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leon1987
lordleon1987
关注数: 15
粉丝数: 96
发帖数: 3,904
关注贴吧数: 15
怎样将世界语变成多式综合语 (1)世界语作为实验语言的优势 世界语(Esperanto)的语法极其简单,比如名词以-o结尾,形容词以-a结尾,复数加-j,宾格加-n,动词不定式加-i,现在时加-as,过去时加-is,将来时加-os,命令式加-u,虚拟式加-us,基本几小时就能学会。 世界语的语法非常灵活,词序、构词法都非常灵活,理论上允许用词缀构建无限长的复合词,特别适合做语言实验,就像编程语言里的PASCA语言一样。 多式综合语的特点是语言屈折化到极点,一个单词就可以表示一个句子,很多美洲语言都是多式综合语。但这些语言极端复杂,不适合我们学习和体会,所以用简单的世界语做语言实验更好。 (2)给世界语增加宾语前缀和动词变位 世界语的“我爱你”是Mi amas vin。mi表示“我”,amas是“爱”的现在时,vin是“你”的宾格。 我们模仿世界语的构词规则,给世界语增加一个动词前缀vin-,表示宾语是“你”。这个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世界语经常使用一个反身代词sin作为反身动词的前缀。 这样,“我爱你”就可以写成Mi vin-amas。 我们研究过梵语、嘉绒语等古老语言,会发现动词人称变位是人称代词虚化而来,并且附于动词时态变化的后面。 这样“我爱你”就可以写成Vin-amasmi。 世界语的“她”是shi,amas-shi会有发音困难,这时可以果断省略前面的-s,相当于多式综合语的语音缩合。 所以“她爱你”就变成了Vin-amashi 同样规则,“我爱她”就是Shin-amasmi,“她爱我”就是Min-amashi. 所以使用世界语原有语法,稍微增加一些宾语前缀和动词变位后缀,就可以让世界语用一个词表示一个句子了。 (3)将形容词、名词、数词等词缀化 可以继续将一些形容词、名词变成词缀,增加“词”的复杂度。这是世界语合成词规则允许的。 比如世界语“美丽”是bela,“女孩”是kanbino,“美丽的女孩”是bela kanbino。 我们去除bela的形容词词尾-a,得到一个前缀bel,附于knabino上,得到belkanbino(美丽女孩)。 再去掉名词词尾-o,当做一个宾语性前缀。 所以“我爱漂亮的女孩”就变成Belknabin-amasmi. 如果觉得belknabin-这个前缀还是实词太多,那么世界语原有词缀,-ul表示“xx样的人”,-in表示阴性名词,-et表示“小”。 所以“美丽的女孩”可以用派生法表示为belulinet。 “我爱美丽的女孩”就变成Belulinet-amasmi。 这样一个稍微复杂的句子也多式综合语化了。 世界语后缀-eg表示“大”“非常”,可以插入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之后。 所以“我非常爱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就变成Belegulinet-amegasmi 世界语的数词也可以当前缀用,世界语的“二”是du,于是: Dubelegulin-amegasmi(我非常爱两个大美女) 注:上面这个例子不用后缀-et(小称),所以表示“美女”,而不是“女孩”。 (4)将连词后缀化,并且可无限嵌套 那么并列词怎么表示呢?仍然用合成词法。 比如世界语的“猫”是kato,“老鼠”是muso,我们可以创作一个新词:katmuso(猫和老鼠)。世界语的“喜欢”是shati(现在时是shatas) 所以Katmuso-shatasmi表示“我喜欢猫和老鼠”。 如果害怕因为缺乏连词造成歧义,那就再用世界语连词创造2个后缀:kai(和)au(或)。原始语言特别喜欢连词后置,而且连词后置可以无限套用,省略括号都不会有歧义,特别适合多式综合语。所以: Katmuskaj-shatasmi(我喜欢猫和老鼠) Katmusau-shatasmi(我喜欢猫或老鼠) 形容词就全部词缀化,比如griza(灰色)全部变成griz,则: Grizkat-grizmus-kaj-shatasmi(我喜欢灰色的猫和灰色的老鼠) (5)用词缀顺序区分主语和宾语 如果一个句子里既有主语和宾语,那就把主语词缀放在前面,宾语前缀放在后面,比如: Katmin-shatas(猫喜欢我) Kat-mus-shatas(猫喜欢老鼠) 由于连词已经后缀化,所以哪怕多个词缀当主语和宾语,也不怕混淆,比如: Knabin-kat-mus-kaj-shatas(女孩喜欢猫和老鼠) Knabin-kat-kaj-mus-shatas(女孩和猫喜欢老鼠) (6)将动词词缀化 表示目的等含义时,直接把动词不定式作为动词前缀,这在世界语语法上也是允许的。 下面举一个例子:koko(鸡)抓(kapti)吃(manghi) kok-kaptimanghasmi(我抓鸡吃) 可以把动词时态-as(现在时)改成-is(过去时)、-os(将来时) Kok-kaptimanghismi(我曾抓鸡吃) Kok-kaptimanghosmi(我将抓鸡吃) 将情态动词后缀化,完全符合世界语语法,比如vol(想)、dev(必须): Kat-mus-manghidevas(猫必须吃老鼠) (7)将分词词缀化表示“体”范畴 ant表示进行体,int表示完成体,at表示被动。 世界语dormi表示“睡”,所以: Dormantasmi(我正在睡) Dormintasmi(我已睡) (8)将关系连词词缀化 char(因为)se(如果)kvankam(尽管)sed(但是) Char-kat-mus-manghas, kat-shatasmi(因为猫吃老鼠,所以我喜欢猫) 再比如:koko(鸡)、esti(是) Char-kok-estas-mi kok-manghasmi(因为我是鸡,所以我吃鸡) 当然用虚拟式-us代替se(如果)就更像复综语了,比如: Kok-estus-mi(如果我是鸡) (9)介词和名词直接复合作为复合词缀 比如介词en表示“在…里”,名词domo表示“房子”,则endom表示“在房子里”。 副词性词缀修饰动词时,一般加个副词词尾-e便于发音。 所以Endome-dormas-mi(我在房子里睡) 事实上世界语语法允许词缀无限复合,所以以上句子是复合世界语底层语法的。 (10)总结 想让世界语呈现一种高度综合化的文风,就大量使用世界语的各种词缀,越虚化的词缀越好,并且将世界语其他词素都词缀化,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单词描述一个句子,轻松体验多式综合语。我把这种文风的世界语叫做“复综世界语”。
关于世界语的宾格和语序问题 很多人有个大误解:觉得世界语的名词性成分必须有宾格,世界语的语序是绝对自由的。 大错特错! 各种从句、引语都不能加宾格,比如:Mi diras:"Vi estas malsagha." Mi timas, ke vi batos min. 动词不定式不能加宾格,比如:Mi shatas bani. 数词不能加宾格,比如:Mi shatas unu. 数量副词+da不能加宾格,比如:Mi havas multe da amikoj. 很多关系代词不能加宾格,比如:Mi volas scii kial. 非世界语化的人名、地名不能加宾格,比如:Mi amas Wang Li. 书名、游戏名等不能加宾格,比如:Mi shatas ludi Nigra Mito: Wukong.(我喜欢玩黑神话悟空) 公式、变量、代号、型号等不能加宾格,比如:Bonvolo kalkuli a+b*c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更不要在名词前随便附加能带宾格的普通名词,否则极不自然和效率低下。比如我和同事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订单号,说话很快,订单号都当普通名词处理,决不允许带宾格或在前面附加普通名词。 我学过拉丁语、梵语、俄语等很多屈折语,根本就不存在绝对自由语序的句子。这些语言中主格和宾格同形的词多了,比如中性名词的主格和宾格肯定同形,梵语双数名词的主格和宾格肯定同形,这时就按常用语序理解,轻松愉快,极其自然。 所以很多人学世界语学malsagha了,连世界语最基本的“自然原则”都忘了。 “李明喜欢韩梅梅”,大胆地翻译为Li Ming shatas Han Meimei就足够了,轻松简单愉快自然,要是翻译成Li Ming shatas fraulinon Han Meimei,真是曲解原意、多此一举和累赘无比。
大家用世界语造词,采用哪种风格? 比如《红警2》里的“天启攻击型坦克”,英语是Apocalypse Assault Tank,世界语怎么翻译? 如果是英语风格,则是Apokalips-Atak-Tanko 如果是德语风格,则是Apokalipsataktanko 如果是俄语风格,则是Apokalipsa Ataka Tanko 如果是法语风格,则是Tanko de Atako de Apokalipso 如果让大家用世界语风格表达这个词,会如何地道地表达呢?
