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vibreeze vivivibreeze
关注数: 36 粉丝数: 260 发帖数: 12,618 关注贴吧数: 11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 如何能圆满财富? 如何能圆满财富? 上师答:佛讲布施是圆满财富的真正的因。但是人都不愿意做布施,归根结底就是怕失去自己拥有的,其实不会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的越多,得的越多。我们经常放不下,就是因为已经得到的怕失去,未得到的怕得不到。其实不是这样的,放下了就得到了,随缘了就顺利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随缘,攀缘啊,越攀缘越不顺利。 布施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你不用拿很多钱财,拿很多东西做布施,哪怕拿一粒米、一滴水做布施,将来得到的福报都是非常大的。以前人间出现过很多转轮王,转轮王是统治整个四大洲的,他们也是曾经做过布施,比如给佛供养了七粒米、七粒豆,就得到了这样的果报。吃饭、喝茶等都可以先供养给佛菩萨,这里面有一种恭敬心,然后当加持品吃喝。看成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这里有一种感恩心,这样吃饭也是在培养恭敬心和感恩心,将来得到的福报和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剩饭剩菜,我们排泄的一些脏东西,都可以做布施。因为恶道的众生需要这些东西,扔了就浪费了,恶道的众生也得不到。如果发一个慈悲心,发一个善心,恶道的众生就能得到。比如我们洗澡的水,漱口的水,排泄的东西,要布施众生,愿恶道的众生都能得到。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善根净化他们的心灵。你发了菩提心,恶道众生也能得到。 嘎达亚那尊者是佛陀的一位大弟子,经常到饿鬼道去度化众生,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饿鬼母,带了好几个孩子。她问尊者:“你是否去卫藏那边?我丈夫为了寻找食物去卫藏那边好多年了,要是你碰到他,告诉他赶紧回来,我们母女都快饿死了。”嘎达亚那尊者说:“我怎么能知道哪个是你丈夫呢?”饿鬼母说:“他具足了九种丑相,你一看就能认出来。”嘎达亚那尊者到了卫藏,见到了很多饿鬼,其中一个长得奇丑,他就是那个饿鬼母的丈夫。尊者就转告了他老婆带的话。这个饿鬼多年没有得到过食物,他张开手给尊者看:“好多年了,就得到了一口痰”,是一个比丘吐痰的时候发了菩提心,于是他才得到的。 . 我们可以多做布施,真正的修行在生活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变成修行的方法,都可以变成行善积德的方法。主要是是否有智慧,是否有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 如何能圆满财富? 如何能圆满财富? 上师答:佛讲布施是圆满财富的真正的因。但是人都不愿意做布施,归根结底就是怕失去自己拥有的,其实不会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的越多,得的越多。我们经常放不下,就是因为已经得到的怕失去,未得到的怕得不到。其实不是这样的,放下了就得到了,随缘了就顺利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随缘,攀缘啊,越攀缘越不顺利。 布施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你不用拿很多钱财,拿很多东西做布施,哪怕拿一粒米、一滴水做布施,将来得到的福报都是非常大的。以前人间出现过很多转轮王,转轮王是统治整个四大洲的,他们也是曾经做过布施,比如给佛供养了七粒米、七粒豆,就得到了这样的果报。吃饭、喝茶等都可以先供养给佛菩萨,这里面有一种恭敬心,然后当加持品吃喝。看成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这里有一种感恩心,这样吃饭也是在培养恭敬心和感恩心,将来得到的福报和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剩饭剩菜,我们排泄的一些脏东西,都可以做布施。因为恶道的众生需要这些东西,扔了就浪费了,恶道的众生也得不到。如果发一个慈悲心,发一个善心,恶道的众生就能得到。比如我们洗澡的水,漱口的水,排泄的东西,要布施众生,愿恶道的众生都能得到。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善根净化他们的心灵。你发了菩提心,恶道众生也能得到。 嘎达亚那尊者是佛陀的一位大弟子,经常到饿鬼道去度化众生,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饿鬼母,带了好几个孩子。她问尊者:“你是否去卫藏那边?我丈夫为了寻找食物去卫藏那边好多年了,要是你碰到他,告诉他赶紧回来,我们母女都快饿死了。”嘎达亚那尊者说:“我怎么能知道哪个是你丈夫呢?”饿鬼母说:“他具足了九种丑相,你一看就能认出来。”嘎达亚那尊者到了卫藏,见到了很多饿鬼,其中一个长得奇丑,他就是那个饿鬼母的丈夫。尊者就转告了他老婆带的话。这个饿鬼多年没有得到过食物,他张开手给尊者看:“好多年了,就得到了一口痰”,是一个比丘吐痰的时候发了菩提心,于是他才得到的。 . 我们可以多做布施,真正的修行在生活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变成修行的方法,都可以变成行善积德的方法。主要是是否有智慧,是否有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 如何能圆满财富? 如何能圆满财富? 上师答:佛讲布施是圆满财富的真正的因。但是人都不愿意做布施,归根结底就是怕失去自己拥有的,其实不会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的越多,得的越多。我们经常放不下,就是因为已经得到的怕失去,未得到的怕得不到。其实不是这样的,放下了就得到了,随缘了就顺利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随缘,攀缘啊,越攀缘越不顺利。 布施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你不用拿很多钱财,拿很多东西做布施,哪怕拿一粒米、一滴水做布施,将来得到的福报都是非常大的。以前人间出现过很多转轮王,转轮王是统治整个四大洲的,他们也是曾经做过布施,比如给佛供养了七粒米、七粒豆,就得到了这样的果报。吃饭、喝茶等都可以先供养给佛菩萨,这里面有一种恭敬心,然后当加持品吃喝。看成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这里有一种感恩心,这样吃饭也是在培养恭敬心和感恩心,将来得到的福报和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剩饭剩菜,我们排泄的一些脏东西,都可以做布施。因为恶道的众生需要这些东西,扔了就浪费了,恶道的众生也得不到。如果发一个慈悲心,发一个善心,恶道的众生就能得到。比如我们洗澡的水,漱口的水,排泄的东西,要布施众生,愿恶道的众生都能得到。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善根净化他们的心灵。你发了菩提心,恶道众生也能得到。 嘎达亚那尊者是佛陀的一位大弟子,经常到饿鬼道去度化众生,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饿鬼母,带了好几个孩子。她问尊者:“你是否去卫藏那边?我丈夫为了寻找食物去卫藏那边好多年了,要是你碰到他,告诉他赶紧回来,我们母女都快饿死了。”嘎达亚那尊者说:“我怎么能知道哪个是你丈夫呢?”饿鬼母说:“他具足了九种丑相,你一看就能认出来。”嘎达亚那尊者到了卫藏,见到了很多饿鬼,其中一个长得奇丑,他就是那个饿鬼母的丈夫。尊者就转告了他老婆带的话。这个饿鬼多年没有得到过食物,他张开手给尊者看:“好多年了,就得到了一口痰”,是一个比丘吐痰的时候发了菩提心,于是他才得到的。 . 我们可以多做布施,真正的修行在生活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变成修行的方法,都可以变成行善积德的方法。主要是是否有智慧,是否有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 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达真堪布上师答:到庙里上高香,拜佛,不能说没有意义,这也是以虔诚心做的。但是世间人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出世间人求的是心灵上的东西。求本身是一种苦,求不得苦是佛讲的人生八大苦之一,最好不要求。你现在有地位,有钱财等,是自己前世修来的,是自己前世行持善法的一种果报。自己前世种过很多福田,现在成熟在了自己身上,这都是修来的,求是没有用的。若是自己修来的这些福德穷尽了,求也没有用,依然不会有的。若是没有穷尽,你不用求也会有。该来的就会来,不该来的就不会来;该有的就会有,不该有的就不会有。  我听说在座的各位也不是都学佛的,但都比较喜欢做善事,这点特别好。但是要记住,无论做善事还是种福德,尽量以智慧做。做善事,做功德没有错,但如果缺乏智慧,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的烦恼、灾难等。现在有些人虽然有福报,但是也有烦恼、有灾难。因为这是前世种善根,做福德的时候,有不清净的行为和心态。我们经常讲要做些无漏的善事,无漏的功德。无漏就是不掺杂烦恼,不掺杂不好的手段。修这种善法,这种福德,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也是清净的,不会给你带来烦恼,也不会给你带来灾难。所以做功德,做善法,不能缺乏智慧,有智慧地做,这样将来为自己带来的福报也是清净的,也是圆满的。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 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达真堪布上师答:到庙里上高香,拜佛,不能说没有意义,这也是以虔诚心做的。但是世间人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出世间人求的是心灵上的东西。求本身是一种苦,求不得苦是佛讲的人生八大苦之一,最好不要求。你现在有地位,有钱财等,是自己前世修来的,是自己前世行持善法的一种果报。自己前世种过很多福田,现在成熟在了自己身上,这都是修来的,求是没有用的。若是自己修来的这些福德穷尽了,求也没有用,依然不会有的。若是没有穷尽,你不用求也会有。该来的就会来,不该来的就不会来;该有的就会有,不该有的就不会有。  我听说在座的各位也不是都学佛的,但都比较喜欢做善事,这点特别好。但是要记住,无论做善事还是种福德,尽量以智慧做。做善事,做功德没有错,但如果缺乏智慧,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的烦恼、灾难等。现在有些人虽然有福报,但是也有烦恼、有灾难。因为这是前世种善根,做福德的时候,有不清净的行为和心态。我们经常讲要做些无漏的善事,无漏的功德。无漏就是不掺杂烦恼,不掺杂不好的手段。修这种善法,这种福德,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也是清净的,不会给你带来烦恼,也不会给你带来灾难。所以做功德,做善法,不能缺乏智慧,有智慧地做,这样将来为自己带来的福报也是清净的,也是圆满的。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 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达真堪布上师答:到庙里上高香,拜佛,不能说没有意义,这也是以虔诚心做的。但是世间人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出世间人求的是心灵上的东西。求本身是一种苦,求不得苦是佛讲的人生八大苦之一,最好不要求。你现在有地位,有钱财等,是自己前世修来的,是自己前世行持善法的一种果报。自己前世种过很多福田,现在成熟在了自己身上,这都是修来的,求是没有用的。若是自己修来的这些福德穷尽了,求也没有用,依然不会有的。若是没有穷尽,你不用求也会有。该来的就会来,不该来的就不会来;该有的就会有,不该有的就不会有。  我听说在座的各位也不是都学佛的,但都比较喜欢做善事,这点特别好。但是要记住,无论做善事还是种福德,尽量以智慧做。做善事,做功德没有错,但如果缺乏智慧,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的烦恼、灾难等。现在有些人虽然有福报,但是也有烦恼、有灾难。因为这是前世种善根,做福德的时候,有不清净的行为和心态。我们经常讲要做些无漏的善事,无漏的功德。无漏就是不掺杂烦恼,不掺杂不好的手段。修这种善法,这种福德,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也是清净的,不会给你带来烦恼,也不会给你带来灾难。所以做功德,做善法,不能缺乏智慧,有智慧地做,这样将来为自己带来的福报也是清净的,也是圆满的。