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nying3316
mahanying3316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233
发帖数: 8,325
关注贴吧数: 7
李雅轩一篇珍贵的谈太极拳的文章(二) (上接《李雅轩一篇珍贵的谈太极拳的文章之一》) 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那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转自网络。因篇幅较长分三次转发。这是之二。)
李雅轩一篇珍贵的谈太极拳的文章(一)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它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于此。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治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视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体发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此外,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掤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混身扭扭娜娜,零零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 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倒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明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的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 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 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转自网络。因篇幅较长分三次转发。这是之一。)
濮冰如杨式太极拳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w73%2Fplay_album-aid-13096857_vid-MTI1NTM1MDM.html&urlrefer=2cecac1594e903b0095d6709374c1fbb 濮冰如杨式太极拳视频
莉莉学拳记 请点击如下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4297060411
94岁的杨德厚大师精彩表演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boke%2Fpage%2Fh%2F0%2Fm%2Fh0140mw4l5m.html&urlrefer=5c5f2c003e1321e0870c9d9c74b0020f 94岁的杨德厚大师精彩表演
上世纪50年代的太极拳录像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E1OTIyNA%3D%3D.html%3Fspm%3Da2hww.20023042.ykRecommend.5~5%21&urlrefer=6f308b60f7b023b2b293c9740669289750年代的太极录像
朱德的养生之道 朱总司令是高寿之人,医生们总结的朱德养生三法是:性情超脱,善制怒;书法棋艺, 调气血;酷爱运动,养体魄。 朱老总天性乐观,胸怀广阔,是一位不易冲动的仁厚长者。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善于制 怒、心绪平和,始终是朱老总情绪特征的“主旋律”。试想,一个胸怀里装得下浩瀚大海的人,焉能不长寿? 朱老总一生酷爱书法艺术,晚年的时候,朱老总坚持每个中午练半个小时毛笔字。书法 既是一种精神调理,又是一种独特的运动。 中国古今以来书法家长寿的人不计其数,朱老总虽不是专事书法,但他老人家的气度闲定,跟长期练书法有很大关系。 朱老总以诗词娱情,乐在其中,在党内外早已成为佳话。 “北华收复赖群雄, 梦世入运常答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 江山依旧战旗红。” 这首诗既是朱老总豪迈精神的写照,又是朱老总历经人生风雨保持健康身心的巧妙印证。 朱老总很注意生活要有规律。一般都会做到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方面注意合 理营养,家常便饭,粗细搭配,荤素菜混吃,尤其喜欢蔬菜和水果,食不过量;不吸烟,不 饮酒。 体育锻炼也是朱老总长寿的法宝。朱老总早年当过体育教师,后来长期过军旅生活,并 且一生重视体育。在延安,他已经50多岁时,还能打篮球,这早已在全党全军传为佳话。 解放以后,他仍很重视体育锻炼,其主要锻炼方法有: 散步:朱老总十分重视散步,其方法颇为讲究。一是持之以恒。二是既要坚持散步,又 随机应变。三是散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四是散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爬山:在北京的时候,他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爬香山,一直到1975年,89岁的时候还喜 欢爬山。 游泳:朱老总酷爱游泳。他每年到北戴河海滨,都要坚持每天下海两次。游泳的习惯,他老人家一直坚持到逝世前。 朱老总在工作生活中还经常给自己创造锻炼的机会。 进入老年时期,他还要求把办公室、卧室设在二楼。在他70岁以后,工作人员考虑他年事已高,每天活动较多,一天下来要上下楼很多次,很不方便。 因此就打算把他的卧室、办公室布置在一楼。 当工作人员向他报告这一想法时,他没有同意,并风趣地说: “住在楼上,楼下吃饭,上上下下,强迫锻炼。”
长寿有妙方齐白石先生的养生“七戒” 齐白石先生是中华民族绘画传统的杰出继承者、颇负盛名的大书画家,生于1864年,于1957年逝世,终年94岁。他平素坚守老人养生“七戒”,矢志不渝。
