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的小羊 父的小羊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16,081 关注贴吧数: 12
世上最穷的一个人 作者;王明道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约19:23-24)   我们的主在世界上可算穷人当中最穷的一位了。他生在伯利恒客店的马棚里,他长在拿撒勒一个木匠的家中,他出来作工的时候四方奔走,宣传福音,没有一亩田地,没有一间房屋,听他所说的话,“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便可以知道这是事实了。他不但没有产业,他也没有钱财,他为交纳税银,还需要吩咐彼得去往海边钓鱼,从鱼囗中取出一块钱来,作他和门徒的税银。他一生忍受贫穷。他在地上所有的财产大约只有他身上所穿的几件衣服。   至高神的儿子一贫至此,已经足够使我们哀怜的了。不料竟有一日连他身上仅有的这几件衣服都保守不住。经上告诉我们说,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些凶残贪狠的兵丁,看见他身上所穿的那几件衣服竟垂下涎来。好在被钉的犯人得不着法律的保障,因此他们为填他们的欲望起见,便“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都分完了以后,看见耶稣身上还穿着一件里衣,他们还不肯罢手,竟把它也剥下来。但因为没有方法分开,撕成四片呢,又毁坏了东西,他们就拈阄,看谁得着,结果被其中的一个人得了去。我们的主就这样失去了他在世界上仅有的这一点财产,成了一个比乞丐还穷的人。乞丐还有一两件破烂的衣服遮体,他的身上竟没有一件衣服,只是赤裸裸的被挂在木头架子上,受尽了世上的羞辱。   这一位穷到极点的耶稣本来是天上地上最富足的。他在太初就与神同在(约1:1-2),在未有世界以前他就与父同享荣耀(约 17:5)。从有人类以来直到世界的末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富足,也总不会有一个人比他更富足,可是他在各各他的木架上竟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穷人,这是为什么缘故呢?他的一个使徒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你们知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 8:9)
世上最穷的一个人 作者;王明道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约19:23-24)   我们的主在世界上可算穷人当中最穷的一位了。他生在伯利恒客店的马棚里,他长在拿撒勒一个木匠的家中,他出来作工的时候四方奔走,宣传福音,没有一亩田地,没有一间房屋,听他所说的话,“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便可以知道这是事实了。他不但没有产业,他也没有钱财,他为交纳税银,还需要吩咐彼得去往海边钓鱼,从鱼囗中取出一块钱来,作他和门徒的税银。他一生忍受贫穷。他在地上所有的财产大约只有他身上所穿的几件衣服。   至高神的儿子一贫至此,已经足够使我们哀怜的了。不料竟有一日连他身上仅有的这几件衣服都保守不住。经上告诉我们说,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些凶残贪狠的兵丁,看见他身上所穿的那几件衣服竟垂下涎来。好在被钉的犯人得不着法律的保障,因此他们为填他们的欲望起见,便“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都分完了以后,看见耶稣身上还穿着一件里衣,他们还不肯罢手,竟把它也剥下来。但因为没有方法分开,撕成四片呢,又毁坏了东西,他们就拈阄,看谁得着,结果被其中的一个人得了去。我们的主就这样失去了他在世界上仅有的这一点财产,成了一个比乞丐还穷的人。乞丐还有一两件破烂的衣服遮体,他的身上竟没有一件衣服,只是赤裸裸的被挂在木头架子上,受尽了世上的羞辱。   这一位穷到极点的耶稣本来是天上地上最富足的。他在太初就与神同在(约1:1-2),在未有世界以前他就与父同享荣耀(约 17:5)。从有人类以来直到世界的末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富足,也总不会有一个人比他更富足,可是他在各各他的木架上竟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穷人,这是为什么缘故呢?他的一个使徒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你们知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 8:9)
患病的圣徒当留意的一件事 作者;王明道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3-16)   这段经文论到有病的圣徒应当作的事:第一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为他们祷告,第二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在这两件事中第一件是容易作的,第二件却是比较难得多。“彼此认罪”,在许多圣徒身上是很难作的事,因为这需要自卑到极点,这需要克服骄傲自是的恶心,这需要舍己,需要在人的面前屈身。爱虚荣的人不肯向人认罪,骄傲自大的人不肯向人认罪,自以为是的人不肯向人认罪。他们以为如果向人认罪便是失了身份,便是受了羞辱,便是丢了颜面。许多人作了错事,损害了别人,他们的心中也承认自己犯了罪,但他们的囗却决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便是这种心理作祟。这样一来,世上的纠纷便越弄越多了,甲作错了事,损害了乙,不肯向乙认错;乙受了损害,不肯一言不发的忍受;如果甲立时向乙认罪,乙的心立时因此得了安慰,事情也就完结了,可是甲不肯认罪,乙当然要有些表示,罪责甲不应当这样作;甲到这时仍然刚愎强项,不肯认罪,势必把错推到乙的身上。乙见甲不但不认罪,而且把错还推到自己的身上,当然更要愤怒不平。这样一来,一场冲突一定不能避免了,轻者囗角争吵,重者殴打行凶,最后不知道要演出何等可怕的结果来。世上不幸的事当中有许多都是这样酿成的。   在中国的社会中尤其是如此,富的、贫的、贵的、贱的、有知识的、无知识的、差不多人人认为向人认罪是奇耻大辱。他们以为向人认罪无异掘了自己祖宗的坟墓,因此在家庭中,在社会里,在街市上,无论作了什么错事,谁也不肯认罪,却把错处推到别人身上。结果小事变成大事,大事更弄得不可收拾。别人受了害,自己也吃了亏,到了最后,还是不承认自己的罪,还是怪罪别人不好,心越变越硬,罪越犯越多,不弄得受了大害总不罢休。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说罢:某甲骑车走在路上因为眼睛向旁边注视,未曾留意前面的行人,以致撞在行路的某乙身上,这时甲如果立时跳下车来,向乙道歉,乙没有受什么损失,看见甲道了歉,大约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不过甲因为骄傲不肯认罪,势不能不反过来怪罪乙走路不小心。乙因为自己本没有错,无缘无故被甲撞了一下,甲不但不向自己道歉,反把错归到自己身上,当然怒不可遏,厉声向甲理论,这样一来,两个人一定发生冲突。在我国的社会中随时能看见这种现象。作错了事亏负了人肯向人认错的,在我国的社会里一百个人里几乎找不出两三个人来。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每日在家庭中在社会里在街市上看见无数囗角争吵斗殴辱骂的事。
患病的圣徒当留意的一件事 作者;王明道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3-16)   这段经文论到有病的圣徒应当作的事:第一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为他们祷告,第二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在这两件事中第一件是容易作的,第二件却是比较难得多。“彼此认罪”,在许多圣徒身上是很难作的事,因为这需要自卑到极点,这需要克服骄傲自是的恶心,这需要舍己,需要在人的面前屈身。爱虚荣的人不肯向人认罪,骄傲自大的人不肯向人认罪,自以为是的人不肯向人认罪。他们以为如果向人认罪便是失了身份,便是受了羞辱,便是丢了颜面。许多人作了错事,损害了别人,他们的心中也承认自己犯了罪,但他们的囗却决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便是这种心理作祟。这样一来,世上的纠纷便越弄越多了,甲作错了事,损害了乙,不肯向乙认错;乙受了损害,不肯一言不发的忍受;如果甲立时向乙认罪,乙的心立时因此得了安慰,事情也就完结了,可是甲不肯认罪,乙当然要有些表示,罪责甲不应当这样作;甲到这时仍然刚愎强项,不肯认罪,势必把错推到乙的身上。乙见甲不但不认罪,而且把错还推到自己的身上,当然更要愤怒不平。这样一来,一场冲突一定不能避免了,轻者囗角争吵,重者殴打行凶,最后不知道要演出何等可怕的结果来。世上不幸的事当中有许多都是这样酿成的。   在中国的社会中尤其是如此,富的、贫的、贵的、贱的、有知识的、无知识的、差不多人人认为向人认罪是奇耻大辱。他们以为向人认罪无异掘了自己祖宗的坟墓,因此在家庭中,在社会里,在街市上,无论作了什么错事,谁也不肯认罪,却把错处推到别人身上。结果小事变成大事,大事更弄得不可收拾。别人受了害,自己也吃了亏,到了最后,还是不承认自己的罪,还是怪罪别人不好,心越变越硬,罪越犯越多,不弄得受了大害总不罢休。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说罢:某甲骑车走在路上因为眼睛向旁边注视,未曾留意前面的行人,以致撞在行路的某乙身上,这时甲如果立时跳下车来,向乙道歉,乙没有受什么损失,看见甲道了歉,大约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不过甲因为骄傲不肯认罪,势不能不反过来怪罪乙走路不小心。乙因为自己本没有错,无缘无故被甲撞了一下,甲不但不向自己道歉,反把错归到自己身上,当然怒不可遏,厉声向甲理论,这样一来,两个人一定发生冲突。在我国的社会中随时能看见这种现象。作错了事亏负了人肯向人认错的,在我国的社会里一百个人里几乎找不出两三个人来。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每日在家庭中在社会里在街市上看见无数囗角争吵斗殴辱骂的事。
仰望主呢?看风浪呢? 作者;王明道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罢,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太14:22-33)   信心所成就的事工真是伟大奇妙!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能在海面上走本是不足为奇的事。他能使瞎子看见,使聋子听见,使瘸子行走,使哑吧说话,使长大麻疯的洁净,使死了的人复活,又能用少数的几个饼使几千个人吃饱,何况在水面上行走这一件小事呢。最足以使我们注意的就是彼得因为信靠主的话竟也能像他的主那样走在海面上。当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在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说那一句话的时候,他必是信他的主不但能自己在海面上行走,而且也能使信他的人在海面上行走。及至耶稣招呼他说,“你来罢”,他“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读这几句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有信心,信他的主能使他在海面上走,如果他不信,他决不敢在这种风狂浪大的深夜“从船上下去”。他有这种信心,便真能“在水面上走”,能像他的主那样不沉溺在水中。我们的主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这句话真是确实阿!   可惜彼得的信心竟不能保持得长久!过了没有多少时候,他的眼睛竟不仰望他的主,却去注意风浪,这样一来,事情立时变坏了。“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当彼得的眼睛仰望主的时候,他能像主一样在水面上行走,但当他看风浪的时候,他立时和一个平常人一样,要沉在水中。不顾危险一心信靠主的时候是那样刚强,注意危险不专一信靠的时候立时变得这样软弱。现在的彼得还是方才的彼得,现在的海水仍是方才的海水,可是方才的彼得能在海面上行走,现在的彼得竟“害怕将要沉下去。”究竟为什么前后不差多少时候竟有了这样大的分别呢?就是因为方才他信靠,现在他疑惑,方才他仰望主,现在他看风浪。就差了这样一点,一切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幸而他在这时重新想起他的主来,重新发生出信靠的心,便喊着说,“主阿救我。”他的主便立时伸手拉住他,他立时脱离了危险,可是他却不能不受主的责备“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我不是曾招呼你来么?我既招呼你来,难道还能容你沉到海水中么?方才你在水面上走不是没有沉下去么?方才我已经保守了你,难道我不能保守你到底么?风浪虽大,有我在这里还怕什么呢?方才你已经看见信心的功效,怎么过了没有多少时候又起了疑惑呢?我才因你的信心欢喜快乐,谁想到你竟会惧怕起来呢?你仰望我的时候就能在海面上行走,何必再看风浪呢?”我们的主似乎这样责备彼得。
仰望主呢?看风浪呢? 作者;王明道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罢,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太14:22-33)   信心所成就的事工真是伟大奇妙!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能在海面上走本是不足为奇的事。他能使瞎子看见,使聋子听见,使瘸子行走,使哑吧说话,使长大麻疯的洁净,使死了的人复活,又能用少数的几个饼使几千个人吃饱,何况在水面上行走这一件小事呢。最足以使我们注意的就是彼得因为信靠主的话竟也能像他的主那样走在海面上。当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在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说那一句话的时候,他必是信他的主不但能自己在海面上行走,而且也能使信他的人在海面上行走。及至耶稣招呼他说,“你来罢”,他“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读这几句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有信心,信他的主能使他在海面上走,如果他不信,他决不敢在这种风狂浪大的深夜“从船上下去”。他有这种信心,便真能“在水面上走”,能像他的主那样不沉溺在水中。我们的主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这句话真是确实阿!   可惜彼得的信心竟不能保持得长久!过了没有多少时候,他的眼睛竟不仰望他的主,却去注意风浪,这样一来,事情立时变坏了。“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当彼得的眼睛仰望主的时候,他能像主一样在水面上行走,但当他看风浪的时候,他立时和一个平常人一样,要沉在水中。不顾危险一心信靠主的时候是那样刚强,注意危险不专一信靠的时候立时变得这样软弱。现在的彼得还是方才的彼得,现在的海水仍是方才的海水,可是方才的彼得能在海面上行走,现在的彼得竟“害怕将要沉下去。”究竟为什么前后不差多少时候竟有了这样大的分别呢?就是因为方才他信靠,现在他疑惑,方才他仰望主,现在他看风浪。就差了这样一点,一切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幸而他在这时重新想起他的主来,重新发生出信靠的心,便喊着说,“主阿救我。”他的主便立时伸手拉住他,他立时脱离了危险,可是他却不能不受主的责备“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我不是曾招呼你来么?我既招呼你来,难道还能容你沉到海水中么?方才你在水面上走不是没有沉下去么?方才我已经保守了你,难道我不能保守你到底么?风浪虽大,有我在这里还怕什么呢?方才你已经看见信心的功效,怎么过了没有多少时候又起了疑惑呢?我才因你的信心欢喜快乐,谁想到你竟会惧怕起来呢?你仰望我的时候就能在海面上行走,何必再看风浪呢?”我们的主似乎这样责备彼得。
仰望主呢?看风浪呢? 作者;王明道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罢,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太14:22-33)   信心所成就的事工真是伟大奇妙!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能在海面上走本是不足为奇的事。他能使瞎子看见,使聋子听见,使瘸子行走,使哑吧说话,使长大麻疯的洁净,使死了的人复活,又能用少数的几个饼使几千个人吃饱,何况在水面上行走这一件小事呢。最足以使我们注意的就是彼得因为信靠主的话竟也能像他的主那样走在海面上。当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在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说那一句话的时候,他必是信他的主不但能自己在海面上行走,而且也能使信他的人在海面上行走。及至耶稣招呼他说,“你来罢”,他“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读这几句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有信心,信他的主能使他在海面上走,如果他不信,他决不敢在这种风狂浪大的深夜“从船上下去”。他有这种信心,便真能“在水面上走”,能像他的主那样不沉溺在水中。我们的主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这句话真是确实阿!   可惜彼得的信心竟不能保持得长久!过了没有多少时候,他的眼睛竟不仰望他的主,却去注意风浪,这样一来,事情立时变坏了。“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当彼得的眼睛仰望主的时候,他能像主一样在水面上行走,但当他看风浪的时候,他立时和一个平常人一样,要沉在水中。不顾危险一心信靠主的时候是那样刚强,注意危险不专一信靠的时候立时变得这样软弱。现在的彼得还是方才的彼得,现在的海水仍是方才的海水,可是方才的彼得能在海面上行走,现在的彼得竟“害怕将要沉下去。”究竟为什么前后不差多少时候竟有了这样大的分别呢?就是因为方才他信靠,现在他疑惑,方才他仰望主,现在他看风浪。就差了这样一点,一切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幸而他在这时重新想起他的主来,重新发生出信靠的心,便喊着说,“主阿救我。”他的主便立时伸手拉住他,他立时脱离了危险,可是他却不能不受主的责备“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我不是曾招呼你来么?我既招呼你来,难道还能容你沉到海水中么?方才你在水面上走不是没有沉下去么?方才我已经保守了你,难道我不能保守你到底么?风浪虽大,有我在这里还怕什么呢?方才你已经看见信心的功效,怎么过了没有多少时候又起了疑惑呢?我才因你的信心欢喜快乐,谁想到你竟会惧怕起来呢?你仰望我的时候就能在海面上行走,何必再看风浪呢?”我们的主似乎这样责备彼得。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作者;王明道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 18:11)   卖了耶稣并且带着人来捉拿耶稣的是那恶徒犹大;跟着犹大来逮捕耶稣的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这些人都是恶人,都是与神为敌的人。对他们不需要客气,不需要容忍。用刀削掉他们中间的一个人的耳朵,实在待他们太宽大,应当把他们每一个人的耳朵都削下一个来。至于那个为三十块钱卖主的犹大,两个耳朵都应当被削下来。十一个使徒中只有这一个忠勇的彼得挺身而起,为保护他的主奋勇向着这群恶人进攻。那十个人都畏惧退缩,真令人不能不叹息愤恨。主耶稣应当怎样夸奖彼得、赞许彼得,才合乎理。谁想到主耶稣对彼得不但未说一句赞许的话,反倒用责备的囗吻阻止他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希奇!明明是恶人的手要加害于他,怎么他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呢?一点不足希奇。彼得那时只看见恶人的手,我们读这段记载的时候也只看见恶人的手。