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什纳贝勒
哈什纳贝勒
关注数: 373
粉丝数: 1,006
发帖数: 43,895
关注贴吧数: 90
这个吧好冷啊,看来真理永远属于少数人
清末的改革,应当从南方驻防旗人开始 先从广州、杭州,等南方旗营开始改革,这样范围小,离京师远,而且又是八旗自己人,改好改不好,都可以内部处理。就算改遭了,大不了把这些人调防到更好的方,就可以摆平,然后换一批人再当小白鼠。 而且应当从旗人中的“余丁”开始搞改革。 让余丁子弟去新式学校读书,去海外留学,这相当于是给他们一条出头的生路,无论如何,比守着微薄的钱粮要有希望得多。 经过实验,确定可靠了,就在八旗内部推广,使旗人整体的实力得到强化。 然后,再向民人社会普及,因为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什么是德? 德是一种基于道而生成出的人的内在生命本性。 以德报怨,是以一种强大的,始终坚持按照自己的人性,本性,去待人处事。 不管别人如何,自己始终处于德的地位。 这有什么不妥呢? 关键不在于伤害你的人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是不是活在德的状态。 至于说到直。 反而是难的。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手足兄弟,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父母尊长,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丈夫妻子,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骨肉儿女,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是你的领导、官长、甲方,你能做到绝对的以直报怨吗? 如果伤害你的人,手里拿着枪,指着你的头,你还怎么做到绝对的直? 如果伤害你的人,已经一枪结果了你,你还怎么做到绝对的直? 看,你只会对那些跟你没什么亲密关系,又不足以给你强烈的报复的人“以直报怨”,可问题在于,这样的人,真的会给你造成严重的伤害吗? 那么,为什么不肯宽容他们呢?如果不宽容他们,为什么要宽容比他们多一百倍伤害你的那些人呢? 谁没有和兄弟有过争斗过?谁没有被父母冤枉过?谁会在夫妻之间没有伤害?谁会不被儿女伤心? 更不要说那些压制着你,合理合法压制你的力量。 有些人,我们不忍心以直报怨。 有些人,我们没能力以直报怨。 那么,为什么不坚持以德报怨呢? 宽恕他们吧。 这没有任何错误,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光绪变法失败,关键是用错人 康有为太误事了。 不是说康完全不行,但是做整个变法的最高实际指挥者,这个担子,他担不起来的。 当时的局面,怎么说呢,只能是一个办法。 就是光绪亲自主导变法。 康有为等人,一律进南书房,不掌握任何实权,只负责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 然后在旗人、民人甚至边疆少数民族中选择一些少壮士绅,从海外留洋华人中,也选择一些。 就从这些人里安排人事,实际办事。 我们经常有人说到兵权的问题,其实,只要有了骨干力量,以皇帝之尊,在不激怒保守派的情况下,要组建一只新军,并非不可能。 只不过,这对于书生空论的康有为来说,是不可能罢了。
马来西亚的有特色的君主制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最高元首,是马来西亚的君主和国家元首。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的遴选制度是在当今主权国家中较少见的一种制度。最高元首必须是由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上遴选产生。 统治者会议简介: 根据1957年拟定的名单,排名按照各州的统治者的资历而定,有资格轮任最高元首的马来州属统治者为: 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 雪兰莪州苏丹 玻璃市州拉惹 登嘉楼州苏丹 吉打州苏丹 吉兰丹州苏丹 彭亨州苏丹 柔佛州苏丹 霹雳州苏丹 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是由上述 9 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以及马六甲州、槟城州、砂拉越州、沙巴州 4 个州的州元首组成。 该会议每5年会从9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一名资历最高的统治者来担任最高元首,另一人则出任副最高元首。最高元首的任期最高为 5 年,不得连任,任期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因此须任命摄政王处理州统治者的职务。 最高元首可以在任何时间向统治者会议呈辞,或者被革职。 如果最高元首在任期内逝世或任期届满的话,同样的遴选会议将会再次举行以选出另一位继任者,曾经担任最高元首的统治者将会自动剔除在外。 当选条件 1、本人同意; 2、马来统治者投选; 3、如果参与投选的马来统治者未克出席会议,可委任其他统治者代为投选; 4、按照惯例,最资深的统治者会获选,但是当所有统治者都已经担任过最高元首后,此惯例不再被使用,而是使用新的轮任名单。(当然,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极罕见的,因为九个州都轮一次需要四十五年之久)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一些比较特别的“君主立宪”制度,值得研究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最高元首,是马来西亚的君主和国家元首。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的遴选制度是在当今主权国家中较少见的一种制度。最高元首必须是由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上遴选产生。 