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修行能解决人生的危机和身体的疾病吗 修行能解决人生的危机和身体的疾病吗?上师答:现在都比较注重营养,但是最主要的是心态。前几年我看到一个报道,写的是美国在营养和环境方面搞得最好,但是60%以上的人都有心脏病。健康跟环境、营养也有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心态。心情好了,病自然就好了。还有些无法治疗的病,以前我们藏地也有过这种情况。比如麻风病,以前是无法医治的,只能等死。有人患了这种病之后,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寺院,一个人上山了。过了好多年却没有死,下山了。在汉地也有这种情况,我刚到汉地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已经无法医治了。后来我让他学佛,让他闭关念莲师心咒,他闭关念了一千万遍的莲师心咒,最后好了,现在还在世,而且很健康,就是心态的原因。 还有一个报道,写的是丹麦的一对七十多岁的夫妇,长的特别年轻,他们有个三十多岁的女儿,他们长得比女儿还年轻。这件事轰动了全国,很多研究人员都去研究了,也没有研究出结果。他们和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身体结构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来很多记者去采访了夫妇两个,他们说因为自己心情好,心态好就不衰老。想年轻漂亮,心态很重要,若是心态好了,就不用化妆了。若心里总是焦虑、烦恼,身体自然就会受到伤害,自然就要短命。如果想健康,想年轻,就好好地学修佛法,学修一些真理,升华自己内心的智慧。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修行能解决人生的危机和身体的疾病吗? 修行能解决人生的危机和身体的疾病吗?上师答:现在都比较注重营养,但是最主要的是心态。前几年我看到一个报道,写的是美国在营养和环境方面搞得最好,但是60%以上的人都有心脏病。健康跟环境、营养也有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心态。心情好了,病自然就好了。还有些无法治疗的病,以前我们藏地也有过这种情况。比如麻风病,以前是无法医治的,只能等死。有人患了这种病之后,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寺院,一个人上山了。过了好多年却没有死,下山了。在汉地也有这种情况,我刚到汉地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已经无法医治了。后来我让他学佛,让他闭关念莲师心咒,他闭关念了一千万遍的莲师心咒,最后好了,现在还在世,而且很健康,就是心态的原因。 还有一个报道,写的是丹麦的一对七十多岁的夫妇,长的特别年轻,他们有个三十多岁的女儿,他们长得比女儿还年轻。这件事轰动了全国,很多研究人员都去研究了,也没有研究出结果。他们和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身体结构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来很多记者去采访了夫妇两个,他们说因为自己心情好,心态好就不衰老。想年轻漂亮,心态很重要,若是心态好了,就不用化妆了。若心里总是焦虑、烦恼,身体自然就会受到伤害,自然就要短命。如果想健康,想年轻,就好好地学修佛法,学修一些真理,升华自己内心的智慧。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修行能解决人生的危机和身体的疾病吗? 修行能解决人生的危机和身体的疾病吗?上师答:现在都比较注重营养,但是最主要的是心态。前几年我看到一个报道,写的是美国在营养和环境方面搞得最好,但是60%以上的人都有心脏病。健康跟环境、营养也有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心态。心情好了,病自然就好了。还有些无法治疗的病,以前我们藏地也有过这种情况。比如麻风病,以前是无法医治的,只能等死。有人患了这种病之后,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寺院,一个人上山了。过了好多年却没有死,下山了。在汉地也有这种情况,我刚到汉地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已经无法医治了。后来我让他学佛,让他闭关念莲师心咒,他闭关念了一千万遍的莲师心咒,最后好了,现在还在世,而且很健康,就是心态的原因。 还有一个报道,写的是丹麦的一对七十多岁的夫妇,长的特别年轻,他们有个三十多岁的女儿,他们长得比女儿还年轻。这件事轰动了全国,很多研究人员都去研究了,也没有研究出结果。他们和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身体结构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来很多记者去采访了夫妇两个,他们说因为自己心情好,心态好就不衰老。想年轻漂亮,心态很重要,若是心态好了,就不用化妆了。若心里总是焦虑、烦恼,身体自然就会受到伤害,自然就要短命。如果想健康,想年轻,就好好地学修佛法,学修一些真理,升华自己内心的智慧。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为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这是佛讲的善恶因果,佛讲“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命运的主宰。所以佛说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若是去断恶行善,就可以快乐,就可以幸福。  现在很多人都是颠倒的,想得到快乐,却不去种快乐的因——不去做善法;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偏偏去做一些恶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想所行背道而驰。佛讲不能愚痴颠倒,一定要相信善恶因果,一定要好好地取舍善恶因果。有的人说命运是注定的。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佛用究竟的智慧观察到的,然后宣说的。改变命运不要靠神,也不要靠一些外在的力量,而要靠自己。那靠自己怎样去改变命运呢?就是改变心态,这样就会改变命运。  有很多跟我学佛的人,心态一改变,一切都改变了。以前单位的领导对自己不好,家里的先生对自己不好,儿子也对自己有意见,哪里都不好。学佛以后,以佛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一切都改变了。领导对自己好了,先生对自己好了,家庭生活都圆满了,这是事实。我们想改变外边的东西是很难的,主要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是佛教给我们的窍诀。你改变了心态,一切自然就改变了。如果不去改变心态,一切很难改变。改变心态要靠智慧,若是没有智慧就不能改变心态。主要是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都是善果,改变命运就要这样,这是一种最究竟的改变命运的方法。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为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这是佛讲的善恶因果,佛讲“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命运的主宰。所以佛说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若是去断恶行善,就可以快乐,就可以幸福。  现在很多人都是颠倒的,想得到快乐,却不去种快乐的因——不去做善法;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偏偏去做一些恶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想所行背道而驰。佛讲不能愚痴颠倒,一定要相信善恶因果,一定要好好地取舍善恶因果。有的人说命运是注定的。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佛用究竟的智慧观察到的,然后宣说的。改变命运不要靠神,也不要靠一些外在的力量,而要靠自己。那靠自己怎样去改变命运呢?就是改变心态,这样就会改变命运。  有很多跟我学佛的人,心态一改变,一切都改变了。以前单位的领导对自己不好,家里的先生对自己不好,儿子也对自己有意见,哪里都不好。学佛以后,以佛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一切都改变了。领导对自己好了,先生对自己好了,家庭生活都圆满了,这是事实。我们想改变外边的东西是很难的,主要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是佛教给我们的窍诀。你改变了心态,一切自然就改变了。如果不去改变心态,一切很难改变。改变心态要靠智慧,若是没有智慧就不能改变心态。主要是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都是善果,改变命运就要这样,这是一种最究竟的改变命运的方法。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为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这是佛讲的善恶因果,佛讲“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命运的主宰。所以佛说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若是去断恶行善,就可以快乐,就可以幸福。  现在很多人都是颠倒的,想得到快乐,却不去种快乐的因——不去做善法;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偏偏去做一些恶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想所行背道而驰。佛讲不能愚痴颠倒,一定要相信善恶因果,一定要好好地取舍善恶因果。有的人说命运是注定的。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佛用究竟的智慧观察到的,然后宣说的。改变命运不要靠神,也不要靠一些外在的力量,而要靠自己。那靠自己怎样去改变命运呢?就是改变心态,这样就会改变命运。  有很多跟我学佛的人,心态一改变,一切都改变了。以前单位的领导对自己不好,家里的先生对自己不好,儿子也对自己有意见,哪里都不好。学佛以后,以佛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一切都改变了。领导对自己好了,先生对自己好了,家庭生活都圆满了,这是事实。我们想改变外边的东西是很难的,主要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是佛教给我们的窍诀。你改变了心态,一切自然就改变了。如果不去改变心态,一切很难改变。改变心态要靠智慧,若是没有智慧就不能改变心态。主要是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都是善果,改变命运就要这样,这是一种最究竟的改变命运的方法。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降服内在的敌人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   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想降伏敌人,就要降伏内在的敌人。内在的敌人就是嗔恨心,它才是伤害我们身体,破坏我们相续的真正敌人。若是你心不动,这些敌人也拿你没办法。虽然他们能骗走你的钱,但骗不走你的心;虽然他们能打到你的身,但打不到你的心。心动才是伤害,心不动不是伤害。都是消业还债,都不是无因无缘,不是平白无故的,都是应该的。我们有一句法语:“你真正明白了,真正有修行了,一切都是应该的,都是正常的。”要把一切都看成正常,看成应该,因为都是因缘果报。这些缘法、显现,就是这样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该聚时聚,该散时散,该来时来,该去时去,该死时死,该生时生。   不要觉得自己懂得多,都明白了,就认为自己很有智慧,很有修行。应该拿这个作为标准来衡量。这些缘法,这些显现,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是何种境相,都看成正常,看成应该,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有智慧,有修行了。之前没有啊!觉得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觉得这个不正常,那个不正常,这是没有智慧,没有修行。