严格论证中古四声的调值 先说结论:构拟的难度其实没那么大,古代文献留下了不少记载,发现四声的沈约在《答甄公论》对四声做了形象的描述,现代还有越南语这种活化石。越南在五代十国时期才脱离中国,对中古声调的保存很好,尤其是阳调保留了古音的原始调值,跌声和重声明显对应着古代的上声和去声,保留非常完整。越南从河内到胡志明市有1800公里,比上海到西安的距离都远,两地方言的上声和去声的原始调值能保持一致,不可能是后起的,且跌声和重声的发音比较费力,也不可能是自然演化的。 中古标准音四声的调值构拟如下: 平声(33):中平调 上声(335):先平,突然拉升,很猛烈的一个升调,很像越南语的跌声 去声(32):低降调,早期带喉塞音,相当于越南语的重声,类似粤语的阳平,很像普通话三声的前半部分 入声(3):短促调 注:本文所述中古汉语四声,指的是陆法言《切韵》时代的标准音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该四声体系代表的是洛阳和金陵的雅音体系,在社会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认可,是《切韵》《唐韵》《广韵》等官方韵书的标准声调。 本人研究音韵学20多年,对中古汉语的调值非常感兴趣,详细查询了无数资料,研究了各种域外方音,还向许多越南友人亲口学习当地调值,自己也进行了无数次的中古汉语声调训练,直到其成为活生生的语言,极其流畅和自然,而不是干巴巴的机器人朗读。 (一)平声 平声是一个中平调,调值33,证据如下: (1)平声本身的名称,说明这是一个平调 (2)发现四声的沈约在《答甄公论》里说:“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明显是个平调 (3)安然《悉昙藏》里记载的吴音和汉音的平声是“平声直低”,明显不是现代普通话阴平的高平调 (4)唐朝的《元和韵谱》说:“平声哀而安”,强烈暗示平声是中平调 (二)上声 上声的调值是335,先平,瞬间间断,然后猛烈拉升,是一个非常猛烈的声调,与越南语的跌声很像,但不是普通话的二声。证据如下: (1)上声本身的名称,说明这是一个上升调 (2)沈约在《答甄公论》里说:“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炎炽如火”明显说明这是一个猛烈的声调,决不是平滑的升调 (3)安然《悉昙藏》里记载的吴音阳上是“上声之重稍似相合平声轻重,始重终轻呼之为异,唇舌之间亦有差升”,是说吴音的阳上是低调开始,突然变为高调,还要“呼之为异”,明显类似越南语的跌声,而不是平滑的升调。吴音的阳上是上声的原始调值,吴音和汉音的阴上是后起的。 (4)唐朝的《元和韵谱》说:“上声厉而举”,“厉”字也强调了这是一个猛烈的升调。 (5)当时吐蕃字母记录的唐朝上声,经常用两个元音表示上声,明显是该调值使得音节在听觉上有撕裂感,在吐蕃人听起来像是两个音节一样,这是平滑的上声所不能解释的。 (6)越南语的跌声是最好的活证据,跌声字对应中古汉语的次浊上声。越南早在五代时期就脱离中国,不再受中国移民影响,调值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不要以为越南面积很小,河内到胡志明市有1800公里远,比上海到西安的距离都远,但河内和胡志明市方言的跌声调值一致,该调值明显不是后起的。越南南方方言的阴上和次浊上都是跌声的调值,比北方方言更存古,强烈说明上声的原始调值是跌声调值,越南北方方言的问声(阴上)是后起的。而且跌声的发音比较复杂和费力,明显不是其他调值自然演化的结果,只能是上声的原始调值。 (三)去声 去声的调值是32,低降调,并带有喉塞音。这个声调听起来很像粤语的阳平或越南语的重声,但绝对不是普通话四声那样的高降调。如果你的母语是普通话,可以把这个低降调理解为普通话三声的前半部分。 去声调值的证据如下: (1)沈约在《答甄公论》里说:“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明显是一个平缓的低降调,决不是普通话的高降调,更不是什么升调、平调或曲折调。唐朝某些方言里的去声升调是后起的,决不是切韵时代的去声。 (2)陆法言在《切韵序》里说:“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去声源于上古的-s尾和部分入声,韵尾丢失后形成短促的喉塞音韵尾,隋朝的秦陇方言保留着“去声为入”的格局,也证明标准音的去声决不是入声那种纯短促的调值。梁益方言的平声很像标准音的去声,而平声有向降调发展的趋势,比如粤语、越南语的阳平都读为低降调,所以《切韵序》强烈暗示标准音去声是降调。 (3)越南语的重声(阳去)是去声最典型的活化石。感谢我的越南朋友们,我跟他们反复学习和练习了越南语重声的发音技巧。这个重声很像粤语的阳平,低降调,但带有喉塞音韵尾,显得比较短促,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三声的前半部分。越南语重声与阳入在标调上是同一个调值,明显是刚从入声分化出的格局,存古性极高。而且这个调值带有喉塞音,明显不是后起的,而是学自中古汉语的原始调值,因为古代越南人不可能凭空给声调增加喉塞音韵尾。 (4)去声是低降调,很像三声的前半部分,听感上有时也类似曲折调,一旦丢失喉塞音韵尾就会变成曲折调。注意该曲折调类似越南南部方言的重声,还是很低沉的。曲折调的下一步就是变为升调。本人认为《元和韵谱》的“去声清而远”很像一个平滑的升调,但《元和韵谱》已经是中唐以后的作品了,不能完全反映隋朝和初唐的去声调值。 (5)安然《悉昙藏》里记载的汉音和吴音的调值是“去声稍引”,久住长安的聪法师的去声则类似阳上(低降调),但“以角引为去声也”,都暗示唐朝时的去声开始变成曲折调,比较类似越南南部方言的重声,也证明去声最开始的调值是低降调。 (6)《一切经音义》里说“秦人去声似上,吴人上声似去”。是说唐朝秦地方言的去声是升调或曲折调,吴地方言的上声是低降调。大家注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里明确说过,金陵上层的雅言,与普通吴人的方言是不同的。 (7)大家注意,尽管隋唐时期存在不同方言,但标准音肯定是存在的,所以去声调值的标准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唐朝人记载了一个吴人把“粉粥”读成“粪粥”,引起哄堂大笑的故事,说明绝大多数人对上声、去声的调值是有严格要求的,标准的四声也是客观存在的。 (8)最重要的证据是“浊上变去”。中古的全浊上声,在浊辅音清化后会变成去声,而次浊音(m、n、ng、l、y等)由于无法清化,则仍然保留上声的调值。有些专家认为去声是升调,上声原始调值是高平调,由于全浊音低沉,导致上声逐渐变成升调,与去声合流。但这些专家的理论有个致命漏洞,就是无法解释次浊音为什么不与去声合流。这些专家只好认为次浊音对声调的影响与全浊音不同,但普通话证明,次浊音和全浊音对阳平声调的形成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其实“浊上变去”的真实原因是:上声原本是猛烈的升调,当全浊音清化后,音节开头变高,导致声调变为降调,与去声合流。而次浊音无法清化,仍然保留上声的调值。越南语的跌声就是保留上声调值的次浊音,其他清化的全浊上声都并入了重声(去声)。 (9)最最重要的是:本人是实践派,很早就发现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系统,都是高度匹配其声韵系统的,以保证整体的流畅和和谐。一个真实的声调系统决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本人大量练习汉语中古音,说得纯熟,最开始时把去声读为普通话那种高降调,但与声韵系统和其他声调是高度的不协调,读起来像机器人,极不自然,而且大脑也极其抗拒。后来改读为越南语的重声调值,就是类似粤语阳平那种低降调,稍微带点喉塞音韵尾即可,当然不带也没关系,稍微读曲折一点也没关系。本人的中古音立刻变得流畅自然,感觉就像真实的自然语言一样,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高度匹配,真正体会到低昂曲折的感觉,中古音句子读起来简直如鱼得水,甚至可以脱口而出一大段话,就像母语一样。 (四)入声 入声以-p、-t、-k结尾,为短促的声调,证据如下: (1)沈约在《答甄公论》里说:“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明显是短促调。 (2)《元和韵谱》说:“入声急而促”,也是短促调。 (3)今天的各种带入声的方言、韩语、越南语、日语促音,都是实实在在的活化石。 (五)总结 根据以上证据,中古四声的真实调值是: 平声(33):中平调 上声(335):先平,突然拉升,很猛烈的一个升调,很像越南语的跌声 去声(32):低降调,早期带喉塞音,相当于越南语的重声,类似粤语的阳平,很像普通话三声的前半部分 入声(3):短促调 本人建议大家做实践派,中古音的调值研究决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大量口头试验和练习。对于上声和去声的调值,由于有越南语这种活化石,所以大家可以去视频里多听听越南语跌声和重声的发音,马上即可上手。 大家多说就会发现,中国四声的互相匹配度是极高的,可以很流畅地说出一大段话。各声调的起点音高都类似,而且很容易互相衔接,形成抑扬顿挫之感。
2022年1-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1-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926.81亿元 (2)西安 834.09亿元 (3)延安 180.45亿元 (4)咸阳 115.58亿元 (6)渭南 93.19亿元 (5)宝鸡 92.65亿元 (7)汉中 49.08亿元 (8)安康 31.37亿元 (9)商洛 24.42亿元 (10)铜川 22.24亿元 (11)杨凌 7.3亿元 榆林地方财政收入一举超过合肥和厦门。 由于榆林是三级财政,2022年提前上划省级370亿,故榆林同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一举超过无锡市,在江苏省仅次于苏州和南京。 由于榆林的二产GDP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跃居陕西第二,所以榆林已成为陕西实体经济和财力最强大的城市,陕西已正式进入双核时代。
2022年1-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1-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926.81亿元 (2)西安 834.09亿元 (3)延安 180.45亿元 (4)咸阳 115.58亿元 (6)渭南 93.19亿元 (5)宝鸡 92.65亿元 (7)汉中 49.08亿元 (8)安康 31.37亿元 (9)商洛 24.42亿元 (10)铜川 22.24亿元 (11)杨凌 7.3亿元
2022年1-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1-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926.81亿元 (2)西安 834.09亿元 (3)延安 180.45亿元 (4)咸阳 115.58亿元 (6)渭南 93.19亿元 (5)宝鸡 92.65亿元 (7)汉中 49.08亿元 (8)安康 31.37亿元 (9)商洛 24.42亿元 (10)铜川 22.24亿元 (11)杨凌 7.3亿元 榆林地方财政收入一举超过合肥和厦门。 由于榆林是三级财政,2022年提前上划省级370亿,故榆林同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一举超过无锡市,在江苏省仅次于苏州和南京。 由于榆林的二产GDP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跃居陕西第二,所以榆林已成为陕西实体经济和财力最强大的城市,陕西已正式进入双核时代。
终于不口吃了!太兴奋了! 相信我,治愈口吃很简单的。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彻底治好口吃是一次偶然。 我从小口吃,越来越严重,试过无数办法都没用。 直到有一天,我读马尔茨博士的《心理控制术》,读到第九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口吃是“自我监控”引起的。不要自我监控,不要研究口吃,不要研究发音原理,先说后想,大胆说话。 从这一刻起,我90%的口吃现象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说话能力有了根本提高,首次拥有了滔滔不绝的说话能力。 但这还不够。我后来偶然看了美剧《鬼玩人》,一共四季,被主人公的乐观、勇敢、豁达、外向、幽默所深深感染,从此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外向豁达,爱说话爱交流,口吃消失得无影无踪。 请记住:如果你自言自语不口吃,那你的口吃完全是心理原因。因此,治好口吃的技巧就两个: (1)不要研究发音原理,不要研究口吃,不要矫正训练,不要自我监控,不要在心里预演,要脱口而出,要先说后想,要100%自信,要彻底忘掉口吃 (2)把《鬼玩人》共四季看一遍吧。我不是给这部美剧做广告,但我真的是看这部美剧彻底好的,其主人公的感染力太强了。
