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咭咭猪猪
网络龙树app,依止大善知识。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442
关注贴吧数: 9
依止大善知识 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证悟最快,速度最快,看经绝对不如听经,但是,听经要遇到大善知识,叫你直捣如来本地风光、叫你明心见性、直进娑婆若海,这个就是大善知识!即心就是佛,即心成佛,这是大善知识! 一一慧律法师《楞严经》🙏 🙏 🙏
依止大善知识 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证悟最快,速度最快,看经绝对不如听经,但是,听经要遇到大善知识,叫你直捣如来本地风光、叫你明心见性、直进娑婆若海,这个就是大善知识!即心就是佛,即心成佛,这是大善知识! 一一慧律法师《楞严经》🙏 🙏 🙏
依止大善知识 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证悟最快,速度最快,看经绝对不如听经,但是,听经要遇到大善知识,叫你直捣如来本地风光、叫你明心见性、直进娑婆若海,这个就是大善知识!即心就是佛,即心成佛,这是大善知识! 一一慧律法师《楞严经》🙏 🙏 🙏
心如虚空。 记住:把生命交给阿弥陀佛,你临命终阿弥陀佛送你一朵大莲花,就是无量无边的寿命。如果你再用功,就上品上生,不得了!所以说,我们如果受到委屈,千万不要用仇视去解决,不必去坏事相,一切相,它都是在展现的本体界。现象界就是本体界,现象界不可得,本体界是可得,但是无相,我们一定要彻悟缘起性空的本源,一切万法,当体无非第一义谛,既然我们活在缘起的这个世间,我们就一定要结个好因缘,要种福田,一切功德皆悉成就之后,则从真出俗,内心里充满着智慧,就不会被迷惑颠倒。有缘就度,无缘合掌令欢喜,不要结恶缘,众生不是让我们来恨的,众生是要我们来度的,兴无缘之慈,运同体之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广度众生。 ——慧律法师《心如虚空》 南无阿弥陀佛🙏🙏🙏
心如虚空。 记住:把生命交给阿弥陀佛,你临命终阿弥陀佛送你一朵大莲花,就是无量无边的寿命。如果你再用功,就上品上生,不得了!所以说,我们如果受到委屈,千万不要用仇视去解决,不必去坏事相,一切相,它都是在展现的本体界。现象界就是本体界,现象界不可得,本体界是可得,但是无相,我们一定要彻悟缘起性空的本源,一切万法,当体无非第一义谛,既然我们活在缘起的这个世间,我们就一定要结个好因缘,要种福田,一切功德皆悉成就之后,则从真出俗,内心里充满着智慧,就不会被迷惑颠倒。有缘就度,无缘合掌令欢喜,不要结恶缘,众生不是让我们来恨的,众生是要我们来度的,兴无缘之慈,运同体之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广度众生。 ——慧律法师《心如虚空》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你看到冤仇的或者是很讨厌的人,不要去讨厌他,因为你的起心动念,同样也是修行。我们对冤亲、爱恨的人、要统统平等,统统放下。有智慧的人,看什么都能解脱,处处解脱,我们修行就是要放下,放不下,苦了自己。所以放下一切的执着,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 ——慧律法师开示 🌹🌹🌹🌹🌹🌹🌹🌹🌹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知见决定一切,修行一定要修福。修福一定要从内心里 降伏自我, 这个就是最大的福田那么,看你经济能力能舍多少算多少。 记得, 那个我执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我见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因为那粉就走佛的心味 不一定要钱啊!分别心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颠倒的心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所以 修行不一定要有很多的钱 但是要有一个佛的健康的心态。 因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由这个正知正见再化作正面的能量,内心有佛的正见, 付诸行动, 形成了内外一如的福报。 ----慧律法师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知见决定一切,修行一定要修福。修福一定要从内心里 降伏自我, 这个就是最大的福田那么,看你经济能力能舍多少算多少。 记得, 那个我执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我见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因为那粉就走佛的心味 不一定要钱啊!分别心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颠倒的心舍出来就是最大的福报。 所以 修行不一定要有很多的钱 但是要有一个佛的健康的心态。 因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由这个正知正见再化作正面的能量,内心有佛的正见, 付诸行动, 形成了内外一如的福报。 ----慧律法师
