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尼奥小 圣安东尼奥小
关注数: 14 粉丝数: 116 发帖数: 6,687 关注贴吧数: 44
关于资金池后期瞎鸡儿建的猜想 正常游戏,前期资金池不是特别充裕的时候感觉不出来有瞎鸡儿建的情况发生。 资金池建设会根据人口、基建、以及利润三个方面来考虑。 有时候工厂没建在原材料场地是因为其他地方工资水平足够低,所以利润更高,所以才会去建设。 而到了后期,资金池动则300个艺术中心砸下去,建好后发现没人,资质不够、不盈利导致亏损,然后开始准备拆迁,这种疯癫行为似乎没有遵从以上原则。 我是这么猜想的,造一个建筑需要花费建造力的钱,同时私有化要花费150K,前期资金池经常会看见等待资助的情况出现。 在资助满足后,资金池会做一个判定,下一步是在哪造什么建筑,或者私有化哪一个建筑。 前期资金池再投资不充裕,所以每次投都会进行判定。 到了中期,比如资金池收入达到了500k,那么一次性就可以造三个建筑,对于大体量市场,三个建筑无足轻重。 而到了大后期,资金池收入达到10M,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就发生了。由于钱太多,某地造一个厂是有人且赚钱的,但ai在这一次判定中,一下把所有的本周收入及积累的钱在同一个时间点进行一次判定。 结论就是建这个厂*300,因为这些判定同一时间互相不影响所导致。 而不是建第一个建筑后进行二次判定。 所以为什么会在无人区投300级艺术学院呢,因为艺术品价格上涨,无人区没有自给农也没有城市中心,所以服务价格很高,而当地人口可能刚好满足一个艺术学院的工人需求且工资很低,于是同时平行下达了300个艺术学院的修建命令,为什么是300个,应该是跟庄园积累的钱和收入有关。 于是出现了300级艺术学院,秒杀500级水稻农田的疯狂举动。 而为什么是经常是这两个,是因为投资规则决定了农庄不投制造业,但可以投艺术学院,由于农业资源有限,一旦拿下一个新地盘,农庄资金就倾巢出动了。 金融区其实也一样,只是没这么夸张,100级起投有,300级起头暂时还没见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是如此,希望P社在每投一个建筑后都进行一个暂停判定,这个暂停时间可以无限趋近于0,下一个建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投资,而不是同时判定,建造命令互不影响。 我不确定这样会不会增加cpu的负担,但起码不至于搞出这种离谱疯狂的事情,建了拆拆了建,以至于没法玩大后期。
关于小弟家各ig的使用以及如果改小弟法律的一点心得 写在前面,放出来的小弟完全复制你的法律,以及科技。所以对于放出来的小弟前你得调整好自己的法律,最大程度适用于小弟。 对于不是放出来的小弟,那么你就得手改他的法律。 对于一个合格的小弟, 首先就是稳定,内乱会导致叛乱方脱离你的市场,结果基本上就是gdp直接归零,要么原材料断货,要么生产的产品没人买了。从开始博弈到结束战争期间,建筑内的资金池会消耗殆尽,同时最要命的就是叛乱方会因为纸张短缺导致无力承受行政部门支持,于是拆掉行政部门。 另外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曾在旁遮普投了100个机械制造厂,当时火车头缺口已经很高了,叛乱后把我的火车头搞断货了。 其次是不能有debuff,比如传统主义-15%市场接入度。 比如关闭边境,缺人的无法补人,人多的散不出来。 第三是资质问题,这里仅限巨量被歧视人口的地方,比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歧视人口超过接受人口10倍的。 第四是不能有过多福利相关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劳动者保障和工资补贴。 其一是拉高人工成本,从而降低你的投资利润,其二是一个缴纳60%收入的附庸很难再有多的钱去支撑福利金,进而开始负债。 接下来从ig入手,说下上面四个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就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稳定问题。 一个附庸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不会存在问题,因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效忠派足够多的情况是很难资深运动的,而随着资源开发完毕,人力使用完毕,原材料及制成品价格波动以及科技扩散、运动员乱入导致预期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导致激进的增加。 各大ig 中,地主、乡村民众、实业家的势力大小取决于你的建设速度,你把田开得越快,地主和乡村民众倒得越快,都会沦为边缘,而实业家也是如此,你投资得慢,他就有发育机会,你投资得快,他没法和你的大资本抗衡,最终90%的产权都会是你的。 剩下的小市民、军队、工会、教会、灯泡就成了无法消灭掉的势力。 