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里的苍狼
大漠里的苍狼
一个字:"做"!
关注数: 94
粉丝数: 73
发帖数: 1,763
关注贴吧数: 38
菲律宾在南海岛礁搞事,我们就跟他玩玩吕宋岛归属。 蹬鼻子上脸,它小它还觉得它挺能。 来我们岛礁搞事,那吕宋岛还有一堆别的什么岛就别属于菲律宾了。
神21有巴巴羊航天员要上? 如题。今天忘了在哪有这么个新闻。
如果说中国有哪部影片在好莱坞之上,我可以肯定的说《封神二》! 春节档基本都看完了。《哪吒2》是中外动漫电影的新天花板。《射雕》里有史上最佳的华筝公主!《唐探4》酸楚多于笑点。 《封神二》由于影评不佳,今天才看,结果大出意料!如果说中国有哪部影片在好莱坞之上,我可以肯定的说《封神二》! 一部优秀的影片一定要有简单的架构,精巧紧密的线程和衔接,朴实无华的情感,精良的制作!此外还必须有一个能流唱久远的BGM歌曲。这几点在《封神二》里均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指出的是里面的歌曲,《女怀》、《鸣岐》和《乐土》,再配上5音古旋,均是《诗经》般的远古和朴实无华!超赞!
第7次星舰发射,重型助推分离速度格外的低。 这次星舰一级起飞过程正常。一级发动机全开时间155秒,高度59km,速度4430km/h(1.222km/s)。历史最低。
共底真的很难吗?外壳、储箱、共底的疑惑。 一直有个疑惑,就是东大火箭干质比不高的问题。 按今天东大的工业基础,采用的材料和供给渠道众多,应该不会有大的偏差。 从东大每次火箭发射视频来看,东大的火箭应主要采用外壳+储箱的结构。因为咱们的火箭几乎没看到过“结霜”现象,反推储箱还有保温绝缘材料结构。再加之经常谈论的共底问题,火箭储箱间的“多余”结构就是必须的。并且我也一直疑惑一个问题,火箭的承力结构是靠储箱呢还是那外壳。如果是靠储箱,那外壳几乎就成了一个多余物。如果是靠外壳,那储箱就得占用很大的结构尺寸和重量。 看猎鹰9或星舰这类火箭,感觉他们只是在圆筒外壳结构里焊接了3个储箱隔板,直接把推进剂加注在里面,这样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结构,火箭的制造也变的极为简单,并且还有不错的干质比。只是加注低温推进剂后,外壳上大量结冰(霜?估计发射时巨大的振动会使其脱落)。 我一直疑惑,我们为什么不采用这种一筒3隔的简洁的设计?或者把储箱都共底?目前也只是看到个别火箭个别级有共底设计。
在航天燃料里,最便宜的是液氧? 开始以为这东西很贵。查了一下,发现只有几百元一吨,那就可以可劲烧了。
这次重推回收后,后面的进程会更快。 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重推可以回收复用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可以预见,后面的进度会大大增快。这里面贡献最大的是猛禽发动机的迭代,几个版本迭代到几乎极致!