统治者会议简介: 根据1957年拟定的名单,排名按照各州的统治者的资历而定,有资格轮任最高元首的马来州属统治者为: 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 雪兰莪州苏丹 玻璃市州拉惹 登嘉楼州苏丹 吉打州苏丹 吉兰丹州苏丹 彭亨州苏丹 柔佛州苏丹 霹雳州苏丹 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在统治者会议,是由上述 9 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以及马六甲州、槟城州、砂拉越州、沙巴州 4 个州的州元首组成。 该会议每5年会从9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一名资历最高的统治者来担任最高元首,另一人则出任副最高元首。最高元首的任期最高为 5 年,不得连任,任期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因此须任命摄政王处理州统治者的职务。 最高元首可以在任何时间向统治者会议呈辞,或者被革职。 如果最高元首在任期内逝世或任期届满的话,同样的遴选会议将会再次举行以选出另一位继任者,曾经担任最高元首的统治者将会自动剔除在外。 当选条件 1、本人同意; 2、马来统治者投选; 3、如果参与投选的马来统治者未克出席会议,可委任其他统治者代为投选; 4、按照惯例,最资深的统治者会获选,但是当所有统治者都已经担任过最高元首后,此惯例不再被使用,而是使用新的轮任名单。(当然,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极罕见的,因为九个州都轮一次需要四十五年之久)
如果明末边军不割据,农民也不起义 思考一下。
被阉割的《康熙王朝》 看过二月河老师的原著,就知道,原著里是用了不少的笔墨,描写汤若望的,而这种描写,也是忠于史实的。毕竟康熙确实是在汤若望给顺治的“最后一劝”之下(当然也有认为劝谏的对象实为孝庄),才继承帝位的。 其实,汤若望的存在,在很多其他的影视中都是有的,央视纪录片《他与帝国同行》更是专门记述了这位伟大的上帝的忠仆。 《康熙王朝》不失为一部历史大剧,然则也确实有一些历史硬伤,除了布木布泰自称“孝庄”,把汤若望的事迹整个删除,这个伤也是够硬的了。
个人认为,对于清朝来说,这才是扩张的最佳节点 扩张到这个程度,然后转变扩张模式和速度,把大规模的“兼并”转变为“会盟”和“羁縻”,以蚕食的方式慢慢的扩张。就像在长城以外的作法一样。
皇汉应当看看马未都的东西 比如《嘟嘟》
十六国的时候,汉族好像不是人口优势 经过三国的长期争战,人口巨减。 而且出于可靠的需要,三国肯定是以汉族兵源为主。即使有少数民族参战,也多为辅兵。 元康九年(299年)太子洗马(太子宫图书管理官)江统于齐万年事件之后,上表《徙戎论》著称于世。徙戎论文中提到“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也就是说,当时作为统治中心的关中地区,有一半是非汉族(已经不能说他们是少数民族了,因为已经占一半人口了) 那么,人口减少最严重的,应该是中原和西川,因为战争大多数是由他们发动或在他们境内发生的。 这样,五胡占居中原,李特、李雄,割据西川,而晋室却坐到了当年孙皓为他预备的那个位置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谁去过洛阳的古墓博物馆? 多年前去过一次,感觉非常好。
乾隆很矛盾啊 一方面,清朝到他手里,达到了鼎盛,可另一方面,衰落也是从他开始的。 很矛盾。
本吧居然也有一百多会员呢。 一百多人呢,平时咋这么冷呢? 为什么大家都关注了不发言?
美国真是好样的 1820年到1860年,是美国捕鲸业的“黄金时期”,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都在拉动鲸油的巨大需求。聪明的人类对鲸鱼的利用也更加多元,鲸类产品有香皂、护肤品、润滑油、女性束腰等等,可谓物尽其用。 在当时,捕到一头鲸给每位船员带来的收入相当于陆上工人半年的工资。甚至不断有妇女假扮成男人混上船打工,而很多少女都梦想着嫁给一位捕鲸船的船长。捕鲸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光明的化身,捕鲸业也俨然成为了最受尊敬的职业。 “在新贝德福,做父亲的都拿大鲸给他们的女儿,分几条小鲸给他们的侄女做嫁妆。你必须去看一看新贝德福的阔绰的婚礼;因为,据说,每个人家都有油池,每夜都毫不在乎地通宵点起鲸脑烛。——美国名著《白鲸》里的描述。 黄金时期美国的捕鲸船就像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工厂,鲸捕上来之后能一边继续捕鲸,一边在船上用锅把鲸脂熬成油。大大拓展了捕鲸船队的出海时间和距离。 1846年前后,美国有近一半的渔船从事捕鲸业,而全世界900艘捕鲸船中有735艘是美国的。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着捕鲸人不惜采取一切残忍的方式猎杀鲸鱼。 他们追不上成年鲸鱼时,便会先刺中幼鲸,并在海中拖行,以诱捕不肯离去的母鲸。 蒸汽动力船和装有炸药的标枪问世后,使得捕鲸人如虎添翼。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鲸鱼能逃得过捕鲸船的追杀。 单单20世纪,人类就至少捕杀了280万头鲸鱼!(19世纪更多,只是没有数据)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859年8月27日。 美国科农·德雷克上校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 自此,石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逐渐替代了鲸油。 一个技术进步,改变一个物种的命运。 这,就是历史。 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才是决定一切的硬实力。
贴吧这是什么动向? 我所有(包括好几年前)发布的有汉字:huangjinjiazhu的贴子,都被系统删除了。 这个词现在怎么突然变敏感了?
