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咭咭猪猪
网络龙树app,依止大善知识。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442
关注贴吧数: 9
时常观照。 这个功课一定要做:恒观四大无我,二十四小时观无我,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对境寂然,常不离佛。缘起如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种种的逆境,刚好可以训练临命终的自在,每天二六时中,要降伏自己。 ——慧律法师开示
时常观照。 这个功课一定要做:恒观四大无我,二十四小时观无我,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对境寂然,常不离佛。缘起如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种种的逆境,刚好可以训练临命终的自在,每天二六时中,要降伏自己。 ——慧律法师开示
时常观照。 这个功课一定要做:恒观四大无我,二十四小时观无我,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对境寂然,常不离佛。缘起如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种种的逆境,刚好可以训练临命终的自在,每天二六时中,要降伏自己。 ——慧律法师开示
离妄即真。 真妄,“真"就是真心;“妄“就是妄心,哪个真心?哪个是妄心?先搞清楚。用现代话来讲:情绪化、观念,统统叫做妄;放下那个情绪的,就是要稳得住,再来就是不要落入观念,观念就是对境起种种的对立,那个都统统叫做妄;妄的当体即空,就是真。所以,诸位!真妄双举,你只要牢牢记住:离妄即真,这一句话如果抓住关键,你就悟道!不可以离开妄心,另外找一个真心。诸位!见一切相知道妄,即理,就放下,不可以一真强加种种的观念,众生就是:这个陷阱跳到另外一个陷阱;另外一个陷阱又跳到这个陷阱,一直在找答案,那个答案就是陷阱。就是这样子!所以,真妄双举,而判定者,【是欲当机,取真舍妄,】你要取真心,要把那个妄心舍掉,这是【为最初方便也。】——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
离妄即真。 真妄,“真"就是真心;“妄“就是妄心,哪个真心?哪个是妄心?先搞清楚。用现代话来讲:情绪化、观念,统统叫做妄;放下那个情绪的,就是要稳得住,再来就是不要落入观念,观念就是对境起种种的对立,那个都统统叫做妄;妄的当体即空,就是真。所以,诸位!真妄双举,你只要牢牢记住:离妄即真,这一句话如果抓住关键,你就悟道!不可以离开妄心,另外找一个真心。诸位!见一切相知道妄,即理,就放下,不可以一真强加种种的观念,众生就是:这个陷阱跳到另外一个陷阱;另外一个陷阱又跳到这个陷阱,一直在找答案,那个答案就是陷阱。就是这样子!所以,真妄双举,而判定者,【是欲当机,取真舍妄,】你要取真心,要把那个妄心舍掉,这是【为最初方便也。】 ——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
心光不外泄 我们常常讲:心光不外泄, 就是念佛心光不外泄。 怎么念呢? 用心念, 出来的声音用自己的耳朵听, 不要听外面的声音, 注意内心,嘴巴念、耳朵听, 一个循环。。。。。。 听自己的声音, 这个就是专注内在的、 内敛的功夫, 一起烦恼马上就知道; 一起分别心马上就知道, 一次又一次的摄受回来, 心光不外泄, 不听外面的声音, 听自己的的声音, 专注听自己的声音, 慢慢慢慢就会了解 微细的起心动念。 --慧律法师
心光不外泄 我们常常讲:心光不外泄, 就是念佛心光不外泄。 怎么念呢? 用心念, 出来的声音用自己的耳朵听, 不要听外面的声音, 注意内心,嘴巴念、耳朵听, 一个循环。。。。。。 听自己的声音, 这个就是专注内在的、 内敛的功夫, 一起烦恼马上就知道; 一起分别心马上就知道, 一次又一次的摄受回来, 心光不外泄, 不听外面的声音, 听自己的的声音, 专注听自己的声音, 慢慢慢慢就会了解 微细的起心动念。 --慧律法师
惑苦纷然。 在佛学里面,苦有两种等号, 第一个,苦跟欲望画上等号, 欲望越强, 五欲六尘的欲望越强,他的苦就一定越重。 第二个讲的动念, 动念越强, 他的苦是一定深受其害, 这两种情形, 苦是没有办法停止的。 但是我们今天,为了一件小事情,一直放不下, 在是非、善恶对立中 一直困扰着,就知道这个人的苦没办法平息的, 这种又必须本身自己去体悟, 凡夫没有办法体悟到 像圣人一样, 他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不可能!圣人就很怜憨他。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动念即苦,动念即乖, 动到执著的念头, 那就违背了天真的自性, 苦就一定会来到的,苦就一定等着我们。所以说:惑苦纷然。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惑苦纷然。 在佛学里面,苦有两种等号, 第一个,苦跟欲望画上等号, 欲望越强, 五欲六尘的欲望越强,他的苦就一定越重。 第二个讲的动念, 动念越强, 他的苦是一定深受其害, 这两种情形, 苦是没有办法停止的。 但是我们今天,为了一件小事情,一直放不下, 在是非、善恶对立中 一直困扰着,就知道这个人的苦没办法平息的, 这种又必须本身自己去体悟, 凡夫没有办法体悟到 像圣人一样, 他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不可能!圣人就很怜憨他。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动念即苦,动念即乖, 动到执著的念头, 那就违背了天真的自性, 苦就一定会来到的,苦就一定等着我们。所以说:惑苦纷然。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惑苦纷然。 在佛学里面,苦有两种等号, 第一个,苦跟欲望画上等号, 欲望越强, 五欲六尘的欲望越强,他的苦就一定越重。 第二个讲的动念, 动念越强, 他的苦是一定深受其害, 这两种情形, 苦是没有办法停止的。 但是我们今天,为了一件小事情,一直放不下, 在是非、善恶对立中 一直困扰着,就知道这个人的苦没办法平息的, 这种又必须本身自己去体悟, 凡夫没有办法体悟到 像圣人一样, 他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不可能!