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什纳贝勒 哈什纳贝勒
关注数: 373 粉丝数: 1,006 发帖数: 43,895 关注贴吧数: 90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什么是德? 德是一种基于道而生成出的人的内在生命本性。 以德报怨,是以一种强大的,始终坚持按照自己的人性,本性,去待人处事。 不管别人如何,自己始终处于德的地位。 这有什么不妥呢? 关键不在于伤害你的人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是不是活在德的状态。 至于说到直。 反而是难的。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手足兄弟,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父母尊长,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丈夫妻子,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骨肉儿女,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领导、官长、甲方,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手里拿着枪,指着你的头,你还怎么做到绝对的直? 如果伤害你的人,已经一枪结果了你,你还怎么做到绝对的直? 看,你只会对那些跟你没什么亲密关系,又不足以给你强烈的报复的人“以直报怨”,可问题在于,这样的人,真的会给你造成严重的伤害吗? 那么,为什么不肯宽容他们呢?如果不宽容他们,为什么要宽容比他们多一百倍伤害你的那些人呢? 谁没有和兄弟有过争斗过?谁没有被父母冤枉过?谁会在夫妻之间没有伤害?谁会不被儿女伤心? 更不要说那些压制着你,合理合法压制你的力量。 有些人,我们不忍心以直报怨。 有些人,我们没能力以直报怨。 那么,为什么不坚持以德报怨呢? 宽恕他们吧。 这没有任何错误,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马来西亚的有特色的君主制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最高元首,是马来西亚的君主和国家元首。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的遴选制度是在当今主权国家中较少见的一种制度。最高元首必须是由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上遴选产生。 统治者会议简介: 根据1957年拟定的名单,排名按照各州的统治者的资历而定,有资格轮任最高元首的马来州属统治者为: 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 雪兰莪州苏丹 玻璃市州拉惹 登嘉楼州苏丹 吉打州苏丹 吉兰丹州苏丹 彭亨州苏丹 柔佛州苏丹 霹雳州苏丹 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是由上述 9 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以及马六甲州、槟城州、砂拉越州、沙巴州 4 个州的州元首组成。 该会议每5年会从9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一名资历最高的统治者来担任最高元首,另一人则出任副最高元首。最高元首的任期最高为 5 年,不得连任,任期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因此须任命摄政王处理州统治者的职务。 最高元首可以在任何时间向统治者会议呈辞,或者被革职。 如果最高元首在任期内逝世或任期届满的话,同样的遴选会议将会再次举行以选出另一位继任者,曾经担任最高元首的统治者将会自动剔除在外。 当选条件 1、本人同意; 2、马来统治者投选; 3、如果参与投选的马来统治者未克出席会议,可委任其他统治者代为投选; 4、按照惯例,最资深的统治者会获选,但是当所有统治者都已经担任过最高元首后,此惯例不再被使用,而是使用新的轮任名单。(当然,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极罕见的,因为九个州都轮一次需要四十五年之久)
