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大师
弘毅大师
关注数: 79
粉丝数: 595
发帖数: 66,709
关注贴吧数: 26
转贴——《殊途同归——晋末群英传》 这是我的友人@李梦阳转世 所写的图文小说,原帖在知乎,然而因为那个帖子在知乎的关注度实在惨淡,我打算尝试着在这里转一下,看看影响如何。 本文为平行世界的故事,登场人物皆有历史原型,但为了剧情更紧凑人物的年龄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会有所变动。毕竟本文虽然很大程度取材于历史,但本身依然是文学作品,还望各位见谅。(如果想和我探讨晋末历史,我私信和评论都欢迎) 题诗: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然今后世论,反笑晋无人 忠节伴史尘,义烈随书坟 愿为诸英魂,在此撰一文 作者:李梦阳转世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108593013&urlrefer=2ff8df4b3f67af78c80beeab1c94c5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贴——《殊途同归——晋末群英传》 这是我的友人@李梦阳转世 所写的图文小说,原帖在知乎,然而因为那个帖子在知乎的关注度实在惨淡,我打算尝试着在这里转一下,看看影响如何。 本文为平行世界的故事,登场人物皆有历史原型,但为了剧情更紧凑人物的年龄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会有所变动。毕竟本文虽然很大程度取材于历史,但本身依然是文学作品,还望各位见谅。(如果想和我探讨晋末历史,我私信和评论都欢迎) 题诗: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然今后世论,反笑晋无人 忠节伴史尘,义烈随书坟 愿为诸英魂,在此撰一文 作者:李梦阳转世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108593013&urlrefer=2ff8df4b3f67af78c80beeab1c94c5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贴——《殊途同归——晋末群英传》 这是我的友人@李梦阳转世 所写的图文小说,原帖在知乎,然而因为那个帖子在知乎的关注度实在惨淡,我打算尝试着在这里转一下,看看影响如何。 本文为平行世界的故事,登场人物皆有历史原型,但为了剧情更紧凑人物的年龄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会有所变动。毕竟本文虽然很大程度取材于历史,但本身依然是文学作品,还望各位见谅。(如果想和我探讨晋末历史,我私信和评论都欢迎) 题诗: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然今后世论,反笑晋无人 忠节伴史尘,义烈随书坟 愿为诸英魂,在此撰一文 作者:李梦阳转世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108593013&urlrefer=2ff8df4b3f67af78c80beeab1c94c5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贴——《殊途同归——晋末群英传》 这是我的友人@李梦阳转世 所写的图文小说,原帖在知乎,然而因为那个帖子在知乎的关注度实在惨淡,我打算尝试着在这里转一下,看看影响如何。 本文为平行世界的故事,登场人物皆有历史原型,但为了剧情更紧凑人物的年龄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会有所变动。毕竟本文虽然很大程度取材于历史,但本身依然是文学作品,还望各位见谅。(如果想和我探讨晋末历史,我私信和评论都欢迎) 题诗: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然今后世论,反笑晋无人 忠节伴史尘,义烈随书坟 愿为诸英魂,在此撰一文 作者:李梦阳转世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108593013&urlrefer=2ff8df4b3f67af78c80beeab1c94c5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细说宋元之北宋风云——转自天涯论坛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细说北宋》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其实已经转了不少了,但因为作者长期没更新所以我有差不多一个月没转,然后发现目前3118 禁止“挖坟”了,哪怕是我自己的贴子,因此我只能再开一贴了。当然,之前的内容我是 不会傻傻的再贴一遍的,前面的内容都在链接里。 https://tieba.baidu.com/p/6721816690?pn=1