圣人就很怜憨他。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动念即苦,动念即乖, 动到执著的念头, 那就违背了天真的自性, 苦就一定会来到的,苦就一定等着我们。所以说:惑苦纷然。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惑苦纷然。 在佛学里面,苦有两种等号, 第一个,苦跟欲望画上等号, 欲望越强, 五欲六尘的欲望越强,他的苦就一定越重。 第二个讲的动念, 动念越强, 他的苦是一定深受其害, 这两种情形, 苦是没有办法停止的。 但是我们今天,为了一件小事情,一直放不下, 在是非、善恶对立中 一直困扰着,就知道这个人的苦没办法平息的, 这种又必须本身自己去体悟, 凡夫没有办法体悟到 像圣人一样, 他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不可能!圣人就很怜憨他。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动念即苦,动念即乖, 动到执著的念头, 那就违背了天真的自性, 苦就一定会来到的,苦就一定等着我们。所以说:惑苦纷然。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佛法的三个核心 佛法有三个核心,圆觉经的后面讲的,用一分钟提示一下,修行三个重点:一、内心要知足,要安详。要知道一切缘起都空无自性,内心不要一直斤斤计较,百般怨恨。第二点,知道一切法如幻,幻,当体即空就是真。第三叫做灭,所有的幻,包括你取智慧也是幻,包括你取涅槃也是幻。取涅槃得生死业,没有涅槃,没有生死。方便说众生叫做生死,圣人叫做涅槃的境界。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就是取舍。诸位,生死是轮回,涅槃取舍是生死业。取涅槃者,得生死业。 慧律法师《圆觉经》开示
修行的关键 诸位!“转”字就是修行的关键,你要懂得转识成智,转染污为清净。所以,印光大师讲:什么是修行?断习气就算是修行,这个单刀直入就告诉你了,烦恼的习气愈来愈少;染污的习气愈来愈少;清净的种子愈来愈多,慈悲喜舍的这个心性愈来愈多,这个就是懂得转了,转烦恼,转所知,变成大涅槃。——慧律法师开示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一个人做恶的时候,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清净。诸恶莫作,众善要奉行,内心一定要清净。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因为万法唯心,但看你的起心动念。修行,别人其实帮不上任何的忙,完全要看你自己。内心解脱跟束缚,是你自己;清净跟污垢,还是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这个叫做: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一一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一个人做恶的时候,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清净。诸恶莫作,众善要奉行,内心一定要清净。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因为万法唯心,但看你的起心动念。修行,别人其实帮不上任何的忙,完全要看你自己。内心解脱跟束缚,是你自己;清净跟污垢,还是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这个叫做: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一一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修行的关键 诸位!“转”字就是修行的关键, 你要懂得转识成智, 转染污为清净。 所以,印光大师讲: 什么是修行? 断习气就算是修行, 这个单刀直入就告诉你了, 烦恼的习气愈来愈少; 染污的习气愈来愈少; 清净的种子愈来愈多, 慈悲喜舍的这个心性愈来愈多, 这个就是懂得转了, 转烦恼,转所知,变成大涅槃。 ——慧律法师开示
修行的关键 诸位!“转”字就是修行的关键, 你要懂得转识成智, 转染污为清净。 所以,印光大师讲: 什么是修行? 断习气就算是修行, 这个单刀直入就告诉你了, 烦恼的习气愈来愈少; 染污的习气愈来愈少; 清净的种子愈来愈多, 慈悲喜舍的这个心性愈来愈多, 这个就是懂得转了, 转烦恼,转所知,变成大涅槃。 ——慧律法师开示
什么才是真修行 我们学佛的人是在什么时候才是真正修行呢?在逆境的时候,那才是看功夫,那个才是真的功夫,什么叫做逆境,别人 侮 辱我们、冤枉我们,我们连去向他解释都不用,我们活得很自在,那才是功夫,如果学佛后受到一点委曲就想要毁谤对方,稍微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那就不是学佛的人。——慧律法师《正信的佛教》
什么才是真修行 我们学佛的人是在什么时候才是真正修行呢?在逆境的时候,那才是看功夫,那个才是真的功夫,什么叫做逆境,别人 侮 辱我们、冤枉我们,我们连去向他解释都不用,我们活得很自在,那才是功夫,如果学佛后受到一点委曲就想要毁谤对方,稍微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 那就不是学佛的人。 ——慧律法师《正信的佛教》
大善知识开示 你常常记住一个念头,就是说我现在控制不住,那我临命终怎样办?我现在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办?你要记住师父告诉你的,修正标准,要放在这个地方,我现在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办?谁来同情我,一切以死为先决的。所以,你现在先学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不受,只是个不受。所以,禅宗有一句话,非常了不起,非常非常了不起,他说:学道人一切法不必学,但学四个字:无求无著,即是见性成佛!——慧律法师开示节选