主耶稣那只慧眼却看见了在那些恶人的后面还有天父的手拿着一个苦杯,要藉着那些恶人的手递到他的手中,递到他的囗里。他知道那些恶人不过是神所使用完成他的美旨的工具,他更知道如果他抗拒这些恶人不容他们下手拿他,便无异于把父所给他的那杯从他们的手中打落到地上。他不敢作那样的一件事,他不愿意作那样的一件事,他也不容许彼得作那样的一件事,因此他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从人的手中接受一个苦杯是不容易的事,从恶人的手中接受一个苦杯是更难的事,但从神手中接一个苦杯却是极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主深知道父所给他的苦杯不但是出于父的美旨,而且父必赐给他力量足能够喝下这个苦杯去,并且在喝了这个杯以后还要得着特别的福分和赏赐。   父所给的那个杯苦么?确实是苦得很。那个杯与他有害么?当时确是有些损害,因为喝这个杯的时候要饱尝羞辱、笑骂、痛苦、死亡,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使许多人得福,末后他自己也因此得了大福。因为我们看见经上记着说:“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 2:24)“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囗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6-11)因着他喝了那个苦杯,使我们得称义,得医治,得永生,得作神的儿子,得享神家中一切的福分。就是他自己也因此被神升为至高,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假使他那时拒绝了那个杯,不但我们不能享今日所享的这种福分,连他自己也不能有今日所有的这种荣耀。这个杯真值得一喝阿!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作者;王明道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 18:11)   卖了耶稣并且带着人来捉拿耶稣的是那恶徒犹大;跟着犹大来逮捕耶稣的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这些人都是恶人,都是与神为敌的人。对他们不需要客气,不需要容忍。用刀削掉他们中间的一个人的耳朵,实在待他们太宽大,应当把他们每一个人的耳朵都削下一个来。至于那个为三十块钱卖主的犹大,两个耳朵都应当被削下来。十一个使徒中只有这一个忠勇的彼得挺身而起,为保护他的主奋勇向着这群恶人进攻。那十个人都畏惧退缩,真令人不能不叹息愤恨。主耶稣应当怎样夸奖彼得、赞许彼得,才合乎理。谁想到主耶稣对彼得不但未说一句赞许的话,反倒用责备的囗吻阻止他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希奇!明明是恶人的手要加害于他,怎么他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呢?一点不足希奇。彼得那时只看见恶人的手,我们读这段记载的时候也只看见恶人的手。主耶稣那只慧眼却看见了在那些恶人的后面还有天父的手拿着一个苦杯,要藉着那些恶人的手递到他的手中,递到他的囗里。他知道那些恶人不过是神所使用完成他的美旨的工具,他更知道如果他抗拒这些恶人不容他们下手拿他,便无异于把父所给他的那杯从他们的手中打落到地上。他不敢作那样的一件事,他不愿意作那样的一件事,他也不容许彼得作那样的一件事,因此他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从人的手中接受一个苦杯是不容易的事,从恶人的手中接受一个苦杯是更难的事,但从神手中接一个苦杯却是极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主深知道父所给他的苦杯不但是出于父的美旨,而且父必赐给他力量足能够喝下这个苦杯去,并且在喝了这个杯以后还要得着特别的福分和赏赐。   父所给的那个杯苦么?确实是苦得很。那个杯与他有害么?当时确是有些损害,因为喝这个杯的时候要饱尝羞辱、笑骂、痛苦、死亡,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使许多人得福,末后他自己也因此得了大福。因为我们看见经上记着说:“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 2:24)“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囗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6-11)因着他喝了那个苦杯,使我们得称义,得医治,得永生,得作神的儿子,得享神家中一切的福分。就是他自己也因此被神升为至高,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假使他那时拒绝了那个杯,不但我们不能享今日所享的这种福分,连他自己也不能有今日所有的这种荣耀。这个杯真值得一喝阿!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作者;王明道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 18:11)   卖了耶稣并且带着人来捉拿耶稣的是那恶徒犹大;跟着犹大来逮捕耶稣的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这些人都是恶人,都是与神为敌的人。对他们不需要客气,不需要容忍。用刀削掉他们中间的一个人的耳朵,实在待他们太宽大,应当把他们每一个人的耳朵都削下一个来。至于那个为三十块钱卖主的犹大,两个耳朵都应当被削下来。十一个使徒中只有这一个忠勇的彼得挺身而起,为保护他的主奋勇向着这群恶人进攻。那十个人都畏惧退缩,真令人不能不叹息愤恨。主耶稣应当怎样夸奖彼得、赞许彼得,才合乎理。谁想到主耶稣对彼得不但未说一句赞许的话,反倒用责备的囗吻阻止他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希奇!明明是恶人的手要加害于他,怎么他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呢?一点不足希奇。彼得那时只看见恶人的手,我们读这段记载的时候也只看见恶人的手。主耶稣那只慧眼却看见了在那些恶人的后面还有天父的手拿着一个苦杯,要藉着那些恶人的手递到他的手中,递到他的囗里。他知道那些恶人不过是神所使用完成他的美旨的工具,他更知道如果他抗拒这些恶人不容他们下手拿他,便无异于把父所给他的那杯从他们的手中打落到地上。他不敢作那样的一件事,他不愿意作那样的一件事,他也不容许彼得作那样的一件事,因此他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从人的手中接受一个苦杯是不容易的事,从恶人的手中接受一个苦杯是更难的事,但从神手中接一个苦杯却是极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主深知道父所给他的苦杯不但是出于父的美旨,而且父必赐给他力量足能够喝下这个苦杯去,并且在喝了这个杯以后还要得着特别的福分和赏赐。   父所给的那个杯苦么?确实是苦得很。那个杯与他有害么?当时确是有些损害,因为喝这个杯的时候要饱尝羞辱、笑骂、痛苦、死亡,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使许多人得福,末后他自己也因此得了大福。因为我们看见经上记着说:“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 2:24)“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囗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6-11)因着他喝了那个苦杯,使我们得称义,得医治,得永生,得作神的儿子,得享神家中一切的福分。就是他自己也因此被神升为至高,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假使他那时拒绝了那个杯,不但我们不能享今日所享的这种福分,连他自己也不能有今日所有的这种荣耀。这个杯真值得一喝阿!
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作者;王明道 “耶除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 13:7)   主的门徒,主所拣选所亲爱的,你当信赖主,不要有丝毫的疑虑惧怕。主爱你,曾为你死,买赎你,使你作神的后嗣。主既是这样爱你,就断不会作一件与你有害的事。虽然有时主使你所遇见的事似乎是你的损失,你的痛苦,是你百思而不得一解的,但是只要记得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你的心就必大得安慰与喜乐。   有时你无缘无故的遭遇什么祸害。你实在找不出什么解说。你并未曾作错什么事,也不是你在什么事上失于检点以致招来这种祸害。那时你或者要怪主为什么不保护你,为什么竟容你受这种损失。也许你竟因此对主的慈爱和权能发生疑惑。在这时请你记念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忽然遭遇人的误会,受到人的攻击,你不免痛苦伤心,甚至你的心几乎破碎。你想主为什么竟容你遭遇这种事。主既爱你,为什么不为你消除这种误会,又为什么不阻挡那些攻击你的人,使他们不能攻击你。在这时请你再想到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的事业忽然失败,你的钱财忽然丧失,你所有的忽然像烟一样消散。你那时不免悲伤哀叹。你要质问主为什么这样待你。你批评主太没有爱心。这时你不要忘记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作者;王明道 “耶除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 13:7)   主的门徒,主所拣选所亲爱的,你当信赖主,不要有丝毫的疑虑惧怕。主爱你,曾为你死,买赎你,使你作神的后嗣。主既是这样爱你,就断不会作一件与你有害的事。虽然有时主使你所遇见的事似乎是你的损失,你的痛苦,是你百思而不得一解的,但是只要记得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你的心就必大得安慰与喜乐。   有时你无缘无故的遭遇什么祸害。你实在找不出什么解说。你并未曾作错什么事,也不是你在什么事上失于检点以致招来这种祸害。那时你或者要怪主为什么不保护你,为什么竟容你受这种损失。也许你竟因此对主的慈爱和权能发生疑惑。在这时请你记念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忽然遭遇人的误会,受到人的攻击,你不免痛苦伤心,甚至你的心几乎破碎。你想主为什么竟容你遭遇这种事。主既爱你,为什么不为你消除这种误会,又为什么不阻挡那些攻击你的人,使他们不能攻击你。在这时请你再想到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的事业忽然失败,你的钱财忽然丧失,你所有的忽然像烟一样消散。你那时不免悲伤哀叹。你要质问主为什么这样待你。你批评主太没有爱心。这时你不要忘记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所爱的儿女忽然死亡,这件事的发生好像摘去了你的心,使你痛苦到不想再活在世上。你觉得什么都没有了,你怨恨主待你过于残酷。你想若是主使你遇见任何种其他的损失都较比这个容易忍受,但主偏偏使你遇见这种最难忍受的痛苦。你甚至要完全失去信心,要永远离弃主。这时我请你思想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作者;王明道 “耶除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 13:7)   主的门徒,主所拣选所亲爱的,你当信赖主,不要有丝毫的疑虑惧怕。主爱你,曾为你死,买赎你,使你作神的后嗣。主既是这样爱你,就断不会作一件与你有害的事。虽然有时主使你所遇见的事似乎是你的损失,你的痛苦,是你百思而不得一解的,但是只要记得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你的心就必大得安慰与喜乐。   有时你无缘无故的遭遇什么祸害。你实在找不出什么解说。你并未曾作错什么事,也不是你在什么事上失于检点以致招来这种祸害。那时你或者要怪主为什么不保护你,为什么竟容你受这种损失。也许你竟因此对主的慈爱和权能发生疑惑。在这时请你记念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忽然遭遇人的误会,受到人的攻击,你不免痛苦伤心,甚至你的心几乎破碎。你想主为什么竟容你遭遇这种事。主既爱你,为什么不为你消除这种误会,又为什么不阻挡那些攻击你的人,使他们不能攻击你。在这时请你再想到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的事业忽然失败,你的钱财忽然丧失,你所有的忽然像烟一样消散。你那时不免悲伤哀叹。你要质问主为什么这样待你。你批评主太没有爱心。这时你不要忘记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有时你所爱的儿女忽然死亡,这件事的发生好像摘去了你的心,使你痛苦到不想再活在世上。你觉得什么都没有了,你怨恨主待你过于残酷。你想若是主使你遇见任何种其他的损失都较比这个容易忍受,但主偏偏使你遇见这种最难忍受的痛苦。你甚至要完全失去信心,要永远离弃主。这时我请你思想主的话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不要为自己争辩 作者;王明道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他要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诗37:5-6)   有人误会你,攻击你,捏造恶事毁谤你么?不要为自己争辩。要反省自己究竟有没有什么错失,以致引起别人的误会与毁谤。如果有就当痛惩力改,竭力追求作完全人。若在自已这方面并没有什么过失,你就不必焦急苦痛,设法为自己争辩。当安静等候神,到了他看为合宜时,他必为你辩明一切。你若设法自己去争辩,不过使你更多受些误会和毁谤,更多感些痛苦和不安,但你若安静等候神为你争辩,那时他必“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   若你所行的事对得起神,在他的面前可蒙悦纳,你就不必顾别人怎样议论你,怎样误会你,或是怎样毁谤你,攻击你。除去八面玲珑十方讨好的狡猾小人以外,谁也不能使无论什么人都夸赞他,都欢迎他,都说他好。坏人要受好人的厌恶,好人要受坏人的反对。我们一切所作的是要求神的喜悦,不是要求人的称赞。千万不可因为得了人的赞许就快乐,受了人的误会就灰心。鉴察我们的是神,将来赏赐我们的也是神。只要神看我们所行的正直清洁,他必照我们所作的赏赐我们,纵使世上所有的人都误会我们,毁谤我们,又何足介意呢?   你因顺从神,行善事,反倒受人的误会,受人的毁谤,以致灰心退后么?你打开圣经,去看那些古代圣徒的经历,有几个未曾遭遇过这些痛苦难堪的境遇呢?约瑟因拒绝那恶妇的引诱,不肯犯罪得罪神,反被诬为调戏主母,以致被下在监里,但约瑟的结局怎样呢?神的日子一到便在一日之间把他从监狱中高举到王宫里,使他作埃及的首相。神为人争辩是何等有效力呢!   你也曾读过神的忠仆摩西的事迹么?这样忠心谦和的一位神仆,还受人的误会和毁谤。他自己的哥哥姊姊毁谤他,(见民12章),以色列中的首领起来攻击他,(见民16章),摩西未曾为自已争辩,但耶和华行奇事惩罚恶人,为摩西伸了冤。   大卫王的事,更是我们所熟习的了。本着赤胆忠心去攻打仇敌,拯救民众,不但未曾得着赏赉,反倒被那妒贤嫉能的恶王扫罗追赶得东逃西窜,无家可归,好些日子这样奔走飘流受尽了诸般的痛苦,但大卫未曾为自己争辩。虽然神两次将他的仇敌交在他手里,他却未曾为自己报仇,未曾为自己伸冤,及至神的日期到了,不但为他伸了冤,而且因他所受的苦痛冤屈,特别的赏赐了他安慰了他。
不要为自己争辩 作者;王明道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他要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诗37:5-6)   有人误会你,攻击你,捏造恶事毁谤你么?不要为自己争辩。要反省自己究竟有没有什么错失,以致引起别人的误会与毁谤。如果有就当痛惩力改,竭力追求作完全人。若在自已这方面并没有什么过失,你就不必焦急苦痛,设法为自己争辩。当安静等候神,到了他看为合宜时,他必为你辩明一切。你若设法自己去争辩,不过使你更多受些误会和毁谤,更多感些痛苦和不安,但你若安静等候神为你争辩,那时他必“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   若你所行的事对得起神,在他的面前可蒙悦纳,你就不必顾别人怎样议论你,怎样误会你,或是怎样毁谤你,攻击你。除去八面玲珑十方讨好的狡猾小人以外,谁也不能使无论什么人都夸赞他,都欢迎他,都说他好。坏人要受好人的厌恶,好人要受坏人的反对。我们一切所作的是要求神的喜悦,不是要求人的称赞。千万不可因为得了人的赞许就快乐,受了人的误会就灰心。鉴察我们的是神,将来赏赐我们的也是神。只要神看我们所行的正直清洁,他必照我们所作的赏赐我们,纵使世上所有的人都误会我们,毁谤我们,又何足介意呢?   你因顺从神,行善事,反倒受人的误会,受人的毁谤,以致灰心退后么?你打开圣经,去看那些古代圣徒的经历,有几个未曾遭遇过这些痛苦难堪的境遇呢?约瑟因拒绝那恶妇的引诱,不肯犯罪得罪神,反被诬为调戏主母,以致被下在监里,但约瑟的结局怎样呢?神的日子一到便在一日之间把他从监狱中高举到王宫里,使他作埃及的首相。神为人争辩是何等有效力呢!   你也曾读过神的忠仆摩西的事迹么?这样忠心谦和的一位神仆,还受人的误会和毁谤。他自己的哥哥姊姊毁谤他,(见民12章),以色列中的首领起来攻击他,(见民16章),摩西未曾为自已争辩,但耶和华行奇事惩罚恶人,为摩西伸了冤。   大卫王的事,更是我们所熟习的了。本着赤胆忠心去攻打仇敌,拯救民众,不但未曾得着赏赉,反倒被那妒贤嫉能的恶王扫罗追赶得东逃西窜,无家可归,好些日子这样奔走飘流受尽了诸般的痛苦,但大卫未曾为自己争辩。虽然神两次将他的仇敌交在他手里,他却未曾为自己报仇,未曾为自己伸冤,及至神的日期到了,不但为他伸了冤,而且因他所受的苦痛冤屈,特别的赏赐了他安慰了他。
不要灰心 作者;王明道 “他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他在地上施行审判。”(赛 42:4)   你身上有什么痛苦软弱,正像保罗肉体上的一根刺,虽然多次求主为你除去,却始终未能如愿么?不要灰心。主不除去你身上的软弱,正是要叫他的能力在你身上显大。不要忘记他的话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 12:9)   你处在什么试练苦难中间,多日仍不能脱离么?不要灰心,当记念主要熬炼属他的人像熬炼金银一样。(玛3:1-3)。金银受熬炼的时候,不但要经过烈火,而且需要长时间在烈火当中。经过熬炼的时候越长,它就越发纯净。神容你多日在试炼中,也正是要除尽你的杂质,使你成为精金。   你因为神的工作尽忠,为神的真理战争,以致遭恶人的围困、逼迫、恐吓、攻击,因而丧胆馁志么?不要灰心。古时使徒保罗也曾遇见这种情形,但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囗;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18:9-10)那应许与保罗同在的,今日也必与你同在;那保护保罗的,今日也必保护你。   你因为觉得所遭遇的试炼患难太重,就以为要被这些试炼患难所压碎么?不要灰心。当记念神的应许说:“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荡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赛 43:2)。“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 10:13)。   你的行为正直清洁,但人却因为你跟随基督遵行神旨的缘故,议论你,辱骂你,捏造恶事毁谤你,以致你心中大感苦痛么?不要灰心。当记念主耶稣的应许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0-12)。
