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x20061112 wjx20061112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4,543 关注贴吧数: 76
道德评判也需要"程序正义" http://hi.baidu.com/wujunxi1983/blog/item/27af5efb8bb25e64024f5664.html 现在的舆论关于法律上的程序正义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我觉得道德评判也应该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在我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的过程中可能结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而易见的,恐怕多数情况下都会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能掌握充分的资料的情况下对一些事进行评价就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我们坚持了科学的对一个人的行为的评价.那么即使这件我们是错的我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孔丘曾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呼.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个的判断是草率的我们即使是对的我们能心安理得吗?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你们对一件事进行判断时是否遵循了科学的原则. 当你听关于一个人的某些行为时,你是如何处理的.你能否理性的去看待这些事科学的去分析各种与此相关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些就对一个人的道德做出决断这对这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你是一个法官的话你这样的处理方法会出现什么结果,在道德评判上我们每个对其进行评判的人可以说都是一个法官.对于道德法官这个神圣的身份,我们是否对自己的这个身份有足够的尊重呢?你们知不知到你们的所做会给这个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当我们对一个人所做的事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这个事本身还是这个人.基于对一个人的不科学的评价基础的对与这个人有关的一切进行评价.你们觉得对这个人来说公平吗?在前些天我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节目,一个由于先天相貌比较仇的人因为她的相貌而遭到歧视.她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这件事被公布后很多人对她的评价很另人气愤.竟会有人说她这是为了作秀而做这些的,因为这个原因竟有很多人对她冷言冷语.我想她是否遭到了相貌的歧视,她是否有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自由.难道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行为也是错.她是否是作秀她做这件事的心理动机似乎与我们对此事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来指责她,对于一个这样的热爱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尊严而去抗争的人我们不去帮助她,而是去这样的对待她.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极其残忍的.
回复<驳于丹之“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先说,一个国家不能不得去羡慕他国,因为“落后就会挨打”,这个就不需要讨论了,历史已经证明。再说,个人。子曰:见贤思齐。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修为有了一种很高的层次时,就希望心向往之,即使一时达不到,也要“身虽不至,心向往之”。--------------------------------------------------------------------------------摘录你的这两点分别是就物质角度和精神角度来反驳于丹的“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从你所说的这些来看你还没有于丹所说的真正含义所谓“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是指人的价值不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蝼蚁有蝼蚁的活法,骏马有骏马的活法.这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价值的判断.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不管他的身份地位如何他与其他的人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活的好.对于井里的青蛙和海里鳖这个故事我们如果用来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井里之蛙虽然所见只是区区一小片天空,但对他自身来说就是全部.海鳖虽然见过大海但这也和井底之蛙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我们没有必要去说蛙的一生不如海鳖的一生. 上边所说的是证明“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至于你所说的见贤思齐和“落后就会挨打”可以用于丹所说到的外化对世界的顺应来解释,如果把与他人的比较作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那就是错了,那是因为没有"认识你自己"的原因.通过对自身的认识,确定自己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依据世界的客观规律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它.而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来来实现自己最终所要追求的.在一种“落后就会挨打”的条件下,如果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快乐的生活.那就要保证自己不落后.这种比较强调的是他是否是与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很多人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去准备过程却忘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也要求我们在做一件事时一定要考虑他是否是实现自己的所应该做的.需要去自信考虑这到底值不值.这就可以避免无意义的比较. 于丹的这些思想的一个特点就是思考问题一定要追本溯源.这个思想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他不过是喜欢刨根问底罢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善于提出问题.马克思说:要怀疑一切.这都是我们所需要掌握的方法.