地为一切根本 所谓这个四大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再来就大行普贤菩萨,这四大菩萨第一个要学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我们光是看到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切的根本。地,地是代表什么?第一,天地万物若没有地,你看它要如何增长?我们若没有地,要如何走路?我们若没有地,要怎样耕作?我们若没有地,要怎样盖楼房?我们若没有这个地,要怎样活?要睡在哪里?要在哪里喝水?我坐飞机,飞一飞,你难道不用再飞下来,不然你要停在哪里?这样我们就知道地表示一切的根本,地藏王菩萨这第一个字就是告诉你一切的根本,就是像大地。地藏王菩萨叫做一切根本的模范,我们都要学地藏王菩萨的这个模范,地就是一切的根本。——慧律法师《地藏经浅释》
万法归空。 归纳起来,了悟它的变化,最后就是空。释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质现象彻底地观照,得到一个共同性,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识乃至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变化,这个无常性变化到最后,就是不可得。简单讲:如果你不能透视万法,回归到单纯的毕竟空,你就会妄执,妄执就会像世尊在经典里面讲的:有一只猴子。在《阿含经》里面讲:说这个恒河的两岸有这个猴子,这个猴子在树上吃着水果很好,吃得很好,有时候要跑下来喝个水,结果看到水中的月亮,水中有月亮,这个猴子不够智慧,这一只猴子没有智慧,就冲进去水中要捞那个月亮。世尊就问:捞得起来捞不起来?不可能!世尊说:执著在五欲六尘不可自拔的,也是跳入水中要捞月亮。所以,我们一定会活得很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能了解,万法变化的最后结果就是空,没有彻彻底底地体悟到万法的终极点就是生生灭灭。 慧律上人《六祖坛经》
万法归空。 归纳起来,了悟它的变化,最后就是空。释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质现象彻底地观照,得到一个共同性,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识乃至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变化,这个无常性变化到最后,就是不可得。简单讲:如果你不能透视万法,回归到单纯的毕竟空,你就会妄执,妄执就会像世尊在经典里面讲的:有一只猴子。在《阿含经》里面讲:说这个恒河的两岸有这个猴子,这个猴子在树上吃着水果很好,吃得很好,有时候要跑下来喝个水,结果看到水中的月亮,水中有月亮,这个猴子不够智慧,这一只猴子没有智慧,就冲进去水中要捞那个月亮。世尊就问:捞得起来捞不起来?不可能!世尊说:执著在五欲六尘不可自拔的,也是跳入水中要捞月亮。所以,我们一定会活得很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能了解,万法变化的最后结果就是空,没有彻彻底底地体悟到万法的终极点就是生生灭灭。 慧律上人《六祖坛经》
万法归空。 归纳起来,了悟它的变化,最后就是空。释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质现象彻底地观照,得到一个共同性,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识乃至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变化,这个无常性变化到最后,就是不可得。简单讲:如果你不能透视万法,回归到单纯的毕竟空,你就会妄执,妄执就会像世尊在经典里面讲的:有一只猴子。在《阿含经》里面讲:说这个恒河的两岸有这个猴子,这个猴子在树上吃着水果很好,吃得很好,有时候要跑下来喝个水,结果看到水中的月亮,水中有月亮,这个猴子不够智慧,这一只猴子没有智慧,就冲进去水中要捞那个月亮。世尊就问:捞得起来捞不起来?不可能!世尊说:执著在五欲六尘不可自拔的,也是跳入水中要捞月亮。所以,我们一定会活得很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能了解,万法变化的最后结果就是空,没有彻彻底底地体悟到万法的终极点就是生生灭灭。 慧律上人《六祖坛经》
可怕的业力 这个世间的业力现前是非常可怕的 宿命所决定的业力是可怕的 如果你不下定决心 透过学佛开如来的大般若智慧 来化解 你的贪婪之心 将会让你永无止境的循环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 你没有任何机会 你在六道轮回当中 你是被动的 你是业力的奴隶 就算你今天是一个成功的人 你一样受你无量劫以来的业力支配着 我们这个世间 冥冥之中就有一股难于回旋的业力 就是种子跟习气 慧律法师5月27日《华严经》开示
可怕的业力 这个世间的业力现前是非常可怕的 宿命所决定的业力是可怕的 如果你不下定决心 透过学佛开如来的大般若智慧 来化解 你的贪婪之心 将会让你永无止境的循环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 你没有任何机会 你在六道轮回当中 你是被动的 你是业力的奴隶 就算你今天是一个成功的人 你一样受你无量劫以来的业力支配着 我们这个世间 冥冥之中就有一股难于回旋的业力 就是种子跟习气 慧律法师5月27日《华严经》开示
可怕的业力 这个世间的业力现前是非常可怕的 宿命所决定的业力是可怕的 如果你不下定决心 透过学佛开如来的大般若智慧 来化解 你的贪婪之心 将会让你永无止境的循环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 你没有任何机会 你在六道轮回当中 你是被动的 你是业力的奴隶 就算你今天是一个成功的人 你一样受你无量劫以来的业力支配着 我们这个世间 冥冥之中就有一股难于回旋的业力 就是种子跟习气 慧律法师5月27日《华严经》开示
大善知识开示 你常常记住一个念头,就是说我现在控制不住,那我临命终怎样办?我现在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办?你要记住师父告诉你的,修正标准,要放在这个地方,我现在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办?谁来同情我,一切以死为先决的。所以,你现在先学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不受,只是个不受。所以,禅宗有一句话,非常了不起,非常非常了不起,他说:学道人一切法不必学,但学四个字:无求无著,即是见性成佛! ——慧律法师开示节选