警惕伪经。 大安法师开示:勿念伪造的经,千万不可去念,应该要念大乘经典。 《血盆经》,《寿生经》,还有《太阳经》,《太阴经》,这些经都是很稀奇古怪,好像现在都没怎么传了。《佛说眼光经》,《太上临保灶王经》,《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佛说妙沙经》等等。可能由于印祖辨识之后,以后就大家都不流传,但民国年间这些伪经都到处传。 这些都是伪造的经,千万不可去念,应该要念大乘经典。 这里举出了这些重要的大乘经典:《佛说阿弥陀经》,净土宗一部非常核心的经典,还有《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净土三经,我们值得反复去读诵,做定课也可以,平时反复研讨都是很好。 还有《心经》很短,每天都念,这是大般若经典的心要,《金刚经》也是《大般若经》的其中一卷,《药师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些经典都是大乘的真经了,都要去读诵。 你不信这些大乘经典,反而偏偏去信这些瞎造的伪经,而且非常执著地要做这个佛事,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不做好像心不安,做了就好像就很踏实,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 有明佛理的人,跟这种人说你不要读这些伪经,不要做这些佛事,他还不肯相信。
警惕伪经。 大安法师开示:勿念伪造的经,千万不可去念,应该要念大乘经典。 《血盆经》,《寿生经》,还有《太阳经》,《太阴经》,这些经都是很稀奇古怪,好像现在都没怎么传了。《佛说眼光经》,《太上临保灶王经》,《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佛说妙沙经》等等。可能由于印祖辨识之后,以后就大家都不流传,但民国年间这些伪经都到处传。 这些都是伪造的经,千万不可去念,应该要念大乘经典。 这里举出了这些重要的大乘经典:《佛说阿弥陀经》,净土宗一部非常核心的经典,还有《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净土三经,我们值得反复去读诵,做定课也可以,平时反复研讨都是很好。 还有《心经》很短,每天都念,这是大般若经典的心要,《金刚经》也是《大般若经》的其中一卷,《药师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些经典都是大乘的真经了,都要去读诵。 你不信这些大乘经典,反而偏偏去信这些瞎造的伪经,而且非常执著地要做这个佛事,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不做好像心不安,做了就好像就很踏实,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 有明佛理的人,跟这种人说你不要读这些伪经,不要做这些佛事,他还不肯相信。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当你碰到一件事情你用大般若智慧,透视空的道理,它是不实在的,不要被它骗去,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但凡所有相,都在欺骗你的真性你只有能够如是体悟不要被假相所骗,清清楚楚的如是见 如足尤所儿 完全站在制高点、超越的立场上,看这一件事情, 你会觉得世间人很可笑的,也很悲哀的,非常可怜的值得圣人去同情他的他可以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情, 这样耿耿于怀一个月一年、十年、一辈子众生拿这个石头压在自己的心灵上这石头就是执着、就是分别心。 --慧律法师《楞严经》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当你碰到一件事情你用大般若智慧,透视空的道理,它是不实在的,不要被它骗去,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但凡所有相,都在欺骗你的真性你只有能够如是体悟不要被假相所骗,清清楚楚的如是见 如足尤所儿 完全站在制高点、超越的立场上,看这一件事情, 你会觉得世间人很可笑的,也很悲哀的,非常可怜的值得圣人去同情他的他可以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情, 这样耿耿于怀一个月一年、十年、一辈子众生拿这个石头压在自己的心灵上这石头就是执着、就是分别心。 --慧律法师《楞严经》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当你碰到一件事情你用大般若智慧,透视空的道理,它是不实在的,不要被它骗去,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但凡所有相,都在欺骗你的真性你只有能够如是体悟不要被假相所骗,清清楚楚的如是见 如足尤所儿 完全站在制高点、超越的立场上,看这一件事情, 你会觉得世间人很可笑的,也很悲哀的,非常可怜的值得圣人去同情他的他可以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情, 这样耿耿于怀一个月一年、十年、一辈子众生拿这个石头压在自己的心灵上这石头就是执着、就是分别心。 --慧律法师《楞严经》