洪武年间删改《孟子》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有多大? 感觉从明代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就不太正常了。 这肯定和八股文有关,但是恐怕和删改《孟子》,也有很大关系吧。本来孟子的思想里有很多切合实际,符合社会规律的真理的部分。可是因为重八大帝不喜欢,就给删除了,那么这个肯定会有很坏的影响,只是不知道影响会有多大。 但是,无论如何,感觉洪武以后的士大夫,还真的缺少孟子的精神了。
有些杠精真是贱 自己只会搬砖,就以为全世界都在搬砖。
为什么清朝前期没有积极发展海军? 如果后金从海上袭击明朝,不是比从山海关好多了吗?
鲜卑到底有多少人? 看一个资料说,北朝有三千万人口,其中鲜卑人有一千万。 但我真的很难想像,鲜卑人在那个历史条件下,能有一千万人。
木兰无长兄 鲜卑人的历史消弭在历史的长河里,甚至未来的世界世上已经没有了鲜卑人。陛下的子孙主动的选择了同化,让鲜卑人的血脉世世代代融化在汉人的血液里。 他,她……都可能祖上曾是鲜卑人。
蒙古人的姓名文化是不是退化了? 我们看蒙古秘史,很多拉风的名字。 到忽必烈的太子也不错,真金。多好的名字。 然后就不行了,一堆的贴木儿。 现在呢? 成片成片的巴特儿,再不就换个满化的音调 巴图 。 我们连取个有个性的名字都不会了吗?
孙思克为什么会算为“河西四将”? 孙思克是孙得功的儿子,王府护卫出身。汉军镶白旗下。 孙得功是广宁游击出身。 可见孙思克并不是河西人,而且也不是绿营。 为什么后世会把他算为河西四将之一呢?
印加皇帝的称号 印加君主除了采用“萨帕·印卡”(独一君主之意,汉语译为皇帝)外,还有其他称号: 瓦克查库亚克(Huacchacuyac):意谓“穷人的爱护者和恩人”,传说中第一代“曼科·卡帕克”即使用这一称号,因为印加人始终相信,皇帝最特别关心就是底层贫苦百姓的福祉。 卡帕克(Cápac):意思是“对百姓富有宽宏仁爱之心和享有帝王的尊严”。只能君主一人享有。 因蒂普·丘林(Intip Churin):意思是“太阳之子”。印加人的宗教的观点,所有王室男子都是太阳的后代,所以所有王室男性成员都有这个称号,印加皇帝都是男姓,所以也拥有这个称号。 尤潘基(Yupanqui):本是动词,意指“你将讲述”,用作称号,意思便成为“你将讲述他(君主)的丰功伟绩、杰出品德、博大胸怀、慈悲心肠和温柔性格”,是一种古典和优雅的修辞方法,情况跟古罗马人对皇帝称呼为“奥古斯都”相同。
最终改变历史的,还得是技术,文明就是战胜落后 真正起到决定性关键作用的,就是技术,技术先进,就是硬实力,别的都是虚的。 秦,人们只记住数人头,却忽略了“木道、直道、都江堰、强弩” 西汉,人们也只说“明犯强汉,虽远必诛”,却忽略了实打实的:熟铁甚至钢材冶炼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西汉可以打败匈奴,是在汉朝开始大量使用铁、钢武器,而匈奴人仍只能生产青铜武器的技术超前一个时代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这个技术上的进步,是用长期的和平环境换来的。 至于南北朝,人们总是选择性的说南朝如何正统,其实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北朝才是统一中国的政权继承者,而北朝也绝不只有牛羊——圆周率知道吧?《齐民要术》知道吧?北朝的灌钢技术已经成熟。用灌钢法造宿铁刀,能斩甲过三十札。另外,马蹬也获得了普及应用。 至于指南车、千里船这种黑科技倒底有多重要,自己脑补吧? 后面的隋唐,都是在继承北朝的这种技术流。 得是被倭国的武士道洗几遍脑,才会以为隋唐盛世是靠什么“气节”、“精神”制造出来的? 倒底谁是在推进文明?历史是公正的,认真搞技术的,才会收获成功。 另外有些人会用辽金元清来说事儿,这个其实本不值得一提,但是略微说一下。 首先,辽的技术水平相当高,不亚于宋,而在医学科技甚至印刷术等层面还略胜于宋,辽人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大唐的继承者,不是没有根据的。 而金朝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平辽灭宋,也不是靠什么“神勇”,得多蠢才会相信阿骨打哭一通,几千女真人一发飙,大辽帝国就崩了?而且崩一带两,宋夏全崩?哪有那样的?事实是,金国在起兵之初,就掌握了火药武器。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技术是宋朝泄露给金人的,但是技术来源肯定不仅仅是宋,举兵之前,肯定也有窃取,占据熟女真的区域以后,肯定也会收集相关技术人员。 所以当时金朝出兵主要是用火器,而且是无底线的大规模的用,而辽宋因为技术相当,以及和平协议的关系,反而并不会大规模的用火器,所以城防都经不起大规模的火器攻击。宋都汴京的一些城楼甚至是木制的,根本不经炸。 而蒙古在兴起过程中,有多注重技术升级,大家可以自己去脑补,这方面资料太多,只要不是存心装糊涂,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太容易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一直到元末,中国的火器仍是世界第一的,到了明永乐的时候,北伐也主要是靠神机营和神枢营,再就是三千卫的蒙古骑兵。 从头到脚,没气节精神什么事儿,完全是技术优势吊打无知蛮民。 