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索道
无极索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艰且难兮,一往无前!
关注数: 304
粉丝数: 678
发帖数: 37,443
关注贴吧数: 27
分享视频
太极拳吧的现状 太极拳吧的现状与太极拳的现状几乎是一致的。 练者众,行者少。言者众,行者少。思者众,行者少。悟者众,行者少。 这个行,指的是严格的遵从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在明白老师的指引下践行太极拳原理及验证理论。 国家推广太极拳运动是没错的。但大规模的推广造成的结果必然是良莠不齐,变形走样,甚至于面目全非。 太极拳吧做为爱好者们交流的网络平台,面向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大众,有可能远在异国他乡的国人,同胞。甚至能看懂中文的外国爱好者。 我们就以这样的面目去示人?也无怪乎有些人看了国外的传承太极拳后,发出长此以往,学真正的太极拳,要跑国外去了的感慨。 大海航行靠舵手,希望吧务们能真正做到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广大的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肌无力 肌无力
肌无力 肌无力
云手 云手
云手 云手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快,要多快呢? 快,要多快呢?
再来一个吧。 再来一个吧。
封控中答疑(二) 封控中答疑(二)
封控中答疑一 封控中答疑一
拳架与功态 拳架,首先要明白拳架与招式的异同。拳架,每一个标准动作都能像葡萄架子一样的安静稳定。有人说提线木偶,有人说呆若木鸡。都离不开这个木字。而招式,也许和拳架动作一样,但并不一定是在木然的状态下,比如说身上满满的肌肉力,亦或是散弱的没有力。 前人有功夫皆从拳架中得,本意并无错。但这里的拳架,更多的是在招式中蕴含了内在功态的要旨。 功态,是指练功者身体肌能的运行状态。凡指筋膜骨皮与肌肉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骨肉分离,骨升肉降,抻筋拔骨,皮毛要攻等等。这些与拳架并无实际关联。但却可以作用到拳架中。 然而,完全脱离开拳架说功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也做不到。很少有人能忍受枯燥的基本功煎熬,要么放弃,要么在招式拳路上忙碌去了。 所以杨家把拳架与基本功的学习组合了起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体系,以方便从学人员的学习进步。就我所接触到的各个分支,除了拳架套路外,各有相类似的基本功训练体系。 而拳架做为功态的载体,又同时承担着拳术的标识作用。所以老师一直在说,真正好的功态,是能表现在标准的拳架中;真正好的拳架,又能完整体现太极拳的高级功态。
拳架与功态 拳架,首先要明白拳架与招式的异同。拳架,每一个标准动作都能像葡萄架子一样的安静稳定。有人说提线木偶,有人说呆若木鸡。都离不开这个木字。而招式,也许和拳架动作一样,但并不一定是在木然的状态下,比如说身上满满的肌肉力,亦或是散弱的没有力。 前人有功夫皆从拳架中得,本意并无错。但这里的拳架,更多的是在招式中蕴含了内在功态的要旨。
好奇怪的太极拳吧 即然不相信太极拳的传统,又不接受太极拳的传承,又不练太极拳的内容。那你们来太极拳吧干什么呢?