细说宋元之北宋风云史诗——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细说北宋》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三国风云史诗-前所未有的解读 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三国风云》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细说宋元之北宋风云——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细说北宋》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三国风云史诗-前所未有的解读 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三国风云》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细说北宋》 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细说北宋》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细说北宋 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细说北宋》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三国风云——转载+评论 这是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帖子,作者叫迅发,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完了从三国到五代十国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目前正在写北宋,已经写到耶律洪基(1032-1101)即位了,但北宋还没出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所有的历史性书籍中,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既严谨又翔实的作品。我曾经一路追着他的帖子,然后由于他的北宋史长期不更新,我就打算重新读一遍他的书,从三国开始。我从2014年追他的帖子(那个时候他才刚写到南北朝后期,隋朝尚未统一天下),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而这些年我对历史也了解的更深入了,所以之后我看他的帖子都是一遍看一边对他提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时候我评论的内容甚至不比他写的原文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天涯论坛看他的帖子,甚至可以直接买他的书(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已经出版了),不过我觉得我写的评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了,话不多说,无论有没有人看,我就一天转载两节《三国风云》的内容以及我的评论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
看到司马睿在王敦入城时的表现,突然就被圈粉了 帝命刁协、刘隗、戴渊帅众攻石头,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协等兵皆大败。太子绍闻之,欲自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执鞚谏曰:“殿下国之储副,奈何以身轻天下!”抽剑斩鞅,乃止。敦拥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宫省奔散,惟安东将军刘超按兵直卫,及侍中二人侍帝侧。帝脱戎衣,着朝服,顾而言曰:“欲得我处,当早言!何至害民如此!”又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当归琅邪以避贤路。” 刁协、刘隗既败,俱入宫,见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隗奔后赵,官至太子太傅而卒。 帝令公卿百官诣石头见敦,敦谓戴渊曰:“前日之战,有余力乎?”渊曰:“岂敢有余,但力不足耳!”敦曰:“吾今此举,天下以为何如?”渊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又谓周顗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帅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
在李从珂逼近洛阳时冯道和卢导的对话真的令人感慨万千 李从珂(885-936)逼近洛阳的时候冯道(882-954)和卢导(866-941)的一番对话真的相当有意思。 冯道率领百官去迎接李从珂,然后顺便让卢导写劝进表。卢导说谁当皇帝应该由太后决定,不能不加禀报率性而为。冯道表示凡事都要务实,目前的情况不劝进不行啊,卢导表示万一李从珂遵用君臣大义斥责那应该怎么办。两人的辩论最终也没有出结果。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是非常有意思啊,后人自然可以说冯道务实卢导迂腐,但卢导的意思也很明白了,一味追求“务实”最终很有可能受人以柄,最终走向务实的反面。要说五代为什么会大乱不休呢,根本原因自然是军方势力失控,权力制约机制失灵所至。但是,凡事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也并不是整个五代的主旋律。一方面大家自然可以说冯道与其把精力放在这些程序性的东西上不如为百姓做点有用的。但另一方面也如楼主之前所说,那些完全没有道德观念的人也不得不受道德观念的制约从而无法随心所欲,而随着冯道一次又一次的“务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让那些野心家对于制度的敬畏越来越少,造反闹事的成本越来越低。冯道这种道德观念比较高的人“务实”一下应该确实可以多为百姓做些事,但是更多“务实”的人恐怕还是会在争权夺利,横征暴敛,欺压良善这些方面去“务实”。随着“务实”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天下就只能经过一番血腥与残酷的洗牌之后才能安定了。一个伪君子越来越少,真小人越来越多的时代注定是一个悲剧的时代,而在越来越多的伪君子撕开伪装选择“务实”这方面,不知道冯道要负多少责任啊。 对于冯道和卢导谁是谁非,我无法给出结论,历史恐怕也无法给出结论。李愚和冯道也有过一次辩论,不过我感觉还是卢导说的更精彩一些。
