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侣 故乡情侣
我感觉我最幸福互粉,我尊重你希望你也能尊重我
关注数: 1,551 粉丝数: 1,404 发帖数: 46,966 关注贴吧数: 120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十一我要更专心 ——读《我要更专心》有感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十一 我要更专心 ——读《我要更专心》有感 原创程景轩 从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开始,我就特别想读这本书。从选择到等待,最后读到这本书,经历了一番非常难忘的过程。最为奇怪的是,读完它后在自己的脑海里,竟然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要更专心。 好奇 在未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就特别好奇,看过的书虽然不少,但叫出这样名字的书真的不多。 在我的头脑里,自然涌现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更专心?我如何做才能更专心?很难准确猜测出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来写。 总之,一想到这本书的题目,就感觉特别特别的好奇,想看它的这种念头,不断的在脑海中出现。 奇怪 真正拿到这本书时,我又觉得特别特别的奇怪,因为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这本书是适合七到十二岁孩子的读物。 我愕然了!真的是这样吗?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的确是适合七到十二岁孩子的读物,但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适合自读自助类的书,也适合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共读的书。 这样一想,我才更开心的读下去,也开拓了视界,原来还有自助类的书。从读者的角度来书写,这种形式真的很新鲜。 疑问 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才发现,作者想表达的一个看法是有关多动症的。多动症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但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多动症的儿童吗?作者的好心我能理解,但对孩子患有多动症的看法,我表示怀疑。 不过对于作者所实施的一些方法,我完全认同,但绝对不是从多动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正如大人给孩子们贴的标签,随意的贴标签会伤害孩子,影响他一辈子的,我至少不愿意这样做。 收获 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时,我发现作者所给出的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真的很实用。尽管它是美国的,但在某些方面,尤其对待孩子问题上,很多都是通用的。 首先,作者从儿童的视角来考虑时,考虑的角度特别广泛,在看的过程中,我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之前从未考虑过的方面。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考虑的点都特别具体和准确,这位读者自助,或者父母和老师的引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作者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所思考的方法很多,可操作性很强。这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完全可以在现实中借鉴和使用,但是,也要结合实际灵活的进行。凡是适合现实情况的,坚决采用;凡是不适合现实情况的,完全可以不采用。 最后,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熟悉和用心。要想帮助儿童,首先得了解儿童,真正懂得儿童,方能在言语之间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他,否则,出力不讨好的事会不断产生。 爱,不能盲目,前提在于懂得。这也让经常与孩子们打交道的我感到震撼,看到不一定看懂,因为在看不懂的情况下,仅仅看到的是表象。因为能够看懂,所以在你的一言一行之中,都是有意义的,都会给孩子以影响、教育。 要让孩子更专心,方法有很多,但要切记:往往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让他做一些感兴趣的事,这样他才会真正专心的投入到其中。 专心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但又不仅仅是训练出来的,前提是要让他对这个事情感兴趣,他自然会很专心的投入到其中,而在孩子感兴趣之前的引领,则是由父母和老师决定的。 这样想来,老师和父母的角色定位要清晰,否则,因为方向不对,你的努力就会白费。对于父母和老师而言,我要更专心,才会让孩子更专心。