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jzzg myjzzg
有觉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见身、心的实相”。核心原则
关注数: 48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36,004 关注贴吧数: 41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意译: 子贡问: 怎么样分辨士呢? 孔子说道: 有前途的能者,专者是这样的。 善于选择知止则不耻。 (知进退,懂得失,亦不辱也)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中庸之道。 推行于天下。 不辱莫君之的请托。 这就是士了。 子贡谦卑的说道: 第二个呢? 能做到 对同族长辈守孝道。 对同族兄弟尽悌道。 之人。 孝悌之道。 子贡谦卑的说道: 第三个呢? 学问浅薄,认死理,和小人一样固执之人。 不上道。 按这个也次序递次向下啊! 子贡问:当下的士如何? 孔子悲哀的感叹道:没有气度的人算什么呢! 何如:指如何,怎么样 斯:劈;砍,同析:分析,辨认 士:推十合一为士。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能者,专者。 行:选择 己:自己。 有:持有,与“无”相对, 耻:羞愧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知止则知耻,不辱。 使:运用;使用 四方:天下;各处 辱:使…受辱;侮辱,辱莫。 君:尊称。 命:命令,请托。 敢问:一种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尤其在讲究尊卑的场合,对方地位较高时提问用敢问比请问好。 其次:次第较后;第二。 宗族:同宗同族之人。 乡党:乡族兄弟。 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认死理之人。 硁硁:形容浅薄固执。 然:像…一样。 小人:学问浅薄。 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按这个也次序递次向下啊! 子贡问:当下的士如何? 孔子悲哀的感叹道:没有气度的人算什么呢! 抑:按,向下压。噫! 亦:也 次:次序;等第 。 今:当下 从:从事 政:指士 如何:怎么样? 噫:表示悲痛或叹息。 斗筲:古代十升为斗,一斗二升为筲。斗和筲容量小,比喻气量窄,见识短。 何足:哪里值得。 算:表示齐备。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意译: 樊迟请教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说道: 爱人(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人,伦常之爱)。 什么是智慧呢? 孔子说道:知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樊迟没了回答。 孔子又说道: 立定准直,推举榜样(圣贤)。就可以让胡说八道的人闭嘴,复原那些被歪曲的(经典)。让民众效法圣贤。从而使得迷茫的自己人走上正道。(效法圣贤,学而时习之)(忠孝节义)人人也可成之。(古圣先贤,祖宗,宗师,祖师爷。神,圣,贤。)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意译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举荐贤能并任用贤能的人,从而导正风气,这就能使邪迷茫的人走向正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选贤,知之次也!)(知人善任,圣人,神人,祖先皆是人) 举:举,擎也。 直:先定准直,贤能。典范,楷模,榜样。 措:用手复位。复原。 诸:诸,辩也。众。 枉:枉,邪曲也。 枉:迷惘。 直:正道。 立定榜样(圣贤)。让民众效法圣贤。人人也可成之。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意译: 樊迟陪同孔子在祈雨坛下游览, 谦恭的请教孔子:什么是最高道德(最高修身之法)?是修慝吗?如何修行呢? 孔子说道:问的好!(但没正面回答,看来修慝不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而更像入门功夫)。 先做了而后有所得,(空想无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之法,必须亲力亲为,无人可以代替。) 这不就是最高道德境界吗!?(修身入门)。 立规矩(自己持自己的戒,(慎独)),不针对任何人(只是你的而非任何人的)。 这不就是修身的最高法门吗!?(慎独) 一时间就气愤不已,忘了身,忘了心,不管不顾,只图一时痛快,以至于忘了父母亲的存在(杀身成仁,干了再说,此谓不义,不孝,仁何在焉。自欺欺人。) 这就是惑啊!疑惑,祸患。 从:.跟随 游: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舞雩台:舞雩wǔyú,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 敢问:一种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尤其在讲究尊卑的场合,对方地位较高时提问用敢问比请问好。 崇:崇,高也 德:道德。 修:修行,修身。 慝:通忒,更也。 太,过于,误差。 修慝:修习,知变,知常,的修行方法,慎独,中庸之道。 先:前进,走在前面。 事:做,从事。 先事而后得:死在生前方为道。 得:得到。 非:违背;不合 与: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攻:攻,从工从攴。工,规矩。修正。 其恶:没规矩,不合理,被歪曲 无攻:不攻击 人:任何人的 恶:揭人短处,使难堪 。(不见人恶)。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1.立规矩,而不真对任何人。 2.常思几过,莫论人非。 3不见人过。 一朝:一时的,偶然的。 忿:忿,恨也,怒也。气愤。 忘:忘记 身:身外无仁。心外无仁,身心不二。 亲: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 。 樊迟老是求修身最高境界,慎独,中庸之道。 孔子而是教其为官之道,外中庸出仕之道。内中庸点到为止。孔子教其观情绪,此乃入门之法。看样樊迟脾气不好。 樊迟爵位不低,夫大人也!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意译: 子张请教于孔子: 知识分子如何做才可以称之谓通达呢? 孔子问:通达?你说的是哪里的通达? 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哪里,声名显赫,在卿大夫哪里,名声在外。 孔子说道:这是名声啊!不是通达啊! 大人之达,禀性质朴,有良心而守道义。 善于察言观色,而又谦逊有礼。 在诸侯国必然通达,在卿大夫家必然通达,(通天达道,知书达理)。 你所谓的声名在外的人,只是形式上博取仁义之名,而实际行动却背弃仁德,自欺欺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浪得虚名。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意译: 君子所担忧是,大同理想不能实现,徒有虚名。 士:能者,专者。 何如斯:怎么做。 可谓:可以称为;可以说是。 达:显达,通达。 尔:你。 何哉:哪里?那个?什么? 闻:闻名,出名 ,名望。 对:回答。 邦:诸侯国。 家,卿大夫封地。 夫:从一从大。擎天承大之人也。天、大,普世价值也。圣人。 质:本质;禀性。 直:率直:本性,本来,良心(污染之心) 好:喜好 义道义。 察言观色: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虑:审察,讯察 下人: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易·系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色:脸色,表面。 取:执、拿。 仁:仁德。 行违:指行为乖戾。 居:.当;任。自居。自欺欺人,自以为是。 不疑:不疑惑。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