试着分析一下前蜀和后蜀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吧 前蜀和后蜀都是在强敌面前迅速灭亡,连一些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好多观点都将其归咎于奢侈腐败之类的。后蜀灭亡的细节我还没有仔细看,但是前蜀灭亡的具体过程我是有详细看过的,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根本不是打仗。 925年10月18日康延孝对蜀军凤州的蜀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然后就是蜀军各种不战而降,然后唐军所到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编制性的大规模投降,之后不到一个月基本上前蜀的所有州郡都向唐军递交了降表。两军最大的一次交战就是三泉之战,斩杀五千蜀军,这个损失虽然不小,但是斩杀五千人就能让一个国家全面崩溃?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并且蜀军也并不是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争,讨伐李茂贞(856-924)的战争在王建(846-917)死后并没有停止而是一直在进行,蜀军的战斗力不可能衰退到那种地步。 对此我对于蜀军如此表现的看法是这样的,王衍(899-926)能当上皇帝张格功不可没,然而王建死后有拥立之功的张格却被排挤出京一贬再贬,而王宗弼却权倾朝野,我的看法是王宗弼的权势很大,王衍竞争不过只能将张格贬出。虽然史书没记载王衍为了夺回大权都做了哪些事,不过从后来张格复相,徐氏外戚取代王宗弼成为京城最高司令,再加上王宗弼的儿子说过“我们都离死不远”了,大概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较量王衍逐渐占了上风,逐渐开始压制王宗弼一系了。由于这种斗争双方并没有撕破脸,所以史书的记载也很少。但王衍虽然能够压制王宗弼,但并没有将王宗弼一党彻底铲除的能力,而王宗弼一党虽然无力直接跟王衍对抗,但是在强大的外敌介入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王衍这些年除了压制王宗弼一党之外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应该也做了不少工作,这极大损害了地方大佬的利益,地方大佬虽然无力直接跟皇帝叫板,但是借助外敌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还是有的。因此唐军这种强大外敌介入,前蜀军队,郡守就开始集体投降,王衍瞬间就跪了。 当然王宗弼借助外敌来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最后还是被郭崇韬(865-926)杀了全家,而王衍不出意外应该可以在洛阳度过漫长的余生,然而意外真的发生了,李存勖(885-926)眼看着就要完蛋了,王衍全家只要给李存勖陪葬了。。。。。
关于张承业劝阻李存勖称帝的原因,我是这么认为的 关于张承业(846-922)对李存勖(885-926)称帝的态度,我的看法是张承业身上确实有许多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是,张承业再怎么理想主义也不太可能会指望李存勖能够在光复大唐,消灭朱梁之后功成身退而不是自己当皇帝。我认为张承业之所以在这一点上反应这么大,应该是因为他觉得李存勖选择称帝的时机不成熟,甚至说的严重点李存勖在这个时候称帝所引发的后果很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当年唐朝灭亡的时候,王建(847-918)就已经提出过既然唐朝已经灭亡,不如我们就承认这个事实然后大家一块关起门来当皇帝岂不美哉,然后被李克用(856-908)严词拒绝。也就是说河东军事集团在唐朝灭亡之后的方针就是以光复大唐为旗号对抗后梁。唐朝虽然已经灭亡了,并且在灭亡之前已经虚弱,腐朽了很长时间,但是毕竟唐朝三百年在人们心中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因此将这块招牌打出来还是能够吸引不少人的。然而现在后梁尚未灭亡,李存勖就要急匆匆的称帝,这意味着什么呢,在张承业看来也许李存勖这么做就意味着昭告天下“老子有生之年灭不了后梁了,所以王建说的有道理,还是关起门来当皇帝好啊。”很明显如果李存勖认为后梁很快就会灭亡,那么等到灭梁之后再称帝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非要在这么着急可不是就是在告诉天下人“梁晋争霸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嘛。
