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简论(转自:内家机理研习社)
太极拳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正心散人 楼主
太极拳不好讲,因为太极拳可以说是传统武术中流传最广、论述最多、练习者最多、研究者也是最多的拳法,甚至没有之一。因而也是各种说辞最多、名词最多、理论最多、流派最多、种类最多的拳种。
所以这就造成了太极拳中有着巨大的信息量。这是好事,有多种资料可以供习者研究学习。但是同时也是坏事,因为这些信息中还包含有大量的重复信息、过时信息、无效信息,乃至错误/误导信息。
要想在短短一两篇文章内把这些一一给大家讲清楚,那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就拣重点的说,且尽量采用直接叙述的方法,就是直接给出结论和答案,规避一些争议性的东西。
好,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正文的内容。
学习太极拳,对当前的我们(学习者、练习者)来说,首先是要打破一些关于太极拳的神秘论的东西。
对于太极拳充满神秘的想象,其实很不利于对太极拳的学习。
一、什么是太极拳的神秘论?
例如,很多朋友喜欢很简单地、单方面地认为/想像太极拳天然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正因为它很厉害,所 以会接受它有很多不明所以、难以理解的东西存在,难以学懂也是可以接受的。
或是喜欢各种各样的无限、无谓地拔高太极拳,颇有太极拳完美无缺,天下第一的架势。或是无意义地拔高太极拳的立意和拳理。类似这样的行为和想法都是无助于学好、掌握好太极拳的。因为,没有根基、不接地气、过于虚幻的东西会使学习者无所适从,抓不住核心。
但凡我们回顾一下太极拳的发展脉络,就不会有类似的想法了。这就好像你如果是看着一个小朋友一点点长大的,那么将来它有何种成就,你也不会对他产生神秘感。一个意思。
所以第一步,就是告诉大家一点:太极拳不是天生就是今天这个样子的,它并不是什么天生的神拳。它也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最初太极拳就是比较“简单粗暴直接”的拳法。动作硬朗,发力刚健。
我知道可能有不少练杨氏、吴氏拳的朋友——好吧,即便是号称“缠丝劲力特刚强”的陈氏拳,目前风格也越来越接近杨氏了——但,太极拳并不是第一天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这点在陈氏拳、赵堡拳,乃至杨家拳某些支派中还可看到一些这样的东西的。
这些简单粗暴风格的拳路,在太极拳的发展脉络里,都可以看到。最简单直接的例子,就是杨家拳跟陈家二路的区别。甚至在杨家拳本门之内,不同支派之间也有类似的差异。也就是说,杨家也有刚猛的支派。
讲这些是让大家脑子里建立起来一个概念:就是太极拳本身是一种从最初的、最粗糙的拳法形态(有研究说可以上溯至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一步步不断沿革发展,不断融合其它的东西——包括各种拳理、功法、技术等等——最后才变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个样子。这是事实,也是史实。
那,对我们来说,了解这些有什么现实的、对于自己练习有帮助的意义呢?
首先,了解这些发展脉络,就可以让我们去关心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到底是哪些关键性的理念、理论和功法技术等出现,让太极拳成为我们通常认知的太极拳。这就好像,当拳中有了“某种东西”,太极拳就突然不一样了。
这也就是说,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什么把太极拳与其它拳法区别开来了?套用佛家术语就是:太极拳中哪些是共法,哪些是不共法。太极拳最有特色的东西是什么?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学习太极拳时,抓住核心,抓住重点。以及正确理解认识太极拳。因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关键、特别的东西”,就等于掌握了太极拳
下面我们要谈的,就是这方面的东西,也就是核心、关键的东西。
太极拳的核心,依然不离 “整” 和“整动”这一内家拳共通的脉络,在整和整动方面起关键作用的东西,必然会成为太极拳的核心。
先谈谈太极拳的整,再来聊一聊太极拳的整动。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1
level 10
正心散人 楼主
二、太极拳的神意整
太极拳的整,我们以前已经多次提到过了,就是“神意整”,也即是以神意建立整体结构。
这个怎么理解?
找个参照物就好理解了——例如,如果相对而言,形意拳是“筋骨整”,就是以练筋骨入手来练整,最后建立一个筋骨间架结构——这个说法很多人都听说过,也广为大家理解和接受。
而八卦掌则是“气脉建构”,即通过经络气血来练整。将周身经络建立成“周天结构”,从而形成“整”。这个略难理解,但通过对照筋骨结构,似乎也能“说得通”。
而相对应的,太极拳是以神意练整,是神意“结构”整。
说到神意整,大家可能会很迷惑:神意整这个是怎么回事?