大善知识开示 你常常记住一个念头,就是说我现在控制不住,那我临命终怎样办?我现在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办?你要记住师父告诉你的,修正标准,要放在这个地方,我现在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办?谁来同情我,一切以死为先决的。所以,你现在先学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不受,只是个不受。所以,禅宗有一句话,非常了不起,非常非常了不起,他说:学道人一切法不必学,但学四个字:无求无著,即是见性成佛! ——慧律法师开示节选
大善知识开示 息念是指停止妄念,而不是除掉念头,这个是很重要的!忘虑,就是忘掉我们那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思虑,那一些都是多余的。佛告诉我们,我们内心里面的挂碍都是多余的、冤枉的,因为本来无一物,它是毕竟空寂,这些妄念都是多余的。 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大善知识开示 息念是指停止妄念,而不是除掉念头,这个是很重要的!忘虑,就是忘掉我们那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思虑,那一些都是多余的。佛告诉我们,我们内心里面的挂碍都是多余的、冤枉的,因为本来无一物,它是毕竟空寂,这些妄念都是多余的。 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缘起如幻,一切法无自性。 佛陀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了缘起,直下就是绝对的空,没有任何讨论,不能安一个空、假、中,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绝对空,即见如来,就看到了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所以,用真如自性修行,就是:见一切相,知道它是如幻的东西。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归重点,就是缘起如幻,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这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起如幻,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三藏十二部经典,不能离开这十个字,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离开这十个字,就是外道,就不是正法!——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
缘起如幻,一切法无自性。 佛陀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了缘起,直下就是绝对的空,没有任何讨论,不能安一个空、假、中,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绝对空,即见如来,就看到了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所以,用真如自性修行,就是:见一切相,知道它是如幻的东西。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归重点,就是缘起如幻,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这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起如幻,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三藏十二部经典,不能离开这十个字,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离开这十个字,就是外道,就不是正法!——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
缘起如幻,一切法无我。 佛陀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了缘起,直下就是绝对的空,没有任何讨论,不能安一个空、假、中,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绝对空,即见如来,就看到了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 所以,用真如自性修行,就是:见一切相,知道它是如幻的东西。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归重点,就是缘起如幻,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这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起如幻,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三藏十二部经典,不能离开这十个字,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离开这十个字,就是外道,就不是正法! ——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