一些比较特别的“君主立宪”制度,值得研究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最高元首,是马来西亚的君主和国家元首。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的遴选制度是在当今主权国家中较少见的一种制度。最高元首必须是由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上遴选产生。 统治者会议简介: 根据1957年拟定的名单,排名按照各州的统治者的资历而定,有资格轮任最高元首的马来州属统治者为: 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 雪兰莪州苏丹 玻璃市州拉惹 登嘉楼州苏丹 吉打州苏丹 吉兰丹州苏丹 彭亨州苏丹 柔佛州苏丹 霹雳州苏丹 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是由上述 9 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以及马六甲州、槟城州、砂拉越州、沙巴州 4 个州的州元首组成。 该会议每5年会从9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一名资历最高的统治者来担任最高元首,另一人则出任副最高元首。最高元首的任期最高为 5 年,不得连任,任期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因此须任命摄政王处理州统治者的职务。 最高元首可以在任何时间向统治者会议呈辞,或者被革职。 如果最高元首在任期内逝世或任期届满的话,同样的遴选会议将会再次举行以选出另一位继任者,曾经担任最高元首的统治者将会自动剔除在外。 当选条件 1、本人同意; 2、马来统治者投选; 3、如果参与投选的马来统治者未克出席会议,可委任其他统治者代为投选; 4、按照惯例,最资深的统治者会获选,但是当所有统治者都已经担任过最高元首后,此惯例不再被使用,而是使用新的轮任名单。(当然,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极罕见的,因为九个州都轮一次需要四十五年之久)
美国真是好样的 1820年到1860年,是美国捕鲸业的“黄金时期”,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都在拉动鲸油的巨大需求。聪明的人类对鲸鱼的利用也更加多元,鲸类产品有香皂、护肤品、润滑油、女性束腰等等,可谓物尽其用。 在当时,捕到一头鲸给每位船员带来的收入相当于陆上工人半年的工资。甚至不断有妇女假扮成男人混上船打工,而很多少女都梦想着嫁给一位捕鲸船的船长。捕鲸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光明的化身,捕鲸业也俨然成为了最受尊敬的职业。 “在新贝德福,做父亲的都拿大鲸给他们的女儿,分几条小鲸给他们的侄女做嫁妆。你必须去看一看新贝德福的阔绰的婚礼;因为,据说,每个人家都有油池,每夜都毫不在乎地通宵点起鲸脑烛。——美国名著《白鲸》里的描述。 黄金时期美国的捕鲸船就像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工厂,鲸捕上来之后能一边继续捕鲸,一边在船上用锅把鲸脂熬成油。大大拓展了捕鲸船队的出海时间和距离。 1846年前后,美国有近一半的渔船从事捕鲸业,而全世界900艘捕鲸船中有735艘是美国的。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着捕鲸人不惜采取一切残忍的方式猎杀鲸鱼。 他们追不上成年鲸鱼时,便会先刺中幼鲸,并在海中拖行,以诱捕不肯离去的母鲸。 蒸汽动力船和装有炸药的标枪问世后,使得捕鲸人如虎添翼。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鲸鱼能逃得过捕鲸船的追杀。 单单20世纪,人类就至少捕杀了280万头鲸鱼!(19世纪更多,只是没有数据)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859年8月27日。 美国科农·德雷克上校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 自此,石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逐渐替代了鲸油。 一个技术进步,改变一个物种的命运。 这,就是历史。 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才是决定一切的硬实力。