澄甫先生85式太极拳体用全书 总有人搞不清楚,这里面的定式架子,是为推广普及太极拳用的,适合各类人群,主作用不是说这个架子就是最好的,而是比较适合大多数人在没有老师的条件下自学。 另一方面也正好做为一个召生广告,杨家门内弟子各有机缘学习其他更高要求的拳架。
什么是太极拳推手 国庆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唠唠。 太极拳推手: 首先,要在不用力的条件下进行。在没有达到不用力而力自生的条件时,推手,就是在做负功。 其次,推手的目的是帮助对方抻筋扒骨,松开关节。 再次,利用八法之间的循环关系,训练人我一体的自然体系。不是把对方推出去,而是对方犯错,自己把自己弹出去。如币投鼓,如球撞墙。 最后,大家可以对照马岳梁先生的推手视频,自行参考。
动静?动静…… 不见诸君真面目, 满屏高论似雪飞。 太极拳本唯一途, 何来大道皆通罗。 动静只由阴阳变, 因果都是虚实录。 动非动来静非静, 不知人我如渊幕。 阴静实,阳动虚, 二者分明自开合。 莫把表象当眼识, 莫将眼识做真理。 口传身授千年道, 岂是文字皆可知。 与其隔屏发言论, 不如现身做真识。 求道之路脚实地, 耕耘不缀得神奇。
动静,动静?动静…… 不见诸君真面目, 满屏高论似雪飞。 太极拳本唯一途, 何来大道皆通罗。 动静只由阴阳变, 因果都是虚实录。 动非动来静非静, 不知人我如渊幕。 阴静实,阳动虚, 二者分明自开合。 莫把表象当眼识, 莫将眼识做真理。 口传身授千年道, 岂是文字皆可知。 与其隔屏发言论, 不如现身做真识。 求道之路脚实地, 耕耘不缀得神奇。
进步,不断进步。(二) 进步,不断进步。(二)
进步,不断进步。 进步,不断进步。
轻重无关步法 马步?弓步?丁步?虚步? 重了,就是重了。不需要找理由。
双重和什么步有什么关系? 马步?弓步?丁步?虚步? 重了,就是重了。不需要找理由。
明日起北京行 有愿意交流的吧友可以和我联系。
这么好的文字,有谁能正解的 欢迎大家来参与辨析,这个很重要,能明了,理法就透上三分了。
怕什么呢? 这个问题啊,想想都搞笑啊。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当着天下群雄的面,教张无忌打了太极。那周围都是什么人啊?天下一等一的高手。但是问题出现了,除了张无忌,别人都没学会。为什么?那是因为张无忌本身他有内功在哪儿,他欠的是运用法则。所以他才能学得会。其他人没有那套内功,他怎么去学呀?太极拳,九阳神功是一体的,所以才具有可以传续性,太极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九阳神功的外在体现,正因为这样,才有个张无忌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够把太极拳拿到手里,他拿到的不是根基,而是应用法则。好了,我们现在说贴吧现在的问题。好多人都说要放出来,被别人学走了。这都是扯淡的事儿。人家里头比你强的,你做那东西人看不上。里头不如你的或者压根没有的,你做了他也学不到手里。只有那些跟你差不多的,几乎在一个档次上的,但是他又没你做的好的那些人,那对他是有突破作用的,那也要看机缘,悟没悟到。但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可以因为你的视频能够得到提升,那就是你在行善积德呀,你做一件大功德。这是多么好的事情,怎么会是坏事呢?
怕露什么? 这个问题啊,想想都搞笑啊。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当着天下群雄的面,教张无忌打了太极。那周围都是什么人啊?天下一等一的高手。但是问题出现了,除了张无忌,别人都没学会。为什么?那是因为张无忌本身他有内功在哪儿,他欠的是运用法则。所以他才能学得会。其他人没有那套内功,他怎么去学呀?太极拳,九阳神功是一体的,所以才具有可以传续性,太极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九阳神功的外在体现,正因为这样,才有个张无忌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够把太极拳拿到手里,他拿到的不是根基,而是应用法则。好了,我们现在说贴吧现在的问题。好多人都说要放出来,被别人学走了。这都是扯淡的事儿。人家里头比你强的,你做那东西人看不上。里头不如你的或者压根没有的,你做了他也学不到手里。只有那些跟你差不多的,几乎在一个档次上的,但是他又没你做的好的那些人,那对他是有突破作用的,那也要看机缘,悟没悟到。但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可以因为你的视频能够得到提升,那就是你在行善积德呀,你做一件大功德。这是多么好的事情,怎么会是坏事呢?