最后是清,清崛起更完全是技术升级的结果。清朝在建州和后金时代,已经很注重通过器械作战,绝非靠勇武去拼命,清代凡是只知道拼命的将领,都不得重用的。立功多的,都是用器械多的。但当时的器械水平还比较落后。在后金统一东北的过程中还有一定作用,在向辽西推进真正要与大明争霸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 尤其是,西方传教士很无私的把火器传授给明朝,明朝与后金之间立即出现了转机,袁崇焕就是用红夷大炮大破努尔哈赤的,可是最终清朝方面也搞到了火炮技术,然后清朝拼了命的给这种技术升级,迅速超过了明朝,而且花大血本,大规模的装备。八旗三军里的汉军,干脆被命名为“重军”,就是装备大量重武器——红衣大炮的意思。 最后清军可以在入关以后不断的取胜,主要并不是靠满蒙的马刀,而是重军的红衣大炮。 可惜后来乾隆皇帝赵弘历,缺心眼儿病严重发作,把汉军裁掉了一大半,这才有了后来八里桥蒙古骑兵挥动小马刀向英法联军做自杀式冲锋的悲剧。 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才是生命力,技术才是硬道理,技术才是真实力。
王莽时期,西汉的嫡支宗室们都怎么回事? 眼看着王莽夺取刘氏天下,全都毫无作为,还不如刘盆子、刘玄、刘縯等旁支宗室有作为。
张圈圈要是追究,那几个打人的会是什么结果? 第一,张没有动手,完全是被打状态。 第二,双方已经由景芳协调,表示不将事件传播出去,张没有传,但打人一方却传了,而且对张极尽污蔑。 第三,张是外国人,在中国无故被打,这个国际影响很不好。
大家去围观 https://tieba.baidu.com/p/5585158123?pn=1 大家可以去围观。
咱吧都是满族吗? 我看百度上说,岫岩县百分之九十四以上都是满族呢?
从沈阳苏区到岫岩怎么方便? 过几天要去贵宝地,请问怎么去最方便?
元朝世系顺口溜 本人编了个元朝世系顺口溜便于记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世祖创 成宗守 武仁英宗兄弟顺 泰定天顺长房短 文明相间弟兄连 宁惠幼长弃中原 第一任:世祖 忽必烈 蒙哥可汗之弟,蒙哥死后,在部分贵族拥戴之下,武力打败幼弟阿里不哥,夺取帝位 第三任:成宗 铁木耳 世祖忽必烈之孙,已故太子真金(死后尊为裕宗)第三子 第三任:武宗 海山 成宗之侄,裕宗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后尊为顺宗)的长子,成宗无后,所以由侄子继位 第四任: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武宗之弟、成宗之侄、顺宗的次子(武宗去世时,其子年幼,所以与弟弟约定,兄终弟及,但是将来仁宗还要把皇位还传给武宗的儿子) 第五任:英宗 硕德八剌 仁宗之子(仁宗没有遵守约定,未将皇位传给侄子-哥哥武宗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 第六任: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 英宗的堂叔、仁宗、武宗的党弟、裕宗长子甘麻剌(后尊为显宗)的长子 (英宗被臣下弑杀,仁宗一脉已经绝嗣,武宗一脉虽然还有后嗣,但也孙铁木耳作为裕宗嫡长子的嫡长子,有最优先的继位权) 第七任:天顺帝 阿剌吉八 泰定帝子 第八任:文宗 图帖睦尔 天顺帝的族兄、武宗海山的次子 (泰定帝死后,图贴睦尔在武宗旧臣的拥戴下即位,随后消灭了阿剌吉八) 第九任:明宗 和世来 文宗之兄 (文宗继位后,即迎明宗来继位,让位于明宗) 第十任:文宗 图贴睦尔 明宗之弟 (明宗即位仅半年即死,明宗复位) 第十一任:宁宗 懿磷质班 明宗次子 (文宗去世前,包括太子在内的好几个儿子先自己死去,于是他没有再传从剩余的幼子中选立新太子,而是传位给兄长明宗的幼子作继承人) 第十二任:惠宗 妥欢贴睦尔 宁宗亲兄、明宗长子 (宁宗在位仅53天即去世,宁宗死后,由于太后(文宗的皇后)坚持必须要立明宗的儿子,于是妥欢贴睦尔继位)
要是李鸿章把苏州降兵送给戈登怎么样? 洋大人那么圣母(不对,是那么有爱心),他一定会祷告天上掉下馒头(不对,是从仓库里拿出面包火腿),分给降兵吃?
明清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选帝、选妃和选才 明清其实都是以ZZ为核心思想的大一统王朝,要说本质的区别,还真没有。 所谓满汉之别,根本就是一种“族群心想想像”的结果,并不符合现实。只有读书读傻了的人才会当真,大多数的权贵、官员、缙绅、商贾,大户,甚至贩夫走卒,是根本不理会这一套的。后来之所以人们会附会这一点,无非是炮罗利俱乐部的忽悠结果。 而民间始终就有“明朝没有好皇帝,清朝没有坏皇帝”之说,可见,在两陀X之中,清一陀还是比明一陀容易忍受一点的。鲜花们还是甘心被插在清一陀上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键就在于,明清两朝在选帝、选妃、选才方面,有所不同。清一陀做 的,比明一陀做的,更符合现实社会一点。
百度有问题 我点他们那个西安赵家肉夹馍的广告。 居然点不开。 太遗憾了。 话说我最爱吃肉平馍了。
皇帝 中华帝国袁皇帝。
胡安娜太可怜了 爱国爱家,两度出嫁,结果先后被前夫,后夫,父亲,儿子,利用和抛弃。 这个女人真的是太可怜了。
有没有以英敛之为主角的影视作品? 可以说,整个近现代历史,我最佩服的中国人,就是英敛之。 但是几乎没有他的什么影视作品。
姚广孝为什么要反儒? 儒家招他惹他了?
