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stones inkstones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47 发帖数: 12,523 关注贴吧数: 27
看高层遏制房价的智慧 人民日报评租购并举:租房应成为“更好的选择   租房应成为“更好的选择” 要通过增加优质房源供应、整饬市场秩序,来改善租房体验,补齐住房体系中“租”这个短板。让“租”“购”并举,支撑起一个健康的房市,使各个群体都能通过不同渠道,实现住有所居的美好梦想 近段时间,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租购并举”,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憧憬:租房也能顺心顺意地过日子;有人预言:新的住房市场格局即将呈现;也有人质疑:是不是房价太高了、控不下来了,才号召大家去租房?在众说纷纭之中辨清“租购并举”的真实用意,还是要从“补短板”这一政策导向说起。 长期以来,“租”始终是我国住房市场的短板。与许多发达国家居民早就将租房视为“合理的选择”不同,租房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依然是“最后的选择”。 一方面,好多人不想租房。从文化传承和消费习惯看,中国人一直有着置办房产的偏好,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心里才踏实安稳。从制度设计上看,1998年全面推行住房市场化后,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更多的是从促进人们拥有产权住房入手,造成了“重购轻租”的局面。从市场趋势来看,近年来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放大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升值效应,增强了“购”的吸引力——“买了一定不亏”成了屡试屡灵的“预言”,“晚买一年多付百万”则成了血淋淋的教训。 另一方面,想租的人又租不到好房。从供需结构看,租房需求主要来自新市民、年轻人,虽然短期内尚不具备买房能力,但对居住品质仍有一定要求,而市场上供应的出租房屋多为分散房源、老旧住宅,房源供需不够匹配,租房体验不够称心。从权利保障来看,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作“靠山”,租房者常遭遇随意涨价、单方毁约的情况,削减了稳定感,放大了漂泊感。租房不称心、不靠谱,让原本摇摆在“租”与“购”之间的人更加坚定了“购”的念头。 租房短板的存在,不仅阻滞了租房者幸福感的提升,也放大了房地产市场所承受的压力——大家越将租房视作过渡性手段,购房需求就越旺盛,供需天平就越失衡,房价就越走高,乃至陷入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解套”呢?方法有很多,既可以加大供给力度,也可以通过约束性措施控制需求。然而,城市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供给不可能无限量增加。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无限期抑制。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租”在住房体系中的作用,旨在引入“外援”、另辟“沟渠”,疏解“购”的压力,让需求回归合理、让市场趋向稳定,同时也为建立市场长效机制赢得宝贵的窗口期。更何况,“租”本就是“住有所居”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 “租购并举”,“并”是方向,“举”是根基。让租房市场真正火起来、优起来,对市场秩序、权利保护等问题皆须对症下药、切实解决。比如,尽快出台有关租房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细则,让房客与房东都更省心更安心;又如,完善土地、财税等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化的租赁企业,以更好的居住品质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再如,推进“租购同权”,让租房者也能更多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总之,就是要下大力气、各个击破,让租房成为“更好的选择”。 话说回来,对租购并举,当前比较强调“租”,是因其历史欠账较多,需要“特殊关照”。这绝不意味着未来就要否定、就能否定“购”的意义。对中国人来说,消费习惯可以升级换代,向往居有定所、手握恒产的消费偏好却难改变。我们不能奢望“租”能轻而易举地成为“最好的选择”,也不能因为多关注了“租”而忽视“购”的需求与风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防炒作、挤泡沫依然不能松懈,共有产权住房等试点依然要加快,适当的土地供应、合理的信贷支持依然要跟上。只有租房与购房两个体系都健康、都强大起来了,不同群体才能更好地通过不同渠道,实现住有所居这个共同的梦想。(刘志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唯物唯心 唯物唯心的帖子居然被删了,只能修改一下再上。 前两天和英姿飒爽聊了聊,英姿兄以一句“我是唯物的”将在下对内气的论述鄙视得体无完肤。也许将一切科学的东西归为唯物,将一切封建迷信归为唯心是我们当代普遍存在的思想。