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居士💯 朔风阵阵透骨寒
不求万贯家产,但愿精神富有!呵呵,喜欢京剧!
关注数: 91 粉丝数: 754 发帖数: 38,304 关注贴吧数: 46
【转】陈大濩:票友下海的著名余派老生 吕铭康 陈大濩(1910—1988),票友下海的著名京剧余派老生。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山东济南。1927年在杭州从陈福奎学余派戏。陈大濩出身于文人官僚家庭(清末宣统溥仪的老师陈宝琛是他的堂伯),尊亲都是清末民初宦海中的重要人物。他生下来第13天,他的母亲便逝世了,以后由他的姨母抚育长大。他的姨丈在清宫里是非常有权威的。他10岁进海军学校,十九岁毕业,学的航海驾驶科,毕业后应在船上实习半年。当实习第三个月时,忽染风斑症,全身浮肿,医治三月才愈。医生叮嘱绝对不宜再过海上生活,便来到上海,进江南造船厂做事。厂长就是他的大哥陈大咸。后来重想升学,考交通大学未取,改入省立上中。念了一年多,由上中校长郑通和保举入交通大学。读半年,因英文程度够不上而退学。在校时喜欢踢足球,因踢球踢断了鼻梁,医治了两个月才愈。总之,他是个顽皮的青年,唱戏、运动,他多擅长。辍学后,随曾养甫在浙江省政府路局任事,在那时奠定了他唱戏的根基。曾离浙,他回上海,在银行界服务,创办银行生活杂志,说起来五花八门。他是个有才干的青年,玩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因他受家庭影响,幼年时即开始从师学古文,熟读经史,后又博览群书,因此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对唐诗也甚是熟捻,有些名诗能够倒背如流。足见他非常扎实的文学底蕴。但他最为爱好的就是能够粉墨登台的京剧老生。
【转】叶盛兰《翠屏山》岂反串乎? 少若  九月二十六日某报载砚斋先生(按即北京名作家刘雁声先生,不佞宿所景仰者也)《谈反串由叶盛兰说起》大作一篇,谓盛兰反串《翠屏山》石秀为非。  读后深服砚老针砭叶四之勤恳,求之当世畏首畏尾辈群起之际,实可为吾侪生色,亦足资伶人之南针也。惟谓石秀系反串,则所闻异乎是,且盛兰之《翠屏山》实不恶,于先生之志则敢不云是,于先生之辞则不敢缄默,愿厕后来之席,与先生一商榷之何如?先生肯垂宥之,是所至幸  按《翠屏山》系小生本工,当年鲍桂山(鲍吉祥之父)即以此擅场也。民国之后,以小生扮之者,不自盛兰始,且亦不名之曰“反串武生”(或反串老生)。老十三旦侯俊山每演之(此戏本梆子戏),而曰反串小生。尚小云亦尝演之,亦曰“反串小生”。则二人固先于盛兰,亦足可证明石秀本小生本工也。  今盛兰所歌,腔均为小生腔,并非用他腔而露出小生腔也(吾聆盛兰此戏,远在六七年前,去年在华乐聆一次,今年在中国聆一次,系配李玉茹,于北京又聆一次,即与吴素秋合作戏数次中之某一次也)。腔多为老腔,高拔处特多,每与德处、素云等所使腔相吻合,足证有所脱胎(德、朱二伶则不知是否能动《翠屏山》,恕予谫陋)。  且有小云之腔,盖盛兰固私淑小云也(小云能小生,《雁门关》《翠屏山》外,本戏《秦良玉》亦有串小生之表演,而盛兰《雁门关》《翠屏山》《秦良玉》《木兰从军》《南界关》诸戏皆参宗小云,往时改旦行所演《十三妹》等戏,亦均依尚路),但小云不带耍刀杀山,盛兰则有之,有时演有时不演,而其特长有下列数点焉。   一、耍刀花不尽与武生、老生同道,确有刚柔相济之度。  二、耍刀不系鸾带,足下轻快稳健,兔起鹘落,虚实相生,榕孙道友已先我言之。  三、随大胡琴歌秦声,不嘶不厉,不如武生(如盛麟等)之时放时收。  四、腿上功夫似不及盛麟、少春,但不让万春,亮相俏皮且过盛麟、万春,少春兼宗余,略有胜处,但不及盛兰处仍多。  盛兰自程振老殁后,颇有振作之势,然吾亦不愿多为赞扬,亦益其骄,今仍谈石秀不为反串之旁证:
首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