学佛从广学多闻,一门深入开始。 我们赞叹弘扬净土的大菩萨、大法师、大居士们,师父也弘扬净土。我们文殊讲堂一心一意都是坚持求生极乐世界。念佛对不对?对一半,要开大智慧念佛。诵经对不对?对一半,要开大智慧诵经。拜佛对不对?对一半,要我们赞叹弘扬净土的大菩萨、大法师,要开大智慧拜佛。如果修净土的人,一直说自己对,说别的宗派不好,心有清净吗?心没有清净,怎么往生极乐世界呢?就像毛毛虫要变蝴蝶,往生是现在的事情,这毛毛虫就是我们的心。一般人他不了解,我现在念佛,然后我就等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引。目标锁定极乐世界,是没有错的,方向是正确的,有这个期望很好。但是,佛教要有大格局: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要广学多闻,然后一门深入。这个信、解、行、证,这个步骤,一点都不能马虎!不能说:我现在信佛了,就什么统统放掉,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缺少解悟和实证。 不听经不闻法,自以为是,没有解悟,说对佛有信心,念佛也是行,但是这个行,不是悟到一实相的行,不是性相一如,平等的法界。你所体悟的东西,是一个小角度,一个小格局。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这个孩子才二十岁,假设他活到八十岁,这六十年怎么过呢?他没悟到究竟一实相的道理,烦恼来怎么办呢?不就没有什么好说了。所以一定要听经闻法,广学多闻,然后一门深入。我们要做到,不管你修任何法门,我们给予尊重,我们给予赞叹。 今天我们是来结一个法缘,我所讲的,给你提供参考,这是佛、祖师讲的,也是师父的一点点小小的体悟,关于你们要修哪一个宗派,这个不是我能做主的,我绝对赞叹、支持,认同诸位的选择。我最近看了一篇往生的大德的文章,他说:“一直强调末法,这个末法的意识,会让我们忽略了般若的重要。”因为我们开口闭口都是讲末法时期,强化这个末法时期的意识,变成一种非这样不行。而把佛教最重要的大般若摆在旁边,很可惜的! 所以,信解行证,任何一个步骤都少不了的。了生脱死,不是悠悠散散的人所能到达;也不是随便说“我能往生”,这不是说了就能算的;也不是说,我拿个念珠念念佛,这样就叫了生死。内心里面对事情的不满,受到业力牵引的欲望,那个可怕的嫉妒心,自己都不知道,那种微细的潜伏的那一种可怕的思想,已经使自己快走上绝路了,都没有猛然醒过来,还自己认为是对的,这是非常可悲的。 慧律法师开示
学佛从广学多闻,一门深入开始。 我们赞叹弘扬净土的大菩萨、大法师、大居士们,师父也弘扬净土。我们文殊讲堂一心一意都是坚持求生极乐世界。念佛对不对?对一半,要开大智慧念佛。诵经对不对?对一半,要开大智慧诵经。拜佛对不对?对一半,要我们赞叹弘扬净土的大菩萨、大法师,要开大智慧拜佛。如果修净土的人,一直说自己对,说别的宗派不好,心有清净吗?心没有清净,怎么往生极乐世界呢?就像毛毛虫要变蝴蝶,往生是现在的事情,这毛毛虫就是我们的心。一般人他不了解,我现在念佛,然后我就等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引。目标锁定极乐世界,是没有错的,方向是正确的,有这个期望很好。但是,佛教要有大格局:三藏十二部经典、八大宗派。要广学多闻,然后一门深入。这个信、解、行、证,这个步骤,一点都不能马虎!不能说:我现在信佛了,就什么统统放掉,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缺少解悟和实证。 不听经不闻法,自以为是,没有解悟,说对佛有信心,念佛也是行,但是这个行,不是悟到一实相的行,不是性相一如,平等的法界。你所体悟的东西,是一个小角度,一个小格局。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这个孩子才二十岁,假设他活到八十岁,这六十年怎么过呢?他没悟到究竟一实相的道理,烦恼来怎么办呢?不就没有什么好说了。所以一定要听经闻法,广学多闻,然后一门深入。我们要做到,不管你修任何法门,我们给予尊重,我们给予赞叹。 今天我们是来结一个法缘,我所讲的,给你提供参考,这是佛、祖师讲的,也是师父的一点点小小的体悟,关于你们要修哪一个宗派,这个不是我能做主的,我绝对赞叹、支持,认同诸位的选择。我最近看了一篇往生的大德的文章,他说:“一直强调末法,这个末法的意识,会让我们忽略了般若的重要。”因为我们开口闭口都是讲末法时期,强化这个末法时期的意识,变成一种非这样不行。而把佛教最重要的大般若摆在旁边,很可惜的! 所以,信解行证,任何一个步骤都少不了的。了生脱死,不是悠悠散散的人所能到达;也不是随便说“我能往生”,这不是说了就能算的;也不是说,我拿个念珠念念佛,这样就叫了生死。内心里面对事情的不满,受到业力牵引的欲望,那个可怕的嫉妒心,自己都不知道,那种微细的潜伏的那一种可怕的思想,已经使自己快走上绝路了,都没有猛然醒过来,还自己认为是对的,这是非常可悲的。 慧律法师开示
远离一切恶知识、恶友、恶法。 “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这是讲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因此而劝诫弟子亲近善法,远离恶法,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亲近善友、远离恶友。不要说:没关系,只要我心清净就好,或者是只要我自己心中没有恶念,没有鬼就好,“随缘”一点有甚么关系?但如来说:你自心中也许没有恶念,可是你若亲近恶法、恶知识、恶友,而令此等恶因缘和合,不期然的,就会有种种恶法在你心中生起,而令你想逃都逃不掉——而这个恶念一起来、习性一起来,自己都不觉知,自己都不觉得。到那个时候已经由不得你了,“万法因缘和合而生”故,不幸,你所碰到的是令恶法生起的因缘,彼等恶因缘已经具足、和合,所以不可避免的,必有恶法生起,而且由此等恶法之生起以及不断熏习,再令你心中种种恶念油然生起,这叫做“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相反的,若有人亲近善知识、善友、听受善法,由此等善因缘熏习,便能令他心中渐渐有种种善念生起。这也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