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有慈悲心就没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就没有看不惯的事。   想降伏敌人,消灭敌人,就要降伏、消灭内在的敌人。也就是降伏、息灭嗔恨心。没有嗔恨心,就没有敌人了。外在的敌人,你也降伏不尽,也不一定能降伏得了。即使降伏了将来还会有,欠的债还要还,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比如你认为这个人对自己不好,伤害了自己,然后再去伤害他,甚至把他杀掉,还要杀光他的子孙后代——但是你要担因果,将来要还命,杀一条命要还五百条。所以不要去嗔恨、去降伏外在的敌人,这是不合理的,没完没了的。   你应该以慈悲作武器,发动慈悲的军队,去降伏和消灭内在的嗔恨心,这样敌人就没有了。仁者无敌,没有了嗔恨心,有了慈悲心,就没有了敌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若是想学佛,想做智者,就要这样。其实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嗔恨心。我们经常讲的,魔王波旬就是我执。降伏了嗔恨心,就是降伏了敌人;降伏了我执,就降伏了魔王波旬。 ——摘自达真堪布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 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达真堪布上师答:这是在讲战胜自我。人很难战胜的就是自我,放下了自我就解脱了。但我们就是放不下自我,这也叫傲慢心。人人都有傲慢心,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功德。在《萨迦格言》中有一个比喻:山谷中的小溪虽然小,但是声音大;大海虽然浩瀚无际,但是却没有声音。有一些微不足道功德的人,非常傲慢,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佛讲:“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傲慢心是一般凡夫都有的,有傲慢心就没有功德。   佛法讲顶礼——顶礼佛,顶礼菩萨,顶礼上师。身顶礼是磕头,语顶礼是诵经、念咒,意顶礼是恭敬心。三种顶礼中,意顶礼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若是没有恭敬心,念佛、念咒、拜佛没有多大的功德和意义。   傲慢心有两个特点:有傲慢心就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有傲慢心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有傲慢心就不会对照自己,就不会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毛病,那么多缺点;有傲慢心就会看不起他人,就看不到他人的功德。顶礼是种恭敬心,是对治傲慢心的。恭敬心就是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比如说我们给佛磕头,是因为我们知道佛有很多无漏的功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还有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为自己没有这些功德感到惭愧。   发现了佛的这些功德,然后有欢喜之心,这也是信心,对佛是否有信心就看这点。同时有一种惭愧心,因为自己不如佛。这两种心综合在一起就是恭敬心。是否有恭敬心就以这个标准衡量。有了惭愧心,就会改掉这些毛病,改正这些缺点。对佛的功德、智慧有一种欢喜心,就一定会争取获得这些功德、智慧,这样就会有进步,就会有变化。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多看他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自然就会恭敬家人,自然就会恭敬同事。这样家庭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单位的问题也自然就化解了。以恭敬心对治傲慢心,这点很重要。   无论在家里,在单位,还是在其他地方,尽量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不是在行为上放,而是在心态上放,这样你的功德在最高处。若是你处处把自己放到最高处的时候,你的功德和德能都在最低处。所以尽量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多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多去利益和奉献他人。这种利他的心,这种奉献的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这里有很多企业家,也应该有这种经验和体会,真正去利益他人,去奉献的时候,心里才有真正的快乐。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 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达真堪布上师答:这是在讲战胜自我。人很难战胜的就是自我,放下了自我就解脱了。但我们就是放不下自我,这也叫傲慢心。人人都有傲慢心,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功德。在《萨迦格言》中有一个比喻:山谷中的小溪虽然小,但是声音大;大海虽然浩瀚无际,但是却没有声音。有一些微不足道功德的人,非常傲慢,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佛讲:“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傲慢心是一般凡夫都有的,有傲慢心就没有功德。   佛法讲顶礼——顶礼佛,顶礼菩萨,顶礼上师。身顶礼是磕头,语顶礼是诵经、念咒,意顶礼是恭敬心。三种顶礼中,意顶礼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若是没有恭敬心,念佛、念咒、拜佛没有多大的功德和意义。   傲慢心有两个特点:有傲慢心就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有傲慢心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有傲慢心就不会对照自己,就不会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毛病,那么多缺点;有傲慢心就会看不起他人,就看不到他人的功德。顶礼是种恭敬心,是对治傲慢心的。恭敬心就是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比如说我们给佛磕头,是因为我们知道佛有很多无漏的功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还有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为自己没有这些功德感到惭愧。   发现了佛的这些功德,然后有欢喜之心,这也是信心,对佛是否有信心就看这点。同时有一种惭愧心,因为自己不如佛。这两种心综合在一起就是恭敬心。是否有恭敬心就以这个标准衡量。有了惭愧心,就会改掉这些毛病,改正这些缺点。对佛的功德、智慧有一种欢喜心,就一定会争取获得这些功德、智慧,这样就会有进步,就会有变化。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多看他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自然就会恭敬家人,自然就会恭敬同事。这样家庭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单位的问题也自然就化解了。以恭敬心对治傲慢心,这点很重要。   无论在家里,在单位,还是在其他地方,尽量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不是在行为上放,而是在心态上放,这样你的功德在最高处。若是你处处把自己放到最高处的时候,你的功德和德能都在最低处。所以尽量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多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多去利益和奉献他人。这种利他的心,这种奉献的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这里有很多企业家,也应该有这种经验和体会,真正去利益他人,去奉献的时候,心里才有真正的快乐。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 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达真堪布上师答:这是在讲战胜自我。人很难战胜的就是自我,放下了自我就解脱了。但我们就是放不下自我,这也叫傲慢心。人人都有傲慢心,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功德。在《萨迦格言》中有一个比喻:山谷中的小溪虽然小,但是声音大;大海虽然浩瀚无际,但是却没有声音。有一些微不足道功德的人,非常傲慢,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佛讲:“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傲慢心是一般凡夫都有的,有傲慢心就没有功德。   佛法讲顶礼——顶礼佛,顶礼菩萨,顶礼上师。身顶礼是磕头,语顶礼是诵经、念咒,意顶礼是恭敬心。三种顶礼中,意顶礼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若是没有恭敬心,念佛、念咒、拜佛没有多大的功德和意义。   傲慢心有两个特点:有傲慢心就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有傲慢心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有傲慢心就不会对照自己,就不会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毛病,那么多缺点;有傲慢心就会看不起他人,就看不到他人的功德。顶礼是种恭敬心,是对治傲慢心的。恭敬心就是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比如说我们给佛磕头,是因为我们知道佛有很多无漏的功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还有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为自己没有这些功德感到惭愧。   发现了佛的这些功德,然后有欢喜之心,这也是信心,对佛是否有信心就看这点。同时有一种惭愧心,因为自己不如佛。这两种心综合在一起就是恭敬心。是否有恭敬心就以这个标准衡量。有了惭愧心,就会改掉这些毛病,改正这些缺点。对佛的功德、智慧有一种欢喜心,就一定会争取获得这些功德、智慧,这样就会有进步,就会有变化。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多看他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自然就会恭敬家人,自然就会恭敬同事。这样家庭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单位的问题也自然就化解了。以恭敬心对治傲慢心,这点很重要。   无论在家里,在单位,还是在其他地方,尽量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不是在行为上放,而是在心态上放,这样你的功德在最高处。若是你处处把自己放到最高处的时候,你的功德和德能都在最低处。所以尽量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多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多去利益和奉献他人。这种利他的心,这种奉献的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这里有很多企业家,也应该有这种经验和体会,真正去利益他人,去奉献的时候,心里才有真正的快乐。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 衰败转为道用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衰败转为道用。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修行就是要把心态放平。我们有句法语,心放正了,一切都风平浪静;心态放平了,一切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比较艰难、困难、遭受种种磨难,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的时候,恒常受人欺负。