突然发现一个《地心引力》影片中的一问题。 看到滞留国际空间站的两位宇航员,有网友说好莱坞又有题材拍摄大片了。 一瞬间,突然想起一个有关《地心引力》的问题,就是在航天飞机挂掉以后,男宇航员就必死无疑了。 因为男宇航员穿的是飞行式宇航服,貌似这种宇航服由于体积过大,只能从航天飞机的货仓里进出。而无法从节点舱进出国际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没有相符的进出口,男宇航员无论能否顺利到达国际空间站,都无法进入,必死无疑了。
比较数据,是星舰超重助推拉胯还是土星5号一级超凡脱俗? 巨型火箭首先比的是第一级。 对比目前已知的数据,比如对比两箭的重量,推力,干质比,发动机比冲等,总感觉星舰数据拉胯,不知是哪里不对。也请众大神们各抒己见。 名称 起飞重量 总推力 发动机比冲 载荷重量 飞行时间 分离高度 分离速度 星舰 5000T 7600T 327S 1300T 168S 71km 1.583km/S 土五 3040T 3400T 263S 645T 150S 68km 2.756km/S 虽然理论上猛禽发动机的比冲,干质比远优于F1发动机,两者的载荷也正好是一半的关系。为什么干完活的结果差了这么多!(载荷的分离速度)这还是在星舰上面级没有加注满,土星5号貌似没有整流罩和逃逸塔重量数据的条件下获得的。
星舰到现在又回到讨论构型问题了。 星舰3射后,目前看猛禽过关了,并联也过关了,一级回收只是个工程问题和时间问题。这点相信异议不大。 巨大的二级入轨应该也不是问题,但究竟会有多少有效载荷还是个未知数。 从整个飞行过程来看,巨大的一级火箭在超重的星舰面前仍显不足。级间分离时间约168秒,分离高度71km,分离速度仅5700km/h(1.583km/s)。这个分离速度怕是在所有火箭中垫底的,这与过大二级重量是分不开的。 二级如此大的重量入轨一定影响其载荷比,再加上可回收这个比率怕更低,如果再加上载人,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最终可弄成个低轨一日游,再往上就无法实现了。 说到底,星舰最大的问题就是二级太重了,这就又回到基础构型。如果不分成3级,怕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入轨一定要:“公交化” 从披露的信息看,目前各种规格型号繁多,运力重叠严重。或许这是黎明前的混乱,最终将殊途同归,有人会脱颖而出。 航天从技术高大上、高精尖高科技时代走向技术成熟、讲成本、讲效益的产业化时代。 当年土星5号是为阿波罗量身定制的运载工具,未来必将是用通用运载工具发射各种载荷。至于有所区别,那也是高轨载具有所不同。 为出行定做量车,和拎包坐公交,效益上差老了。
星舰这次发射比上次进步不小,但暴露一个最要命的问题。 星舰这次发射,把前期暴露的一级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发射台缺陷,二级点火3个问题都解决了。火箭顺利完成了点火,起飞,一二级分离。只是1级回收时发动机点火异常,火箭自毁。二级速度最终未能达到入轨速度,也最终自毁。 表面看,距离入轨也就差最后一步,但问题的关键就是这步。回顾整个发射过程,一二级分离的几个关键数据: 分离时间:164秒; 分离高度:70km(飞行距离?向量距离?); 分离速度:5622km/h (1.562km/s); 二级最终速度为6.7km/s 增量约5.1km/s,还有一点剩余燃料,应该算表现不错。 但系统距离7.8km的入轨速度还差1.1km/S。 这里面一级分离速度是一个关键的目的指标,一般需要达到2.5km/s-3.5km,1.562km/s显然差距很远,即使把回收的燃料烧掉怕也不够。这怕是马斯克后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干质比问题?发动机比冲问题?总之这是个基础的问题,而不是一般的工程技术问题。
《三体》电影里,谁最适合扮演叶文洁?看AI怎么说。 文心一言: 选择合适的演员来扮演叶文洁是电影《三体》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是我认为适合扮演叶文洁的五位女演员: 陈数:陈数是中国著名的女演员,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多样的角色类型。她的形象和气质与叶文洁非常相似,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内在的坚韧。陈数在之前的作品中已经展示了她出色的演技和适应能力,相信她能够成功演绎叶文洁这个复杂的角色。 俞飞鸿:俞飞鸿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演员,她具有智慧和成熟的气质,很适合扮演叶文洁这个极具智慧的女性角色。俞飞鸿的演技深入人心,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袁泉:袁泉是中国著名的女演员和歌手,她的形象和气质也非常适合扮演叶文洁。袁泉的演技高超,能够将复杂的情感演绎得非常真实,相信她在扮演叶文洁时也会非常出色。 宁静:宁静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演员,她的形象和气质与叶文洁也非常相似。宁静在之前的作品中已经展示了她出色的演技和适应能力,相信她能够成功演绎叶文洁这个复杂的角色。 范冰冰:范冰冰是中国著名的女演员和制片人,她的形象和气质也非常适合扮演叶文洁。范冰冰的演技深入人心,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在之前的作品中已经展示了她出色的演技和适应能力,相信她也能够成功演绎叶文洁这个复杂的角色。 这些女演员都是在形象和气质上非常符合叶文洁的人选。当然,最终选择哪个演员还是取决于导演和其他制作人员的意见和决定。
演艺圈里的撞神! 有撞衫,有撞脸,还有撞神! 不是姐弟胜似姐弟,不是姐妹胜似姐妹,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撞脸度:1-5,级别 C-A; 撞神度:1-5,级别 C-A; 抛砖引玉,娱乐而已!