万法唯心。 一个人做恶的时候,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清净。诸恶莫作,众善要奉行,内心一定要清净。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因为万法唯心,但看你的起心动念。修行,别人其实帮不上任何的忙,完全要看你自己。内心解脱跟束缚,是你自己;清净跟污垢,还是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这个叫做: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一一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万法唯心。 一个人做恶的时候,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清净。诸恶莫作,众善要奉行,内心一定要清净。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因为万法唯心,但看你的起心动念。修行,别人其实帮不上任何的忙,完全要看你自己。内心解脱跟束缚,是你自己;清净跟污垢,还是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这个叫做: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一一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慈悲待人。 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这一句好多人不懂。你不经过痛苦的洗礼,一直活在幼稚里面,你的心智怎么成熟?一定要经过人家的打击 反对、侮辱、诽谤让你产生种种的动心忍性,你才能够增益其所不能。所以,要用一颗感恩的心 对你不好的人,你就愈感恩他,经典里面讲, 大恶人我用大慈悲心 对待他, 中等恶人我用中等慈悲心对待他, 小小的恶人, 我用小小的慈悲心对待他。你看佛的法就是不一样他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无论碰到什么事情, 二六时中都是用一颗健康的心,一颗智慧的心在看这个世间, 所以,他不会受伤也不会哭泣, 也不会感觉他很委屈,没有的! ---慧律法师
命运好坏问自己 真善,就是真心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谋利益,决定得好果。所以,想知命运好坏,不需要问别人,只需看看自己的善恶言行就知道。一个人行善三年,命运一定会变好,同样,行恶三年,厄运会降临。这是因果定律,是自然之道,不是迷信,不是教化人的言辞,是真理。 ——慧律法师
命运好坏问自己 真善,就是真心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谋利益,决定得好果。所以,想知命运好坏,不需要问别人,只需看看自己的善恶言行就知道。一个人行善三年,命运一定会变好,同样,行恶三年,厄运会降临。这是因果定律,是自然之道,不是迷信,不是教化人的言辞,是真理。 ——慧律法师
命运好坏问自己 真善,就是真心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谋利益,决定得好果。所以,想知命运好坏,不需要问别人,只需看看自己的善恶言行就知道。一个人行善三年,命运一定会变好,同样,行恶三年,厄运会降临。这是因果定律,是自然之道,不是迷信,不是教化人的言辞,是真理。 ——慧律法师
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 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 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 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 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 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 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 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 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 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听经闻法很重要 不听经,不闻法, 你就没办法开般若智慧!智慧不开,碰到境界的时候, 没有办法保持内在的平衡。所以,师父告诉大家, 听经闻法要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你要记住师父的话!今天你听经闻法, 就做为将来定慧的资粮, 今天你听经闻法, 绝对不会白白的浪费,绝对功不唐捐, 你今天所有的正知、正见、正确的观念, 都会做为你将来修行的一面借镜, 会资助你的定慧, 成为你定慧的资粮、了生死之胜券! ——慧律法师《楞严经》🙏 🙏 🙏
什么叫顿悟 什么是顿悟? 彻底无为,不著法相,这个就是下手处。什么叫做彻底无为?于有为界,彻底了解万法空无自性,叫做彻底无为。彻底无为,取舍不可得,得失不可得,身口意不可得,凡圣不可得,美丑不可得,善恶不可得,冤仇恩亲不可得。彻底无为,就是见一切相,了解一切相本自无为,于有为相,彻底无为,叫做毕竟空。不著法相,不谈法相。简单讲,你要如何顿悟呢?彻底无为。无为叫做法性。彻底无为,能见自性。不著法相,就是不谈法相,是真正的下功夫。但是,有的根器不够,禅宗有时候难免叫做“绕路说禅”。因为没有办法,绕路就是说,回故乡的路,直的路,他不会走,他就绕一下,叫做绕路说禅。 一一慧律法师巜圆觉经》