最终改变历史的,还得是技术,文明就是战胜落后 真正起到决定性关键作用的,就是技术,技术先进,就是硬实力,别的都是虚的。 秦,人们只记住数人头,却忽略了“木道、直道、都江堰、强弩” 西汉,人们也只说“明犯强汉,虽远必诛”,却忽略了实打实的:熟铁甚至钢材冶炼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西汉可以打败匈奴,是在汉朝开始大量使用铁、钢武器,而匈奴人仍只能生产青铜武器的技术超前一个时代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这个技术上的进步,是用长期的和平环境换来的。 至于南北朝,人们总是选择性的说南朝如何正统,其实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北朝才是统一中国的政权继承者,而北朝也绝不只有牛羊——圆周率知道吧?《齐民要术》知道吧?北朝的灌钢技术已经成熟。用灌钢法造宿铁刀,能斩甲过三十札。另外,马蹬也获得了普及应用。 至于指南车、千里船这种黑科技倒底有多重要,自己脑补吧? 后面的隋唐,都是在继承北朝的这种技术流。 得是被倭国的武士道洗几遍脑,才会以为隋唐盛世是靠什么“气节”、“精神”制造出来的? 倒底谁是在推进文明?历史是公正的,认真搞技术的,才会收获成功。 另外有些人会用辽金元清来说事儿,这个其实本不值得一提,但是略微说一下。 首先,辽的技术水平相当高,不亚于宋,而在医学科技甚至印刷术等层面还略胜于宋,辽人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大唐的继承者,不是没有根据的。 而金朝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平辽灭宋,也不是靠什么“神勇”,得多蠢才会相信阿骨打哭一通,几千女真人一发飙,大辽帝国就崩了?而且崩一带两,宋夏全崩?哪有那样的?事实是,金国在起兵之初,就掌握了火药武器。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技术是宋朝泄露给金人的,但是技术来源肯定不仅仅是宋,举兵之前,肯定也有窃取,占据熟女真的区域以后,肯定也会收集相关技术人员。 所以当时金朝出兵主要是用火器,而且是无底线的大规模的用,而辽宋因为技术相当,以及和平协议的关系,反而并不会大规模的用火器,所以城防都经不起大规模的火器攻击。宋都汴京的一些城楼甚至是木制的,根本不经炸。 而蒙古在兴起过程中,有多注重技术升级,大家可以自己去脑补,这方面资料太多,只要不是存心装糊涂,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太容易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一直到元末,中国的火器仍是世界第一的,到了明永乐的时候,北伐也主要是靠神机营和神枢营,再就是三千卫的蒙古骑兵。 从头到脚,没气节精神什么事儿,完全是技术优势吊打无知蛮民。 最后是清,清崛起更完全是技术升级的结果。清朝在建州和后金时代,已经很注重通过器械作战,绝非靠勇武去拼命,清代凡是只知道拼命的将领,都不得重用的。立功多的,都是用器械多的。但当时的器械水平还比较落后。在后金统一东北的过程中还有一定作用,在向辽西推进真正要与大明争霸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 尤其是,西方传教士很无私的把火器传授给明朝,明朝与后金之间立即出现了转机,袁崇焕就是用红夷大炮大破努尔哈赤的,可是最终清朝方面也搞到了火炮技术,然后清朝拼了命的给这种技术升级,迅速超过了明朝,而且花大血本,大规模的装备。八旗三军里的汉军,干脆被命名为“重军”,就是装备大量重武器——红衣大炮的意思。 最后清军可以在入关以后不断的取胜,主要并不是靠满蒙的马刀,而是重军的红衣大炮。 可惜后来乾隆皇帝赵弘历,缺心眼儿病严重发作,把汉军裁掉了一大半,这才有了后来八里桥蒙古骑兵挥动小马刀向英法联军做自杀式冲锋的悲剧。 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才是生命力,技术才是硬道理,技术才是真实力。
元朝世系顺口溜 本人编了个元朝世系顺口溜便于记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世祖创 成宗守 武仁英宗兄弟顺 泰定天顺长房短 文明相间弟兄连 宁惠幼长弃中原 第一任:世祖 忽必烈 蒙哥可汗之弟,蒙哥死后,在部分贵族拥戴之下,武力打败幼弟阿里不哥,夺取帝位 第三任:成宗 铁木耳 世祖忽必烈之孙,已故太子真金(死后尊为裕宗)第三子 第三任:武宗 海山 成宗之侄,裕宗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后尊为顺宗)的长子,成宗无后,所以由侄子继位 第四任: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武宗之弟、成宗之侄、顺宗的次子(武宗去世时,其子年幼,所以与弟弟约定,兄终弟及,但是将来仁宗还要把皇位还传给武宗的儿子) 第五任:英宗 硕德八剌 仁宗之子(仁宗没有遵守约定,未将皇位传给侄子-哥哥武宗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 第六任: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 