不要灰心 作者;王明道 “他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他在地上施行审判。”(赛 42:4)   你身上有什么痛苦软弱,正像保罗肉体上的一根刺,虽然多次求主为你除去,却始终未能如愿么?不要灰心。主不除去你身上的软弱,正是要叫他的能力在你身上显大。不要忘记他的话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 12:9)   你处在什么试练苦难中间,多日仍不能脱离么?不要灰心,当记念主要熬炼属他的人像熬炼金银一样。(玛3:1-3)。金银受熬炼的时候,不但要经过烈火,而且需要长时间在烈火当中。经过熬炼的时候越长,它就越发纯净。神容你多日在试炼中,也正是要除尽你的杂质,使你成为精金。   你因为神的工作尽忠,为神的真理战争,以致遭恶人的围困、逼迫、恐吓、攻击,因而丧胆馁志么?不要灰心。古时使徒保罗也曾遇见这种情形,但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囗;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18:9-10)那应许与保罗同在的,今日也必与你同在;那保护保罗的,今日也必保护你。   你因为觉得所遭遇的试炼患难太重,就以为要被这些试炼患难所压碎么?不要灰心。当记念神的应许说:“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荡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赛 43:2)。“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 10:13)。   你的行为正直清洁,但人却因为你跟随基督遵行神旨的缘故,议论你,辱骂你,捏造恶事毁谤你,以致你心中大感苦痛么?不要灰心。当记念主耶稣的应许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0-12)。
不要灰心 作者;王明道 “他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他在地上施行审判。”(赛 42:4)   你身上有什么痛苦软弱,正像保罗肉体上的一根刺,虽然多次求主为你除去,却始终未能如愿么?不要灰心。主不除去你身上的软弱,正是要叫他的能力在你身上显大。不要忘记他的话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 12:9)   你处在什么试练苦难中间,多日仍不能脱离么?不要灰心,当记念主要熬炼属他的人像熬炼金银一样。(玛3:1-3)。金银受熬炼的时候,不但要经过烈火,而且需要长时间在烈火当中。经过熬炼的时候越长,它就越发纯净。神容你多日在试炼中,也正是要除尽你的杂质,使你成为精金。   你因为神的工作尽忠,为神的真理战争,以致遭恶人的围困、逼迫、恐吓、攻击,因而丧胆馁志么?不要灰心。古时使徒保罗也曾遇见这种情形,但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囗;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18:9-10)那应许与保罗同在的,今日也必与你同在;那保护保罗的,今日也必保护你。   你因为觉得所遭遇的试炼患难太重,就以为要被这些试炼患难所压碎么?不要灰心。当记念神的应许说:“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荡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赛 43:2)。“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 10:13)。   你的行为正直清洁,但人却因为你跟随基督遵行神旨的缘故,议论你,辱骂你,捏造恶事毁谤你,以致你心中大感苦痛么?不要灰心。当记念主耶稣的应许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0-12)。
海浪 为什么不能平静呢? 作者;王明道 “他们向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阿,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种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旨意行事。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拿1:11-15)。   约拿回答船中众人的真是一针见血的话。他十分明白他们今日所遭的危险是他的悖逆所招来的。他清楚知道他自己就是祸患的根源,不将他从船中抛出去,海浪是不会平静,船和船上的众人是不会安全的。船中的人因为听说约拿所敬拜的是创造沧海旱地的天上的神,又看见这位神是这样有能力,自然不敢将约拿抛在海里,恐怕因此得罪神,因此他们“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他们想船一拢了岸,最低的限度船中的人都可以登岸逃命,海浪无论怎样大也不足怕了。谁知道神使海浪翻腾就是为要对付约拿,船若拢了岸,他的目的还怎能达到。因为这个缘故,他必须阻止那些人的计划,所以“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后来他们实在无法,使求告耶和华不要罪责他们,求告以后,便照着约拿所说的话,“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看见了么?平静的海面起了风波,船和船上的人遭了危险,就是因为有一个惹神震怒的约拿藏在船的底舱里面。不将约拿抛在海中,不但海浪不能平静,而且没有方法能逃避翻船的危险。虽然船上的人设法寻求出路,“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但他们所设的方法却是毫无功效。在惊涛骇浪中“竭力荡桨”与“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那一件事容易?任何人都能回答。不过他们不敢将约拿抛在海中,恐怕神向他们发怒。及至他们的方法完全失了效,眼看着就要同归于尽的时候,他们求告过耶和华以后,才“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惹祸的约拿既不在船里,海中的风浪便平息,船也不再有倾覆的危险了。
海浪为什么不能平静呢? 作者;王明道 “他们向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阿,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种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旨意行事。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拿1:11-15)。   约拿回答船中众人的真是一针见血的话。他十分明白他们今日所遭的危险是他的悖逆所招来的。他清楚知道他自己就是祸患的根源,不将他从船中抛出去,海浪是不会平静,船和船上的众人是不会安全的。船中的人因为听说约拿所敬拜的是创造沧海旱地的天上的神,又看见这位神是这样有能力,自然不敢将约拿抛在海里,恐怕因此得罪神,因此他们“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他们想船一拢了岸,最低的限度船中的人都可以登岸逃命,海浪无论怎样大也不足怕了。谁知道神使海浪翻腾就是为要对付约拿,船若拢了岸,他的目的还怎能达到。因为这个缘故,他必须阻止那些人的计划,所以“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后来他们实在无法,使求告耶和华不要罪责他们,求告以后,便照着约拿所说的话,“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看见了么?平静的海面起了风波,船和船上的人遭了危险,就是因为有一个惹神震怒的约拿藏在船的底舱里面。不将约拿抛在海中,不但海浪不能平静,而且没有方法能逃避翻船的危险。虽然船上的人设法寻求出路,“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但他们所设的方法却是毫无功效。在惊涛骇浪中“竭力荡桨”与“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那一件事容易?任何人都能回答。不过他们不敢将约拿抛在海中,恐怕神向他们发怒。及至他们的方法完全失了效,眼看着就要同归于尽的时候,他们求告过耶和华以后,才“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惹祸的约拿既不在船里,海中的风浪便平息,船也不再有倾覆的危险了。
一块 试验人的石头 作者;王明道 “以石试金,以金试人。”真是两句千真万确的话。一个人的心究竟是否正直?一个人的品格究竟是否高尚?一个人究竟是否忠诚可靠?一个人对朋友的友谊究竟是否真实?只要用金钱一试验,立刻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连一点都不能隐藏。有机会取不义之财,却不取;处贫穷缺乏的境遇,却不苟得;自己有钱却不骄傲,不浪费,不看钱为自己的私有物;自己没有钱的时候,不谄媚富足的人,不向人卑词乞怜;与别人共财利的时候,不但自己不想多得,而且甘心让别人多取;为自己用钱节俭谨慎,济助别人却慷慨豪爽,绝无吝容;应许了别人什么事,无论金钱受多少损失,绝不背约食言;看见别人得了金钱,无论他是家中的人,或是亲戚,或是朋友,或是同事,或是邻舍,自己绝不嫉妒,不起贪心;与人来往交际,同处共事,总不想在财物上占别人的便宜;与比自己贫苦的人交易,不斤斤较量多寡;应当拿出来的钱财,绝不想用卑鄙的方法省下一点;不轻易向人借钱,就是不得已的时候向人借了钱,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如同背着重担一样,时刻想望早日偿还;代别人经手钱财,不暗中取用一文,为公家买卖东西,不私取丝毫的利益;无论在什么地方,绝不肯为财物说一句谎言,作一件损人的事,绝不肯为财物伤害自己的良心,违背神的命令;选择前面的道路,解决人生的难题,只问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不问金钱的得失;结交朋友,选择婚姻,只问对方的信仰与德行如何,不注意对方的家当与钱财多少;让钱放在手里,总不容钱进入心中。一个人如果能到这种地步,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价值便像用石试过的黄金一样宝贵。他是世界上的宝物,也是神眼中的奇珍。让我们先用这块石头试试自己,再让我们用这块石头试试别人。
一块试验人的 石头 作者;王明道 “以石试金,以金试人。”真是两句千真万确的话。一个人的心究竟是否正直?一个人的品格究竟是否高尚?一个人究竟是否忠诚可靠?一个人对朋友的友谊究竟是否真实?只要用金钱一试验,立刻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连一点都不能隐藏。有机会取不义之财,却不取;处贫穷缺乏的境遇,却不苟得;自己有钱却不骄傲,不浪费,不看钱为自己的私有物;自己没有钱的时候,不谄媚富足的人,不向人卑词乞怜;与别人共财利的时候,不但自己不想多得,而且甘心让别人多取;为自己用钱节俭谨慎,济助别人却慷慨豪爽,绝无吝容;应许了别人什么事,无论金钱受多少损失,绝不背约食言;看见别人得了金钱,无论他是家中的人,或是亲戚,或是朋友,或是同事,或是邻舍,自己绝不嫉妒,不起贪心;与人来往交际,同处共事,总不想在财物上占别人的便宜;与比自己贫苦的人交易,不斤斤较量多寡;应当拿出来的钱财,绝不想用卑鄙的方法省下一点;不轻易向人借钱,就是不得已的时候向人借了钱,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如同背着重担一样,时刻想望早日偿还;代别人经手钱财,不暗中取用一文,为公家买卖东西,不私取丝毫的利益;无论在什么地方,绝不肯为财物说一句谎言,作一件损人的事,绝不肯为财物伤害自己的良心,违背神的命令;选择前面的道路,解决人生的难题,只问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不问金钱的得失;结交朋友,选择婚姻,只问对方的信仰与德行如何,不注意对方的家当与钱财多少;让钱放在手里,总不容钱进入心中。一个人如果能到这种地步,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价值便像用石试过的黄金一样宝贵。他是世界上的宝物,也是神眼中的奇珍。让我们先用这块石头试试自己,再让我们用这块石头试试别人。
一块试验人的石头 作者;王明道 “以石试金,以金试人。”真是两句千真万确的话。一个人的心究竟是否正直?一个人的品格究竟是否高尚?一个人究竟是否忠诚可靠?一个人对朋友的友谊究竟是否真实?只要用金钱一试验,立刻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连一点都不能隐藏。有机会取不义之财,却不取;处贫穷缺乏的境遇,却不苟得;自己有钱却不骄傲,不浪费,不看钱为自己的私有物;自己没有钱的时候,不谄媚富足的人,不向人卑词乞怜;与别人共财利的时候,不但自己不想多得,而且甘心让别人多取;为自己用钱节俭谨慎,济助别人却慷慨豪爽,绝无吝容;应许了别人什么事,无论金钱受多少损失,绝不背约食言;看见别人得了金钱,无论他是家中的人,或是亲戚,或是朋友,或是同事,或是邻舍,自己绝不嫉妒,不起贪心;与人来往交际,同处共事,总不想在财物上占别人的便宜;与比自己贫苦的人交易,不斤斤较量多寡;应当拿出来的钱财,绝不想用卑鄙的方法省下一点;不轻易向人借钱,就是不得已的时候向人借了钱,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如同背着重担一样,时刻想望早日偿还;代别人经手钱财,不暗中取用一文,为公家买卖东西,不私取丝毫的利益;无论在什么地方,绝不肯为财物说一句谎言,作一件损人的事,绝不肯为财物伤害自己的良心,违背神的命令;选择前面的道路,解决人生的难题,只问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不问金钱的得失;结交朋友,选择婚姻,只问对方的信仰与德行如何,不注意对方的家当与钱财多少;让钱放在手里,总不容钱进入心中。一个人如果能到这种地步,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价值便像用石试过的黄金一样宝贵。他是世界上的宝物,也是神眼中的奇珍。让我们先用这块石头试试自己,再让我们用这块石头试试别人。
谈谈 为人作保 作者;王明道 “我儿,你若为朋友作保,替外人击掌,你就被口中的话语缠住,被嘴里的言语捉住。”(箴六章一节,二节)。   “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箴十一章十五节)。   “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乃是无知的人。”(箴十七章十八节)。   “谁为生人作保,就拿谁的衣服;谁为外人作保,谁就要承当。”(箴二十章十六节)。   “不要与人击掌,不要为欠债的作保。你若没有什么偿还,何必使人夺去你睡卧的床呢?”(箴二十二章二十六节,二十七节)。   为人作保是社会里常有的事,也是许多纠纷祸患的起源。一个不信的人轻易为人作保,以后受了连累,不过是自己受损失罢了。一个基督徒如果因为代人作保,受了连累,除了自己受损失以外,还要使神的名受羞辱,这是多么严重的事阿!   人心是何等诡诈的东西!一个人求你为他作保的时候,苦苦的哀求你,你因为爱他的缘故,便为他作了保。谁料到他后来竟狠心陷害你,使你受到无穷的连累呢?如果他向你借钱,你手中也有钱,当时就借给他,他存心不良,竟赖债不还,或是远远逃走,你不过是自己受了一些金钱的损失而已。如果你为他作保,他存心不良,竟赖债不还,或是逃避不知去向,你当然必须负责代他偿还,但你的手中却没有这笔钱,那就只好使人夺去你睡觉的床,或是破你的产代他还债了。如果你破了产仍不能偿还,那就只有为他的缘故去坐监了。你想一个基督徒如果遭遇这种事,除了你自己受的损失以外,还要使神的名受多大的羞辱呢?   许多人因为这样代人作保,受了连累,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他们作了保以后就必须负起极大的责任来。他们想,为人作保有什么关系?他们以为这就如同请人吃一次茶那样简单。及至受了连累,这才明白作保的关系是多么重大,但是已经太迟了!   当然我们不能说求我们作保的人每一个都是存心不良,有意骗人。有许多人向人借贷,满心豫备到时候偿还。但是世上的事绝不会像一般人所料想的那样简单。事情的变化常是出乎人的意外。到了时候竟会使人有心无力,徒唤奈何。譬如说,一个人向人借了一笔款,办理婚丧大事,他豫备在二年之内竭力撙节,到第二年年终,足可以偿还所负的债。不料几个月以后,忽然失了业,度日尚且艰难,更不用提还债了。也许这个人是一个最可靠最忠实的人,他绝没有存恶意要借债不还,但是事实却不容许他还债,可又有什么法子呢?再譬如说,一个人向别人借一笔款去作买卖,他本豫料着这宗买卖在年终足能大大获一些利。及至他作了不久,忽然因为行情的改变,使他不但未曾获利,反倒赔了本。他毫无亏负人的意思,可是事情演到这种地步,他想不亏负人,也办不到了。再譬如说,一个人需用二千圆钱,因此向别人借贷。他本来有五千圆被别人借了去,应许在明年归还。他向人借这二千元的时候,应许人说,到收回那五千元的时候,一定归还这二千元。不料本年夏季欠他五千圆的那个人忽然破了产,或是忽然离了世,那五千圆竟无望归还,因此他这二千圆也连带着没有了着落。世上的事有许多就是这样一点不能由人计算,如果你为一个人作保,你必须想到这一切事。你若不能负起这一切的责任来,就不要轻易为人作保。当然如果你同一人很熟识,你很信任他,而且很愿意帮他的忙,纵使他到时不能偿还,你也甘心替他偿还,就是为他破产,也满心情愿,那样,你就可以放心为他作保,不然,你就必须在为他作保的时候十分审慎。
谈谈为人作保 作者;王明道 “我儿,你若为朋友作保,替外人击掌,你就被口中的话语缠住,被嘴里的言语捉住。”(箴六章一节,二节)。   “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箴十一章十五节)。   “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乃是无知的人。”(箴十七章十八节)。   “谁为生人作保,就拿谁的衣服;谁为外人作保,谁就要承当。”(箴二十章十六节)。   “不要与人击掌,不要为欠债的作保。你若没有什么偿还,何必使人夺去你睡卧的床呢?”(箴二十二章二十六节,二十七节)。   为人作保是社会里常有的事,也是许多纠纷祸患的起源。一个不信的人轻易为人作保,以后受了连累,不过是自己受损失罢了。一个基督徒如果因为代人作保,受了连累,除了自己受损失以外,还要使神的名受羞辱,这是多么严重的事阿!   人心是何等诡诈的东西!一个人求你为他作保的时候,苦苦的哀求你,你因为爱他的缘故,便为他作了保。谁料到他后来竟狠心陷害你,使你受到无穷的连累呢?如果他向你借钱,你手中也有钱,当时就借给他,他存心不良,竟赖债不还,或是远远逃走,你不过是自己受了一些金钱的损失而已。如果你为他作保,他存心不良,竟赖债不还,或是逃避不知去向,你当然必须负责代他偿还,但你的手中却没有这笔钱,那就只好使人夺去你睡觉的床,或是破你的产代他还债了。如果你破了产仍不能偿还,那就只有为他的缘故去坐监了。你想一个基督徒如果遭遇这种事,除了你自己受的损失以外,还要使神的名受多大的羞辱呢?   许多人因为这样代人作保,受了连累,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他们作了保以后就必须负起极大的责任来。他们想,为人作保有什么关系?他们以为这就如同请人吃一次茶那样简单。及至受了连累,这才明白作保的关系是多么重大,但是已经太迟了!   当然我们不能说求我们作保的人每一个都是存心不良,有意骗人。有许多人向人借贷,满心豫备到时候偿还。但是世上的事绝不会像一般人所料想的那样简单。事情的变化常是出乎人的意外。到了时候竟会使人有心无力,徒唤奈何。譬如说,一个人向人借了一笔款,办理婚丧大事,他豫备在二年之内竭力撙节,到第二年年终,足可以偿还所负的债。不料几个月以后,忽然失了业,度日尚且艰难,更不用提还债了。也许这个人是一个最可靠最忠实的人,他绝没有存恶意要借债不还,但是事实却不容许他还债,可又有什么法子呢?再譬如说,一个人向别人借一笔款去作买卖,他本豫料着这宗买卖在年终足能大大获一些利。及至他作了不久,忽然因为行情的改变,使他不但未曾获利,反倒赔了本。他毫无亏负人的意思,可是事情演到这种地步,他想不亏负人,也办不到了。再譬如说,一个人需用二千圆钱,因此向别人借贷。他本来有五千圆被别人借了去,应许在明年归还。他向人借这二千元的时候,应许人说,到收回那五千元的时候,一定归还这二千元。不料本年夏季欠他五千圆的那个人忽然破了产,或是忽然离了世,那五千圆竟无望归还,因此他这二千圆也连带着没有了着落。世上的事有许多就是这样一点不能由人计算,如果你为一个人作保,你必须想到这一切事。你若不能负起这一切的责任来,就不要轻易为人作保。当然如果你同一人很熟识,你很信任他,而且很愿意帮他的忙,纵使他到时不能偿还,你也甘心替他偿还,就是为他破产,也满心情愿,那样,你就可以放心为他作保,不然,你就必须在为他作保的时候十分审慎。
