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y603
jdy60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804
发帖数: 49,541
关注贴吧数: 11
选鱼小知识点
单顶之顶的变化 50捡的漏如今长成猪了好肥
前瞻墨的未来性 有日子没发过帖子了,发一发小昭和的变化
水面泡沫实例 今天上午八点下了肠虫清,下午二点打开过滤,现在五点钟,水面全是泡沫,鱼不时浮头,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大神说说啊!
由俯视去推断侧视
两条鱼的变化 15cm下去就没捞上来过,现在45cm。
休药期
关于吡喹酮
这鱼怎么闭不上嘴了求怎么治
鱼尾巴有白色增生,不知道是什么病! 鱼尾巴有白色增生,并且尾部有明显的血丝,其它鱼现在也有了,只是是个小点,不知道是什么病,请大神支招!!!
跪求 帮我看看这两条鱼还有救吗? 我应该怎么办……
治疗过锦鲤肠炎的大神来 锦鲤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拉白色线状物,估计是得了肠炎了,请问一米二,高70,宽35的缸,下庆大霉素可以么,一次下多少,用不用换水
这条黑鱼,昨天晚上换过水,今天鱼的颜色变谈了,爬在缸底
求教,这是水霉病吗,买的这种药能否治疗
来人救救我的鱼 鱼是15号买的 水是10号就开始养了 缸是800*300*400 的昨天发现水有点混 我就换了1/3的水 是直接换的自来水 然后加了很少的水质澄清剂 今天早上起来就发现水更混了 鱼我买来就没喂过 而且今天下午回家发现 黑色的鱼身上有白色的东西 像膜一样 还很蔫不爱动 今天刚刚我又给加了点黄粉 和硝酸亚汞粉 现在黄色的鱼开始乱窜了 大神来看看这三条鱼还有救吗
新人报道,请各位大神看看我家鱼得了什么病?怎么治疗? 前一阵子闹白点病,升温30度,按说明书用了白点净,一个多礼拜好了,后来发现这条鱼就这样了,是没痊愈还是后遗症还是新的病,请大家看看。
求大神赐教,我这条鱼该怎么治🙏
问一个学术性问题,估计只有大神才能解答! 最近熬夜用电脑,怕刺激眼睛,就在大厅里开灯办公,所以问题是,我熬夜了好几天,我养的锦鲤会不会出现时差乱套,或者,白天又困又乏呢?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经过了五天这个情况之后,今天,我发现我家的锦鲤,晚上七点,我开着灯,就全趴缸底了,没有病,貌似真的时差让我搞乱了,在睡觉,服了!
求助,大家帮忙看一下是腹水病吗,该怎么治疗
我的鱼啊,又死了,这是图片,请各位吧友帮忙看看什么原因,
紧急求助,锦鲤撞缸怎么办? 光从你描述不好判断,只给你个参考1,鱼乱窜与蹭缸是有区别的。2,如是老鱼乱窜,有外因惊扰更加激烈,则掉酸可能性大,有时换水1/3是不够的,要加大换水频率,3,新鱼乱窜一般为外寄,鱼虱,锚头蚤咬鱼比较庝的,如蹭缸外寄有白点等,希望你描述能详细些,并附视频最好。
锦锂撞缸,求助! 原来是800的缸,换到900的缸后出现了撞缸现象,有人走动的话出现好像很怕的样子,但喂食啥的还都正常,怎么办?求助各位大神。水质,氧都正常
这鱼怎么看都像凹眼,大家帮看看是不是?刚从池里捞出来隔离
急急急!请大神救救它们 不知道怎么了,鱼嘴和鳃还有鱼鳍上有黑色的色斑,这是病吗?该怎么办
鲤和盐度 淡水鱼类中鲤鱼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据A.P.Salati等(2011)经过实验驯化1kg的鲤鱼在温度20℃时耐受盐度高达12‰,但当盐度超过6‰时,渗透调节机制失去作用,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在生产实践中鲤鱼最高耐受盐度经验值为7‰,但是生长缓慢。本案例中鲤鱼原来养殖池塘的盐度是3‰,突然转入9‰的池塘,超过了鲤鱼的耐受范围,引起鲤鱼不适和少量死亡。
关于嗜水气单胞菌症状
转帖 鱼类常见病的幕后黑手-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嗜水气单胞菌菌株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致病性菌株可感染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包括鲫、团头鲂、鲢、鳙、鲤、鲮、草鱼、香鱼、狼鲈、虹蹲、罗非鱼、斑点叉尾、黄鳝、日本鳗、欧洲鳗、翘嘴鳜、牛蛙、美洲鳄、中华鳖、貂、貉、兔、猪、牛、鸭、鹅等。严重感染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轻度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或肠炎。人亦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及食物中毒。 该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园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生命力顽强,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中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成因: 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当环境骤变,特别是“水质恶化、水质突然变化、水温突然变化时”常会与其它菌交叉感染(如: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可致出血病、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可致肠炎出血性腹水、亲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可致皮下出血鱼鳍溃烂........