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的养生健身之道 启功先生(1912—2005)去了。他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先生享年93岁。 启功先生得享高寿,源于学养深厚、胸襟旷达,除此并无他法。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正是其一生为人行事的写照。
周一就觉得累?这14条疲劳信号看你中了几条 2016年09月05日08:31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请点击如下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science%2F2016-09%2F01%2Fc_135651733.htm&urlrefer=e06cf34112315c7d79f7a58c17f4fa8d
练拳“不顺”怎么办? 转自太极学习吧 作者典传小鱼儿 原标题为《典传国术:练拳“不顺”怎么办?》
相约世博——与院士一起谈健康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odWebvMz3bw%2F%3Fspm%3D0.0.odWebvMz3bw.A.UCqGGS&urlrefer=d9a366f8228c2672e5a744bf739f3edd 1《相约世博——与院士一起谈健康》钟南山
警惕老年痴呆,打太极是祛“痴”法宝! 太极疗2016-08-23 14:09
专访王陇德院士:科学认识慢性病合理防控是关键 2016-08-25 09:04 来源: 新华网
易筋经十二式教学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w_19rt2ys30h.html%23vfrm%3D2-3-0-1&urlrefer=1d1264439373b4d13586a31f50a5aa0f 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式展示(配乐带口令)
健身气功五禽戏 完整示范 教学口令.mp4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w_19rrap53k9.html%23vfrm%3D2-3-0-1&urlrefer=abec7e63fc2392d5c9d6ea791d1c5ed5
标准八段锦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w_19rqv7deu9.html%23vfrm%3D2-3-0-1&urlrefer=213879565dba49b9717db9404675dd0c
吃一堆药不如出一身汗,出汗的10大惊人好处 2016-08-19 19:14:01 转自新华网发展论坛。
中老年怎样练好太极拳 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SxrYHogyNFM%2F&urlrefer=a78ffd92c8dd9310e3bc67828587b7a5
中老年怎样练好太极拳 上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APiQanJa8Ew%2F&urlrefer=c80c1cde83dc4886e2e9073049ea5a23
太极名家张志俊聊天实录 本文转自:太极名家张志俊聊天实录 - 北京陈庆源太极拳培训中心-太极拳培训,...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ngyuantaiji.com%2F_d277025126.htm&urlrefer=75b41b953d2f7d310cbfac9954df7901
心静才能练好太极拳 作者 太极①卒 本文先介绍心静的重要性,随后介绍如何做到心静,值得一读。
陈家沟老前辈们演练的陈式太极拳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U3ODUyNjUy.html%3Ffrom%3Ds1.8-1-1.2&urlrefer=7d52f25e68802dc497c75b2a74028874
人有教养的十大特征 作者yaya6
小脚阿婆的太极拳视频 操作步骤: 1. 先点击标题。 2. 打开后,点击如下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outiao.com%2Fa6311788813585940738%2F&urlrefer=ea5c578b5b5fe45b79e49f4e57599a7f 3. 点击上面地址后,如果视频没出现,就在所出现的页面上点击该页面第一行里的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outiao.com%2Fa6311788813585940738%2F&urlrefer=ea5c578b5b5fe45b79e49f4e57599a7f,视频就出现了。
功夫不负苦修人---傅钟文谈太极拳练法作者:严翰秀 这篇文章是对把太极拳当作武术练的人说的,练拳仅为健身的朋友亦可从中得到启发。文章里的一句话可作参考:一般以健身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严格要求,但努力做到会有更多的收获。
马虹:《一动之中二十要》 早年学陈式太极拳时,一位拳友他是马虹的磕头弟子,内部传抄马虹先生一篇文章《一动之中二十要》,内容如下: 陈照奎老师教拳时常讲:”要想练好这套拳,必须从难从严,过细地下功夫“。过细就过细在每一个动作之中,都要体现这套拳多方面的要领。陈老师当时给我们列了十六个方面的要求,现略再补充,提出下列二十条要领,谨供大家参考。
太极拳最大的秘密是“松” 郑曼青先生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乾净,很难讲明白。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杨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后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郑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太极拳走架的误区 转自双丰收博客的小屋 作者孙南馨(1925年-1996年),太极拳家,著有《吴氏方架太极拳》、《杨氏太极长拳》等。
