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y603 jdy60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804 发帖数: 49,541 关注贴吧数: 11
转帖 鱼类常见病的幕后黑手-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嗜水气单胞菌菌株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致病性菌株可感染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包括鲫、团头鲂、鲢、鳙、鲤、鲮、草鱼、香鱼、狼鲈、虹蹲、罗非鱼、斑点叉尾、黄鳝、日本鳗、欧洲鳗、翘嘴鳜、牛蛙、美洲鳄、中华鳖、貂、貉、兔、猪、牛、鸭、鹅等。严重感染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轻度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或肠炎。人亦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及食物中毒。 该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园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生命力顽强,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中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成因:   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当环境骤变,特别是“水质恶化、水质突然变化、水温突然变化时”常会与其它菌交叉感染(如: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可致出血病、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可致肠炎出血性腹水、亲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可致皮下出血鱼鳍溃烂........等),造成鱼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进而引发寄生虫(如:小瓜虫、条虫、细线虫、鞭毛虫、水霉真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由嗜水气单胞菌参与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 多治病菌复合感染的症状: 【1】一般感染症状:病鱼体表发白,失去光泽,粘液明显增多,鱼鳍溃疡,缺损,腹部及臀鳍两侧有密集的充血点,肠炎等。 【2】中度感染症状:肛门轻微红肿,腹泻,腹水,鳞片脱落,皮下充血,烂肉,烂鳍等等(由于病菌的感染深入,多引发内、外寄生虫等表象。要注意的是鱼体外感染的症状基本是来自体内,所以,在治疗上要针对内部感染的治疗方式。) 【3】重度感染症状:重度感染引发鱼内脏损伤,内外器官出血,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综合症,病鱼多突然死亡。 重度感染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 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目前,在鱼类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暴发性出血病较多,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自清型很多,况且感染的对象不同,所以症状也各异。如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 出血病治疗:   筛选治疗嗜水气单胞菌药物的试验,都是用先从病体标本的肝、肾、脾等内脏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供试药物的抑菌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再经临床应用检验,对选定药物的疗效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可以参照以上的药物筛选结果,因嗜水气单胞菌的变异菌株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疗效,一般施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死鱼大量减少,说明使用该药物有效。否则应及时换药。如选用口服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肠道的吸收情况,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肠道中吸收很差,可用于注射但不易用于口服治疗。其次是用药量要准确,施药量要达到最低杀菌浓度,各种药物的性质不同,用量也不同,如大黄常用量为饲料量的千分之十二,痢特灵为千分之二至三,服用磺胺药第一次用量要加倍等。此外施药方法要科学,中草药可使用煎剂,也可使用散剂,但必须以利于吸收;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造成的出血性腹水 ------------------------------------------- 后记 对人类的感染: 夏天去江河游泳,有时会有腹痛,拉肚子,皮肤瘙痒等轻微症状,这就是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多是多菌种交叉感染)。 国内在2005年也发现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病例。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病原菌,人类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食物中毒、继发感染。目前,国外已将嗜水气单胞菌纳入腹泻病原菌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测的对象。
转贴:大正三色锦鲤原来起源于一个创业失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2年的日本新潟县。有个叫佐藤平太郎的,搞养殖创业。于是弄了个鱼塘养鲤鱼。谁知道养了一年左右,发现他养的鱼身上长了许多黑色小斑点。这下可让太郎惊呆了,犹如丈八和尚摸不着头,整日头上是一堆一堆的问号啊。想不通得找人问啊,于是就叫了个DD板车,把鱼送到当时的锦鲤大神,吉田九吉先生那求教。经过吉田先生,又是滴血验亲,又是透镜观察,最终给了太郎一个冷冰冰的鉴定结果。鉴定为普通鲤鱼,咯噔一下子,太郎整个心都凉了。 这还不算,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这一负面消息不胫而走。大伙都认为太郎的鱼有毛病,不敢购买连同在鱼塘里的其他鲤鱼,一条也卖不出去。这下让太郎也没辙了,只好留着自己吃呗。于是打那起,早餐,鱼片粥,鱼茸粥,午餐,红烧鱼,糖醋鲤鱼,下午茶,烤鱼片,天妇罗鱼,晚餐刷鱼片,水煮鱼,酸菜鱼,宵夜辣鱼干,配啤酒。反正天天鱼顿顿鱼,开口闭口都是鱼。 有一天,太狼的儿子小薰太郎,唠叨,老爸,反正咱们的鱼也吃不完,给我几条玩玩呗。太郎心想,反正创业失败,没钱给儿子买玩具,就给他玩吧。于是小薰太郎每天就提着木桶到街上溜鱼去了。有一天,小薰正在街上溜鱼,碰上了一个老人家,这老人家看着小薰提着木桶在街上溜达,觉得很好奇,于是就迎了上去看看是什么状况。老人问到,小朋友,你老提着木桶走来走去干嘛呀?小薰说,我溜鱼撒。老人更好奇了,遛狗的溜猫的,咋还有溜鱼的呢。于是问道,能给我看看吗?小薰大方回道,看就看呗,老人往木桶看了看,立马抬头跟小薰说,小朋友,我给你三个铜板,你把这三条小鱼卖给我好吗。小薰的眼珠一溜的转了个圈,心想三个铜板,能买个麦当劳雪糕了,于是爽快就答应了。 据说后来这三条小鱼里面有一条就是大正三色的原种,而买这三条鱼的老人是当时日本锦鲤收藏家,川上忠藏。 说到这里,故事还没完呢,说回小薰的老爸,佐藤平太郎,吃了几年鱼,也没把创业的心吃掉,在1915年太狼,收拾好吃鱼的心情,决定再创业再去养鱼。结果皇天只负有心人,太郎再次跌入低谷,绝望之下,他把鱼卖给了另一个创业的养鱼户,中山区的长兵卫。而长兵卫接手这鱼两年,搞来搞去也是没有起色,终于,同样步太郎先生的后尘。在1917年,把所有的鱼卖给了新野荣三郎。 后来三郎可能受到鱼神的启发,用红别甲,和这些倒手过来的鱼杂交,意外的培育出新的三色鲤鱼。而过后不久,这三色鲤鱼,还被正式定名为大正三色(锦鲤)。 继三郎之后,日本鲤鱼业者不断改良,陆续出现了多个三色系,寅藏,定藏,吉内,甚兵卫,和泉屋,松之助,大日,坂井等等。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