筋骨这些还好理解,筋骨架子么,构成整体,可以接受。但是,神意这种都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一种很虚的东西,它怎么成整?
这个我们承认确实有点难懂。所以我们一步一步的来讲。
我们先理出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思路理顺了,循着思路去思考,就能理解了:
(1)刚才我们讲了,通过将筋骨进行锻炼,建立起结构,然后就可以进入筋骨整的状态(形意拳);人的气脉经络,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建立一个结构整态(八卦掌),这两点大家都能接受了吧?
如果这两点能接受,那么,接下来:筋骨也好,气脉也好,这些都还属于肉体层次的东西,是吧?
以前,我们讲构成人体的五大系统时讲过了,相对于肉体,我们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我们的内家拳体系中,一个完整的人,是由肉体和精神两者组成的,且两者同等重要。
这点要能理解,那么思路往下走,接下来,就是:
(2)肉体层面,一般是指筋骨皮的锻炼;而精神层面,一般是精气神的锻炼。
肉体有手段可以锻炼,可以形成结构,从而形成整。那么同理,精神也可以锻炼,也可以形成结构,也可以整。
这方面的相关理论应用,其实在八卦掌里面就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八卦掌即是应用气血、经络与筋骨的关系而设立的功法,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脊椎功、走转功、周身大练法等。
这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络本身就是一个介乎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东西,无形的东西并非不可练。
思路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具体聊聊太极拳的神意整了。
(3)神意整,即是神意主导的整。
神意整,即是神意主导的整。
这个概念下,包含以下几点细节概念。
A.神意整,即是由神意作为核心部分,然后将整个身体结合为一个“整”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是由神意作为主体、主导,以及内核,从神意出发,整合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筋骨、气血、经络、脏腑等各个系统,尤其是各个部分和系统的机能,将之统合起来,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巨系统,形成新的身体运转秩序,由此最后形成“整”。
B.神意主导的整,在充分发挥利用、开发挖潜身体机能方面,有极佳的效果。这是相对于筋骨整之类的整而言的。
筋骨整,总是给人一种,整个身体筋骨形成一个铁架子之类的整体感觉。
而神意整,相对于把身体结合成一个铁架子,更倾向于是把身体的所有机能发挥出来。
这些机能包括且不局限于:筋骨的支撑能力,气血的能量供应,经络周天的运转流畅,脏腑的每个系统的功能发挥等等。
神意整是将这些功能拧成了一个整体,将它们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这是神意整的优势。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神意在指挥身体运作方面的有着先天的优势。人的身体本来就是按照神意发出的指令运作的。神意整不过是在这个方面讲之很好的利用起来,并放大了其功效,极大发挥了其功效罢了。
C.神意练整的基本设计理念
在“神意整”理论看来,人不是散的,而是本来就是整的,我要考虑的只是把这个整体内的各部分机能发挥到最好即可,这就是神意整的理念。
与其它练整方式的由散而最后成整,有极大区别。神意整是从核心的整,辐射、映照到局部的各个部分。
D.神意整能做到充分、乃至极限式的发挥人体机能。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因为神意不受一些现实习惯所拘束——人的想象力本来就是无拘无束的么。所以在发掘人体潜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方面有极大优势,有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太极拳非常讲究“用意不用力”。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扔一块石头,假设你能扔20米远,这就是你的极限了。但是如果加上神意引导——你想象要把石头扔到地平线上去,就能扔的更远。
现实中人能扔石头到地平线么?不能,但神意可以这么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人就能充分发挥身体的机能了。
这其中我们要注意一点:神意并不是告诉身体应该怎么做(如何扔到地平线去),而是直接引发身体的相应机能(你给我扔到地平线去,具体细节怎么操作,我不用管)。
神意发挥作用的地方很多,这只是简单一例。尤其是关于劲力方面的东西,需要用意引导的时候很多。比如圈劲、波浪劲、弹簧劲等等,日常生活中基本接触不到的用劲方式的,都是需要用意引导才能发挥出来的。
E.神意,神意,即是神和意。神和意,在练习中往往一体而的谈。但其实这是两个东西。
什么是神?越趋近于本质性的,本源性的东西,越近乎神。神是人之先天本来面目、本源的代称。
而越接近技术性和实际操作、实际应用的,则越近乎意。意是指导我们身体运作的、
正确的
意识。
这个我们可以展开说一点。
我们说太极拳是神意整,即是认为人体天然是整的。
这是神意整的理念,但我凭什么可以认为人是整的?而不像形意、八卦一样认为人是散的?