误 会 作者;王明道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但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   “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他们到了基列地,见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对他们说,‘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什么罪呢?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么?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你们今日竟转去不跟从耶和华么?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的地方,就是耶和华的帐幕所住的地方,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的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么?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   “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说,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他,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所以我们说,日后你们对我们,或对我们的后人这样说,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的坛的样式。这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的神帐幕前的坛以外,另筑一座坛,为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悖逆耶和华,今日转去不跟从他,我们断没有这个意思。’   “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对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他犯了这罪。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书二十二章十至三十四节)。
误会 作者;王明道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但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   “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他们到了基列地,见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对他们说,‘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什么罪呢?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么?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你们今日竟转去不跟从耶和华么?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的地方,就是耶和华的帐幕所住的地方,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的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么?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   “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说,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他,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所以我们说,日后你们对我们,或对我们的后人这样说,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的坛的样式。这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的神帐幕前的坛以外,另筑一座坛,为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悖逆耶和华,今日转去不跟从他,我们断没有这个意思。’   “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对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他犯了这罪。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书二十二章十至三十四节)。
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作者;王明道   “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十九章三十二节)。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前五章一节,二节)。   神给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写的教训,都是教导人要尊敬老人。我们只看一个人怎样对待老年人,便可以知道他的人品道德如何。我们看一个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晓得他是否敬畏神。没有一个品格道德高尚的人对老年人傲慢无礼。没有一个敬畏神的人不尊敬老年人。看上文所引的这条律法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便知道神怎样要他的百姓敬畏他,也照样要他的百姓尊敬老年人。更使我们注意的,是他先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以后才说“又要敬畏你的神。”按情理,他似乎应当先说,“要敬畏你的神”,以后再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但他却将这两件事颠倒过来说,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必是因为尊敬老人是浅近易学的功课,敬畏神却是较深较难的功课。神要他的百姓先学那浅易的功课。如果一个人连这浅易的功课都学习不好,自然更不能学较难的功课了。我们所看见的事实也是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如果不尊敬老人,他也一定不敬畏神。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见的老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见的神呢?   不但普通的人应当尊敬老年人,就连神的仆人们也应当尊敬老人。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仆人,是被神所拣选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会中是一个领袖,而且是一个重要的领袖。保罗仍是教训他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又说,“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保罗要提摩太看老年圣徒像父亲,看老年女圣徒像母亲。儿子应当尊敬父母,保罗也要提摩太尊敬老年圣徒,像尊敬父母一样。连神的仆人都必须尊敬老年人,何况其他的圣徒呢?一个信主的青年人对任何老年人都当尊敬。在路上遇见熟识的老年人,应当行礼致敬。在什么地方见熟识的老年人进来,应当起立让坐。老年人未曾坐下,不可自己坐下。与老年人同坐或同立的时候,总要坐立在老年人的下方。与老年人谈话,应当先用适宜的称呼招呼一下,以后再说话。不可与老年人争着说话,或走路。走路或进门出门的时候,当让老年人在前面走。与老年人说话,态度声调都当恭敬谦和。看见老年人拿着什么重东西,应当替他们拿。看见老年人作什么用力气的事,应当帮助他们作。老年人如果步履艰难,应当搀扶他们,免得他们跌倒。你怎样应当尊敬你的父母,也当照样尊敬一切老年人。
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作者;王明道   “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十九章三十二节)。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前五章一节,二节)。   神给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写的教训,都是教导人要尊敬老人。我们只看一个人怎样对待老年人,便可以知道他的人品道德如何。我们看一个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晓得他是否敬畏神。没有一个品格道德高尚的人对老年人傲慢无礼。没有一个敬畏神的人不尊敬老年人。看上文所引的这条律法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便知道神怎样要他的百姓敬畏他,也照样要他的百姓尊敬老年人。更使我们注意的,是他先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以后才说“又要敬畏你的神。”按情理,他似乎应当先说,“要敬畏你的神”,以后再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但他却将这两件事颠倒过来说,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必是因为尊敬老人是浅近易学的功课,敬畏神却是较深较难的功课。神要他的百姓先学那浅易的功课。如果一个人连这浅易的功课都学习不好,自然更不能学较难的功课了。我们所看见的事实也是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如果不尊敬老人,他也一定不敬畏神。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见的老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见的神呢?   不但普通的人应当尊敬老年人,就连神的仆人们也应当尊敬老人。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仆人,是被神所拣选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会中是一个领袖,而且是一个重要的领袖。保罗仍是教训他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又说,“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保罗要提摩太看老年圣徒像父亲,看老年女圣徒像母亲。儿子应当尊敬父母,保罗也要提摩太尊敬老年圣徒,像尊敬父母一样。连神的仆人都必须尊敬老年人,何况其他的圣徒呢?一个信主的青年人对任何老年人都当尊敬。在路上遇见熟识的老年人,应当行礼致敬。在什么地方见熟识的老年人进来,应当起立让坐。老年人未曾坐下,不可自己坐下。与老年人同坐或同立的时候,总要坐立在老年人的下方。与老年人谈话,应当先用适宜的称呼招呼一下,以后再说话。不可与老年人争着说话,或走路。走路或进门出门的时候,当让老年人在前面走。与老年人说话,态度声调都当恭敬谦和。看见老年人拿着什么重东西,应当替他们拿。看见老年人作什么用力气的事,应当帮助他们作。老年人如果步履艰难,应当搀扶他们,免得他们跌倒。你怎样应当尊敬你的父母,也当照样尊敬一切老年人。
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作者;王明道   “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十九章三十二节)。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前五章一节,二节)。   神给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写的教训,都是教导人要尊敬老人。我们只看一个人怎样对待老年人,便可以知道他的人品道德如何。我们看一个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晓得他是否敬畏神。没有一个品格道德高尚的人对老年人傲慢无礼。没有一个敬畏神的人不尊敬老年人。看上文所引的这条律法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便知道神怎样要他的百姓敬畏他,也照样要他的百姓尊敬老年人。更使我们注意的,是他先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以后才说“又要敬畏你的神。”按情理,他似乎应当先说,“要敬畏你的神”,以后再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但他却将这两件事颠倒过来说,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必是因为尊敬老人是浅近易学的功课,敬畏神却是较深较难的功课。神要他的百姓先学那浅易的功课。如果一个人连这浅易的功课都学习不好,自然更不能学较难的功课了。我们所看见的事实也是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如果不尊敬老人,他也一定不敬畏神。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见的老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见的神呢?   不但普通的人应当尊敬老年人,就连神的仆人们也应当尊敬老人。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仆人,是被神所拣选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会中是一个领袖,而且是一个重要的领袖。保罗仍是教训他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又说,“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保罗要提摩太看老年圣徒像父亲,看老年女圣徒像母亲。儿子应当尊敬父母,保罗也要提摩太尊敬老年圣徒,像尊敬父母一样。连神的仆人都必须尊敬老年人,何况其他的圣徒呢?一个信主的青年人对任何老年人都当尊敬。在路上遇见熟识的老年人,应当行礼致敬。在什么地方见熟识的老年人进来,应当起立让坐。老年人未曾坐下,不可自己坐下。与老年人同坐或同立的时候,总要坐立在老年人的下方。与老年人谈话,应当先用适宜的称呼招呼一下,以后再说话。不可与老年人争着说话,或走路。走路或进门出门的时候,当让老年人在前面走。与老年人说话,态度声调都当恭敬谦和。看见老年人拿着什么重东西,应当替他们拿。看见老年人作什么用力气的事,应当帮助他们作。老年人如果步履艰难,应当搀扶他们,免得他们跌倒。你怎样应当尊敬你的父母,也当照样尊敬一切老年人。
基督徒可以与人争讼么? 作者;王明道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么?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何况今生的事呢?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么?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么?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的人面前。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林前六章一至八节)。   这一段经文清清楚楚的教训我们说,圣徒不当到不信的人面前去争讼,并且又说明圣徒不当到不信的人面前争讼的理由。“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将来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的圣徒,现今竟为一些属世的纠纷,到属世界的人面前去求他们的判断,这是多么自轻自贱!可耻可痛!将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的圣徒中,竟没有人能审判这最小的事,却要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审,这种行为是何等悖理可笑!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说,假使圣徒中间真有必须求审的事,也应当在圣徒中求判断。“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判弟兄们的事么?”这段经文再进一步告诉我们,根本就不当争讼。“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不用说是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审,或是在圣徒中间求审,圣徒彼此争讼,就已经是大错了。   或有人问,圣徒若不可争讼,那么,如果受别人的欺压亏负,将要怎样办呢?假如有人毫无理由的辱骂我,殴打我,或是败坏我的名誉,损伤我的事业,夺取我的权利,我当怎样对付呢?遇见这种情形,我不当与他争讼么?这段经文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我们的主在世上的时候,就是这样“受欺”,“吃亏”。人辱骂他,他不还口;人殴打他,他不还手;人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脸上,拿鞭子打他,就是把他钉在木头上,他还是不发一言,不表示一点反抗。“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章七节)。我们的主就是这样忍受了一切的欺压和苦待。我们作他门徒的人不当追随他的脚踪,效法他的榜样么?“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我们的先生,我们的主人,尚且这样甘心忍受一切的欺压苦待,不与人相争,不与人对抗;我们这作他的学生,作他的仆人 的,还想不忍受人的欺压亏负,要起来与人争讼么?
基督徒可以与人争讼么? 作者;王明道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么?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何况今生的事呢?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么?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么?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的人面前。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林前六章一至八节)。   这一段经文清清楚楚的教训我们说,圣徒不当到不信的人面前去争讼,并且又说明圣徒不当到不信的人面前争讼的理由。“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将来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的圣徒,现今竟为一些属世的纠纷,到属世界的人面前去求他们的判断,这是多么自轻自贱!可耻可痛!将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的圣徒中,竟没有人能审判这最小的事,却要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审,这种行为是何等悖理可笑!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说,假使圣徒中间真有必须求审的事,也应当在圣徒中求判断。“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判弟兄们的事么?”这段经文再进一步告诉我们,根本就不当争讼。“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不用说是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审,或是在圣徒中间求审,圣徒彼此争讼,就已经是大错了。   或有人问,圣徒若不可争讼,那么,如果受别人的欺压亏负,将要怎样办呢?假如有人毫无理由的辱骂我,殴打我,或是败坏我的名誉,损伤我的事业,夺取我的权利,我当怎样对付呢?遇见这种情形,我不当与他争讼么?这段经文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我们的主在世上的时候,就是这样“受欺”,“吃亏”。人辱骂他,他不还口;人殴打他,他不还手;人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脸上,拿鞭子打他,就是把他钉在木头上,他还是不发一言,不表示一点反抗。“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章七节)。我们的主就是这样忍受了一切的欺压和苦待。我们作他门徒的人不当追随他的脚踪,效法他的榜样么?“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我们的先生,我们的主人,尚且这样甘心忍受一切的欺压苦待,不与人相争,不与人对抗;我们这作他的学生,作他的仆人 的,还想不忍受人的欺压亏负,要起来与人争讼么?
