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索道 无极索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艰且难兮,一往无前!
关注数: 304 粉丝数: 678 发帖数: 37,510 关注贴吧数: 27
我们今天说说,太极拳推手是有原则的,现在成了无原则的东西了, 我们今天说说,太极拳推手是有原则的,现在成了无原则的东西了,而且大家还乐此不疲,谁把谁推出去了?我们今天就说说这个原则吧。 这个无论是陈鑫先生写的36病,还是我们杨氏门里面所说的推的原则都明确指出了,不能够主动发力,不能够主动去脱离对方的双手,但现在看看有几个人在的时候遵从这个原则呢?为了显示出自己有很有能力,那么偷着摸着上小步的,有乘人不备上大步的,这就不是太极拳的推手,还有主动的去脱开对方的手,美其名曰我手快,这个在太极拳推手里也是不允许的,而主动上步推拉牵扯都是不允许的。 那有人说那太极拳玩什么呢?玩听,听对方劲力的走向,重心的偏移,要让对方的错误无限扩大,然后造成他自己失中,而不是由你来推动它,现在很多的人总以为推手就是把对方推出去的。不是的,或者说把对方闪开的也不是的太极拳推手,谁玩这些,就不是太极拳的推手。这种但凡是主动发力,主动的去寻求所谓的战绩的,那别的拳也一样呀,摔跤也这样呀,柔道也这样呀,那你是什么太极呢?对吧,咱做不到就不说了,但你不能说是为了表现你比别人战斗力强,你违背太极拳的推手原则,那你就不是太极拳,如果说以谁把谁推出去了,作为衡量是不是会太极拳的话?那都不用练了,对吧,咱们都去玩技巧就行了,玩那个力量就行了,为什么呢?这东西好练呀,容易上手啊,还需要练一辈子吗?
述而不论,这篇文章,谢谢支持太极拳理法的朋友。 自从杭州与老刘等人的视频在吧里放了出来,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疑惑甚至是谩骂。在这里,我今天就做一个叙述。 首先,我从来没有说自己是什么大师,我只是遵循太极拳的学习进阶要求,做好自己那个阶段该做的功夫。这个阶段,在孙门中,杨门中,吴门中都是有的。就叫呆若木鸡。这是孙门中的练法。杨门中,也有相关的练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汪永泉先生的文章。而吴门中,也有类似的要求。这个阶段,发劲直发,遇力直走。身体不做一丝抵抗。其作用就是培养敏锐的肢体听力。 其次,为什么发不出人?本着友好交流的原则,我们试劲,只是让对方体会有没有,而不是出不出,遇到会走的当然好,不走的,也无妨。如果一定要让人出去,则一定要有保护的,否则就不能试。有朋友说,没那么玄。这个还真不是。有机会吧,我可以在有防护的情况下,给吧友们拍一段,完整发放的过程。其实石明先生有一段训练学生的视频,就是后面铺了几层的垫子练的。如果没有防护,受伤是难免的。那么为什么人家没有走,我走了呢?门里试劲,受方是不能转变的,而与我试劲的几位,在我告诉对方我要发劲的时候,他们往往不是沉身,就是偏转,这就造成了我劲力的方向受阻,这种情况下,我就要走了,不可能把力量留在自己体内。顶牛的事,是不能干的。对外交流,以不伤自己为第一原则,与面子无关。 最后,希望有的吧友,对我有意见,可以在我的贴子里闹腾,不要去打扰其他的吧友。而我现在的训练内容也已经不再是不动的东西了。我并不介意再与杭州的几位再次交流。太极拳,本就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同时,也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文明交流,能实地交流更好,这样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 好了,就到这里吧。
传统太极拳的教学探讨 这段时间,两位老师都在和我说,可以自己总结一些经验,带一些人了。但我觉得这中间还少了一些东西,特别是传统太极拳中,几个根本要求的建立。 一、思想认识 我们很多爱好者,不是不喜欢太极拳,也不是没有见识到太极拳的各种层次,但是为什么总是数年下来,没有什么进展呢?我认为,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做了电影观众,没有入戏。有的浅尝即止,不够深入。而这些正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二、身体历行 见到好了东西,但总是流于表面,没有从拳理,功法,结构,心态上潜心钻研,深入学习。把太极拳的学习形式化,程式化,表面化。 那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从我的学习经验来说: 第一,建立自身平衡体系,也就是立身中正,中正安舒。没有这个,后面的基本上也就是白扯。昨天见到的一个问题,大多数人,呼吸与平衡控制的不好,身体静不下来,一呼一吸之间,自己就乱了。 第二,抻筋扒骨、松筋展骨、揉筋活骨。这是三个不同的筋骨训练阶段,是我们通往太极拳内功体系的根本。 第三,骨肉分离,骨升肉降。这两个状态是伴随着筋骨的不同进阶状态而产生的。 经过这三个层面上的学习,基本上可以达到太极拳的知己的状态了。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知人的学习过程了。当然,在以上三个层面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前辈的指点,早一些进入知人的学习,那是更好了。
《黄帝内经》 上卷 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回目录】 【本章要点】 一、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 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的盛衰。 四、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③,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婬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④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陽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陽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陽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⑤,把握陰陽,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⑥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陰陽,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注释】 ①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 ②和于术数:指用合适的养生方法来调和身体。 ③恬惔虚无:恬惔,指清闲安静;虚无,指心无杂念;恬惔虚无,指内心清闲安静而没有任何杂念。 ④天癸:指先天藏于肾精之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物质。 ⑤提挈天地:指能够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 ⑥恚嗔:恚,指愤怒;嗔,指仇恨;泛指愤怒、仇恨等意念。 【译文】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陰陽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陰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 ,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 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yín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黄帝说:人年纪大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自然规律呢?岐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陽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陽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逐渐衰弱泄,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泄,两性交 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竭。四十八岁时,上部陽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骨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是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外溢精气。现在年老,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已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便枯竭了。黄帝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岐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陰陽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陰陽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彩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陰陽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仍有终结的时候。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