揭露绝大多数批于者的本质---思想味不等于真正的思想 因此论语集中阐述的是孔子的思想,而不是什么人生感悟。 《论语》中讲了一些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但不能因此而把它的思想性淡化。 -------------------------------------------------------------------------------- 你心里思想的概念是什么? 空洞的"思想"概念,这就代表着现在批评于丹者一个重要的群体 根本不知思想为何物, 是凭嗅觉来评价别人的文章的 有思想味不一定就有思想 就向有哲学味不能说是哲学一样 你不人为于丹的人生感悟是思想说明你看书只是看重其中的思想味而不是真正的思想 当于丹屏弃浮华把思想以一种最为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时 很多人大多为具有一定学历的但却不是真正的思想者的人 可以说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群体的思想的反映 这部分人嫌其没有哲学味思想味而拒绝接受 这篇文章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读读 http://hi.baidu.com/pfqckl/blog/item/48aba900348da687e850cd75.html(剥下了中产阶级的皮) “因为扮演了中产阶级之魂,所以憨豆常去画廊等一些高雅文化场所,结果总是丑态百出。虽然中产阶级经济独立了,但本质上还是文化的侏儒。所以他们对文学艺术惟一的姿态就是诚惶诚恐、恭而敬之。他们谦卑,外行,对“传统”顶礼膜拜,却又妄自菲薄。他们知道不了解艺术是粗俗的,但试图去了解时,又会被看作可笑的。他们拼命地伪装成精通文化的样子,疲于奔命地追求着并不属于他们的格调。他们为维持体面与地位,拒绝与质朴、粗砺的底层文化为伍。他们拼命攀附时尚,顽固地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好像惟有自己的风格才叫独特。他们讲究情调,满嘴希区柯克、村上春树、毕加索,但永远摆脱不了伪文学艺术表演者的身份。”
揭露绝大多数批于者的本质 因此论语集中阐述的是孔子的思想,而不是什么人生感悟。 《论语》中讲了一些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但不能因此而把它的思想性淡化。 -------------------------------------------------------------------------------- 你心里思想的概念是什么? 空洞的"思想"概念,这就代表着现在批评于丹者一个重要的群体 根本不知思想为何物, 是凭嗅觉来评价别人的文章的 有思想味不一定就有思想 就向有哲学味不能说是哲学一样 你不人为于丹的人生感悟是思想说明你看书只是看重其中的思想味而不是真正的思想 当于丹屏弃浮华把思想以一种最为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时 很多人大多为具有一定学历的但却不是真正的思想者的人 可以说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群体的思想的反映 这部分人嫌其没有哲学味思想味而拒绝接受 这篇文章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读读 http://hi.baidu.com/pfqckl/blog/item/48aba900348da687e850cd75.html(剥下了中产阶级的皮) “因为扮演了中产阶级之魂,所以憨豆常去画廊等一些高雅文化场所,结果总是丑态百出。虽然中产阶级经济独立了,但本质上还是文化的侏儒。所以他们对文学艺术惟一的姿态就是诚惶诚恐、恭而敬之。他们谦卑,外行,对“传统”顶礼膜拜,却又妄自菲薄。他们知道不了解艺术是粗俗的,但试图去了解时,又会被看作可笑的。他们拼命地伪装成精通文化的样子,疲于奔命地追求着并不属于他们的格调。他们为维持体面与地位,拒绝与质朴、粗砺的底层文化为伍。他们拼命攀附时尚,顽固地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好像惟有自己的风格才叫独特。他们讲究情调,满嘴希区柯克、村上春树、毕加索,但永远摆脱不了伪文学艺术表演者的身份。”
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人性 http://hi.baidu.com/wujunxi1983/blog/item/4b35c443d9f13b1372f05d3f.html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人性2007-03-01 18:47 对人性的本质的探索首先明白人的本质,关于这些问题我现在脑子有点乱向导哪就说哪.作为一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个体来说,他的一切行为的依据有其自身的性质决定的.人性可以理解为一种离开社会的限制因素,这是人会怎么做,当有外在条件限制的条件下人的各种需求如何取舍. 人的行为的内在依据是有人的生物特性所决定的,作为人来说他有那些生物特性呢?由于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的复杂性使这个问题难以去很好的认识它.