LK99这事大家首先需要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 1)一般讲,多数理工人士,仅以职业和经验都可以判断这不像是一个闹剧。 2)虽然论文仓促,不严谨,和有抢功迹象,但与其室温超导方向基本一致。 3)全世界大大小小相关实验室和个人在积极测试,具体要等子弹飞。 4)不要出现有色眼镜看问题。职业大佬避免出现《罗刹海市》现象,不要做那英。
疑问,目前大搞甲烷机有意义吗? 按流行说法,用甲烷机的好处是:1)将来可以到外行星直接加注燃料返回。2)发动机结碳少,有利于复用。 问题是去这里富含甲烷的外星球并返回,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目前的煤油机复用也满足要求。那么现在大搞特搞甲烷机还有多大意义?
今天太空有多少人? 前几天龙飞船上去了,不知道返回了没有。 中国这边现在有6人,那边现在有多少?有13人吗?
啥情况,怎么悄悄的打了。我还以为演练呢。 多数人估计对了,烟花了。
用星舰移民火星只是马斯克的噱头。 马斯克在太空领域成功的实现了一个目标,在建一个工程,上马一个工程。 这个成功的目标就是具有经济性的低轨道运输。至今,一发和一箭撑起了蓝星入轨载荷的半壁江山!低成本重复使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建的工程就是星链。说是给平民,实际是军用。 上马的工程--星舰,其实是低成本版的或者说是工地版的大运载火箭。即使成功入轨,距离去火星或者说载人往返还有很大的距离,更不要说火星移民了。因为即使近地轨道载人往返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一旦牵扯人的安全,就会变得庞大,复杂,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 去火星,往返一次必是举国工程。科学研究我认为努努力还可行。 至于火星移民,按现在的技术和可预知的未来,1000年内没这个可能,更没这个需求。不信的话,如果谁有这个梦想,我建议你去大西北找个无人区先模拟和体验一下。至少那里有免费的而且适合人类的大气,大气压,重力,土地,微生物也不会影响你的健康,吃住饮水准备充分,有辆越野应该可以保证。你甚至可以跟他人实时通讯,呼叫救援。。。。。。这个开销普通人家就可以承受,别跟我说你没有条件。在你可以很好的体验火星生活,思考火星未来。没人拦着你的梦! 除了造梦,马斯克商业头脑更胜一筹,从星链的演化,我认为马斯克造星舰真正的目的是实现低成本载人轨道飞行。 最后,我来自地球上的那个火星,真的。
谁知道星舰的承力结构件是啥样的? 记得长9预研时,网上有个10m直径的铝合金锻件。这星舰都要发射了,它的承力结构件是啥样的?
