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红之翼º sxh1988
希望在平凡中演绎不平凡
关注数: 83 粉丝数: 560 发帖数: 10,328 关注贴吧数: 19
【红翼】个人关于解决遮挡发球的一点想法 现在乒乓球界大多数人对遮挡发球基本是深恶痛绝的了,打球的都知道,对方发球遮挡的影响有多大,今天不讨论其他,仅说说本人自己思考的,怎么样从技术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点想法。 目前遮挡难以判罚的主要原因大家也知道,是裁判所在位置在球网两侧面,只能从动作上判断是否有明显的手部没撤开等违例,并不能真正判断对方能不能看到。理论上来说,判断是否遮挡的只有对方运动员的视角,但技术上似乎没有办法实现,那我觉得只能换个思路,要让规定的范围之内都能看到球,这样才能根治各类遮挡发球。 具体实施的话,在两个网柱上安装微型摄像头(两边相同)对着运动员,要求两边的摄像头在发球时均可直接录到击球的瞬间,才算是合规发球即可。(见下图,俯视图)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简单可行,不容易有争议,不受发球和接发球运动员站位的影响,同时两边的摄像头甚至还可以兼顾擦边球的判断。 缺点也明显: 1、相当于提高了无遮挡发球的要求,两边摄像头的位置实际比网还要靠外一截,覆盖范围很广,如此很多发球(特别是侧身位)的都需要改进才能满足要求,可以说是大幅度降低了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不过这也是当时提出无遮挡发球的初衷,另外保持竞技运动的公平性显然更重要。 2、加装这套设备对于业余和小型比赛来说难以实现,这个我觉得大家可以提自己的看法如何来解决。当前这个想法是我觉得至少应该从职业比赛这个标杆上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现在的影响越来越差,对这项运动及其不利。 只是自己一点粗浅的想法,可能也有不少问题,欢迎讨论研究
器宗小论:王皓当年应该换968 看到标题,很多人估计要开骂了,你们器宗啥都能扯器材上?或者吴敬平表示:来来来,你来带又或者我教国家队打球系列 您先别骂,容我说几句,贴吧本来就是用来畅所欲言,也可以无聊消遣的地方,说得有点道理,欢迎指点共同讨论,说得不对,就当茶余饭后的笑话,不必认真~ 656(也就是狂飚皓2)这板子,因为王皓而火遍全国,忠实的手感,稳定的形变,正反手均容易制造弧线,拉出旋转力量兼备的弧圈。但是,王皓出类拔萃的力量,轮着656中远台硬刚大力马龙,让大家有种这板子力量非常出色的错觉,其实愚以为656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球和稳定,力量这个属性上真排不上号,斯蒂卡的硬木五夹(玫瑰、黑檀、极强)等论力量感均在656之上,更别说一众纤维板了。 王皓自身力量顶尖,配合稳定性出色的656确实是如鱼得水,后期的王皓技战术达到了巅峰,成绩蒸蒸日上,赛场上也是所向披靡,但很可能正是这种舒适感,可能限制了他后来的高度。 下面鄙人结合战绩说说656的劣势,我认为656最大的问题就在速度和防守上。656的速度确实很一般,在五夹中都不算突出,和纤维更没法比;防守方面,控制难度大而且防守质量不高,对方容易连续进攻。 王皓生涯中主要的苦主就是张继科和马琳, 先说马琳,马琳和柳承敏有相似的地方,正手爆冲威胁很大,相比之下,马琳的控制更出众,上手能力更强,王皓的相持能力很难发挥,基本回合就结束了,柳承敏(大赛)同理,是不能忽视的对手,除了雅典压制王皓,到2011年世乒赛还能和王皓打到决胜局才惜败。王皓和他们的比赛中,但凡能够先顶住一两板,进入相持阶段,情况可能就会好很多。 