大家认为李从珂起兵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原先看到李从珂(885-936)反叛以为那是五代十国的传统,皇帝让节度使离开军镇然后再下一道诏书此人的政治生命甚至肉体生命都会就此终结,所以李从珂才会起兵。 但详细看了后唐的历史发现并不是这样。无论是后梁还是后唐,绝大多数节度使都是流官。无论是李存勖(885-926)时期还是李嗣源(867-933)时期节度使换地方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并且李从珂在凤翔任职的时间也就只有两三年,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根基。更关键的是李从珂的幕僚们说的“大王一旦离开军镇,肯定没有活命之理”的依据是什么呢,至少李嗣源时期那七年里没有任何一个节度使被肉体消灭,被肉体消灭的只有任圜,安重诲这些在中央任职的重臣。 究竟是因为多年前的杨彦温事件让李从珂成为惊弓之鸟,怕朱弘昭(874-934)做和安重诲一样的事,还是因为李从荣之死让后唐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极大挑战,抑或是李从珂真的早就想造反了? 毕竟以凤翔的体量叫板后唐帝国基本上和自杀没区别,而李从珂联络各镇也没几个人响应他估计也让李从珂基本绝望了,至于之后发生的事情李从珂自己恐怕都想不到吧。
话说隔壁吧是发生什么变故了吗 去隔壁吧转了一圈已经看不见跟割diao有关的内容了,并且帖子内容也正常多了。
话说五代十国时间最长的一组cp应该就是曹太后和刘太妃这一组吧 虽然宫斗题材的电视剧最近非常多,不过我也相信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妻妾和睦其实也并不算太难。不过这两个人的关系感觉不能仅仅用“和睦”“不妒忌”来概括了。 直接上史料。 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自太祖起兵代北,刘氏常从征伐。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太祖。太祖东追黄巢,还军过梁,馆于封禅寺。梁王邀太祖入城,置酒上源驿,夜半以兵攻之。太祖左右有先脱归者,以难告夫人,夫人神色不动,立斩告者,阴召大将谋保军以还。迟明,太祖还,与夫人相向恸哭,因欲举兵击梁。夫人曰:“公本为国讨贼,今梁事未暴,而遽反兵相攻,天下闻之,莫分曲直。不若敛军还镇,自诉于朝。”太祖从之。 其后,太祖击刘仁恭,败归。梁遣氏叔琮、康怀英等连岁攻晋,围太原,晋兵屡败,太祖忧窘,不知所为。大将李存信等劝太祖亡入北边,收兵以图再举,太祖然之。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存信也。”夫人骂曰:“存信,代北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且公尝笑王行瑜弃邠州走,卒为人擒,今乃自为此乎?昔公亡在达靼,几不能自脱,赖天下多故,乃得南归。今屡败之兵,散亡无几,一失其守,谁肯从公?北边其可至乎?”太祖大悟而止。已而亡兵稍稍复集。 夫人无子,性贤,不妒忌,常为太祖言:“曹氏相,当生贵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谦退,因相得甚欢。 曹氏封晋国夫人,后生子,是谓庄宗,太祖奇之,曹氏由是专宠。太祖性暴,怒多杀人,左右无敢言者,惟曹氏从容谏譬,往往见听。及庄宗立,事曹氏尤谨,其救赵破燕取魏博,与梁战河上十余岁,岁尝驰省其母至三四,人皆称其孝。庄宗即位,册尊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太妃曰:“愿吾儿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复何言哉!” 庄宗灭梁入汴,使人迎太后归洛,居长寿宫,而太妃独留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七月,太后薨,谥曰贞简,葬于坤陵。而太妃无谥,葬魏县。太妃与太后甚相爱,其送太后于洛也,涕泣而别,归而相思慕,遂至不起。太后闻之,欲驰至晋阳视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庄宗泣谏,群臣交章请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饮食,逾月亦崩。
话说关于慕容盛杀兰汗“为父报仇”那段,怎么看怎么诡异 史书的记载是慕容盛(373-401)早知道兰汗图谋不轨,劝慕容宝(355-398)不要进城,慕容宝不听结果被杀。紧接着慕容盛就去龙城吊丧,之后兰汗不但没杀慕容盛,还把他留在宫里,之后慕容盛还能说服兰汗解除他弟弟的职务,这说明兰汗已经把这个女婿当成自家人了。 史书还说兰穆劝父亲杀掉慕容盛,兰汗打算同意,却因为慕容盛装病就放弃了,就放弃了,就放弃了!!!之后看慕容盛杀掉兰穆和兰汗的手段可以说明,慕容盛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处在“不疑之地”,实际上兰家父子对他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不过,如果你真的把人家的爹杀掉了心再怎么大也不至于这样吧。 平心而论,兰汗之所以被杀确实是因为他对这个女婿过于信任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兰汗会确定慕容盛不会计较“杀父之仇”,要不然即便不杀慕容盛也会软禁他,而不是对他这么信任。实际上,我猜测其实慕容盛和兰汗早就商量好了,杀害慕容宝和慕容策(386-398)是慕容盛和兰汗共同制定的计划,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都说得通了,因为这样一来兰汗当然就不再是慕容宝的仇人了,相反他是“功臣”。也正是因为如此,慕容盛才敢在父亲遇害之后去龙城吊丧(当然风险还是有的,毕竟翻脸不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嘛,不过兰汗可能就打算拥立慕容盛)。之后慕容盛和兰汗的争斗本质上应该就是权力之争了,慕容盛和兰汗合谋杀了慕容宝之后可能一开始就有诛杀兰汗的计划,也可能一开始并没有,只是后来觉得有机可乘。最后慕容盛杀兰汗,本质上跟兰汗杀段速骨没有区别。不过关键在于慕容盛是慕容宝的儿子,有继承权,所以掌握权力之后就可以直接当皇帝而不需要再立一个傀儡了。
@绝代圣王姜太虚 为何被封 他的账号无故被屏蔽,导致我看不了他的帖子,究竟是为何。是不是你们哪搞错了?