这样我们可以从对动物的行为的研究中来研究人性的基本的内在因素.人的内在因素的人的行为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一种人的审美的意识对外在行为的影响以及动物本能对外在行为的影响.动物本能是容易理解,但动物本能是指在没有理性思考的前提下的.而人通过理性思考以后其会变的更复杂.而人有偏偏是理性的动物.当人的理性把这种本能错误的理解为人生存的目的所在,对人的行为就会产生个人主义的倾向.而这种思想的无限放大 从社会学角度来解释人性确实非常的复杂还是用下边的方法吧 人的物质存在决定人的行为,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保持自身存在的特性.比如一块石头要靠内部的作用力来保持其不被崩解.但也不是这件事物的一些运动都会使自己存在.那样的话某一事物就会永远存在.因为外因需要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一件事物没有自我毁灭的内在机制那么他就会永远存在.从这个角度讲人也是这样的.人的自身特性在保持自身存在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自己的灭亡.这都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因此说人性绝对的追求安全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抛开社会和人的理性,把人完全做动物去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揭示出人性的本质. 人的内在特性可以是人的心理也包括其他的特点,心理决定人的行为,我们现在所要谈论的人性显然是仅仅指人的行为的心理驱动力,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自然属性中谈到人的几点人的基本的需求.马斯洛所谈到的人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两个层次,一种是维持人的自身存在的需求,因为没有人自身的存在也人生的意义也无从谈起,这种存在是人具有意义的前提. 今天类了以后在说吧.
回"从于丹谈起而已" 65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仁就是孔子从伦理学角度对人的本性的一个概括性认识。孔子认为,人的其他一切伦理上的准则都是从“仁”衍生出来的。孔子认为内修要回归到“仁”,这样外在接物就能做到“中庸” -------------------------------------------------------------------------------- 你这只不过是在用现代对人性的认识来解释孔丘的学说 你所做的不是于丹做的一样 论语中所说的内容现代集中截然相反的方法都说得通 但孔丘本人要说的什么意思 我想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我们现代对人性的认识 于丹用与此类似的思想来解释庄子有什么不对呢 相对来说于丹对人性的认识要比你的更完备更科学 作者: wjx20061112 2007-3-1 17:45   回复此发言67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孔子认为内修要回归到“仁”,这样外在接物就能做到“中庸”,中在先秦文学中就有内心的意思,中庸就是从内心出发,达到一种不偏不倚的“平常”的境界。孔子强调的“礼”就是规则的意思,讲的就是任何人相处要遵循的规则,实质上就是“仁”的用。 -------------------------------------------------------------------------------- 你的思想比于丹在庄子心得中体现的思想要落后 你所说的内化是人,这与于丹所说相比要片面,于丹所说的是人的本性,这里边包含人 对于外化你讲的更不清楚,内在的仁如何外化为规则的,是否因此就可以得出三纲五常,于丹所说的外化是内在本性通过对客观规律的顺应来实现外化 显然于丹的思想比孔丘的思想更完备,更科学. 作者: wjx20061112 2007-3-1 17:52   回复此发言 68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每次变化都决定了法学的变化,也可以说同时也决定了其他学科的变化。比如,西方人认为人性恶,注重强调外在的规范。孔子认为,人性善,注重教化的作用。法家认为人怕死,乱世要用重典。老子又提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不同的人对人的本性认识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 -------------------------------------------------------------------------------- 这些都是片面的,相对老庄对人性的认识应该是最为科学的.但是他所表述的却不是很全.没有把自己对人性的认识完整的表述出来 作者: wjx20061112 2007-3-1 17:55   回复此发言