在面对他们时,656的防守端弱势就无法避免,本身直板横打的防守就要比横板动作更难,一旦进入被动防守,就很难翻盘。 再说张继科,张继科对王皓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包括手上和脚上的),这个除了他本身爆发力强,动作小和紧凑以外,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底板了,VIS这种外置ALC几乎和656就是两个方向的板子。王皓和继科的比赛中,很常见的情况就是王皓退后半步中台发力拉,张继科站在近台挡,然后找准机会变线,这个场景中,速度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节奏上,王皓需要大开大合的发力,而继科则是快速短促的近台防守,有时候甚至要稍微“等”一下王皓的球,王皓原本势大力沉的进攻在芳碳优异的减震性能和继科多年陪练的熟悉了解影响下,威胁降低了很多。 在2008年全锦赛王皓如日中天的时候就输给了张继科,后面更是越来越难打,张继科快速变线后的连续调动让王皓很难站桩输出,另外张继科的拧拉强上手能力很强,王皓一旦防守又进入到656的弱项中,我认为但凡王皓能把拧拉处理好,或者速度上不落下风,不让继科有这么充足的时间来处理来球,情况都可能不同,而这两项,就是656所欠缺的。 这些年,本人技术可能没多少进步,但尝试过的器材确实不算少了,如果说让我选择656在新时代的升级的话,我会选w968。 968和656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错的小球控制,优异的持球感,饱满的弧线,特别适合两面发力的弧圈打法。王皓和马龙的两面弧圈是有相似点的,年轻的龙队也曾在某次交了学费后表示王皓真的很难打,感觉各项技术都和自己很像,又比自己大一号。(某个采访里说过,记不清出处了)。 968和656相比,速度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作为内置板,速度上确完全不落下风。另外968的防守也比656要稳得多,并且稍微发力后,防守的球很顶,对方连续进攻的难度也会提高很多。有很多习惯外置的朋友认为968防守比较差,其实对比两块板子就知道,真的已经比656提高很多,并且习惯加力前顶的手法后,其实防得稳中带凶,可以参考龙队的反手。 我本人也用这两支板子和朋友对比过,虽然和专业选手不是一个次元,不过我觉得也能感受到一些东西。用656的时候,感觉自己打得很稳定,发挥不错,但是对方也应对得很好,另外对方进攻确实很难防守。而用968的时候,感觉速度提升后对方防守明显要吃力,另外在防守对方的进攻时明显要有数得多,稍微加点力对方还容易自己失误,对方表示,球防回去会有加速的感觉,难以从容地连续进攻。 大家也知道,市售板子大多是对称结构,人们会感觉正手好,反手不好的原因来自于人体发力的习惯,968的反手不是差,而是像正手一样需要发力支撑,而这一点,正是王皓得天独厚的优势,私以为,王皓配968(配两面狂飙?)才是直板两面弧圈的终极形态(笑) 综上,个人感觉王皓如果换用968,基本能保持住之前的优势,而对劣势也会有很大的弥补。可说是非常理想的选择了。我不知道王皓当年是否考虑过换968(早期的968确实有1代皓柄的),但从他的器材选择来看,他是个恋旧(或者说不太喜欢改变)的人,改变器材一定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做出一定调整的,所以是否真的对他更有利,只能是一种猜想了 PS:2019年和2020年的国家队直板数字968居然又出现了皓2柄,这是给王皓陪练用的吗?(滑稽)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谢谢!