英宗的堂叔、仁宗、武宗的党弟、裕宗长子甘麻剌(后尊为显宗)的长子 (英宗被臣下弑杀,仁宗一脉已经绝嗣,武宗一脉虽然还有后嗣,但也孙铁木耳作为裕宗嫡长子的嫡长子,有最优先的继位权) 第七任:天顺帝 阿剌吉八 泰定帝子 第八任:文宗 图帖睦尔 天顺帝的族兄、武宗海山的次子 (泰定帝死后,图贴睦尔在武宗旧臣的拥戴下即位,随后消灭了阿剌吉八) 第九任:明宗 和世来 文宗之兄 (文宗继位后,即迎明宗来继位,让位于明宗) 第十任:文宗 图贴睦尔 明宗之弟 (明宗即位仅半年即死,明宗复位) 第十一任:宁宗 懿磷质班 明宗次子 (文宗去世前,包括太子在内的好几个儿子先自己死去,于是他没有再传从剩余的幼子中选立新太子,而是传位给兄长明宗的幼子作继承人) 第十二任:惠宗 妥欢贴睦尔 宁宗亲兄、明宗长子 (宁宗在位仅53天即去世,宁宗死后,由于太后(文宗的皇后)坚持必须要立明宗的儿子,于是妥欢贴睦尔继位)
有人不能理解满族也有姓李姓张的,其实是这都是历史 一些人总觉得,姓氏,或者说父系姓氏传承,就是民族传承的唯一依据了。而张王李赵这些姓,是标准的汉姓,不可能成为满姓啊。 其实,满族还真会取张王李赵这一类的汉姓,而且不完全是清朝以后才取的,清初的时候,就娶好了。 其实满族原本不举姓,姓氏只是一个家族的标签,平时个人并不用的。 像电视剧里,皇上微服私访,然后危机时刻报上名来,说我乃大清爱新觉罗.玄烨。看上去很拉风,其实当时是不会这么叫的。但是康熙的时候,满人开始取汉字音译的姓氏,这个是有的。而且很多并不是爱新觉罗,叶赫纳拉,这么拉风的。很多就是直接译成汉人的姓氏,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满汉一家,大家互相联络起来更方便。 就是在清康熙年间,清朝甚至设立过一个临时机构,叫"译姓馆",就是把满族人的姓全 部泽成汉字。如章佳译张(又译尹),完颜译王,纳兰译李, 依尔根觉罗译赵,瓜尔佳译关。就这么译。 当然译完了往哪用呢?其实一般也没什么用处,因为满人本来就不举姓,一般直用其名,然后以名字的第一个字为简称。比如说和绅,都叫他和中堂,其实他姓纽轱辘,汉译就是郎,其实这是意译,纽轱辘在满语里就是大灰狼的那个狼,但是译姓馆不能这么译啊,这么译不好听啊,所以就译为郎。所以和绅也可以叫郎和绅。像郎朗,郎平,其实都是这个姓的。 那么经过康熙年间的这么个“译姓馆”的工作,就有了满人的汉姓。虽然平时不大用,但是后来清朝没了,很多满人觉得有必要装成汉人的样子,满人汉化很彻底的,某种程度上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吧,满族是最纯粹的汉人,因为他们完全的继承了汉文化中最精华的那部分东西,而且保留和传承的非常的好。 所以那个时候的满人就把当年的这个汉姓用起来了,当然也有临时随机现取一个新的汉姓的。光爱新觉罗就取了十来个新姓,没办法,家族人太多了,各取各的。 当然清室嫡系正支,都是取“金”。 但是除此之外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确实这个家族父系的来源,是汉人的,但是他们已经融入满族了,这里就举一个例子,李。 满族李姓除一满洲老姓的汉译,还有一个来源是汉军镶蓝旗的李永芳。 李永芳确实是汉人,这个,没毛病。但是,继续往下看。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由明朝游击降清,隶属正蓝旗汉军,封一等子爵,尚努尔哈赤第七子贝勒阿巴泰的长女,因此被尊为额附。 李永芳在明朝武官中最早降清,子巴颜,晋封一等昭信伯,巴颜孙户部尚书元亮,元亮之子闽浙总督侍尧、福建提督奉尧,侍尧之子杭州将军毓秀,均为李氏后裔。 也就是说,李永芳是汉人没错,但李永芳的妻子却是地地道道的纯种皇族格格,而李永芳的儿子取名巴颜,这已经是满化的名字了,这个李巴颜,作为爱新觉罗家的外孙,从小生长在大清国,你觉得他会汉化还是满化?那么这个孩子的母亲是纯满人,这孩子长大了,当然还会娶满人,这样一代一代,你能说他们不是满人吗? 事实上天聪年间,清太宗皇太极甚至制订了一套制度,就是只要有明朝的人降过来,不管原来有没有妻室,一律根据等级,配给满洲女人为妻,即使是普通士兵,也会配给满洲寡妇为妻。 这种情况入关以后当然就没有了。在清朝统治者眼中,辽东汉人和关内汉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顺治康熙说汉语的时候也是说东北话,不说后来的北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军事实上都是满洲的姑表兄弟,大家其实是一家子的,怎么能跟关里那些投降的一样呢? 所以,乾隆年间搞了个很可耻的事情,叫汉军出旗,因为养不起了,八旗人太多了,就大量的抛弃汉军。 当时有人提出要让李永芳的后裔出旗,当时李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侍尧、李奉尧兄弟,让他们出旗。结果提这个建议的人当时就被乾隆骂了,说李永芳的子孙怎么能和别人相提并论呢?