其中由于是傀儡国,军队可以忽略,势力很难起来而且军队一般不会搞事情。 剩下的就是小市民、工会、教会、灯泡。 首先就是小市民,澳大利亚,开普敦这种小市民起不来,其他正常根据本土放的附庸,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收来的附庸,无一例外小市民是干不掉的,那么小市民就将成为附庸ig的中流砥柱,一切可能小市民对着干的都是不稳定因素。 那么答案出来了,最稳定的就是教会加小市民,而教会就是最稳定的基本盘,很难搞事情。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虚无小市民、激进小市民会跟知识分子站一边,这时候有个办法。就是手动改无关紧要的法律分化他们,比如他们一起要求搞共和,这时候你给制定一个他们矛盾的法律,但又不至于让两方同时激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工会、灯泡是最能搞事的,对于附庸的这类势力必须打击到底。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多元只能靠这两个改出来,乡民虽然也能改,但这两位乡民很难起到作用。 很巧合的是最需要多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本身就是完全分离开局,且小市民孱弱,所以这两个附庸,按照有利于工会和灯泡的方向去改收益更大,一旦内阁内出现了无zf ig,ai就会同意制定多元,这时候不惜一战,摧垮小市民和即可。 第二个问题,debuff问题,这个问题不用刻意解决,村民日常不高兴就会发起运动,他发起哪个运动你点哪个运动就好,对于附庸,只要不是传统,什么政策对他都没区别,投资靠宗主,跟他半毛钱关系没有。 宅地法和佃农对他也没区别,把他田开完不进场打工,不移民就得饿死,哪有什么满意度一说。 等村民把那两项改好后,农田一开完,地主村民双完蛋,小市民就能轻松把移民控制给改了。 第三个问题,资质问题。 被歧视人口只要不超过一半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总得有人当劳工的。 奴隶问题,最好解决,宣战收保护国的时候顺手就给废了。 农奴问题,在第二个问题里提到了,等运动即可。 特殊国家如俄罗斯,等人物即可,你也不可能在俄罗斯爆高加索分离之前附庸俄罗斯,到那以后到你把他独立度压下来后,俄罗斯后面的地主不是贸易保护就是市场自由,顺手就改了。俄罗斯作为一个附庸,地主当权无比稳定,还不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基数大不怕被吸,还能吸亚洲人口补充人力。 第四个问题,如何遏制公会 教会三件套加财产投票是最好的选择,好就好在知识分子不反财产投票,万一出现社民教会,可以同样采用分化法,可以稳定压死工会。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就反着来就行,分离,普选加公立三件套。 由于本身是总统制,工会也不会轻易转红,一旦多元小市民再起不能,同化好的主流会被宗主吸走,留下的全是亚洲人民,而且由于资源丰富,耕地充足,改出多元后生活持续向好,基本上就稳了。
一个时代的落幕。。 狄更斯1937年1月准时上位,时年24岁,带领带英走向辉煌,配合托利party四个历史元老和基督教长,在君主和财投的体制下年合法超过120(两个支持政权下仍然显示100)。 随着几个老绅士相继离世,最终狄更斯也享年95岁竟然驾崩。。 唯一剩下的就是那个60岁的地主了,同派系按照这个ysxt差异居然撕裂,地主没选票铁掉边缘。 再看看几个辣鸡新领袖,合法从120已经跌破80了,尤其这个62岁的垃圾新国王,老爹谨慎文学家小市民,怎么生了个鲁莽地主。 接下来如果不大刀阔斧改革很有可能引发gm,实业家早就绷不住了。 目前教会的历史老登也60了,属性一般,不堪大用。 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是刷一个年轻点的教会领袖,通过激怒教会,退位走神权,继续干实业家、工会和知识分子这三个劳保。 二是刷一个共和实业家,改议会,只干工会和知识分子。 三是跟第一条路一样,刷社民教会走神权退君主,财选改普选,只干实业家和知识分子,保留工会。这样应该是小市民 工会 教会 军队一起,合法性能高一点点。 根据目前的时间点,小市民只要踢掉这个非历史人物,沙文张伯伦应该就登场了,工会方面会有一个社民历史人物登场。 有点犹豫了,怎么走呢。 个人倾向于继续干实业家,养老金还没改目前,刚好顺便把养老金改了。 不列颠历史人物有点多,强行操作放逐和mmjc的5年cd不太够用。