这也是自己的业果,到哪里都被人欺负。在山下不行,在家里不行,到山上,到庙里也不行,躲也躲不掉,没有办法。   “且为重疾恶魔逼”,指的是重病缠身。被恶魔逼迫,中邪了,着魔了。一切不吉利、不幸的事都遭遇了,这叫衰败。在各方面最衰败的时候也不能自卑,要多看自己的功德和成就,往下比:“我虽然很痛苦,但是和地狱的众生相比,我的痛苦不算什么。我现在得到了人身,还没有堕落地狱,没有感受地狱的痛苦,这是幸运的。虽然我现在非常贫困、一无所有,但是和饿鬼道的众生相比,我太有福报了。虽然我现在很愚痴、呆笨,但是和旁生道的众生相比,我也很聪明,也很有智慧。有些人比我还困难,比我还痛苦,比我还呆笨。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这是多大的福报啊!”这样心态就调整好了,不会自卑,也不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了。这个时候要增强自信心,自己夸自己,自己赞叹自己:“你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你有修持正法的机缘和条件了,你太有福报了,太幸运了。”   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困难是暂时的,既不要把一时的困难看得太重,也不要把一时的助缘和条件看得太重,这都不算什么。财富不是福,法福才是福;世间的聪明不是智慧,能修持正法,能明白佛理才是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是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真的,有佛法,有正法,就什么都有了。   困难、磨难、坎坷与挫折是我们成就的助缘,是帮助我们消业,增长我们的福报和智慧。智慧是在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如果想修行,想成就就不要逃避,要去面对、磨练,最后才能成就。   我们经常想逃避,没有钱想逃避,拼命地想发财;有病想逃避,到处求健康;有坎坷或磨难的时候,又想逃避,到处去求,为了摆脱这种境遇而不择手段。不要逃避,要学会面对。什么叫勇士勇母?应该有一颗勇敢的心,有一颗安忍的心,忍受再忍受。在一切境相当中真正做到心如如不动,才是真正的成就。   困难只是暂时的。“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啊?”没有事,工作会找到的。“我三四十岁了,到现在还没有成家怎么办啊?父母为这件事也很担心啊!”不要跟父母学,父母对你是慈爱的,但他们是凡夫,没有智慧。你不是遇到佛法了么,你不是学法修行了么,应该有智慧啊!机缘可以等,不可以求,都会有的。“我事业不顺利,赔钱了怎么办呢?”没有事,赚钱也是暂时的,赔钱也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赔钱,也不可能永远赚钱。   不要把这些世间的琐事、一些境相看得太重,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假的。佛讲“诸行无常”,“行”就是因缘和合。即因缘和合的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当中变。“诸法无我”,一切都是假相,如幻如梦,都是不可靠的,发生什么都很正常。梦境、谎话都是不可靠的。   这些艰难困苦都可以转为道用,从中消业、还债,从中磨练自己的习性。它们都是你修行、成就的助缘,都是好事。你应该尽量调整心态,把心态放平,实在不行就多看自己的功德、成就,往下比。这就是知足,就是圆满。   什么叫知足?无论在何种状况、条件、境遇下,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最好的,什么都有,什么都好,这叫知足。知足是常乐,知足是圆满。其实做到了知足,就是修大圆满;把握住了当下、活在了当下,就是大圆满。追随过去,迎接未来,执着现在,不会有圆满的。 ——摘自达真堪布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达真堪布:人生如戏,如何面对其中的顺境和逆境? 达真堪布上师答:顺境和逆境,这些显现都是自然的,其实没有什么。若是你自己不去执着,能够放下,都是一种成就的助缘,也是一件好事;若是自己执着放不下,都是一种违缘,都是一件坏事。所以,无论遇到顺境逆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心态的平静,这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自己能保持这种心态,能把握这种心态,这叫“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一个大成就者和一个普通凡夫,他们在吃喝拉撒方面不会有任何差别。当时佛陀和其他弟子都一样吃喝拉撒,佛每天也出去化缘,但是内心的境界是不同的,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会如如不动。这个时候就是“境随心转”,就是“大自在”,不会受外境的影响,也不会因此而烦恼。凡夫就不一样了,凡夫就会受影响,然后烦恼,甚至去造业,这是区别。   为什么说轮回苦?就是说若是你的心随境转了,这叫轮回,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了。总是因为这些境而动心,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这些患得患失都是一种痛苦。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缘聚缘散,当成一种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你就是大自在了。若是你的心总随着境转,那你永远是烦恼的。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无论你是何种条件都一样,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永远是烦恼的。   其实,不能说顺境逆境不可怕,但是顺境与逆境相比,我觉得顺境更可怕。因为在逆境中有时候我们能发现,有时候能转念,但是在顺境中很难把握,只知道去享受,去造业了,根本不会考虑将来怎样,不会考虑这个是对还是错,得意忘形了,真的是很可怕的。逆境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但是顺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逆境是直接地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顺境是间接地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如果放下了,都不可怕;如果放不下,都非常可怕。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阿弥陀佛◥__达真堪布:人生如戏,如何面对其中的顺境和逆境? 达真堪布上师答:顺境和逆境,这些显现都是自然的,其实没有什么。若是你自己不去执着,能够放下,都是一种成就的助缘,也是一件好事;若是自己执着放不下,都是一种违缘,都是一件坏事。所以,无论遇到顺境逆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心态的平静,这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自己能保持这种心态,能把握这种心态,这叫“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一个大成就者和一个普通凡夫,他们在吃喝拉撒方面不会有任何差别。当时佛陀和其他弟子都一样吃喝拉撒,佛每天也出去化缘,但是内心的境界是不同的,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会如如不动。这个时候就是“境随心转”,就是“大自在”,不会受外境的影响,也不会因此而烦恼。凡夫就不一样了,凡夫就会受影响,然后烦恼,甚至去造业,这是区别。   为什么说轮回苦?就是说若是你的心随境转了,这叫轮回,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了。总是因为这些境而动心,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这些患得患失都是一种痛苦。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缘聚缘散,当成一种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你就是大自在了。若是你的心总随着境转,那你永远是烦恼的。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无论你是何种条件都一样,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永远是烦恼的。   其实,不能说顺境逆境不可怕,但是顺境与逆境相比,我觉得顺境更可怕。因为在逆境中有时候我们能发现,有时候能转念,但是在顺境中很难把握,只知道去享受,去造业了,根本不会考虑将来怎样,不会考虑这个是对还是错,得意忘形了,真的是很可怕的。逆境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但是顺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逆境是直接地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顺境是间接地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如果放下了,都不可怕;如果放不下,都非常可怕。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人生如戏,如何面对其中的顺境和逆境? 达真堪布上师答:顺境和逆境,这些显现都是自然的,其实没有什么。若是你自己不去执着,能够放下,都是一种成就的助缘,也是一件好事;若是自己执着放不下,都是一种违缘,都是一件坏事。所以,无论遇到顺境逆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心态的平静,这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自己能保持这种心态,能把握这种心态,这叫“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一个大成就者和一个普通凡夫,他们在吃喝拉撒方面不会有任何差别。当时佛陀和其他弟子都一样吃喝拉撒,佛每天也出去化缘,但是内心的境界是不同的,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会如如不动。这个时候就是“境随心转”,就是“大自在”,不会受外境的影响,也不会因此而烦恼。凡夫就不一样了,凡夫就会受影响,然后烦恼,甚至去造业,这是区别。   为什么说轮回苦?就是说若是你的心随境转了,这叫轮回,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了。总是因为这些境而动心,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这些患得患失都是一种痛苦。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缘聚缘散,当成一种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你就是大自在了。若是你的心总随着境转,那你永远是烦恼的。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无论你是何种条件都一样,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永远是烦恼的。   其实,不能说顺境逆境不可怕,但是顺境与逆境相比,我觉得顺境更可怕。因为在逆境中有时候我们能发现,有时候能转念,但是在顺境中很难把握,只知道去享受,去造业了,根本不会考虑将来怎样,不会考虑这个是对还是错,得意忘形了,真的是很可怕的。逆境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但是顺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带来痛苦。逆境是直接地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顺境是间接地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如果放下了,都不可怕;如果放不下,都非常可怕。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怎样对待中伤、诋毁、诽谤自己的人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 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他人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中伤、诋毁、诽谤自己,到处说自己的坏话,但是这不存恨心,不以牙还牙,甚至四处宣扬他人的功德。