撞击还是摩擦?讨论出球的威胁来源 本人技术渣,但器材和技术都在关注,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撞击还是摩擦的问题。见识有限,希望各位球友指正。 在球场上,我认为对对手最有威慑力的就是一板爆冲了,2004年柳承敏用着惊人的正手爆冲和顶尖的步法一举从中国队手中夺过原本志在必得的奥运金牌,而前辈无冕之王金泽洙,也战胜过同时代的几乎所有顶尖高手,一板不讲理的正手爆冲成为了他们最让人胆战心惊的技术标志。同样几乎所有被称为正手暴力代表的选手,都擅长一板爆冲或者连续高质量的正手输出,如马琳、陈玘等。 那对于什么才是爆冲,大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认同度比较高的有两类: 1、“爆冲”是同时注重撞击和摩擦,旋转与速度并存的结果,作为乒乓球几大要素,旋转和速度力量同样重要,只有兼备速度、旋转、力量的球才是最有威胁的。 2“爆冲”强调的是“爆”,是速度和力量的极致体现,旋转不需要刻意加强,只要保证上台弧线即可,这样的球才是威胁最大的。 先说说我自己的观点,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作用在每一板球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一个量,在摩擦上分力越多就意味着向前撞击的分力一定会受影响,达不到最大化的程度。 众所周知,乒乓球最基本的回球目的就是越过球网上台,而向前力量越大,弧线就越平,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来球没有高于球网,弧线就没办法落到球台上,所以必须要增加旋转,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让旋转的球缩短弧线以确保能上台。那么就是说,这个观点里,“旋转”这个属性主要只是为了保证球上台的弧线,而不是在爆冲中增加质量。越要加大爆冲的威胁,越应该尽量减少旋转分力,只要保证最低限度的上台弧线,其他力量均用于向前撞击。 那么有个问题就是,撞击带来的威胁是否确实大于摩擦呢,我认为——是的。扣杀是最难防御的进攻手段,就是速度和力量的极致体现,台内出现半高球的时候,我们首选的技术一定是扣杀,因为威胁最大,而这种情况下正是可以完全不用考虑“造弧线”的情况。包括反手位,可以弹击的情况下,我们不会选择拧拉。 法尔克的正手爆打,我认为威胁超过了小胖的正手爆冲,而伊藤美诚的反手弹击,压迫性也比弧圈球更大,中国队能赢他们,是在技战术上限制他们,而不是在他们爆打爆弹的时候正面硬刚。 当然,这里的观点不是弧圈球不如快攻,相反,现代弧圈球在极大增加了稳定性的同时还保持着速度,力量的平衡,毫无疑问是更先进的。而摩擦的多少,弧线的控制让高手们能自由调整节奏,为致胜一拍做好铺垫或者在不利中与对手周旋,转守为攻,也让乒乓球充满了弧线魅力,这也是为什么觉得赛璐璐时代的比赛更精彩的原因。 以上就是个人拙见,欢迎各位球友讨论,你心中的“爆冲”到底是什么样的?关于摩擦和撞击的分配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请各位大帅帮看下我这个电脑是什么问题,非常感谢。。。 情况是这样的,本人属于电脑小白,电脑不玩大型游戏,大多数用于CAD制图和看视频等,配置基本是请朋友帮配置的,配置如图显卡收了块很新的二手(后来检查也没有问题),其他均是淘宝选销量高的店铺购买。 到电脑城装机后,正常点亮,运行顺畅。可是才过了一两天,我在画CAD的过程中突然黑屏,然后蓝屏,我重启以后,继续使用CAD,又出现这个情况,之后再重启,就无法进入windows了,一直是不同代码的蓝屏,并自动重启或需要手动重启。 没办法,又抱去电脑城修,老板考虑是系统的问题,想重装系统,之前装的是WIN10 2004版本,结果这次连P1都无法进入就蓝屏了(这个是老板告诉我的,我也不知道P1是啥),老板就只能把配件一样样拆下来换成别的配件尝试,换了显卡、两条内存条和固态硬盘都无果,后来把CPU换成了AMD的2200,才能进入到装机界面,重新装了系统,他说可以确定是CPU坏了 于是我去找卖家,卖家告诉我CPU极少故障而且故障并不会导致蓝屏,可以寄给他们检测,如果确实有问题可以退换,后来我把CPU寄了回去,卖家拍了视频和照片告诉我运行正常。没有故障及蓝屏现象 我又咨询了几个懂硬件的朋友,每个人说法不一: 电脑城老板:CPU的问题,因为换了CPU,电脑就能启动了 CPU卖家:应该是系统问题,系统版本和硬件可能有冲突 朋友A: 感觉像电源的问题,电源供电不稳定会导致各个部件工作不正常,所以蓝屏代码每次都不同。 朋友B: 最常见的是内存问题,可以尝试把内存条的频率降低试试 想请问下各位见多识广的大佬们,我这个情况最有可能是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希望大家给予指点,万分感激!