关于王衍,我感觉他被诟病的很严重啊,不过我倒觉得他也没什么错 说实话,王衍(256-311)的行为经常被人诟病,但我觉得王衍的行为其实没什么错。王衍不是王戎(234-305),卖李子换钱还把种子凿穿的不是他。王衍当年让女儿跟太子司马遹(278-300)离婚,为的是怕女儿受牵连。这也是人之常情,谁不知道是贾南风(257-300)陷害的,王衍求情就有用了??如果你们是王衍你们最先考虑的是女儿的安危呢还是如何为太子申冤呢?何况大家都知道申冤根本没用。后来他让自己的族弟去当封疆大吏,为族人考虑有错?难道像石勒(274-333)一样建议别人把族人卖到河北才是对的?难道为族人想条后路就是祸国殃民了,只有拉着族人一起殉葬才符合民族大义?何况把族弟安排完之后王衍自己可是一直留在是非最多的地方,从来没想过要跑,可见王衍是有基本的责任感的。最后由于司马越突然死亡,王衍又不懂军事,所以被石勒击败也不奇怪。王衍估计想劝石勒称帝借此分化刘聪的阵营,可惜他说的太直白太明显了,所以石勒没有上当。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说,石勒这个想当奴隶贩子卖自己同胞,然后又结交强盗头子四处烧杀抢掠的家伙,有什么资格唾骂王衍,我怎么觉得石勒的脸皮比城墙还厚呢。
重大发现,梁武帝萧衍其实是笑死的 不是有一种说法说梁武帝(464-549)临死前想喝蜜水而不得,然后发出“荷荷”的声音吗,其实这是人们记错了,萧衍临死前发的声音其实是“呵呵”。 估计萧衍正在为国都沦陷,国破家亡感到无限哀痛的时候,萧正德因为无法如愿以偿杀死萧衍和萧纲(503-551),跑来找萧衍。当萧正德因为如此滑稽的原因痛哭流涕,使得哀痛的气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估计萧衍心里想“你这个**你可笑死我了”,于是没过多久就笑死了。。。。 毕竟在萧衍的教导下,萧家人都是把谋反当成娱乐活动来搞的,比如说看看萧宏(473-526)几次谋反,哪次不是负责搞笑的。
话说傅坚之前一系列的行为按照法律真的治不了吗 不知道原著是怎么写的,不过电影里说他经常来女主她家去骚扰,恐吓。也许单纯的骚扰,恐吓确实法律不太好管,但是电影好像还说他还经常去要钱。如果他真的每次都要到钱了那么这个按照法律完全可以算入室抢劫,抢劫罪最轻三年,再加上傅坚属于入室抢劫估计得判的更多。还有感觉杀人的过程电影做了改编,如果按照电影中的内容那么这对母女的行为完全可以算是正当防卫,如果去自首也基本可以没事的,原著里似乎就是故意杀人。这么一改编总觉得有些不好。不过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即使像电影里这么演在法庭上要真的能够证明正当防卫也有些困难,反正所有人也都没有把握,证明正当防卫也不是石泓擅长的。而关于发挥他的强项这一点石泓还是有把握的,所以即使真的是正当防卫石泓那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在石泓看来无论是流浪汉的命还是他自己的命都是无足轻重的,他都不会在乎。
片花里的以一敌六是什么意思 难道编剧要虚构一场战争?燕国在长平之后一直和赵国交战在赵国灭亡之前秦燕关系一直很不错。至于齐国复国之后和秦国关系也一直不错,因此不可能发生一对六的战争啊!邯郸之战后信陵君组织的合纵取得了不小成就,可以说赢稷(前325-前251)晚年各种战败丢地,别告诉我编剧要改变历史让秦国打败信陵君吧......
话说片花里的以一敌六的什么意思 难道编剧要虚构一场战争?燕国在长平之后一直和赵国交战在赵国灭亡之前秦燕关系一直很不错。至于齐国复国之后和秦国关系也一直不错,因此不可能发生一对六的战争啊!邯郸之战后信陵君组织的合纵取得了不小成就,可以说赢稷(前325-前251)晚年各种战败丢地,别告诉我编剧要改变历史让秦国打败信陵君吧......
【账号解封】08-31丨为id:李梦阳转世申请解封 id:李梦阳转世 是我朋友的id,他并没有发广告之类的,但却被封了。希望百度工作人员能帮他解封,谢谢 他的账号服务中心异常状态的提示截图如下
真是美好的一天 @柴刀and棒球棍
番茄炖柴刀
三国志13吧的特产-柴刀肉 木須柴刀肉
柴刀肉片250公克 小黃瓜2條 乾木耳泡開1碗 雞蛋4個 薑末1小匙 油 3-4大匙 米酒或紹興酒1大匙 醬油共需3大匙 糖1小匙 麻油 少许 1 事前準備: 木耳乾貨泡開,需要半小時左右 (選用泡開後軟滑的種類較好,不是又厚又硬的木耳) 2 雞蛋打散備用;小黃瓜切成菱形片備用;豬肉片切小片備用 (如果是較厚的豬肉可以切小塊或條狀);木耳如果太大片可以用手撕小 3 雞蛋打散,用比平常煎蛋稍多的油去炒熟,務必炒得蓬鬆,之後比較好吸收醬汁,再用鍋鏟鏟成幾塊大片,盛起備用 (鍋子和油一定要很熱,才能炒出蓬鬆的蛋) 4 鍋子不用洗,爆香薑末,加入柴刀肉片拌炒 5 柴刀肉快熟時嗆酒,並加入2大匙醬油和1小匙糖 6 加入木耳、雞蛋拌炒,再加一大匙醬油 7 要起鍋前加入菱形黃瓜片,關火用餘溫稍炒 (小黃瓜要脆,不能炒得過熟) 8 最後淋上少許麻油拌炒均勻即可 (麻油雖然香也不能貪多,不可以掩蓋蛋的香氣)