大善知识开示 浴佛,不是用水给佛像沐浴,而是用智慧的法水,涤除自己愚昧的垢污。如来清净庄严,不垢不净,怎么还用沐浴呢?这个浴佛法会,就是在说法,让众生认识自性真佛,脱缠离缚,用智慧觉悟,离尘相,证真常。佛教所有的佛事法会,包括佛菩萨圣诞节日,都是教学,都是在上课,都是在说法。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顾四方,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意思就是说天上跟天下惟我们的本性,吾就是我们的本性,唯独我们的本性是最尊最贵的,没有受时间,空间的束缚没有受到一切的影响,我们就是有一个自在的觉性在,这个就是本性,所以我们如果不自在,其实我们就了解我们是凡夫,我们如果遇到境界没有放下表示很清楚我们生死没有把握,生死没有把握,我们的生死如果有把握,很简单在一切境界,问你自己放的下吗?一一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大善知识开示 浴佛,不是用水给佛像沐浴,而是用智慧的法水,涤除自己愚昧的垢污。如来清净庄严,不垢不净,怎么还用沐浴呢?这个浴佛法会,就是在说法,让众生认识自性真佛,脱缠离缚,用智慧觉悟,离尘相,证真常。佛教所有的佛事法会,包括佛菩萨圣诞节日,都是教学,都是在上课,都是在说法。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顾四方,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意思就是说天上跟天下惟我们的本性,吾就是我们的本性,唯独我们的本性是最尊最贵的,没有受时间,空间的束缚没有受到一切的影响,我们就是有一个自在的觉性在,这个就是本性,所以我们如果不自在,其实我们就了解我们是凡夫,我们如果遇到境界没有放下表示很清楚我们生死没有把握,生死没有把握,我们的生死如果有把握,很简单在一切境界,问你自己放的下吗?一一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大善知识开示 初学佛法的人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功课? 首先, 大家比较普遍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要多花点时间来念佛, 平常念念《大悲咒》和《往生咒》。 但是, 一定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看经典, 如果你不看讲经光盘, 你怎么开智慧呢? 学佛不是盲修瞎练的, 解如目,行如足, 我们要有眼睛, 两只脚要能走路, 不可以偏向于只看光盘,听经闻法, 而不念佛,不精进; 也不可以偏向于盲目的精进, 而不看光盘,听经闻法。 没有师父的指导, 那不行的。 所以,要用一部分时间来看光盘,听讲经, 用一部分时间来念佛, 解跟行要同时并进。 南无阿弥陀佛还是要抽时间来念的, 因为我们临命终助念是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我们将来要去阿弥陀佛的国土, 是需要在这句佛号上用点时间的。
大善知识开示 初学佛法的人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功课? 首先, 大家比较普遍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要多花点时间来念佛, 平常念念《大悲咒》和《往生咒》。 但是, 一定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看经典, 如果你不看讲经光盘, 你怎么开智慧呢? 学佛不是盲修瞎练的, 解如目,行如足, 我们要有眼睛, 两只脚要能走路, 不可以偏向于只看光盘,听经闻法, 而不念佛,不精进; 也不可以偏向于盲目的精进, 而不看光盘,听经闻法。 没有师父的指导, 那不行的。 所以,要用一部分时间来看光盘,听讲经, 用一部分时间来念佛, 解跟行要同时并进。 南无阿弥陀佛还是要抽时间来念的, 因为我们临命终助念是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我们将来要去阿弥陀佛的国土, 是需要在这句佛号上用点时间的。
大善知识开示 真念佛人,即使在事务极度繁忙中,仍能惦记着念阿弥陀佛,在众人喧哗嘈杂中,仍能自个儿念阿弥陀佛,在情绪受到巨大冲击时,仍能沉住气念阿弥陀佛;在身心遭受无情摧残时,仍能坚定地念阿弥陀佛,那怕有天大的喜事降临,也只是若无其事的念佛,就算一肚子的委屈冤枉,也照样泰然自若念佛。只为欲脱轮回,早离业海,寄形安养,托质莲胎,就只能不留任何退路,在此一搏了!——慧律法师🙏🙏🙏
大善知识开示 悟有三种: 一、解悟, 就是了解我们本来具足, 不生灭的清净自性; 二、 行悟, 行就是要落实去修行, 见一切相, 心如如不动, 即见本性; 但是因为我们习气太强烈了, 难以降伏, 所以没有办法 一下子就证悟, 需要时间。 到了功夫与佛相等, 就是证悟了。 唯佛究竟。 三、证悟, 就是彻底解脱的意思。 慧律法师《楞严经》
大善知识开示 我们听到佛法, 把这个色身当作是修行的器具; 而没有听到佛法的人, 把这个色身当作享受的工具,拼了老命造业! 所以,到最后就是: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啥都带不走,带什么走呢? 就是你所造的业。 所以,聪明的人, 会利用这个臭的、 不净的色身、苦的色身, 做最大的功德,发挥到最大的利益众生的事情。 因此,做善、做恶一念间; 解脱、生死也在一念间。 ——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大善知识开示 很多人都误会了修行的定义,念几声佛就叫做修行,拜几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这在佛法里面绝不是这么样子的,你念佛能达到念佛三昧定吗?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来,下来又跟人家争吵不休,是非人我,这个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体悟,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呢?能礼也是空,所礼也是空,其实,禅跟净本来就是不二的东西,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是一个饵啊,那就像钓鱼的一个饵啊!我们钓鱼不是要下一个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饵,告诉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总比没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经教,你心开意解,渐渐来,渐渐来,进入状态,佛陀说:到最后要进入什么?要三摩地,就是进入三昧的状态。没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么都看得破,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自在,什么事非恩怨,到我们身上统统没有发生。这种功夫,才叫做真正修行净土的人,心净则国土净啊。 ——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待续) 南无阿弥陀佛🙏🙏🙏