清朝如果不入关,会不会被哥萨克灭掉? 俄国没有吞并中国,除了俄自身以及国际因素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体量确实很大。 那么有个问题:如果清朝不入关,只保持在关外的势力,那么在俄罗斯崛起的时候,清军是否还能抵抗得住俄罗斯的入侵? 事实上,就整个中华世界而言,清朝的征服力是严重衰落了,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在历史上只是金帐汗国的属国,整个俄罗斯文明是建立在蒙古人的征服的基础上的。 但是清朝在获得了蒙古的帝系之后,不仅并没有敢于入侵俄罗斯,甚至连准格尔在相当长时间里,也是独立的汗国,而和硕特人起初也只是名义上尊清为宗主。 这样的原因,只能说明,清朝自身的实力是有限的,并且他们清楚知道这种实力的差距。 他们积极的入关,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可以抵抗俄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入侵。
如果奕詝死后直接无子,应当谁来继位? 同治死后由光绪继位,那是因为慈禧当时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权力。 但是如果根本没有同治,那么慈禧也就谈不到什么权力了,谁也不会在乎她哭什么“文宗无次子”了。 那么比较可能的应该是由奕詝的兄弟中过继一个给咸丰,立为继承人,然后由这个继承人的父亲做摄政王。 但是这个情况下,考虑到奕詝去世前的安排,这个继承人肯定是要被八大臣操纵的。两宫就不存在了,只能有慈安一宫。恭亲王能不能上位,就不一定了。如果不能,那就是肃顺掌权。
大清吸血鬼:奕詝 奕詝的身体都非常不好,终生都在服用鹿血。通常人们喝那玩意儿是为了壮阳,但咸丰不仅仅是为了壮阳,他是天天喝,一天喝不着,就会活不下去。 英法联军入侵时,奕詝要逃往热河,居然要把紫禁城里养的鹿也带走,这个当然太不现实了。后来不知是谁把宫里的鹿,全都毒死了。奕詝没办法只好出逃,但是因为没有鹿血喝,不久就死了。
23基因公司的研究结果让很多人不爽 根据23基因公司的检测,北方汉族的基因与满族基因是一样的,他们很努力的想把满族的基因分析出来,但怎么也分不出来,只能将北方汉族和满族视为同一基因。 然而南方基因却与北方基因完全不同。 但是他们能分析出所谓通古斯基因。但是并不是满族基因。满族当然也有通古斯基因,但是北方汉族普遍也都有通古斯基因。 当然,他们能分析出蒙古族的基因,纯蒙古族和北方汉族还是能区别开来的,但是北方汉族里也普遍有一些蒙古基因。
孔代亲王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做法兰西国王? 历代孔代亲王都喜欢怼法兰西国王,很多时候,孔代的势力是占上风的。 那么为什么孔代家不干脆夺取法国王位?
我们没有权力把汉族和中国强制的等同起来 汉族如果强制的和中国等同,那么大量的海外华裔算什么? 新加坡有百分之七十五是纯种华人。但人家是从大马独立出来的,人家即使算历史,也是大马历史的延续,跟中国没关系。 历史上确实有过所谓姜毒,脏毒,可是现在真正摆在台面上的,是呆毒,是肛毒。 如果按某些人所说的宗教是麻醉剂,那么民族主义就正相反,是兴奋剂。
那年公司有两个满族妹子,颁金节领导专门请她们吃饭 颁金节还不算法定少数民族假日,而且满族的普世化程度极高,甚至满族妹子本人也没在意这个事情。 但是公司还是决定,专门请两个满族妹子吃饭,表示庆贺。
当多数人不讲理的时候 看一个漫画。 有一个小镇要决定一件事情。 这个小镇其实是虚拟出来的,然而无比完美。 小镇里的人,都是为人类与敌作战被俘者及其家属。而这个小镇,事实上是敌人虚拟出来的。 然后其中有几个人,觉醒了,决定要回到真实世界,按规矩,有分歧的话,要比赛,要投票,等等。 但是当少数人赢得了比赛以后,小镇其他所有人——集体耍赖皮。 还总结出一个新理论:规矩只是在力量对比平衡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当一方处于几乎全部的绝对优势的时候,哪里还需要规矩?多数就是规矩! 然后剧情风回路转,因为真实世界的变故,小镇的老大突然凭空消失了,主体人群也开始有了分歧和争论,于是,规矩又有意义了——最终,几个觉醒者回到了真实世界。 虽然只是一个漫画,但还是符合人性的。 人类,就是这么不讲理,即使是绝对多数,也没有一定会维护公义和规矩的理由,集体昧良心,全民谋私,并非不可能。
人生,真没必要太计划 韩信如果杀了那个屠夫又怎样? 也许就像郭威一样了。 郭威如果没杀那个屠夫又怎样? 也许就像韩信一样了。 郭威的结果好,还是韩信的结果好呢? 张士诚称吴王了,朱元璋也称吴王了。可最后西吴灭了东吴。 李自成建大顺了,张献忠以大顺为年号。可最后却被一个顶着顺治年号的小儿全部踩扁了。 命运,是人算计不周,计划不到的,总有你意料之外的因素,总有你掌握不了的安排。 也许你会因为自己的计划而忍辱负重,受尽委屈,最后成功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不容易,其实,你不做这些计划,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乾隆改制,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关注 自古以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对整个清朝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改,是必须的,历代积弊已经到了一个极重的地步,必须做处理。 