老庄思想在现代的意义 http://hi.baidu.com/wujunxi1983/blog/item/b9532f870ebddc2ac75cc3eb.html老庄思想在现代的意义2007-03-01 12:31 老庄的思想的价值可能要远超过过去所认为的那样。他可以为现代文化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老聃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过去儒家对这个思想进行僵化的理解,把他称为一种消极的思想。现在更有人歪曲这个思想把之引申为一种违反自然的思想。比如现代人们倡导回归自然所说的自然是指那些原始的东西。这是老聃的本意吗?现代人们以此为依据而反对现代科技反对现代建筑......这些其实根本上是对老聃思想的重大歪曲.转基因食品很传统食品那个更合乎自然规律,那个更顺应自然呢?可能有人会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但这现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如果说现在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那么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那些食品,我们能保证他们对我们的健康没有害处吗?我们有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传统的食品对我们的健康真的没有害处.人们吃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命活动所需,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在满足这些需求上以及在安全上没什么两样,但在生产上转基因食品却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节约土地,可以节约劳力.而那些伪自然主义者却打着崇尚自然的旗号来反对科学.难道你们不知道崇尚自然就是崇尚科学吗?至少老聃所说的顺应自然是指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要反对人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老聃强调无为是如儒批判道家是所说的那样是消极的吗?我觉得不是.清静无为所说的无为是指对自然规律的无为.人不能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这所提倡的是一种科学的原则.这是古代人对崇尚科学这一理念的表述.而对与科学我们则要用马克斯主义的认识论来认识它了. 庄周根据这个原则所强调的是对生命本性的尊重,强调了个体的价值.从反对儒家的违反自然,以先验的秩序来约束人的自由,而忽略了个体的价值.庄周在没有否定秩序的前提前提下倡导的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其所倡导的秩序与儒家的秩序本质的不同是:庄周的要求秩序合乎人性,以保障人的自由和尊严为目的.而儒家是人要合乎天道,从而忽略了生命个体的价值.这里庄周倡导了另一个我们的新道德建设所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与老聃所倡导的科学想结合成为其建立新秩序的两大基石.
CCTV10电影过年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对于央视的这个电影过年我从去年就开始还了,包括很多这个频道的电影节目。那时侯是因为央视在这个节目中谈论香港电影我才看他的。当时看了以后总有一种说不出来感觉。觉得不对劲。今年有看了今天的节目,由于我对香港影视文化有较深入的思考。比去年来说大有进步,对问题的认识更敏锐了。 央视的这个节目现在看来纯粹是个垃圾的节目,但因为在央视的科教频道,又有着一股高雅味。因此对他的负面影响决不能低估,他极与可能对内地的电影评论和创作带来严重的腹面影响。或者也可能这仅仅是他反映了现在人们评论事物的一种流行的方式。 这主要是他用一种八股文的方式在进行创作,过于追求评论文章的结构上的严整,而忽略了客观的事实。这是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这也可能与儒家的审美观有一定关系,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北京城市布局的美学特点的。这位先生用了儒家的一个“致中和,天地位焉”他认为这种城市的布局才合乎自然。但事实相反过于追求严正的结构并不是顺应自然而是与自然相悖。 儒家所强调的是一个僵化的秩序,这个是被我们早已抛弃的东西。电影过年—天下江湖就用这样一种创作方法,预先设定一个严整的叙述结构在把电影中的内容生拉硬拽到他的这个文章结构中去,不近在思想内容上毫无心意,而且可以说把这些东西评得伤痕累累。就想古人为了符合人们的需要而制造病梅一样。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文章的创作而不顾事物的本来特性。 另一个问题是他予设观念,然后就去这些材料中去找东西来证明他自己,在他的牵强附会下竟也说得通。但是这之中歪曲了多数事物的本来面目呀?为了自己论述的需要不惜夸大某些东西,而强行的贬低某些东西。这样的思维方式更是违反了马克斯主义的认识论。这些节目制作者相信都上过中学吧。在中学里我们就学过马克斯主义的哲学原理,而现在看这些便道却是如此的无知。