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什纳贝勒 哈什纳贝勒
关注数: 373 粉丝数: 1,006 发帖数: 43,895 关注贴吧数: 90
“土匪头子”张雨亭,曾经一语道破中国问题的根本 首先,这个“土匪头子”是加了引号的,就是说并不是真正的“土匪头子”,事实上雨帅并非土匪出身,他只是保险队出身,保险队,就是当时的乱世里,民间村屯自发组织的一种民间自卫军事力量。 只不过在当时的世道,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些民团所干的事儿,往往跟土匪也差不多少。 但其实张作霖的保险队,并不祸害百姓,确实是做到了保一方平安。 东北地面,讲究的是实践,而非理论,张作霖学历不高,但是实践能力非常强,看问题相当透彻。 就实际能力而言,张作霖张雨帅,其实比当时任何一个军政人物,都更适合做领袖! 他曾经非常轻松的就提出了中国一切问题的核心本质,而且,就是针对性的对应孙中山苦心研究才提出的“三民主义”主张的。 他提出:三民主义固然很好,但,并不完美,而且,也没有针对中国问题的核心。因而,他主张在三民主义之外,再加上一“民”,即“民德主义”。张作霖认为,道德,才是一切社会现象最重要的因素。 当然,雨帅毕竟出身行伍,而道德这东西更多的是依赖于文人的教化,雨帅可以提出“民德”,但要论到教化,实在没有那个水平。而且,但无论其自身操守,还是其家人(比如他那位唯有好色似英雄的长子)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那么做个道德楷模也显然没有可能。 事实上,奉军和奉系的道德水平,在当时,那还是比较差的。 所以说提出理论容易,实际操作难啊。
满汉是互涵民族,不存在原则上的族群矛盾 确定一个民族,只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看基因,这是纳粹的。 第二是看文化,这是普遍主流的。 从基因来看,目前汉族是两个基因组,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北方汉族基因组包括满族,就是说,满族和北方汉族是一样的基因。所以即使按照纳粹那一套,满族也是纯粹的汉族基因。 第二呢,就是按主流的普遍标准,就是用文化来区分。 那么大家应当承认一个事实,满族同胞的汉文化是非常深厚的。满族同胞在生活中完全自如和正常的使用汉文化,与汉族族群在文化层面,完全无差别,甚至连无缝链都不存在,就是完全的同质化。 只不过满族在完全掌握应用和精通汉文化的同时,还普遍也掌握其他一些民族的文化,包括古代满洲文化和现代的蒙古文化,少数人还精通日韩、欧美文化。但是同样,很多汉人也精通这些非汉系的文化。 这个,用著名清史学家、汉学家、满学家,欧立德的观点,叫做:涵化。acculturation文化涵化作为文化变迁的一种主要形式,文化涵化是指异质的文化接触引起原有文化模式的变化。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汉满,尤其是北方汉与满族,属于一个长期互相影响的互涵集群。彼此早已成为一体。但是,却完全不存在汉化满或满化汉的兼并吞噬的问题,大家完全是处于互涵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从文意上讲,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互涵集群,说是一个民族大家庭,也是完全符合事实的一种形象的概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人类文化本来就是不断的交融和互相影响的。 我们能想像中国人完全不接受欧美日韩的文化吗?能想像吗?别用电脑了吧。别用手机了吧。别用互联网了吧,那些都是美国的文化。 非要把满汉区别化,矛盾化,甚至对立化,不仅是缺德,而且是智障! 至于说非要煽动起满汉之间的仇恨,那根本就不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如果不是一种精神上的病态,那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故意犯罪!!!
其实,权力不在乎大小,而在于是否有合理的监督 有合理的监督制衡,即使是全权的绝对权力的实权皇帝,也可以在有益的轨道上运行。 而没有合理监督制衡,哪怕是一个名义上什么权力也没有的奴仆,比如门子、太监、狱卒,也一样可以为非作歹。 从这个角度讲,一味的强调虚君,却不能对实际掌握公权力的官僚们给予有效的监督,那么这才是君宪失败的关键原因。 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是在于,经历了自秦以来二千余年的奴化,中国的普通民众百姓,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是彻底和完全的奴性了。根本不具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力的意识和需求。他们宁可死,宁可全家死,全族死,全国死,他们也不会想到要由自己起来去监督和制衡所谓的公权力。 事实上大清入关之前,虽然施行一定程度的奴隶制,但是对于公权力,却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衡的方法的,而且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入关之前的大清,上自皇帝(老罕王开始就是这样的观念)下至诸申,甚至阿哈,都不认为有什么人理所当然的不需要被监督和制衡——即使是皇帝本人。这个谈不到什么高大上的思想啊,文明啊,他就是一种很自然,很朴素的人类的本性而已。 只不过,入关以后,清朝迅速的汉化,原来东北旗人的这种很自然思想,反而成了“落后野蛮”的标签。 于是,到了乾隆五十六年,清朝罢议政会…… 在某种程度上,虚位的君主本身,本来就是代表弱民去监督和制衡掌握实权的官僚们的。但是如果百姓弱到居然连君主也任意出卖,以至于君主的起码的合法权益,被掌握实权的官僚们任意欺凌的地步,那么就算这国的君主愿意起来维护人民的权益,恐怕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吧。 人民从骨子里就不愿意去监督和制衡掌权公权力的人。这才是无论怎么折腾,用什么模式和制度,都不能改变其受压迫命运的根本原因。