这一点上,乾隆是对的。 但是,怎么改? 这就有待商榷了。 乾隆的改革是一个精心筹备,费时费力,影响极大的,庞大工程,不可谓不用心。 乾隆自称十全,虽然有明显自夸,但也确实称得上一个聪明的帝王。 所以他推出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盲目、草率、糊涂。 但是,他受历史局限性很大,而当时的皇权,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次改制,也完全只借鉴和采用了中华世界内部的经验和思路,而几乎完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没有对中华世界以外的学习。 而在当时整个东亚都在衰落的形势之下,这次改制显然并不能解决大清八旗的所有问题,甚至产生了一些新的隐患。 这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为什么袁崇焕的后代没有出旗为民? 没道理啊。 袁家祖上是广东人啊。为什么不让他子孙出旗呢?竟然还深得重用,清末寿山一支还为国战死。 话说,这样优秀的军人世家,如果不是乾隆**给踢出去一大半儿,清末八旗也不至于被太平军抽的那么丢人现眼吧!!! 赵弘历八成真是红花会的探子!!!
全都是五六年,甚至十年的旧文章 有一种看自己的墓志铭的感觉。
与道相比,德的力量是微弱的 周朝以来,君主和人臣中,优秀杰出的一般也只能达到仁的境界,极少数可以做到德,但是几乎没有达到道的境界的。大多数的君臣,只能达到术的境界,而且还是邪门歪术。 大方向已经偏离了,甚至严重违背了正道,即使再强调德行,也是没有意义的。 周朝修德而得天下,是因为周朝在大前提上已经做到了:知天命。在知天命的基础上,修德当然就是关键了。 但是后世多数的人,根本不知天命,完全是为了私欲,就像**一样存在,**吃喝,人也吃喝,但人和**能一样吗?人如果像**一样想问题,看问题,能说是正常的吗?
有人不能理解满族也有姓李姓张的,其实是这都是历史 一些人总觉得,姓氏,或者说父系姓氏传承,就是民族传承的唯一依据了。而张王李赵这些姓,是标准的汉姓,不可能成为满姓啊。 其实,满族还真会取张王李赵这一类的汉姓,而且不完全是清朝以后才取的,清初的时候,就娶好了。 其实满族原本不举姓,姓氏只是一个家族的标签,平时个人并不用的。 像电视剧里,皇上微服私访,然后危机时刻报上名来,说我乃大清爱新觉罗.玄烨。看上去很拉风,其实当时是不会这么叫的。但是康熙的时候,满人开始取汉字音译的姓氏,这个是有的。而且很多并不是爱新觉罗,叶赫纳拉,这么拉风的。很多就是直接译成汉人的姓氏,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满汉一家,大家互相联络起来更方便。 就是在清康熙年间,清朝甚至设立过一个临时机构,叫"译姓馆",就是把满族人的姓全 部泽成汉字。如章佳译张(又译尹),完颜译王,纳兰译李, 依尔根觉罗译赵,瓜尔佳译关。就这么译。 当然译完了往哪用呢?其实一般也没什么用处,因为满人本来就不举姓,一般直用其名,然后以名字的第一个字为简称。比如说和绅,都叫他和中堂,其实他姓纽轱辘,汉译就是郎,其实这是意译,纽轱辘在满语里就是大灰狼的那个狼,但是译姓馆不能这么译啊,这么译不好听啊,所以就译为郎。所以和绅也可以叫郎和绅。像郎朗,郎平,其实都是这个姓的。 那么经过康熙年间的这么个“译姓馆”的工作,就有了满人的汉姓。虽然平时不大用,但是后来清朝没了,很多满人觉得有必要装成汉人的样子,满人汉化很彻底的,某种程度上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吧,满族是最纯粹的汉人,因为他们完全的继承了汉文化中最精华的那部分东西,而且保留和传承的非常的好。 所以那个时候的满人就把当年的这个汉姓用起来了,当然也有临时随机现取一个新的汉姓的。光爱新觉罗就取了十来个新姓,没办法,家族人太多了,各取各的。 当然清室嫡系正支,都是取“金”。 但是除此之外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确实这个家族父系的来源,是汉人的,但是他们已经融入满族了,这里就举一个例子,李。 满族李姓除一满洲老姓的汉译,还有一个来源是汉军镶蓝旗的李永芳。 李永芳确实是汉人,这个,没毛病。但是,继续往下看。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由明朝游击降清,隶属正蓝旗汉军,封一等子爵,尚努尔哈赤第七子贝勒阿巴泰的长女,因此被尊为额附。 李永芳在明朝武官中最早降清,子巴颜,晋封一等昭信伯,巴颜孙户部尚书元亮,元亮之子闽浙总督侍尧、福建提督奉尧,侍尧之子杭州将军毓秀,均为李氏后裔。 也就是说,李永芳是汉人没错,但李永芳的妻子却是地地道道的纯种皇族格格,而李永芳的儿子取名巴颜,这已经是满化的名字了,这个李巴颜,作为爱新觉罗家的外孙,从小生长在大清国,你觉得他会汉化还是满化?