月撞地球,为什么《月球陨落》可以,而《流浪地球2》不可以 这是因为电影艺术的自洽逻辑。 关于《流浪地球2》月球戏的BUG本来只是跟帖发表一个观感,不想引来这么多争辩,而且是缺乏一般常识的争辩,甚至有些缺乏基本的礼貌。按理说这个吧里的都应该是有些科学常识和基本分析能力的人。 同样是科幻影片,同样是月球撞地球,为什么《月球陨落》可以,而《流浪地球2》不可以。这里面就是一个艺术自洽的逻辑问题。 首先《月球陨落》里的月球是被描述成史前科技极其发达的外星文明的一个产物,因此月球的各种行为可以是他们的操纵结果,可以突然飞来,可以突然飞走,也可以撞地球玩玩。反正他们厉害,他们发达,他们可以干,因此可以接受。 而《流浪地球2》这里就有问题了。地球安装了1W台发动机,推好几百年,达到光速1/10。那月球就2台发动机,再大也得推若干年才能脱离地球轨道吧。这里的发动机很大,现在没有,将来有,因为是科幻,所以可以接受。 但是难就难我们使用的是地球科技,在牛顿定律下干活。月球虽然是卫星但也有地球质量的1/81。地球要流浪,首先就要让月球飞走,不然还要耗费更大的能量,更难得控制和未知得风险。 这么大的月球,无论要飞出地球和坠落地球都需要很大很大的能量,和很长的时间才能脱离地球或坠落地球。影片这么简单的就坠地了,完全不符合牛顿定律,无法自洽,这点就不能接受。 同样月球爆炸更违反常识,核聚变爆炸,地球不也被炸毁吗?爆炸后碎片还是地球卫星啊,还是在地球引力系统内啊,该撞地球还撞地球啊。一个引力系的,开着地球跑碎片也跟着地球跑啊。再不明白的话,我再跟你比喻一下,地球好比是一辆卡车,月球就是卡车货箱里的货物,看你炸弹的威力,你炸一下看看结果怎样。 其实上次的《流浪地球1》这个问题也很多。 点燃木星是一个,因为化学爆炸相对于星球质量和惯性连挠痒痒都算不上,不可能撼动行星轨道。 地球发动机也是一个,150亿吨推力/台仍然太小。用高中物理知识计算,发现即使连续工作1500年也无法飞出太阳系,每台发动机需要的工质(不是能量)大约需要5条长江供给。。。。。。。 着两点只是需要费点脑子,大家也就将就着认可了。。。。。。
《流浪地球2》科技感有了,艺术感缺了,剧情凌乱,有个大BUG。 今天观影,整体感觉还可以,但有比较大的遗憾。 1)道具场景科技感十足!赞。 2)剧情是《流浪地球1》前传,整体上看工程化十足,艺术性欠佳。 3)无人机叛乱场景混乱不堪,观感欠佳。 4)月球发动机爆炸是怎么引起的?算在刘德华头上? 5)虚拟生命是亮点但又没亮起来。 6)炸毁月球是工程上的大BUG,严重缺乏合理性,只为了煽情特加的? 7)个别表演过了,过了反而不好看了。 8)最后是国产大片的通病,缺少一个好的BGM。(近期真人版《三体》这点不错)
《三体》动漫版场景创意令人失望。昏暗陈旧,哪里有超凡脱俗。 科幻片看的创意!超前的创意!非凡的创意! 然而前两集的场景创意就令人失望,不要说超前,甚至落后于现代! 昏暗陈旧感的构图跟《疯狂的石头》有一拼,看不出超前脱俗和未来感。 逻辑已经用智能手机了,大城市还有满天乱飞的电线,这哪里是中国的城市?或许美术总监是台湾或日本来的?
突然觉得,天上少了女航天员挺没意思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女航天员招的太少了。。。。。。。
这次神14返回进入大气层后看到两个火球。 这次转播的较早,神14返回进入大气层后看到两个火球。应该是推进仓跟返回舱,小的是返回仓,大的只跟踪了一会。以前转播时大家看到过吗?
关于梦天转位臂 记得梦天上去前,空间站就已经有了一大一小两个机械臂。其中小臂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组合体转位,貌似还执行过天舟和问天。这次梦天对接看样子是自带转位机械臂,原因是前期小臂做该项工作有缺陷?这样是为了更稳妥些?
关于双缝实验之:一个一个打电子。 双缝实验里有一个实验依据是把光源换成点射。好像是一个一个发射电子,然后怎么怎么的。。。。。。。 问题是谁能?如何能?用什么一个一个发射电子?如果这个做不到,后面的推论又如何成立!!
