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y603 jdy60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804 发帖数: 49,541 关注贴吧数: 11
植物(精油)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当代水产 植物提取物由一系列的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构成,长期以来就被当作香料、防腐剂和药材使用。精油提取物是植物源提取物的核心成分,是一类芳香、挥发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植物原料常据其芳香特征来加以区分(Oyen and Dung, 1999)。精油是疏水性的化合物,包括醇、醛、酯、醚、酮、酚、萜等化学成分。精油分子结构中的六碳环会在植物的生长及动物摄食的过程中生成不同的生化组分,从而产生不同的生化功能。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被认定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饲料添加剂,逐渐成为绿色环保安全动物食品生产和饲料工业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使水生动物必然与病原微生物直面接触,疾病发生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常常导致真正的致病因素被忽略。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诱发,还会有很多非致病性因素诱发,譬如营养不良、有毒物质蓄积、水质恶化等。本文将根据已经发表的有关植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资料,综述植物提取物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及其机制,着重阐述植物提取物对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营养物质消化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作用。   1 抗生素问题亟待解决 鉴于立法禁止药源性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及欧盟自2006年起全面禁止促长类抗生素的使用,植物提取物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动物生产严重依赖于人工合成药品,如抗生素、抗菌药、抗球虫药、合成促生长剂和抗寄生虫药。人类对抗生素药品的耐药性困惑和一些药物在食品中的残留事件,使消费者和政府机关增加了植物提取物的认知(Dahiya et al., 2006)。研究认为,持续过量无序地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产品,将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快速出现,造成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Wegener et al., 1998)。 欧盟关于水产品安全方面的严格立法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这将会对水产品出口国产生深远的影响。2007年,东南亚水产养殖的从业代表签署了水产养殖安全的立法草案,该草案建议严禁在养殖动物中使用人用抗生素,同时禁止采用兽用药品作为促长剂。 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植物精油,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早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Bauerman,2006)。精油的个别组分是变动的,例如,止痢草精油的两种主要活性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其含量可占精油的3%到60%不等(Lawrence and Reynolds, 1984)。止痢草(Origanum vulgare ssp. hirtum)通过气蒸提取的精油包括了30多种组分,其中大部分是具有不同活性的酚类化合物(Economou et al., 1991; Sivropoulou et al., 1996; Adam et al., 1998)。多种组分已被证明其具有维护肠道健康和平衡微生物菌群的功效(Besra et al., 2002; Rao and Nigam, 1970)。   2 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2.1 抗菌活性 植物提取物的抗微生物活性已有较多研究和报道(Deans and Ritchie,1987;Paster等,1990;Reddy等,1991;Lis-Blachin等,1998;Smith-Palmer等,1998;Hammer等,1999)。该特性使其在化妆品和食品工业已得广泛认可和应用。众多研究报道发现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Deans and Ritchie,1987; Paster等1990;Biondi等, 1993;Stiles等, 1995;Sivropoulou等,1996;Nelson,1997;Adam等,1998;Farag等,1989b;Manou等,1998;Dorman 和Deans,2000),并发现其抗微生物活性是基于植物精油的作用。在抗菌方面,芸香料灌木、肉桂/丁香、大蒜、止痢草/牛至和芥菜提取物抗菌能力最强,但除止痢草/牛至提取物添加剂开发成功外,其它提取物的开发还尚需时日。 澳大利亚科学家Hammer等(1999)比较了茶树、柠檬、百里香、生姜、芫妥、马郁兰、兰草莓、艾灌、三叶草、止痢草/牛至等十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树、芫妥、马郁兰和止痢草/牛至的提取物对三种致病性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能力,其中止痢草/牛至提取物的抑菌性最强。LEE(2004)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植物提取的纯化组分的抗微生物活性中以止痢草提取物最强,对主要病源细菌抑制效果优于麝香属类提取物;在抗沙门氏菌和链球菌方面优于肉桂提取物(Lee 等,2004)。   2.2 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加入保存于75℃猪油,对止痢草/牛至、白鲜、麝香草、马郁兰、留兰香(荷兰薄荷)、薰衣草、紫苏等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Economou等,1991)。止痢草/牛至提取物对猪油抗氧化作用最为有效,其次分别为麝香草、马郁兰和薰衣草。甲基异丙基苯-2,3-二醇(Schwarz等,1996)以及麝香草中发现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Aeschbach等,1994;Aruoma,1997;Baratta等,1998),都显示出强烈的抗氧化特性。Farag等(1989a)探讨了抗氧化活性和植物提取物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百里香酚的高度抗氧化活性是由于其苯酚羟基基团的存在,其可作为脂肪氧化第一步产生的过氧化物基团的氢供体,因此延缓氢过氧化物的形成。Teissedre和Waterhouse (2000)报道植物提取物的总苯酚含量和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养殖试验中也发现,在叉尾鮰饲料中加入止痢草提取后,其血浆中SOD和CAT活性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体内抗氧化机能(Zheng et al., 2009)。Youdim和Deans(1999a,b和2000)发现,麝香草属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百里香酚可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影响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比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维生素E。   2.3 抗应激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持续不断地受一些外界因素诸如温度、养殖密度、水体理化因子、鱼体运输、储存等各种应激因子的影响。像其他的脊椎动物一样,环境的应激作用能极大地影响鱼类的动态平衡,如果在养殖过程中给予鱼体长久的应激,动物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轴系将受到连续刺激,从而导致体内血液皮质醇浓度等上升(McCormick et al.,1998; Benfey and Biron,2000; Chen et al.,2002;Fevolden et al.,2003),皮质醇浓度的升高可被看作是鱼类应激的灵敏信号(Hsieh et al.,2003)。刘波等(2006)试验了大黄葸醌提取物对建鲤抗应激机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应激前,建鲤血液的皮质醇浓度较低(<50 ng/ml)。应激之后血液皮质醇浓度急剧增加,个别鱼最高达到100 ng/ml以上。其中与对照组比,应激前后2.0%大黄葸醌提取物组都显著降低了血液皮质醇浓度,同时攻毒试验也表明了其死亡率也是最低的,说明大黄葸醌提取物对应激引起的皮质醇负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也与周显青等(2002,2003)报道黄芪能提高中华鳖抗酸应激能力的结果一致。 皮质醇等激素水平上升会导致肝脏糖的异生及肝糖原的分解加强,为了满足应激过程中能量需要的增加,血糖水平就会急剧地增高(Barton,1991; Pottinger,1998; Grutter and Pankhurst,2000;Rotllant et al.,2003;Hsieh et al.,2003),于是有人认为血糖水平也是鱼类应激的一个重要指标(Hsieh et al.,2003),应激造成的血液中皮质醇、血糖水平的增加,机体的代谢加强,也会导致机体血液溶菌酶活性的上升(Demers and Bayne,1997;Fevolden andRoed,1993;王文博等,2004),或溶菌酶活性下降(Yin et al.,1995;Jeney et al.,1997;Fevolden et al.,1999)。这种变化的趋向受到诸多因素,如:应激的类型、强度以及时间等的影响(Fevolden et al.,2003)。于是,有学者认为血液溶菌酶活性变化亦可作为鱼体的应激信号(Fevolden et al.,1991;Fevolden and Roed,1993),但较皮质醇变化的遗传稳定性要差些(Fevolden et al.,1999)。刘波等(2006)研究发现,应激前0.5%大黄蒽醌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液溶菌酶活性,这与Chansue et al. (2000)、J Jan and Wu(2002,2004)所报道一致。应激后除了对照组显著增加外,其他各试验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周显青等(2003)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跟应激的方式及应激的时间有关(Fevolden et al.,2003)。