本人成功战胜了口吃,其实非常简单 本人从小口吃,试过无数办法都无济于事。 但有一天读了马尔茨博士《心理控制术》的第九章,恍然大悟。说话是人的本能,要相信自己的本能,不要自我监控,不要研究说话,不要研究口吃,不要在心里预演,要大胆地说出去,要先说后想。 然后我偶然看了美剧《鬼玩人》,看了整整四季,被主人公的乐观、勇敢、豁达、外向和幽默深深感染。我从此说话不再口吃,性格也大大改善,不再内向,而是敢于大胆说话。
2022年1-9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1-9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706.23亿元 (2)西安 621.4亿元 (3)延安 137.32亿元 (4)咸阳 96.75亿元 (5)渭南 69.35亿元 (6)宝鸡 68.70亿 (7)汉中 38.01亿元 (8)安康 25.11亿元 (9)商洛 18.10亿元 (10)铜川 18.46亿元 (11)杨凌 5.33亿元
财政部: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国家一直禁止土地出让金数据计入一般预算收入,因为水分太大。 财政部刚刚发文: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大家上百度一搜就知道。 大家凡是看到城投、本地国企进行购地,一律剔除数据即可,纯属左手倒右手。
2022年1-8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1-8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650.86亿元 (2)西安 558.82亿元 (3)延安 125.17亿元 (4)咸阳 88.93亿元 (5)宝鸡 62.78亿元 (6)渭南 62.06亿元 (7)汉中 33.48亿元 (8)安康 22.95亿元 (9)商洛 16.89亿元 (10)铜川 16.44亿元 (11)杨凌 4.66亿元
俄军撤退时不用手雷炸毁坦克的原因 首先,坦克兵一般不配备手雷。 更重要的是:假如这个坦克兵跟附近的步兵借了一颗手雷,站在炮塔上,打开盖子,准备往里扔手雷,突然想到坦克里储存着大量的炮弹,这颗手雷扔下去,坦克必然殉爆,自己就跟坦克炮塔一起上天了。想了又想,还是扔下坦克跑路为上。
笑话一则 Tri viroj sidis sur benko en la parko. La meza legis gazeton, kaj la aliaj shajnigis fishkapti. Ili metis logajhojn sur imagajn hokojn, jhetis liniojn kaj bobenis por sia kaptajho. Preterpasanta policisto haltis por rigardi la spektaklon kaj demandis la viron en la mezo, chu li konas la aliajn du. "Ho jes, ili estas miaj amikoj!" "Tiaokaze," la policisto avertis lin, "vi prefere forigu ilin de chi tie." "Jes sinjoro!" la viro respondis, kaj li komencis remi furioze.
怎样用世界语翻译《红警2》的各作战单位 《红警2》是经典的即时战略游戏,本文将其中的各阵营和作战单位翻译为世界语。 本文翻译的原则是:以英语为蓝本翻译,尽量直译,使世界各地的红警2玩家可以立刻理解其意思,而不用费力猜测。合成词较长时,尽量加连字符,以便清晰易懂。 《红色警戒2》(英语Red Alert 2):世界语Rugha Averto 2,缩写为RA2 盟军(英语Alied):世界语Alianco 苏军(英语Soviet):世界语Soveto 尤里(英语Yuri):世界语Jurio 以下为盟军单位: 美国大兵(英语GI):世界语militisto。注:英语的GI源于Governmental Issues (for Military People),重点是Military People,所以世界语直译为Militisto 重装大兵(英语Guardian GI):世界语garda militisto 工程师(英语engineer):世界语ingheniero 警犬(英语attack dog):世界语atakhundo,日常交流时用hundo(狗) 狙击手(英语sniper):世界语kashpafisto 火箭飞行兵(英语Rocketeer):世界语直译为raketisto 海豹突击队(Navy SEAL):世界语Mararmea Foko。foko表示“海豹”,用来直译英语的SEAL。在日常交流时,Mararmea Foko简化为Foko 间谍(Spy):世界语spiono 谭雅(Tanya):世界语Tanja,是这个英雄单位的音译 超时空军团(Chrono Legionnair):世界语Krono-Legionisto 超时空矿车(Chrono Miner):世界语Krono-Minilo 灰熊主战坦克(Grizzly Battle Tank):世界语Grizurs-Bataltanko。grizurs是“灰熊”的意思,用于直译英语的grizzly,注意要分开读为griz-urs。日常交流时,用Grizurs-tanko或者grizurso即可 步兵战车(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世界语Infanteria Batalveturilo,是维基上对“步兵战车”的标准翻译。英语日常缩写为IFV,世界语可以缩写为IBV 遥控坦克(Robot Tank):世界语Roboto-tanko 坦克杀手(Tank destroyer):Tanko-detruanto。个人不翻译为tanko-detruilo,因为容易被误解为“反坦克工具” 光棱坦克(Prism tank):世界语prismo-tanko 幻影坦克(Mirage tank):世界语miragh-tanko 战斗堡垒(Battle Fortress):世界语Batal-fortikajho 夜鹰运输机(Nighthawk Transport):世界语noktofalk-transportilo,日常说noktofalko即可 鹞式战机(Harrier):世界语Cirkuo-aviadilo,日常说cirkuo即可 黑鹰战机(Black Eagle):世界语Nigra Aglo。根据世界语语法书,形容词一般不要与名词缩合成复合词。 两栖运输船(Amphibious transport):世界语amfibia transportilo 驱逐舰(destroyer):世界语destrojero,这个是世界语词典里“驱逐舰”的标准翻译 宙斯盾巡洋舰(Aegis cruiser):世界语Egido-krozshipo。Krozshipo是“巡洋舰”的世界语词典标准翻译 海豚(dolphin):世界语delfeno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世界语aviadilshipo。这也是世界语词典标准翻译。 **后续逐步更新苏军和尤里单位
2022年1-7月,榆林地方财政收入稳居陕西第一 2022年1-7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595.37亿元 (2)西安 532.32亿元 (3)延安 111.69亿元 (4)咸阳 80.34亿元 (5)宝鸡 56.63亿元 (6)渭南 56.22亿元 (7)汉中 30.28亿元 (8)安康 20.78亿元 (9)商洛 14.51亿元 (10)铜川 14.31亿元 (11)杨凌 4.07亿元
2022年1-7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1-7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595.37亿元 (2)西安 532.32亿元 (3)延安 111.69亿元 (4)咸阳 80.34亿元 (5)宝鸡 56.63亿元 (6)渭南 56.22亿元 (7)汉中 30.28亿元 (8)安康 20.78亿元 (9)商洛 14.51亿元 (10)铜川 14.31亿元 (11)杨凌 4.07亿元 榆林继续超过鄂尔多斯的575.3亿元。 由于留抵退税导致的财政收入负增长,江苏各市今年是铁了心不公布财政收入数据了,预计榆林今年1-7月的地方财政收入远高于常州和南通,与无锡在伯仲之间。由于榆林是三级财政,今年上半年提前上交省级200多亿,所以榆林同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应高于无锡。 所以目前榆林同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位于全国普通地级市亚军,仅次于苏州市。财政收入亚军,仅次于苏州市。
世界语的英美口音,非常适合中国人 我自学了很多语言,深深感觉到,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其语音系统都是有内在协调性的,绝不是可以随意排列组合的,否则就会十分拗口。一门人工语言,在这方面必须非常注意。 我刚开始学世界语时,学的是课本推荐的正规口音,但问题重重,学得时间越长,问题越多,导致最终难以学下去。 首先,世界语的标准音里,b、d、g和p、t、k都是不送气的,只用清浊来区分,这对东欧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中国人极其不友好,听力彻底完蛋,而且记单词也完蛋,记混了一大堆单词。 有些中国人还用不送气的ptk跟我世界语聊天,我根本听不懂。 然后是世界语的颤音r,永远学不会。有些人用l来代替r,但问题仍然很大,不仅记混一大堆单词,而且很容易与真正的l产生绕口令效应,有时非常拗口。我记得有次上世界语课时,同学们遇到某个带l和r的词组时,个个变成了结巴。真实自然语言的词汇,绝不会是随意组合的,其l和r在历史中必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我还试图把t读成送气的,把r读成l,却发现tri这个词都读得极其拗口,世界语根本没法用下去了。 最近在B站里看到一个很完整的世界语教程,是美国人教的,教得很用心,用的是英美口音,我学了几课后大喜,这正是我需要的世界语发音。我的世界语终于新生了。 p、t、k当然要读成送气的,不仅不会再记混单词,而且他人也能听懂我说话了,我也能听懂他人说话了。 r当然要读成英语的r,瞬间学会。tr和dr也读成英语的tr和dr,不仅瞬间学会,而且发音更迅速。元音后的r读成儿化音,也是瞬间学会,并且再也不会和l混淆了。 因此,个人建议中国人学世界语尽量使用英美口音,ptk读为送气,r按英语读,这样才能符合自然语言内在协调性,而不是让一门人工语处于不协调的状态。英美人哪怕学一辈子世界语,也是这种口音,中国人当然可以学习这种口音。采用这种口音,中国人内部也可以自由使用世界语交流了,而且永远不会记混单词。 至于世界语的标准读音,只适合东欧母语者,其内在发音体系也仅适合东欧母语者,对其他母语者并不适合。