为何刘邦敢于直接称帝,魏晋却拖拖拉拉? 刘邦不过是个亭长,布衣得天下。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根基的。 刘邦死的时候,留下很多功高位重的能臣悍将,除了封王的几个,封侯的刘邦基本上没动,直接传给老婆孩子继续用。而他老婆居然真的就用得很好,他老婆死后,出了点状况,但是皇位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刘邦的子孙里传承,汉朝刘室江山稳如泰山。 相比之下,而魏晋就有点难看了。 魏武王曹操也是三公之后,家底本来就很厚的,所以他可以“散尽家财”、号召诸侯、举义讨董。虽然讨董失败,但是这个家族的影响力之大,也是可见一斑的。而且从此以后,曹操就是以此为根基,不断的发展强大,最终扶天子而令不臣,甚至正式合法的获得汉帝分封,建立魏王国。最后,才在曹丕的手里接受汉朝正规合法的禅让,建立魏朝。 那么从曹腾到曹嵩,再到曹操,足足用了三代,可以说相当的稳,相当有根基,然后从曹操到曹丕,又用了两代人,而且无论魏国还是魏朝,都是合礼合法的,没有任何不谨慎之处。 可是曹魏的江山,从曹丕算起,只传了三代,实际上就被架空了,然后又传了三位傀儡君主,就彻底完结了。 至于晋朝,司马家建立西晋如果从司马懿算起,奋斗到司马炎接受魏主曹奂禅让,足足用了三代人,经历了四位族长……可是司马炎死后不久,其继承人惠帝时期就发生了八王之乱、随后,五胡、十六国,西晋的统治事实上已经无法维持了。最后两个君主都不是惠帝的儿子,而且死得很惨,很难看。 至于东晋,虽然是建立在新征服的土地上的国家,按说整个中原集团都是没什么根基的,都是南渡后才开始扎根,南渡的中原集团,在当地东吴遗民眼中,是相当的不认同了。 但是感觉整体上比在中原本土更成功,传了足足一百多年,还是很厉害的。
楚汉相争,真的是“世无英雄”吗? 《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而是“奋六世之余烈” 而项羽和刘邦,其实都没有借先人太大的力。 项羽多少还算借了点家族的影响力,起初项羽还是跟随他叔叔发展的,叔叔死后,他接班。 而刘邦真是凭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 有人说,刘邦最没什么能力。 其实,刘邦怎么可能没能力? 如果他没有能力,以他的出身,他拿什么拼? 比他更无赖,比他更没底线的,多了去了。这些其实是他出身差带来的一些先天劣势,他的优势,其实是非常多的。 刘邦在那个大乱的时代,他能团结一批人,这些人最早的一批,当然是他的同乡,但却并非以刘氏宗亲为主,也就是说,他没有借着家族太大的力。 那么就家乡来说,萧、曹,凭什么要敬重他? 如果说就是萧曹不敢担事儿,随便找个的当头儿的出来,那么想想楚义帝。楚义帝真的是一个诸侯平衡的产物,虚名的领袖。结果,毫无成就。最后还被项羽杀了。刘邦为什么没有被萧、曹干掉? 反而刘邦明明白白是真的把萧、曹当臣下使用,不仅如此,所有来到刘邦旗下的诸侯,最后都是完全的被刘邦使用。 能够控制得了人。 这怎么能说不是真本事? 我说刘项其实都是真英雄。 反而是阮籍,空谈而已。
未来会出现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城堡 城堡可以供应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满足人们一切的需要。 城堡会自动安排人类的各种生活需要。 城堡也可以对人类行为进行最全方位的监督。 当然,如何做出重大决策,还是由人类制定的。人类是决策者,城堡只是执行者。 城堡中的人不需要工作,也没有工作的必要,因为人做得再好,也不如城堡做得更好。 所以人只要快乐的享受城堡的服务就可以了。 但是城堡是强大的,对于城堡来说,人类在整体上,几乎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只是对于人类自己的同胞,才有保护隐秘的必要。 城堡有强大的防御力,可以消灭一切来犯之敌,即使是河舞,也会做到精准打击。 这样的城堡一旦出现,那么掌握城堡的人,对于城堡内部来说,几乎就是可以完全任性了。所以如果这个城堡是少数人管理,那么这些人就是绝对的统治者,是天龙族,而其他的人类成员,那就惨了,甚至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而如果城堡是完全的公同管理,那么通过技术,也完全可以做到“人人皆国王”。 因为真正统治城堡的人,完全没有让其他人类存在的必要,所以城堡内部应该是第二种模式的可能性更大的。 那么,没有城堡,或者说失去城堡的人呢? 那就是野人,野人就像我们现代的人,或者更先进一些,当然也可能是更落后一些,总之是“自食其力”的活着。没有保障,没有供应。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