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十母亲的拿手菜后来我还上网求教,多次磨练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十 母亲的拿手菜 后来我还上网求教,多次磨练,厨艺见长,有亲戚朋友来家,我也会露一手。烧茄子成了我的拿手菜。现在女儿又喜欢吃酸辣土豆丝,“土豆”成为我的厨房新宠。 我喜欢吃蒸菜。每到开春,母亲就特别留意出梢的榆钱、含苞的槐花、长长的构蒲穗,还有那冒芽的水芹菜、扫帚苗、马齿苋······她会及时采摘,仔细洗净,精心调配,蒸好了,捎给我们吃。母亲胆囊结石,胃不好,不喜欢吃肉,可她居然做成了粉蒸肉。后来才知道是那次邻居大婶送来了一盘粉蒸肉,看我们吃得开心,她不光向人家请教,还请大婶亲自指导,才做好了粉蒸肉。自己不怎么吃,看儿女们吃得开心,她就特别用心,隔三差五的做给我们吃。慢慢的,粉蒸肉成了她的拿手菜。 婆婆会做糊涂面条,用三姨的话说,那是一个地道。夏天天热,一般不喝糊涂面条。其它时间,星期回老家,做饭时婆婆就会说:“吃啥饭?咱人多,重做糊涂面条吧。我也好长时间没喝糊涂面条。”做糊涂面条费时,于是婆婆就头顶毛巾开始生火做饭。玉米糁下锅,滚一会,花生、黄豆也入了锅。过不多久,再放入倭瓜片儿、干豆角、红薯梗儿。这些干菜,都是婆婆提前晒好的,就是为做糊涂面条准备的。锅里的材料熟了,下进面条,再滚。待要熄火了,婆婆把腌制好的葱花、蒜末放入锅里,香喷喷的糊涂面条就做好了。婆婆牙不好,花生、黄豆、红薯梗儿总得捡出来,女儿不大喜欢吃面条,见此情景就说:“奶奶,以后别做糊涂面条了。”没料到婆婆却说:“你爸爱吃。”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 妈妈们的爱很细微,慢慢浸润在一日三餐里,一道道拿手菜是母爱最朴素的表达。 #吃货##美食##妈妈的拿手菜#
中医认为,温热具有发散的性质,寒凉具有收敛的功效。如吃了麻辣火锅,人会感觉非常燥热,甚至在寒冬腊月也会满头大汗,这就是阳气升发太过的结果。而如果喝多了冷饮,即便在三伏热天,也会感觉肚子痛,这是阳气收敛的结果。立秋之后,自然界中的阳气逐渐下降、内收。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我们秋季养生的主要目的,也是要帮助人体自身的阳气内收。那么,适当的冻一冻,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内敛,让人体对寒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过犹不及。中医治病也好,养生也罢,更是强调“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过则为害。秋冻,绝不是让大家冻的瑟瑟发抖,而是让大家逐渐添加衣物。要想冻出健康来,也是有技巧与讲究的。 1.秋季三月冻在仲 我国古代官方把立秋作为秋季开始(8月7日或8号),到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结束,而民间习惯把农历7、8、9月称为秋季,也就是所谓孟秋、仲秋、季秋。 初秋时节暑热未退,白天气温仍高,冻冻无妨。仲秋气温下降,气候凉爽,但又非冬季严寒可比,是人体感觉较为舒适的季节,也是秋冻的较佳时节。此时不宜穿的太厚,以免汗出过多,燥热内生。晚秋昼夜温差增加,夜间及清晨较冷,此时若一味追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老弱多病冻宜慎 老人、小孩、心脑血管、消化道溃疡、慢性肾脏疾病等,都是不宜秋冻的。天气寒冷可导致血管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也很容易发生中风。寒冷更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消化道溃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3.关键部位不宜冻 中医认为,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头为诸阳之会。相对来说,因头部阳气旺盛,耐寒的能力较身体其他部位为强。冷了大家都知道在身上盖被子,却很少把头也蒙起来就是这个道理。但绝不是说头部就可以随便冻。人体的后脑和脖子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一旦受凉,非常容易引起感冒,也会引起颈部血管收缩,影响脑部供血。 后背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所主,布散阳气于周身,受冻则易诱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平素畏寒怕冷,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尽早撤去凉席,夜间入睡尽量不要大开窗户,对风直吹。 肚脐属中医神阙穴,此处不可针刺,但宜艾灸。《针灸甲乙经》说: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肚脐周围皮下脂肪较少,一旦受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小孩子睡觉一般都穿肚兜,所谓害怕“晾着肚子”,就是为了保护肚脐。现在一些女性天冷的时候仍穿露脐装,从养生的角度看是不合适的。 