什么叫顿悟 什么是顿悟? 彻底无为,不著法相,这个就是下手处。什么叫做彻底无为?于有为界,彻底了解万法空无自性,叫做彻底无为。彻底无为,取舍不可得,得失不可得,身口意不可得,凡圣不可得,美丑不可得,善恶不可得,冤仇恩亲不可得。彻底无为,就是见一切相,了解一切相本自无为,于有为相,彻底无为,叫做毕竟空。不著法相,不谈法相。简单讲,你要如何顿悟呢?彻底无为。无为叫做法性。彻底无为,能见自性。不著法相,就是不谈法相,是真正的下功夫。但是,有的根器不够,禅宗有时候难免叫做“绕路说禅”。因为没有办法,绕路就是说,回故乡的路,直的路,他不会走,他就绕一下,叫做绕路说禅。 一一慧律法师巜圆觉经》
外在的相与本性无关 #礼敬佛陀!恭敬三宝!顶礼师父上人# 离开了这个尘,无结,就是内心就没有烦恼,也没有执着,那么这个就是修行的根本。所以,你不能离开这个尘相,百千万劫你不可能成就的。【皆上句离尘,下句无结。又上科正所逆之流,此科即能逆之法。】所以,这一段讲三摩,是专门在怎么修行,奢摩他、三摩、禅那,奢摩他,开悟解理这一段,叫你如何一门深入,如何来返流、来照性。所以,这一科就是能逆之法。【良以奔尘,即为出流,】你只要一心一意的,去追求这些不实在的外境,那么就永无宁日了,就出流了,就是心光外泄了。【亡尘正是逆流。】诸位!这个“亡尘”要画二个双红线,它的重点在哪里呢?就是离相,如果你不能离相,那就一辈子修行会很辛苦的!那么,离相就是成不成道全在于此悟入,全在于此悟入。意思就是:外在的相跟本性无关。 —慧律法师《楞严经》🙏 🙏 🙏
功不唐捐。 记得好好的念佛,到极乐世界就有一席之地,而且你念得越精勤,修的福德越大品位越高,你所住的莲华就越庄严。所以佛教讲的“功不唐捐”,你不要怕吃亏,在这一辈子你所付出的,佛那边都有记录,非常清楚的,佛所讲的极乐世界因果法则,是比电脑更准的,因为完全在你的八识田中里面,佛是最清楚的。 ——慧律法师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我们凡夫众生生病是很正常的事,你不要说学佛了怎么还会生病呢?那个人平时那么好还会生病呢?我们无始劫来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今生因缘巧合,业障现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我们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的色身,地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四大不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说。平时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贪嗔痴慢疑,这个也是在造业,造业就会有业报,所以不要以为你修行了就不会生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因为有这个病苦以及种种烦恼,我们才想着修行解脱。才更应该懂得精进修行。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我们凡夫众生生病是很正常的事,你不要说学佛了怎么还会生病呢?那个人平时那么好还会生病呢?我们无始劫来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今生因缘巧合,业障现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我们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的色身,地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四大不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说。平时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贪嗔痴慢疑,这个也是在造业,造业就会有业报,所以不要以为你修行了就不会生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因为有这个病苦以及种种烦恼,我们才想着修行解脱。才更应该懂得精进修行。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以苦为良师 四谛,声闻乘。什么叫四谛?苦集灭道。为什么讲苦呢?苦就是身心酬业,酬就是果报,你身心的果报,你造如是因得如是果,患累逼恼,这个患累就是重复的过痛苦烦恼的日子。患累逼恼就是说我们重复着痛苦,今天稍微快乐一点,明天就逼迫、就烦恼,而我们为了追求那种错误的东西,然后就继续拼命地造业,所以这个苦,实在是苦不堪言。尝受到这个苦洗礼的人是有福了,为什么?道之将近,其苦也深。没有这个苦,你怎么会想修行?十方三世一切佛以苦为良师。所以,尝受到更多痛苦的人,正好修行,所以感恩那些示现逆境给你的人,感恩那些困难的人,因为那是成功的跳板,是觉悟的基石,同学们!不要排斥痛苦,你也不要排斥逆境,你欢喜地接受它,你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慧律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以苦为良师 四谛,声闻乘。什么叫四谛?苦集灭道。为什么讲苦呢?苦就是身心酬业,酬就是果报,你身心的果报,你造如是因得如是果,患累逼恼,这个患累就是重复的过痛苦烦恼的日子。患累逼恼就是说我们重复着痛苦,今天稍微快乐一点,明天就逼迫、就烦恼,而我们为了追求那种错误的东西,然后就继续拼命地造业,所以这个苦,实在是苦不堪言。