渗惿随河湖 隐藏心里在不断思恋哪! 这个译解用的是我的古音拟音系统,所对泰文是个内部统一的音韵系统,对音条例很规则,只在个别音类出现变异的例子才引证同语族语言中同样变异的语例。对原译四层意思尤其是“蒙羞被好”、“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自羞鄙陋而王子不以此见绝)的感激之情都有了相对应的交代。(只有“山有木兮木有枝”一句当是楚国译人为满足楚辞韵例凑足六句而添加的衬韵句,以“枝”谐“知”而已,故泉井氏、韦氏也都没有把此句考虑在内)。我的对译得到我国台语研究大师邢公畹先生及国外两位泰文专家的肯定,由此可以确定越人歌是用一种古台语写作的。
朝更改中国地名标记方式 韩媒猜中朝已过蜜月期 【环球时报 记者韩相烈】据韩联社和《朝鲜日报》13日报道,朝鲜主要媒体《劳动新闻》、朝中社等从本月初开始在报道中国地名和人名时,不再标记为汉字读音,而是采用该汉字的朝鲜语读音方式标记。 《朝鲜日报》称,朝鲜在外国人名和地名的标记上一直严格遵守“重视当地语言发音”的原则。比如,墨西哥标注的朝鲜文发音为Mehikko,俄罗斯标注读音为Rossiya,唯独对中国人名地名数十年来一直按汉字的朝鲜语发音标记。但去年8月开始,朝鲜突然改按汉字的汉语读音标记中国人名地名。去年底,这种标记方式扩大到朝鲜的一般出版物。 对于朝鲜为何时隔1年后,再次将中国人名地名标记方式改回去,韩联社13日援引朝鲜问题专家梁茂进教授的话分析说,很有可能是因为朝鲜去年修改标记方式后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与其给普通老百姓造成混乱,还不如恢复到之前的方式。《朝鲜日报》则引述外交人士的臆测称,用汉语读音标记中国人名被认为是“中朝关系蜜月期”的象征,标记方式的改变或许意味着朝鲜对中国有不满。
这样的地图是否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
苏昆字音是否走上歪路了? 既然定位是中州韵,就无理由再刻意使用吴音。 咸山摄字时而来几个开尾韵,都怀疑是否评弹演员改行的,即使清末传教士记的苏州音还是带鼻化的。 视频就不贴了,各位想听自行搜索。
“被”头与“被”动,是否同音 我处都是读bi,我不知道其他地方不同音的依据是什么,文白异读?
台湾地名读法疑问 近日翻阅《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附录中的台湾地名,与我听到的实际读法似乎不同:基隆gelang 台东daidang,特在此请教!
反串淮剧,不是搞笑 越剧演员反串的淮剧《秦香莲》片段,即使称不上字正腔圆,至少也是有板有眼,江南也不是总把江淮曲艺拿来搞笑的。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3vtkqFItVSA%2F&urlrefer=61740fd839c2a5eaf36c2dfef90c0cfd
“筛”是否存在两读 动词 sy 名词 sa 声调都是阴平,我处浙江嘉善
淮语评弹,难得一听 严雪亭,评弹演员,苏州人。学的是盐阜一带口音吧,模仿得如何?
客家人信仰基督教的很少吧 因为祖先崇拜观念比较强,信了基督是不可进祠堂拜祖先的。
汉语语音中是否存在舌尖前音和舌叶音的对立 我指的是塞擦音和擦音,中古音系构拟,用以区分照二与照三。 现代汉语各方言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对立?
毛豆=大豆? 我们所说的毛豆和北方的大豆是同一物种吗?似乎没听说过大豆可以吃青的。
【语音】关于泰语的弹舌音 新闻里听起来是舌尖颤音,平常口语中似乎是闪音,唱歌又像是近音(同英语,带点圆唇)
大家讲普通话时,是否把合口呼零声母的字按母语习惯分类? 依照本人习惯,读法为: 味维微vei 为伟威wei 文闻问ven 温稳wen 网忘望vang 王往wang
与北方人聊天,知道莲子和莲心的区别 原来我们所说的白糖莲心粥,他们称为莲子粥的,他们所谓的莲心是一种嫩芽。
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