那么这个孩子的母亲是纯满人,这孩子长大了,当然还会娶满人,这样一代一代,你能说他们不是满人吗? 事实上天聪年间,清太宗皇太极甚至制订了一套制度,就是只要有明朝的人降过来,不管原来有没有妻室,一律根据等级,配给满洲女人为妻,即使是普通士兵,也会配给满洲寡妇为妻。 这种情况入关以后当然就没有了。在清朝统治者眼中,辽东汉人和关内汉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顺治康熙说汉语的时候也是说东北话,不说后来的北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军事实上都是满洲的姑表兄弟,大家其实是一家子的,怎么能跟关里那些投降的一样呢? 所以,乾隆年间搞了个很可耻的事情,叫汉军出旗,因为养不起了,八旗人太多了,就大量的抛弃汉军。 当时有人提出要让李永芳的后裔出旗,当时李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侍尧、李奉尧兄弟,让他们出旗。结果提这个建议的人当时就被乾隆骂了,说李永芳的子孙怎么能和别人相提并论呢?是啊,当然不能一样了,李永芳的子孙按母系算,跟弘历是一个祖宗啊。 事实上不仅李家没有出旗,整个辽东陈汉军,都没有出旗,出旗的都是清朝入关后的新汉军(比如像韦小宝那样的)。因为你皇上家有亲戚要照顾,其他人也都有亲戚的,大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还不联系谁呀? 所以说呢,满人里有张王李赵,一点不足为奇,其实满人里有汉人血统,也一点不足为奇。一些后生读历史,读汉唐和亲,以为和亲是件很丢人的事儿,其实是小家子的思维,不仅汉唐和亲,大清也和亲,而且大清不仅上层和亲,中层下层,整个满洲民族都在和亲。别忘了,就算是个最普通的汉族降兵,还能配上个满族寡妇呢。你说这和亲和的多彻底。 所以有人笑话晚清没气节,动不动就条约条约的,其实是不懂事儿,大清满洲跟汉人和亲,跟蒙古立约的时候,怎么没人笑话?咋滴?光许贼吃肉,不许贼挨揍啊?哪有那便宜事儿啊。
有人发过一个贴子,说“元清吧的人”就只会躲在角落里 前些时候,在某个吧里看见个贴子,那个贴吧是本吧很多年前一位比较活跃的吧友曾经的个人吧,现在已经不是他的个人吧了。 结果某个皇汉跑去了,说“元清吧的人,就只会躲在角度里发表宣言……” 明显,就是在挑衅。 可为什么会是这个局面呢? 我跟大家说个典故。 当年某大国元首接见一个年轻的司法系统的干部,元首问年轻人主要做哪方面工作,年轻说“搞宪法”,元首笑了,说这么年轻搞宪法,不是有点浪费了嘛。 N年后,元首遭到一群无名无份无法无天的赤色热血少年们的攻击,元首手持宪法大呼“我是受宪法保护的!” 堂堂一个大国元首,为什么会沦到到这个地步呢?原因就在于,无法无天,赤色热血。 我早就说过,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是错的。 尤其是某大国。 大多数人,始终是不理性,反科学,无信仰,和目光短浅的,任何真理真相,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只要有现实好处,让他们给观音菩萨做变性手术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事实上,他们也真的这么干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或一群人,始终保持了人性的正常状态,不疯不傻不魔症,还要正常发声,他们当然要觉得刺眼了。
韦昌辉为什么敢挂出“成均进士”的牌匾? 他不是花钱捐的监生吗? 其实和洪秀全一样,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怎么就敢挂出那么招摇的匾额?
汉朝是支那吗?宋朝是Китай吗?明朝是china吗? 同样,你用汉语提问,历史上的一个蒙古人、满洲人、畏吾儿人、吐蕃人、苗人,“是中国人吗?”。 然后你同时又单方面的定一个潜标准:如果是中国人,那你就是“汉人”的分支,如果你不是中国人,那你就是侵略者。 但问题在于,以汉语“中国”一词来代表中国,只是一种方式,这个国家还有很多其他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我们把问题改成:卫青是支那人吗? 岳飞是китайский народ吗?戚继光是chinese吗? 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如果当事人来回答,肯定是都否定的。 卫青哪里知道支那是个什么玩意儿?敢与大汉争锋就灭了他。 岳飞当然知道契丹是什么,那不是刚刚被大宋灭掉的“当年伙伴”吗?也许岳飞还会感叹,若不灭契丹,何以失中原。但他肯定不会认为自己是契丹人。至于有些国家直接把汉语里“中国”一词译为“契丹”,那样的事儿,他怎么会知道呢。 至于戚继光知道不知道china cihinese这些单词,我们就不好分析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戚继光不会称自己为chinese的。 可是,今天的哥们们,如果在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都说自己不是chinese,而是zhonghuaese 那你说怪不怪?