等),造成鱼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进而引发寄生虫(如:小瓜虫、条虫、细线虫、鞭毛虫、水霉真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由嗜水气单胞菌参与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 多治病菌复合感染的症状: 【1】一般感染症状:病鱼体表发白,失去光泽,粘液明显增多,鱼鳍溃疡,缺损,腹部及臀鳍两侧有密集的充血点,肠炎等。 【2】中度感染症状:肛门轻微红肿,腹泻,腹水,鳞片脱落,皮下充血,烂肉,烂鳍等等(由于病菌的感染深入,多引发内、外寄生虫等表象。要注意的是鱼体外感染的症状基本是来自体内,所以,在治疗上要针对内部感染的治疗方式。) 【3】重度感染症状:重度感染引发鱼内脏损伤,内外器官出血,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综合症,病鱼多突然死亡。 重度感染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 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目前,在鱼类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暴发性出血病较多,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自清型很多,况且感染的对象不同,所以症状也各异。如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 出血病治疗: 筛选治疗嗜水气单胞菌药物的试验,都是用先从病体标本的肝、肾、脾等内脏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供试药物的抑菌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再经临床应用检验,对选定药物的疗效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可以参照以上的药物筛选结果,因嗜水气单胞菌的变异菌株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疗效,一般施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死鱼大量减少,说明使用该药物有效。否则应及时换药。如选用口服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肠道的吸收情况,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肠道中吸收很差,可用于注射但不易用于口服治疗。其次是用药量要准确,施药量要达到最低杀菌浓度,各种药物的性质不同,用量也不同,如大黄常用量为饲料量的千分之十二,痢特灵为千分之二至三,服用磺胺药第一次用量要加倍等。此外施药方法要科学,中草药可使用煎剂,也可使用散剂,但必须以利于吸收;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造成的出血性腹水 ------------------------------------------- 后记 对人类的感染: 夏天去江河游泳,有时会有腹痛,拉肚子,皮肤瘙痒等轻微症状,这就是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多是多菌种交叉感染)。 国内在2005年也发现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病例。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病原菌,人类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食物中毒、继发感染。目前,国外已将嗜水气单胞菌纳入腹泻病原菌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测的对象。
昭和的变化(转) 这就是你们说的漂亮昭和小时候。丑八怪一个
关于喂食5分钟说法
鱼眼细菌感染的治疗(转) 这要再一个多月前说起:不是那阵子气温比较寒冷嘛!最为一个心善之人总也犯新人的毛病看见鱼挨饿见我就游过来求食,我也忍不住过个一星期就扔一两把鱼食给家中的几条小鱼吃一回解解馋!混搭的鱼品种喂食就是不好操作,有的鱼性格腼腆有的外向所以导致一把饲料不能很好的平均分配导致所投喂饲料有三分之一或一半都被饲料“破碎机”一条茶给消灭了。就在一个多月前发现“破碎机”眼凸了,一般眼凸我都采取停喂得办法去治疗多半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恢复可这次不是我设想的过了几天发现鱼眼更凸了鱼眼珠出来都成半圆了有要掉出来的感觉,眼球一圈伴有充血溃烂加之眼睛有白膜。因为我是鱼池饲养加温下药治疗不太现实所以只能打抗生素针剂治疗了。我家鱼池是在阳光房里当时是今年最冷的那几天水温在3度左右,下面上图吧看吧!眼珠肿胀实际要比看照片严重。
胆小的鱼
关于大正的墨
危险绯盘吗?