附庸流又有了新体会,关于科技、法令、以及生产力适配性 这次是关于科技的、生产力的匹配问题、以及政策的灵活运用。 首先,附庸需要具备的几个重点科技。 1. 水泵。 种植园除了直接种,就是水泵。种植园只有这一个科技提升,而这个提升无疑是巨大的,大幅增加产量的同时可以带动机械厂的利润。 2. 机械化工坊 对于附庸来说,机械化工坊相当于家具、制造业的顶级科技,因为附庸自动补贴电厂,大规模用电很容易导致附庸入不敷出,所以不考虑电力的使用。 3.水管锅炉,矿业顶级可以,附庸不用考虑柴油泵。 4. 轮班工作 这个对于牛马附庸来说提升是巨大的。 5.泛民 马格里布、阿拉伯、印尼、突厥斯坦、巴基斯坦必备。 所以对于主打种植业的附庸不要过早释放,如阿瓦德、巴基斯坦、东南半岛以及非洲附庸。 其次,自身建造力需要与附庸人口相匹配。 以前一研究出开花使命就开始疯狂进攻,实际上严重拖慢了节奏。 弄出一堆科技法律先进但高动乱,一堆村民的附庸,实际上全是麻烦,毫无收益科研,还要浪费海量建造力帮他们造行政中心。 最新的一把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式放附庸,为了不浪费恶名衰减,进攻方向采取欧亚非交替方式,原因是亚洲附庸人口多但恶名少,拉美那边恶名高,但人少建设的快。 从建立巴基斯坦起,巴基斯坦的保护费只有20多K,不到10年建设完毕,就已经达到了300多K,由于使用的是教会三件套,没有灯泡兴风作浪,同时也极大的削弱了绿树,小弟内部非常稳定。这个收益远比一次性释放好几个牛马附庸要强。 第三,不要吝啬权威力,尤其是青草运动。 我弄了个玛雅,有三块本土,超60多的橡胶资源、还有铁,我仅仅给他上了个青草,橡胶需求产生后很快他就能开发完全部的资源,保护费也能达到接近50K。他吸纳的大部分都是加拿大的土著,算是给原住民兄弟安了个家。 津巴布韦也是,仅仅是给了一个青草,在我建设巴基斯坦前一度是我保护费最高的。 此外,促进流动对于巴基斯坦这种牛马大地盘效果非常明显。 当然用的最多的就是暴力镇压,打下一块地再放附庸注定这个附庸开局就是高动乱,而解决动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设提供生活水平。你没能力建设就这么放着,过不了多久运动就来了。所以尽快暴力镇压疯狂建设。 同时可以给无移民限制的小弟(加、澳)挂上青草,有效实现人口转移。 还有两个小技巧,放附庸后减免保护费,负责他可能拆行政中心,等建设好后提升保护费,收益的时候到了。 牛马多的小弟自给农快用完时就去农另一个牛马小弟,保证一定自给农能够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点科技顺序和前期节奏回头再讲。
大不列颠制霸欧陆(搅屎棍) 故事要从第一次法鸡大革命说起。 1.通过找法兰西激进派要资助直接干掉波拿巴这个大隐患,法兰西共和国成功改出宅地法,工业进程就此大打折扣。 宅地法加资助,懂的都懂。 2.通过联姻霍亨索伦白拿友好度,在第一次普奥战争中拿到普鲁士资助后秒投降导致普鲁士统一失败。 原理是我不下场毛子就会帮普鲁士,我帮了,毛子就不会来。 3. 奥地利成立奥匈内战全力支持劳保方(也没出太大力,稍微补了下空缺的战线)确保第二次普奥战争。 原理是一方只要被颠覆,领导权前面打了的不算数。 4. 在第二次普奥战争中帮助奥匈,拿到资助,开战后秒投降,同样为了是避免第三方介入,此时的奥皇已不是普鲁士对手。 5. 普鲁士拿到领导权后,普法战争开打。兵力上是五五开,但是西班牙是我宿敌,我直接站法鸡拿到资质,同时西班牙下场站了普鲁士,这下法鸡完蛋了,让法兰西体验一下刀在背后的感觉。 这一切过后,普鲁士将彻底击碎法兰西完成统一,而不列颠还能和德意志保持50以上的友好,毕竟同为新教阵营,而且还是亲家。 再往后,估计巴黎公社就快了,全欧洲都是帝国,就法兰西一个共和国,真是不和谐。 顺便吐槽下爱尔兰人真是冥顽不灵,都教育了快20年了,还是有1/3的人不爱国。
附庸流还得是国教好用 一句话总结: 没有教会制衡,知识分子就敢无法无天。 时间1916,还有26年。这把成功在后期改出了消费税,因为是人均直接改的消费税,没有太多障碍,工会支持,其他人不是特别反对。但是小弟没发育起来,经济疲软,在征收了7项消费税后勉强达到收支平衡。 这里重点要讲一个小弟适配的法律,作为一个小弟当家作主的一定得是小市民,教会,一定不能是知识分子和工会。 原因如下: 首先小弟的实业家和地主基本上会被干到边缘,因为海量外国资本他们打不住。 其次是军队,对于小弟肯定不指望他们打仗,一是拖后腿,二是他经济不行,打仗浪费钱,一旦老大忘记承担债务,他很容易破产,所以放小弟的时候会裁军裁干净,导致军队起不来。 第三是村民,村民随着自给农的消灭会慢慢降低存在感,而且主张极其不适合小弟,一言不合关闭边境。 生下的就是知识分子、工会、教会、小市民了。 工会首先是要不得,一言不合工资补贴,养老金,我宗主国都没这待遇,你搁这吸血肯定不允许,另外有转红风险。 另外知识分子一言不合国家无神论,整个小弟都能废掉。 而教会、小市民没有以上这种极端的主张,所以是最适合主政的。 这把没走教会,法律是完全分离,公立一套,在单地块人口多的地块,我给造好的50个行政机构被gm军拆得一干二尽,如下图单地块100Mgdp超过法兰西全境,变成免税区。小弟空有gdp但收不上税,不仅收不到贡金反而要经常承债,不承债他就敢破产给你看。 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分离,放出来的之后50级行政机构导致知识分子一家独大,一言不合就是保自和无神,这种你哄着后面难得改过来,你镇压他就拆行政部门摆烂。 保自对于一个小弟是巨大深坑,没有之一,因为保自后就没法镇压,不镇压我不可能顶着高动乱去建设,我不建设生活水平提不上来,只能无限动乱,保了个寂寞。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