警惕!在闲鱼上买“斯蒂卡国行”也要小心 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想收支二手直板黑檀5打打,就到闲鱼上搜了下,看到了一支成色很新的黑檀5,面材非常匀称,挺漂亮的,卖家标的国行,630的价格,我一看价格很不错,而且卖家信用也很高,所以照片尽管不是很清晰,也还是没犹豫就下手了。 焦急中等待了几天,终于拿到手了,打开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这板子几乎就是全新的,没有盒子,作为直板连虎口都没打磨,还是有涂层的版本,这价买个涂层国行新板子那九成是翻车了 接下来再仔细看,更是确认了自己的看法:板子看起来很漂亮,但已经打过几支黑檀的情况下,这支看起来有种莫名的不协调感,因为身边也没有对比,但直觉就是这板子哪里不对劲(球友说是手柄,我觉得也是一个原因吧),尾标也有点怪,没有斜纹(但这个不能作为决定性证据,我也见过没斜纹的正品),最重要的是激光贴纸,不平整贴合,一看见就是从别的地方取来自己贴上去的,接着是行货编码,大家之所以对行货会放松警惕就是因为有编码,造假上多了一道程序,所以少见,我认为卖家就是抓住了这种心理。钢印的问题也比较大,斯蒂卡的行货钢印是很整齐的数字列,而且凹进去一定的深度,而我收到这把,编码数字甚至大小不一,而且应该是用激光打的那种薄码,完全没有凹进去,就如同画上去一样。看到这里,我就果断联系卖家了,说得比较隐晦(闲鱼上退货有时比某宝麻烦得多),对方同意了退货以后,就把我拉黑了,呵呵 之后我在一些群里问,果然这把拍子是上一家买家刚刚退回来的,翻车的人不少,但愿都识别出来挽回损失了吧 我仔细看了下卖家的信息,他已经卖过好多块类似的拍子,在此给大家提个醒,板子有如下特点: 1.黑檀、玫瑰这些几乎都是激光尾标的涂层版,其他的还有斯蒂卡最近火热的碳素45,90等 2板子成色都是全新或者9成新以上,价格又和欧版差不多,比较诱人 3.虽然写了行货,但是展示的图片里都没有行货编码特写,然后似乎都没有盒子 4.卖家应该有好几个号,卖的东西都差不多,闲鱼信用也都不错,很有迷惑性 希望球友们多警惕,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发来贴吧咨询,购买的话建议选择比较可靠的渠道。 PS这帖子对器材老鸟没啥用,按我一朋友说的,你这个拍子我看一眼就知道,都不用看什么特征
蝴蝶盖雷迪T5000使用感受 从精英二手收来的,但是很新,估计上一家也只打了一两次,直板 1.颜值不错,很漂亮,甚至有点舍不得拿来打的感觉 2.弹性确实很好,但是可控。作为蝴蝶最暴力的重碳板,弹性很强,但桧木面材又能提供相对柔和的触球感。 3.板子7.2mm的标准厚度,对直板来说,横打不太理想,但也不是不可以(自己用着横打完全没问题,只是没有薄五夹这么舒服) 4,快攻杀伤力十足,即使是现在的ABS球,出球质量也很惊人,快攻犀利(而且本人并不擅长快攻),反手弹击简直毫无人性,基本无法防御 5.加厚的板身,虽然降低了横打的舒适性,但极大地加强了推挡的能力,推挡非常扎实,用过的拍子中只有单桧能与之匹敌。反手有时候都放弃横打,直接能把对面推死。 6,拉球来说,依然不错,只是拍子的弧线低平,容错率不高,拉前冲比高吊要容易些,自己用的骄猛西格玛2PRO,感觉太弹了,拉球容易出界,建议配弹性适中,稍软一些的胶皮 7,小球和控制就比较一般了,毕竟不是这拍子的长项,想要控制得好需要一定功底支撑,搓球也要收着点力,不然容易失控。 8,总结:这拍子比较适合单面攻打法或者左推右攻打法,弧圈球需要一定水平驾驭,鉴于拍子弹性很强小球控制不易的特点,建议选用狂飙等粘性套胶或者度数低一些的套胶提升控制性,毕竟这拍子完全不差杀伤力 9,最后~~有人收吗,这拍子,很新,无伤,本人好奇手感收来试试,但和本人打法(两面弧圈)差异太大,带正手西格玛2pro+反手CJ8000弧圈型(胶皮都很新),一套650,单底板的话600出,不刀
