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
关注数: 999 粉丝数: 614 发帖数: 11,318 关注贴吧数: 348
【历史】《隋书》卷1~2 唐魏徵等奉敕撰。貞觀三年,詔徵等修隋史。十年成紀傳五十五卷。十五年又詔修梁、陳、齊、周、隋五代史志。顯慶元年,長孫無忌上進。據劉知幾《史通》所載,撰《紀傳》者為顏師古、孔穎達。〈【案:《集古錄》據《穎達墓碑》,謂碑稱與魏鄭公同修《隋書》,而傳不著。蓋但據《舊唐書》言之,未考知幾書也。】〉撰《志》者為于志甯、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令狐德棻。案:宋刻《隋書》之後有天聖中校正舊跋,稱同修《紀傳》者尚有許敬宗,同修《志》者尚有敬播。至每卷分題,舊本十《志》內惟《經籍志》題侍中鄭國公魏徵撰。《五行志序》或雲褚遂良作。《紀傳》亦有題太子少師許敬宗撰者。今從眾本所載,《紀傳》題以徵、《志》題以無忌云云。是此書每卷所題撰人姓名。在宋代已不能畫一。至天聖中重刊,始定以領修者為主,分題徵及無忌也。其《紀傳》不出一手,間有異同。如《文帝本紀》雲“善相者趙昭”,而《藝術傳》則作“來和”。又《本紀》雲“以賀若弼為楚州總管”,而弼本傳則作“吳州”。蓋卷帙浩繁,牴牾在所不免。 至顧炎武《日知錄》所摘《突厥傳》中上言沙缽略可汗擊阿波破擒之,下言雍虞閭以隋所賜旗鼓西征阿波,敵人以為隋兵所助,多來降附,遂生擒阿波一條,則疑上文本言擊阿波破之,傳寫誤衍一“擒”字。炎武以為一事重書,似未必然也。其十《志》最為後人所推,而或疑其失於限斷。考《史通•古今正史篇》,稱太宗以梁、陳及齊、周、隋氏並未有書,乃命學士分修,仍以秘書監魏徵總知其務。始以貞觀三年創造,至十八年方就。合為五代紀傳,並目錄凡二百五十二卷。書成,下於史閣,惟有十《志》,斷為三十卷。尋擬續奏,未有其文。太宗崩後,刊勒始成其篇第,編入《隋書》。 其實別行,俗呼為“五代史志”云云。是當時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本連為一書,十《志》即為五史而作,故亦通括五代。其編入《隋書》,特以隋於五史居末,非專屬隋也。後人五史各行,十《志》遂專稱《隋志》,實非其舊。乃議其兼載前代,是全不核始末矣。惟其時《晉書》已成,而《律曆志》所載《備數》、《和聲》、《審度》、《嘉量》、《衡權》五篇,《天文志》所載《地中》、《晷影》、《漏刻》、《經星》、《中宮二十八舍》、《十煇》諸篇,皆上溯魏、晉,與《晉志》複出,殊非史體。且同出李淳風一人之手,亦不應自剿己說。殆以《晉書》不在五史之數,故不相避歟。《五行志》體例與《律曆》、《天文》二志頗殊,不類淳風手作。疑宋時舊本題褚遂良撰者,未必無所受之。《地理志》詳載山川,以定疆域。《百官志》辨明品秩,以別差等。能補蕭子顯、魏收所未備。惟《經籍志》編次無法,述經學源流,每多舛誤。如以《尚書二十八篇》為伏生口傳,而不知伏生自有《書》教齊、魯間。以《詩序》為衛宏所潤益,而不知傳自毛亨。以《小戴禮記》有《月令》、《明堂位》、《樂記》三篇為馬融所增益,而不知劉向《別錄禮記》已載此三篇。在十《志》中為最下。然後漢以後之藝文,惟藉是以考見源流,辨別真偽,亦不以小疵為病矣。
反思泉州叛宋降元 反思泉州叛宋降元 沈园主人 / 文 泉州出一蒲寿庚,则宋元第一大港丝毫不足称道矣! 余非不爱乡,但南宋之末,吾乡竟容阿拉伯人蒲寿庚割据泉州、降元覆宋,尽杀南外宗室数万人,实乃奇耻大辱,千载难雪。泉州有此事,则顿时光华尽失、黑暗无比。 今人多知道以辉煌海港、璀璨宝货而自豪,却绝少知道富庶东南曾是引狼入室、养虎为患之地。无数战船粮草、多少坚城利器,尽数落入蒙古侵略者手中。避难之宗室官员、抗元之兵民义士,尽数罹祸。早知如此、乡人怎能将泉州放心交给一个阿拉伯人来统治?此贼既已献城降元,乡人为何不全城奋起、杀贼复宋?纵有千般借口,终究是以世界第一大港之名而反叛其造就者南宋,反叛本族华夏。此一城之罪恶,贻害深远,今人却不能正视、乃至万般掩饰推脱,足见今日民族主义思想之没落。文天祥等人死战到底,坚贞不屈。对照之下,泉州轻易丢失,实在令人扼腕。历史不能重来,但是教训却不能不吸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唐有安史之乱,宋末便有胡人纷纷叛降蒙古人。今日中国各地商业看似繁荣、其实命脉多掌握在西洋或东洋人手中,与数百年前之泉州港何其相似?未来若西洋或东洋入侵,或其他民族作乱,不知道各地有几锭银子、几架机器能为中国所用。靖康之耻,甲申国难,南京大屠杀,华夷之争难道真的很遥远吗?如此细想,民族主义之大义不能不时时提倡。如此反思,则蒲寿庚实乃一反面典型,连带地、南宋末年之泉州实乃一反面典型。吾人若以为这段历史无足轻重,若还只是津津乐道宋元第一大港之辉煌往事,实在是很危险的。 泉州仅仅是因为蒲寿庚叛国降元,才得到忽必烈特别青睐,在蒙元时期继续保持东方大港优势。此卖国求荣之结果,有什么值得称道?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实在是一点也不过分。 回望宋末,倘或泉州全力抗元,则福建山海稳固、不必速败。东南与岭南互动,或可站稳脚跟,并收复失地,复兴华夏。可惜事与愿违。蒲寿庚以一人之私,泉州以一城之私,彻底断送南宋抗元复兴之希望! 愤恨弥久,不能释怀。略记所得于此,读者当警之戒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