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谈谈这个话题,希望客观理性的看待世界。 批判唯心主义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关于六祖慧能的,两个和尚在吵风动还是幡动,六祖说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动。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这是多么可笑的唯心主义啊!下面我谈谈对佛学的了解。 佛学中把我们的意识(心)分成三层。我们平时的主动意识包括潜意识都属于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背后有形成“我”这个概念的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后面有第八意识。这个第八意识是和宇宙本体相融的,而宇宙万物都是由宇宙本体产生的。所以,佛学中的一切由心造,其中的心都是指第八意识,也就是宇宙的本体,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主观意识。释迦摩尼是不会傻到认为用脑子想想就能造出一张桌子的,历代高僧也不会傻到连这都信的。 宇宙的本体是空的,所以慧能就说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诗,那么既然心是空无一物的,就不可能动,那么故事中慧能又怎么会说“心动”呢?很明显,他这里说的心是指我们的主动意识,也就是第六意识。不过这样一来,慧能岂不是**到认为主动意识造成了风吹幡动吗?这其实是断章取义惹的祸。让我们联系故事的背景来说一说。 当时慧能要出去弘法,路过一个庙,里面的方丈在给和尚们上课,忽然其中一个和尚看到外面风吹幡动,于是和另一个和尚吵了起来,也许由于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全班同学包括方丈也在听他们争论。这个时候慧能就走进来说:“什么风动幡动,是你们的第六意识开小差啦!”意思是说,你们这帮和尚,号称天天在修心,现在上课的时候居然被一个幡把心都拉跑了。所以在这句话的棒喝之下,全班人“大骇”。这和我们读书的时候开小差,被老师吼了之后的反应是一样的。 这样去理解,整个故事就合情合理了。不然按照政治书上的解释,变成了大彻大悟的慧能说了一句完全违反佛理的话,然后所有人还被这句话吓了一跳,接着还都过来跪舔。然后这个故事还要写进经典让大家学习,岂不可笑?所以,读书需要思考,断章取义要不得。 再说唯心主义的定义,是意识决定物质,而这个意识居然解释成主观意识。如果唯心主义是这样的2,那么诸如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王阳明、慧能之类的都是傻子吗?前面已经提到,如果非把佛学归为唯心主义,那它所唯的心并不是主观意识,而是和宇宙本体相融的第八意识。王阳明的心学也类似,讲心即是天理,天理也是本体,不是主观意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为他的怀疑论设定的前提,因为他怀疑一切,但是不能怀疑自我,不然就会出现悖论。所以本意并不是说我的主观意识决定了我的存在。总而言之,唯心主义中不管哪个派别,都不存在主观意识能想出一把椅子这种荒唐的言论。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理解方式,不存在孰高孰低。而科学,解决的是现实问题,以研究客观规律为己任,你可以说他是研究物质的,但不能说他是唯物的,因为科学和哲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物理学家中就有很多是有宗教信仰的唯心主义者。任何一本物理书,也都不会出现唯物或者唯心这个字眼。 所以,认为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唯心主义是迷信的。这样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再者,把哲学机械的分为唯心还是唯物并不是很恰当的。特别是中国的哲学,都是心物合一的,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如果你看到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就说他是唯心主义;看到佛学天天谈修心,就说他是唯心主义。那我只能说,你太不负责任了。现代中国由于科技的落后,普遍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导致在研究文化、研究哲学的时候都不自觉的采用西方的知识体系,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振兴中国文化任重而道远。
