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P_app PPAP_app
关注数: 7 粉丝数: 59 发帖数: 5,235 关注贴吧数: 8
行为比演化更先行?新研究的启示 https://tieba.baidu.com/p/9173938475?&share=9105&fr=sharewise&is_video=false&unique=D239ABE5E97F08D806BF93B7CF3576E6&st=1756716904&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2.81.5.0&sfc=copy&share_from=post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群鱼,一部分选择进入山洞,一部分选择留在外面, 久而久之,选择进山洞的那一部分把眼睛演化掉了,并把触觉和嗅觉等演化的更发达。 以上例子说明,演化很可能不是完全被动的筛选,而是被行为深刻影响着的, 至于如何影响,概括来讲:【正反馈回路】, 首先,一种行为可以选择寻找资源的方式与方向,下海抓鱼和天空中打鸟,方式与方向都不一样, 其次一种行为若不能产生有益回报,那么这种行为的主体,就更容易失去繁衍以及生存的优势,导致边缘化或死亡, 再者,若一种行为可以产生有益回报,那么就会使得生存繁衍更加容易, 这使得该行为所处的具有资源的环境中,该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体可以是群体)的基因型更加壮大,复制更多,达到潜在适应(不一定是最适应), 而反过来讲,更多相应基因型的个体又需要更多的相应资源,而且该基因型适应这种资源的环境,这时行为有两种选择:“放弃或弱化之前的选择”或“继续强化之前的选择”, 而明显的是:若放弃之前的选择,意味着放弃相应资源的环境,比如渔民放弃出海,这就意味着需要重新寻找资源和竞争, 而继续强化之前的选择,意味着要在相应资源的环境中持续生存或者壮大, 这就可导致生物的分化,同时环境资源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也使得生物种群数量稳定, 在起初,演化如同滚雪球,在行为选择找到资源的途中越滚越大,繁衍壮大,又随着资源的减少(如同势能的减少),慢慢平稳,增速放缓或维持动态稳定, 这也可以解释人类涉会:涉会转型期,有多种思路和选择,至于哪条路可以维系生存,就看能否产生【正反馈回路】,通俗说就是“现金流”, 而随着转型趋于完成,涉会内部的分工位置也相对固定下来,上升渠道变的更专一与狭窄(比如寒门难出贵子),而且资源分布不可能完全平均,否则就跟空气一样不值钱,这也解释了“二八法则”,稀缺资源对应稀缺的人, 不同人进入自己的“舒适圈”,延续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生存模式,并在不同层次的资源环境下延续自己的选择之路。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欧美之所以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得力于他们涉会体系的漏洞,而不是其完善,为啥呢? 首先拿经文来说,说的其实都是大白话, 当时欧洲并不是一块严丝合缝的整体,而是具有竞争和不稳锭因素的土壤,而教廷的腐拜和黑4️⃣病加快了改变进程, 又因为言多必失,这就有某种天然的可证伪性(经文难以贴合实际,经文里说大地不动),故日心说可以冲击当时的教廷权薇,伽利略还因此入监, 简单来说,就像是给一个人穿上报纸做的衣服,他想当然能突破报纸束缚, 再来到东方,涉会体系更加完善,诸如儒学对人的作用更世俗更具束缚力,而佛学的车轱辘话能把人绕晕,且整个体系相对封闭, 所以就像给人穿上钢甲,难以突破。 再说善恶观念,按照进化论,大多数生物个体越强大(符合自然环境),生存优势越明显,而人类的“善”更像是拔掉“獠牙”、修去“利爪”,这很大程度上是反自然的, 所以人类的善恶观对于自然界很大程度是颠倒的,小孩不教育不觉得打人是错的,会天然的去打闹, 从这个角度讲,自然界其实是“善”的,而人类创造的体系具有漏洞,是有缺陷的,是后天一种扭曲,一种训化, 而人类之所以觉得大自然不善,就是因为后天教育以及人类符号体系构建具有的缺陷,即很可能这种后天的扭曲:某种人为的去削弱自然天性的做法,才是“恶的”。 利爪无罪,獠牙无错,而是人在试图反自然,与自然对立,而这种对立也是表象,幕后仍然是自然的、优胜劣汰的。