追求形式的漂亮而无视事物的本来。 还有一点这只是整个节目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一点却很另人气氛。一个这样的央视的节目竟用如此的手段去诋毁一部影片。这在最后一集“悟”里边出现。在对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的评价中,他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把屏幕定格然后放大到人们看到模糊为止,这时他得出在这个时候还能看出什么内涵吗?进而对这部电影大家诋毁。这样的欣赏方法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欣赏蒙那里莎。由于电影是视频,而且是有像素限制的。把他放大到模糊相当于把一幅油画定位一个点。这时显而易见所谓的传世经典之作不过是一点染料。这有何美可言。原来蒙那里莎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垃圾呀?见到这种欣赏方法实在另人汗颜。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对于央视的这个电影过年我从去年就开始看了,包括很多这个频道的电影节目。那时侯是因为央视在这个节目中谈论香港电影我才看他的。当时看了以后总有一种说不出来感觉。觉得不对劲。今年有看了今天的节目,由于我对香港影视文化有较深入的思考。比去年来说大有进步,对问题的认识更敏锐了。 央视的这个节目现在看来纯粹是个垃圾的节目,但因为在央视的科教频道,又有着一股高雅味。因此对他的负面影响决不能低估,他极与可能对内地的电影评论和创作带来严重的腹面影响。或者也可能这仅仅是他反映了现在人们评论事物的一种流行的方式。 这主要是他用一种八股文的方式在进行创作,过于追求评论文章的结构上的严整,而忽略了客观的事实。这是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这也可能与儒家的审美观有一定关系,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北京城市布局的美学特点的。这位先生用了儒家的一个“致中和,天地位焉”他认为这种城市的布局才合乎自然。但事实相反过于追求严正的结构并不是顺应自然而是与自然相悖。 儒家所强调的是一个僵化的秩序,这个是被我们早已抛弃的东西。电影过年—天下江湖就用这样一种创作方法,预先设定一个严整的叙述结构在把电影中的内容生拉硬拽到他的这个文章结构中去,不近在思想内容上毫无心意,而且可以说把这些东西评得伤痕累累。就想古人为了符合人们的需要而制造病梅一样。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文章的创作而不顾事物的本来特性。 另一个问题是他予设观念,然后就去这些材料中去找东西来证明他自己,在他的牵强附会下竟也说得通。但是这之中歪曲了多数事物的本来面目呀?为了自己论述的需要不惜夸大某些东西,而强行的贬低某些东西。这样的思维方式更是违反了马克斯主义的认识论。这些节目制作者相信都上过中学吧。在中学里我们就学过马克斯主义的哲学原理,而现在看这些便道却是如此的无知。追求形式的漂亮而无视事物的本来。还有一点这只是整个节目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一点却很另人气氛。一个这样的央视的节目竟用如此的手段去诋毁一部影片。这在最后一集“悟”里边出现。在对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的评价中,他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把屏幕定格然后放大到人们看到模糊为止,这时他得出在这个时候还能看出什么内涵吗?进而对这部电影大家诋毁。这样的欣赏方法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欣赏蒙那里莎。由于电影是视频,而且是有像素限制的。把他放大到模糊相当于把一幅油画定位一个点。这时显而易见所谓的传世经典之作不过是一点染料。这有何美可言。原来蒙那里莎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垃圾呀?见到这种欣赏方法实在另人汗颜。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对于央视的这个电影过年我从去年就开始还了,包括很多这个频道的电影节目。那时侯是因为央视在这个节目中谈论香港电影我才看他的。当时看了以后总有一种说不出来感觉。觉得不对劲。今年有看了今天的节目,由于我对香港影视文化有较深入的思考。比去年来说大有进步,对问题的认识更敏锐了。 央视的这个节目现在看来纯粹是个垃圾的节目,但因为在央视的科教频道,又有着一股高雅味。因此对他的负面影响决不能低估,他极与可能对内地的电影评论和创作带来严重的腹面影响。或者也可能这仅仅是他反映了现在人们评论事物的一种流行的方式。 这主要是他用一种八股文的方式在进行创作,过于追求评论文章的结构上的严整,而忽略了客观的事实。这是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这也可能与儒家的审美观有一定关系,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北京城市布局的美学特点的。