足部是距离我们心脏最远的部位,脚掌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加之脚部表面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寒冷的侵扰,所谓“凉从脚下起、病由脚底生”,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脚部受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相应毛细血管收缩,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内的部分要注意保暖。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八和谐社会“让”出来原创凤凰玉珍水墨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八 和谐社会“让”出来 原创凤凰玉珍水墨鱼先生今天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一封家书,把邻里谦让的美德和“六尺巷”的故事流传千古。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担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权势显赫。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家人在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吴家发生争执,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家人希望他出面干涉,张英却给家里寄了回信,家人通情达理,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有了一个六尺巷子。后来康熙帝知道了这件事,敇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 生活中,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都需要我们彼此谦让。 有人说,现在的路越来越宽了,却越来越堵了。其实,能够相互礼让,心宽,路更宽。 村村通公路,有的路段窄,两辆车无法同时通行。一天傍晚,我们和另一辆车顶头,老公准备倒车,对方却提前让行。刚好一个放羊人要进村,俩辆车都停了下来。鞭声中,羊群从两车之间鱼贯通过。等它们过去,我们才相继走开。那一刻,我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要得好,大让小”,这是奶奶教我的处世法宝。小时候我和弟弟发生矛盾时,简单的一让,使我免受不少皮肉之苦。 “让”是一种气度,“让”是一种胸怀,“让”是包容,“让”是共存。谦逊的一让,让出了婚姻的美满,让出了邻里的和睦,让出了道路的通畅,让出了人际的和谐。你让我让大家让,幸福生活有保障。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七 晒秋秋天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七 晒秋 秋天是美的,秋天是可以入画的。走进田野,走进农家,一路美图如画。 花生埋在地里是不容易显山露水,张扬身价的,一旦成熟,她就着急起来,叶子也跟着枯萎,那牵系果实们的根系经不起岁月蹉跎,须根苍老,她的孩子就会离开母体遗落在土里。拔花生是当务之急。 恰逢一场秋雨是最好的,那惺松的土壤花生一拔即出。一嘟噜一嘟噜,轻甩上面的泥土,白亮亮的花生沉甸甸在手。一家开始拔花生,其他人陆续行动。一堆堆、一排排的花生旁,谈笑风生的人们,忙碌中多了几份闲适。等把花生择下,可就地取材,晒在野外。阳光充沛晒上一天,花生体内水分蒸发,抓一把,莎啦啦作响。 不同时间拿到家里的,就分别摊晒,收拾干净的平房顶,拼图一般,铺张出一幅幅不规则美图。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熟悉的歌谣,美味的食材,可炒、可煮,花生可以作为一冬天大人小孩嘴里的消遣。 大豆熟了,豆叶落了,豆荚饱满坚实。打麦场上,摊开的豆茎在阳光的炙晒下,砰砰啪啪作响。爷爷挥起木叉,用力拍下,哗啦啦一阵响,圆鼓鼓的黄豆迫不及待地,蹦跳着出了窝。如此拍打翻晒,挑开豆瓤,珍珠似的小金豆,光滑圆润。爷爷在场边折出一方空地,蓬松杂乱的豆瓤旁,摊晒一席豆粒。脱离母体,顾盼的眼眸在迷人的秋色里,流露着离别的无尽忧伤。 雪白的棉花,晒在门前的空地,似空中扯下的云絮,和蓝天白云相应成趣。触摸到棉花的温度,即将到来的严冬也多了几许暖意。 一个大簸箩被支在门楼顶上,黄里泛红的,通体红艳的大枣,是它心窝里的宝贝。精灵狡猾的鸦雀,总能发现大枣的靓影,扑棱棱飞下,机警地四周张望,蹦跳着迅速靠近。接近目标狠啄一下,再抬头窥探“敌情”。如有风吹草动,或听见主人的吆喝,呼啦一声,立马撤离到高高的枝头,再伺机而动。火红的大枣,馋嘴的雀儿,让金秋美图多了几笔动画。 最引诱它们的还是玉米秆遮掩下的柿子。秋日暖阳的温热,橘黄的柿子慢慢变得绵软甜腻。劳作的辛苦,焦渴的喉咙,会不自觉地把脚步牵引到柿子棚下。攀着梯子爬上去,捡个软透的柿子,揭去那层薄薄的表皮,放在嘴里吮吸,甜蜜溢满心头。尽管很隐秘,还是会被雀儿叨啄,美味面前它们不甘落后。 最壮观的是玉米。褪去一层白色的外衣,露出金黄的酮体,一个个健壮,饱满的玉米棒,辫成一串串黄灿灿的玉米挂,流苏一般整齐地排列在农家的房檐下。金黄映在农民的脸上,丰收蜜意融进农民的心里。一座座简陋的红墙蓝瓦,一夜之间多了金碧辉煌的气势。 挂起的一串串红辣椒,犹如一枚精巧的发卡,插在门楣的鬓角。阳光充足的山墙,橘黄的柿子被削去了皮,用柔韧的榆枝一个个拧紧扎好,一嘟噜一嘟噜的小桔灯,在山墙上点亮。