一般短时间高密度应激可看作是急性应激,机体为了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势必会造成溶菌酶活性的增加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Demers and Bayne,1997;Fevolden et al.,1993;王文博等,2004)。   2.4 诱食作用 陈振昆(1996)在饲料中添加0.1%-1%的陈皮(柑橘外果皮经简单加工即成植物材——陈皮),对草鱼具有不同程度的诱食作用,其中以0.25%组的诱食作用最强,其后随添加量的增加,诱食作用减弱,当添加量达3%时,其诱食作用完全消失。陈葵(1996)的研究表明:陈皮对草鱼和鲤有明显诱食作用。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吉红(2008)显著性分析表明,陈皮、大蒜和松针对金鱼均有显著的诱食效果。大蒜中的大蒜素能增强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刺激食欲和促进消化,对多种水产动物的嗅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李星星(2006)报道,添加2%五味子汁对鲫鱼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植物,因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和咸五味而得名,具有敛肺生津、益胃养心、收敛固涩、滋补及强壮等功效,是常用植物之一。五味子中含有木脂素、多糖和三萜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木脂素类具有保肝、降酶和抗艾滋病等多种活性。童圣英等(1998)报道,山楂对皱纹盘鲍具有诱食活性。山楂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健脾消食作用。咸玉兰报道,0.5%木香组的鲫鱼明显集中抢食。木香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紫杉烯、a一紫罗兰酮、木香烯内酯、α和β木香烃、木香内酯、二氢脱氢木香内酯、木香醇和水芹烯等。有机酸成分有棕榈酸和天台乌药酸,其他还有甘氨酸和瓜氨酸等20种氨基酸及胆胺和木香碱等成分。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木香单味药能通过胃肠蠕动加快、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利胆作用;有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并能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利尿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3 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以及抗生素问题日趋严重,植物提取物作为优质安全的水产饲料添加剂或水产药品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者:重庆市璧山县水产站梁毅;西南大学水产系 郑宗林)
解读鱼类抗应激能力增强策略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通威 鱼类的应激反应是其个体对各类环境因素的异常刺激所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它可能成为是一种或多种疾病的诱因。因此,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养殖鱼类的抗应激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本文针对鱼类养殖过程中的应激及如何增强鱼类的抗应激能力进行简要介绍,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应激的概念与反应过程 应激是鱼类等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综合。不同种类的鱼类个体的应激反应强度有很大差异。 鱼类等动物的应激反应根据机体组织变化水平可分初级、次级和第三级应激反应。初级应激反应是鱼类等动物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水平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或去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升高和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次级应激反应是由初级反应引起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各组织与器官方面的改变。第三级应激反应指次级应激反应基础上导致个体水平或群体水平上的变化,如生长速率、抗病能力、繁殖能力及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应激的危害 应激反应会降低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过程,导致鱼类生长受到抑制,内分泌调节紊乱,存活率降低等疾病的发生。养殖生产中大部分难以根治的顽固性疾病往往是鱼类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状态的结果,所以,应激反应是鱼类等水生动物健康的大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引起应激的因素分类 在鱼类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因素的刺激影响,总体来说主要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三类。 1. 理化因素 (1)溶氧。鱼类处于低溶氧的水环境中,会导致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造成机体和组织坏死,同时也增强了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 (2)温度。养殖水体温度的突然升高会使鱼类遭受应激,会引起机体渗透压调节机能障碍。如果鱼类处在水温剧烈变动的水体中则会因遭受强烈应激而死亡。 (3)盐度。养殖水体的盐度主要是由其中的氯化物、磷酸盐、硫酸盐等物质含量的高低所决定,盐度主要影响鱼类机体的渗透压。如果盐度变化严重超出正常范围则会导致鱼类机体生理失调,危及生命。 (4)水体中pH值。鱼类养殖生产中要求水体pH值范围为6.5~9.0,最适范围为7.5~8.0,如果超出最适范围则会使鱼类受到应激,损害鱼类健康。 (5)氨。通常在鱼类养殖水体中氨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5~0.1mg/L。当水环境中氨浓度过大时,鱼类出现应激反应,对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带来严重损害。 (6)亚硝酸盐。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环境中,鳃组织受到破坏,摄食量下降,生长受阻,严重时可致死亡。 2.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养殖水体中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与鱼类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微生物因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有很多是条件致病菌,它们的致病力随着水环境中不良应激原的增加而增强,进而对鱼类机体器官造成损害,导致鱼类患病。 3. 人为因素 鱼类养殖生产一般都可分为暂养、饲养、捕捞、运输等几个环节。其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人工操作过程,如果操作不当,鱼类机体极易受到损伤。 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投喂饲料的品种、质量、数量等的突然改变;饲料原料、配方等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改变;饲料投喂方法、数量、时间、地点的突然改变都可能会引起鱼类摄食量的降低、体色变化、机体充血等应激反应。同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如果设定的养殖密度过高,则环境的不稳定性就会增大,易造成拥挤胁迫、溶氧缺乏,极易爆发流行性疾病。另外,在生产中如果投入的药品或施肥不当同样会造成鱼类的应激。 如何增强鱼类抗应激能力 1. 规范养殖生产管理,保持优良水体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适合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我们要首先选择健康养殖和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设定合理的养殖密度,科学搭配混养种类。 2. 科学合理地使用渔药,保证鱼类健康 在鱼类养殖生产的清塘、水体消毒等过程中使用渔药,是减少鱼类应激反应、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病爆发的重要措施。在选择渔药时要合理规范地使用药品,不可盲目地加大或减少剂量使用。而且要根据疾病流行的季节,提前做好规划准备,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优先选用中草药或其他生物类药品进行预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制度,禁止使用一些危害水产养殖动物、危害人的药物,例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 3. 选择优质营养均衡饲料,正确选择饲料添加剂增强鱼类体质 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既是满足鱼类生长的基础,也是保证鱼类健康的基础。因此,要根据不同品种鱼类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比各种营养素,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另外,根据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添加相关提高鱼类抗应激能力的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C、螺旋藻、几丁聚糖等。 还可投喂抗惊镇静的中草药添加剂,如钩藤、枣仁等,避免鱼类剧烈躁动,缓解鱼类在捕捞、运输和放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投喂清热凉血的中草药添加剂,如蒲公英、板蓝根等,降低鱼类高温应激反应。投喂甘草、绿豆等则可以减少缓解污水和劣质饵料对鱼类的危害。 4. 合理使用抗应激药物,降低应激反应危害 抗应激药物指的是可以缓解、防治由应激因素引起的鱼类应激反应的药物,可分为应激预防剂、促适应剂或应激缓解剂。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一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鱼类镇静安神、从而降低对应激因素的敏感性;二是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调节由应激导致的自由基代谢紊乱;三是调节鱼类机体由应激反应导致的机体物质代谢异常。 目前,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抗应激药物包括糖类,如活性多糖、几丁聚糖、葡萄糖等;维生素类,如VC、VB、VE等;氨基酸类,如赖氨酸、牛磺酸、色氨酸、苏氨酸等;电解质矿物元素类,如碳酸氢钠、有机镁、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铵等;有机酸类,如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等;抗生素类,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中草药类,如金银花、黄芪、刺五加、酸枣仁、五味子等;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等。