是啊,当然不能一样了,李永芳的子孙按母系算,跟弘历是一个祖宗啊。 事实上不仅李家没有出旗,整个辽东陈汉军,都没有出旗,出旗的都是清朝入关后的新汉军(比如像韦小宝那样的)。因为你皇上家有亲戚要照顾,其他人也都有亲戚的,大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还不联系谁呀? 所以说呢,满人里有张王李赵,一点不足为奇,其实满人里有汉人血统,也一点不足为奇。一些后生读历史,读汉唐和亲,以为和亲是件很丢人的事儿,其实是小家子的思维,不仅汉唐和亲,大清也和亲,而且大清不仅上层和亲,中层下层,整个满洲民族都在和亲。别忘了,就算是个最普通的汉族降兵,还能配上个满族寡妇呢。你说这和亲和的多彻底。 所以有人笑话晚清没气节,动不动就条约条约的,其实是不懂事儿,大清满洲跟汉人和亲,跟蒙古立约的时候,怎么没人笑话?咋滴?光许贼吃肉,不许贼挨揍啊?哪有那便宜事儿啊。
导致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的原因在于——汉语的不严谨性 什么是中国? 什么中国历史? 什么是古代中国? 没有统一定论。 这还是在纯汉语环境下讨论,如果我们科学一点,将现代中国这个标准的多民族、多语言(自己回家好好看看人民币)国家,完整的用她所包括的民族语言来表达,那分歧矛盾冲突混淆,就更多了。 这就不是没有统一定论的问题了。 这是连统一问题都提不出来的问题了。 不想多说。 就跟大家讲一个小笑话: 有一次,苏轼有个好朋友叫佛印,佛印是个和尚。有一次苏轼去找佛印,结果开门的不是佛印,而是佛印的一个弟子,一个小沙弥。 因为太熟了,苏轼就很不客气的问了句“秃驴何在?” 他当然不是在骂小沙弥,但却是在骂所有和尚,所以也包括小沙弥。 这真是大人欺负小孩儿。所以说文人上来不要脸的劲儿的时候,才是他最真实的活出人性的时候——强凌弱,众爆寡。 然而小沙弥却认真的回答他了。 要么怎么叫小孩儿呢。 他说:“东坡吃草” 这个佛印太坏了,简直是误人子弟啊,这都教些啥? ------------------------- 其实,这不正是汉语的问题吗? 用来打情骂俏还真合适。 但如果遇到认真的人,较真儿的人,那就有点煞风景了,因为人家不解风情。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 什么是中国呢? 什么是中国人呢? 就好像前面的故事里。 什么是秃驴呢? 什么是东坡呢? 那些故意搞双标,为难人,或别有目的,混淆是非的人,才会抛出“成吉思汗”是或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他们故意不先明确“什么是中国”。 等到有人认真的回答“东坡吃草”的时候,他们就怒了,说你怎么骂人呢?我是在寻求真相,我是在陈述事实啊,难道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 那么,按照他们的这种混淆模式,他们难道不该多吃几斤草吗?
本吧必须扭转和澄清敌对者给本吧贴的“黑标签” 首先,本吧并不是一个对元清等王朝歌功颂德的吧。更不是维护少数民族立场的吧。但是某些敌对者,一直在给本吧贴这类的标签,目的,就在于使大多数人天然的不再信任本吧,从而使出于本吧的言论和观点,也不被信任,这样他们就可以达到他们忽悠少年的罪恶目的了。 本吧始终不在历史和朝代中站队和结党,我们只是客观科学的研习历史,在历史中寻找真相的快乐。 客观、理性、科学、宽容、秩序。 这是本吧始终的大方向。 本吧也从来不是专门针对皇汉,只是因为我们强调客观理性科学的研读历史,而这种历史观和历史态度,当然就必然性的可以抵御皇汉份子的欺骗和洗脑,因此不断遭到皇汉份子的攻击和毁谤。 但是皇汉份子却用各种歪戴帽的方法,把与本吧无关的历史事件,和与本吧无关的历史人物,硬性的联系到本吧身上,并更有甚之的是,将他们自己描绘成“汉族的代表”,而将本吧虚构歪曲成“满蒙代表”。 众所周之,本吧绝大多数成员并非满蒙,而是纯粹的汉裔族群。 但这种针对一个客观理性科学宽容秩序的集体的歪曲,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少年,先入为主的将本吧的主张和观点视为“偏激+另类+扭曲”,从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再加上皇汉份子,在各贴吧不断的采用无下限的人事斗争的阴谋手段,比如窃取吧主之位,比如歪曲事实诬陷,比如人身攻击、吧域歧视。 在这种情况下,本吧事实上有必要明确自己的真实形像,坦荡荡的公示于天下: 我们不搞结党,我们也不搞斗争,但是我们坚定的坚持“客观、理性、科学、宽容、秩序”。对于元清历史上的事情,无所谓立场,无所谓好坏——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实实在在,真相而已。 如果牵强附会,拉人站队,那就不是人该干的事儿了。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