基督徒可以与人争讼么? 作者;王明道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么?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何况今生的事呢?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么?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么?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的人面前。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林前六章一至八节)。   这一段经文清清楚楚的教训我们说,圣徒不当到不信的人面前去争讼,并且又说明圣徒不当到不信的人面前争讼的理由。“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么?”“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将来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的圣徒,现今竟为一些属世的纠纷,到属世界的人面前去求他们的判断,这是多么自轻自贱!可耻可痛!将要审判世界审判天使的圣徒中,竟没有人能审判这最小的事,却要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审,这种行为是何等悖理可笑!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说,假使圣徒中间真有必须求审的事,也应当在圣徒中求判断。“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判弟兄们的事么?”这段经文再进一步告诉我们,根本就不当争讼。“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不用说是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审,或是在圣徒中间求审,圣徒彼此争讼,就已经是大错了。   或有人问,圣徒若不可争讼,那么,如果受别人的欺压亏负,将要怎样办呢?假如有人毫无理由的辱骂我,殴打我,或是败坏我的名誉,损伤我的事业,夺取我的权利,我当怎样对付呢?遇见这种情形,我不当与他争讼么?这段经文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我们的主在世上的时候,就是这样“受欺”,“吃亏”。人辱骂他,他不还口;人殴打他,他不还手;人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脸上,拿鞭子打他,就是把他钉在木头上,他还是不发一言,不表示一点反抗。“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章七节)。我们的主就是这样忍受了一切的欺压和苦待。我们作他门徒的人不当追随他的脚踪,效法他的榜样么?“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我们的先生,我们的主人,尚且这样甘心忍受一切的欺压苦待,不与人相争,不与人对抗;我们这作他的学生,作他的仆人 的,还想不忍受人的欺压亏负,要起来与人争讼么?
一件极愚昧的事 作者;王明道 “耶和华说,‘祸哉,这悖逆的儿女!他们同谋,却不由于我,结盟,却不由于我的灵,以致罪上加罪,起身下埃及去,并没有求问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并投在埃及的荫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荫下要为你们的惭愧。他们的首领已在琐安,他们的使臣到了哈内斯。他们必因那不利于他们的民蒙羞,那民并非帮助,也非利益,只作羞耻凌辱’。”(赛三十章一至五节)。   “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你们却说,不然,我们要骑马奔走;所以你们必然奔走。又说,我们要骑飞快的牲囗;所以追赶你们的也必飞快。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们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顶的旗杆,冈上的大旗。’   “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赛三十章十五至十八节)。   古时以色列人遭遇仇敌的侵凌,他们本应当在神面前自卑认罪,呼求神拯救他们。不料他们竟不这样作,反倒下到埃及去求救兵,希望法老和他的军兵来救援他们。神责备他们的错误无知,并且告诉他们说,他们的这种作法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要招来损害。“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荫下要为你们的惭愧。”又说,“那民并非帮助,也非利益,只作羞耻凌辱。”神的百姓遭遇困难不求告神,却去仰望那不认识神的法老和埃及的军兵,这不只是不信靠神,不尊重神,而且是侮辱神,他们又焉能不遭遇祸患呢?他们侮辱神,神也使他们受羞辱,正应了神对以利所说的话:“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二章三十节)。
惧 怕 “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发咒起誓的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可十四章六十六至七十二节)。   惧怕也是许多人说谎言的一个原因。这些人知道说谎言是罪。他们不愿意说谎言,也没有准备要说谎言。但可怕的事一临到,他们便恐惧起来。他们惧怕苦难和危险,他们想逃避这些。但在仓卒之间,他们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说几句谎言,把苦难和危险轻轻推开。主耶稣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受审的情形,一定是十分可怕的。“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可十四章五十五节)。当大祭司听见耶稣承认自己是神的儿子基督的时候,“就撕开衣服,说,‘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你们已经听见他这僭妄的话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都定他该死的罪。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脸上,又蒙着他的脸,用拳头打他,对他说‘你说豫言罢’。差役接过他来,用手掌打他。”(可十四章六十三节至六十五节)。任何人看见这种情形,也不能不胆战心惊,何况彼得是耶稣的门徒。如果他被人发现,说不定就立时也被人逮捕起来,像他的主一样的受审,一样的挨打。彼得这时候必是满心希望没有人发觉他是耶稣的门徒。不料忽然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对他说了一句他最怕听见的话——“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这一句话能使他立时陷在祸患中,他在万分恐惧的情绪中,便开始说谎言了。“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他怎么会不知道呢?怎么会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呢?他确实“素来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在耶稣才出来传道的时候就蒙召跟随了主。他和他的主同在已经有三年多之久,而且他是特别与主接近的三个门徒中间的一个。当他的主进到睚鲁的家里,使睚鲁的女儿复活的时候,主只带了“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三个人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可五章三十七节)。当主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被他带到山上去的,也只有这三个人。(可九章二节)。当主耶稣到客西马尼园中去祷告的时候,也是把别的门徒留在一个地方,只带着彼得、雅各、约翰,进到园子的深处。(可十四章三十二节,三十三节)。这样的一个人竟会对那个使女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这真是希奇的事了!   彼得不但一次这样不承认他的主,他接连着两次,三次,不承认主。到第三次的时候,他说的话更严重了。他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不但不承认耶稣是他的主,他的夫子,甚至说他不认得耶稣这个人。一个爱主的人怎么竟能说这样大的谎言?那样刚强勇敢的彼得怎么竟能软弱失败到这种地步?这真不能不使人感到万分惊奇!   希奇么?并不希奇。一个信徒在惧怕的时候,什么谎言都说得出来。只要能逃脱患难和危险,他会不承认他所信的神和他所事奉的主,他会心中认为黑,口里却随着别人说白,他甚至会作假见证,陷害他的良友,也会说各种的谎言。但他在说过了以后,要心中不安,要痛苦难堪,甚至要像彼得那样哭泣。主对这种门徒不加以斥责,因为他知道他们不是存心背叛他,乃是因为他们一时软弱惧怕。主怎样“转过身来,看彼得,”(路二十二章六十一节)。他也照样用他慈爱的眼睛看这些门徒。只要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懊悔痛哭,主不但饶恕他们,而且要特别顾念他们,扶助他们,看他们为“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这种奇妙的慈爱和宽容真不能不感动我们,使我们愿意为我们的主活,也为我们的主死。也就是为这个缘故,那蒙了赦免的彼得,在主复活以后,那样忠心,那样勇敢,不顾生死,不计毁誉,为他的主作了美好的见证。这一次的失败一点不能影响他后来的得胜。
惧 怕 “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发咒起誓的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可十四章六十六至七十二节)。   惧怕也是许多人说谎言的一个原因。这些人知道说谎言是罪。他们不愿意说谎言,也没有准备要说谎言。但可怕的事一临到,他们便恐惧起来。他们惧怕苦难和危险,他们想逃避这些。但在仓卒之间,他们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说几句谎言,把苦难和危险轻轻推开。主耶稣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受审的情形,一定是十分可怕的。“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可十四章五十五节)。当大祭司听见耶稣承认自己是神的儿子基督的时候,“就撕开衣服,说,‘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你们已经听见他这僭妄的话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都定他该死的罪。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脸上,又蒙着他的脸,用拳头打他,对他说‘你说豫言罢’。差役接过他来,用手掌打他。”(可十四章六十三节至六十五节)。任何人看见这种情形,也不能不胆战心惊,何况彼得是耶稣的门徒。如果他被人发现,说不定就立时也被人逮捕起来,像他的主一样的受审,一样的挨打。彼得这时候必是满心希望没有人发觉他是耶稣的门徒。不料忽然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对他说了一句他最怕听见的话——“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这一句话能使他立时陷在祸患中,他在万分恐惧的情绪中,便开始说谎言了。“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他怎么会不知道呢?怎么会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呢?他确实“素来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在耶稣才出来传道的时候就蒙召跟随了主。他和他的主同在已经有三年多之久,而且他是特别与主接近的三个门徒中间的一个。当他的主进到睚鲁的家里,使睚鲁的女儿复活的时候,主只带了“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三个人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可五章三十七节)。当主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被他带到山上去的,也只有这三个人。(可九章二节)。当主耶稣到客西马尼园中去祷告的时候,也是把别的门徒留在一个地方,只带着彼得、雅各、约翰,进到园子的深处。(可十四章三十二节,三十三节)。这样的一个人竟会对那个使女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这真是希奇的事了!   彼得不但一次这样不承认他的主,他接连着两次,三次,不承认主。到第三次的时候,他说的话更严重了。他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不但不承认耶稣是他的主,他的夫子,甚至说他不认得耶稣这个人。一个爱主的人怎么竟能说这样大的谎言?那样刚强勇敢的彼得怎么竟能软弱失败到这种地步?这真不能不使人感到万分惊奇!   希奇么?并不希奇。一个信徒在惧怕的时候,什么谎言都说得出来。只要能逃脱患难和危险,他会不承认他所信的神和他所事奉的主,他会心中认为黑,口里却随着别人说白,他甚至会作假见证,陷害他的良友,也会说各种的谎言。但他在说过了以后,要心中不安,要痛苦难堪,甚至要像彼得那样哭泣。主对这种门徒不加以斥责,因为他知道他们不是存心背叛他,乃是因为他们一时软弱惧怕。主怎样“转过身来,看彼得,”(路二十二章六十一节)。他也照样用他慈爱的眼睛看这些门徒。只要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懊悔痛哭,主不但饶恕他们,而且要特别顾念他们,扶助他们,看他们为“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这种奇妙的慈爱和宽容真不能不感动我们,使我们愿意为我们的主活,也为我们的主死。也就是为这个缘故,那蒙了赦免的彼得,在主复活以后,那样忠心,那样勇敢,不顾生死,不计毁誉,为他的主作了美好的见证。这一次的失败一点不能影响他后来的得胜。
惧怕 “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发咒起誓的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可十四章六十六至七十二节)。   惧怕也是许多人说谎言的一个原因。这些人知道说谎言是罪。他们不愿意说谎言,也没有准备要说谎言。但可怕的事一临到,他们便恐惧起来。他们惧怕苦难和危险,他们想逃避这些。但在仓卒之间,他们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说几句谎言,把苦难和危险轻轻推开。主耶稣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受审的情形,一定是十分可怕的。“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可十四章五十五节)。当大祭司听见耶稣承认自己是神的儿子基督的时候,“就撕开衣服,说,‘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你们已经听见他这僭妄的话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都定他该死的罪。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脸上,又蒙着他的脸,用拳头打他,对他说‘你说豫言罢’。差役接过他来,用手掌打他。”(可十四章六十三节至六十五节)。任何人看见这种情形,也不能不胆战心惊,何况彼得是耶稣的门徒。如果他被人发现,说不定就立时也被人逮捕起来,像他的主一样的受审,一样的挨打。彼得这时候必是满心希望没有人发觉他是耶稣的门徒。不料忽然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对他说了一句他最怕听见的话——“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这一句话能使他立时陷在祸患中,他在万分恐惧的情绪中,便开始说谎言了。“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他怎么会不知道呢?怎么会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呢?他确实“素来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在耶稣才出来传道的时候就蒙召跟随了主。他和他的主同在已经有三年多之久,而且他是特别与主接近的三个门徒中间的一个。当他的主进到睚鲁的家里,使睚鲁的女儿复活的时候,主只带了“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三个人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可五章三十七节)。当主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被他带到山上去的,也只有这三个人。(可九章二节)。当主耶稣到客西马尼园中去祷告的时候,也是把别的门徒留在一个地方,只带着彼得、雅各、约翰,进到园子的深处。(可十四章三十二节,三十三节)。这样的一个人竟会对那个使女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这真是希奇的事了!   彼得不但一次这样不承认他的主,他接连着两次,三次,不承认主。到第三次的时候,他说的话更严重了。他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不但不承认耶稣是他的主,他的夫子,甚至说他不认得耶稣这个人。一个爱主的人怎么竟能说这样大的谎言?那样刚强勇敢的彼得怎么竟能软弱失败到这种地步?这真不能不使人感到万分惊奇!   希奇么?并不希奇。一个信徒在惧怕的时候,什么谎言都说得出来。只要能逃脱患难和危险,他会不承认他所信的神和他所事奉的主,他会心中认为黑,口里却随着别人说白,他甚至会作假见证,陷害他的良友,也会说各种的谎言。但他在说过了以后,要心中不安,要痛苦难堪,甚至要像彼得那样哭泣。主对这种门徒不加以斥责,因为他知道他们不是存心背叛他,乃是因为他们一时软弱惧怕。主怎样“转过身来,看彼得,”(路二十二章六十一节)。他也照样用他慈爱的眼睛看这些门徒。只要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懊悔痛哭,主不但饶恕他们,而且要特别顾念他们,扶助他们,看他们为“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这种奇妙的慈爱和宽容真不能不感动我们,使我们愿意为我们的主活,也为我们的主死。也就是为这个缘故,那蒙了赦免的彼得,在主复活以后,那样忠心,那样勇敢,不顾生死,不计毁誉,为他的主作了美好的见证。这一次的失败一点不能影响他后来的得胜。
遮 罪 作者;王明道 “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主,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记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那里来的呢?’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馀的我们都灭尽了。’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罢。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么?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响非世人,决不后悔。’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撒上十五章一至三十一节)。   在圣经中所记载的那些说谎言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所说的谎言比扫罗这次所说的谎言更周到,更严重,更可憎。别的人在一件事上不过说一次两次谎言。扫罗在一件事上却接连着说了五次谎言。扫罗看见撒母耳的时候,不等撒母耳开口对他说话,便先对撒母耳说谎。听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这是第一次的谎言。及至撒母耳举出羊叫牛鸣的证据来的时候,扫罗便说了第二次谎言:“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接着扫罗就受了撒母耳的斥责,但他还继续说第三次的谎:“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绝了亚玛力人。”又说第四次的谎:“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最后扫罗被撒母耳追逼斥责到逃无可逃的地步,除了诚实认罪以外,已经无路可走,但他还是想出第五次谎言来回答撒母耳:“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明明是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却说“我已遵守了。”“羊叫牛呜”见证了他的悖逆,便把违命的罪推到别人身上,“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又说“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受了撒母耳的责备以后,还硬着嘴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接着再推卸一次责任:“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把留下牛羊的责任都归在百姓身上,却说自己所作的只有顺服,只有遵守了耶和的命令。最后实在没有方法再推诿,才承认自己确是违了命,但仍把责任推到百姓身上:“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才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他是全国的王,大权在他的手中,只有百姓惧怕他,他怎么能惧怕百姓?这并不是真话,不过是敷衍撒母耳罢了,扫罗说这些谎言,不但是欺骗撒母耳,而且是欺骗了神。欺骗撒母耳的罪比较还小,欺骗神的罪就大极了。