直板挺拔萨碳使用感受(对比656) 本人右手直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自己不太折腾器材,以前用YEO,后来一直用656,水平也一直捉急,不过这两天心血来潮弄了把二手萨碳,还是有些感受,分享下,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萨碳这拍子确实薄,重量也轻,这支实测80克,典型的弧圈拍 正手攻球:656:90分 萨碳:90分 两支拍子正手攻球都很稳定,反馈真实,相对起来,萨碳因为碳层的支撑似乎速度上有一定优势,但力量不断加大过程中656似乎失误更少,心里比较有底,总的来说不相上下吧 反手拨球(横打):656:95分 萨碳:95分 656不用说,为横打而生,而萨碳在这方面确实出乎意料,也非常稳定,球速和稳定性都很高,第一感觉不输656 发球和搓球:656:90分,萨碳:85分 656发球和搓球都不错吧,吃得稳,旋转和控制兼备。萨碳弹性更大,发球可以,小球容易冒高,不过旋转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劈长的效果很好,球速快又有旋转,侵略性很强 正手近台弧圈:656:90分 萨碳:95分 萨碳的近台弧圈弧线更高一些,上台率很高,轻轻一拉就有,且旋转明显强于656,容易制造非常转的高吊,656中规中矩一些 反手弧圈:656:95分 萨碳:85分 656的反手弧圈非常稳定,加旋转加力量都心里有数,无论是起下旋还是连续拉都非常舒服,命中率很高 萨碳就有点差距了,弧线高,很容易出界,经常要多压拍子,然而拍子压得很平导致虽然球很冲,但是容错率明显低得多,指向性也略差一些(这个可能与我的发力或者动作有关系) 正手中远台弧圈: 656:95分 萨碳:80分 这是差距最大的,萨碳的底劲不足,中台就出现拉不死人的情况,感觉一道道美妙的弧线都被对手一一挡回,不断加大拉球的力量,而球的质量似乎并没有明显提升,大部分时候是以落点变化和速度得分,656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中远台澎湃的力量让人完全不担心退台。 (这个也很有可能与我拉球的发力方式和拍型有关) 推挡:656:90分,萨碳:80分 萨碳个人感觉并不适合推挡,碳层的弹性经常会出现回球过高,比横打的情况差了许多,656虽然也不是强项,但其实比较稳定,并不差 防守:656:90分 萨碳:80分 656的防守其实是比较稳定的,估计也就仅次于芳碳板,萨碳就比较难控制了,对手发力时,己方很难卸力,防守很容易失误,弹性好的特点成了负担,使用快带快撕的效果还好些,适合以暴制暴的方法吧 综上,萨碳是一块弹性好,速度快,手感优秀,易于制造旋转的球拍,喜欢用YEO这类球拍的朋友可以试试,特点鲜明,适合习惯在近台以快速弧圈和快攻压制对方的打法(个人看法,欢迎指正)女神镇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