关于方剂成份 青蒿,学名:Artemisia carvifolia,隶属于菊目、菊科、蒿属。含苦味素等,具有止痒之效。 穿心莲,学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隶属于唇形目、爵床科、爵床亚科、覆瓦族、穿心莲属。叶含二萜内酯化合物,根除含穿心莲内酯外,还含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5--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7,4'--二甲醚、α--谷甾醇等,全草尚含14--去氧--11--氧化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具有消肿止痛作用。 连翘,学名:Forsythia suspensa,隶属于捩花目、木犀亚目、木犀科、木犀亚科、丁香族、连翘属。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娄、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隶属于豆目、豆科、苦参属、槐属。根中含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杀虫的功效。 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隶属于伞形目、伞形科、柴胡属。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具有抗炎的功效。 桉叶,学名:Eucalyptus robusta,隶属于桃金娘目、桃金娘科、细籽亚科、细籽族、桉属。叶中含有大果桉醛、正三十三烷-16,18-二酮,叶和花蕾中含有蓝桉醛,叶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甙、芸香甙、金丝桃甙等。具有解毒的功用。 龙胆,学名:Gentiana scabra,隶属于捩花目、龙胆科、龙胆亚科、龙胆族、龙胆属。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生物碱:龙胆碱。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艾叶,学名:Artemisia argyi,隶属于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春黄菊族、菊亚族、蒿属、蒿亚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8-桉叶精、α-侧柏酮、α-水芹烯、β-丁香烯、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I-α-松油醇。具有抗菌、抗真菌的功效。 罗布麻,学名:Apocynum venetum,隶属于捩花目、夹竹桃科、夹竹桃亚科、夹竹桃族、罗布麻属。叶中含有槲皮素、异槲皮甙、金丝桃甙等,根含加拿大麻甙、K-毒毛旋花子次甙-β、毒毛旋花子甙元。具有有清火的功效。 上述中草药虽均为常规药物,但本中草药复方配合产生的特有效果为本发明独创。其中,青蒿3~5g、苦参2~5g、罗布麻1~3g的组合主要是杀灭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穿心莲1~3g、连翘1~3g、桉叶2~5g的组合主要是抗病毒;柴胡3~5g、龙胆2~4g、艾叶1~3g的组合主要是抗细菌、真菌。这些组合复合在这个配方里面,形成消毒杀虫除菌的独特效果。 备注说明:较佳药剂的配方为青蒿4g、穿心莲2g、连翘2g、苦参3g、柴胡4g、桉叶3g、龙胆3g、艾叶2g和罗布麻2g。
随手可得的东西竟能防寄生虫 出处:农财宝典 作者:罗后兵 中国水产养殖网 大家都知道,水产养殖绕不开寄生虫。但是随着食品安全的越来越受重视,专业的杀虫剂,因其剧毒、残留、污染等原因,已经被列入禁药和即将被列入禁药的,都越来越多。即使是可以使用的杀虫药物,对鱼虾的体质伤害很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乃至严重损失。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存历程中,逐渐认识并积累的丰富经验的结晶。中草药在水产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相对西药来说,中草药具备诸多的优点:无毒(低毒)、无抗药性、既治标又治本等等。同样的,中草药在寄生虫病上,一样可以有很好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常用鱼用抗寄生虫中草药苦楝树枝叶、槟榔、雷丸、贯众、使君子、石榴皮、五加皮、杨梅皮、土荆芥、枫杨树叶、樟树叶、马尾松枝叶、辣蓼、苦参、辣椒粉、南瓜子、韭菜、姜,等等。看到这份名单,大家有没发觉,即使是杀虫的中草药,绝大部分都是人可以吃的!人都可以直接吃的东西,毒性、副作用自然就比西药杀虫剂少了很多。中草药防治寄生虫,不仅对鱼虾安全了许多,也不存在什么药残、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让我们来认识它们,如何使用它们防治寄生虫。★苦楝树(苦楝、楝皮、森树)
对于车轮虫应全面认识 一是宿主发生阶段有误。大多数承包户认为车轮虫仅在鱼苗、鱼种阶段发生,而成鱼不会感染发病,甚至死亡。我市长征渔场等地车轮虫病表现在成鱼上,尤其是草鱼。 二是症状认识有误。鱼体表被寄生处,会分泌大量黏液,头部体表等部会出现一层白翳,呈现白头白嘴状,误为白头白嘴病;当鳃部寄生时,鳃丝肿胀,分泌大量黏液,误为烂鳃病;病鱼暗浮头误为水体缺氧;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状,误为小三毛金藻中毒等疾病。 三是流行时问认识有误。一般人认为车轮虫病仅发生在春季,病鱼大批死亡在4—7月份,实际上,车轮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后车轮虫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时有发生。 四是传播途径认识有误。车轮虫以直接接触鱼体而传播,但是离开鱼体的车轮虫能在水中游泳,转移宿主,可以随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传播。 五是产生病灶部位认识不足。车轮虫除寄生在鱼的体表、鳃等处,有时在鼻孔、膀胱和输尿管中也有寄生并产生病灶。 六是根据鱼体质判断失误。体质差的鱼容易感染,但当水体环境非常差,体质较好的鱼也能感染。 七是感染品种认识有误。四大家鱼对车轮虫难以招架,有极强生命力、疾病少、耐低氧的罗非鱼,以及斑点叉尾鲴、黄鳝、泥鳅等品种也难逃其“魔爪”。 八是用药认识有误。车轮虫寄生在鳃部发病当作烂鳃处理,造成久治不愈;碱性水质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效果很差,而有些车轮虫药需要将水质调成碱性方见效果;天气不好,刺激性大的药品可使病鱼加重病情,造成大错。
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研究 张洪玉 夏磊 彭翔 赵明军 兰烨荣 唐夏 【摘要】:为了研究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效果,将鲟分为10个组,分别为普通对照组(饲料含8%脂肪,投喂7周)、高脂对照组(饲料含16%脂肪,投喂7周)、甘草4个组(饲料含0.5%~2%甘草,3周高脂+4周甘草)和丹参4个组(饲料含0.5%~2%丹参,3周高脂+4周丹参),通过体长、体重、肝指数、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等,评价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草4个处理组终末体长和体重不同程度地高于普通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丹参处理组终末体长和体重与高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指数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和甘草处理组(P0.05);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程度低于普通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肝脏颜色较高脂对照组暗,肝细胞轮廓较为完整,多数细胞内的空泡成小颗粒状分布。甘草处理组血清学指标、肝脏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肝脏外观颜色较普通对照组浅,组织切片空泡化严重。研究表明,0.5%~2%甘草能够促进鲟生长,但对高脂导致的脂肪肝没有显著的修复效果;丹参对鲟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建议饲料中丹参添加量为0.5%。[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3):46-53]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鑫洋水产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陈勇 浙江省饲料监察所,浙江杭州310020 1 中药的主要生理学功能 1.1 免疫调节 中药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法氏囊)。当归提取液能明显增加小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尤以高剂量的作用更加明显[2]。胡兴昌等[3]研究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小鼠胸腺的发育和胸腺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对维持胸腺微循环起间接作用,从而导致T淋巴细胞和TEC(胸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胸腺素和多种细胞因子的量增加。张庆茹[4]报道:人参煎液、五灵脂煎液均能明显增加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胸腺重量,何首乌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可提高老龄大鼠的胸腺指数、胸腺胞浆蛋白和核RNA、DNA的含量。 中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激活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淋巴细胞和诱生多种细胞因子等途径对免疫细胞进行调节。甙类可促进抗体的生成,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并加速抗原抗体反应和淋巴细胞的转化[5];黄芪多糖能使大黄脾虚模型小鼠低下的IL-2活性升高,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6];杨一青等报道[7]:黄芪刺五加合剂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枸杞多糖可增加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膜蛋白激酶C的活性[8]。 1.2 抑菌 清热解毒类中药作用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9]。