遮 罪 作者;王明道 “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主,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记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那里来的呢?’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馀的我们都灭尽了。’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罢。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么?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响非世人,决不后悔。’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撒上十五章一至三十一节)。   在圣经中所记载的那些说谎言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所说的谎言比扫罗这次所说的谎言更周到,更严重,更可憎。别的人在一件事上不过说一次两次谎言。扫罗在一件事上却接连着说了五次谎言。扫罗看见撒母耳的时候,不等撒母耳开口对他说话,便先对撒母耳说谎。听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这是第一次的谎言。及至撒母耳举出羊叫牛鸣的证据来的时候,扫罗便说了第二次谎言:“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接着扫罗就受了撒母耳的斥责,但他还继续说第三次的谎:“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绝了亚玛力人。”又说第四次的谎:“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最后扫罗被撒母耳追逼斥责到逃无可逃的地步,除了诚实认罪以外,已经无路可走,但他还是想出第五次谎言来回答撒母耳:“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明明是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却说“我已遵守了。”“羊叫牛呜”见证了他的悖逆,便把违命的罪推到别人身上,“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又说“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受了撒母耳的责备以后,还硬着嘴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接着再推卸一次责任:“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把留下牛羊的责任都归在百姓身上,却说自己所作的只有顺服,只有遵守了耶和的命令。最后实在没有方法再推诿,才承认自己确是违了命,但仍把责任推到百姓身上:“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才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他是全国的王,大权在他的手中,只有百姓惧怕他,他怎么能惧怕百姓?这并不是真话,不过是敷衍撒母耳罢了,扫罗说这些谎言,不但是欺骗撒母耳,而且是欺骗了神。欺骗撒母耳的罪比较还小,欺骗神的罪就大极了。
遮 罪 作者;王明道 “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主,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记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那里来的呢?’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馀的我们都灭尽了。’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罢。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么?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响非世人,决不后悔。’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撒上十五章一至三十一节)。   在圣经中所记载的那些说谎言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所说的谎言比扫罗这次所说的谎言更周到,更严重,更可憎。别的人在一件事上不过说一次两次谎言。扫罗在一件事上却接连着说了五次谎言。扫罗看见撒母耳的时候,不等撒母耳开口对他说话,便先对撒母耳说谎。听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这是第一次的谎言。及至撒母耳举出羊叫牛鸣的证据来的时候,扫罗便说了第二次谎言:“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接着扫罗就受了撒母耳的斥责,但他还继续说第三次的谎:“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绝了亚玛力人。”又说第四次的谎:“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最后扫罗被撒母耳追逼斥责到逃无可逃的地步,除了诚实认罪以外,已经无路可走,但他还是想出第五次谎言来回答撒母耳:“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明明是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却说“我已遵守了。”“羊叫牛呜”见证了他的悖逆,便把违命的罪推到别人身上,“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又说“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受了撒母耳的责备以后,还硬着嘴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接着再推卸一次责任:“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把留下牛羊的责任都归在百姓身上,却说自己所作的只有顺服,只有遵守了耶和的命令。最后实在没有方法再推诿,才承认自己确是违了命,但仍把责任推到百姓身上:“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才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他是全国的王,大权在他的手中,只有百姓惧怕他,他怎么能惧怕百姓?这并不是真话,不过是敷衍撒母耳罢了,扫罗说这些谎言,不但是欺骗撒母耳,而且是欺骗了神。欺骗撒母耳的罪比较还小,欺骗神的罪就大极了。
遮罪 作者;王明道 “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主,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记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那里来的呢?’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馀的我们都灭尽了。’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罢。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么?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响非世人,决不后悔。’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撒上十五章一至三十一节)。   在圣经中所记载的那些说谎言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所说的谎言比扫罗这次所说的谎言更周到,更严重,更可憎。别的人在一件事上不过说一次两次谎言。扫罗在一件事上却接连着说了五次谎言。扫罗看见撒母耳的时候,不等撒母耳开口对他说话,便先对撒母耳说谎。听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这是第一次的谎言。及至撒母耳举出羊叫牛鸣的证据来的时候,扫罗便说了第二次谎言:“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接着扫罗就受了撒母耳的斥责,但他还继续说第三次的谎:“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绝了亚玛力人。”又说第四次的谎:“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最后扫罗被撒母耳追逼斥责到逃无可逃的地步,除了诚实认罪以外,已经无路可走,但他还是想出第五次谎言来回答撒母耳:“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明明是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却说“我已遵守了。”“羊叫牛呜”见证了他的悖逆,便把违命的罪推到别人身上,“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又说“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受了撒母耳的责备以后,还硬着嘴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接着再推卸一次责任:“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把留下牛羊的责任都归在百姓身上,却说自己所作的只有顺服,只有遵守了耶和的命令。最后实在没有方法再推诿,才承认自己确是违了命,但仍把责任推到百姓身上:“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才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他是全国的王,大权在他的手中,只有百姓惧怕他,他怎么能惧怕百姓?这并不是真话,不过是敷衍撒母耳罢了,扫罗说这些谎言,不但是欺骗撒母耳,而且是欺骗了神。欺骗撒母耳的罪比较还小,欺骗神的罪就大极了。
害 人 作者;王明道 “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你也回到这里来。’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约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磐石那里,亚玛撒来迎接他们。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束佩刀的带子,刀在鞘内。约押前行,刀从鞘内掉出来。约押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阿。’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撒下二十章四至十节)。   好甜蜜的言语!好毒辣的手腕!好奸恶的心肠!约押是以色列全军的元帅。以一个全军的统帅称亚玛撒为“兄弟”,这真是不多见的事。约押不但称亚玛撒为“兄弟”,而且还问他好。“我兄弟,你好阿!”,约押真是谦卑慈爱!亚玛撒真是幸福光荣!约押不但说出来这样谦卑慈爱的话,他还在实际的行动上表现出来他口中所说的,“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亚玛撒听见约押口中所说的这种谦卑慈爱的话语,又蒙约押这样垂青厚待,一定是受宠若惊,真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他心中的感激喜乐。嗳呀!不好了!他的一个念头还没有想完,忽然觉得肚腹一阵剧痛,随即仆倒在地上。原来是那个向他表示亲善的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   约押为什么要用这种诡计,下这种毒手,杀害亚玛撒呢?这是因为他听说大卫要立亚玛撒代替他作元帅。(事见撒下十九章十一至十五节)。大卫这样要立亚玛撒作元帅代替约押,原是不得已的。因为亚玛撒辅佐押沙龙称兵作乱,押沙龙虽然死了,但亚玛撒在民众中还有相当的势力和声望。如果大卫处置得不适宜,亚玛撒率领着以色列人抗拒大卫的命令,以色列人可能再遭一次战祸。大卫为他自己的安全,为以色列全国的安全,都需要收抚亚玛撒,因此才差人去见亚玛撒,传达大卫的命令说,“你不是我的骨肉么!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的降罚与我。”(撒下十九章十三节)。这个消息传到了约押的耳中,约押心中立时燃起了嫉妒的火焰。他不为他的王大卫设想,他也不为以色列全国的人民设想,他只注意他自己的地位,权柄,和尊荣。他不甘心看着元帅的职权从他的手中被夺出去,落在亚玛撒的手中。他既不能要求大卫王收回成命,便只有自己设法打消这件将成的事实。以他这个狡猾成性,足智多谋的人,不愁没有方法应付这件事情,于是他寻觅良机,除灭亚玛撒了。   机会来了!约押和他的兄弟亚比筛统率着大军,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途中经过基遍的大磐石。亚玛撒正好在那个地方驻防,他一听见约押和亚比筛统帅大军从这里经过,便立时来迎接他们。约押就趁着这个机会施展他的毒手,口中说出极甜蜜的谎言——“我兄弟,你好阿;”而且作出最亲善的表示——“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趁亚玛撒不防备的时候,“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   一个人要害人,必须会说谎言。若不这样,别人要防备他,要逃避他的毒手,甚至害人不成,反被人害。害人的人必须一点不动声色,丝毫不将他里面的恶意表示出来;为要掩饰他的恶意,他必须外面表示亲善,口中说出甘美的言语来,好使对方不加预防,这样,他才能有充分的机会施展他的毒手。当他达到目的以后,他一定因此踌躇满志,得意洋洋,却不知神的震怒不久便临到他。就因为约押说谎害人,他才死在所罗门的刀下。(王上二章五节,六节,二十八至三十四节)。经上的两段咒诅,正好应验在他的身上——   “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五篇六节)。   “神阿,你必使恶人下入灭亡的坑;流人血行诡诈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诗五十五篇二十三节)。   像约押这样的人,在世上真多得不可胜数。心中充满了仇恨、嫉妒、残害、凶杀的意念,口中却说着公义,慈爱,光明,正大的话语。如果你只听他们口中所说的话,真使你不能不对他们钦佩到五体投地,但到他们图穷匕现的时候,你才认识他们的真面目。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其实他们是世上最愚笨的人。如果他们不会这样说谎言,也许他们还不敢也不能这样作恶害人,他们的结局也不至于这样凄惨。但因为他们会说谎言,而且说得巧妙,使人听不出来他们说的是谎言,所以才能那样害人,最后自己也遭遇了神严厉的审判。我巴不得能到处吹角,发出大声,警戒那些说谎害人的人。但有几个人肯听这种警告呢?
贪 财 作者;王明道 “乃缦带着一切跟随他的人回到神人那里,站在他面前,说,‘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神。现在求你收点仆人的礼物。’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受。’乃缦再三的求他,他却不受。乃缦说,‘你若不肯受,请将两骡驮子的土赐给仆人;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惟有一件事,愿耶和华饶恕你仆人;我主人进临门庙叩拜的时候,我用手搀他在临门庙,我也屈身,我在临门庙屈身的这事,愿耶和华饶恕我。’以利沙对他说,‘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乃缦就离开他去了,走了不远。神人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说,‘我主人不愿从这亚兰人乃缦手里受他带来的礼物;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于是基哈西追赶乃缦,乃缦看见有人追赶,就急忙下车,迎着他说‘都平安么?’说,‘都平安。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乃缦说,‘请受二他连得。’再三的请受,便将二他连得银子装在两个口袋里,又将两套衣裳交给两个仆人,他们就在基哈西前头抬着走。到了山冈,基哈西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放在屋里,打发他们回去。基哈西进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问他说,‘基哈西,你从那里来?’回答说,‘仆人没有往那里去。’以利沙对他说,‘那人下车转回迎你的时候,我的心岂没有去呢?这岂是受银子,衣裳,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因此乃缦的大麻疯必沾染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基哈西从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长了大麻疯,像雪那样白。”(王下五章十五至二十七节)。   这段经文叙述基哈西说谎的事。他所以说谎就是因为他贪爱财物。当他看见乃缦将大批的财物摆在以利沙眼前的时候,他起了贪心。他希望以利沙收下这些礼物以后,能分给他一些。但他看见以利沙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他感到极大的失望。及至他看见乃缦吩咐仆人把这些财物都重新放在车里起身往回走的时候,他更感觉痛心万分。他不甘心看着这些快要到手的财物飞去。他决定设法取得一些。他必须瞒着他的主人进行这事。但这件事应当怎样进行呢?如果他追上乃缦,开口向他索取一些,乃缦一定会给他。但这未免太失体统,太招乃缦的轻看。他不愿意作这件不体面的事,但他也舍不得失去这发财的良机。他想出来一个绝妙的良策,既不在乃缦面前失去颜面,又可以得着一批财物。这个良策就是说一套谎言——“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这几句话说得真周到,真得体。既不说自己索要,又不说以利沙索要。说自己索要呢,太伤颜面,说主人索要呢,又使乃缦难以置信。他说先知家中忽然来了两个先知门徒,先知吩咐他为这两个人索要两套衣服,一他连得银子。其实那里有这么一回事?这完全是基哈西所编造的一套谎言。乃缦因为自己的大麻疯得了痊愈,对以利沙感激万分,心中满希望以利沙收下他所带来的那一切财物。不料以利沙竟是那样坚决不受,这真是乃缦心中最不满意的事。如今基哈西追了来,传以利沙的命,为两个先知门徒索要两套衣裳,一他连得银子,这真是使乃缦喜出望外的事,又焉能不允诺呢。他不但允诺基哈西的请求,而且还请基哈西多取一他连得银子。基哈西表面上虽然也像他主人那样推辞了两次,但他心中却是像乃缦一样的喜出望外。结果他便收下了乃缦所给他的两套衣裳,二他连得银子。乃缦吩咐两个仆人帮助基哈西,把银子和衣服抬到基哈西的屋子里去。   也许有人要问说,“二他连得银子和两套衣裳有多么重,竟需要两个仆人抬着走呢?”考据家告诉我们说,一他连得等于一百三十磅,也就是五十九公斤,(一百一十八市斤)。两他连得共合二百六十磅,也就是一百十八公斤,(二百三十六市斤)。这么重的一些东西,若不是两个人抬着,基哈西真没有办法携带。也许有人惊奇说,乃缦怎么竟有那么多的银子?他一共带来十他连得银子,十他连得的总重量是一千三百磅,也就是五百九十公斤,一千一百八十市斤。他那里来的那么多的银子?他又怎么携带这大量的物资?其实这有什么可惊奇的呢?我们当记得亚兰是以色列国北面的一个大强国,乃缦又是亚兰王的将军,有权势,有地位,有金钱。他所携带的这些金钱,在一个普通的人眼中看来,真是一个不敢想像的数目;但在他的眼中看来,不过是他家中财物的一小部份而已。基哈西那里见过这么多财物?他如何能不起贪心呢?就是这一念之差,他便说了谎言,但是他也发了财。基哈西这时一定是乐得心花怒放。
