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nj2008 bwnj2008
关注数: 18 粉丝数: 60 发帖数: 2,988 关注贴吧数: 2
让每一块金子都发光 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上,有人问校长,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最值得哈佛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和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了每位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发光,这应该是哈佛的成功之道.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只盯住它的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泰森的拳头虽硬,但不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羡慕,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就如毕加索不能笑贝多芬,牛顿不能笑莎士比亚,雨果不能笑居里夫人一样!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有优势.毕加索在绘画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贝多芬在音乐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牛顿是卓越的科学家,雨果是著名的作家......这就足够了,我们不能因为他别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不足而去否定他.难道能说,高山不如平地,鲜花不如树木,牛奶不如绿茶吗?显然不能.正所谓山有山的崎岖,地有地的辽阔,花有花的骄艳,树有的翠绿,牛奶有牛奶的浓郁,绿茶有绿茶的清香.....每个学生也有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有的贪玩,有的聪慧,有的调皮,有的沉着......我们能归纳出他们的个性,是因为这些方面表现的突出罢了,还有表现得不突出的许多方面呢,这些不突出的好的方面,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出来,让他发出光芒来!
给学生一把远飞的伞 有这样一则小诗:"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留下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是啊,有了这把远飞的伞,蒲公英历经磨难,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片土地;有了这把远飞的伞,蒲公英历经风雨,也能生根发芽...... 读了这则小诗,我在想:教师给学生的也应该是一把远飞的伞.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作为教学者出现在课堂,向学生传授着自己“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的知识。但现在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不断受到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在许多知识领域,不少老师并不比他们的学生知道或掌握得更多,现在尚且如此,试想我们现在培养的这些孩子在几年、几十年以后,他们掌握的这些知识又有多少用途呢?教师应该怎样应对来自学生的挑战和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而无愧于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这一角色呢?我想,最重要的也应该是给学生一把远飞的伞,这把远飞的伞应该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学会学习;向学生传授尊重、理解与宽容等生活的技能,让他学会生活;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让他学会创造......这些技能的培养远比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更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推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和生活,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新时代的白求恩 刘新生,女,1963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阜宁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她从事护理工作30年,担任护士长18年。在三十年的护理工作经历中,她为病人端过屎、倒过尿、喂过饭、洗过碗,修剪过指(趾)甲。担任护士长后,在科内病房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把“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竭尽所能为病人排忧解难。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实行分组负责制,每个病人既有主管医生,又有主管护士,让病人更有安全感;根据病人的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同时,指导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拉近护患距离,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于每位患者。秋冬季和气候突变时,呼吸科病人很多,护理工作量也急剧增多,常常需要临时加班。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工作需要,她都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个冬天的晚上,急诊送来一位老慢支呼吸衰竭的患者,来时心跳呼吸几乎停止,她和值班医生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在人工气道建立和呼吸机使用后,患者自主心率仍未恢复,她和值班医生轮流做胸外心脏按压,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们始终不放弃,三十五分钟后,病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感谢!三十年来,她失去了多少合家团聚、膝前尽孝、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但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拯救在痛苦中的病人,给他们带去健康和快乐,用双手为他们撑起一片生命的晴空!
平凡中见证伟大 周龙,男,1987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共青团员,富建集团阜宁中心分公司工程部技术员。 2013年1月22日上午9时许,富建集团阜宁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工程部周龙、王琪、严伟、王永等人正在办公室上班,突然隐约听见有人喊救命,他们立马跑出办公室,循着呼救声,在办公室后边的20多米宽的北京河里,发现一女孩在河中心挣扎,一位老大爷站在河边不知所措。他们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跑到工地找绳子,可这时,女孩已经没什么力气了,脸开始往下翻。情急之下,周龙脱掉身上的棉衣,直接跳入3米多深的水中,游至河中心,奋力拽着女孩往回游。由于女孩偏胖,身上衣服又全部湿透,他在施救中很是吃力,坚持到岸边时,已经拽不动女孩了,在几位同伴的帮助下终于将女孩拖上岸。女孩被赶来的110警车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在母亲的陪护下,女孩当天晚上康复出院。据了解,落水女孩今年18岁,是县城一中学高二学生,单亲家庭,因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压力增大等原因到河边排遣郁闷时不慎落水。1月27日上午,这对母女捧着一面大红锦旗,来到集团阜宁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工程部,并拿出装有万元现金的红包塞到周龙的手上作为酬谢,他坚拒酬金后收下锦旗,说:“在那个生死关头救人性命是我们做人的本能,如果因为我们迟疑犹豫而丢掉女孩性命,那我会后悔一辈子的。收下这面锦旗,会激励我们继续发扬见义勇为精神,在危急关头做好人。”