世界语拼写改革迫在眉睫,而且不属于改变语言 世界语的帽子字母使用非常不便,柴门霍夫时期就难倒了印刷厂和打字机厂。哪怕是电脑时代,也经常遇到格式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显示。安装世界语输入法,导致大家需要在汉语、英语、世界语三种输入法间切换,非常麻烦。所以帽子字母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予以取消。世界语必须考虑国际间的便利性。 拼写改革属于文字改革,与改变语言毫无关系。柴门霍夫当年演讲时要求大家永远遵守世界语的发音、词汇、语法,但从来没要求文字不能变。 事实上,哪怕世界语不是完美的,其语言基础不可能改变了,因为这100多年来有了大量的世界语文献,不可能再更改语言本身了。 但文字完全可以改革。文字与语言完全是两个概念。文字改革的阻力最小,成果最显著,中国繁体改简体,俄语去除几个旧字母,土耳其语改拉丁字母,蒙古语改基里尔字母,等等。 本人学过各种文字的拉丁化方案,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案去除帽子字母: c^改为ch:完全符合拉丁化惯例。 g^改为j:符合英语的j发音,而且可以让很多同源词马上显形,比如ghojas变成joyas,一看就与英语joy同源。 h^改为kh:完全符合拉丁化惯例,斯拉夫语言的拉丁化都是这种拼写。 j^改为zh:完全符合拉丁化惯例,斯拉夫语言的拉丁化都是这种拼写。 s^改为sh:完全符合拉丁化惯例。 u^改为w:完全符合拉丁化惯例。我曾经在网上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世界语版,里面就用w表示u^,读起来无比舒服,w比u^强太多了。 j改为y:完全符合拉丁化惯例。而且词尾中大量出现j很不美观,用y代替j非常好看。 当需要隔音时,用连字符“-”即可,比如kurac-herbo(草药) 这个方案还有个好处:z、c、s加h后变为相应的舌叶擦音,字母立刻变得系统整齐,不再像帽子字母那样混乱。 随便举个例子:Belay knabinoy tre shatas min. Mi tre joyas. 看到了吧,拼写改革后,不仅不需要帽子字母,而且拼写美观度提高,拼写辨识度也增加了。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世界语说“高跟鞋”和“热裤” “高跟鞋”在世界语里的完整说法是altkalkanumaj shuoj,“热裤”是varma pantolono 但这两种说法都太冗长,发音还拗口,显得不贴近日常生活,不够亲民,不像有活力的语言。 因此,在日常生活里,必须有活泼、亲切的简便说法。 “高跟鞋”在汉语里经常省略为“高跟”,在英语里一般说high heels,在法语里一般说hauts talons,都只用“高跟”来指代高跟鞋。 因此,世界语如果要贴近生活,“高跟鞋”可以说altaj kalkanumoj,就简短多了。之所以不用altkalkanumoj,是因为我觉得tk实在发音拗口,两个塞音在世界语里一般不会相连。 “热裤”在英语里是hot pants,在日语里也类似。pants这个简短的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轻快方便。 因此,世界语的“热裤”最好不要说varma pantolono,太冗长了,缩短为varma panto就可以了。个人建议用panto表示pantolono的简短说法,在生活中更实用。 还有世界语的“智能手机”,一般用saghtelefono,个人认为还是太冗长,用saghfono就可以了。直接用fono表示telefono的简短说法,在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世界语引入该说法天经地义。 以上这些词是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世界语时,感觉冗长的词用起来非常不便,而提出的衷心建议。
Kiel marshi en altkalkanumaj shuoj Surporti altkalkanumajn shuojn povas igi virinon tre bela kaj seksa. Virino en altkalkanumaj shuoj devas scii la metodon por marshi en ili. Unue, la pashoj devas esti malgrandaj. Vi ne povas fari grandajn pashojn en altkalkanumaj shuoj. Due, ne fleksu genuojn. Fleksi genuojn estas tre malbele. La kalkanumo trafu la teron unue, poste la piedfingroj trafu la teron. Staru rekte. Vi devas marshi memfide en altkalkanumaj shuoj. Kiam vi staras, metu la piedfingron de unu shuo kontrau la mezo de la alia. Kiam vi lacas, shanghu piedojn.
Kirasoj de Tankoj Tankoj estas potenca termilita armilo. Ili uzas pezan kirason por defendi kontrau atakoj. Komence tankoj uzis homogenan shtalan kirason, sed HEAT(破甲弹) kaj HESH(碎甲弹) grave minacas tankojn ekipitajn per homogena shtala kiraso. Poste armilaj spertuloj inventis komponitan kirason, kiu uzas multoblajn tavolojn de metalo kaj ne-metalo. Komponita kiraso estas pli malpeza kaj povas efike rezisti HEAT kaj HESH. Por plu plibonigi la defendan kapablon de tankoj, oni inventis reaktivan kirason, kiu konsistas el multaj malgrandaj skatoloj. Chi tiuj skatoloj enhavas inertan eksplodajhon. Kiam shelo trafas reaktivan kirason, la eksplodajho eksplodas, deflankante la metalan jeton kauzita de eksplodo. Tial, tankoj uzas tri specojn de kiraso: homogena shtala kiraso, komponita kiraso kaj reaktiva kiraso.
2022年1-5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榆林能否超过无锡? 2022年1-5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446.76亿元 (2)西安 359.27亿元 (3)延安 84.18亿元 (4)咸阳 57.47亿元 (5)宝鸡 40.42亿元 (6)渭南 38.85亿元 (7)汉中 24.88亿元 (8)安康 15.97亿元 (9)铜川 11.94亿元 (10)商洛 9.58亿元 (11)杨凌 2.47亿元 由于2022年1-5月鄂尔多斯的地方财政收入为442.7亿元,所以榆林继续领先鄂尔多斯。 就看无锡1-5月的地方财政收入,预计无锡会大幅负增长,一旦榆林超过无锡,榆林将登顶全国地级市地方财政收入亚军,仅次于苏州市。
2022年1-5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榆林能否超过无锡? 2022年1-5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446.76亿元 (2)西安 359.27亿元 (3)延安 84.18亿元 (4)咸阳 57.47亿元 (5)宝鸡 40.42亿元 (6)渭南 38.85亿元 (7)汉中 24.88亿元 (8)安康 15.97亿元 (9)铜川 11.94亿元 (10)商洛 9.58亿元 (11)杨凌 2.47亿元 由于2022年1-5月鄂尔多斯的地方财政收入为442.7亿元,所以榆林继续领先鄂尔多斯。 就看无锡1-5月的地方财政收入,预计无锡会大幅负增长,一旦榆林超过无锡,榆林将登顶全国地级市地方财政收入亚军,仅次于苏州市。
2022年1-4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榆林稳居陕西第一 2022年1-4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377.11亿元 (2)西安 297.41亿元 (3)延安 66.96亿元 (4)咸阳 48.89亿元 (5)渭南 37.14亿元 (6)宝鸡 32.34亿元 (7)汉中 21.04亿元 (8)安康 14.72亿元 (9)铜川 10.02亿元 (10)商洛 8.49亿元 (11)杨凌 2.4亿元
2022年1-4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榆林首次超过鄂尔多斯 2022年1-4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377.11亿元 (2)西安 297.41亿元 (3)延安 66.96亿元 (4)咸阳 48.89亿元 (5)渭南 37.14亿元 (6)宝鸡 32.34亿元 (7)汉中 21.04亿元 (8)安康 14.72亿元 (9)铜川 10.02亿元 (10)商洛 8.49亿元 (11)杨凌 2.4亿元 由于2022年1-4月鄂尔多斯地方财政收入为375.6亿元,故榆林地方财政收入首次超过鄂尔多斯。
2022年1-4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榆林首次超过鄂尔多斯和合肥 2022年1-4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1)榆林 377.11亿元 (2)西安 297.41亿元 (3)延安 66.96亿元 (4)咸阳 48.89亿元 (5)渭南 37.14亿元 (6)宝鸡 32.34亿元 (7)汉中 21.04亿元 (8)安康 14.72亿元 (9)铜川 10.02亿元 (10)商洛 8.49亿元 (11)杨凌 2.4亿元 由于无锡尚未公布地方财政收入数据,一旦榆林地方财政超过无锡,将首次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仅次于苏州。
2022年一季度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榆林跃居全省第一 2022年一季度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榆林市 291.11亿元 西安市 232.51亿元 延安市 50.74亿元 咸阳市 35.95亿元 渭南市 29.76亿元 宝鸡市 26.47亿元 汉中市 16.72亿元 安康市 12.27亿元 铜川市 7.82亿元 商洛市 6.89亿元 杨凌区 1.92亿元 榆林今年一季度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了合肥、福州、常州、南通等市,首次进入了全国前20强。
2022年一季度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2022年一季度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榆林市 291.11亿元 西安市 232.51亿元 延安市 50.74亿元 咸阳市 35.95亿元 渭南市 29.76亿元 宝鸡市 26.47亿元 汉中市 16.72亿元 安康市 12.27亿元 铜川市 7.82亿元 商洛市 6.89亿元 杨凌区 1.92亿元 榆林今年一季度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了合肥、福州、常州、南通等市,首次进入了全国前20强。
写篇文章:Karma, Championo en la ludo LoL LoL estas mallonga por Ligo de Legendoj, kiu estas la plej popula videa ludo en la mondo nun. En chi tiu ludo estas du teamoj. Chiu teamo entenas kvin championojn. En Chinio, oni preferas nomi championojn herooj. Karma estas la nomo de ina championo en LoL. Shia rolo estas magistino. Shi havas kvar aktivajn kapablojn por batili. Ili estas: Q-Kapablo: Pafi pilkon de spirita energio W-Kapablo: Krei katenon por miregigi malamikojn E-Kapablo: Krei shildon por protekti sin au amikojn R-Kapablo: Povi esti uzata je nivelo unu. Fortigi aliajn tri kapablojn. Chiu tiu championo estas tre interesa. Mi volas, ke vi ludu chi tiun championon.