很搞笑的事 一、不上自己的东西,天天拿着别人的图像视频说事。 二、对别人品三讨回的,一到自己,就说不得碰不了。 三、正经老师没跟过几天,拿着一堆文字嘴里跑火车。 太极拳如此好练,还有代不数人之说? 建议在评论别人之前,先上自己的视频或是图片。
话说千遍,不如手过一回。 大道理都说了一堆了,还是上个视频来的实在。嘴上说的再好,伸手什么都没有,就成说书先生了。
太极拳一一境无止境 太极拳一一境无止境
太极拳与炮捶 炮捶,并不仅限于太极门,其他拳种都有。是一种发力的训练方式。 太极拳,则是太极门特有的运动训练方式。 其他门的炮捶,可以零基础直接学习。 太极门的炮捶,必须在得劲后才能学可。 原因无他,后天之力不去,发力必伤己身。 太极拳的作用就是返先天,在先天的环境下运动,以免筋骨皮肉之劳损。所以太极拳的快架也好,炮捶也好,都是在强大先天基础下运用。 学者不可不知。
炮捶与太极拳 炮捶,并不仅限于太极门,其他拳种都有。是一种发力的训练方式。 太极拳,则是太极门特有的运动训练方式。 其他门的炮捶,可以零基础直接学习。 太极门的炮捶,必须在得劲后才能学可。 原因无他,后天之力不去,发力必伤己身。 太极拳的作用就是返先天,在先天的环境下运动,以免筋骨皮肉之劳损。所以太极拳的快架也好,炮捶也好,都是在强大先天基础下运用。 学者不可不知。
尽打口水仗了 累不累,天天整这些东西,太极拳根本就不在招式上,那是完整的内功体系的修行。要判断是不是太极拳一个体系的,去找各个派系里内功最好的体会一下,对比过后,就知道是不是一家的东西了。
少见的路数
还是来打拳吧 还是来打拳吧
斯门之旁技
*拳打位偏*
井肌肉与筋骨
腿脚岂无用
逝去的八卦掌
逝去的双手剑
太极拳之虚 太极拳之虚
太极拳的传承 人家张三丰可没说自己是创始人,后人们自行加减很好玩。
大家友好交流,不用动不动就用沉贴术。 大家友好交流,不用动不动就用沉贴术。
拳经捷要 拳经捷要
拳经捷要一一戚继光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于后,以备一家。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记广学,多算而胜。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虽各有所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旋,无有不胜。大抵拳棍刀枪钗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余在舟山公署,得参戎刘草堂打拳所谓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谓也,此最妙,即棍中之连打。
可惜了这经典的价值 可惜了这经典的价值
来点好玩的。 来点好玩的。
抽丝与缠丝 这个问题,一直在争执着,说没意思吧,不算,说有意思吧,也不算。 这个东西,练到身上是什么样子,体会就是什么样子的。与别人无关,只和自己有关。 太极拳,状态,只有一种,就是那个掤。掤表现在劲上,就是掤劲,也就是太极拳的母劲。 至于八法,只是掤劲的运用之法。而抽丝与缠丝,也正是这个运用之法的规矩。抽丝为运用之态,缠丝为运用之状。 至于为什么杨家不说缠丝,只是因为,缠丝不是打基础入门的,是在高级阶段的一个性状表现。说早了,没用,反而害人。这东西,也没办法写出来,一定是有真传的人,手把手的摸着出来的。 而陈家一直挂在嘴上,但真正练到缠丝之状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练到表面的肢体运动上去了。里面的修为没有,就成了绣花枕头。 这些东西,本就不是陈杨两家发明的,往前倒,至少可以倒到唐宋了。 所以,不要去争什么祖宗,把真东西练到身上,能让它发扬光大,才无愧于前人的心血。
真是不知所谓 太极拳的东西不是靠自己理解得到的,必须有好老师带着,一路过关,最后才能得到的。再说一次,前人所著所书是结果,不是练功方法。
太极拳经论 一举动,周身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由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是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絲毫间断耳(原注云 : 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分享贴子
分享视频
积柔成刚,化刚成柔! 刚柔相济,不为错。但还是两个属性。刚柔本是一回事,不可分,也不能分。
不用力,就是不用力。 不用力,先要撤的是僵力,拙力,把顶牛的东西去掉。 然后再去掉本力,本力去掉了,身上才能有不受力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体会不同的力对自己的影响。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什么力来,一触即走。小力来,走的小。大力来,走的大。一直到老师检验过敏感度达到要求为止。 在此基础上,继续松,把整的状态松开来,进入沉的状态。松沉下来了,在外形不动的条件下,用内在的变化来化解对方的来力,不管是大力,小力,总是不走的。 过了这一关,继续松,从松沉中得到轻松,能轻了,才能舍己从人,随曲就伸。 后面还有不断的进阶,松吧,松到了,该有的就都有了。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