传统文化的悲哀 从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代人的不屑努力打击,终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伽利略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真是伟大!爱因斯坦推翻了牛顿,真是佩服!量子论推翻了爱因斯坦,太让人兴奋了! 不断颠覆现有理论的科学精神太让人崇敬了! 中国的经络理论?根本没办法用现有科学解释嘛,中国人就只会搞这些迷信的东西!一点科学精神都没有。 西医没看好,后被中医看好了,那是因为西医已经基本治愈,或者身体自己自愈,中医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中医没看好,西医看好了,那是因为中医是伪科学。 中医治死了人,那就是庸医伪科学惹的祸;西医治死了人,那是因为科学证明就是有一定死亡概率的,是你自己运气不好。 反正横竖中医就是不行。 一个人学了搏击之后改学太极,想出来打?对不起,那是搏击,不是太极; 一个人学了太极之后改学搏击,看吧,就是太极不行,还是得学搏击吧? 一个人学了太极散手之后,出手不就是散打嘛,哪里有太极的招式了? 反正横竖太极就是不行。 世界杯踢假球的,那和足球没关系,足球就是最高档的体育。 拳击,自由搏击打假拳的,那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问题,禁赛!你看我惩罚的多科学,和拳种绝对没关系。 某几个江湖骗子用太极骗人,对不起,以太极为首的传统武术就是骗人的东西! 听说泰森能一拳打死一头牛,击穿8毫米厚的钢板。简直是我等心目中的战神啊! 听说杨露禅打遍北京无敌手?江湖卖艺的东西,就会吹牛。有本事和老外打啊!什么?霍元甲?绝对是假的。孙禄堂?别说了,凡是能说出来的,肯定都是假的,无图无真相! MMA,UFC,看着就高大上,绝对能体现出真实的格斗水平; 武林风?昆仑决?啥屁玩意,看这名字就是假的,统统都是表演。 传统武术把人打倒就算赢了,简直是放屁!我MMA地面技不知道有多厉害!你不扑上去用个什么十字锁还有防盗锁 锁住我怎么能叫赢?古代战场上把敌人打趴下后就是这么干的,这叫实战!MMA只讲实战,不讲武德,武德是什么?拳头硬才是道理。对了,不许用刀哦,一定要用我无敌地面技! 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就是生活在谎言之中。
辱母杀人案让我想起。。。 辱母杀人案让我想起了《古文观止》中柳宗元的一篇文章《驳复仇议》。这篇雄文的诞生背景是这样的。 有个叫徐元庆的人,父亲被县尉害死,他为父报仇,手刃仇人,然后自首归罪。可能是因为这个案子的判决过于棘手,因此惊动了武则天。很明显,大家都意识到了用法律无法公正的来判决。当时有大臣建议先执行死刑,然后在他的家乡立旌旗来表彰他的孝道。 柳宗元听了这个建议就发飙了。他说,你既然要杀他,他的行为就是错的,再表扬他,那表扬就错了。如果表扬的决定没问题,那就是你法律判错了。不可能会有表扬错误的行为这种道理。如果这么判,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接下来还有更狠的评论。 他说,那个县尉草菅人命,作为他的上司却不查不问,遮遮掩掩,面对受害者的求救充耳不闻。这样的上司自愧不如还来不及,还有什么资格去判徐元庆死罪?徐元庆为父报仇是孝,自首归罪是义。一个孝义之人怎么会藐视王法呢?杀掉一个孝义之人,这才是亵渎刑罚,破坏礼仪的行为。 这篇文章能被收入古文观止,和那些文学精品、治国大论并列,足见人之常情之可贵。由此而看今天的辱母杀人案,真是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过,历史在相似之余却也总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古人是有感情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被民主法制浸润过后的今人,却理智的让人心寒。在法律不能锄强扶弱,而是压弱助强的时候,不是想着去弥补法律的漏洞,而是去给漏洞贴上一块遮羞布以维护所谓的“尊严”。
功夫耳闻 我的太极拳师父姓杨,这里就叫他杨师父吧。昨天去他家做客,才知道一门全是功夫好手。杨师父本人就不必多说了,1988年拿过浙江省太极拳冠军,不过他自称那时候还在走弯路,直到90年代他师父才把真功夫传给他。 杨师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也练太极拳,听说拜了上海鉴泉拳社的瞿新华为师,是其关门弟子。当然我也不知道瞿新华到底有多厉害,想来应该不会太差吧。 他大儿子的经历其实我早就知道了,昨天比较惊讶的是他的二儿子(就称其为小杨吧)。因为小杨不练太极,所以杨师父也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提起,虽然他生的腰圆膀粗,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不练功夫。昨天从交谈中才了解到他功夫了得。曾经当过浙江武警省队的教练,参加过中南海保镖的选拔。 对于中南海保镖,我当然是很感兴趣了,在我期待的眼神中,他就说起了当年的盛况。他说在中南海保镖的选拔中,被吓怕了。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哈哈,开个玩笑。 他说在选拔期间的一天,来了一个中南海保镖看他们练拳,一米七左右的个子,在那群虎背熊腰的选手中间实在是太娇小了。然而他看完选手们练拳,来了一句:“你们这么练拳是不行的。” 听了这句话,其中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大汉露出了不屑的眼神,而这个眼神恰好被海镖(中南海保镖简称)看见,然后海镖就让那大汉朝自己出拳。 那大汉当然也不可能俯首称臣,走上前毫不客气的就是一记直拳直奔海镖胸口,那些人的拳一拳都是好几百公斤,可不是闹着玩的。所示迟那时快,但见海镖飞快的抬起右拳,极其精准的接住了大汉的直拳。拳面对拳面,也就是说硬碰硬的扛。就那么一下,让所有人都吓傻了——大汉的手臂骨折了。什么叫一山还有一山高,小杨总算是亲身体会到了。 另外,小杨也去泰国访问过泰拳。他说我们的武警包括特警基本都不是泰拳好手的对手,人家的身体像铁打的一样,我们这边的却挨不了人家一下。泰拳变态的自残训练方法实在太恐怖了。当然,我们这边最厉害的也不弱,面对泰拳一招致胜。不过他也说如果三招之内拿不下对方,后面必输。 @frephenixdb ,有何感想?