让教育有一点浪漫 1945年,一个年轻的美国记者来到德国的柏林采访。当时的柏林被盟军和苏联红军轰炸成一片废墟。他走进一间地下室,只见阴暗的斗室里有一张桌子,桌上没有面包,没有咖啡。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人们生活在几乎没有食品、没有住所的极度困境中。然而,于此同时,他看到了令他一生难忘的情景:微弱的烛光下,那没有面包、没有咖啡的桌子,却插着一朵鲜花。年轻的心灵为之震撼。他写道:德意志民族是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也没有丧失对美好未来的坚强信念,这个民族一定会再次崛起。 每每想起上述情景,心中总会泛起温暖。残酷的战争可以摧毁家园,伤害肉体,却不能打倒精神;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由此,我想到了让人沉重的教育。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教师都必须在自己的心田插上一朵鲜花,以此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象征。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理想中,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完善人的事业,该有浪漫气质;事实上,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鲜有浪漫气息;践行时,正视教育现实,立足人的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是师生共同徜徉富有浪漫气息的教育画廊的必由之路。 让教育有一点浪漫,必须有美好的教育理想。于漪老师说:“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它是理想的事业,如果连教育都没有理想的色彩,什么都那么功利的话,我们还要培养人干什么?真正的教育,就要培养人、牵引人的灵魂,提升到真善美的境界。”美好的教育理想,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书香弥漫的校园氛围,不断完善的道德素养,自主灵动的教学方式,自由支配的学习时空,个性鲜明的师生发展。等等。 在动人的校园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先进完备的设施设备并非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充盈其间的浓郁书香。校园,本是读书胜地,是处书香弥漫。“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教师成为书生,方能教好书育好人;学生成为书生,方能“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从某种程度讲,书香是烹煮教育浪漫的原料。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完善人,其前提是人的道德素养的完善。教师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是学生人格持续完善的保证。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斯言诚哉!道德素养的完善,身教重于言传。当然,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道德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也许一时难以达到;但心向往之,身践行之,终能离目标更近一步。道德素养提高的过程,正是教育浪漫萦绕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本是一个个姿态万千、秉性各异的人。然而,从更大范围看,学校中,教室里,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要求四五十名学生听一样的课、做相同的作业、考尽可能高的分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种做法,无异于刘备叫他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都挥舞他的双股剑。教育之浪漫,源于施教者与受教者自主灵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实现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既然教学是生命历程,那么课堂中个体的生命历程各有各的精彩。自主灵动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有效、动人;牵强机械的教学方式,终究不能深入人心。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师生们都应该有自由支配的学习时空。学到的知识技能,需要有一个内化过程。另外,这些知识技能对于个体发展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让人全身心投入的兴趣爱好,如果没有心甘情愿的额外付出,就不可能获取异于常人的成果,得到和谐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能自由支配的学习时空。如果一个人的时空完全为别人所左右,那么他绝不可能是一个真正自由人,也就不可能体验教育的浪漫。 爱因斯坦指出:“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的尊严。”要拥有“幸福的尊严”,必须让师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如果教育带给人的不是个性鲜明的发展,既无浪漫可言,又与完善人、实现人的目标南辕北辙。人们之所以对让人沉重的教育不离不弃,甘愿受苦受累,就是为了获得个性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刘再复在《红楼梦悟》一书中断言:我们要对曹雪芹的亡灵说,你在《红楼梦》中提供如此丰富的人性蕴藏,这是我们生活的最美享受;我们活着,曾受尽折磨,但因为有《红楼梦》在,我们活得很好。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因为让人沉重的教育有了一点浪漫,才让我们走近它、享受它?
班主任要做到三诚 时下,学生一犯错误,班主任就言不由衷、言之过甚地向学生宣扬大道理,使“言”独当一面,要知道:言之无诚,行而不远。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我认为以下三“诚”应该引起各位班主任的重视: 一、感人肺腑——真诚 有这样的特镜:学生犯错,班主任就和尚念经,什么“罪大恶极、罪该万死、不可救药、不成体统”等等这些陈词滥调就不厌其烦地出台了。无疑当你伸出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进行责备的同时,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是指向自己的。我认为教育学生真诚是关键之一。 二、拨人心弦——专诚 常听一些班主任抱怨:“我们班里的‘害群之马’就像挨了刀的猪,屡教不改,‘文明班’的称号又失之交臂,真恼!”其实,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要成为行动最少而发出指责最多的人,拿出一份专诚来。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动人心扉——热诚 班主任用热诚对待学生就像牛牵鼻子马抓鬃——抓住了关键。 常听一些学生反馈:“我生病了,老师只说‘去办公室喝杯水!’。”是呀,如此冷淡;“我上体育课弄伤了,老师仅说‘没用,到一旁去!’,一点关心都没有。”是呀,如此冷漠;“我上课没留神,老师就凶狠狠地瞪我一眼,吓死我了。”是呀,如此的冷眼。的确,很多班主任在处理小事上都缺乏热诚。要知道一个永远也不热情对待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热诚对待的人。 其实,言是死的,人是活的。用死言去管活人是必然徒劳的,我们应用活的思想——真诚、专诚、热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情感的构建,其教育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关于雷锋精神的话题,近年来颇有新意乃至标新立异的也确实不少,赞成的也好,诋毁的也罢,总之人们还没有把雷锋精神给忘记掉,从这一点上恰恰说明了雷锋精神已经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不断地升华和光大。 也许有人会说,雷锋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被“神话”了的人物,成为引领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载体和符号。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所切身感受到的有关雷锋精神的教育中,就已经不再把雷锋当做神来看待了,而只是通过雷锋做榜样,使普通人明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何况雷锋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涓滴小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却在平凡的生活中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平凡的丰碑。 剥离开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附加物,人们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忠诚、坚强、乐观、奉献……这些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准则和标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精神文化之精华,又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更广泛的时代涵义。它们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落伍过时。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因某些人们的漠视和淡忘,而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