多看他人的功德,多看自己的毛病,这是成就的根本。他人这样对待自己是好事。这些都可以转为道用。我曾经跟我的上师学习过这个方法,被人诽谤、中伤、诋毁不怕,这都是福。越中伤你,诽谤你,应该越不动心。   其实我们就是不勇敢,特别在意这些,特别在乎对方当面的言词,特别害怕别人背后的嘴巴。他人的言词,好与坏都是暂时的,都是随着他的情绪而变化的,是不可靠的。今天不好,也许明天就好了;今天好,也许明天就不好了。所以不要太在意,不要在乎这些,一切平等对待,不会有事的。他人的情绪随时都在变,脸色也是随时在变,表现也是随时在变,都是漂浮不定的,一切缘法都离不开这样的示现,很正常。   有人在背后说你也是很正常的。知道某个人在背后说自己了,嗔恨心就起来了,然后开始说对方,这叫愚痴。说就说吧!他赞叹你,你也不可能因此而成功、成就,或者一切都好起来。你的成功、成就,好或不好,和他的赞叹与诽谤没有任何关系。若是你自己有功德,没有过患,他人再诽谤你也没有用;若是你自己没有功德,没有德行,他人再赞叹你也没有用。他人高兴的时候,会很夸张地赞叹你;他人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很夸张地诽谤你,但这都不是真实的。   不要烦恼,不要害怕,主要是把握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的命运。你有功德就是有功德,你有过患就是有过患,这与他人的赞叹和诽谤没有多大关系。若是你自己有功德,你就是胜利者;若是你自己有过患,你就是失败者。主要是自己,和他人的嘴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要处处看他人的功德和优点,处处看自己的毛病和缺点。只看自己的毛病和缺点,这样才能改正自己的毛病和缺点;只看他人的功德和优点,这样才能学到他人的功德和优点,最后你才能圆满功德和福德。   凡夫是颠倒的,都是处处看自己的优点和功德,处处看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一眼就能看到别人的不是与短处,这也是你自己的心不清净。心不净,一切不净;心邪,一切都是邪的。这都是你自己的心。现在就要转变,我们学修了佛法,尤其修持了大乘佛法,就要看自己的毛病和缺点,看别人的功德和优点,去改去学,最后都能改掉,最后都能学到,然后你就圆满了,成就了。这就是“赞其功德佛子行”。 ——摘自达真堪布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达真堪布:这是心的幻化吗? 一切显现,一切法都是心。心是空性,所以,可以说心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无处在。站在空性的角度讲,心无处在,哪里都没有心,都不是心;从显现的角度讲,心无处不在,都是心。“怎么都是心?那我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吃心啊?”是!你是心的显现,你所吃的东西也是心之显现。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虽然屏幕里的人吃的东西、穿的衣服都是虚幻的,但都可以显现。 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和游舞,也就是心。如同大海和波浪一样,波浪的本性也是大海。同样,心的幻化也是心。没有明白的时候,可能很难理解。就像我们看魔术师表演一样,若是你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若是不知道,就会觉得奇怪啊!同样的道理,你不明白的时候,会觉得很神奇,“怎么都是心呢?怎么幻化的呀?”若是你真的明白了,一点都不神奇,很自然,很正常的。就像对魔术师自己来说,他所演的这些太简单了,太平常了!同样,对一个明白的人来说,“都是心的幻化,都是心。”这太简单了,太平常了。 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唯心主义啊?”不是。心的自性是空的,唯心主义不会有这么高的见解。 心无处在,心无处不在,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叫见性。很多人都说:“我见性了,我已经可以了……”有没有见性,就看你是否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智海撷贝】伤害了你的心才是真正的伤害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有一天,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人无因无缘地,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夺走了你所有的财产;这个时候,要做到不嗔恨,甚至把自己过去世中、未来世中、现在世中所积累的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他。   他人仅仅为了一己私欲,平白无故地、无因无缘地把你的财产都骗走了,把你所有的财产都抢走了,从世俗的角度来观察、思维这是很难忍受的一件事。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能嗔恨、不能报复。   嗔恨是害自己,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间接伤害自己的相续。身体毁坏了,相续也毁坏了,这是害上加害!如果你不生气,不嗔恨,他就伤害不到你,他只是夺走了你的财产,可没有夺走你的心;他只是损害了你的财产,但是没有损害你的心!伤害了你的心,那才是真正的伤害;剥夺了你心的宁静,那才是真正的剥夺,这时你应该穿上安忍的铠甲,好好地保护自己,这样他就伤害不到你了。其实,他这种行为,在现世看来是无因无缘的,但是站在前世与因果的角度来看,是你过去世中欠他的,现在他来讨债了,我们应该还给他。   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了,瞬间的生气就会减少寿命,若是不生气,不嗔恨,你会很长寿、很健康。若是你生气、嗔恨,将来要感受同样的果报,而且还不能了债。若是报复,又跟他接上了恶缘,那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也是个小轮回。   当你真正从内心里忍辱了,安忍了,就是说你能真正发出自轻他重的菩提心时,才能了这个缘、还这个债,这个小轮回就结束了。否则,这个轮回没有结束的时候,还会互相欠,互相还,互相讨债还债,没有尽头。   你现在学佛了,应该懂得结束轮回,不但不动心,不生气、不嗔恨、不与他结恶缘,相反与他结善缘,利用这个机缘,又积累了善根与福德,这叫转为道用。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可以转为道用。我们有一句法语:“在顺境中积福,在逆境中消业。”享受福报可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要跟佛学,享受福报的同时,再积累福报。有灾难、有痛苦是好事,利用这个机缘,再去积累善根,消除往昔所造下的恶业,这就是“在逆境中消业”,不是痛苦而是消业。被骗走了、抢走了、夺走了,应该回向,“这是我欠他的,现在还他了!”然后发愿把自己在三世中所积累的善根都回向给他,愿他因此而得到利益、获得幸福,早日离苦得乐。这样,你跟他就不是结恶缘,而是结善缘了,将来就能帮助他,度化他,再也不相互伤害了,这是了缘了债。利用一切机会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生死。若是不能了生死之苦,就无法了一切痛苦,有生死就有一切痛苦。   自轻他重。自他平等只有一个偈诵,自他交换也只有一个偈诵,而自轻他重的偈诵多,说明自轻他重非常重要。我们经常是“自重他轻”,现在学佛了,修学大乘佛法了,应该看轻自己,看重他人;对自己的名誉看得轻,把他人的名誉看得重。有一句法语:“处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别人放在最高处。”这也是一种解脱成就的方法。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侯,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不要总是去抢去争。抢来抢去,争来争去,现在应该到头了吧! ——摘自达真堪布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达真堪布:谨慎选择善知识 无论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都会对你产生不一般影响。我们要亲近善知识,不能亲近恶知识。要得遇善知识的摄受,不能得遇恶知识的摄受。如果遇到、亲近了恶知识,相续中再也不会产生善业,不会产生正知正见,并且相续当中稍微有的一点正知正见和善业也会受到损害,逐渐消失。剩下的就是恶业和邪思邪见。这样,不用说解脱、成就,就连获得人天安乐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堕入三恶道,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再也不会有解脱和成佛的机会。 若要亲近上师和善知识,首先要仔细观察,盲目接触很危险!一旦你亲近的、跟随的是恶知识,就彻底堕落恶趣了。但若是不善于观察,不依佛的教言去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我们经常说这个慈悲,那个智慧,却不知道什么叫慈悲,也不知道什么叫智慧。“哎呦,太慈悲了,太有智慧了!”是怎样慈悲的?“对我太好了,经常送我东西,陪我聊天,经常表扬我。”这不一定是慈悲。上师善知识摄受弟子的方便有很多。送你东西、陪你聊天,这也是一种摄受的方法,但也不全是这样的。 所以大家自己应该有观察的能力,首先要懂得一些佛理,要了解佛经里所讲的教言。有足够的闻思了,你才有观察和分辨的能力。不要只凭自己的感觉,看着感觉好就接近,“没有错,这就是!”这样轻易判断。自己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因为你现在还没有观察量,没有分辨的能力。若是你有,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量来分辨。 “有那么大的名气,有那么多弟子,应该是个具德的上师吧?”其实不一定。末法时期,盲从的情况非常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骗子更容易受欢迎一些。大家要善于观察,不要盲目接触,盲目跟随,否则,将来会一起下地狱,出脱无期。 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成为善知识的。善知识有善知识的标准。小乘有小乘的标准,大乘有大乘的标准,显宗有显宗的标准,密宗有密宗的标准,希望大家能够以这些标准去衡量、去判断。一个真正的上师或善知识,利益众生的唯一手段、唯一方便就是讲经说法。尽量依止这样的上师,这是不会有错的。因为这是佛当年摄受弟子、救度众生时用的唯一方法。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达真堪布:坚持共修可以加快成就 坚持共修可以加快成就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尤其是密宗非常强调共修,通过共修特别容易成就。在历史上,密法刚开始弘扬的时候,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都在弘法。文殊菩萨在天界和那些天人一起共修密法,当时有十万个持明(成就者)参加,结果共修结束后都即身成佛了;观音菩萨是在龙宫里给那些众生传密法,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通过共修也都在当下成佛了;金刚手菩萨是在神道给那些神传讲密法,当时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后来他们也是通过共修,通过这样的善巧方便而任运成就的。 在人间也是这样,喇荣五明佛学院也有持明法会。当时法王在喇荣开法会时,十万位有形无形的持明参加了法会,所以现在喇荣的四大法会之一就是持明法会。不但共修的力量如此之大,而且它还有很多密义,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含义。我们平时参加共修,虽然谈不上有很大的规模,但其意义是相同的。 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你可以天天参加共修。尤其是刚入门的初学者,最好也都能抽时间参加共修,一个星期、一个月都行,哪怕是学修一两个小时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可以到当地的坛城、小组参加共修,也可以到网络共修讲堂参加共修。长期不间断地和大家一起学修,不但能得到共修的所有功德和利益,彼此还可以分享修行的心得与体悟,互相鼓励帮助,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自身的修行肯定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达真堪布:坚持共修可以加快成就 坚持共修可以加快成就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尤其是密宗非常强调共修,通过共修特别容易成就。