建议给世界语增加一个权威的网页在线词典 现在使用世界语最棘手的,就是缺乏一个权威的世界语在线词典。 我平时使用英语时,遇到不会的单词,立刻就可以在网上搜到意思。 我最近学习满语,也有anakv这个网站提供在线词典功能,极其方便。 学法语、德语时,法语助手、德语助手都可以方便查找单词。 但世界语就棘手了,逼得我只能靠谷歌翻译来凑合查单词,查得还往往不准确,严重阻碍了世界语的使用。 所以建议在世界语绿网这类权威网站上建立一个权威的世界语在线词典,方便大家查找单词,而不用费力地翻纸质词典或用谷歌翻译。建议在线词典增加-h、-x这种模糊查询功能,而不是必须用帽子字母精确查询,可以大大提高查词典的方便程度。因为我用德语助手、法语助手时也不用真的输入变音符号。
#城市GDP#2022年1-2月榆林地方财政超过关中5市(包括西安)的总 2022年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1)榆林市 215.99亿元 (2)西安市 137.98亿元 (3)延安市 36.2亿元 (4)咸阳市 24.18亿元 (5)宝鸡市 19.89亿元 (6)渭南市 19.11亿元 (7)汉中市 11.32亿元 (8)安康市 6.03亿元 (9)铜川市 4.31亿元 (10)商洛 4.03亿元 (11)杨凌区 1.57亿元 加了一下: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的地方财政收入加起来是207.04亿元,少于榆林的215.99亿元。 这是4000年来榆林首次在财政收入上超过整个关中地区。4000年前榆林的石峁遗址,面积400万平米,史前世界最大城池,并且城墙里镶嵌大量玉石,富甲天下。 这也标志着陕西正式形成西安、榆林的双核体系。
2022年1-2月榆林地方财政收入超过西安,居陕西第一 2022年1-2月,榆林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15亿元,远远超过西安的137亿元,正式跃居陕西第一。 2021年,榆林的工业GDP达到西安的1.5倍,二产GDP也超过西安(二产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因此,榆林的实体经济已跃居陕西第一。 这标志着陕西西安、榆林的双核体系的正式形成。
2022年1-2月陕西各市地方财政收入 (1)榆林市 215.99亿元 (2)西安市 137.98亿元 (3)延安市 36.2亿元 (4)咸阳市 24.18亿元 (5)宝鸡市 19.89亿元 (6)渭南市 19.11亿元 (7)汉中市 11.32亿元 (8)安康市 6.03亿元 (9)铜川市 4.31亿元 (10)商洛 4.03亿元 (11)杨凌区 1.57亿元
2021年府谷县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9% 2020年,府谷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4亿元。 2021年,府谷县财政总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 这个世界上存在经济增速倒数第一、财政收入翻倍的地方吗? 只有财政收入是真金白银,是对客观经济的真实反映,比GDP还要真实很多。
恐龙有没有可能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 个人认为恐龙有可能会说话。鸟类是恐龙的后代,现在的鹦鹉、八哥等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有可能是恐龙说话本能的残余。连没有牙齿的鹦鹉都能说话,有完整牙齿的恐龙可能发出更多音节。 所以最恐怖的事就是:侏罗纪公园里的几只迅猛龙,模仿人类说话来引诱人类出来,然后吞掉。
天命八年,努尔哈赤下令全军装备长枪 枪是最强的冷兵器。明末清初的吴殳在《手臂录》里说“枪乃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还在《无隐录》里讽刺说,有些人平时奢言单刀破枪,但到了真打时,人手一杆枪。 当时的努尔哈赤也深以为然。天命八年,努尔哈赤下令停用腰刀(loho),全员装备长枪(gida)。并要求精锐骑兵巴牙喇(bayara)装备短而轻的长枪,棉甲兵装备长的长枪。这是因为骑兵用枪较短,步兵用枪较长。 天命八年,努尔哈赤还确定了一牛录的兵力编成和武器配备。 一个牛录(niru)有100人,其编成如下: 10人为白巴牙喇(sanggiyan bayara),装备2杆火铳(poo)和3杆长枪(gida) 40人为红巴牙喇(fulgiyan bayara),其中30人装备10杆火铳(poo)和20杆长枪(gida),剩下10人装备2辆车盾(sejen kalka) 50人为黑营(sahaliyan ing),其中30人装备10杆火铳(poo)和20杆长枪(gida),剩余20人装备2辆车盾和各种攻城器械 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jalan),每个甲喇装配2门大炮(amba poo)。
几种常见的退火 退火可以总结为:加热,保温,缓冷。而正火是把缓冷改为空冷,成本较低。 (1)完全退火 用于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30-50)℃。不能用于过共析钢,因为会析出网状二次渗碳体,降低力学性能。 (2)球化退火 用于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1+(20-30)℃,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 对于过共析钢,若原始组织中有严重的网状渗碳体,可先正火,再球化退火。 (3)等温退火 加热至Ac3+(30-50)℃,保温,快冷至珠光体转变温度,保温,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出炉空冷。 (4)扩散退火 温度很高(钢熔点以下100-200℃),时间很长(10-15h),随炉缓冷至600℃,出炉空冷。 用于铸件,消除晶内偏析,使组织均匀化。扩散退火后晶粒粗大,应完全退火或正火。 (5)去应力退火 500-600℃左右,缓冷至200℃出炉空冷。去除应力。 (6)再结晶退火 温度高于去应力退火,但低于Ac1线。用于变形加工后的零件,使晶粒重新结晶为细晶粒。 至于正火,加热温度为Ac3/Accm以上30-50℃,保温,空冷。
保安根本没有权利触碰女孩身体,撕毁女孩裙子 个人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恶劣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西安地铁和保安的形象,如果放纵这种行为,会使更多人打着“强制执行”的幌子,行猥亵妇女之实。 保安没有任何理由去故意触碰女孩身体。女孩在座位上根本没有干扰地铁运行,而且女孩穿着短裙,保安毫不避嫌,趁着拉扯的机会故意触碰女孩身体,把女孩衣服撕坏,还不及早停手,有非常大的故意猥亵嫌疑。哪怕是地铁保安,故意去触碰女孩身体和撕毁女孩衣服也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在地铁秩序尚可的情况下,仗着自己是地铁保安,毫不避嫌,居然敢直接触碰女孩身体和撕毁女孩衣服,这是极其匪夷所思的,是严重违反常理的。 因此,一旦能证明属于主观故意,那就是猥亵罪,可是要坐牢的。 此外,如果这件恶劣事件不进行严惩,那很多人会进行效法,仗着自己的身份,去做平常只敢想不敢做的事,对中国的治安和妇女安全严重不利。 所以这次恶劣事件必须严惩。
七普数据出炉,西安和榆林是陕西仅有的两个人口大幅增长的城市
《电瓶颂》两首 开车容易停车难,遇见堵车直叫娘。 不如改骑电瓶车,如矢如电轮飞扬。 我所爱者电瓶车,骑着车儿唱着歌。 绿色环保无污染,全程助力碳中和。
#北海居#2021年一季度榆林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4.6% 2021年一季度,榆林市财政总收入322.36亿元,同比增长66.1%。地方财政收入132.02亿元,增长64.6% 榆林地方财政收入已经超过江苏的盐城、泰州、扬州、镇江,直逼徐州的147.2亿元和常州的185.77亿元。
我本朔方榆林人,风云际会来金陵 我本朔方榆林人,风云际会来金陵。 自读儒书服儒服,渐忘塞上牛羊行。 美食鲜衣居广厦,非复北方古风情。 依稀往梦塞外驰,射雕引弓匈奴平。
赋诗一首:《我本朔方榆林人》 我本朔方榆林人,风云际会来金陵。 自读儒书服儒服,渐忘塞上牛羊行。 美食鲜衣居广厦,非复北方古风情。 依稀往梦塞外驰,射雕引弓匈奴平。
从《音辞篇》看云母的发音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音辞篇》里说: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自陈“痴钝”,乃成“飔段”,元帝答之云:“飔异凉风,段非干木”。谓“郢州”为“永州”,元帝启报简文,简文云:‘庚辰吴入,遂成司隶”。如此之类,举口皆然。元帝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这是颜之推批评当时的王公贵族雅音发音不标准,有些人口音很重。把“郢州”读成“永州”这个例子,却可以看出颜之推口中云母的真实发音。 “郢”的中古音为yêng 如果认为云母是三等的匣母,则“永”的中古音为h'üang。注:h'为h的浊辅音 但这个例子里,“永”不可能发h'üang。那个梁朝侯爵的口音再重,也不可能凭空增加声母h',这是严重违反语音发展规律的。 这个例子里,颜之推是说:该侯爵把yêng发成了yuang,韵母受吴语影响没读准,造成“郢州”读成“永州”,闹了笑话。 因此,颜之推的雅言发音里,云母显然是y的发音。连梁元帝的云母也是y的发音。 本人是实践派,每天练习中古音发音,绝大部分发音练得纯熟,但只有云母除外:三等匣母h'i的发音极其难发,读起来聱牙诘屈,怎么练都没用。比如“宇云”这两个字,如果云母是三等匣母,就是h'üo h'ün,实在是聱牙诘屈,怎么发都发不出来,读为yuo yun则非常顺口。本人的晓母三等发得很顺口,hi这个音很好发,但h'i实在太拗口。 读了《音辞篇》,才知道连颜之推和梁元帝都不读h'i这种音,而是简单地读为y 就是读《韵镜》,里面是区分云母和以母的,比如“有”、“酉”两个字,“有”放在三等的格子里,“酉”放在四等的格子里。但《韵镜》也没有把“有”放在匣母三等的格子里,说明《韵镜》作者根本不认为云母是h'i这种音。 《韵镜》把喻母(y)归为喉音,本人甚至怀疑,里面的云母是类似阿拉伯语的气泡音(气泡音是浊音,但是发音极轻,音色稍微类似h),喻三是'y,喻四是y。但这个纯属假设。 因此,本人现在读云母时,一律读为y,就像颜之推和梁元帝一样。