王 莘等[10]对中药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发现: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的成分抑菌效果明显,其抑菌效果依次为黄连>黄柏>黄芪>金银花>千里光>蒲公英>板兰根。 1.3 抗病毒 中药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可通过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通过阻断病毒繁殖过程、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而实现。如麦冬、天门冬、党参等可延长机体内抗体存在的时间;鱼腥草、蒲公英、野菊花、穿心莲能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艾叶、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仙鹤草、肉桂等有促进抗体提前形成的作用;黄芪可活化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利于机体抗病毒感染。 1.4 清除自由基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汪德情等[11]的研究表明:黄芪总皂甙、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均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作用。肖 湘等[12]研究发现从油柑中提取的油柑多糖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LPO的作用,其活性大小与多糖的量呈正相关。 2 中药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 2.1 增强免疫,抵抗感染 中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为水产养殖中适宜的饲料添加剂。其中补养类中药可以对水产动物起到提高抗病力、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蔡中华等[13]研究了多种中药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花粉、大黄、黄连对其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罗日祥[14]将中药制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中国对虾,激发了虾的免疫系统功能,诱导血凝素活力,使溶菌酶活力升高,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增强。王景华[15]报道:在鲤鱼的饲养中投喂含1%大蒜添加剂的饵料,对鲆鱼的厌食症和肝病很有效果,且减少了鱼的死亡,并有增重效果;饲料中添加茯苓多糖,可以降低鱼的死亡率;用中药对养殖鲈鱼病原菌进行抑制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6]。 2.2 增加产量,促进增殖 中药饲料添加剂能促进水产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刘华忠等[17]研究表明,彭泽鲫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复方中药,可提高饲料系数约10%。段 铭等[18]将中药添加到饲料中投喂鲫鱼,使鲫鱼在摄食、活力和生长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在牙鲆养殖中,添加山楂、麦芽等中草药于饲料中,可以取得良好养殖效果[19]。段贤彩[20]研究表明:在鲤鱼、草鱼的饲料中添加黄连、大黄、地榆各0.5%,松针、石菖草、辣蓼各1.0%,可以将成活率由原先的30%~50%提高至70%~80%,产量可以提高至6 750 kg/hm2,为原先的3倍。此外,中药饲料添加剂具有催情促孕作用,由淫羊藿、杜仲、菟丝子等中药制成添加剂,可提高草鱼产仔率和鱼苗成活率。 2.3 提高质量 中药含有有益成分,可改善水产品的风味和色泽。例如在鳗鱼饲料中添加杜仲叶,可使肉变细嫩,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在鱼饵料中添加栀子,可加深鱼体的色泽,提高鱼肉鲜味。吴德峰[21]研究发现:中药对欧鳗不但有很好的增重效果,还能改善欧鳗肉质的营养成分。 2.4 改善饲料品质 中药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糖、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等,作为添加剂饲喂水产动物,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此外,中药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矫正水产饲料味道,如大蒜、香芹、薄荷、洋葱等,为鲫鱼、泥鳅喜食,对其具有促进摄食和诱食作用。利用水丝蚓对鳗鲡的诱食作用,可以将水丝蚓应用于鳗苗的驯化中,诱导其上食台摄食。
中药蒲公英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杨坤 中药蒲公英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现代药理学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及调节免疫的功能,其环保、天然、高效、安全、毒副作用小、残留少,且来源广、成本低。在目前全面提倡低碳渔业、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不仅能取得较论文联盟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LWlm.coM&urlrefer=fb1b20f61c8e48cea8bff5185ff8afaa好的效果而且能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机会,避免鱼类抗药性的产生,减少鱼类的药物残留,还可防止水质污染。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蒲公英主要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1-2]。笔者仅对中药蒲公英在防治鱼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防治草鱼细菌性烂鳃与肠炎并发病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为鱼害黏球菌。其主要症状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上常附着污泥和黏液,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常常腐蚀一块,从外向内看似透明小窗状,俗称“开天窗”。草鱼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体是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其主要症状是:病鱼行动缓慢,失去食欲,头部尤其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严重时肠道发紫,很快就会死亡。   蒲公英及黄芩对鱼害黏球菌及产气单胞杆菌均有抑制效果。此外,黄芩还具有提高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3]。故采用蒲公英及黄芩治疗草鱼细菌性烂鳃与肠炎并发病。方法如下:首先按水面水深1 m用生石灰225 kg/hm2全池遍撒,然后按水深1 m用蒲公英7.5 kg/hm2、黄芩7.5 kg/hm2,加水37.5 kg煎煮成药汤,再用药汤煮大米喂鱼,每天1次,连喂3 d。病情严重者,连喂4~5次。   2 防治草鱼赤皮病、烂鳃病与肠炎病并发症   该病主要症状为: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末端腐烂。   其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柱状纤维黏细菌及赤皮病菌。故采用对上述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蒲公英、黄连、鲜马齿苋、黄芩等组方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每100 kg鱼用蒲公英、黄连、鲜马齿苋、黄芩、鱼腥草、大青叶、白茅草根、甘草100 g按适当比例配伍煎汁,加入土霉素2 g,均匀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6 d,结合外用杀菌消毒药物即漂白粉1 g/m3水体,全池泼洒;或水深1 m的池塘用生石灰225 kg/hm2,对水搅成乳状泼洒,可取得良好效果。   3 防治鲤鱼出血病   该病的症状为: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鳃盖、眼眶、鳍及鱼 体两侧轻度出血,肠道内尚有少量的食物。严重时鱼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剥掉皮肤后,肌肉呈出血症状。另外,病鱼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病鱼鳃贫血呈苍白色或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该病是由于投喂高能饲料引起的,属于营养代谢病;但嗜水气单胞杆菌的感染是后发因子,可加重病情[4]。故采用对嗜水气单胞杆菌有抑菌效果的蒲公英、大黄、黄芩等组方。方法如下:于发病季节前1个月开始,每100 kg鱼每天用0.5 kg蒲公英、大黄、黄芩及0.5 kg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 d,防治鲤鱼出血病;或者每15 d投喂1个疗程的蒲公英、板蓝根合剂。第1天,按每100 kg鱼用蒲公英3 kg、板蓝根1.5 kg加开水浸泡1 h,取汁加食盐0.5 kg,然后与玉米粉4.5 kg混合做成药饵投喂;第2天取第1天留下的药渣放入锅中加水煎1.5 h,取汁后用法与第1天相同。或者按蒲公英75%、苦木25%比例混合,每100 kg鱼每月投药饵2.5~5.0 kg,其中每次用药粉0.5 kg,加磺胺类药物5~10 g,连续投喂6~7 d。   4 防治甲鱼鳃腺炎病   该病的症状为:鳖的颈部肿大,全身浮肿,有的腹甲上有出血斑,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到口、鼻流血。   该病由多种细菌、病毒等综合性感染引起。细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病毒有类呼肠弧病毒、类腺病毒等。故选用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的蒲公英、黄芩,抗病毒、抗菌作用均较强的板蓝根及抗鱼病毒效果较强的金银花组方。用法如下:用生石灰30 g/m3对水体进行消毒,并全池泼洒光合细菌3~5 g/m3水体以净化水质。同时每100 kg甲鱼用蒲公英40 g、板蓝根30 g、金银花30 g、黄芪15 g、柴胡12 g、仙鹤草12 g、甘草8 g等中草药煎水,拌饲料连喂6~8 d。每次中草药可煎水2~3次,每天投喂1次。   5 参考文献   [1] 吉枫,丛晓东,张云,等.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J].亚太传统医药,2011(9):173-175.   [2] 周震.蒲公英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9):1801-1802.   [3] 简纪常,吴造和.中草药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2):114-119.