看完这篇,两个感受。 1)近期港片剧本给人的感觉是江郎才尽。 2)得有多变态才能写出本片剧本。
首次登月需要几发长5DY? 合理的做法是4-5发。 我曾在新浪《舰船知识》论坛上讨论过中国的登月方案。时间大约是非典时间左右。可惜后来这个论坛被关闭了。后来又在网易博客,超大论坛上贴过。可惜这些地方都被关闭了。
《独行月球》,大陆近期影片媚俗和配乐是硬伤。 先说《独行月球》,怎么说呢? 服装道具场景是大片的。 内容是科幻的。 演员、表演是搞笑和大众的。。。。。。 配乐是垃圾的。。。。。。。。。 总体上喜剧不够搞笑,科幻不够严谨,配乐---宝莱坞。 大陆影视配乐是硬伤。近期还有媚俗话的倾向,比如《唐人街暗探系列》。配乐直接拉低了影片的档次。 目前好像只有当年姜文的《天地英雄》配乐是大片效果,据说还是国外创作和演奏的。 大家记得国产片还有哪个?能像《地心引力》配乐那样堪称经典的配乐?
看了《独行月球》的都来说说观感。 总统上比预期的好些。 是喜剧,尽管结局略有点悲。 故事情节总体编排的不错。基地,宇航服,月球车,飞船什么的都在《流浪地球之上》。
求姜昆相声名称,台词“人家都星球大战了,咱这还自行车不让.." 谁还记得姜昆相声是那部? 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有句台词是:“人家都星球大战了,咱这里还自行车不让带人呢。”
目前最靠谱的时间和宣传片。 B站说明年元旦。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B94y1y747%3Fspm_id_from%3D333.337.search-card.all.click%26vd_source%3D33ce7072b5332f06ada3eb8a567ba5e3&urlrefer=1d6ab7388b3d4d6587db66a237b747c0
空间站上能种生菜、生豆芽、煲米饭不? 天舟4号就要上了,提前神州14号1个月,如此送上的食品怕是更要提前1个半月,想想长期吃罐头确实不爽。 米饭制作简便,空间站上有电,有炉,有水。感觉在上面用大米直接做米饭应该成立。当然,生豆芽种生菜应该也可以,吃的时候蘸酱生吃应该也不错。不知是否可行。
别了,米利亚! 米莉亚!快醒醒!该出发了。 带上暴风雪号,你不在我怕他孤独。 千万别回头,蒂涅河畔到乌拉尔山的红星都已熄灭。 去找乌里杨诺夫斯克号,他在一大片白杨林旁,找到了,就在那里降落。向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厂长问好! 还有10只白天鹅,我已经叫不上她们的名字了,她们也在那里。见到了,也向她们问好! 那里还有一大群小捣蛋,在白杨树的树梢上睡觉,有时也爬在白天鹅的身上,跟着她们去飞翔。他们脾气不好,别去招惹他们,就跟他们一起静静的睡觉。 别了,我的梦幻! 别了,蓝星上曾经的骄傲!
超导体为什么可以在轨道上反向悬浮? 记得看过一个超导体磁悬浮试验。在一个环形轨道上给一个超导体加入液氮,使其进入超导态。这时超导体在轨道上因绝磁浮起,给这个超导体一点推力后可以在轨道上阻力极小的悬浮运转。 这个轨道好像是莫比乌斯环形结构,超导体在一些区域是倒置运行的。问题就来了,绝磁现象可以产生斥力,使其浮起。那超导体在轨道倒置姿态时,超导体受的是什么力呢?