导致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的原因在于——汉语的不严谨性 什么是中国? 什么中国历史? 什么是古代中国? 没有统一定论。 这还是在纯汉语环境下讨论,如果我们科学一点,将现代中国这个标准的多民族、多语言(自己回家好好看看人民币)国家,完整的用她所包括的民族语言来表达,那分歧矛盾冲突混淆,就更多了。 这就不是没有统一定论的问题了。 这是连统一问题都提不出来的问题了。 不想多说。 就跟大家讲一个小笑话: 有一次,苏轼有个好朋友叫佛印,佛印是个和尚。有一次苏轼去找佛印,结果开门的不是佛印,而是佛印的一个弟子,一个小沙弥。 因为太熟了,苏轼就很不客气的问了句“秃驴何在?” 他当然不是在骂小沙弥,但却是在骂所有和尚,所以也包括小沙弥。 这真是大人欺负小孩儿。所以说文人上来不要脸的劲儿的时候,才是他最真实的活出人性的时候——强凌弱,众爆寡。 然而小沙弥却认真的回答他了。 要么怎么叫小孩儿呢。 他说:“东坡吃草” 这个佛印太坏了,简直是误人子弟啊,这都教些啥? ------------------------- 其实,这不正是汉语的问题吗? 用来打情骂俏还真合适。 但如果遇到认真的人,较真儿的人,那就有点煞风景了,因为人家不解风情。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 什么是中国呢? 什么是中国人呢? 就好像前面的故事里。 什么是秃驴呢? 什么是东坡呢? 那些故意搞双标,为难人,或别有目的,混淆是非的人,才会抛出“成吉思汗”是或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他们故意不先明确“什么是中国”。 等到有人认真的回答“东坡吃草”的时候,他们就怒了,说你怎么骂人呢?我是在寻求真相,我是在陈述事实啊,难道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 那么,按照他们的这种混淆模式,他们难道不该多吃几斤草吗?
告诉你一个发财的好项目 告诉大家一个发财的好项目,打狂犬疫苗一个疗程需要400块钱,而且两年内就不用再打,两年是730天,如果每天出去让狗咬一次,可以咬730次,每次狗主人给400块钱,两年下来除了成本可以赚290000元。又是一条生财之道。 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
有些历史名词,应当更正 各种名不正言不顺。 打个比方。 历史上没有一个叫中国的国家。 只有一堆为后世中国国家的祖宗的封建势力,古代中国是个很不严谨的名词。 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核心的关键性的基础名词,都这么乱,至今就没有过统一的普遍认同的“古代中国”的绝对标准。而且还不是历史名词,还是后人发明的。 都这么乱。 其他各种词汇的不准确,那简直了。 这种环境下,让我们怎么玩啊。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提出新的网络历史名词代号学,建立新的,准确的,严谨的,没有争议的历史名词代表概念,比如提出一些符号,用来代替那些使人混乱的不严谨的名词。
本吧必须扭转和澄清敌对者给本吧贴的“黑标签” 首先,本吧并不是一个对元清等王朝歌功颂德的吧。更不是维护少数民族立场的吧。但是某些敌对者,一直在给本吧贴这类的标签,目的,就在于使大多数人天然的不再信任本吧,从而使出于本吧的言论和观点,也不被信任,这样他们就可以达到他们忽悠少年的罪恶目的了。 本吧始终不在历史和朝代中站队和结党,我们只是客观科学的研习历史,在历史中寻找真相的快乐。 客观、理性、科学、宽容、秩序。 这是本吧始终的大方向。 本吧也从来不是专门针对皇汉,只是因为我们强调客观理性科学的研读历史,而这种历史观和历史态度,当然就必然性的可以抵御皇汉份子的欺骗和洗脑,因此不断遭到皇汉份子的攻击和毁谤。 但是皇汉份子却用各种歪戴帽的方法,把与本吧无关的历史事件,和与本吧无关的历史人物,硬性的联系到本吧身上,并更有甚之的是,将他们自己描绘成“汉族的代表”,而将本吧虚构歪曲成“满蒙代表”。 众所周之,本吧绝大多数成员并非满蒙,而是纯粹的汉裔族群。 但这种针对一个客观理性科学宽容秩序的集体的歪曲,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少年,先入为主的将本吧的主张和观点视为“偏激+另类+扭曲”,从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再加上皇汉份子,在各贴吧不断的采用无下限的人事斗争的阴谋手段,比如窃取吧主之位,比如歪曲事实诬陷,比如人身攻击、吧域歧视。 在这种情况下,本吧事实上有必要明确自己的真实形像,坦荡荡的公示于天下: 我们不搞结党,我们也不搞斗争,但是我们坚定的坚持“客观、理性、科学、宽容、秩序”。对于元清历史上的事情,无所谓立场,无所谓好坏——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实实在在,真相而已。 如果牵强附会,拉人站队,那就不是人该干的事儿了。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