土豆柴刀肉饼
为啥百科什么的都说楚成王弑兄呢 楚成王(前680-前626)前672年即位,时年八岁,八岁小孩弑兄篡位??楚成王初年楚国大权由他叔父子元掌管,我感觉那场政变应该就是楚国上层的争斗,应该就是子元杀了侄子然后拥立另一个侄子楚成王,八岁的楚成王应该不会主动参与的。 至于楚成王的出生时间我也不知道百度是否靠谱,不过楚成王的母亲息妫前684年被楚文王所获,楚成王还有个同母哥哥,因此算算前672年楚成王应该不到十岁,不可能谋划弑兄的。
话说为啥百科什么的都说楚成王弑兄 楚成王(前680-前626)前672年即位,时年八岁,八岁小孩弑兄篡位??楚成王初年楚国大权由他叔父子元掌管,我感觉那场政变应该就是楚国上层的争斗,应该就是子元杀了侄子然后拥立另一个侄子楚成王,八岁的楚成王应该不会主动参与的。 至于楚成王的出生时间我也不知道百度是否靠谱,不过楚成王的母亲息妫前684年被楚文王所获,楚成王还有个同母哥哥,因此算算前672年楚成王应该不到十岁,不可能谋划弑兄的。
关于楚怀王为何不听劝阻坚持去秦国谈判,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楚怀王在位29年,楚国在他的手里由强变弱,楚怀王也昏招不断几乎葬送了楚国,按照常理这种王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被怀念的
关于楚怀王为何不听劝阻坚持去秦国谈判,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楚怀王在位29年,楚国在他的手里由强变弱,楚怀王也昏招不断几乎葬送了楚国,按照常理这种王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被怀念的
楚怀王为何不听劝阻坚持去秦国谈判,我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楚怀王在位29年,楚国在他的手里由强变弱,楚怀王也昏招不断几乎葬送了楚国,按照常理这种王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被怀念的
关于楚怀王为何不听劝阻坚持去秦国谈判,我有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楚怀王在位29年,楚国在他的手里由强变弱,楚怀王也昏招不断几乎葬送了楚国,按照常理这种王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被怀念的
关于楚怀王为何不听劝阻坚持去秦国谈判,我有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楚怀王在位29年,楚国在他的手里由强变弱,楚怀王也昏招不断几乎葬送了楚国,按照常理这种王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被怀念的
说一下这父亲的结局 这货服刑五年,因为表现好获释。回家继续他原先的生活。然后给继母写了许多信。继母去世之后,这货再婚,于1961年“平静离世”
柴刀肉的做法 众所周知 @柴刀and棒球棍 吃柴刀肉已经成为了本吧的一项基本精神,每天我发一些柴刀肉的做法,让大家共享美味
柴刀肉不可不吃 关于 @柴刀and 棒球棍 这个入我不用过多介绍了。总之俗话说的好“《霍光传》不可不读,柴刀肉不可不吃”
应该如何折磨柴刀and棒球棍这个超级大流氓呢 我决定以史为鉴,举几个方式。大家帮我看看哪种方式最好
柴刀怎么吃 @柴刀and棒球棍 他的肉特别好吃,谁能给我一个具体的方案。如果方案好大家一同分享柴刀肉。
@纯洁的灵风 @纯洁的灵风 真是日了狗了,qq号居然被冻结了
尝试廖化传 我自己的小说,感觉在原先的吧人气不高,并且时间太长或许被人遗忘了,转到这来试试 原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889761953
虽然许多人都说慕容垂不可靠,但苻坚选择了以史为鉴 王猛:"慕容垂没安好心,不可信啊,大家都说应该早绝后患。"符坚:"当年我重用你的时候,骂你的人更多,我如果听从大家的意见恐怕你已经死一百次了。" 符融:"慕容垂说可以伐晋分明是没安好心,不可信啊。"符坚:"当年慕容评也认为慕容垂没安好心,不然我们早就做了鲜卑的俘虏。" 权翼:"慕容垂必有异心,不能放他去河北。"符坚:"当年慕容垂击退了桓温燕国上下都认为他有异心,结果如何,难道朕要像慕容四世一样吗!"