看来月壤真的很脏。 看完CCTV嫦娥5号月球取样的记录片,知道了这次是如何执行钻进取样的。原来是通过类似护线管进行回收的。 回收后显现脏兮兮的样子。
天问号着陆器在火星表面形成的坑证明火星土壤富含水。 照片显示坑边缘上融结状物体显然不是原生石头或融结的岩石。因为烧熔时间较短,岩石或泥土还来不及融化。 唯一的解释是这里的火星泥土富含水冰,富含水冰的泥土在火焰作用下,水冰融化后再次与泥土凝结形成。 照片显示这些融结状物体有明显的滴状和流动状。干冰应该会气化,因此只能是水。
这部戏根子在编导上,硬伤太过明显。 首先,女一号选择失败。虽然杨幂是很优秀的演员,但确实不适合这个角色,形象气场压不住这个角色。 本人爱看这类题材的影视剧,但这部只是偶尔看看,很大的因素是一看到这些演员就觉得他们在玩快乐大本营,不像誓言无声,风筝等进入剧情。 女一号应该选罗海琼,金晨,张萌等会比较好。 杜孟牺牲这段,剧情编排的简单,愚蠢,不合逻辑。观众看完都在骂同一句话,成了高级黑。 程雷是个蛰伏着,格斗不该是强项,至少不该比另外3个拿枪的高太多。即使干掉杜孟,也应该是阴招黑招,而不是简单的用隐藏匕首徒手干掉拿枪的杜孟。从容的干倒4人,从天眼下逃脱太不合逻辑。
看到这集只有一句话!估计国安恨死这导演了。 一个被锁定的目标,知道目的地,有天眼一路监控,有后援奔袭而来,被一路追堵到码头货场。(不要说码头货场没有监控,不要说国安没有通讯器材) 1个没有枪的人从容干翻4个人,其中还有3个拿枪的,然后从容逃离。 演到这里,不知多少人在骂同一句话:****! 无论是谁,只需要控制一下局面拖延一点时间,为什么这么**的情节,编导啊!我觉得国安该抓你了!
谁知道倪大红早期参演的一部电视剧名字,农村题材的。 时间好像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剧刚开始流行时的。 农村题材的。第一见倪大红。因为很久了,只记得当时长相有点怪异的倪大红,有点邋遢,胯个军书包,处了对象,俩人自嘲,有句台词是:“一朵狗尾巴花插牛粪上”。其它人物剧情都忘了。
看!大萧条时代后的服装!
看!大萧条时代后的服装! 有些科幻实现起来比较快,比如这类服装。
隔壁摊上捡的,请大侠们看看是陨石吗? 隔壁摊上捡的,请大侠看看是陨石吗?
虽然看官宣H20应是大蝙蝠,但我还是希望能融合一下白天鹅。 前些时,F35跟踪白天鹅,白天鹅变形加速,一骑绝尘,真是令人叹服!
宇宙大爆炸初期为什么只产生氢元素? 既然宇宙大爆炸初期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为什么只产生氢元素? 既然那时有了氢元素,为什么不接着利用当时的温度压力接着聚变,产生重元素?
发现一个三体的时间BUG,关于京都议定书 叶文洁第二次见伊文思大约是1985年。伊文思讲美国刚刚拒绝了签署京都议定书。其实,那时根本没有这个协议书,或许大刘让伊文思穿越了一次。 问题是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提出的。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其中,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