低温期如何投喂是困扰养殖户的一个难题,有连 续3个月一点都不喂的,有三五天喂一次的,也有全年不停料的。在纠结于投与不投、投多投少、何时投喂的时候,很多人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鱼的便秘问题。鱼真的会便秘,这不是个小问题! 入秋后当水温降到20℃左右时,鱼肠道的细菌性问题(所谓的肠炎)会相对温和,如果肠道(粘膜绒毛)和体质良好,鱼的采食量还会有一个小高峰。这一阶段其实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为越冬期进行物质储备,另一方面也是越冬前人工干预调理鱼体的良机。可现实情况是,经过养殖高峰期的大量投喂和周期性的鱼病考验,此时的鱼体普遍虚弱,肠道也满是创伤,如果我们只关注饲料投喂,那么便秘也是必然的结果。 一、鱼类便秘的症状 水温从20℃下行,鱼的体温也随之被动下降,鱼体中相应的生物酶活性降低,具体表现有: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脏器功能减退、消化机能下降。笔者在黄颡、叉尾和草鱼中发现,当前阶段即存在便秘的情形,具体症状如下: 1、在固定投食节律的情况下,采食量下降(同一区域鱼塘或网箱间对比); 2、即便在饲料投喂不足1%的情况下,鱼的肚子也有浮肿现象(非腹水); 3、体表颜色变浅,鱼有狂躁感,易受惊; 4、随机打样解剖可见肠道通体呈现串珠状,从中肠开始有深黑色粪便堆积,越往后肠方向粪便越硬,粪便结块越大,后肠可膨大到正常的3倍; 5、严重时会因为排便困难出现肛门脱落(黄颡); 6、中鱼和成鱼的后肠靠近肛门处发硬,排便呈条状或颗粒状,鱼苗便秘最严重,水温在17-19℃时还出现 “边吃边拉”的状况。 二、便秘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黄颡鱼可以发现,整条肠道的食物积存可达5天以上,肠道的蠕动能力微弱,从前肠往后肠干涩程度加重,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主要靠后进食物的挤压作用,后肠和肛门处往往伴有炎症,进一步阻碍粪便的排泄,下面对便秘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饲料投喂过快,尤其是浮性料,喂得快鱼吃得就快,鱼就会抢食,这就很容易吃超量; 2、对于无胃鱼来说,吃料快则饲料很快通过咽齿和前肠进入中肠,没有经过充分研磨和调和,颗粒里面还是干燥的,这样的饲料会过分的吸收中肠后肠的肠道粘液,从而造成便秘; 3、对于有胃鱼,95%以上都经受过暴力投喂,胃部严重膨大,收缩能力较差,导致“吃得多,排泄差”; 4、外界温度下降,鱼体温度被动下降,肠胃原本的机械性蠕动变得十分缓慢,加之肠腺分泌低下,肠道易干涩; 5、对于无鳞鱼雌鱼,低温会诱导其卵巢的发育,卵巢膨大会进一步压迫后肠和肛门。 三、鱼类便秘的危害 1、养殖鱼类,尤其是无鳞鱼,肠道问题是多数恶性疾病的发端。便秘直接损伤肠道,破坏粘膜层,虽然低温时不致命,但可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 2、毒害作用。食物残渣长久堆积,导致毒素无法排出体外,影响正常的代谢机能; 3、开春时节温度回升很容易爆发大面积死亡。此外,越冬期间,在南方如遇温度陡起陡落,则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四、如何预防和应对 预防策略:1、水温20℃开始进行足疗程的内服,目的在于排毒促代谢和肠道养护,可选武汉华扬生产的应激宁(有效成分为姜黄、郁金、刺五加、肝泰乐、多维多矿等); 2、投饵率应随温度下降而减小,低于17℃时黄颡和叉尾的投饵率要控制在1%以下,同时每餐的投喂时间要延长,忌暴力投喂;低于15℃ 时网箱养殖的黄颡和叉尾要完全停料,但草鱼需要全程投料,否则会有啃食网箱泥皮而中毒暴死的风险; 3、定期取样,解剖检查。 应对方法:1、如发现便秘,减料或停料4-5天; 2、饲料软化处理,添加必要的益生菌; 3、低温期(15℃以下)3天喂一餐,投饵率低于0.5%,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 4、开春之后再做一次肠道的养护。
养鱼也要用中药!这些中药可以用在水产养殖中 养殖中疾病的防治一直都是养殖中的一大问题,普通的家禽家**病了可以直接给药,再不行也可以直接给它打上一针,但生活在水里的鱼生病了就没那么容易治疗了。中药作为我国的精粹,在养殖中的运用已经颇为成熟,很多养殖中遇到的疾病,中药都可以很好的治疗。哪中药对于水生动物有没有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就介绍几种可以在鱼、鳖等水产动物养殖中使用的中药。 1、大黄用于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等病的治疗。。 使用方法:使用前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浸泡12~24小时,将浸泡后的药液均匀地洒入水中,可防治鱼粘细菌病。值得注意的是,大黄不宜与石灰合用。 2、水菖蒲可防治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 3、穿心莲可防治肠炎病。 4、黄柏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5、五倍子可以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疥疮病等。 6、大蒜作为一种常用的杀菌以及增强食欲的药物,在水产养殖上常用于防治肠炎病、烂鳃病、锚头蚤病等。 7、地锦草主治肠类、烂鳃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鲜品2000~2500克煮汁,拌入饵科投喂,每天两次,连续投喂三天。投药前,用20pmm石灰乳全他泼洒,疗效更佳。 8、黄芩可用于防治烂鳃病、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病、肠炎、尾柄病等。 使用方法:将黄芩打碎成粉,按5%比例拌饵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或者可以将黄芩加水浸泡24小时后反复煎煮三次,使药汤浓稠,全池泼洒,连用三天。 9、黄连可以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细菌性肠炎。 10、南瓜子防治九江头槽绦虫病。将南瓜子打碎成粉,每两万尾鱼投喂0.5千克的南瓜子。
水产养殖中,中草药用起来麻烦且琐碎,为什么还要用,如何用呢? 在我国,中草药用于鱼病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残留性、无抗药性、双向调节性、促进免疫性等诸多优点,可以解决鱼病防治中因使用化学药物、抗生素等而引发的抗药性等问题,生态、健康、高效,从而越来越受到青睐。 一般来说,中草药在鱼病防治方面有以下好处: 1.杀菌抗病毒驱虫 如大黄、黄连、大青叶等能够抑菌;板蓝根、野菊等有抗病毒的能力;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如从患细菌性颤抖病的河蟹组织中分离出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地锦草、黄连、五倍子具有高度敏感性。五倍子、金银花、野菊花、千里光对中华鳌疖疮病病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性能 中草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刺激非特异性免疫力。即多糖及甙类化合物中草药可以激活机体的溶菌酶活性和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从而提高机体抗病性能。 3.完善饲料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配比合理的中草药添加剂能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饲料利用率。 中草药在防治鱼病时常见的使用方法: 1、投喂法 将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切碎,与饲料拌合后投喂。干的中草药切碎后煮汁,用药汁或连同药渣与饲料拌合喂。 2、泼洒法 将中草药捣碎,用水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如果是干草药,必须切碎煮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3、糖化法 把中草药和豆饼、玉米粉、稻草或麸皮混合在一起,经过发酵糖化后喂鱼,可改善中草药的适口性。 4、浸泡法 将中草药捆扎成束,放在进水口或食场附近浸泡,利用泡出的药汁扩散到全池,来防治病害。 中草药之所以能够提高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抗性,主要是其增强了水生生物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非特异性免疫力。中草药中的多糖、甙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为中草药用于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种水产养殖常用中草药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我国水产养殖模式大部分属于高密度养殖,高密度养殖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但是容易大规模暴发病害,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防治病害,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及抗菌药物,进而给水产品质量带来隐患。目前,利用我国传统中草药防治水产病害、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提高免疫力成为兽医药理学研究热点之一[1-3]。课题组根据2010年出版的兽药国家标准汇编中中药部分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挑选出大黄、鱼腥草、黄芪等多种中草药进行抑菌效果测定,为增加抗菌中草药种类和制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试验菌株共有3株,分别为:标准株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菌株(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1.0927);嗜水气单胞菌(从湖州地区患病甲鱼中分离得到);爱德华氏菌。后2组菌株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实验室分离鉴定[5]。 1.1.2供试药物。供试大黄、黄芪、黄芩、甘草、穿心莲、金银花、虎杖、大青叶、鱼腥草、板蓝根、柴胡、川楝子、黄柏、地锦草、五倍子、茵陈、连翘、陈皮、贯众、苦参,购于湖州开心人大药房。 