大善知识开示 很多人都误会了修行的定义,念几声佛就叫做修行,拜几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这在佛法里面绝不是这么样子的,你念佛能达到念佛三昧定吗?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来,下来又跟人家争吵不休,是非人我,这个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体悟,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呢?能礼也是空,所礼也是空,其实,禅跟净本来就是不二的东西,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是一个饵啊,那就像钓鱼的一个饵啊!我们钓鱼不是要下一个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饵,告诉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总比没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经教,你心开意解,渐渐来,渐渐来,进入状态,佛陀说:到最后要进入什么?要三摩地,就是进入三昧的状态。没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么都看得破,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自在,什么事非恩怨,到我们身上统统没有发生。这种功夫,才叫做真正修行净土的人,心净则国土净啊。 ——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待续) 南无阿弥陀佛🙏🙏🙏
大善知识开示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慧律法师语录
大善知识开示 你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东西, 带不走的, 麻烦你轻轻松松就把它放下! 什么能带走呢? 就像你今天听经闻法, 这个叫做法身慧命, 增长你的法身慧命, 法身慧命是生生世世的, 这个肉体带不走, 父母亲跟你结的缘是这一辈子的, 上人不一样哦, 上人讲的法是百千万劫的法身慧命哦! 你跟你爸爸的缘就结束了, 但是你今天听经闻法, 般若智慧放在你的心中, 肉体败坏了, 下一辈子法身慧命会又活起来, 是谁啊? 就是跟师父结的这个法缘, 所以,你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东西, 带不走的东西,慢慢学会放下。 要积极听经闻法,持咒,念佛, 敬佛,敬法,敬僧, 参加法会,听经闻法, 长养自己的圣胎法身慧命, 你这一辈子就活得很踏实! ----慧律法师
大善知识开示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慧律法师语录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 真正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 真正修行的人, 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 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 人生的痛苦, 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 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 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 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慧律法师🙏🙏🙏
《华严经》诵一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诵了这个《华严经》,你要记住,把它运用在你的清净心、善心、菩提心,还有,你的般若智慧。了一切法不可得,那么这样上《华严经》才有意义,贴近你的修行,贴近你的修养。所以,如果你还有执着,那么华严就不能入。 记得,扫荡一切的知见,不落入凡夫知见,不落入外道的知见,不落入二乘人的知见,不落入菩萨的知见,也不落入佛陀的知见。不落入有见,也不落入无见。不落入亦有亦无见,也不落入非有非无见。万法都是一真,都是绝对的真如。 如果我们有痛苦,就是你的妄想,其他没有别的。你如果有增加,就是你的妄想。如果你有减少什么,也是你的妄想。如果你有敌人,就是你的妄想。统统是你自己。为什么?因为境就是绝对,绝对就是一真。一真就是平等。善用一心,善用绝对的真如。一一慧律法师巜大方广佛华严经》
一切法本不生,一切法其实妄体本空,妄心还是空。因为众生不了解这一层深层的道理,不了悟一切法本来就无生 而起如幻的识心,虽是识心,但是它是如幻。举一个例子,眼,眼识四缘生,举一就包括六根。例如眼识从眼根而来,和合了眼、色尘,加上有光线,还有外境的外界,因为前念之识生起,妄想妄现有生识之相心,生了这个意识心以后,仿佛若有实体,实已,慢慢地,因为识心分别是刹那败坏的,还坏,意思众生就是生活在一种如幻不实在的生灭一种循环。师父已经讲过了,生命是一种无聊的循环,生命是一种无聊的循环,但是如果大悟了,生命是有意义的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名本非有因建立相。 慧律法師楞伽經
生命只是一个观念而已转得过来你就自在转不过来你就不自在师父今 生命只是一个观念而已 转得过来你就自在 转不过来你就不自在 师父今天教你一个大智慧 你碰到任何事情 都挂一个无 无不是没有 是不执著的意思 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 你就告诉自己 是非是人定出来的 无所谓的是 也无所谓的非 你碰到有人骂你 用无告诉自己 没有所谓的侮辱我的事情 百年后这个全部没有 全部消失 没有实体可得 一切都不要动摇到这一念 保持一个觉悟清醒的心 碰到好的不执著 碰到坏的不计较 用这个无过日子 你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慧律法师《谈初发心》