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七老教师提醒:有很多孩子不是粗心,而是“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七 老教师提醒:有很多孩子不是粗心,而是“积懒成笨”! 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01 最近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知识点,眼睛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 很小的知识点,不想继续纠缠耽误上课,就要求他下课背过,等大课间时找我检查。 大课间时,小X迟迟不来,问来办公室的一个同学, 他说:“小X在走廊上和几个同学打打闹闹,玩得正高兴呢。” 我让他去把小X叫来。 不一会儿,小X来了,顶着一头的汗,看来刚刚玩得很嗨。 我问他为什么不来找我,没说话,我又让他背那个小知识点,他直着眼睛说:“我背不过。” 我批评他说: “这么简单的知识点,课上我也反复强调了,以前也让你们背过多次,现在又给你课下时间准备,还背不过! 这是笨还是懒呢?” 本意是让他反思自己懒惰、不努力,后面教育的话我都想好了。 结果他不按套路出牌! 他居然很认真地想了一下,告诉我:“是因为笨。” 我简直要被他憋出一口老血! 从教将近二十年,见过不少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孩子是第一个面对老师的诱问,在“懒与笨”的选择之间,选择“笨”的孩子。 问题是:他根本不笨! 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想象他前一刻还在走廊上活蹦乱跳,反应敏捷,现在却为了要应付我,而不得不说自己是个“笨蛋”,我又好气又好笑。 我想这个孩子是懒得太久了,以至于他不愿意再主动付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词:积懒成笨。
国家扶贫日 | 愿我们双手紧握,彼此照亮10月17是国家扶贫 国家扶贫日 | 愿我们双手紧握,彼此照亮 10月17是国家扶贫日,大爱清尘积极致力于精准扶贫工作,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着手,专注为贫病交加的中国尘肺病农民提供医疗、康复、助学等系列社区扶贫,在全国开展尘肺病预防科普宣传及村医培训,提高公众尘肺病防护意识与基层尘肺病诊疗水平,并积极开展尘肺病农民生存状况与需求调研,助力国家出台尘肺病公共法律与政策,协助地方政府治理尘肺病难题。 今日 大爱清尘专职走进中关村 在街头巷尾采访了多位路人 关于他们对国家扶贫日的印象 对尘肺病的认识 还有他们与贫困的故事 ...... 国家扶贫日,大爱清尘在行动! 我大二的时候有一次花钱花的比较厉害,当时有半个月的时间兜里只有200块钱,不敢买衣服,吃饭也得省着来。 我老家那边比较贫穷,交通不是特别方便,消费水平很低,大家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我觉得老家没发展起来主要是地理位置的原因,旅游业、生意都不是很好开展。 我年轻的时候条件很差,津贴每个月只有6块钱,很感谢现在的国家政策,考虑的非常全面周到。 因为贫困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的精准扶贫就是针对贫困的原因,去做相关方面的调整和帮扶。 印象特别深的是我有一次去拍一个微电影,然后老师给了他们两三百块钱的场地费,他们非常激动,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再加上电影场地布置的气氛烘托,当时很想哭。 尘肺病人是属于“越尘肺越贫困”的一个群体,而尘肺病人集中的地方的普遍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比如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河南有些地方的房子就比较简陋。 大爱清尘已成立将近十年,帮扶的尘肺病人基本覆盖全国,在这其中,辽宁、青海、河南、陕西、云南因为山区较多,尘肺病人数量也比较多。但看到他们在我们的帮助下生活一点点变好,就觉得特别值得。 2015年我去了湖南安化清塘铺镇,遇到了一个尘肺病患者,他在查出尘肺病之前领养了一个孩子,但是他在查出来之后,并没有抛弃那个孩子。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寄住在自己的堂兄家,住在二楼,我们上楼时走的楼梯是用木板搭建的,走一步晃一步,感觉随时会掉下去,住的床使用砖头搭建的,最底层是砖头,上面铺一层杂草一层被子。看到这一幕时,我就觉得自己不停实地探访、精准救助,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年,在2019年的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中,国家明确规定,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要与国家精准扶贫同步完成,所以对于尘肺病农民家庭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大爱清尘,也希望可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完成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转眼到了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九年来,大爱清尘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帮扶8万多尘肺病农民;在全国400多个地区开展尘肺病预防科普宣传,在尘肺患者重点集中地区开展村医培训,提高公众尘肺病防护意识与基层尘肺病诊疗水平。 