1.1.3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购于杭州天和生物制剂公司,121℃灭菌15min备用。 1.2试验方法 1.2.1药液提取。水提法,取各种单味中药50g,粉碎后加超纯水300mL,温室浸泡过夜,煎30min,纱布过滤药液,重复3次,最后将过滤液蒸馏浓缩至药液内含原药1g/mL。 1.2.2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1号试管加1.8mL营养肉汤,2~6号试管加1mL营养肉汤。在1号试管中加入配好的药液0.2mL,充分混匀后用移液器吸取1mL混合液加入第2管中,依次倍比稀释至第6管,混匀后弃去第5管中的1mL液体,最后试管里的药液浓度比依次为1∶10、1∶20、1∶40、1∶80、1∶160、1∶320。第7管为生理盐水对照组[6]。将细菌置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h,校正细菌浓度至1×106cfu/mL,取菌液0.025mL加到各管中,混匀后,置于37℃培养箱培养24h。MIC判定:以药物最低浓度管中无细菌生长者为该试验药物的MIC值[7]。 2结果与分析 20种中草药提取液对3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见表1。除黄芪、甘草、鱼腥草、黄柏、陈皮外,其他中草药提取液对嗜水气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大黄、黄芩、穿心莲、连翘、贯众的抑菌效果最好,达到0.00625~0.01250g/mL。虎杖、川楝子、茵陈、苦参、五倍子、大青叶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中草药对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结果相近。 3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中发现各种中草药的抑菌效果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效果相似,可能是由于这2种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本试验采用试管倍比释法研究了20种中草药对水产中常见的2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其中大黄、黄芩、穿心莲、连翘、贯众的抑菌效果最好,达到0.00625~0.01250g/mL。但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兽药学,常见的单味药的作用要比复方制剂效果差。根据不同的配伍,效果相差较大,不同的药物有协同或者拮抗作用。科学配伍不同的药物组成复方制剂,能明显提高疗效[8]。 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毒性低、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近年来,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提高水产动物营养、防治疾病、提高非特异性免疫等。2010年出版的兽药国家标准汇编中药方子有40个,其中水产用的有9种[9]。中草药中的多种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等有效成分既有抗菌作用也有免疫作用,能够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抗菌能力。本试验为研发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的中草药复方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0]。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发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及影响 疾速发展的水工业集约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本身传染非常严峻,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养殖过程中饵料利用率较低,养殖进程中大量的残饵、生物代谢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积累于养殖池底,这些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会腐朽分解发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的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人类生涯污水、各种产业废水、农业废水等的超量排放,污染了养殖用水水源,造成养殖水质下降,养殖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品种增多和传布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诞辰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丧失。据不完整统计,全国每年发生中等水平以上的养殖病害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20%以上,年损失产量超过146多万吨。在海水养殖业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养殖上尤为严峻。跟着 水 产 养殖范围的不断扩展,粗放化养殖程度的一直提高,水产养殖池的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机物的大量投放使残饵、鱼虾的排泄物等富营养因子共存于一个水体,加上池塘自净与调节能力的降低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氨氮、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指标严重超标,池塘水质恶化,鱼虾病害频频发生有机物污染、氨氮、亚硝态氮积累是池塘养殖水体恶化,鱼虾病害发生和品德下降的主要诱因。利用水体有益微生物实施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筛选失掉净水功效和制剂生产机能优秀的优势芽孢杆菌菌株或其组合是创制高效微生态净水产品的症结。   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在水产上应用的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其呈杆状,宽度0.5~0.8um,长度1.6~4.0um,利用芽孢繁殖,芽孢位于菌体中心,因为其芽孢繁殖的特性,芽孢对高温、干燥、化学物质有强盛的抵御性,因此十分便于生产、加工及保存。枯草芽孢杆菌菌群进入养殖水体后,能分泌丰盛的胞外酶系,及时降解水体有机物如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体及有机碎屑等,使之矿化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避免有机废料在池中的累积。同时有效减少池塘内的有机物耗氧,间接增添水体溶解氧,保证有机物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的畸形循环,坚持良好的水质。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 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后,前期水质的氨氮降低52.5%,养成期下降50%,减少换水量60%;芽孢杆菌在制剂中以内生孢子的情势存在,进入肠道后,在肠道上部能敏捷回生并分泌活性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有助于增长营养接收,降低饵料系数。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某些庞杂的碳水化合物,拮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肠道寄籍优势菌大多属厌氧菌,而有害菌和外来菌多为需氧菌,从而有利于维持肠道生态平衡,另外还能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来抑制其余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毁灭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 芽孢杆菌存在耐高温耐盐、耐挤压、饲料加工对其伤害小等特征,易于生产和保留,作为饲料微生态增添剂和水体微生态修复改良剂都有辽阔远景。   一 枯草芽孢杆菌的肥水作用   肥水,普通有以下多少种含意: A、养分盐类含量高 B、有机物含量高 C、可消化有利藻类含量高   咱们所说的肥水的请求实际上指水体中可消化应用的浮游动物含量高,即水色浓。 距检测,浮游植物量<5mg/L时,个别水面无色,5~10mg/L时有油腻的水色(透明度>50cm),10~20mg/L时水色较浓,大于20mg/L时,水色很浓,透明度<40cm。   为了达到理想的养殖用“肥水”,在养殖初始阶段,一般往水中投入较多的有机肥和化肥、生物肥。化肥的效果比较速效,但肥效短;有机肥的肥效长,但肥效慢。现在,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的营养成分大多数都是有机大分子(蛋白、脂肪、糖类、难溶性有机酸等),不能直接被藻类吸收,必需经由水中的细菌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肽类终极矿化成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能力被植物吸收。在养殖初期,水中的细菌数量还比较少,因此在此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用于分解水中的有机大分子,经氧化、氨化、光合磷酸化、解磷、固氮等一系列生化反映,最终转化成易被藻类利用的无机盐。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于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来自两方面的内容:A、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的活菌,可以在水中产生多种分解酶,将有机肥中的大分子分解成为小分子,但这一过程发生在芽孢杆菌激活扩繁之后。B、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生的酶类。