尝受到这个苦洗礼的人是有福了,为什么?道之将近,其苦也深。没有这个苦,你怎么会想修行?十方三世一切佛以苦为良师。所以,尝受到更多痛苦的人,正好修行,所以感恩那些示现逆境给你的人,感恩那些困难的人,因为那是成功的跳板,是觉悟的基石,同学们!不要排斥痛苦,你也不要排斥逆境,你欢喜地接受它,你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慧律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以苦为良师 四谛,声闻乘。什么叫四谛?苦集灭道。为什么讲苦呢?苦就是身心酬业,酬就是果报,你身心的果报,你造如是因得如是果,患累逼恼,这个患累就是重复的过痛苦烦恼的日子。患累逼恼就是说我们重复着痛苦,今天稍微快乐一点,明天就逼迫、就烦恼,而我们为了追求那种错误的东西,然后就继续拼命地造业,所以这个苦,实在是苦不堪言。尝受到这个苦洗礼的人是有福了,为什么?道之将近,其苦也深。没有这个苦,你怎么会想修行?十方三世一切佛以苦为良师。所以,尝受到更多痛苦的人,正好修行,所以感恩那些示现逆境给你的人,感恩那些困难的人,因为那是成功的跳板,是觉悟的基石,同学们!不要排斥痛苦,你也不要排斥逆境,你欢喜地接受它,你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慧律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修行最怕障道 界诠法师开示:修行最怕障道,要与众生结善缘,不能结恶缘。 我们现在虽然说也有信仰,但信得不够深入,对什么事情都还产生怀疑。 为什么信的不够呢?我们无始的妄业、习气种子依然存在起作用。我们抱着怀疑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真能往生吗?这就是过去的习气种子在那里阻挠。 我们要真正地谛信,谛信要靠我们积功累德才有办法相信,真正地信。这个信要有根有力,像树有根,根大了才有力,才不会动摇。那无论怎么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我们的信念不会改变。 〖今唯使汝净除业镜客尘曀等。〗 我们应该要净除业镜。这个业本来是客尘烦恼,它不是实体的。你知道那像个镜子一样蒙上一层灰尘,你要把这灰尘去掉。 〖戒既完具定复清净。〗 强调戒能够清净、完具、圆满、不毁损、轻重等持,定能清净。戒是约束我们身口意三业,不要做过非错误的事。戒和定都清净了,那么智慧就能清净。这样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智慧是自然清净,而不是世智辨聪。佛像的特点是什么?眼睛都是垂下来不看别人,意思是说要看自己,就观自在菩萨。 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说,先要观察自心在不在。我们要时常观察自己,如果能观察自心,即能皆除一切苦厄。 修行最怕障道,所以修行要给自己铺开一个平坦的道路。首先要扫除障碍,与众生结善缘,不能结恶缘。你跟这个地方结恶缘,将来修行就有种种障碍。
修行最怕障道 界诠法师开示:修行最怕障道,要与众生结善缘,不能结恶缘。 我们现在虽然说也有信仰,但信得不够深入,对什么事情都还产生怀疑。 为什么信的不够呢?我们无始的妄业、习气种子依然存在起作用。我们抱着怀疑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真能往生吗?这就是过去的习气种子在那里阻挠。 我们要真正地谛信,谛信要靠我们积功累德才有办法相信,真正地信。这个信要有根有力,像树有根,根大了才有力,才不会动摇。那无论怎么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我们的信念不会改变。 〖今唯使汝净除业镜客尘曀等。〗 我们应该要净除业镜。这个业本来是客尘烦恼,它不是实体的。你知道那像个镜子一样蒙上一层灰尘,你要把这灰尘去掉。 〖戒既完具定复清净。〗 强调戒能够清净、完具、圆满、不毁损、轻重等持,定能清净。戒是约束我们身口意三业,不要做过非错误的事。戒和定都清净了,那么智慧就能清净。这样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智慧是自然清净,而不是世智辨聪。佛像的特点是什么?眼睛都是垂下来不看别人,意思是说要看自己,就观自在菩萨。 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说,先要观察自心在不在。我们要时常观察自己,如果能观察自心,即能皆除一切苦厄。 修行最怕障道,所以修行要给自己铺开一个平坦的道路。首先要扫除障碍,与众生结善缘,不能结恶缘。你跟这个地方结恶缘,将来修行就有种种障碍。
火烧功德林 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如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圆满的度人? ——慧律法师
火烧功德林 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如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圆满的度人? ——慧律法师
纠正自己。 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纠正自己”,要改变自己,这样才叫修行。如果修行你不纠正自己,而随着自己的习气去造业,而且解释了一大套的理由,一样是错误的,你不纠正自己,就是放纵自己的习气跟错误,你不改变自己,你就永远要受时空的支配,就必须永远的六道轮回。我们只有靠反省,就是禅宗讲的回光返照,这样子慢慢看出来,一个人肯反省、肯求忏悔就不会把错误重复的去表演,我们就会停止这些错误的行为和思想,要打破这个业障,除了反省、忏悔没有第二条道路。 ————慧律法师开示节选