一个简单办法,判断船、禅两母在《切韵》中的实际发音 雅音区分从母(z')、邪母(s')、禅母(j')、船母(x') 本人用汉语拼音拼写,声母后面的撇(')表示浊辅音。 《切韵序》说单字发音大多为颜之推和萧该决定。颜之推的《音辞篇》说“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以下分析一下: 钱(z'ian) 涎(s'ian),都读为z'ian 石(j'iek) 射(x'iek),都读为jiek 贱(z'ian) 羡(s'ian),都读为zi'an 是(j'ie) 舐(x'ie),都读为j'ie 很显然,颜之推是批评南方方言把浊擦音(s'、x')读为浊塞擦音(z'、j'),造成从邪不分、禅船不分。 浊塞擦音变为浊塞擦音是系统性的,只要从邪不分,必然伴随着禅船不分。 因为南方方言是把浊擦音读为浊塞擦音,所以雅音里,禅母为j',船母为x' 船禅二母有大量日常用字,其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不是个别人能改变的,与古籍用字的规定性发音不同。所以雅音中船、禅二母确实有区别。 此外,z'、s'、j'、x'的音色差别巨大,南方方言混淆仅仅是发音习惯问题,并非发不出来或听力分不清楚,与现代某些人n、l不分有本质区别。所以当时的南方人只要认真学习雅音,这几个音是很容易学会的。
《切韵》音系应为单一音系 东汉、魏、西晋的首都为洛阳,洛阳音成为官方的标准雅音。 东晋建立后,大量士族迁往金陵,带去了洛阳雅音。东晋于公元317年建国。 颜之推《音辞篇》说:“独金陵与洛下耳”,说明洛阳和金陵的上层发音为标准雅音。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 《音辞篇》明确说明:金陵上层发音与当地吴语不同,哪怕贵族和老百姓互换衣服,几句话就能分辨出来。 东晋建立至颜之推出生,经过200年。美国建国两百多年,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产生一些差别,但并不影响口语交流。因此,颜之推时代,洛阳和金陵的上层发音虽然产生差别,但整体框架上一致,并不影响交流。 但哪怕上层贵族,能真正说好雅音的也不多。颜之推在《音辞篇》里说:“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还举了梁朝一个侯爵的例子,该侯爵发音不准确,被梁元帝开玩笑。 这个很好理解:我的同事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用普通话交流,但至少一半人n、l不分,还有把r发成l的,把h发成f的,前后鼻音不分的也很多。但这些口音并不能否定普通话音系的存在。 因此:《切韵》音系,为颜之推、萧该、梁元帝等人嘴里的金陵雅音,这些人从小饱读诗书,在金陵接受过良好教育,其发音准确性自然不是普通百姓或不学无术的王公贵族能比的。 《音辞篇》里说:“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是说南方人把s'读成z',把x'读成j',造成从邪、船禅相混。显然,南方人不习惯s'i、x'i这种发音。注:本人用撇(')表示汉语拼音的浊辅音 大家注意:s'和z'、x'和j'的音色相差巨大,与n、l不分有本质差别。如果认真学习,读准这几个声母的难度很小。哪怕颜之推小时候受方言影响,从邪、船禅不分,后天教育时稍微努力,就能读出这几个音。 《音辞篇》里说:“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清一色的元音,说明北方混淆了大量韵母,也说明南方不仅可以区分鱼虞、支脂,还能区分重韵。说明北方经过民族大融合,韵母发生大量简化,估计很多北方贵族都只能说带口音的雅音了,但这些混淆的韵母并不影响大家用雅音进行口语交流。 特别注意:支(ie)、脂(i)的音色相差巨大,相信学习难度极小。但很多重韵在北方可能真的混淆了,就像今天很多人前后鼻音不分一样,后天教育估计也没用了。但这并不影响切韵音系的存在。 《切韵序》里明确说了:发音主要由颜之推、萧该决定,显然是金陵系雅音,可以区别所有的韵母。 陆法言在《切韵》的重韵里,都用相同的声母,是提醒当时的北方贵族,这些韵母虽然在北方方言里合并,但在雅音系统中仍然是区分的。 因此,《切韵》音系可以定义为: 金陵系雅音,平、上、去、入四声体系,可以区分所有的重韵,有重钮,从邪、船禅不混淆。 该音系只有颜之推、萧该等人能完全读准,甚至连王公贵族都带有口音,但这丝毫不能否认《切韵》音系的客观存在,也不能否认该音系的自洽性。《切韵》音系为单一音系,传承自洛阳雅音
几天训练后,可以像隋唐人一样直接用反切拼读了 本人初中时读王力教授的音韵学著作,里面说古人使用反切时,不是直接用两个字连读拼出,而要提取出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再重新拼读。本人对此深深怀疑。 东汉到隋唐,并没有专门的声母符号,韵书的韵部顶多是韵腹和韵尾,连介音都没有,根本没有专门的韵母符号。古人根本不可能从反切中直接提取声母韵母。 之前教小孩汉语拼音,哪怕是汉语拼音,小孩子刚开始也不会拼读,需要经过几天的练习才能掌握拼读方法。 本人是实践派,平时经常练习中古音发音,很快就能形成语感,大脑可以自动把中古音转换为普通话,就像方言和普通话转换一样,这说明中古音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语音系统。 最近开始直接看中古韵书,比如《唐韵》,里面有大量反切,现在读起来非常亲切。 反切不像拼音拼读那么简单,因为反切上字经常带有辅音韵尾,反切下字经常带有辅音,难倒古人拼读时真要提取声母和韵母? 显然不是,这完全是一个熟练问题。本人训练自己用中古音读《唐韵》的反切几天,大脑很快形成语感,只要快速读反切的两个字,大脑马上就可以合成正确的发音,完全是自动的,根本不需要提取声母韵母。 因此,古人读反切也是个熟练问题,只要稍微训练几天,就跟我们读拼音没什么区别。 此外,通过读韵书,我可以肯定《切韵》音系是单一的音系。读《切韵》时,可以深深体会到,写书人写下反切时,必然是当场读出来的,如果没有单一的读音系统,根本写不出这样的反切。而且里面大量的“又音”,说明了《切韵》音系重钮、重韵的存在,根本不是杂糅音系,用中古音读这些“又音”时,仿佛穿越时空,跟作者一样亲耳听到这些韵母的区别。
汉语中古读书音的标准四声 本人研究中古音20年,越来越感觉越南语保存的中古声调更原汁原味,尤其是越南语的南越方言。南越方言的声调明显比北越更古老,更类似中古音原调。 越南是唐朝的安南都护府,五代时才脱离中国,保存了大量唐朝古音,南越方言比北越方言更加古老。 日本空海法师在唐朝的长安留学,其公元804年写的《文镜秘府论》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与后来《元和韵谱》的记载完全一样。《文镜秘府论》主要讨论诗的平仄格律,所以其记载的四声必然是用于唐诗诵读的读书音。 以下为北越和南越的四声调值: 阴平:北越调值44,南越调值33,南越稍微低沉一些,更符合“平声哀而安”。 阳平:调值32,比较低沉,略微下降。相信略微下降是后起的,阳平更原始的调值应为33或22 阴上:北越调值323,类似普通话的三声。南越调值325,先略微下降,突然拉升,完全符合“上声厉而举”。 次浊上:北越和南越调值皆为325,符合“上声厉而举”。由于南越的阴上和次浊上都是“厉而举”,所以南越的调值更加古老,北越的阴上调值显然是后起的。 阴去:北越和南越皆为45,升调 阳去:北越为31,一个很短促的降调。本人听了南越的阳去无数次,认为是一个低升调,调值13。 入声:名义上与去声同调,实际上比去声短促一些。 南越声调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平声:中古的“哀而安”,应为33这样的中平调,而不是普通话一声(55)那种高平调。 上声:中古的“厉而举”,为越南语325那种猛烈的声调,先略微下降,再突然拉升,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紧喉。普通话二声是非常平缓的升调,根本不可能是“厉而举”。南越方言的阴上和阳上都是325调值,比北越更接近上声的原貌。 去声:中古的“清而远”,根本不可能是降调,连北越音阳去的那种短促降调都不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南越音的阴去是45,阳去是13,都是升调,所以“清而远”极有可能是指这种平缓的升调。“清而远”是高平调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违反了唐诗的平仄规律,不可能被《文镜秘府论》所认可。 入声:中古的“直而促”,显然是说入声是短促调,这个没有疑问。 日本古籍《悉昙藏》里,记载了日语吴音和汉音的调值。平声是“直低”,显然是中平调或低平调。吴音的阳上是“先低后高”、“呼之为异”,显然与“厉而举”的声调(325)相同。去声虽然没直说,但从《悉昙藏》对梵语的记载看,属于升调。 吴音属于南北朝音,汉音属于唐初长安音,《悉昙藏》记载的二者调值基本一致,仅仅是汉音发生浊上变去而已。说明吴音和汉音有极强的传承关系。