在历史上,密法刚开始弘扬的时候,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都在弘法。文殊菩萨在天界和那些天人一起共修密法,当时有十万个持明(成就者)参加,结果共修结束后都即身成佛了;观音菩萨是在龙宫里给那些众生传密法,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通过共修也都在当下成佛了;金刚手菩萨是在神道给那些神传讲密法,当时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后来他们也是通过共修,通过这样的善巧方便而任运成就的。 在人间也是这样,喇荣五明佛学院也有持明法会。当时法王在喇荣开法会时,十万位有形无形的持明参加了法会,所以现在喇荣的四大法会之一就是持明法会。不但共修的力量如此之大,而且它还有很多密义,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含义。我们平时参加共修,虽然谈不上有很大的规模,但其意义是相同的。 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你可以天天参加共修。尤其是刚入门的初学者,最好也都能抽时间参加共修,一个星期、一个月都行,哪怕是学修一两个小时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可以到当地的坛城、小组参加共修,也可以到网络共修讲堂参加共修。长期不间断地和大家一起学修,不但能得到共修的所有功德和利益,彼此还可以分享修行的心得与体悟,互相鼓励帮助,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自身的修行肯定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修法先使知见正,成佛须断轮回因 修法先使知见正,成佛须断轮回因现在很多修行人,不明白佛理。“做人太苦了,我要往生,再也不来了。”这种自私地求往生,能往生吗?佛讲过: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观修阿弥陀佛,回向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条件具备了,才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可能你想去就去。天天盲修瞎炼,一进佛堂,把门一关,什么也不管了,自己敲、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家里很多人都不信佛,都不愿意听。他们一生气,一起烦恼,然后就开始诽谤佛法。那边伤害众生,这边念佛,你念的这个佛能满意,能高兴吗? 我们皈依三宝的时候说过:皈依法,不伤害众生。法本身是饶益众生,是不恼害众生的。你已经恼害众生了,已经犯戒了,你所修的不是正法。不是正法哪有佛?佛不会保佑你的。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这样念佛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的人,一说禅宗殊胜,一说打坐好,就开始打坐。什么叫打坐,怎么去打坐,打坐干什么?都不懂。在那边糊里糊涂地,给自己要求,“什么善念恶念都不能有。”什么念也没有,这不是傻了吗?在这样无意识、无思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荒度人身,不可能往生,不可能成就。打坐参禅,明心见性是基础。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心回归当初,保持当初的状态,在本觉——本来具有的觉性当中安住,这才是真正的修禅。什么也不懂,马马虎虎的坐,这是轮回的因!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这都是不如法的。我不是针对一两个人说的,这是佛讲的道理,我替佛给大家讲,我们都把它当成镜子好好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种人。 还有的人,光会念几个咒语,也没有传承,也没有仪轨,也不知道五种圆满的基础,也不知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些修法,就认为“我已经修密了”,挺了不起似的。一问,“你修的是什么?”“不能说,我是修密法的。”意思是要保密,不能说的意思。实际上他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只是装得挺有修行。哪有这样修密法的。连出离心都没有,还说自己修密法。修密法五种圆满是基础,然后观想、手印、持咒都要会!所有的修法都要通过这三种力量:第一个是观修的力量,第二个是打手印的力量,第三个是持咒的力量。 你那样念佛,没有念好,一定会下地狱的。那样修禅,没有修好,一定会堕落恶趣,投生为傍生的。那样修密法,没有修好,一定会变成鬼神鬼魔的。修好了,是修佛的;修不好,是修魔的。不是成佛就是成魔。 其实我们都是实修者,不是要搞理论,不需要那么多知识,但是最基本的道理都要懂。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需要的都不懂,那你怎么修行?不懂佛理,不懂佛法还念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念,什么是佛。佛,梵语是“布达”,“布达”翻译过来是“觉”的意思。念佛要觉,你觉了才是念佛,你没有觉就是迷,这样的话,你是念佛的吗?你跟佛能相应吗?必须要懂道理,系统地学,按次第修。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达真堪布:修法先使知见正,成佛须断轮回因 修法先使知见正,成佛须断轮回因现在很多修行人,不明白佛理。“做人太苦了,我要往生,再也不来了。”这种自私地求往生,能往生吗?佛讲过: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观修阿弥陀佛,回向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条件具备了,才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可能你想去就去。天天盲修瞎炼,一进佛堂,把门一关,什么也不管了,自己敲、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家里很多人都不信佛,都不愿意听。他们一生气,一起烦恼,然后就开始诽谤佛法。那边伤害众生,这边念佛,你念的这个佛能满意,能高兴吗? 我们皈依三宝的时候说过:皈依法,不伤害众生。法本身是饶益众生,是不恼害众生的。你已经恼害众生了,已经犯戒了,你所修的不是正法。不是正法哪有佛?佛不会保佑你的。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这样念佛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的人,一说禅宗殊胜,一说打坐好,就开始打坐。什么叫打坐,怎么去打坐,打坐干什么?都不懂。在那边糊里糊涂地,给自己要求,“什么善念恶念都不能有。”什么念也没有,这不是傻了吗?在这样无意识、无思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荒度人身,不可能往生,不可能成就。打坐参禅,明心见性是基础。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心回归当初,保持当初的状态,在本觉——本来具有的觉性当中安住,这才是真正的修禅。什么也不懂,马马虎虎的坐,这是轮回的因!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这都是不如法的。我不是针对一两个人说的,这是佛讲的道理,我替佛给大家讲,我们都把它当成镜子好好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种人。 还有的人,光会念几个咒语,也没有传承,也没有仪轨,也不知道五种圆满的基础,也不知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些修法,就认为“我已经修密了”,挺了不起似的。一问,“你修的是什么?”“不能说,我是修密法的。”意思是要保密,不能说的意思。实际上他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只是装得挺有修行。哪有这样修密法的。连出离心都没有,还说自己修密法。修密法五种圆满是基础,然后观想、手印、持咒都要会!所有的修法都要通过这三种力量:第一个是观修的力量,第二个是打手印的力量,第三个是持咒的力量。 你那样念佛,没有念好,一定会下地狱的。那样修禅,没有修好,一定会堕落恶趣,投生为傍生的。那样修密法,没有修好,一定会变成鬼神鬼魔的。修好了,是修佛的;修不好,是修魔的。不是成佛就是成魔。 其实我们都是实修者,不是要搞理论,不需要那么多知识,但是最基本的道理都要懂。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需要的都不懂,那你怎么修行?不懂佛理,不懂佛法还念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念,什么是佛。佛,梵语是“布达”,“布达”翻译过来是“觉”的意思。念佛要觉,你觉了才是念佛,你没有觉就是迷,这样的话,你是念佛的吗?你跟佛能相应吗?必须要懂道理,系统地学,按次第修。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达真堪布:轮回之诱 在轮回中,我们觉得这个好、那个好,然后为了这些而造作恶业,遭受痛苦。 我们经常说“着魔”,其实,你能发现的并不是真正的魔,你未能发现的才是真正的魔。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好的、对的,实际上并不好、不对。我们就是这样迷惑、造业,最后堕落而遭受痛苦。 比如我们在投胎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母亲的子宫,感觉到的就是自己生前所喜欢的那些境相。假如你活着的时候喜欢去酒吧,这时你就发现这是个酒吧,觉得太好了,于是就进去了,结果投胎了。假如你活着的时候喜欢逛商场,这时你就会看到大商场,觉得太好了,就进去了,结果投胎了。假如你生前喜欢花园,这时你会看到花园,自己进去了,就投胎了……众生就是这样投胎而轮回的。 现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也是如此。为什么自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呢?谁都不会故意去制造烦恼和痛苦。但是没办法。你当时就觉得这个好、应该这样,结果自己给自己带来了烦恼和痛苦。比如,你觉得结婚好、应该结婚,结果结婚之后,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你觉得生孩子好、得生孩子,认为孩子是“宝贝”、得有个宝贝,结果等到“宝贝”来了,却烦恼不断,痛苦不息…… 魔王波旬天天向我们世间人射五种箭,这五种箭叫毒箭,也叫花箭。为什么叫“花箭”?看似很美。为什么叫“毒箭”?实际是毒,它能断除你的解脱之命。“五种箭”就是贪嗔痴慢疑。“魔王波旬”就是我执。从我执中产生贪嗔痴慢疑五毒,我们不但很难发现,还偏偏觉得很好、很正确,结果就这样陷进去了。这就是魔王波旬射的箭,看似美丽如花朵一样,实际是有毒的。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达真堪布: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佛以后,能否化妆、打扮?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化妆后的面孔容易搅乱自他的心,容易引起邪念,引发不净的行为,造作恶业。但善恶的关键是心态,化妆不化妆也要看发心。若是念头没有转过来,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恶事;若是念头转过来了,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善事。 密宗里讲,自身就是坛城。当你化妆的时候,如果是为了庄严自身坛城,那你化妆就是积福,就有功德,就不会造业。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那化妆不化妆都是造业。比如,你心里特别想化妆,但是因为不好意思、怕人笑话,就没化妆。这种行为不是出于真心,心已经不清净了,所以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造业了。 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态调整好了,你想化妆就去化妆,你不想化妆就不化妆。化妆也行,发心为众生表法;不化妆也行,学佛人干干净净、平平淡淡的,也很好。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都不是以清净心而化妆的。比如,你为什么要选择在快要出门应酬,或者是去见更多人的时候才化妆呢?如果你是为了庄严坛城,即使在家里也应该化妆啊!