今天盂兰盆节 盂兰盆翻译,叫做“救倒悬”,就是救助颠倒的众生。 中国的传统是讲究慎终追远:孝道。 站在佛教的角度,就是救度先亡,也就是救度苦难的众生,超拔苦难的众生。 但回归到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超度自己的无明、烦恼、业力。然后在表象、具体上,我们要超度祖先。 所以在中元节,师父在这里提醒大家:精进用功、念佛。如果你那边有办普度法会的话,你要去随喜,要去参加。 希望大家身心健康、道业增长,智慧无量,好好的护持三宝。 ——慧律法师🙏🙏🙏 ☀☀☀🌻🌻🌻🌴🌴🌴 以此兰盆供善根,报答父母劬劳恩。 存者福乐寿无疆,亡者离苦得超生。 四生九有诸含识,八难三途苦众生。 各个悔过洗瑕疵,尽蒙慈济出沉沦。
今天盂兰盆节 盂兰盆翻译,叫做“救倒悬”,就是救助颠倒的众生。 中国的传统是讲究慎终追远:孝道。 站在佛教的角度,就是救度先亡,也就是救度苦难的众生,超拔苦难的众生。 但回归到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超度自己的无明、烦恼、业力。然后在表象、具体上,我们要超度祖先。 所以在中元节,师父在这里提醒大家:精进用功、念佛。如果你那边有办普度法会的话,你要去随喜,要去参加。 希望大家身心健康、道业增长,智慧无量,好好的护持三宝。 ——慧律法师🙏🙏🙏 ☀☀☀🌻🌻🌻🌴🌴🌴 以此兰盆供善根,报答父母劬劳恩。 存者福乐寿无疆,亡者离苦得超生。 四生九有诸含识,八难三途苦众生。 各个悔过洗瑕疵,尽蒙慈济出沉沦。
发一颗善良的心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动机就是因,因地心,要善良,同时善良得很有智慧。底下这一句话就更重要了,你得到的果报是什么,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着他。也就是说:发一颗善良的心的人,什么都往好处想,什么都不尖酸刻薄,什么都是善的一面,去思惟、去转换这个观念,没有负面的思想,完全是正面的、善良的心,那么,快乐就会像影子,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意思就是:发一颗善良的心的人,无论是自己单独相处,或者是跟人家相处,都会受到欢迎。 一一慧律法师🌺
发一颗善良的心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动机就是因,因地心,要善良,同时善良得很有智慧。底下这一句话就更重要了,你得到的果报是什么,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着他。也就是说:发一颗善良的心的人,什么都往好处想,什么都不尖酸刻薄,什么都是善的一面,去思惟、去转换这个观念,没有负面的思想,完全是正面的、善良的心,那么,快乐就会像影子,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意思就是:发一颗善良的心的人,无论是自己单独相处,或者是跟人家相处,都会受到欢迎。 一一慧律法师🌺
法不在多,在于入心。 法不在多,在悟!听师父的开示,不是多跟少?而是听得进听不进?会不会运用在生活当中?听得进也一定要会运用,如果听了很多的佛法不会运用,则佛法变成死的,所以佛法的最终目的还是能否运用,法是否能入心。 ——慧律法师
从事相上磨练 修行要悟得理,但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炼 我们大部分人都悟得理,可惜在事相上不肯修行,这个就是众生的最大的弊病。 众生懈怠、懒惰,道理都知道,不肯磨炼、忍辱。他也在讲,可是碰到事情忍不下来,虽悟也没有用,事理不能圆融! 所以,就修行来讲,一定要在事相上磨!没有磨练,道理知道没有作用,道理要从事相上行! 故: 修事一定悟理,悟理当下就要修事。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离一切相。 诸位,尘垢不是指外在的,心尘之垢。诸位,只要你著相,你的心中就有尘垢,就这么简单。你就知道离一切相有多重要。修行,你就抓到关键了。你就抓到关键了。离一切相,哪个没有人格?离一切相,哪一个人没有僧格?你离一切相,哪一个没有佛格?为什么?你是一个大觉悟的圣者,能觉所觉皆不离心相 上面之尘。 如汤,只是用智慧 销冰,这四相 消了以后,就是真心。无明销了,就是真心本如,无有别冰,冰就是水,知冰销者,四相销了,就是我们的真觉。 ——慧律法师《圆觉经》
离一切相。 诸位,尘垢不是指外在的,心尘之垢。诸位,只要你著相,你的心中就有尘垢,就这么简单。你就知道离一切相有多重要。修行,你就抓到关键了。你就抓到关键了。离一切相,哪个没有人格?离一切相,哪一个人没有僧格?你离一切相,哪一个没有佛格?为什么?你是一个大觉悟的圣者,能觉所觉皆不离心相 上面之尘。 如汤,只是用智慧 销冰,这四相 消了以后,就是真心。无明销了,就是真心本如,无有别冰,冰就是水,知冰销者,四相销了,就是我们的真觉。 ——慧律法师《圆觉经》
学佛就是改变命运 因为第八意识异熟果报成熟 你这辈子差不多就有一定的格式 因为强大的业力 众生是改变不了的 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 就是学佛 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 就是听经闻法 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 就是开佛陀的大智慧 改变业就改变了命运 命运由强大的业力固定住 改变业力就要改变虚妄的执著 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 从内心从妄念改变 才能彻底改变命运。 --慧律法师《华严经》