余功保与杨式太极拳名家张勇涛的对话(摘录) 1. 本文介绍了著名杨式太极拳家崔毅士先生教拳的往事,也谈论了一些有关太极拳的问题,很好,值得一读。原文很长,这里只是摘录其中的部分内容。 2. 人物介绍: 崔毅士(1892-1970)为杨澄甫(1883-1936)高足,是北京地区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播者之一,且影响广泛。 张勇涛(1943--)作为崔毅士亲属,幼承庭训,潜心苦练几十年,如今走出国门,传太极理法,以健康包容天下。 余功保(1964--)武术文化研究专家。
男人养生 这6种情况千万别硬熬 2016-07-16 07:47:10 来源: 99健康网 养生对于许多男性来说,都是女人跟老人才在做的事情,但是男人也需要养生,今天就来给男性朋友盘点不能硬熬的6种情况。
太极拳诗词五首 写了几首有关太极拳的诗与词,不怕见笑,与朋友分享。
生气的8个巨大危害要谨慎 2016-07-08 07:23:41 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为《生气的8个巨大危害要谨慎 生气会让肝损伤》,本文摘录的是该文的第一部分。
推荐9种适合老年人健身的运动 2016-07-06 06:59:52 来源: 99健康网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重视运动养生了,也有很多的人加入了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不过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的,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锻炼身体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以免损害身体健康。那么老年人适合哪些运动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下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供大家参考。
张家界景色 选自《 张家界景色_360图片》
漫谈盘架子求静的问题 1. 太极拳盘架子应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求静为重点。以健身为目的打太极拳尤应如此,一切都应以利于求静为准。“太极拳之要点全在一静字。” 2.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静字,所以有“宁静致远”、“静以修身”、“清静为天下正”等说法。有学者说:“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必修的境界。”
《杨健侯太极拳真传》一书部分段落摘录 云中之龙2在杨式太极吧介绍了胡学智先生的《杨健侯太极拳真传》一书的部分章节,读后受益匪浅。现从中摘录部分段落与朋友们分享。
西红柿炒鸡蛋------饮食中的绝配 2016-05-27 10:4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3类人要多吃西红柿炒鸡蛋
药王孙思邈的8大养生之法 发稿:2015-03-06 06:05:00 来源:环球网-生命时报 原标题:药王孙思邈的8大养生之道
庐山景色欣赏
值得保存的资料 —— 杨澄浦弟子图谱 转自太极行者吧。请点击如下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1961442264
强为不是太极拳 陈鑫说:“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就是说:强为不是太极拳。
从仪器观测结果、统计数据看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心血管病每年夺走 1 , 250 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 1/4 ,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 人类生命头号杀手。而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65~69岁老人因跌倒死亡率为14.31/10万,85岁以上的死亡率为290.85/10万。跌倒已成为 老人因伤害死亡的第一杀手。 习练太极拳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止老人跌倒方面的作用可圈可点。为何这么说?请您读一读下面介绍的 相关的仪器观测结果和统计数据。
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步法——迈步如猫行? 练杨式太极拳如何实现迈步如猫行? 保持正确的身法,做到身正、体松、心静,用意不用拙力,以腰身带动四肢运行,分清虚实,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这些是实现迈步如猫行的前提条件。打太极拳离不开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世界长寿老人十条忠告 来源2015年03月20日07:17 《生命时报》 探寻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研究他们的长寿秘诀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的重点。虽然普通老百姓无法参与到长寿基因的研究中,但长寿老人们用一生实践留下的忠告却值得借鉴。
裆走下弧与圆裆 关于太极拳对裆部的要求,有多种提法。这里只介绍一下"裆走下弧"与"圆裆"的问题。下述各段落,分别摘录自网络文章。
医生提醒:千万不能硬扛的10种病 2016年05月24日08:26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生活中,很多人出现小毛病习惯一忍了之,但忍受痛苦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某些情况下,忽略一些症状甚至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近日美国“MSN网站”邀请了众多专家,由他们总结了一些不能硬扛的疾病症状。