这位先生用了儒家的一个“致中和,天地位焉”他认为这种城市的布局才合乎自然。但事实相反过于追求严正的结构并不是顺应自然而是与自然相悖。 儒家所强调的是一个僵化的秩序,这个是被我们早已抛弃的东西。电影过年—天下江湖就用这样一种创作方法,预先设定一个严整的叙述结构在把电影中的内容生拉硬拽到他的这个文章结构中去,不近在思想内容上毫无心意,而且可以说把这些东西评得伤痕累累。就想古人为了符合人们的需要而制造病梅一样。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文章的创作而不顾事物的本来特性。 另一个问题是他予设观念,然后就去这些材料中去找东西来证明他自己,在他的牵强附会下竟也说得通。但是这之中歪曲了多数事物的本来面目呀?为了自己论述的需要不惜夸大某些东西,而强行的贬低某些东西。这样的思维方式更是违反了马克斯主义的认识论。这些节目制作者相信都上过中学吧。在中学里我们就学过马克斯主义的哲学原理,而现在看这些便道却是如此的无知。追求形式的漂亮而无视事物的本来。 还有一点这只是整个节目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一点却很另人气氛。一个这样的央视的节目竟用如此的手段去诋毁一部影片。这在最后一集“悟”里边出现。在对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的评价中,他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把屏幕定格然后放大到人们看到模糊为止,这时他得出在这个时候还能看出什么内涵吗?进而对这部电影大家诋毁。这样的欣赏方法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欣赏蒙那里莎。由于电影是视频,而且是有像素限制的。把他放大到模糊相当于把一幅油画定位一个点。这时显而易见所谓的传世经典之作不过是一点染料。这有何美可言。原来蒙那里莎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垃圾呀?见到这种欣赏方法实在另人汗颜。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2007年垃圾电视节目之最——CCTV10电影过年 对于央视的这个电影过年我从去年就开始还了,包括很多这个频道的电影节目。那时侯是因为央视在这个节目中谈论香港电影我才看他的。当时看了以后总有一种说不出来感觉。觉得不对劲。今年有看了今天的节目,由于我对香港影视文化有较深入的思考。比去年来说大有进步,对问题的认识更敏锐了。 央视的这个节目现在看来纯粹是个垃圾的节目,但因为在央视的科教频道,又有着一股高雅味。因此对他的负面影响决不能低估,他极与可能对内地的电影评论和创作带来严重的腹面影响。或者也可能这仅仅是他反映了现在人们评论事物的一种流行的方式。 这主要是他用一种八股文的方式在进行创作,过于追求评论文章的结构上的严整,而忽略了客观的事实。这是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这也可能与儒家的审美观有一定关系,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北京城市布局的美学特点的。这位先生用了儒家的一个“致中和,天地位焉”他认为这种城市的布局才合乎自然。但事实相反过于追求严正的结构并不是顺应自然而是与自然相悖。 儒家所强调的是一个僵化的秩序,这个是被我们早已抛弃的东西。电影过年—天下江湖就用这样一种创作方法,预先设定一个严整的叙述结构在把电影中的内容生拉硬拽到他的这个文章结构中去,不近在思想内容上毫无心意,而且可以说把这些东西评得伤痕累累。就想古人为了符合人们的需要而制造病梅一样。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文章的创作而不顾事物的本来特性。 另一个问题是他予设观念,然后就去这些材料中去找东西来证明他自己,在他的牵强附会下竟也说得通。但是这之中歪曲了多数事物的本来面目呀?为了自己论述的需要不惜夸大某些东西,而强行的贬低某些东西。这样的思维方式更是违反了马克斯主义的认识论。这些节目制作者相信都上过中学吧。在中学里我们就学过马克斯主义的哲学原理,而现在看这些便道却是如此的无知。追求形式的漂亮而无视事物的本来。还有一点这只是整个节目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一点却很另人气氛。一个这样的央视的节目竟用如此的手段去诋毁一部影片。这在最后一集“悟”里边出现。在对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的评价中,他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把屏幕定格然后放大到人们看到模糊为止,这时他得出在这个时候还能看出什么内涵吗?进而对这部电影大家诋毁。这样的欣赏方法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欣赏蒙那里莎。由于电影是视频,而且是有像素限制的。把他放大到模糊相当于把一幅油画定位一个点。这时显而易见所谓的传世经典之作不过是一点染料。这有何美可言。原来蒙那里莎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垃圾呀?见到这种欣赏方法实在另人汗颜。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