管好自己。 你不要干预别人的生活 你不要管别人的是非 你要管你自己, 你的心是不是平稳 当你的心产生一种心思动力 想要害人、嫉妒、恨、不满 你告诉自己, 你已经离佛太远了 你已经离佛陀很远了 为什么? 你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你也不了解佛陀真正 传给我们的生命是什么? 佛陀传给我们真正的生命 就是无所著、空、放下 而我们现在已经离得太远了, 我们自我的觉知, 障碍了我们自己, 我的观念误导了我们自己。 一慧律法师
管好自己。 你不要干预别人的生活 你不要管别人的是非 你要管你自己, 你的心是不是平稳 当你的心产生一种心思动力 想要害人、嫉妒、恨、不满 你告诉自己, 你已经离佛太远了 你已经离佛陀很远了 为什么? 你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你也不了解佛陀真正 传给我们的生命是什么? 佛陀传给我们真正的生命 就是无所著、空、放下 而我们现在已经离得太远了, 我们自我的觉知, 障碍了我们自己, 我的观念误导了我们自己。 一慧律法师
说话要言辞柔软 言辞柔软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众生,而且讲完之后,能让每一个众生听了充满欢喜。不管法师或居士,言辞柔软,可悦众心,我们开口,要让众生欢喜,这是很重要的修养。纵然我们受尽了委屈也不要动口骂人,为什么?他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你骂他,反而变成你造口业。我们待人处事,起心动念,一切要即相离相!千万不能动到贪嗔痴,嫉妒的念头,如果一时做不到,我们避开就好。柔软音就是不伤害众生的音,听起来就很有慈悲心,心底大慈大悲的人才会讲柔软音。佛陀他没有愤怒,众生委屈他,他也是笑一笑,佛就是那么冷静,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恭录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说话要言辞柔软 言辞柔软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众生,而且讲完之后,能让每一个众生听了充满欢喜。不管法师或居士,言辞柔软,可悦众心,我们开口,要让众生欢喜,这是很重要的修养。纵然我们受尽了委屈也不要动口骂人,为什么?他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你骂他,反而变成你造口业。我们待人处事,起心动念,一切要即相离相!千万不能动到贪嗔痴,嫉妒的念头,如果一时做不到,我们避开就好。柔软音就是不伤害众生的音,听起来就很有慈悲心,心底大慈大悲的人才会讲柔软音。佛陀他没有愤怒,众生委屈他,他也是笑一笑,佛就是那么冷静,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恭录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说话要言辞柔软 言辞柔软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众生,而且讲完之后,能让每一个众生听了充满欢喜。不管法师或居士,言辞柔软,可悦众心,我们开口,要让众生欢喜,这是很重要的修养。纵然我们受尽了委屈也不要动口骂人,为什么?他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你骂他,反而变成你造口业。我们待人处事,起心动念,一切要即相离相!千万不能动到贪嗔痴,嫉妒的念头,如果一时做不到,我们避开就好。柔软音就是不伤害众生的音,听起来就很有慈悲心,心底大慈大悲的人才会讲柔软音。佛陀他没有愤怒,众生委屈他,他也是笑一笑,佛就是那么冷静,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恭录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活出价值。 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在人间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如果只是为了追逐财色名利,就成了物欲的奴隶,一生走完,人生却交了白卷,在善恶总结时,你没有一点善行,就只有下堕。所以,趁现在还不晚,赶紧忏悔,发愿余生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否则,过完此生,造作了一堆恶业,只有去地狱、饿鬼道、畜性道还债,你说,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颠倒? ——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活出价值。 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在人间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如果只是为了追逐财色名利,就成了物欲的奴隶,一生走完,人生却交了白卷,在善恶总结时,你没有一点善行,就只有下堕。所以,趁现在还不晚,赶紧忏悔,发愿余生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否则,过完此生,造作了一堆恶业,只有去地狱、饿鬼道、畜性道还债,你说,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颠倒? ——慧律法师慈悲开示