贪财 作者;王明道 “乃缦带着一切跟随他的人回到神人那里,站在他面前,说,‘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神。现在求你收点仆人的礼物。’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受。’乃缦再三的求他,他却不受。乃缦说,‘你若不肯受,请将两骡驮子的土赐给仆人;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惟有一件事,愿耶和华饶恕你仆人;我主人进临门庙叩拜的时候,我用手搀他在临门庙,我也屈身,我在临门庙屈身的这事,愿耶和华饶恕我。’以利沙对他说,‘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乃缦就离开他去了,走了不远。神人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说,‘我主人不愿从这亚兰人乃缦手里受他带来的礼物;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于是基哈西追赶乃缦,乃缦看见有人追赶,就急忙下车,迎着他说‘都平安么?’说,‘都平安。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乃缦说,‘请受二他连得。’再三的请受,便将二他连得银子装在两个口袋里,又将两套衣裳交给两个仆人,他们就在基哈西前头抬着走。到了山冈,基哈西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放在屋里,打发他们回去。基哈西进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问他说,‘基哈西,你从那里来?’回答说,‘仆人没有往那里去。’以利沙对他说,‘那人下车转回迎你的时候,我的心岂没有去呢?这岂是受银子,衣裳,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因此乃缦的大麻疯必沾染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基哈西从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长了大麻疯,像雪那样白。”(王下五章十五至二十七节)。   这段经文叙述基哈西说谎的事。他所以说谎就是因为他贪爱财物。当他看见乃缦将大批的财物摆在以利沙眼前的时候,他起了贪心。他希望以利沙收下这些礼物以后,能分给他一些。但他看见以利沙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他感到极大的失望。及至他看见乃缦吩咐仆人把这些财物都重新放在车里起身往回走的时候,他更感觉痛心万分。他不甘心看着这些快要到手的财物飞去。他决定设法取得一些。他必须瞒着他的主人进行这事。但这件事应当怎样进行呢?如果他追上乃缦,开口向他索取一些,乃缦一定会给他。但这未免太失体统,太招乃缦的轻看。他不愿意作这件不体面的事,但他也舍不得失去这发财的良机。他想出来一个绝妙的良策,既不在乃缦面前失去颜面,又可以得着一批财物。这个良策就是说一套谎言——“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这几句话说得真周到,真得体。既不说自己索要,又不说以利沙索要。说自己索要呢,太伤颜面,说主人索要呢,又使乃缦难以置信。他说先知家中忽然来了两个先知门徒,先知吩咐他为这两个人索要两套衣服,一他连得银子。其实那里有这么一回事?这完全是基哈西所编造的一套谎言。乃缦因为自己的大麻疯得了痊愈,对以利沙感激万分,心中满希望以利沙收下他所带来的那一切财物。不料以利沙竟是那样坚决不受,这真是乃缦心中最不满意的事。如今基哈西追了来,传以利沙的命,为两个先知门徒索要两套衣裳,一他连得银子,这真是使乃缦喜出望外的事,又焉能不允诺呢。他不但允诺基哈西的请求,而且还请基哈西多取一他连得银子。基哈西表面上虽然也像他主人那样推辞了两次,但他心中却是像乃缦一样的喜出望外。结果他便收下了乃缦所给他的两套衣裳,二他连得银子。乃缦吩咐两个仆人帮助基哈西,把银子和衣服抬到基哈西的屋子里去。   也许有人要问说,“二他连得银子和两套衣裳有多么重,竟需要两个仆人抬着走呢?”考据家告诉我们说,一他连得等于一百三十磅,也就是五十九公斤,(一百一十八市斤)。两他连得共合二百六十磅,也就是一百十八公斤,(二百三十六市斤)。这么重的一些东西,若不是两个人抬着,基哈西真没有办法携带。也许有人惊奇说,乃缦怎么竟有那么多的银子?他一共带来十他连得银子,十他连得的总重量是一千三百磅,也就是五百九十公斤,一千一百八十市斤。他那里来的那么多的银子?他又怎么携带这大量的物资?其实这有什么可惊奇的呢?我们当记得亚兰是以色列国北面的一个大强国,乃缦又是亚兰王的将军,有权势,有地位,有金钱。他所携带的这些金钱,在一个普通的人眼中看来,真是一个不敢想像的数目;但在他的眼中看来,不过是他家中财物的一小部份而已。基哈西那里见过这么多财物?他如何能不起贪心呢?就是这一念之差,他便说了谎言,但是他也发了财。基哈西这时一定是乐得心花怒放。
.贪财 作者;王明道 “乃缦带着一切跟随他的人回到神人那里,站在他面前,说,‘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神。现在求你收点仆人的礼物。’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受。’乃缦再三的求他,他却不受。乃缦说,‘你若不肯受,请将两骡驮子的土赐给仆人;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惟有一件事,愿耶和华饶恕你仆人;我主人进临门庙叩拜的时候,我用手搀他在临门庙,我也屈身,我在临门庙屈身的这事,愿耶和华饶恕我。’以利沙对他说,‘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乃缦就离开他去了,走了不远。神人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说,‘我主人不愿从这亚兰人乃缦手里受他带来的礼物;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于是基哈西追赶乃缦,乃缦看见有人追赶,就急忙下车,迎着他说‘都平安么?’说,‘都平安。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乃缦说,‘请受二他连得。’再三的请受,便将二他连得银子装在两个口袋里,又将两套衣裳交给两个仆人,他们就在基哈西前头抬着走。到了山冈,基哈西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放在屋里,打发他们回去。基哈西进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问他说,‘基哈西,你从那里来?’回答说,‘仆人没有往那里去。’以利沙对他说,‘那人下车转回迎你的时候,我的心岂没有去呢?这岂是受银子,衣裳,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因此乃缦的大麻疯必沾染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基哈西从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长了大麻疯,像雪那样白。”(王下五章十五至二十七节)。   这段经文叙述基哈西说谎的事。他所以说谎就是因为他贪爱财物。当他看见乃缦将大批的财物摆在以利沙眼前的时候,他起了贪心。他希望以利沙收下这些礼物以后,能分给他一些。但他看见以利沙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他感到极大的失望。及至他看见乃缦吩咐仆人把这些财物都重新放在车里起身往回走的时候,他更感觉痛心万分。他不甘心看着这些快要到手的财物飞去。他决定设法取得一些。他必须瞒着他的主人进行这事。但这件事应当怎样进行呢?如果他追上乃缦,开口向他索取一些,乃缦一定会给他。但这未免太失体统,太招乃缦的轻看。他不愿意作这件不体面的事,但他也舍不得失去这发财的良机。他想出来一个绝妙的良策,既不在乃缦面前失去颜面,又可以得着一批财物。这个良策就是说一套谎言——“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这几句话说得真周到,真得体。既不说自己索要,又不说以利沙索要。说自己索要呢,太伤颜面,说主人索要呢,又使乃缦难以置信。他说先知家中忽然来了两个先知门徒,先知吩咐他为这两个人索要两套衣服,一他连得银子。其实那里有这么一回事?这完全是基哈西所编造的一套谎言。乃缦因为自己的大麻疯得了痊愈,对以利沙感激万分,心中满希望以利沙收下他所带来的那一切财物。不料以利沙竟是那样坚决不受,这真是乃缦心中最不满意的事。如今基哈西追了来,传以利沙的命,为两个先知门徒索要两套衣裳,一他连得银子,这真是使乃缦喜出望外的事,又焉能不允诺呢。他不但允诺基哈西的请求,而且还请基哈西多取一他连得银子。基哈西表面上虽然也像他主人那样推辞了两次,但他心中却是像乃缦一样的喜出望外。结果他便收下了乃缦所给他的两套衣裳,二他连得银子。乃缦吩咐两个仆人帮助基哈西,把银子和衣服抬到基哈西的屋子里去。   也许有人要问说,“二他连得银子和两套衣裳有多么重,竟需要两个仆人抬着走呢?”考据家告诉我们说,一他连得等于一百三十磅,也就是五十九公斤,(一百一十八市斤)。两他连得共合二百六十磅,也就是一百十八公斤,(二百三十六市斤)。这么重的一些东西,若不是两个人抬着,基哈西真没有办法携带。也许有人惊奇说,乃缦怎么竟有那么多的银子?他一共带来十他连得银子,十他连得的总重量是一千三百磅,也就是五百九十公斤,一千一百八十市斤。他那里来的那么多的银子?他又怎么携带这大量的物资?其实这有什么可惊奇的呢?我们当记得亚兰是以色列国北面的一个大强国,乃缦又是亚兰王的将军,有权势,有地位,有金钱。他所携带的这些金钱,在一个普通的人眼中看来,真是一个不敢想像的数目;但在他的眼中看来,不过是他家中财物的一小部份而已。基哈西那里见过这么多财物?他如何能不起贪心呢?就是这一念之差,他便说了谎言,但是他也发了财。基哈西这时一定是乐得心花怒放。
说谎是不是大罪呢? 作者;王明道 “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五篇六节)。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悦。”(箴十二章二十二节)。   “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民女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惟愿我在旷野有行路人住宿之处,使我可以离开我的民出去!因他们都是行奸淫的,是行诡诈的一党。他们弯起舌头像弓一样,为要说谎话;他们在国中增长势力,不是为行诚实,乃是恶上加恶,并不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你们各人当谨防邻舍,不可信靠弟兄,因为弟兄尽行欺骗,邻舍都往来谗谤人。他们各人欺哄邻舍,不说真话,他们教舌头学习说谎,劳劳碌碌的作孽。你的住处在诡诈人中,他们因行诡诈不肯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所以万军的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将他们熔化熬炼,不然,我因我的民女该怎样行呢?他们的舌头是毒箭,说话诡诈,人与邻舍口说和平话,心却谋害他。’耶和华说,‘我岂不因这些事讨他们的罪呢?岂不报复这样的国民呢?’”(耶九章一至九节)。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五章三十七节)。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的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的人的父。”(约八章四十四节)。   “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十一章八节)。   “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启二十二章十四节,十五节)。   所有的基督徒都看拜假神,杀人,偷窃,奸淫,是大罪,很少的基督徒看说谎言是大罪。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谎言不但流行在不信的人中间,也照样流行在教会里面。在世界里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在教会里也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不但在一般的信徒中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就在教会的领袖,就是那些被称为“神的仆人们”中间,也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看看世界,再看看教会,真使我们不能不像大卫那样呼叫说,“耶和华阿,求你帮助;因虔诚人断绝了,世人中间的忠信人没有了。人人向邻舍说谎,他们说话,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诗十二篇一节,二节)。
说谎是不是大罪呢? 作者;王明道 “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五篇六节)。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悦。”(箴十二章二十二节)。   “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民女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惟愿我在旷野有行路人住宿之处,使我可以离开我的民出去!因他们都是行奸淫的,是行诡诈的一党。他们弯起舌头像弓一样,为要说谎话;他们在国中增长势力,不是为行诚实,乃是恶上加恶,并不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你们各人当谨防邻舍,不可信靠弟兄,因为弟兄尽行欺骗,邻舍都往来谗谤人。他们各人欺哄邻舍,不说真话,他们教舌头学习说谎,劳劳碌碌的作孽。你的住处在诡诈人中,他们因行诡诈不肯认识我,这是耶和华说的。所以万军的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要将他们熔化熬炼,不然,我因我的民女该怎样行呢?他们的舌头是毒箭,说话诡诈,人与邻舍口说和平话,心却谋害他。’耶和华说,‘我岂不因这些事讨他们的罪呢?岂不报复这样的国民呢?’”(耶九章一至九节)。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五章三十七节)。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的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的人的父。”(约八章四十四节)。   “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十一章八节)。   “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启二十二章十四节,十五节)。   所有的基督徒都看拜假神,杀人,偷窃,奸淫,是大罪,很少的基督徒看说谎言是大罪。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谎言不但流行在不信的人中间,也照样流行在教会里面。在世界里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在教会里也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不但在一般的信徒中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就在教会的领袖,就是那些被称为“神的仆人们”中间,也找不着几个诚实的人。看看世界,再看看教会,真使我们不能不像大卫那样呼叫说,“耶和华阿,求你帮助;因虔诚人断绝了,世人中间的忠信人没有了。人人向邻舍说谎,他们说话,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诗十二篇一节,二节)。
属灵的病征 作者;王明道 一个人在身体健强的时候,喜欢看光明的美物,喜欢闻芳香的气味,喜欢听悦耳的声音,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但有一日他患了病,他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便都改变了常态。他不但不再爱光,有时甚至于怕光恶光;他素日所爱闻的香味甚至惹起他的恶心和呕吐;他怕听一切的声音,连他素日所最喜欢听的歌声,乐声,都使他听了觉得刺耳心烦。他再不爱吃东西,素日他认为美味的,现在吃到嘴里觉得毫无滋味,素日他觉得甘甜的,现在尝着似乎成了苦的。他不喜欢吃任何食物,不喜欢喝任何饮料。他家中的人为他买来最好吃的东西,但都一点引不起他的食欲。他们劝他吃一点,喝一点,好增补一点力气,他反而因此感到厌烦,斥责他们多事,讨厌。他的病越重,这种情形也越加剧烈。他看什么东西也觉得不好,听什么声音也觉得刺耳,闻什么气味也觉得触鼻,吃什么东西也觉得无味。那些东西还是和以前一样,与从前不同的只有他自己——他从前健康,现今患了病。别人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这一切的改变完全是因为他的病,他自己却还以为是别人故意苦待他,使他看那些不好看的东西,使他听那些刺耳的声音,使他闻那些触鼻的气味,使他吃那些不能下咽的食物,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他平日所喜爱的。一患病,便觉得一切的东西都讨厌了。   一个圣徒属灵的生活也是这样,当他健康的时候,他觉得世间除了罪恶是可恨的以外,还有许多可爱的东西和许多可爱的人。他觉得除了神待他的恩情如同天高地厚之外,还有很多人待他有很多的恩情。他看见世上除了许多悖逆神犯罪作恶的人以外,还有一些远离罪恶敬畏神的人,其中有些人比他好得多。他敬这些人,他也爱这些人。他对那些恩待他的人更是常存着感激图报的心。就是有些人误会他,凌辱他,欺负他,他也信神是藉着他们使他得福,使他进步,所以他并不怀恨他们。他所处的境遇良好,固然使他快乐感恩;就是环境恶劣,事事不顺心,他也因着信靠神,不灰心失望,不怨天尤人。他常抱乐观,他常怀希望,他能忍耐,他能包容。他看事不单看坏的方面,也看好的方面,他看人不单看人的短处,也看人的长处。他因着神那样赦免了他的罪,所以很容易饶恕那些亏欠他的人。他因着神那样爱他,所以他也很乐意爱他的那些邻舍。他总感觉他不配蒙神的恩,不配得人的爱,因此他常常知足,凡事谢恩。他虽然仍是住在这痛苦污浊的尘世间,但他在心灵里却尝到了天上生活的滋味。   什么时候他属灵的生命患了病,一切便与以前都不同了。他只注意世上那些可憎的事物和那些可憎的人。他不再思想神的大爱,他也忘记了许多人待他的恩情。连平日他所敬爱的人,在他的眼中也成了可厌弃的。他专一挑他们的错处,怀疑他们,猜忌他们,批评他们,恨恶他们。他再看不见比他更好的人。他觉得他比世上的一切人都好。他觉得他当得人的爱,配得人的爱,但没有人爱他。他觉得什么人都对不起他,都欠他的债。如果有人真的误会他,凌辱他,欺负他,那更不用说了。他时刻的记念他们的恶,常常恨他们,找机会报复他们。他准备把加几倍的创伤加在他们身上,好发泄他胸中的怒气。他处好的境遇并不感恩,稍遇一点拂逆的事便怨天尤人。他总是积愤难消,满腹牢骚。他口中不断的短叹长吁,怜自己,恨别人。他看事总不看好的方面,专一看坏的方面。他看人不看人的长处,单看人的短处。他不想念别人待他的好处,只想念别人对不起他的地方。别人待他的恩情,他忘得干干净净,别人亏负他的地方,他记得清清楚楚。他不想到神如何赦免他,他也不肯饶恕那些亏欠他的。他不记念神对他所施的大爱,他也绝不肯爱他的那些邻舍。他总觉得不但人人都对不起他,连神也对他残酷凶恶到极点。他总没有知足的时候,他更一点不会感恩。他所住的世界似乎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只有幽暗,没有光明,只有苦痛,没有幸福,只有灾祸,没有平安。因此他的人生便也只有眼泪,没有笑容,只有叹息,没有歌声。他自己苦痛,还要使别人苦痛。他成了一个制造祸患的人,制造成大量的灾祸,使自己享受,还要使别人分享。