不管对不对你都接受,这种功夫临命终就是最上乘的功夫。对跟错不 不管对不对你都接受, 这种功夫临命终就是最 上乘的功夫。对跟错 不要管他,全部放下, 你临命终一定要用到这种功夫。 临命终你怎么知道众 生要讲的话是对还是错? 你怎么知道临命终是现顺境还是现逆境? 不管顺逆二境, 临命终就是要用到那种功夫, 对也接受, 不对也接受。为什么? 本性没有所谓的对跟不对, 对不对是人订出来的原则, 就要有这种功夫。 ——慧律法师《大乘起信论》
与其能辩,不如能忍!-慧律法师修行就是去除执著,就像你对,对 与其能辩,不如能忍!-慧律法师 修行就是去除执著,就像你对,对得很痛苦,也是错;就像你对,不能忍辱,也是错,与其能辨,不如能忍。也许你拥有正法,可是碰到人家来否定你的时候,气得不得了,这个也不是一个入道的人。你拥有正法,人家来侮辱、人家来否定你,你内心里面要告诉自己:没有肯定跟否定这种东西,悟了就是我自己解脱。对方来否定你,不代表我们没有拥有真理,如果因为对方来否定我们,我们又生气,跟他吵得半死,那这个也不是修行人。【图片】
人的感情高,理性就低;理智高,情感就低-慧律法师人类有一个特 人的感情高,理性就低;理智高,情感就低-慧律法师 人类有一个特性,也就是冷的理智,和热的情感,不能在同时存在,理智到达了最高潮的时候,情感总是低潮。譬如说:我们专心地思想一个数学题目,或者是在哲学上的一个困难问题的时候,或者是在思维某一种重要的事情,我们当时的情感,总是很微弱的;可是当我们与人恋爱,或者是吵架的时候,也就是情感发挥到高潮的时候,那时侯的理智,总是非常低弱的,两个人一吵架,或者一谈恋爱,那不管死活了。因此我们证明,理智和情感这两个东西,在众生位的时候,是互相抵消的,不能互相扶持的;感情高,理性就低;理智高,情感就低;一定的,是互相抵消,是同时不并起的。以这样一个水火矛盾不相容的心,怎么能够达到像佛陀的悲智无碍佛的境界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大悲与大智并起,是诸佛的不可思议境界,也是我们学佛人所努力的目标。如果我们的心是矛盾性的,悲智是不能并起的,那么圆满佛位是无法成就的。
三种回向,成佛的关键-慧律法师回向有三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 三种回向,成佛的关键-慧律法师 回向有三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因为我们是修菩萨行,不可以自私,我们自己念佛是小,法界众生是大,叫做回小向大,因为要扩展我们这个心量,符合这个菩萨行,小就是个人,大就是法界无量的众生。回因向果,我们所有的修行,供养、礼佛、拜忏、布施、持戒、念佛、佛七,这都有功德,所以要回因向果,果就是成佛。回事向理,我们念佛是事相,为什么向理呢?因为理是无生,你要回向理体,你才有一天会进入佛的果位,所以回事向理就是要直入无生的道场,大寂静处,所以回事向理就是回对立性的世间法,进入绝对的出世间法,就是无生法忍,这是成佛最重要的。
世间人是因为不了解才结婚,因为了解而分开-慧律法师众生的毛病 世间人是因为不了解才结婚,因为了解而分开-慧律法师 众生的毛病就是四个字:执为实有——执着假的,看作是实在的。讲到这要讲一个故事,这几天看报纸,哎呀!那实在死得太冤枉了。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她跟男朋友常常意见不和,男的常常要打她。这女孩说:“我还没嫁你,动不动就打我,我不要理你了。”后来另外找了一个男孩,两个人同居。前男友受不了,虽然打她却也爱她,就拿刀到她家理论。他现在的男朋友说:“你打人家,人家不跟你,她现在跟我不是我的意思。”女孩也说:“你动不动就打人,不懂得珍惜我,他疼我,当然我要跟着他。”前男友拿刀冲来,同居的这男友身体壮,结果把刀抢过来,反插回去,前男友当场死亡。世间最严重的执着,就是以为世间是真实的。学佛的人不同,我们要有冷静的态度:再美的人,也还是会老,你即使结婚,五十年也得死,变成老阿婆、老阿公,都一定会死,没什么好执着的,一念回光返照,这样就不会很痛苦,放下!真的。世间人是因为不了解才结婚,因为了解而分开。但对学佛的人来说,这句话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了解而结婚,因为不了解才分开。
有错,我们自己检讨;没有错,心安理得-慧律法师诸法从本来,常 有错,我们自己检讨;没有错,心安理得-慧律法师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为什么?无常,当体即空,缘起,当体即空,无相可得嘛!哪里不是寂灭相?那为什么看不透寂灭呢?认为有嘛!两个人为什么会吵架?就认为有这回事情嘛!如果一个圣人,万法都不可得,哪有这些事情?凡夫要跟圣人吵架,吵不起来,没有这回事啊!两个人吵、坚持吵,为什么?看法不同嘛!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每个人的角度。为什么有看法?因为他认为有这种事情发生嘛,这种事情在一百年后看,你就觉得无聊啊;现在这个事情发生了,当下就空啊,这样就OK了!我对这个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的没有意见,这样戏就演完了,没戏可演了。没戏可演了,你就进入诸佛的境界,没有吵杂,没有是非,没有恩怨。你有正知正见以后,你以后到哪一个团体,不管听到什么恶劣的、什么是非,人家批评你、毁谤你的,我告诉你:你也不会难过。就是这样。有错,我们自己检讨;没有错,心安理得。
发愿三天不生气,你试试看-慧律法师诸位!你听师父一句话,明天 发愿三天不生气,你试试看-慧律法师 诸位!你听师父一句话,明天起连续三天发愿:“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我都不要生气。”你回去先试试看,这样你慢慢就能体会清净的本性是什么。无论孩子如何吵我,无论先生对我如何刻薄,无论公公、婆婆如何跟我合不来,我没有一点嗔恨心,你保持这颗心,这样就接近本性了。你若坐在那里傻呼呼地什么都不想,那也是第六意识。本性是在作用当下放下,没有执著,渐渐接近,这样你训练自己。三天先试试看,不要太长,太长受不了,这样你就可以体会佛祖他是一个多解脱的人。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