鱼尾再生(转) 这条鱼因生病尾巴被剪掉三分之一,原以为长不出来了,最近一个月身体没长,尾巴慢慢好转,挺不容易的。
昭和鲤之美(两个月前后对比图,转)
讨论昭和的变化(转) 八年前面迫的一盆当岁留养鱼,盆照,实话实说,玩锦鲤这么多年,自认眼力还可以,但是现在让我选估计也不会选这些鱼来留养,注意最下面的这一条,最开始在面迫的官网上看到的整组照片,后来看到分开图,于是发上来分享。
德系孔雀
白写的变化 右上角的那条
一张图,绯写变化 由上而下,分别是20cm,25cm和41cm
你能想到是一条鱼吗 小时候和长大后
一条白写的变化 谁还能认出来这是一条鱼,短短半年时间变化还是蛮大的,无论是体型,个头,模样还是质地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今年7月份拍的这条白写,本来对这条乌头的没抱多大期望就放在店里待售的。下面是当时准备网售拍的照片当时个头差不多30+了。
转帖:浅谈:锦鲤褪绯的一些推测 锦鲤呈现的颜色实际上就是体内色素堆积后,色素细胞在光照时反射的光泽。色素有很多,主要是红色素(类胡萝卜素+虾青素)、黑色素、光彩色素。 光彩色素与变色基本无关,略过。 黑色素比较稳定,除了胎墨外,黑质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不过有显隐之分,一般随着时间的顺延而显现。也略过。 御三家的白质是不会褪的,单色鲤的茶色、黄色等也不会褪,因为这是褪无可褪的肌体底色。这里再缩小一下讨论范围,我们不谈五色等逸品的颜色变幻,通常所述的褪色,主要是御三家的红色褪绯。 这里有个概念要告知初学者:颜色变化分变淡和消失(褪色)两种状态,前一种仅仅是色素减少,可以补救,后一种是色素细胞消失,基本没救。
池养,看看一条鱼的蜕变吧(转) 这条鱼是16年12月份回来的小铃渔场的一批鱼其中的一条。回来的时候只有15厘米左右,很小的一条鱼,当时有鱼友来挑鱼,看他头版不错推荐给鱼友,鱼友没有相中,我就自己留下了。对他还是有信心的。这条鱼前面的帖子也有发过,今天再发一次。第一张相片是2016年12月刚回来不久的照片。
丹顶绯恢复
关于前插的表现 一种绯盘的表现。有些不认识的鱼友会认前插是很多带有新泻系统的鱼都会有的一种绯盘的表现。有些不认识的鱼友会认为这个是二翻绯,或者认为这个是终身存在的。而新泻有些鲤师会认为有前插的鱼褪绯的机会会比较低,这个在我看来也是有其原因的,因为绯有些是在鳞片上面的,有些则是在皮肤里面的,鳞片上的绯容易褪,而插入肌底的绯盘很难褪。而前插就是在皮肤里面的,所以有前插的鱼一般绯盘都比较厚。 其实前插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的。这个不是因为前插收回去,而是因为鱼的皮肤不断变厚,白地也不断变厚,最终把在肌底的绯盘盖住,所以前插就变现为收回去,其实前插还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被变厚的白地盖住。 有些鱼友还是比较害怕有前插的鱼,觉得很脏。相对于南方的鱼,新泻产的鱼大部分都是有前插的。个人认为其实只要前插比较均匀,一般到了3,4岁白地变厚的时候,就能收起了。 下面则是一条鱼2,3,5,6,7岁时候的表现,这条鱼在2岁的时候前插已经达到了2个鳞片了,最终还是收起来了。因为普遍认为最佳的前插是大概占一个鳞片左右。
一条大正的变化(转)
看变化,鱼的褪绯(转) 鱼大十八变,从大正变成红白,又恢复为大正,最近又变成白瓜了。
头绯破皮恢复 8月12日头绯破皮严重,小拇指指甲盖大小,几乎全白。所有人包括渔场老板都说无法恢复。时至今日,红绒绒的头绯恢复如初,整体更加红艳,总共恢复3个月。上图比较,破绯照还是灯光照射下拍的,后两张恢复照全自然光。
看一条鱼的变化(转) 图二四月份的后面又变成金背了,两年来个对比图一和图五
关于亚硝酸盐,氨中毒
关于缺氧死亡
关于鱼鳃变黑
关于杀虫后杀菌的原理
关于锚头蚤
关于复口吸虫
关于cyhv-I型特征
关于黏液 尤其是一些江河洄游的鱼类,身上有了黏液,就能使它们适应水中盐液浓度的变化, 可以减少水的摩擦力,帮助鱼游得更快更省力。