如果在家里无所谓,而在出入一些场合、应酬的时候就化妆,可见你的这个发心还是不清净的。这样,你化妆打扮就是有罪过的。 现在这个年代,学佛人应该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如果学佛的人不讲究仪表,邋里邋遢的,别人见了也不敢学、不敢修了。我们不能这样!要好好庄严自身,这也是一种表法。我们的自心就是佛性,自身就是坛城;爱护自己是爱护佛性,庄严自己是庄严坛城。 我们学佛人虽然要受戒、持戒,但更应该干净利索,更应该庄严。佛住世时,佛和弟子们就非常讲卫生。我们也一样,要干净整洁,但不能过度,不要因此而引起烦恼、引发不好的行为。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 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有些学佛人特别热衷于朝拜,甚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道场,然后就开始评价“这个道场清净,那个道场不清净……”  佛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你明白了之后要多去思维、尽量去做。比如,因果是怎样不虚的,轮回是怎么痛苦的……通过思维这些内容,才会知道什么是苦,轮回为什么苦,为什么要解脱,为什么要修行,这时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跑道场、到处朝拜也不是不行,但是相比之下,不是很重要。  朝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这样忆念也行:印度的某某地,西藏的某某处,都是圣地,是人间净土,那里有佛亲自加持过的佛像,有佛亲自传法的地方……你这样忆念,还能生起一点信心。若是你真正到那个地方看了,心里就会想:“这跟我家的佛像也没什么差别啊,这里跟我们那里也没什么差别啊……”今天见见这个飞来佛像,明天又去朝拜朝拜那个圣地……次数多了以后,就开始厌烦了,开始退失信心了。这样的朝拜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为了放松,偶尔去旅游,去朝拜一下也可以,但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有些人一有时间、一有条件就要跑。攒钱,攒假期……钱攒够了,时间攒够了,就跑了。其实,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和条件精进地闻思修,多闻,多思维,多观修、禅修,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方法,这样才可以真正解脱啊!  虽然我们都是凡夫,有一些烦恼习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学佛人,不能盲目。如果你是为了解脱、成佛,那么接下来就要明白怎样才能解脱、成佛,把这个弄清楚,然后去做一些能解脱、成佛的事,去修一些与解脱、成佛有关的法。否则,口头上说“要解脱,要成佛”,但实际做的却是与之相违背的事,这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所以,大家最好稳重一点,把这颗心放下来,别总是漂浮不定、犹豫不决。只有这样,才能见到佛,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的加持,或者称之为“磁场”。你内心稳重了、放下了才会有加持,否则不会有的。心那么乱,总是漂浮不定,不会得到这种加持,也不会有这种“磁场”。若是自己心不清净,到哪里都见不到佛;若是自己心清净,当下就能见到佛。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 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有些学佛人特别热衷于朝拜,甚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道场,然后就开始评价“这个道场清净,那个道场不清净……”  佛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你明白了之后要多去思维、尽量去做。比如,因果是怎样不虚的,轮回是怎么痛苦的……通过思维这些内容,才会知道什么是苦,轮回为什么苦,为什么要解脱,为什么要修行,这时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跑道场、到处朝拜也不是不行,但是相比之下,不是很重要。  朝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这样忆念也行:印度的某某地,西藏的某某处,都是圣地,是人间净土,那里有佛亲自加持过的佛像,有佛亲自传法的地方……你这样忆念,还能生起一点信心。若是你真正到那个地方看了,心里就会想:“这跟我家的佛像也没什么差别啊,这里跟我们那里也没什么差别啊……”今天见见这个飞来佛像,明天又去朝拜朝拜那个圣地……次数多了以后,就开始厌烦了,开始退失信心了。这样的朝拜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为了放松,偶尔去旅游,去朝拜一下也可以,但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有些人一有时间、一有条件就要跑。攒钱,攒假期……钱攒够了,时间攒够了,就跑了。其实,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和条件精进地闻思修,多闻,多思维,多观修、禅修,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方法,这样才可以真正解脱啊!  虽然我们都是凡夫,有一些烦恼习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学佛人,不能盲目。如果你是为了解脱、成佛,那么接下来就要明白怎样才能解脱、成佛,把这个弄清楚,然后去做一些能解脱、成佛的事,去修一些与解脱、成佛有关的法。否则,口头上说“要解脱,要成佛”,但实际做的却是与之相违背的事,这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所以,大家最好稳重一点,把这颗心放下来,别总是漂浮不定、犹豫不决。只有这样,才能见到佛,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的加持,或者称之为“磁场”。你内心稳重了、放下了才会有加持,否则不会有的。心那么乱,总是漂浮不定,不会得到这种加持,也不会有这种“磁场”。若是自己心不清净,到哪里都见不到佛;若是自己心清净,当下就能见到佛。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 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有些学佛人特别热衷于朝拜,甚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道场,然后就开始评价“这个道场清净,那个道场不清净……”  佛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你明白了之后要多去思维、尽量去做。比如,因果是怎样不虚的,轮回是怎么痛苦的……通过思维这些内容,才会知道什么是苦,轮回为什么苦,为什么要解脱,为什么要修行,这时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跑道场、到处朝拜也不是不行,但是相比之下,不是很重要。  朝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这样忆念也行:印度的某某地,西藏的某某处,都是圣地,是人间净土,那里有佛亲自加持过的佛像,有佛亲自传法的地方……你这样忆念,还能生起一点信心。若是你真正到那个地方看了,心里就会想:“这跟我家的佛像也没什么差别啊,这里跟我们那里也没什么差别啊……”今天见见这个飞来佛像,明天又去朝拜朝拜那个圣地……次数多了以后,就开始厌烦了,开始退失信心了。这样的朝拜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为了放松,偶尔去旅游,去朝拜一下也可以,但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有些人一有时间、一有条件就要跑。攒钱,攒假期……钱攒够了,时间攒够了,就跑了。其实,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和条件精进地闻思修,多闻,多思维,多观修、禅修,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方法,这样才可以真正解脱啊!  虽然我们都是凡夫,有一些烦恼习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学佛人,不能盲目。如果你是为了解脱、成佛,那么接下来就要明白怎样才能解脱、成佛,把这个弄清楚,然后去做一些能解脱、成佛的事,去修一些与解脱、成佛有关的法。否则,口头上说“要解脱,要成佛”,但实际做的却是与之相违背的事,这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所以,大家最好稳重一点,把这颗心放下来,别总是漂浮不定、犹豫不决。只有这样,才能见到佛,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的加持,或者称之为“磁场”。你内心稳重了、放下了才会有加持,否则不会有的。心那么乱,总是漂浮不定,不会得到这种加持,也不会有这种“磁场”。若是自己心不清净,到哪里都见不到佛;若是自己心清净,当下就能见到佛。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每分每秒都是解脱的机会 每分每秒都是解脱的机会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办法总是有的,因为我们有佛法。 四大假合的肉体,有病正常;没有一帆风顺的,有事也正常。这都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可怕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叫开悟。有修行的人,是勇敢的人,面对变故的时候特别镇定,事情处理得非常得当。而我们每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就像写字一样。有时候会写错,但是没关系,把心安稳下来,改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写错了就心慌意乱,就乱写乱改,那就更乱了。 如果心不在了,灵魂走了,肉体是不会痛苦的。对方伤害你的时候,可以伤害你的身体,但是不能让他伤害你的心;对方偷你的时候,可以偷走你的东西,但不能让他偷走你的心;对方扰乱你的时候,可以扰乱你的事,但是不能让他扰乱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没有动,对方就伤害不到你,干扰不了你;如果你动心了,就是伤害了自己,干扰了自己。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其实就是一颗心。 发生什么事都是应该的,都是因缘,就如同照镜子。在镜子面前你照桔子就显示桔子,照人就显示人,这都是因缘,都是自己造的。对境没有错,错都在自己。如果你有这样的见解,外境就伤害不到你。 前一段时间,一位居士的车子被人偷走了,但是她不仅没生烦恼,还认为这是还债,心里很高兴、很快乐。这就是有修行!如果想:为什么要偷我的东西呢?这样就会起烦恼。这些都是缘起,缘起法就是这样,生灭很正常。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修行,任何时候都可以修行。走路的时候修行了吗?坐车的时候修行了吗?没有吧?都错过了吧?每分每秒都是机会,但是我们都错过了!哪个不是修行的对境?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解脱,但是自己没把握住。生命是非常短暂的,说没有就没有了,说死就死了,所以都要好好修啊!我们有时候学不进去、修不起来,这都是业障、是魔。如果放不下自我,心就安稳不下来。魔不在别处,就在心里。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达真堪布:每分每秒都是解脱的机会 每分每秒都是解脱的机会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办法总是有的,因为我们有佛法。 四大假合的肉体,有病正常;没有一帆风顺的,有事也正常。这都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可怕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叫开悟。有修行的人,是勇敢的人,面对变故的时候特别镇定,事情处理得非常得当。而我们每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就像写字一样。有时候会写错,但是没关系,把心安稳下来,改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写错了就心慌意乱,就乱写乱改,那就更乱了。 