都说拓跋焘451年南征是英明的举措,我觉得就是在作死 完全不要后方,几十万大军深入敌军腹地,在长江转了一圈,实在搞不懂有啥可吹的。也算拓跋焘运气好,柔然没打过来,后方没被抱菊,不然北魏就完蛋了。候景直取建康是因为不那么干必死无疑,而拓跋焘就是作死高手。。。 都说拓跋焘这仗赢了,请问赢在哪了。拓跋焘南征寸土未得,要是说在长江转一圈就是赢了那宋军之前还饮马黄河呢,是不是也算赢?如果拓跋焘能逼迫刘义隆签订对北魏有利的协议那也算赢,但实际上没有。如果刘宋的伤亡远多于北魏,那也算赢,可实际北魏伤亡更大。 说什么从此南朝实力大损不敢与北朝争锋更是扯淡。实力大损明显是北魏。北魏后来之所以能不断蚕食刘宋领土是因为后来刘宋内战不断,元气大伤,真正让刘宋元气大损的是之后一系列的内战,而不是451年拓跋焘南征。 刘义隆死后的第一波内战北魏没有趁机南征正是元气大伤的体现,之后北魏一直修养了十几年才恢复,而北魏恢复之后又赶上了刘宋的第二波内战,此消彼长,北朝因此开始压制南朝。。 北魏之所以之后可以压制刘宋完全是因为刘宋内战不断,而451年拓跋焘南征就是让北魏错过了一次趁火打劫的机会,好在北魏的机会很多,错过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
话说虽然不少人都说慕容垂不可靠,但符坚选择了以史为鉴 王猛:"慕容垂没安好心,不可信啊,大家都说应该早绝后患。"符坚:"当年我重用你的时候,骂你的人更多,我如果听从大家的意见恐怕你已经死一百次了。" 符融:"慕容垂说可以伐晋分明是没安好心,不可信啊。"符坚:"当年慕容评也认为慕容垂没安好心,不然我们早就做了鲜卑的俘虏。" 权翼:"慕容垂必有异心,不能放他去河北。"符坚:"当年慕容垂击退了桓温燕国上下都认为他有异心,结果如何,难道朕要像慕容四世一样吗!"
话说三从四德里的从是什么意思 不可能是服从的意思吧,夫死从子。而母亲服从儿子在古代是没可能的
我惊奇的发现,梁唐晋汉周五代里,在位时间最长的居然是朱友贞 朱友贞913年诛杀朱友硅登基,923年亡国自杀,在位整整十年。在位十年看起来不长,但是整个五代梁唐晋汉周的所有皇帝里好像除了他以外没一个皇帝能够坐满十年的。。。。。。。。。 看来朱友贞还是有亮点的,至少在位时间五代排第一啊(当然其它政权在位超过十年的多了去了,不过梁唐晋汉周朱友贞在位时间最长)。。。。。。。
有人说宗教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消除对于死亡的恐惧,我不这么认为
宗教信仰的作用是让人消除对于死亡的恐惧吗,我觉得不是
话说刑事案件中获得受害人家属谅解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就是问问而已,听说过许多例子就是罪犯赔偿了受害人家属一大笔钱,获得了谅解,然后就被轻判了,有的时候就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把人搞死了就判两三年。 然后前几天听说了一个更令人无语的,就是一个母亲因为被邻居举报女儿偷东西,就把女儿绑起来暴打了很长时间,然后吊了一个晚上给吊死了,然后法院的判决是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也就是不用坐牢了),主要是轻判的理由居然有一句“因为得到了受害人家属的谅解”尼玛这是在逗我吗,这也能行??? 受害人家属谅解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呢,不过有的时候受害人家属谅解也未必管用吧,比如说那个普方灭门案普方的母亲都从德国赶来表示谅解了,但是那四个凶手依然被枪毙了,受害人家属谅解这里就不管用了。是不是普方老婆的父母没表示谅解,所以不能轻判呢??? 受害人家属谅解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是只要得到了受害人家属的谅解就一定能轻判呢,还是有些严重的比如说灭门案受害人家属谅解了也没用呢,请知道的回答一下。 顺便吐槽一下弄死自己女儿居然能以得到了受害人家属的谅解为由判缓刑我也是醉了。。。。。
话说那帮说要整容上春晚的那帮老太太没有上春晚吧 我没看春晚,问一下,应该不会让她们上春晚吧