露珠不是程心--而是3体人 三体人是蓝色的透明露珠。 《三体》中三体人一直对三体世界里的三体人信息采取绝对封锁。大刘也一直没叙述三体人信息。 三体人繁殖方式很独特,是两者合体后再分裂,这点只有露珠才能做到。小三体人可以继承原体人的部分意识,也就是部分智慧。在就是大家交流是透明的。从这两点优势看,他们比地球人在技术进步上更具有优势,也就是信息学习,继承,提炼都比地球人有优势。滴血认亲血液是蓝色的,露珠可以被晒干(地球人知道的脱水),他们应该是像蚂蚁一样的群居社会。这也是三体人惧怕让地球人知道其形象的原因。 露珠公主去找深水王子的路程和方法就是隐喻三体人去地球的过程和方法。 云天明出色的完成了阶梯计划,采用非常智慧和艺术的方式向地球人传递了关键的信息,这是三体第三部最精彩的部分。当然,维德,程心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可惜不知什么原因作者的结尾把整部作品搞败了。
狼板三体演员海选 青年教主: NO1. 王珞丹 \老年教主: NO 1:归亚蕾NO2:潘虹
推荐几个明兰的扮演者,杨幂、佟丽娅、张歆艺 感觉这几个更好些。 明兰出嫁前几集里服装很蹩脚,那几件敞怀的短衣,怎么看都不是宋代女子的服装。
剧中不是3个女人,而是4个女人。 早期那个传销女人和山谷集团人事部那个不应算。 罗虽是郑的真爱,但郑是她的备胎,否则怎么解释罗从开始就跳出世俗,踏踏实实的爱着白呢。个人认为两人互为红颜知己,都有更高的追求,也深知对方的各种问题,事情还没有发生,就都先知道结果了。 熊青春有自己的真爱,两人互为备胎,但两人不乏真爱,在一起熊也真是旺夫相,对郑有全方位的支持,两人一起把一个小职介所搞成住CBD的猎头公司。真爱回归,熊坚决的分了。唯一让我无法接受的不是她跟郑的分手,而是编剧强加上去的莫名其妙的去敲诈郑20W! 贾是底层的漂流者,郑是其驿站。郑在外面碰了一鼻子灰,回到窝里等待他的却是她撒娇跟郑讨利益讨安慰。他们一起只是该聚时聚,该分时分。 严枫是多数观众忽略的一个女人,多数人把她当做一个郑的顾客。我认为郑应该对严是有深层目的的,只是最终严看透了一切,主动离开了郑。 个人还是希望郑跟熊最终在一起比较合适,只是两人今生的缘分仅是如此。
《红海行动》非常不错,瑕疵是剧情搞得过于复杂了。 总的来说是难得的军旅剧,军舰这次拍的足够威武,护卫舰场面空间给人的感觉像坞登。特战队表现也非常的不错。 编剧和拍摄上的瑕疵还是有的。 剧情局面都弄得过于复杂,解救货轮垫场后解救大使,再深入敌后解救中国人质就可以了,真没必要再加戏,弄得剧情反而不完整了。 战事来了,反倒让其它战舰返航,只派遣1艘军舰去执行任务。亚丁湾本来派去的就是小编队,剩下区区一艘护卫舰,又撤侨又派特战去深入敌后解救人质,你让人家舰长咋过?其它舰艇返航避险?这点非常不合理! 迫击炮直接命中大巴局面就很难收拾了,再搞些定时炸弹排弹就真没有必要了。如果把小镇行军途中遭遇战改成政府军和护送的平民被重创,中国特战齐全并击溃反政府军后,政府军收拾残局返回,中国特战继续执行任务更合理,而不是中国人齐全其他人均被团灭,概率不该是这样。 特战队以少对多,开战时应先多打手榴弹,把敌方有生力量尽量面杀伤更合理些,而不是先用枪扫射或点杀。 坦克战有点牵强,好几个人怎么从巷战过度到坦克战,国际人质去哪里了,战友遗体怎么撤出都没有交代。另外坦克对战,坦克炮弹的威力怎么看都跟个手榴弹似得,要知道那可是125滑膛炮啊,威力仅比130舰炮差点。 无人机打坦克,至少需要通讯正常吧,不然就成了不知敌友胡打了。 劫机撤退逻辑上也有些差,狙击手距离可不是一点半点,如何赶在恐怖分子前面登机? 小镇上的战斗应以全部消灭叛军,或击溃叛军结束为好,这样剧情比较完整合理。现代做战特点是眼、线、重。眼是前出特战队员,线是通讯,重是远程重火力,敌方主要的目标是靠眼通过线引导远程重火力消灭。考虑到剧情需要,特战队轻武器突击是可以的,但不应是主要的,因为剧中的配置可以做到现代作战打法,但并没有展现,这点上不如《战狼2》,甚至通过民用手机引导远程火力,舰长一声开炮,数枚导弹射出,无论是否合理,剧情顿时爆燃到了高点。感觉剧情上应该尽量保持通讯畅通,远距离引导舰炮或其他远程火力关键时能支援一下应该涨分不少,比如关键时刻消灭叛军主力、重武器等,这才是高科技现代战的打法,而不应该靠特战队用血肉之躯去搏击坦克,面对上百敌军轻武器对战。 再就是场面过于血腥,一些人反映不适,特别是女同志。 武戏分量过重,几乎没有文戏,应该在作战间隙中适当加一些文戏,中间有不少文戏甚至小幽默,这点上不如《战狼2》,有张有弛更合理些,。 总之,感觉剧情搞得过于复杂,战斗过于复杂,反倒出了瑕疵和问题。