如果心不在了,灵魂走了,肉体是不会痛苦的。对方伤害你的时候,可以伤害你的身体,但是不能让他伤害你的心;对方偷你的时候,可以偷走你的东西,但不能让他偷走你的心;对方扰乱你的时候,可以扰乱你的事,但是不能让他扰乱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没有动,对方就伤害不到你,干扰不了你;如果你动心了,就是伤害了自己,干扰了自己。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其实就是一颗心。 发生什么事都是应该的,都是因缘,就如同照镜子。在镜子面前你照桔子就显示桔子,照人就显示人,这都是因缘,都是自己造的。对境没有错,错都在自己。如果你有这样的见解,外境就伤害不到你。 前一段时间,一位居士的车子被人偷走了,但是她不仅没生烦恼,还认为这是还债,心里很高兴、很快乐。这就是有修行!如果想:为什么要偷我的东西呢?这样就会起烦恼。这些都是缘起,缘起法就是这样,生灭很正常。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修行,任何时候都可以修行。走路的时候修行了吗?坐车的时候修行了吗?没有吧?都错过了吧?每分每秒都是机会,但是我们都错过了!哪个不是修行的对境?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解脱,但是自己没把握住。生命是非常短暂的,说没有就没有了,说死就死了,所以都要好好修啊!我们有时候学不进去、修不起来,这都是业障、是魔。如果放不下自我,心就安稳不下来。魔不在别处,就在心里。 ---文章来源:大圆满法网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我们被人恭敬了,心里就欢喜;被人轻蔑了,心里就失落。其实这都没有什么。恭敬、赞叹,不恭敬、诽谤,又能如何?若是你有功德,别人再诽谤也没有用;若是你没有功德,别人再赞叹也没有用。  其实不要在意这些,因为这都是不可靠的。身边的人都是依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心情对我们进行评价的。他心情好了就赞叹,心情不好了就诽谤;自己觉得好了就赞叹,觉得不好了就诽谤。你对他好一点,他就高兴了,就会赞叹你如何好;明天你稍微不如他愿,他就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了。  这都仅仅是依他自己的感觉、想法去评价而已,并不是依事实真相。赞叹你,有什么可高兴的?诽谤你,有什么可伤心的?都是变化的。他今天高兴了就开始赞叹你,明天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你。他今天不高兴了诽谤你了,别在意,过几天他高兴了就会赞叹你的,也别执著!  你们现在就是太在意这些、执著这些,尤其是对别人的看法、态度。要求自己“得做好”,怕别人议论。议论就议论,有什么?有赞叹的,就有诽谤的;有诽谤的,就有赞叹的。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人人都诽谤你。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赞叹、满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所以,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活得自在一点,洒脱一点!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我们被人恭敬了,心里就欢喜;被人轻蔑了,心里就失落。其实这都没有什么。恭敬、赞叹,不恭敬、诽谤,又能如何?若是你有功德,别人再诽谤也没有用;若是你没有功德,别人再赞叹也没有用。  其实不要在意这些,因为这都是不可靠的。身边的人都是依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心情对我们进行评价的。他心情好了就赞叹,心情不好了就诽谤;自己觉得好了就赞叹,觉得不好了就诽谤。你对他好一点,他就高兴了,就会赞叹你如何好;明天你稍微不如他愿,他就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了。  这都仅仅是依他自己的感觉、想法去评价而已,并不是依事实真相。赞叹你,有什么可高兴的?诽谤你,有什么可伤心的?都是变化的。他今天高兴了就开始赞叹你,明天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你。他今天不高兴了诽谤你了,别在意,过几天他高兴了就会赞叹你的,也别执著!  你们现在就是太在意这些、执著这些,尤其是对别人的看法、态度。要求自己“得做好”,怕别人议论。议论就议论,有什么?有赞叹的,就有诽谤的;有诽谤的,就有赞叹的。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人人都诽谤你。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赞叹、满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所以,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活得自在一点,洒脱一点!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  我们被人恭敬了,心里就欢喜;被人轻蔑了,心里就失落。其实这都没有什么。恭敬、赞叹,不恭敬、诽谤,又能如何?若是你有功德,别人再诽谤也没有用;若是你没有功德,别人再赞叹也没有用。  其实不要在意这些,因为这都是不可靠的。身边的人都是依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心情对我们进行评价的。他心情好了就赞叹,心情不好了就诽谤;自己觉得好了就赞叹,觉得不好了就诽谤。你对他好一点,他就高兴了,就会赞叹你如何好;明天你稍微不如他愿,他就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了。  这都仅仅是依他自己的感觉、想法去评价而已,并不是依事实真相。赞叹你,有什么可高兴的?诽谤你,有什么可伤心的?都是变化的。他今天高兴了就开始赞叹你,明天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你。他今天不高兴了诽谤你了,别在意,过几天他高兴了就会赞叹你的,也别执著!  你们现在就是太在意这些、执著这些,尤其是对别人的看法、态度。要求自己“得做好”,怕别人议论。议论就议论,有什么?有赞叹的,就有诽谤的;有诽谤的,就有赞叹的。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人人都诽谤你。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赞叹、满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所以,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活得自在一点,洒脱一点!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阿弥陀佛◥____达真堪布: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 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禅修所产生的觉受里,也有很多是相似神通的,但不是真正的神通。当你真正修出寂止了,有禅定的时候,就会出现神通。这时不能执着神通,更不能玩神通。尤其是出家人玩神通,这是犯戒的。若是自己没有神通,却说有神通或者玩神通,这是犯根本戒的,这叫上人法妄语。在密乘戒里也是如此,若是没有上师的允许,玩神通或说神通,都属于失毁誓言。 玩神通学的是“神”,我们学的是“佛”,二者不一样!佛道与神道怎么能一样呢?信佛的人怎么去信神了呢?佛道与神道是两条道。就像我们寺院下面有两条路,往下去是到成都,往上去是到阿坝,这是不一样的两条路。同样,佛道和神道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修神道,只能成为神。神就是鬼,好一点的是阿修罗,但是也跟鬼差不多。我们有时候讲“六道”,有时候也讲“五趣”,即把阿修罗道划分到其他道里了。有时候把阿修罗划分到天界,因为他们跟天人很相似,福报大,可以享受一些属于世间的安乐;有时候把阿修罗道划分到饿鬼道,因为他们很多地方跟饿鬼很相似。饿鬼道里有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空游饿鬼是很富裕的,是有神通的,但也属于是饿鬼道的众生。 佛讲六道众生,其中包括饿鬼道,所以我们肯定相信他们的存在,也相信他们有神通。但是我们不是信仰神通,也不学神通,我们仅仅是相信有这么回事。信神通、玩神通者,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是真正的学佛人。 稳重、正直等,这是做人的原则;慈悲、智慧等,这是学佛的条件。我们要先做一个正确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一名合格的佛弟子、一名合格的修行人。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 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禅修所产生的觉受里,也有很多是相似神通的,但不是真正的神通。当你真正修出寂止了,有禅定的时候,就会出现神通。这时不能执着神通,更不能玩神通。尤其是出家人玩神通,这是犯戒的。若是自己没有神通,却说有神通或者玩神通,这是犯根本戒的,这叫上人法妄语。在密乘戒里也是如此,若是没有上师的允许,玩神通或说神通,都属于失毁誓言。 玩神通学的是“神”,我们学的是“佛”,二者不一样!佛道与神道怎么能一样呢?信佛的人怎么去信神了呢?佛道与神道是两条道。就像我们寺院下面有两条路,往下去是到成都,往上去是到阿坝,这是不一样的两条路。同样,佛道和神道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修神道,只能成为神。神就是鬼,好一点的是阿修罗,但是也跟鬼差不多。我们有时候讲“六道”,有时候也讲“五趣”,即把阿修罗道划分到其他道里了。有时候把阿修罗划分到天界,因为他们跟天人很相似,福报大,可以享受一些属于世间的安乐;有时候把阿修罗道划分到饿鬼道,因为他们很多地方跟饿鬼很相似。饿鬼道里有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空游饿鬼是很富裕的,是有神通的,但也属于是饿鬼道的众生。 佛讲六道众生,其中包括饿鬼道,所以我们肯定相信他们的存在,也相信他们有神通。但是我们不是信仰神通,也不学神通,我们仅仅是相信有这么回事。信神通、玩神通者,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是真正的学佛人。 稳重、正直等,这是做人的原则;慈悲、智慧等,这是学佛的条件。我们要先做一个正确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一名合格的佛弟子、一名合格的修行人。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达真堪布: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 警惕似是而非的“成就”禅修所产生的觉受里,也有很多是相似神通的,但不是真正的神通。当你真正修出寂止了,有禅定的时候,就会出现神通。这时不能执着神通,更不能玩神通。尤其是出家人玩神通,这是犯戒的。若是自己没有神通,却说有神通或者玩神通,这是犯根本戒的,这叫上人法妄语。在密乘戒里也是如此,若是没有上师的允许,玩神通或说神通,都属于失毁誓言。 玩神通学的是“神”,我们学的是“佛”,二者不一样!佛道与神道怎么能一样呢?信佛的人怎么去信神了呢?佛道与神道是两条道。就像我们寺院下面有两条路,往下去是到成都,往上去是到阿坝,这是不一样的两条路。同样,佛道和神道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修神道,只能成为神。神就是鬼,好一点的是阿修罗,但是也跟鬼差不多。我们有时候讲“六道”,有时候也讲“五趣”,即把阿修罗道划分到其他道里了。有时候把阿修罗划分到天界,因为他们跟天人很相似,福报大,可以享受一些属于世间的安乐;有时候把阿修罗道划分到饿鬼道,因为他们很多地方跟饿鬼很相似。饿鬼道里有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空游饿鬼是很富裕的,是有神通的,但也属于是饿鬼道的众生。 佛讲六道众生,其中包括饿鬼道,所以我们肯定相信他们的存在,也相信他们有神通。但是我们不是信仰神通,也不学神通,我们仅仅是相信有这么回事。信神通、玩神通者,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是真正的学佛人。 稳重、正直等,这是做人的原则;慈悲、智慧等,这是学佛的条件。我们要先做一个正确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一名合格的佛弟子、一名合格的修行人。 ------达真堪布新浪博客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