争来争去,其实都不等于正确… 因为都不完全正确,所以不能互相说服,解释力的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 世界就是不同的结构“碰撞”作用而已,意识内部的信息也相互“碰撞”,此消彼长,赛博蛐蛐和现实打架都是如此, 至于那种意识构造最终在人类中间取胜?我想就像化学反应,最终会有种解释力强的“通解”,能解释物质自然界与精神现象, 至于真相?爽就行了,因为爽不就是信息与大脑接受的结构匹配么? 但生活也重要,需要真实感,故真相重要但爽才是重点,不必过度的追求所谓的真实, 让自己钻牛角尖也不一定找到全然真实,毕竟人就一生你追求完全真实不一定方向是对的, 他认为那个真你认为这个真,真打起来说不定两败俱伤,骂起来不也是为了爽? 所谓真假,何为真?就是先入为主且确定的。 何为假?就是能模拟前者的形式混淆视听的,也就是像真的。 从客观的角度讲,真钞和假钞都独立于个人并真实存在于世界上, 只是后者像前者罢了,两者都是“真实存在”,只是先入为主的一般为真罢了。 所以,爽很重要,因为人类先天本能喜欢爽,本能先入为主,一味的追求“真实”,首先要有爽点,不是么? 否则你追求真实却放弃主观上的爽,不是自找不痛快又和自己的本性矛盾么? 有些人他认为神创论是对的,符合他认知可以让他舒服点;有的人认为进化论更对让他更能接受; 进化论更符合人类本能,但神创论更符合直觉判断更直接了当, 但他的意识形式的信息扩张了,你进化论的意识形式不爽;你的进化论意识形式扩张了,他不爽;为何? 因为都是错的,理解上都不是完全真实自洽,所以不能融会贯通的解释一切,就是这样。(进化论不等于真理,可被证伪)
信息素与模因 像蚂蚁、蜜蜂一类的昆虫,群体内部有信息素调控,还有信息素压制, 一些较原始的蚂蚁,其蚁后没完全演化与分化出来,雌蚁靠信息素压制与决斗来区分谁有繁殖权(原本的蚁后信息素降低会导致其他蚂蚁的反钪行为)。 人类虽然几乎没有化学一类的信息素来传递信息,但人类可以通过语音文字传递信息,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类信息素,只不过载体不同罢了。 同样人类可以通过言语压制他人,而成型的社会秩序都有信息枢纽,特别是宗教涉会,有一套用话语权压制大众话语权的机制,这有些类似蚂蚁的群体组织,就像蚁后用信息素压制工蚁,工蚁就失去部分自主权, 人类可通过不断的话语输出占用他人的大脑储存(另一个帖子提到过),来使他人丧失一部分主动思考的能力,从而调动群体行为,这与蚁后用特定的信息素压制工蚁有类似之处。 而语音与文字的模因输出,就是力量的一种形式,就像蚁后的信息素,又像拉康所说的大他者、主人,只不过蚂蚁用触角接收信息素的主宰,人类主要用眼耳接受模因的主宰, 而之前的帖子之所以说注意力是精神力量的支撑面,也是因为注意力可以关注具体的信息形式和拷贝模因副本,而模因输出是种力量,接受各种信息形式就是壮大该信息形式的规模, 而一种模因副本的大量复制,对其他模因的复制是种压制,如果说 自己人 的人多势众可以让自己感觉到力量,那精神层面的副本众多、高度一致达到一种规模,又何尝不让自己感觉到力量呢?
所谓精神力,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力 通俗点说,意识越集中在什么上面,那个人或事物就越吸引眼球,越吸引注意力,相应的其他人就围绕着他们最注意的东西运作, 比如明星、媒体、宗教等等都是这样运作, 而注意力需要“缓存”, 学术的说法是【工作记忆】和相应脑回路,也就是说那个被注意的人或事物不仅仅在现实中,而且还在众多头脑中有其众多个副本, 所以一定程度上,该人或事物的模因层面被复制了,所以该事物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地位和价值,具有象征意义,关注其的人越多,该实体越具有稀缺性以及供需关系(正如流量),好比发行货币的美联储, 虽然纸币只是纸,但它的象征意义使其有推动人头脑里面注意力的力量,换句话说你关注钱,你的心思就作用在怎样获得钱上,于是金钱就推动人来运作, 而不同人都关注钱,所以钱就成为推动众人的力量之一,钱本身就有了地位和价值。 如果关注对象是人,那么该人的特质比如人格特质、外貌特质、思想特质等等,就被关注他的人的头脑所复写,成为一类副本在众人头脑中, 这样,越是关注在乎,这些人也越是围绕着关注对象运作, 如果关注对象是思想特质,其副本就放大了该思想,于是乎提高了这些人关注对象的“精神力”,被赋值赋能。 而模因层面的复制与交融,也可符合基因演化的原理,但是不再只是生命层面之角逐,也是精神层面的力量比拼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