属灵的病征 作者;王明道 一个人在身体健强的时候,喜欢看光明的美物,喜欢闻芳香的气味,喜欢听悦耳的声音,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但有一日他患了病,他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便都改变了常态。他不但不再爱光,有时甚至于怕光恶光;他素日所爱闻的香味甚至惹起他的恶心和呕吐;他怕听一切的声音,连他素日所最喜欢听的歌声,乐声,都使他听了觉得刺耳心烦。他再不爱吃东西,素日他认为美味的,现在吃到嘴里觉得毫无滋味,素日他觉得甘甜的,现在尝着似乎成了苦的。他不喜欢吃任何食物,不喜欢喝任何饮料。他家中的人为他买来最好吃的东西,但都一点引不起他的食欲。他们劝他吃一点,喝一点,好增补一点力气,他反而因此感到厌烦,斥责他们多事,讨厌。他的病越重,这种情形也越加剧烈。他看什么东西也觉得不好,听什么声音也觉得刺耳,闻什么气味也觉得触鼻,吃什么东西也觉得无味。那些东西还是和以前一样,与从前不同的只有他自己——他从前健康,现今患了病。别人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这一切的改变完全是因为他的病,他自己却还以为是别人故意苦待他,使他看那些不好看的东西,使他听那些刺耳的声音,使他闻那些触鼻的气味,使他吃那些不能下咽的食物,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他平日所喜爱的。一患病,便觉得一切的东西都讨厌了。   一个圣徒属灵的生活也是这样,当他健康的时候,他觉得世间除了罪恶是可恨的以外,还有许多可爱的东西和许多可爱的人。他觉得除了神待他的恩情如同天高地厚之外,还有很多人待他有很多的恩情。他看见世上除了许多悖逆神犯罪作恶的人以外,还有一些远离罪恶敬畏神的人,其中有些人比他好得多。他敬这些人,他也爱这些人。他对那些恩待他的人更是常存着感激图报的心。就是有些人误会他,凌辱他,欺负他,他也信神是藉着他们使他得福,使他进步,所以他并不怀恨他们。他所处的境遇良好,固然使他快乐感恩;就是环境恶劣,事事不顺心,他也因着信靠神,不灰心失望,不怨天尤人。他常抱乐观,他常怀希望,他能忍耐,他能包容。他看事不单看坏的方面,也看好的方面,他看人不单看人的短处,也看人的长处。他因着神那样赦免了他的罪,所以很容易饶恕那些亏欠他的人。他因着神那样爱他,所以他也很乐意爱他的那些邻舍。他总感觉他不配蒙神的恩,不配得人的爱,因此他常常知足,凡事谢恩。他虽然仍是住在这痛苦污浊的尘世间,但他在心灵里却尝到了天上生活的滋味。   什么时候他属灵的生命患了病,一切便与以前都不同了。他只注意世上那些可憎的事物和那些可憎的人。他不再思想神的大爱,他也忘记了许多人待他的恩情。连平日他所敬爱的人,在他的眼中也成了可厌弃的。他专一挑他们的错处,怀疑他们,猜忌他们,批评他们,恨恶他们。他再看不见比他更好的人。他觉得他比世上的一切人都好。他觉得他当得人的爱,配得人的爱,但没有人爱他。他觉得什么人都对不起他,都欠他的债。如果有人真的误会他,凌辱他,欺负他,那更不用说了。他时刻的记念他们的恶,常常恨他们,找机会报复他们。他准备把加几倍的创伤加在他们身上,好发泄他胸中的怒气。他处好的境遇并不感恩,稍遇一点拂逆的事便怨天尤人。他总是积愤难消,满腹牢骚。他口中不断的短叹长吁,怜自己,恨别人。他看事总不看好的方面,专一看坏的方面。他看人不看人的长处,单看人的短处。他不想念别人待他的好处,只想念别人对不起他的地方。别人待他的恩情,他忘得干干净净,别人亏负他的地方,他记得清清楚楚。他不想到神如何赦免他,他也不肯饶恕那些亏欠他的。他不记念神对他所施的大爱,他也绝不肯爱他的那些邻舍。他总觉得不但人人都对不起他,连神也对他残酷凶恶到极点。他总没有知足的时候,他更一点不会感恩。他所住的世界似乎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只有幽暗,没有光明,只有苦痛,没有幸福,只有灾祸,没有平安。因此他的人生便也只有眼泪,没有笑容,只有叹息,没有歌声。他自己苦痛,还要使别人苦痛。他成了一个制造祸患的人,制造成大量的灾祸,使自己享受,还要使别人分享。
属灵的病征 作者;王明道 一个人在身体健强的时候,喜欢看光明的美物,喜欢闻芳香的气味,喜欢听悦耳的声音,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但有一日他患了病,他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便都改变了常态。他不但不再爱光,有时甚至于怕光恶光;他素日所爱闻的香味甚至惹起他的恶心和呕吐;他怕听一切的声音,连他素日所最喜欢听的歌声,乐声,都使他听了觉得刺耳心烦。他再不爱吃东西,素日他认为美味的,现在吃到嘴里觉得毫无滋味,素日他觉得甘甜的,现在尝着似乎成了苦的。他不喜欢吃任何食物,不喜欢喝任何饮料。他家中的人为他买来最好吃的东西,但都一点引不起他的食欲。他们劝他吃一点,喝一点,好增补一点力气,他反而因此感到厌烦,斥责他们多事,讨厌。他的病越重,这种情形也越加剧烈。他看什么东西也觉得不好,听什么声音也觉得刺耳,闻什么气味也觉得触鼻,吃什么东西也觉得无味。那些东西还是和以前一样,与从前不同的只有他自己——他从前健康,现今患了病。别人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这一切的改变完全是因为他的病,他自己却还以为是别人故意苦待他,使他看那些不好看的东西,使他听那些刺耳的声音,使他闻那些触鼻的气味,使他吃那些不能下咽的食物,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他平日所喜爱的。一患病,便觉得一切的东西都讨厌了。   一个圣徒属灵的生活也是这样,当他健康的时候,他觉得世间除了罪恶是可恨的以外,还有许多可爱的东西和许多可爱的人。他觉得除了神待他的恩情如同天高地厚之外,还有很多人待他有很多的恩情。他看见世上除了许多悖逆神犯罪作恶的人以外,还有一些远离罪恶敬畏神的人,其中有些人比他好得多。他敬这些人,他也爱这些人。他对那些恩待他的人更是常存着感激图报的心。就是有些人误会他,凌辱他,欺负他,他也信神是藉着他们使他得福,使他进步,所以他并不怀恨他们。他所处的境遇良好,固然使他快乐感恩;就是环境恶劣,事事不顺心,他也因着信靠神,不灰心失望,不怨天尤人。他常抱乐观,他常怀希望,他能忍耐,他能包容。他看事不单看坏的方面,也看好的方面,他看人不单看人的短处,也看人的长处。他因着神那样赦免了他的罪,所以很容易饶恕那些亏欠他的人。他因着神那样爱他,所以他也很乐意爱他的那些邻舍。他总感觉他不配蒙神的恩,不配得人的爱,因此他常常知足,凡事谢恩。他虽然仍是住在这痛苦污浊的尘世间,但他在心灵里却尝到了天上生活的滋味。   什么时候他属灵的生命患了病,一切便与以前都不同了。他只注意世上那些可憎的事物和那些可憎的人。他不再思想神的大爱,他也忘记了许多人待他的恩情。连平日他所敬爱的人,在他的眼中也成了可厌弃的。他专一挑他们的错处,怀疑他们,猜忌他们,批评他们,恨恶他们。他再看不见比他更好的人。他觉得他比世上的一切人都好。他觉得他当得人的爱,配得人的爱,但没有人爱他。他觉得什么人都对不起他,都欠他的债。如果有人真的误会他,凌辱他,欺负他,那更不用说了。他时刻的记念他们的恶,常常恨他们,找机会报复他们。他准备把加几倍的创伤加在他们身上,好发泄他胸中的怒气。他处好的境遇并不感恩,稍遇一点拂逆的事便怨天尤人。他总是积愤难消,满腹牢骚。他口中不断的短叹长吁,怜自己,恨别人。他看事总不看好的方面,专一看坏的方面。他看人不看人的长处,单看人的短处。他不想念别人待他的好处,只想念别人对不起他的地方。别人待他的恩情,他忘得干干净净,别人亏负他的地方,他记得清清楚楚。他不想到神如何赦免他,他也不肯饶恕那些亏欠他的。他不记念神对他所施的大爱,他也绝不肯爱他的那些邻舍。他总觉得不但人人都对不起他,连神也对他残酷凶恶到极点。他总没有知足的时候,他更一点不会感恩。他所住的世界似乎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只有幽暗,没有光明,只有苦痛,没有幸福,只有灾祸,没有平安。因此他的人生便也只有眼泪,没有笑容,只有叹息,没有歌声。他自己苦痛,还要使别人苦痛。他成了一个制造祸患的人,制造成大量的灾祸,使自己享受,还要使别人分享。
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 作者;王明道 “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于是称巴拿巴为丢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有城外丢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献祭。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的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徒十四章八至十八节)。   这些一向敬拜假神的路司得人从来未曾看见过神的大能,更不知道神能藉着他仆人们的手施行大事。他们看见保罗和巴拿巴医好了那个生来瘸腿的人,以为他们两个人是神,便喊着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他们不但以他们两个人为神,而且还认定巴拿巴为他们所敬拜的神丢斯,认定保罗是他们所事奉的神希耳米。城外丢斯庙的祭司,一听见他们所崇拜的神丢斯临凡显现,便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巴拿巴和保罗献祭。他们两个人一听见这个信息,非常的焦急,恐怕他们自己夺取了神的尊荣,便立时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接着他们又告诉众人说,他们传福音给众人,乃是叫他们离弃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因着他们这样说,众人才止住不向他们献祭。   我们看了这件事,一定要笑这些路司得人愚昧无知,笑他们以神的仆人为神。其实这种愚昧无知的人不止路司得城中有,世上那一处没有呢。不用说敬拜假神的路司得人会这样作,就连许多基督徒又何尝不这样呢。每逢有神的仆人被神使用,作出一些众人不常见的事,或是像保罗那样医好病人的疾病,或是像彼得那样讲道,感动了许多人悔改信主,或是像亚波罗那样最能讲解圣经,或是像旧约时代的众先知那样大声疾呼,斥责民众的罪恶,便有许多热心的基督徒跑来向他们献祭,拿他们当神敬拜,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们,以为他们断不会有错误和缺点。他们中间固然也有人拦阻众人,不容众人向他们献祭,但也有人竟甘受众人的敬拜,将众人陷在拜别的神的大罪中,自己也抢夺了神的荣耀,结果连他们自己和敬拜他们的众人都一齐陷在罪恶和危害中。
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 作者;王明道 “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于是称巴拿巴为丢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有城外丢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献祭。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的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徒十四章八至十八节)。   这些一向敬拜假神的路司得人从来未曾看见过神的大能,更不知道神能藉着他仆人们的手施行大事。他们看见保罗和巴拿巴医好了那个生来瘸腿的人,以为他们两个人是神,便喊着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他们不但以他们两个人为神,而且还认定巴拿巴为他们所敬拜的神丢斯,认定保罗是他们所事奉的神希耳米。城外丢斯庙的祭司,一听见他们所崇拜的神丢斯临凡显现,便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巴拿巴和保罗献祭。他们两个人一听见这个信息,非常的焦急,恐怕他们自己夺取了神的尊荣,便立时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接着他们又告诉众人说,他们传福音给众人,乃是叫他们离弃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因着他们这样说,众人才止住不向他们献祭。   我们看了这件事,一定要笑这些路司得人愚昧无知,笑他们以神的仆人为神。其实这种愚昧无知的人不止路司得城中有,世上那一处没有呢。不用说敬拜假神的路司得人会这样作,就连许多基督徒又何尝不这样呢。每逢有神的仆人被神使用,作出一些众人不常见的事,或是像保罗那样医好病人的疾病,或是像彼得那样讲道,感动了许多人悔改信主,或是像亚波罗那样最能讲解圣经,或是像旧约时代的众先知那样大声疾呼,斥责民众的罪恶,便有许多热心的基督徒跑来向他们献祭,拿他们当神敬拜,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们,以为他们断不会有错误和缺点。他们中间固然也有人拦阻众人,不容众人向他们献祭,但也有人竟甘受众人的敬拜,将众人陷在拜别的神的大罪中,自己也抢夺了神的荣耀,结果连他们自己和敬拜他们的众人都一齐陷在罪恶和危害中。
一个严重的问题 作者;王明道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路六章四十六节)。   主耶稣所发的这个问题不是对不信他的人说的,乃是对他的门徒说的。本章第廿节记着说,“耶稣举目看着门徒说。”从那一节起,直到本章的末了,都是主耶稣对他的门徒所说的话。也只有他的门徒称他为主。他就是对他们发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里包含了责备,也包含了惊异更包含了叹息。   称耶稣为主的人是表示他们尊重他,信靠他,跟随他,属于他,这样的人一定会服从他的命令了。谁知道事实竟不是这样。他们口中称呼他为主,他们在生活中却不遵行他的话。听听他们口中的言语,真使你不能不承认他们是他最好的门徒,但看看他们的行为和生活,又使你不能不惊诧他们竟是那样使他们的主失望,以致他不得不发出这个包含着责备惊异和哀叹的问题来,说,“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   读了这一句话,我们便联想到神在古时责备以色列人的一段话了。神对他的先知以西结说,“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   读了这一句话,我们便联想到神在古时责备以色列人的一段话了。神对他的先知以西结说,“人子阿,你本国的子民在墙垣旁边,在房至门口,谈论你。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罢,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彷佛是我的民,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结三十三章三十至三十二节)。那些以色列民喜欢听以西结讲道,他们坐在他面前像是最敬虔爱神的人。但他们听道不是为生活,乃是为耳朵。他们看以西结如同“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抱着听奏乐和歌曲的心情与态度去听道。他们欣赏以西结讲道时的言语流利,引喻恰当,措词得体,表情生动。他们并不注重把他所讲的道存记在心中,实用在生活里,因此神责备他们说,“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又说,“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他们这样听道不但没有益处,反倒使他们受了损害,因为他们越多听道,心里越刚硬悖逆,他们的罪也就越增加了。
听你的话却不去 行 作者;王明道 “人子阿,你本国的子民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你,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罢,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彷佛是我的民,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了,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结三十三章三十至三十三节)。   少到礼拜堂或不到礼拜堂去聚会的基督徒,是被大家公认为冷淡退后的人。这种判断虽然不能说一点没有错误,但大多数的情形确是这样。一个信徒不常聚会,如果不是因为身体患病,或职业的拘束,或有其他万不得已的情形,那就一定是因为他贪爱世界,顾不得亲近神,或犯了什么罪,不敢见神,不敢见人。反过来说,凡勤到礼拜堂去聚会的信徒一定都是热心虔诚的人了。这种判断在大多数的信徒心中是认为像上面的那种判断一样的准确,但事实却告诉我们说,这种判断在一部分信徒身上是真确的,同时在另外许多信徒身上是完全错误的。不但在今日的教会中是如此,在古时以色列民中也是这样。在上面一段经文中,我们看见神怎样对他的仆人以西结述说以色列人怎样殷勤聚会,怎样喜欢听先知讲论神的道,他们“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以西结。他们必是称赞以西结怎样会讲道,用的比喻怎样恰当,说的话怎样流畅。他们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罢,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这足可证明他们是那样喜欢听神的话,热心事奉神。他们不但这样说,而且也真来到先知这里。“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彷佛是我的民。”他们来到先知面前坐下,不但少数的人来,而且来的很多。他们都来坐在先知面前听道。他们看着都像神的好子民。不过“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上面所叙述的情形都很好,都很使我们羡慕,这两句话却使我们感到一些失望。还有呢:“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坏了!坏了!殷勤聚会热心听道的人们,里面原来竟是这种情形阿!下面还有话呢:“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到这时我们才明白“追随财利”并未曾将神放在心中的百姓欢喜听道,并不是因为愿意听神的话好照着去行,乃是因为看先知如同“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道不是为心灵,更不是为生活,乃是为“耳朵”。他们来听道是因为以西结的比喻恰当,以西结的措词得体,以西结的言语流畅,以西结的表情动人。他们怎样喜欢听“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也这样喜欢听以西结讲“耶和华的话”。这样的百姓听了先知的话却不去行,不但不足惊奇,而且正是我们早就可以料到的。听道是为耳朵不是为生活的人,听了道以后生活当然不会有什么改变与进步。不过这些人听道也不算白听,至少他们的耳朵总快活了一些时候,此外他们也可以对别人表示一下他们常去听先知讲道,用这件事在人面前自豪。不过他们却也因此惹了一个大祸——“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所说的快要应验”。所说的什么快要应验呢?容我们往上多读几节——
听你的话却不去行 作者;王明道 “人子阿,你本国的子民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你,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罢,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彷佛是我的民,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了,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结三十三章三十至三十三节)。   少到礼拜堂或不到礼拜堂去聚会的基督徒,是被大家公认为冷淡退后的人。这种判断虽然不能说一点没有错误,但大多数的情形确是这样。一个信徒不常聚会,如果不是因为身体患病,或职业的拘束,或有其他万不得已的情形,那就一定是因为他贪爱世界,顾不得亲近神,或犯了什么罪,不敢见神,不敢见人。反过来说,凡勤到礼拜堂去聚会的信徒一定都是热心虔诚的人了。这种判断在大多数的信徒心中是认为像上面的那种判断一样的准确,但事实却告诉我们说,这种判断在一部分信徒身上是真确的,同时在另外许多信徒身上是完全错误的。不但在今日的教会中是如此,在古时以色列民中也是这样。在上面一段经文中,我们看见神怎样对他的仆人以西结述说以色列人怎样殷勤聚会,怎样喜欢听先知讲论神的道,他们“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以西结。他们必是称赞以西结怎样会讲道,用的比喻怎样恰当,说的话怎样流畅。他们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罢,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这足可证明他们是那样喜欢听神的话,热心事奉神。他们不但这样说,而且也真来到先知这里。“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彷佛是我的民。”他们来到先知面前坐下,不但少数的人来,而且来的很多。他们都来坐在先知面前听道。他们看着都像神的好子民。不过“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上面所叙述的情形都很好,都很使我们羡慕,这两句话却使我们感到一些失望。还有呢:“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坏了!坏了!殷勤聚会热心听道的人们,里面原来竟是这种情形阿!下面还有话呢:“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到这时我们才明白“追随财利”并未曾将神放在心中的百姓欢喜听道,并不是因为愿意听神的话好照着去行,乃是因为看先知如同“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道不是为心灵,更不是为生活,乃是为“耳朵”。他们来听道是因为以西结的比喻恰当,以西结的措词得体,以西结的言语流畅,以西结的表情动人。他们怎样喜欢听“善于奏乐声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们也这样喜欢听以西结讲“耶和华的话”。这样的百姓听了先知的话却不去行,不但不足惊奇,而且正是我们早就可以料到的。听道是为耳朵不是为生活的人,听了道以后生活当然不会有什么改变与进步。不过这些人听道也不算白听,至少他们的耳朵总快活了一些时候,此外他们也可以对别人表示一下他们常去听先知讲道,用这件事在人面前自豪。不过他们却也因此惹了一个大祸——“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所说的快要应验”。所说的什么快要应验呢?容我们往上多读几节——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