因为神意整是从神意层面讲的,是从精神层面出发来研究问题、看待问题的,是从先天角度出发的。而形意和八卦是从肉体角度出发讲的,从肉体层面看待问题的,是从后天角度出发的。人从肉体层面看来,确实是散的。但是从神意层面看,则天然是整的。
这是因为人体中最整的部分,绝对不会散的部分,即是神。先天元神是不变的,是完美的,天生即是浑圆。以它的角度来说,它确实是整的。
但它也是相对不动的。
一要运动起来,一要指挥身体运动了,比如说,要指挥身体打太极拳了,这时,就是意发挥作用了。
所以拳经上说是用意不用力,而不是用神不用力。
但是对我们一般练习来说,神意一体讲也是可以接受的,也不是非要分得那么细。
讲这些神、意的东西不是为了神秘化太极拳,反而是希望大家能理解它,从而认清太极拳。我们讲到神意时,不用把它想到多么神秘,而是要想到我如何把握它。讲清楚它,就是为了把握它。
解说到此,如果大家能接受了神意可以形成整的概念,那么我们就接下来聊聊。神意整,是怎么练的。
(4)神意整对于我们练习来说,难就难在:
它是无形的。
无形的东西怎么锻炼?
其实这些前人都有相应的经验和方法:
第一就是放松,深入地放松。
放松是内家拳,尤其是太极拳练功的根本性的方法。就是因为放松可以开发出我们身体里的很多功效。
身体的很多东西,就是因为我们没放松,所以被掩盖了起来。
所以,这里有个关键概念,太极拳/内家拳锻炼,要放松。不是为了放松而放松,而是放松了能得东西,能出东西才放松。
能出什么东西?
A.当我们的肌肉松下来,筋骨就会凸显出来,就会起作用;这个可能有些朋友已经有了体会。
那么,将筋骨松下来,又会如何呢?有没有朋友想过?
答案是,这时“气”就会凸显出来,就会起作用。八卦掌就是用这个法门锻炼,所以八卦掌理论中相对而言(非绝对而言)不强调筋骨。
那么,我们进一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将气再松下来,又会如何?有没朋友想过?
此时,神意就会有所显现。
其实这点要想体会也不算太难。比如你站一个太极起式的姿势,然后放松肌肉,放松筋骨,当身体处于一种被气充起来的状态,好比是个气球人的时候,再想着把这个气也放松下去,那么就只剩下“我存在”,“我站着”这些基本意识了。这些让你站在这里的这些清晰且强烈的意识,就是最基础的神意。
这就是逐步练到神意的常用法门。
B.此外,还有直接运用神意的练法。
这个方法其实挺适合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普通人,但必须有老师从旁不断指导才行。
练法如下:
先由老师直接给你点出、引出身体的种种本能,比如各种自我保护本能,应激反应本能。
然后点出指挥你这些本能的就是你的神意。让你反溯这些本能的来源,从而发掘出自己的神意的存在感,然后按照这种“神意指挥本能”的方式去练拳,即可练好神意整。
但这种练法只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人用,因为这样的人没有心思杂念,不会刻意去“做”出什么东西。一旦有了某些基础,就会容易陷入刻意去做出某种状态、某种感觉,有了刻意那就不适合如此练了。
神意整的直接练法的理论就是:神意是个无形的我,而这个无形的我天然是整的。以此“神意的我”印照“肉体的我”,使“神意的我”笼罩“肉体的我”,如同一个网兜一般罩住肉体我,让肉体我按照神意的我行动,则我天然就是整的了。
这就是神意影响肉体的思路。
这种练法动用意的部分比较多,故而也不适合心思重、爱胡思乱想的人用,这容易陷入神神叨叨之中。
故点到这里即止,不多谈了。
C.还有一种练法,即是养气之法。
这也是现实中被采用较多的练法。
为何练神意整要养气呢?