关于鱼便
转贴:“不喷油”的饲料,我不买 首先,锦鲤饲料要不要加油脂?答案是肯定的。脂类是鱼类细胞组织的重要组成物质,同时还能提供能量,以及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运输,而且锦鲤本身不能合成脂肪酸,需由饲料中的脂肪来提供,因此油脂是锦鲤饲料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且要按比例足量添加。 那油脂的添加为何要用外喷工艺?原因是商品饲料在制粒前,添加油脂的比例不能超过3%,如果超量添加,会使制出的饲料颗粒溃散不成形,同时大量的油脂会在生产设备中挂壁,无法充分融入原料并造成浪费,而外喷油则是在饲料颗粒成型后,将油脂喷涂在饲料表面的工艺。既不影响颗粒的成型,又能保证饲料中油脂的添加量,还能减少原料损耗,增加饲料色泽和诱食性等诸多优点。 外喷油被许多人诟病,主要源于一些小饲料厂家没有喷油工艺和设备。所以在宣传上刻意放大弊端,将喷油说成容易坏水的低端工艺来误导消费者。其实这些商家口中的不喷油饲料,多半是少油甚至无油的。有的用油粉替代,其营养的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这类饲料我也不会买。
转贴:大正三色锦鲤原来起源于一个创业失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2年的日本新潟县。有个叫佐藤平太郎的,搞养殖创业。于是弄了个鱼塘养鲤鱼。谁知道养了一年左右,发现他养的鱼身上长了许多黑色小斑点。这下可让太郎惊呆了,犹如丈八和尚摸不着头,整日头上是一堆一堆的问号啊。想不通得找人问啊,于是就叫了个DD板车,把鱼送到当时的锦鲤大神,吉田九吉先生那求教。经过吉田先生,又是滴血验亲,又是透镜观察,最终给了太郎一个冷冰冰的鉴定结果。鉴定为普通鲤鱼,咯噔一下子,太郎整个心都凉了。 这还不算,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这一负面消息不胫而走。大伙都认为太郎的鱼有毛病,不敢购买连同在鱼塘里的其他鲤鱼,一条也卖不出去。这下让太郎也没辙了,只好留着自己吃呗。于是打那起,早餐,鱼片粥,鱼茸粥,午餐,红烧鱼,糖醋鲤鱼,下午茶,烤鱼片,天妇罗鱼,晚餐刷鱼片,水煮鱼,酸菜鱼,宵夜辣鱼干,配啤酒。反正天天鱼顿顿鱼,开口闭口都是鱼。 有一天,太狼的儿子小薰太郎,唠叨,老爸,反正咱们的鱼也吃不完,给我几条玩玩呗。太郎心想,反正创业失败,没钱给儿子买玩具,就给他玩吧。于是小薰太郎每天就提着木桶到街上溜鱼去了。有一天,小薰正在街上溜鱼,碰上了一个老人家,这老人家看着小薰提着木桶在街上溜达,觉得很好奇,于是就迎了上去看看是什么状况。老人问到,小朋友,你老提着木桶走来走去干嘛呀?小薰说,我溜鱼撒。老人更好奇了,遛狗的溜猫的,咋还有溜鱼的呢。于是问道,能给我看看吗?小薰大方回道,看就看呗,老人往木桶看了看,立马抬头跟小薰说,小朋友,我给你三个铜板,你把这三条小鱼卖给我好吗。小薰的眼珠一溜的转了个圈,心想三个铜板,能买个麦当劳雪糕了,于是爽快就答应了。 据说后来这三条小鱼里面有一条就是大正三色的原种,而买这三条鱼的老人是当时日本锦鲤收藏家,川上忠藏。 说到这里,故事还没完呢,说回小薰的老爸,佐藤平太郎,吃了几年鱼,也没把创业的心吃掉,在1915年太狼,收拾好吃鱼的心情,决定再创业再去养鱼。结果皇天只负有心人,太郎再次跌入低谷,绝望之下,他把鱼卖给了另一个创业的养鱼户,中山区的长兵卫。而长兵卫接手这鱼两年,搞来搞去也是没有起色,终于,同样步太郎先生的后尘。在1917年,把所有的鱼卖给了新野荣三郎。 后来三郎可能受到鱼神的启发,用红别甲,和这些倒手过来的鱼杂交,意外的培育出新的三色鲤鱼。而过后不久,这三色鲤鱼,还被正式定名为大正三色(锦鲤)。 继三郎之后,日本鲤鱼业者不断改良,陆续出现了多个三色系,寅藏,定藏,吉内,甚兵卫,和泉屋,松之助,大日,坂井等等。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