如果二者的去声都是升调,那么中古读书音的去声是升调的可能性极大。 越南语是有浊塞音的,但越南语借用的中古汉语,其浊塞音已经清化,并且浊上变去已经完成,全浊上已并入阳去。说明越南语借用的汉语声调极有可能是唐朝长安音。 有个重大问题必须得到解释:为什么浊上变去时,全浊上并入阳去,次浊上却依然维持上声的调值? 最明显的一点是:全浊上发生了清化,次浊上没有清化。浊上变去必然伴随着浊音清化。 吴音保留浊塞音,所以没有浊上变去。汉音的浊塞音清化,所以全浊上并入了去声。《悉昙藏》明确记载汉音的“上中重音与去无别”。 吴音的阳上是先低、突然拉升的调值(325),去声是平缓的升调。为什么到了汉音里,仅仅因为浊音清化,先低后升的猛烈升调变成了平缓的升调? 个人认为:全浊上的辅音清化时,前面低沉的部分变得清亮,325变为345,促使整体调值变得平滑,从而成为平缓的升调,与去声合流。而次浊上由于没有清化,所以仍然维持原来的调值。 大家可以自己亲口练习一下:比如“道”的中古吴音为dhao(325),大家要发为先低、突然拉升的猛烈声调。然后将浊音dh替换为清音d,马上感受一下,后发现清音的调值偏高,使得前半部分变高了一些,很容易变成平缓的升调(普通话的二声)。 这也许是吴音变为汉音时,最合理的解释。 此外,本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中古音,深深感觉到普通话那种降调,与中古音的声韵体系极不协调,读起来磕磕绊绊。比如“我爱暗黑破坏神三”的中古音是:ngax aih amh hek puah huaih jin sam,把去声读为升调则非常流畅,抑扬顿挫,无师自通,能读出母语般的腔调。把去声读为降调则磕磕绊绊,非常别扭,感觉不像真实的语言。 因此,从种种迹象看,中古读书音的去声很可能是升调,证据如下: (1)唐朝《元和韵谱》记载“去声清而远”,证明去声不可能是降调,更像是平缓的升调。 (2)格律诗的平仄规律,证明去声不可能是平调,否则与平声类似,会产生“孤平”的格律问题。 (3)日本古籍《悉昙藏》记载的吴音和汉音调值,其去声是升调。 (4)日本古代反映唐朝长安音的“六声家”,其去声是升调。日本真言宗的吟唱,去声也是升调。 (5)越南语的南越方言声调,证明去声是升调。 (6)韩国古籍《训民正音》说“去声举而壮”,也暗示去声是升调。 (7)历史上发生的浊上变去,猛烈的上声变为平缓的升调,与去声合流,说明去声应该是升调。 (8)本人是实践派,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中古音,去声读为升调可读出极其流畅的感觉,有母语般的腔调。读为降调则磕磕绊绊,根本读不下去。
中古去声是升调的可能性多大? 本人研究中古音20年,越来越感觉越南语保存的中古声调更原汁原味,尤其是越南语的南越方言。南越方言的声调明显比北越更古老,更类似中古音原调。 越南是唐朝的安南都护府,五代时才脱离中国,保存了大量唐朝古音,南越方言比北越方言更加古老。 日本空海法师在唐朝的长安留学,其公元804年写的《文镜秘府论》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与后来《元和韵谱》的记载完全一样。《文镜秘府论》主要讨论诗的平仄格律,所以其记载的四声必然是用于唐诗诵读的读书音。 以下为北越和南越的四声调值: 阴平:北越调值44,南越调值33,南越稍微低沉一些,更符合“平声哀而安”。 阳平:调值32,比较低沉,略微下降。相信略微下降是后起的,阳平更原始的调值应为33或22 阴上:北越调值323,类似普通话的三声。南越调值325,先略微下降,突然拉升,完全符合“上声厉而举”。 次浊上:北越和南越调值皆为325,符合“上声厉而举”。由于南越的阴上和次浊上都是“厉而举”,所以南越的调值更加古老,北越的阴上调值显然是后起的。 阴去:北越和南越皆为45,升调 阳去:北越为31,一个很短促的降调。本人听了南越的阳去无数次,认为是一个低升调,调值13。 入声:名义上与去声同调,实际上比去声短促一些。 南越声调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平声:中古的“哀而安”,应为33这样的中平调,而不是普通话一声(55)那种高平调。 上声:中古的“厉而举”,为越南语325那种猛烈的声调,先略微下降,再突然拉升,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紧喉。普通话二声是非常平缓的升调,根本不可能是“厉而举”。南越方言的阴上和阳上都是325调值,比北越更接近上声的原貌。 去声:中古的“清而远”,根本不可能是降调,连北越音阳去的那种短促降调都不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南越音的阴去是45,阳去是13,都是升调,所以“清而远”极有可能是指这种平缓的升调。“清而远”是高平调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违反了唐诗的平仄规律,不可能被《文镜秘府论》所认可。 入声:中古的“直而促”,显然是说入声是短促调,这个没有疑问。 日本古籍《悉昙藏》里,记载了日语吴音和汉音的调值。平声是“直低”,显然是中平调或低平调。吴音的阳上是“先低后高”、“呼之为异”,显然与“厉而举”的声调(325)相同。去声虽然没直说,但从《悉昙藏》对梵语的记载看,属于升调。 吴音属于南北朝音,汉音属于唐初长安音,《悉昙藏》记载的二者调值基本一致,仅仅是汉音发生浊上变去而已。说明吴音和汉音有极强的传承关系。如果二者的去声都是升调,那么中古读书音的去声是升调的可能性极大。 越南语是有浊塞音的,但越南语借用的中古汉语,其浊塞音已经清化,并且浊上变去已经完成,全浊上已并入阳去。说明越南语借用的汉语声调极有可能是唐朝长安音。 有个重大问题必须得到解释:为什么浊上变去时,全浊上并入阳去,次浊上却依然维持上声的调值? 最明显的一点是:全浊上发生了清化,次浊上没有清化。浊上变去必然伴随着浊音清化。 吴音保留浊塞音,所以没有浊上变去。汉音的浊塞音清化,所以全浊上并入了去声。《悉昙藏》明确记载汉音的“上中重音与去无别”。 吴音的阳上是先低、突然拉升的调值(325),去声是平缓的升调。为什么到了汉音里,仅仅因为浊音清化,先低后升的猛烈升调变成了平缓的升调? 个人认为:全浊上的辅音清化时,前面低沉的部分变得清亮,325变为345,促使整体调值变得平滑,从而成为平缓的升调,与去声合流。而次浊上由于没有清化,所以仍然维持原来的调值。 大家可以自己亲口练习一下:比如“道”的中古吴音为dhao(325),大家要发为先低、突然拉升的猛烈声调。然后将浊音dh替换为清音d,马上感受一下,后发现清音的调值偏高,使得前半部分变高了一些,很容易变成平缓的升调(普通话的二声)。 这也许是吴音变为汉音时,最合理的解释。 此外,本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中古音,深深感觉到普通话那种降调,与中古音的声韵体系极不协调,读起来磕磕绊绊。比如“我爱暗黑破坏神三”的中古音是:ngax aih amh hek puah huaih jin sam,把去声读为升调则非常流畅,抑扬顿挫,无师自通,能读出母语般的腔调。把去声读为降调则磕磕绊绊,非常别扭,感觉不像真实的语言。 因此,从种种迹象看,中古读书音的去声很可能是升调,证据如下: (1)唐朝《元和韵谱》记载“去声清而远”,证明去声不可能是降调,更像是平缓的升调。 (2)格律诗的平仄规律,证明去声不可能是平调,否则与平声类似,会产生“孤平”的格律问题。 (3)日本古籍《悉昙藏》记载的吴音和汉音调值,其去声是升调。 (4)日本古代反映唐朝长安音的“六声家”,其去声是升调。日本真言宗的吟唱,去声也是升调。 (5)越南语的南越方言声调,证明去声是升调。 (6)韩国古籍《训民正音》说“去声举而壮”,也暗示去声是升调。 (7)历史上发生的浊上变去,猛烈的上声变为平缓的升调,与去声合流,说明去声应该是升调。 (8)本人是实践派,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中古音,去声读为升调可读出极其流畅的感觉,有母语般的腔调。读为降调则磕磕绊绊,根本读不下去。
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1)bo、po、mo、fo的真实发音为buo、puo、muo、fuo 这是民国时注音符号遗留的一个大bug。 民国初年按照读书音制定了“不今不古、不南不北”的老国音,o、uo、io、üo四韵齐全,但是没有韵母e。老国音据说只有赵元任一个人会发,所以推广失败,让位给反映真实北京话的新国音。 注音符号最早是拼写老国音的,改为新国音后,赵元任自己都说了,从此以后只有uo,没有o、io、üo了。但b、p、m、f不与e相拼,不用担心混淆,所以简写为bo、po、mo、fo了。 事实上,现代普通话根本没有独立存在的o,只有uo,哪怕专家设想中的感叹词o,也基本在口语中消失了,大家更喜欢读为ou或ao 所以教小孩拼音时,根本不用教独立o的发音,直接教uo的发音即可,而且b、p、m、f后的o也按uo来教。 (2)ui、iu的真实发音为uei、iou 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都拼为uei、iou,反映真实发音。 拉丁化新文字改拼为ui、iu,为了拼式简短。还有一个原因是:拉丁化新文字是苏联人帮忙制定的,带有一定的俄语拼写习惯。 所以小孩对ui、iu的拼读产生困惑时,我会告诉他们按uei、iou拼即可。 (3)ie、üe的真实发音为iê、üê 用e代替ê,是为了书写方便,省略附加符号。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都是这样处理的。 目前真实的普通话口语里,专家设想的感叹词ê,基本消失殆尽了,大家更喜欢读为ai (4)ao的真实发音为au 这个是抄拉丁化新文字的。汉语拼音制定者解释过:u、n的手写体容易混淆,所以au改写为ao,以免手写时与an混淆。 (5)ong的真实发音为ung 最近听到有人教小孩,把ong读成英语的ong,笑死。 在威妥玛拼音、拉丁化新文字里,ong都拼为ung。注音字母的ong拼为ueng ong的拼写来源于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用字母变化来标调,个人认为ong的拼写仅仅出于美观的考虑,因为拼写上声时,loong比luung好看得多。 1986年,国语罗马字改为注音字母第二式后,改用类似汉语拼音的方法标调,ong马上改用ung拼写。 (6)整体认读音节模仿国语罗马字 对比一下,一目了然: 汉语拼音:zhi、chi、shi、ri、zi、ci、si 国语罗马字:jy、chy、shy、ry、tzy、tsy、sy 汉语拼音: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国语罗马字: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由上可见,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基本上抄自国语罗马字,绝大部分一模一样,只是把舌尖元音由y改为i。汉语拼音的声母zh、ch、sh、r、z、c、s都是抄自拉丁化新文字。 因此,整体认读音节需要硬背。虽然大部分可以允许拼写,但起码yu、yue、yuan需要硬背。