目前的聚变反应堆都没有考虑中子的去向问题。 既然是聚变反应,只有达到一定的功率,无论如何都要面对产生的大量中子问题。 然而目前无论是托卡马克,还是常温聚变,貌似大家都还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从氢弹的历史看,中子产生的额外效应甚至是占主要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真正运转的聚变堆应是一个聚变+增值裂变复合堆。
《空天猎》的问题应该是出在剧本本身。 我在想,如果真要是有这2个任务,解救人质,消灭弹道导弹,将如何操作? 既然需要解救人质,特战队、运输直升机是不可缺少的了,此时破坏弹道导弹的任务,也可以由特战队来完成,因为都潜入发射井了吗。当然也可以考虑破坏雷达、通讯也一同由特战队完成。 空对地打击是第二位的,必须在解救人质后。这个对于战力具有压倒性的一方有多重选择,只要解救人质成功,由战轰、彩虹甚至巡航导弹都可以轻松完成。 如此看《空天猎》的问题应该是剧本本身出问题了,任务复杂了,加入了特战任务,李晨的战轰任务原则上主要应是给直升机护航而不是打击。 任务的主体和关键都是特战,而不是空战。难以突出主题,是影片的内伤。
《空天猎》还可以啊,不像吐槽的那么不堪啊 昨晚看了一场,觉得还算不错!比网上吐槽的要好不少。 题材,剧本,拍摄,节奏,效果还都不错,至少是个“良+“”吧。 觉得欠妥的地方: 1)搞定火控雷达不该这么复杂,直接发射反辐射导电即可,或者启动电子干扰压制。 2)如果没错,萨姆导弹是雷达制导的吧,释放那么多红外干扰弹应该是浪费吧。 总之,对方的两个破火控雷达就把任务轻松搞失败一次非常不妥。 3)用J10做地面火力支援欠妥,用彩虹做地面火力支援更合理。 4)J10到底有多少油啊。。。。。!起飞,突防,打击,做地面火力支援,跟幻影缠斗。。。。。。。范爷开的直升机都回来了,J10才姗姗来迟。。。。。这是最大的不合理。。。。。 哈哈,大概如此。。。
好失望的《敦刻尔克》! 冲着历史,冲着名导,冲着大片。 极端条件下,撤离30多万人的巨型工程-------被诺兰搞成撤离千把人的小制作。。。。。 太失望。。。。。。
精制作战狼一骑绝尘,小武生票房吊打三圈。 战狼2已冲破45亿了,吴京一战封神!相比下圈内众名制、名导、明星却噤若寒蝉。。。。。。。 我们看惯了烂片,看惯了天价明星,看惯了辫子戏,各种神剧,习惯了跪,习惯了好莱坞大片,习惯了烧钱洗钱。。。。。。。 吴京这一战,吊打不只是制、导、演这三圈,更是吊打了这三圈的思维。 原来不只是好莱坞能做大片,原来没有好莱坞巨星也能做大片,原来不是名导也能做大片,原来不是名演员也能拍出大片,原来好好制片也能挣大钱。。。。。。 再次祝贺吴京之战狼2跻身全球历史票房前100位!
体院生吊打艺术生,吴京这次收获了中国发展红利。 各位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未来几天超越《美人鱼》已无悬念,吴京将在行业里树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丰碑。
看了战狼2后,回复井底的弯弯,外外们可以用:“那是以前!” 经典台词: 舰长:“开火!”。 吴京:“那是以前”!
相信《战狼2》可过50亿,年内第一佳作。 吴京,好样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