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有丰硕的多种酶类,比方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多糖酶等等。这些酶类在进入水中之后就开始发挥分解有机肥的作用。实际证明,在水体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可使水体变绿(水肥)的时间提前3天左右。随着水温的升高,提前的速度还会更快。   同时芽孢杆菌制剂的载体类型对于肥水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A、载体的可溶性。全部制剂的溶解性越好,肥水的效果越好。溶解好的载体可以在水中有平均的分布,增加制剂与有机肥以及大分子接触的机遇,提高制剂中的酶与菌体分解的效果。同时溶解性好,可以使菌体在水中的散布不会出现部分浓度高而刺激原生动物与轮虫的增长。   B 载体的有机与无机性。常用的无机载体有麦饭石粉、沸石粉、膨润土、小苏打等。有机载体有麸皮、次粉、玉米粉、糠、淀粉、葡萄糖等。总的来说,无机载体内含多种常量和微量营养素,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小苏打则含有藻类生长繁殖所须要的碳源。有机载体在水中分解为藻类能利用的元素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进一步分解为水生动物的食品则比较轻易,易于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淀粉与葡萄糖价钱比较贵,一般较少采用。因此在养殖早期,为了促进藻类的生长与繁殖,促进肥水,一般不采用有机载体,而采用无机载体。   因而笔者倡议,在初春或养殖水域的培水期,要利用微生物制剂促进肥水,采取无机载体或可溶性载体,防止出现施肥多,水生动物多,原活泼物、轮虫与枝角类提前出现,大量吞食新生藻类而导致藻类繁殖不起来,施肥不见“水肥”,水质恶化,鱼虾放养后涌现缺氧而导致养殖失败。   二 枯草芽孢杆菌的嫩水作用   嫩水,水肥而不老。所谓老水,一是指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色发黑;二是指水色过浓,透明渡过低(<10cm),浮游生物量过大,藻类的光协作用速率降落,PH值居高不下(9~10)。实际上,以上两种含义是水质老化的两个阶段的不同表示。如出现后一种情况,很快就会出现第一种情形。都是藻类过度繁殖后大量消费水中营养和碳酸盐,而使养分不足,而出现藻群大量群体死亡的情况。出现水老的情况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色:A、水温偏高,藻类生长过快。B、水过肥,有机含量高,营养多余,但不是藻类可能利用的营养,相反此时藻类可以利用的营养绝对不足。C、 PH值偏高(9~10)。综合来说,就是水中的能量和营养传递机制出了问题。要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就要根据水域环境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特点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每一个养殖环境中,都存在一个由无机物、非性命有机物与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四大生物种群所组成的生态体制。这一体系的动向,直接左右着池塘水质的变更。有机物质包含饲料残饵、水生动物及各种生物的排泄物、水生植物尸体等,它们与池塘中的生物种群有着亲密的关系。养殖水域中的有机物,只有及时得到自身的净化与处理,生物群体之间才干维持平衡态势。早期池塘中,它们各拥有相应的群体数量。以浮游植物为一方,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为第二方,细菌为第三方,当它们在池塘中的构造是正常的、公道的话,就独特维持了养殖环境有机系统的平衡。其平衡的内在本质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1:100万,或者说浮游动物占浮游植物的1/100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三方的细菌种群,就对这个比例具备很好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分解有机物为小分子,释放出无机盐,被藻类生长利用,从而促进藻类生长繁殖;又可以作为原生动物和轮虫、枝角类的食物,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   养殖水域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A、空气中微生物。B、水生动物肠道中排出的细菌。C、泥土中的细菌。由于水体的相对厌氧与水生动物肠道的相对厌氧,在水中的细菌以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为主。特别是在投放水生动物当前,来源于水生动物肠道中排出的细菌就成了养殖水体中细菌的主要起源。 对于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氧化能力,通常是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有机物如果氧化不彻底,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因此天然前提下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不能担当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即便采用充氧曝气方式,但因水中菌群好氧分解能力不足,而使这种水体自净方式显得非常懦弱。   水生动物的粪便中有大量的肠道厌氧细菌(可占粪便总体积的1/3~1/2),他们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能力不强。但可作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的食物,营养价值却比水中的有机颗粒高良多。当初已经有大量的实验证实一些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对于轮虫和原生动物具有非常主要的营养价值。于建平(1989、1990)研究发明在无菌状况下,面包酵母对于轮虫没有饵料价值,而当添加了由轮虫培育池外分别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以后大大增强了面包酵母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实验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与发酵鸡粪和氨基酸发酵液按一定的比例饲喂臂尾轮虫,轮虫的生长效果很好,繁殖速度快。这是因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2。据推算每个轮虫每小时至少可从细菌体内摄取2.7?0-13维生素B12克。因此,自 开端喂料起,浮游动物数量的回升是一个不可转变的客观趋势。   为了尽量保持1:100万这一平衡关联,我们就需要对水域中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把持,投入分解粪便、残饵才能强的需氧菌,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彻底、及时的降解,以满意藻群生长的物质需要。枯草芽孢杆菌是理想的抉择之一。   枯草芽孢杆菌的嫩水作用主要发生在藻类成长的均衡期。在这段时光,新生长的藻类和死亡的藻类基础是平衡的。此时投入枯草芽孢杆菌的重要目标在于及时候解死亡藻类、残饵、粪便,及时增进新生藻类的呈现。这时芽孢杆菌制剂的投放有几个应当引起关注的点:A、芽孢杆菌的数目。投放量要比肥水时大得多。起因有(1)此时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十分高,量少了效果不好。(2)此时水质较肥,浮游动物无比多,特殊是轮虫和枝角类,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滤食作用异常强。B、载体类型。一般选用漂浮或悬浮的颗粒性载体比拟好。能够沉没在水面上,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增殖。正常不选用沸石粉、麦饭石粉等积淀性载体。(3)投放时间。选在有阳光的上午作用效果比较好。在白天,水中的溶解氧过饱和,有利于芽孢杆菌施展作用。此时,水的PH值水面和水底差异比较大,上层由于藻类的光配合用对水中二氧化碳的耗费,PH值有可能超过9,轮虫等浮游动物根本在水底运动,此时假如应用漂浮性或悬浮性的载体可以避开轮虫对芽孢杆菌的采食。提高作用效果。还有就是水面的温度比较高,也利于芽孢杆菌充足分解水中有机物。上午投放是保证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作用时间会长一些,进步作用后果。(4)投放的频率。一般的观点以为7~10天投一次,但依据我们的试验,要避免藻群的忽然逝世亡,3天投放一次,会取得更大的保障。   枯草芽孢杆菌的嫩水作用实际上就是促进藻相的更新,及时分解水中有机物,预防藻类的突然死亡。另外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浮游动物的精良饵料也会促进轮虫等浮游动物的增长,加强浮游动物对于藻类特别增殖速度很快的单胞藻的滤食作用,下降藻类的过度增加。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止粪便、死藻、残饵的适度积聚,导致水质完全恶化。   三、枯草芽孢杆菌的清水作用   水体中的有益细菌和有益单细胞藻类,是水体净化最一般而又最有效微生物,对池塘水质、底质的改进与修复效果十明显显。如果人为参加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或者大量促进水体原有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就有可能对养殖多年的老化池塘进行有效的修复,以恢复到水产养殖的理想生态环境。池塘底质多以胶凝粒子存在,各种有机物、营养盐、微量元素大多以络合体凝聚在一起,不易释放到水体中。成果一方面池塘底质不能被分解越积越多,而另一方面水体有益菌、藻类没有足够的养分而不能大量繁殖,水体无奈进行有效污染和生态循环。如果人为的投入必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或其它的生物制剂来修复池塘水质底质, 使水体迟缓释放各种营养物资,增加进去的有益菌和池塘原有的有益细菌和藻类就有足够的营摄生长繁殖,以达到净化水质和分解底质修复水体环境的目的。因为养分的开释缓慢而不会适量,水体没有过多的营养,有害菌、藻无法与有益菌、藻类竞争而受到抑制,不会过度繁殖而使水质恶化。   国内目前有益微生物在水产的运用日益被接收和重视,但研究仅于起步阶段。