境有则现,境无则灭。 无体乃妄体,为什么叫无体呢?因为它刹那生刹那灭,叫做无体。无体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境有则现,境无则无。譬如说:很多的钱显现在你的前面,你起贪爱心。而佛陀说:这个贪爱心本身并不存在,是因为钱放在你的前面,而你生贪爱心;钱拿走了,这个贪爱心就没有了,但是,养成了习气,习气以后又落入更深一层的,叫做深层意识,或者叫做微细意识。这个又变成生死的贪的贪头,就变成生死的种子。所以,所谓无体,就是境有则现,境无则灭,而且会养成一种习性,而不知道这是刹那灭的一种妄心,没有实体的东西,借境而显现的,所以,这个叫做无体之妄体。 ——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慈悲开示🙏🙏🙏
境有则现,境无则灭。 无体乃妄体,为什么叫无体呢?因为它刹那生刹那灭,叫做无体。无体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境有则现,境无则无。譬如说:很多的钱显现在你的前面,你起贪爱心。而佛陀说:这个贪爱心本身并不存在,是因为钱放在你的前面,而你生贪爱心;钱拿走了,这个贪爱心就没有了,但是,养成了习气,习气以后又落入更深一层的,叫做深层意识,或者叫做微细意识。这个又变成生死的贪的贪头,就变成生死的种子。所以,所谓无体,就是境有则现,境无则灭,而且会养成一种习性,而不知道这是刹那灭的一种妄心,没有实体的东西,借境而显现的,所以,这个叫做无体之妄体。 ——恭录慧律法师《楞严经》慈悲开示🙏🙏🙏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怎么来的?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怎么来的呢? 佛在灵山会上拈金色花,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陀就这么说啦,这大家都看过的这一段,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就是这么来的。简单讲,它没有语言,它没有文字,以心印心,名为传佛心印。那要传佛的心印,那无法可传。若有能传,若有所传,即成生灭。若有能悟、所悟,即成大误。没有能悟,没有所悟,契入绝对的第一义谛大空,没有能所,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到底要传什么咧?悟:诸法毕竟空、无所得,就是传佛的心印。悟:诸法空无自性,无念、无住、无相,即传佛的心印。虽传佛的心印,也无“法”可传。因为,诸法本自空寂。 ——慧律法师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怎么来的?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怎么来的呢? 佛在灵山会上拈金色花,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陀就这么说啦,这大家都看过的这一段,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就是这么来的。简单讲,它没有语言,它没有文字,以心印心,名为传佛心印。那要传佛的心印,那无法可传。若有能传,若有所传,即成生灭。若有能悟、所悟,即成大误。没有能悟,没有所悟,契入绝对的第一义谛大空,没有能所,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到底要传什么咧?悟:诸法毕竟空、无所得,就是传佛的心印。悟:诸法空无自性,无念、无住、无相,即传佛的心印。虽传佛的心印,也无“法”可传。因为,诸法本自空寂。 ——慧律法师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怎么来的? 佛在灵山会上拈金色花,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陀就这么说啦,这大家都看过的这一段,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这个名词就是这么来的。简单讲,它没有语言,它没有文字,以心印心,名为传佛心印。那要传佛的心印,那无法可传。若有能传,若有所传,即成生灭。若有能悟、所悟,即成大误。没有能悟,没有所悟,契入绝对的第一义谛大空,没有能所,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到底要传什么咧?悟:诸法毕竟空、无所得,就是传佛的心印。悟:诸法空无自性,无念、无住、无相,即传佛的心印。虽传佛的心印,也无“法”可传。因为,诸法本自空寂。 ——慧律法师
只看自己,不看別人。 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捺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广钦老和尚开示节选
只看自己,不看别人。 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捺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广钦老和尚开示节选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