#城市GDP#西安2015年至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5年共增长50亿元 西安最近5年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2015年:650.99亿元 2016年:641.07亿元 2017年:654.5亿元 2018年:684.71亿元 2019年:702.55亿元 2020年:前11月负增长0.5%,全年最多700亿刚出头 因此,2015年至2020年西安经济实现巨大进步,地方财政收入共增长50亿元。
#北海居#西安2015年至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5年共增长50亿元 西安最近5年地方财政收入如下: 2015年:650.99亿元 2016年:641.07亿元 2017年:654.5亿元 2018年:684.71亿元 2019年:702.55亿元 2020年:前11月负增长0.5%,全年最多700亿刚出头 因此,2015年至2020年西安经济实现巨大进步,地方财政收入共增长50亿元。
2020年榆林GDP出了:4089.66亿元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408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增速居全省前列,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48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555.6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1.55亿元,增长2.6%。 2021年才是榆林真正大发展的一年,最近煤价一举突破历史最高点,煤产量大大增加,这是有目共睹的。
个人认为,榆林综合实力陕西第一 按照国际公认的综合实力四要素:国土面积、资源、工业、军事。 榆林的国土面积和资源都是陕西第一。榆林工业利润是西安的2倍,GDP中的工业部分是西安的1.3倍,所以榆林工业陕西第一。至于军事,榆林自古武德充裕,历史上有赫连勃勃占长安,朔方军救长安,李自成占西安,一野占西安,所以榆林军事陕西第一。 所以榆林综合实力陕西第一。
#北海居#关于GDP统计的一些漏洞 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漏洞: 凡是吧里真正研究过GDP的,都知道工业产值不是GDP,工业产值必须减去原材料、能耗、外购件等,才能以工业增加值的方式计入GDP,否则就把原材料厂家、发电厂、外购厂家的GDP重复计算了。 但漏洞就在于:工业增加值也不是直接统计的,而是用工业产值乘以某个行业的增加值系数,作为统计出的工业增加值。但据我多年的从业经历,哪怕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工业产值也很成问题。比如我所知的一家公司,其铸造、焊接、粗加工、精加工、装配都是自己完成,但另一家公司,自己仅做精加工和装配,两家公司最终产品差不多,上报的工业产值也差不多,但第二家公司显然是把铸造厂家、焊接厂家、粗加工厂家的产值重复算到自己头上了。哪怕乘以行业增加值系数,两家公司算出同样的工业增加值,也是极其荒谬的。 还有一种情况:明明是同一个老板,却分成铸造、粗加工、精加工、装配四家公司,最终产品其实就是装配分公司生产,但上报四家公司的工业产值,显然重复计算很多。 另一种情况是:一家公司替另一家公司做代工,把代工的产值算在自己头上,另一家公司仍然上报最终的产值。 行业增加值系数的问题也很大:哪怕同一个省的煤矿,其生产成本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采用一样的增加值系数,会造成失真。 此外,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行业增加值系数如果不及时更新,也会造成工业增加值被高估。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的漏洞: 纯粹是抽样推算的,乘以一个计算出的增长率,如果不考虑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容易造成高估。 三产增加值: 大部分三产增加值是抽样推算的。如果过去的增加值是假的,这个基数会一直存在,随着年份推移,这个假基数会不断放大,达到一种荒谬的程度。 而且三产增加值直接用增速乘以基数计算,会造成数据浮夸,哪怕基数巨大,三产增加值也能快速增加。 因此,个人认为不能过于迷信GDP数据,近年的辽宁、内蒙、天津等省市先后挤水,说明过去的统计中肯定存在漏洞。 个人认为二产增加值和三产增加值直接相加是很不公平的。二产增加值增长很难,哪怕增加一个产值100亿的大型企业,贡献的GDP也才20亿,对一个城市的GDP快速增长完全是杯水车薪,何况工业生产起起伏伏,停产限产的企业很多,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都严重影响二产增加值的增速。尤其是基数变大时,二产增加值的增长举步维艰。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抽样推算快速增加三产增加值,从而让城市GDP维持较高增速。 目前统计水平下,由于规模以上二产是联网直报的,所以个人建议比较二产增加值更为妥当,相对三产增加值来说比较准确一些。 此外,大家一定要注意工业用电、财政收入这些数据,横向对比时,如果发现产业结构类似的两个城市,GDP相似,但工业用电差距极大,则工业用电少的一方很可能有问题。 至于财政收入,个人建议把用于企业补贴的财政一律剔除,因为一边收税,一边以补贴的名义返还给企业,纯粹资金空转,容易发生用财政空转的方式刷财政数据。 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也希望统计部门能找到更好的方法直接统计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防止种种失真的情况。而不要再统计或公布工业产值,工业产值的漏洞和问题很大,很容易产生重复计算。
法语的几种鼻化元音到底怎么发音? 本人初学法语,感觉法语课本里鼻化元音的国际音标与实际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比如on听起来像汉语的ong。 现代巴黎法语鼻化元音的真实发音是什么?
【November·原创】英语的[ei]音色类似ai还是ei? 本人是北方人,上学时老师一直把[ei]教成音色类似ai的音,嘴型较扁,与开口的[ai]不同。 但后来到了南方,发现大部分人把[ei]读成类似汉语拼音ei的音。 本人感到很诧异,专门看了老外的英音和美音的发音教学视频,反复听,其[ei]的音色类似ai。 后来看谢孟媛的英语发音教程,视频里说[ei]读汉语拼音的ei。 后来看《生活大爆炸》系列,仔细听里面人物的口音,发现正宗白人的[ei]听起来类似ai,里面那个印度人Raj的[ei]听起来像ei,还有那个Bernadette的[ei]听起来也像ei。看Bernadette的演员简介,是个犹太人。 大家认为音标[ei]的音色类似ai还是ei?
世界语的ni和li要不要改进? 我住在江苏,办公室很多人都分不清n和l,怎么教都没用。 所以他们学世界语,根本分不清ni(我们)和li(他),而且动词又没变位,完全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还有Julio和Junio,也是完全混淆。 虽然这些人区分不了“荷兰”和“河南”,但这个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混淆。 但区分不了“我们”和“他”,区分不了“六月”和“七月”,就没法交流了。 自然语言在长期进化中,会尽量避免相似的发音。世界语的ni和li如果成为某国的日常口语,会发生剧烈变化,那么会进化成什么样呢? 有些世界语者为了避免性别歧视,还发起ri运动,试图用ri来代替li和shi。但这注定失败,绝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会发r,ri都发成li。本来还能用shi来区分一下,这下ni、li、shi彻底混淆了。
先秦的人是怎样区分“首”和“手”的? 看《切韵》,“首”和“手”是一个小韵,完全是同音字。 但上古时期,“首”是“头”的意思,肯定不可能与“手”是同音字,否则日常生活没法区分了。 不知道上古音的“首”和“手”是如何区分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