因为,我们刚才讲到神意指挥身体,比如指挥身体的筋骨运动,其中,将神意与筋骨联系起来的,正是“气”。
气虽然归属于精神部分(即是身体中比较“虚”的部分),精气神么,但是气是比较中庸一个概念,
属于是
联系精神和肉体的纽带。
这个纽带的特点就是:气养足了,上可影响神意,下可影响筋骨。
所以太极拳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养气和练气法门。毕竟直接上手练神意,虽然直指核心,但是并不普适,不是人人都能这么练的。而练气入手,则有诸多好处。相对于练筋骨,它跟接近神意本质,相对于练神意,它更好把握和操作。
所以很多太极以练气入手,说是强调气,但实则最终指向是神意。这个最终目标不要忘了。
多说一句:其实真强调以练气为主的,是八卦掌,这不是太极拳的任务。
神意与气,太极与练气,周身一气
太极拳的练气,值得一提的,就是练“一气”,又有“周身一气”之说。
一般太极拳讲练气,也是通常的武术范畴内的练气而已,其实并无超脱别家的东西,这种程度的练气,至多是元气(后天)的概念。但是涉及到“一气”概念,或是练“周身一气”时,就不同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一气”,是“先天真一之气”的略称,这个一气,其实是近乎于神意概念,可以视为是气化的神意概念。两者关系类似宋明理学的“理气学说”里的:理和气的关系。
孙禄堂祖师在《太极拳学》一书里讲解太极一气时曾如此论述: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
此时的练一气、周身一气,其实是类似练浑圆的概念,也即是练神意整的概念。
这不是一般的练气、练呼吸、练周天之类的概念。
故而,此时一旦谈及一气周流全身等说辞,不可以认为仅仅只是气行周天、周天运行,任督脉行气等等这种概念。
非要说的话,想象成大周天还勉强沾点边。
这时一气周流全身的说法,其实就是整动的概念。
一气周流全身,意到全身各个地方气都到,全身的各种周天,任督、卯酉、带脉、中脉等等全部都运行到,此种状态,即是整动。
所谓,意到气到力到是也——这是通俗、简单地解说。
实际上,周身一气,已经无所谓周天不周天的了,周身一气浑然,一动无有不动,神意一动,全身皆动,无论大小、无论细微;也无论进退顾盼定,周身就是一个神意浑圆。整体而动,就是了。
这既是周身一气。
顺着这个话头,我们再来谈谈太极的整动。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2
level 10
正心散人 楼主
三、太极整动
谈到太极拳的整动,我们得循序渐进地谈,直接讲最后的,就太难以理解了。
(1)先理解“周身是一个大丹田”概念,这是太极拳整动的基础概念。
建立这个概念,就是为了消除什么丹田(腹部小丹田)是发动机,丹田主动等等之类的概念。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违背一般人的认知,但是这就是太极拳该有的概念。有些拳种确实是有丹田发动机的说法,但是这不该是太极拳该有的概念。
因为一旦你认为哪里是主动的,或是哪里是发动机,相对而言就会有其他地方是被动的,是被带动的意识。那么,发动机就不太好参与到全身整动里来了,与全身运动总会有些脱节。或者直白的说,这个整就有些不够完整。因为被动的东西,永远只能作为整的“配重”,而不是真的参与到“整”中来。
所以我们需要有“周身是一个大丹田”的概念,即是周身都是“主动”,不是被带动。处处皆是“发动机”,也就无所谓哪个才是核心发动机了。如此才是太极要求的整。
这里也会需要我们把“脊椎核心”的概念消除掉,理由同上。把脊椎和丹田这两个在形意拳和八卦掌里很重要的、作为核心的概念消除掉,不要依赖它们。
太极拳整动,不太依赖它们作为主体核心,而是无处不核心。
我们只需知道周身是一个大丹田,一动俱动。动,就是一个
“一”,就完了,就可以了。
(2)太极拳整动的运动模式
我们前面说过,形意以筋骨入手练整,八卦是以气脉练整,所以其运动模式要放弃筋骨结构感。
太极则是神意练整,那就更不依赖传统的筋骨运动模式了。
太极的动法是开合鼓荡,是球态运动。如果说八卦掌运动是各种圈的叠加,太极拳则是球态的叠加。
这种运动模式类似水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水族馆观察一下。水母是软体动物,所以不能有筋骨限制,也不依赖丹田啊、脊椎啊等等来运动。