老年痴呆发病七大危险信号 2015年09月21日 08:22:56 来源: 新华健康综合 原标题为《世界老年痴呆日:老年痴呆发病七大危险信号》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球平均每4秒钟会出现一个老年痴呆症病人。这里,仅介绍一下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信号。有点这方面的知识总比没有好。
太极拳的要求和特点 这里简单地讲一讲太极拳的要求和特点。 要求 第一,姿势正确。需要有名师指导和纠正。 第二,意识集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意识想着、意识领着来完成。 第三,动作协调。这离开腰是做不到的。必以腰为轴心,腰一动周身都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腰不动而四肢动,就不会出协调的动作。 第四,节奏分明。每一个动作的中间过程和完成姿势,要做到节奏分明。......打太极拳好像行云流水一样,但不能离开节奏分明这一前提,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每两个式子之间似断非断,即式断意不断的关系。 第五,虚实分清。这一点很重要,初练时很注意两条腿上的虚实变换。实际上这个虚实不光是在腿上,因为“处处皆有一个虚实”,什么时候都有虚实,两人一搭上手都是以虚化实,以柔克刚。初学一定要掌握好两条腿上的虚实变换,实腿是前腿还是后腿,务须清清楚楚,不能不前不后。“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以只要一动就分虚实,要求非常严格。
习练太极拳常见的错误 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急于学多的动作,造成动作规格练的不扎实,不到位。你动作做的不充分,劲力没展开,效果就不充分,克服这一点的关键在开始学习时不要急于多学动作,要重质量,而且始终仅仅抓住规格这个要点,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 第二是练拳时心不静。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运动,心静则气顺,前人在说及修养时有话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在练拳时要偷得半小时闲,抛开一切杂念,专心练拳。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对性情、心境的陶冶。
关于剩饭剩菜的6大答疑,快通知爸妈 2016年05月15日09:18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危害多大、哪些得扔、如何保存……剩饭剩菜的六大疑惑 受访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
太极拳对头、躯干和四肢的要求 转帖者按: 本文是从陈式太极拳的角度谈论问题,但是除了一小部分文字外,所涉及到的基本上也正是其他各流派所要求的。可见,尽管太极拳流派不同,但存在共性,而且共性是主要的。
夏天喝水讲究多把握六个分寸 2016-05-14 07:48:24 来源: 生命时报 【导读】气温越来越高,人体出汗量明显增多,饮水成为了夏季最重要的“养生课”。但你知道吗?相比其他季节,夏天喝水还有很多独特的讲究。《生命时报》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教授陈伟,教你如何在炎炎夏日正确喝水。
你吃对了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6条饮食建议 2016年05月13日 16:53:40 来源: 新华社
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孙剑云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武术项目之一,是一种 “内外兼修” 的运动 (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 ;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非柔曲不能化,非刚直不能用。体用则为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方法。练此拳时应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内外相合,干万不可用拙力。应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关于太极拳的练法,郝为真先生谈练太极拳有三层意境: 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太极拳的灵魂--心意运动>摘录 1.太极拳论云:“凡此皆是意”,十三势歌讲“势势存心揆用意”。也就是说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各式太极拳也无不强调心意为先,以及意识存在的重要性。太极拳体用之四要:意专、气敛、神聚、劲整。“意专”乃四要之首,太极拳的行功要领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这9个坏习惯最能破坏免疫力 转自新华网发展论坛 作者 行云与流水 2016-05-06 21:00:30发稿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一个老人学太极拳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作者史志超医师,现年(即发稿当年)八十,已退休,随从傅碧珠老师习拳三年,非常努力,进步很大。本文所述,是他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特刊出以和读者同道分享。
她每天2万步 竟得了滑膜炎 2016-05-05 12:27:35 来源: YIYI__Խ . 原标题为《她每天2万步 竟得了这个病》,转自“北京时间”。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