在应用方面,海内独破开发的主要是一些单一菌株,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蛭弧菌等;复合制剂主要是仿造或引进国外的商品,且多数是对生长速率、饵料转化率、存活率等方面的数据,在水产养殖方面和养殖水质处理以用活菌处理污染方面还没有更迷信的研究手腕和内容评估作用机理和使用效果,应用于研究的报道也未几。枯草芽孢杆菌迅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它有机物,特别是肃清池塘底部积累的残余饲料、排泄**、动植物残体;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能有效避免固体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这些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所产生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塘底栖动物,水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供给氧气,从而构成池塘良性的生态轮回。促使有益微生物的大批滋生,在池塘内造成上风种群,可克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疾病产生。   水域污染管理成为人们头疼的一大困难。人们采用加注新水,曝气、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流等方式,但这些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脱氨效果并不幻想,不能从基本上解决问题。对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污染物以及禽畜粪便等的处理难以见效,用化学的方法投入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以菌制菌、生物治污技术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的器重,并在污水处理等范畴得到普遍利用。美国、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非常看重水质处理问题。在这些国度各行各业的水质处置均采用微生物制剂,并已到达预期效果。微生物制剂对环境不迫害,同时还能促进生物链的良性循环。因此,改良水产养殖水域环境实行生态养殖已成为养殖业出产可连续发展的要害技巧跟研讨热门。
中药连翘治疗白点病 新手养草养鱼 水温24~25 小鱼还是得了白点病 因为是草缸 最高升温到28° 买的白点净 用量掌握不好 怕全缸灭 在网上找到连翘能治疗白点病 想着天然植物毒性小 总比化学药剂强 现在连翘用网袋包裹已放入鱼缸 又煮了点连翘黄水 倒入缸中 感觉鱼没有任何异常 完全不受影响 在网上这个比较全的用法 方便鱼友 冬季预防治疗白点病 有一个中药方子,没试过,我用的白点治疗剂,去鱼店买治白点的药,或者连翘治白点病及杀菌方法方法:将连翘以卤料袋装妥,投入鱼缸中即可.若有活性碳可暂时取出,其效更强. 剂量:75升的水用2克的连翘(略多略少均可,一两十元) 疗程:快则1~2日,慢则3~4日可见效 此方之优点为: 1.专治白点病,效果不输孔雀绿、甲烯蓝 2.成本便宜 3.不改变水色,遇光不分解,无味 4.不伤硝化菌,不伤水草 5.使用时不需升高水温,使用后不需换水 6.天然植物,可自行分解,不残留鱼只体内,造成突然暴毙 7.预防亦可使用,有广泛的杀菌作用,可取代一般杀菌剂 8.可替代甲烯蓝类用於七彩、短雕等鱼种人工孵卵;预防发霉,且因全是天然溶出,没有残留造成畸形的现象 注:因连翘为一天然有机体,丢入水中2~3天后除溶出有效成分外,会自然腐 化,若此时白点病尚未痊愈需捞出丢弃换新后再投入。若为池塘生态,有足够底土细菌则可任其自行腐化分解 适用范围: 淡海水白点病皆适用,淡水比海水有效许多,但海水缸也有50%以上有效,比起铜药虽然有效但会伤害软体,不失是一个好选择 用药剂量: 1.正常用量--7 5升 水:2克 2.预防--7 5升 水:1克 3.病重及鱼只体型大--7 5升 水:46克 注:药物的使用,虽然说中药的弹性较大,但亦请勿超过标准剂量太大(会严重干扰生物代谢),或太小(达不到有效浓度),此二者皆会导致”卡”在那边(好像有效,又好像没效)的现象.请仔细比较我们目前所有的案例,便会发现其中的规律! 后继程序: 第一步: 先用标准剂量 第二步:二十四小时之后,只要痊愈率没有超过40%,马上拿出旧药包 , 加入三倍药量 二十四小时之后,只要痊愈率没有超过20%,马上拿出旧药包 , 加入四倍药量 二十四小时之后,只要痊愈率没有超过10%,马上拿出旧药包 , 加入五倍药量 治疗的要点是------------- 二十四小时后必须观察并补足药量。 连翘复方: 是连翘的衍生方,可以补足并延伸连翘的攻击范围,让使用效果不明显者效果立见 治疗对象:大小白点虫 药物组成:连翘、川椒(花椒)(做卤包用的)、干辣椒(炒宫保鸡丁那一种) 浓度:7 5 升水量用连翘 2 克 , 川椒 2 克 , 干辣椒 1 克 , 投入做药浴 使用时水色:稍微带金黄色 购买地点:川椒、连翘中药店有卖,干辣椒 超市或食品行有卖 价格:和连翘等同便宜 方法:和连翘同方法,药浴,2~3 天换一次新药包,愈后可减量再用 1 次以断根 其他:和连翘一样,使用不须加温,方便户外养殖和多缸鱼友
转帖参考~提供症状判断的方向,仅此 〓体表的观察〓 症状:出现白云图案 可能罹患的疾病:白云症、斜管虫症、口丝虫症、白点病、纤毛虫症、三代虫症、指环虫症 症状:体表变白浊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白点病、感冒 症状:有粘液等的异物分泌 可能罹患的疾病:三代虫症、指环虫症。烂鳃症、细菌性白云症 症状:粘液剥落,体表变粗糙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三代虫症、指环虫症 症状:出现许多像罂粟果的白点 可能罹患的疾病:白点病 症状:充血或出血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口丝虫症、纤毛虫症、三代虫症、指环虫症、金鱼虱症、钓钟虫症、立鳞病、白点病、白云症、浮肿症 症状:鱼鳞呈现虫咬形状,有白色附着物 可能罹患的疾病:钓钟虫症 症状:鱼鳍充血,呈扫帚状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症状:脱鳞,粘膜剥落变白色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游动方式或群聚方式的观察〓 症状:鱼体有水霉菌附着 可能罹患的疾病:水霉病、开洞病 症状:背部发霉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症状:小范围充血严重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立鳞病、开洞病 症状:鱼鳞呈松笠状 可能罹患的疾病:立鳞病、开洞病、钓钟虫症、白云症 症状:鱼鳞有开洞(鱼鳞部分) 可能罹患的疾病:开洞病 症状:鱼体有开洞(没有鱼鳞的部分,也有开洞) 可能罹患的疾病:新开洞病 症状:泛红充血,出现红斑或溃疡 可能罹患的疾病:红斑症、开洞病、新开洞病 症状:腹部肿胀 可能罹患的疾病:立鳞病、肠单极虫症、感冒 症状:出现白色或浅桃色的肿瘤 可能罹患的疾病:乳头肿胀 症状:只有泛红部位变色、隆起 可能罹患的疾病:绯食症 症状:长5~10mm的半透明棒状寄生虫 可能罹患的疾病:钓钟虫症 症状:直径5mm的半透明圆盘状寄生虫 可能罹患的疾病:金鱼虱症 症状:肛门出血、泛红 可能罹患的疾病:给饵过量、肠满症、消化不良 症状:稚鱼鱼体浮肿,变透明 可能罹患的疾病:浮肿症、烂鳃症  症状:稚鱼体表出血 可能罹患的疾病:浮肿症 症状:群聚于注水口 可能罹患的疾病:开洞病、白点病、三代虫症、指环虫症、斜管虫症、口丝虫症、烂鳃症、舌杯虫症、鳃点泡虫症、立鳞病 症状:群聚于排水口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三代虫症、指环虫症、白点病、浮肿症 症状:不吃鱼饵 可能罹患的疾病:白点病、白云症、金鱼虱症、开洞病、立鳞病、口丝虫症、斜管虫病、指环虫症、三代虫症、烂鳃症、鳃点泡虫症、肠单极虫症、舌杯虫症 症状:离开群体,停留于鱼池角落 可能罹患的疾病:金鱼虱症、白点病、烂鳃症 症状:静静待在池底 可能罹患的疾病:白点病、纤毛虫症、斜管虫病、口丝虫病、金鱼虱症、点泡虫症、三代虫症、指环虫症 症状:横躺于池底 可能罹患的疾病:嗜睡症、感冒 症状:动作缓慢而静止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烂鳃症、指环虫症、三代虫症、金鱼虱症、鳃点泡虫症、舌杯虫症、浮肿症、白云症、感冒、肠满症 症状:浮游于水面 可能罹患的疾病:金鱼虱症、白点病、点泡虫症、三代虫症、指环虫症、纤毛虫症、斜管虫症、烂鳃症、口丝虫症、浮肿症、舌杯虫症、KHV 症状:以鱼体摩擦池壁或池底 可能罹患的疾病:白点病、金鱼虱症、钓钟虫症、斜管虫症、点泡虫症、三代虫症、口丝虫症、烂鳃症 症状:背鳍、胸鳍颤抖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症状:敏感的游泳方式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金鱼虱症、白点病、PH值失调、受到惊吓 症状:狂奔或失去平衡 可能罹患的疾病:白点病、气泡症、鳃病、浮肿症、烂鳃症、PH值失调、受到惊吓 症状:经常跳出水面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体型观察〓 症状:腹部异常浮肿、弯曲 可能罹患的疾病:肠满症 症状:背肉消瘦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肠满症 症状:眼球突出 可能罹患的疾病:立鳞病、肠满症 症状:眼睛凹陷 可能罹患的疾病:浮游症、嗜睡症、烂鳃症 症状:眼睛腐烂、溃疡 可能罹患的疾病:开洞病、烂鳃症 症状:嘴、鳃、鳍腐烂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症状:抽筋或游泳姿势歪曲 可能罹患的疾病:腰扭症 症状:鳃部周围出现白点状 可能罹患的疾病:斜管虫症、指环虫症、三代虫症 症状:粘液异常分泌,鳃部变白色 可能罹患的疾病:三代虫症、指环虫症、口丝虫症、斜管虫症、纤毛虫症、鳃点泡症  〓鳃部观察〓 症状:鳃盖根部变白色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症状:鳃盖张开时看到白色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舌杯虫症 症状:鳃部中心变灰色或黄色、或有缺角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 症状:组织出现白粒状或白点 可能罹患的疾病:鳃点泡虫症 症状:鳃盖张开、合不拢 可能罹患的疾病:鳃碘泡虫症、三代虫症 症状:鳃部变成红黑色 可能罹患的疾病:鳃碘泡虫症  〓观察死亡状态〓 症状:突然大量死亡 可能罹患的疾病:缺氧、烂鳃症、红斑症、HKV、毒物 症状:每天都有数尾锦鲤死亡 可能罹患的疾病:烂鳃症、白云症、水霉症、其他寄生
首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