话说受害人是有无限权力宽恕罪犯吗,还是只有有限权力 首先杀人犯是不可能被宽恕的,因为杀人犯在作案的时候已经杀掉了唯一能够宽恕他的人,至于各种所谓“催人泪下”的母亲宽恕了杀害儿子的凶手这样的故事其实很恶心的,因为即便是母亲也无权力代表儿子,没有任何人有权力代替被杀的人宽恕杀人犯,杀人犯如果没有被判死刑要不是判的不公正,要么是罪不至死(纯属误杀,或者是受害人有重大过错),要么根本没罪(正当防卫),而绝对不能是被宽恕的结果,因为宽恕杀人犯就是侵犯了受害人的人权了。(装逼的废除死刑说在这里就不要提了)。 不过,受害人本人是有资格宽恕凶手的,并且宽恕本身也算是一种美德,不过受害人宽恕凶手的权力是无限的吗,是无论罪犯犯了多大的罪,只要所有受害人都没有死,精神都正常,然后一致同意罪犯无罪,罪犯就可以无罪吗???? 比如说在绑架案或者性奴中,所有的受害人都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致同意宽恕劫匪,那么劫匪就能被轻判或者是无罪吗? 再比如说在家暴案中,比如说丈夫殴打妻子致残,妻子逆来顺受惯了因此同意宽恕丈夫,是否能够轻判。比如说父母虐待子女导致其残疾,是否因为子女宽恕了父母就能够轻判了。比如说子女虐待父母重伤或者致残是否因为父母宽恕了子女就能轻判了??????????? 问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我下面就不回复了。。。。。。。
大家觉得是疑罪从无好呢,还是疑罪从轻好 疑罪从有一定是不行的,支持疑罪从有的祝你们早日被当成嫌疑犯拉去枪毙,然后真凶再把你们全家都灭口了。。。。。。。。。。。。。 但是对于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该嫌疑人一定是杀人犯,但也没有证据能完全否定该嫌疑人是杀人犯,应该怎么判为好呢,是宣布该嫌疑人无罪当庭释放好呢,还是将该嫌疑人人道的软禁起来继续分析线索直到真相水落石出好呢(允许嫌疑人定期回家和家人团聚,也允许家人前来探望,每年也可以自由活动一段时间,不过要被严格监视,就跟缓刑一样,毕竟嫌疑犯的人权是要充分保障的,到时候要是证明了嫌疑人无罪就释放给赔偿金,要是找到确凿证据了就枪毙,要是等嫌疑人七十五岁了还没查出结果就释放吧),还是从轻发落直接判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好呢??????????
我怎么觉得建康城城墙在刘骏即位之前一直都是纸做的 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基本上叛军都非常顺利的杀到建康城下,然后迅速入城,建康城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再后来桓玄叛晋,刘裕反楚,也都是几天就杀进了建康城,再后来刘骏讨伐刘劭,也是非常快的就解决了战斗,攻入了建康,但是刘骏之后建康城似乎变坚固了,刘义宣之乱,刘子勋之乱,中央基本上在四方皆叛的情况下解决了战斗,萧鸾篡位后面对全国各地萧道成子孙的反扑萧鸾在建康基本上也可以从容应对了,后面崔景慧包围建康最后以失败告终,萧衍包围了建康很长时间才让萧宝卷的人头被献了出来,侯景攻建康也攻打了大半年。。。。。 具体感受就是,在刘骏之前,地方叛军往往都能够快速冲到建康城下并且迅速破城,但是刘骏之后地方叛军和中央较量时中央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叛军即便冲到了建康城下,最终攻破建康,那都要非常费时费力了,和王敦,苏峻,桓玄,刘裕,刘骏轻松破城全然不同了。。。。。 因此我怀疑在刘骏之前的建康城墙是不是纸做的????????
话说大家对同性婚姻和安乐死怎么看呢??? 我就来说说我的观点吧,我觉得都应该允许的。。。。同性恋是天生的,又不是错误,又没有影响到别人,所以不应该指责。。。。并且搞不懂仇恨同性恋的都是什么心态,担心人类会得不到繁衍,因此灭绝??对于这种人我想说不用担心,到时候我把你全家女性都问候一遍一定能保证人类能够持续繁衍的。。。。。。。。。 站在我自己的角度看,如果同性婚姻能够被允许,那么男同就不用被迫和女的结婚了,我日后做光棍的概率就降低了,并且也不会发生娶到女同这样的悲剧了。。。。。。。。。
话说大家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怎么看,真的有那么神秘吧??? 那个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来详细的说一下,是不是所有人质都站出来维护劫匪,还是在警察赶到之前已经有人质被杀害了,其它的人质维护劫匪????如果是后者那就好说了,那就是一部分人质在劫匪的威逼利诱下最后成为帮凶,参与杀害了不听话的人质。。。。。。可能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在绑架案中受害人由于劫匪的各种手段也成为了罪犯,比如说日本的九州监禁杀人案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洛阳性奴案那几个被解救的性奴都被判刑了,因为她们都参与杀人了。。。。。。。 我随便说说,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