为改善患者们的贫困状态,一万余名大爱清尘志愿者奔走在贫困乡村,用汗水与一点一滴的付出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工作。 截至到2020年10月12日,大爱清尘累计救治尘肺病患者5375人次,制氧机发放4933台,尘肺家庭孩子助学13055人次,助困物资发放82792件,建立康复中心10家。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六给父母的一封信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已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六 给父母的一封信 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已经进入10月份了,孩子们在学习习惯上进步很大,得益于各位的共同努力。 10月12日 她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首先,她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在学习上能够坚持认认真真去做,书写特别认真,上课还能积极发言。进入四年级之后,通过她不断地挑战自己,习惯好,进步很大,脸上挂着笑容,内心充满了自信。她是谁呢?赵玉鸽同学。 反思: 或许很多父母会说,我看孩子总发现他的不足。的确会是这样,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优点。倘若你转换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就会发现他有很多优点,我们看到、想到、说出,对孩子来说是关照,是尊重,是理解,是鼓励。生活是平凡的,但只要我们有心去发现这些,表达这些,或许孩子就会在这样的一次次表达中不断的进步着。 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会保持优点,甚至会扩大优点。 10月13日 今天,我在班上特别提出表扬了以下几位同学,他们在书写方面能够善始善终,坚持一笔一画书写,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相信他们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并且还会有进步。我们班上的书写认真之星分别是 张晓妹 武艳楠 赵玉鸽 张英楠 获得书写进步之星的是 郭嘉怡 谢自豪 张玉豪 10月14日 今天上午感觉特别开心,因为在语文课上“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句话难住了孩子们。 针对这种情况,我抓住一个关键字“皆”,让孩子们思考,最后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字的解决,这句话的意思就豁然开朗。孩子们也特别开心,因为他们发现当遇到不懂的时候会用多读理解,查工具书和问别人等方法来学习。 让孩子们学会学习,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之一。一旦真正在实践中体验到各种方法,他们就会建立自信,开启挑战自我之旅。正是这一个突破口,在接下来孩子们又用这种方法挑战了好几个不会的地方,想想就让人开心——学到知识和掌握方法同步进行。 积极勤奋之星 她是班上一个挺腼腆的女生,可是在各个方面她都能认真的对待。学习上有不会的时候,他能积极来问;作业不清楚的时候,即使在家,她能主动联系;遇到上课所提的问题,她都能积极的思考,并能主动的发言;她还是一位小组长,特别的认真负责,率领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挑战自己,曾在9月份获得班级最团结小组。她就是张晓妹同学! 她的这些表现的确值得其他同学学习,让我们看到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我们的进步才能成为事实。 10月15日 一到教室,就看到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已经放在桌上,其中语文完成质量最好的是张艺娇和武艳楠同学,英语完成质量最好的是张晓妹同学。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习作。大家在明确了要求后,提出质疑,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班上进行了一些分享“就开始习作,写完后我们一同找出了这篇习作的评价标准:一、句子通顺;二、所写的人和动物之间是否像相似。 根据这两条标准,我们一起评价了几篇习作。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虽然没有高大上的感觉,但切切实实起到了相互学习的作用。