听歌有感 最近无意间听到了一首歌,名叫《大王叫我来巡山》,仔细听了一下,节操碎了一地。 也许是因为代沟的原因吧,我就暂且不论曲调旋律的意境了,反正自从周杰伦的嘿嘿吼嘿开始,我就没听过称得上有旋律的流行歌曲了。 我这里单说歌词。不管怎么说,歌词应该是人类情感升华之后,最优雅的表达方式,不然宋词也不会成为仅次于唐诗的文学体裁了。那么作为一个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80后,我突发奇 想,决定通过对比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后的歌词,以此来审视一番年青人情感的变迁。 感谢以百度为首的搜索引擎以及党中央,让信息的获取变得如此便捷。下面是我拷贝的几段歌词。 1. 80年代风靡全国、万人空巷的《上海滩》主题曲歌词(节选) 浪奔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转千滩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乱评: 涛涛黄浦江水,淘尽了上海滩的草莽英雄。浪花夹裹着爱恨情仇,拍打着大上海滩。整个歌词始终以江水为主线,诠释了上海滩古惑仔们的传奇人生。虽然主角是古惑仔,但用词文雅,颇有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味道。 2。 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曲 《枉凝眉》(节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乱评: 简简单单几句优雅之词,其意境自不必多言,其内容也囊括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世经历以及结局,一场红楼梦尽在其中。 3.90年代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 (节选) 周末午夜别徘徊 快到苹果乐园来 欢迎流浪的小孩 不要在一旁发呆 一起大声呼喊 向寂寞午夜说bye bye 。。。 跟着我尽情摇摆 跟着我不要伤怀 跟着我散发光彩 照亮天空的阴暗 。。。 乱评: 随着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港台流行音乐大量流入内陆。小虎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成为了正值青春期80后们的超级偶像。他们的歌曲富有激情、歌词饱含正能量,朝气蓬发。但是, 从歌词的意境来说,较80年代的歌词更加白话和随意,已稍逊一筹。 4. 90年代大陆歌手毛宁的《涛声依旧》 (节选) 带走一盏渔火 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 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 又回到你面前 。。。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 乱评: 90年代,我们大陆的流行音乐随着港台风的助力也迅速崛起。《涛声依旧》曾经是全国各地到处都能听到的,火爆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小苹果》。其歌词借唐诗《枫桥夜泊》发挥而成,柔情 似水,其中难以言传的情感尽在不言中。但是比起80年代的歌词,每句词都明显冗长了。如果把80年代的比作古诗,那么这首可以比作现代诗。不管怎样,还是蛮有诗意的。 5. 《老鼠爱大米》 我爱你~ 爱着你~ 就象老鼠爱大米 乱评: 我可以说脏话吗? 6.《大王叫我来巡山》 太阳对我眨眼睛 鸟儿唱歌给我听 。。。 大王叫我来巡山 抓个和尚做晚餐 山涧的水 无比的甜 不羡鸳鸯不羡仙 乱评: 刚开始还好,不管如何,还算是能押韵的儿歌吧。后面怎么回事?吃人?太阳、鸟儿、山涧水这些景致和吃人放一起,真的是草泥马奔腾了。 不过,转过身一想,在这个二奶与小三齐飞,碰瓷共诈骗一色的社会洪流中,后面两首毫无意义、毫无节操、无聊低俗歌词的诞生且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年青人的情感也就随着时代的变 态而逐渐沉沦,沉沦,直到终年不见阳光的十八层地狱。 不知道何时能出现音乐界的“女排”,带领流行音乐重返大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