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nying3316 mahanying3316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233 发帖数: 8,325 关注贴吧数: 7
李雅轩一篇珍贵的谈太极拳的文章(二) (上接《李雅轩一篇珍贵的谈太极拳的文章之一》) 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那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转自网络。因篇幅较长分三次转发。这是之二。)
李雅轩一篇珍贵的谈太极拳的文章(一)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它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于此。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治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视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体发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此外,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掤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混身扭扭娜娜,零零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 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倒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明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的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 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 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转自网络。因篇幅较长分三次转发。这是之一。)
朱德的养生之道 朱总司令是高寿之人,医生们总结的朱德养生三法是:性情超脱,善制怒;书法棋艺, 调气血;酷爱运动,养体魄。 朱老总天性乐观,胸怀广阔,是一位不易冲动的仁厚长者。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善于制 怒、心绪平和,始终是朱老总情绪特征的“主旋律”。试想,一个胸怀里装得下浩瀚大海的人,焉能不长寿? 朱老总一生酷爱书法艺术,晚年的时候,朱老总坚持每个中午练半个小时毛笔字。书法 既是一种精神调理,又是一种独特的运动。 中国古今以来书法家长寿的人不计其数,朱老总虽不是专事书法,但他老人家的气度闲定,跟长期练书法有很大关系。 朱老总以诗词娱情,乐在其中,在党内外早已成为佳话。 “北华收复赖群雄, 梦世入运常答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 江山依旧战旗红。” 这首诗既是朱老总豪迈精神的写照,又是朱老总历经人生风雨保持健康身心的巧妙印证。 朱老总很注意生活要有规律。一般都会做到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方面注意合 理营养,家常便饭,粗细搭配,荤素菜混吃,尤其喜欢蔬菜和水果,食不过量;不吸烟,不 饮酒。 体育锻炼也是朱老总长寿的法宝。朱老总早年当过体育教师,后来长期过军旅生活,并 且一生重视体育。在延安,他已经50多岁时,还能打篮球,这早已在全党全军传为佳话。 解放以后,他仍很重视体育锻炼,其主要锻炼方法有: 散步:朱老总十分重视散步,其方法颇为讲究。一是持之以恒。二是既要坚持散步,又 随机应变。三是散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四是散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爬山:在北京的时候,他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爬香山,一直到1975年,89岁的时候还喜 欢爬山。 游泳:朱老总酷爱游泳。他每年到北戴河海滨,都要坚持每天下海两次。游泳的习惯,他老人家一直坚持到逝世前。 朱老总在工作生活中还经常给自己创造锻炼的机会。 进入老年时期,他还要求把办公室、卧室设在二楼。在他70岁以后,工作人员考虑他年事已高,每天活动较多,一天下来要上下楼很多次,很不方便。 因此就打算把他的卧室、办公室布置在一楼。 当工作人员向他报告这一想法时,他没有同意,并风趣地说: “住在楼上,楼下吃饭,上上下下,强迫锻炼。”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