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五被“恐吓”着长大的孩子,会留下一辈子的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五 被“恐吓”着长大的孩子,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水墨鱼先生今天 简单粗暴的方式不能让孩子改错,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耐心指导。 被“恐吓”着长大的孩子,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家长们带来一点启发。 ▼关注家庭教育2群,做幸福的父母。 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吓唬孩子?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们的重中之重,而教育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更加符合孩子的发展。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对的。 比如以下这种: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很多家长为了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会跟孩子说:“如果你再调皮捣蛋,警察叔叔会来把你抓走,你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某日傍晚,六安市特警三大队的民警接到了一位大妈的报警电话,原来是大妈在路上发现一个边跑边哭的走失儿童…… 警察赶到后,上前询问孩子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呀?在哪里上幼儿园呀?” 谁料,没看到警察还好,一看到警察叔叔,孩子哭得更凶了…… 吓得警察赶紧解释:“小朋友我们是警察叔叔!我们是好人……”就连一旁的好心大妈,都看不过去了,连连帮着解释~ 但不管警察叔叔怎么解释,怎么哄孩子(又送礼物、又带孩子坐警车)都无济于事,孩子就是哭的不要不要的~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三让阅读呼吸般自然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 《水墨鱼先生系列》之三 让阅读呼吸般自然 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再读闫老师《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觉也很受益。因为它不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更指明了具体方向。这一切都是闫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读起来让人豁然开朗之感。 闫老师紧紧围绕阅读来谈,让我陷入了思考。合上书,书里面众多的例子和观点在脑海里不断呈现,哪些给自己的印象更深呢?哪些将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影响呢?再三斟酌,梳理如下: 有关阅读的认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阅读极为重要,但绝对不能把它极端化。对于老师来说,离不开阅读,这无可厚非,但老师的生活绝不仅仅是阅读。 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正如所有的优秀教师,包括闫老师在内,他们的成长背后,正是阅读给予了强大的支撑。阅读要融入生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样的阅读才会令人赏心悦目,更成为老师成长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阅读开拓世界,阅读让人的心灵沉静下来,阅读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世界,看待教育,看待自己。基于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进行阅读呢? 生活中,我们都认为自己很忙,工作生活的琐碎,让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时间去阅读呢?越是这种状况,越需要阅读,因为不提升自己,你的工作和生活,将大多数是重复性的。缺乏高屋建瓴,缺乏创意,缺乏持续点滴的进步,只会为身体的劳累和事情解决的不圆满而不断懊恼。 我想到闫老师所说,读书如探险和不怀疑不读书这两点。说读书如探险,如我们在实践中多了一根拐杖。在登山过程中,感受着力量,不断的挑战着未知的困难。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让我们在阅读中,读出自己收获,提出读出问题,才能更好的与实践接轨,指导着实践,享受阅读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 为什么要读? 我们读的越多,对人生的理解越深刻,越感到人性的复杂;读得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浅薄与可怜。这样的读,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更客观。
首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