球态运动实际操作时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试着举个例子,比如太极拳的揽雀尾,棚捋挤按,四个动作可以是视为是抱球运动。
身体自己是一个球,双手之间又抱一个球,这起码是两个球互相协调了。两手无论怎么动,这个球不能掉,则双手之间开合鼓荡运动、以及两手的呼应感觉就有了。
这是最基础的例子。
到后面的运动时,则是复杂的球叠加运动,身体自己是一个球,不变;两手之间有个球,这个呼应感不变,然后两手各自还独立抱个球,这样叠加运动。
还可以再叠加,比如搂膝拗步运动时,即可这么想——当动步时,想两腿之间有个球,迈步的腿也独立抱个球。这些球跟全身其它处的球都要呼应起来,叠加运动起来。
——这就是有复杂的球叠加了。
如果功夫深了,还可以继续深入,想每个关节处抱个球,比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周身大小球互相协调,互相呼应,互相叠加。
而这些复杂的球互相呼应、叠加运动,最终会引导全身的动态,统一在一个鼓荡开合运动之中。这就是太极拳的整动。
(3)太极的进退顾盼定。
进退顾盼定,是太极拳的身法运动,又称为为太极拳的五步。
太极之所以只有“五步”,并且之五步是“进退顾盼定”。是因为这就够足了。因为这五步就是身法在空间中开合鼓荡运动的体现。
前面我们讲开合鼓荡,说的都是自身的开合鼓荡。这里体现的是身体在天地之间的鼓荡,所谓的“与大气相呼应”。
虽然说起来这是太极拳的境界追求,但同时也可以说就是太极拳的身法运动的理论。
所以太极拳的身法运动,不是随便走走就可以了,而是也要进入开合鼓荡状态,身法运动时,要有自身与天地进行开合运动的感觉,每一运动,有在天地之间鼓荡的感觉。这个可以回想一下自身在游泳池中,在湖水中、海水中游动时,每一动,都激起水的反应和反作用力,自身也有随水波而来回荡漾的感觉。这既是一种初级的在天地间进行开合鼓荡运动的状态。虽然没有水,也要有类似的感觉。
之所以要如此练,是因为这样练,就能生出身法力。即是身法一动,就有力,动就有力,而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发力才有。动就有,大动大有,小动小有,微动微有。
而这种身法运动,有进退,有左右(即是顾盼,左顾右盼),最后有中定即可。就是有前后左右运动,这就足够了。而复杂运动就是前后左右互相组合即可,无需太多。所以太极是五步,因为进退顾盼定足够了。
关键不在有几个步,也不在步有多复杂。关键是身法运动要有身法劲,这是其本质。
这其中可能有问题的就是中定。进退顾盼有动态,动态生劲还好理解,有“动能”么。
那么,中定如何产生中定劲呢?中定不动啊。
中定,看着是站着不动,其实有不动之动。
以前我们讲过中很强,才能形成中定。
中定是什么?
如果我们天地之间上画一个三维的网格图,“我(中)”往这网格图里一站,就站住了一个网格,即是一个空间坐标,那“我(中)”就有了空间存在。此时任何一个外人想站住“我”的网格,则先要抹掉“我(中)”在这个网格中的存在才行。这个空间存在感,就是“中定”。而你在这个网格空间中的存在感有多强,对方想把你从这个网格中抹消有多难,即是你的中定力。
这个“存在感”却是不容易出。因为常人在某个空间格遇到威胁,本能往往是避让、逃避,也就是说,自我从空间格中抹消。而缺乏那种站住空间格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常人没有中定。
怎么培养这种中定意识和能力呢?
首先要松透了,从而自身有很强的松沉劲;
其次,自身的“中”要很强,周身凝实;
再次,神意要足。你要知道自己是占住这个网格,身如巨石,如铜浇铁铸,不可撼动。脚下这一亩三分地就是我的,谁也进不来,谁碰我谁自己就会被挤出去,我自身如同激流中的巨石一样,就对了。
会站这个网格,能站住这个空间坐标,靠的不是力量,不是体重,不是招数技术,而是身法。
站定(中定)也是整动的一部分,是整动的起式,所以也是身法之一。
身法根本作用就是抢占各个网格,各个空间坐标的。动法各种各样,但落地都是中定。
这个是功夫所在,不是随便一站就是,也不是脚底力气大,我马步功夫深、结实、别人推不动就是中定了。不是这个概念。马步再结实,也有十个、八个的方法能破了。
中定是身法的功夫,我身体往这一站,站住这个网格,也即是站住了中,这个中是敌我空间之中,无论对方怎么来,他都觉得自己不舒服,被我站住了空间优势,这就是身法功夫所在了,逼得对手只能采用往边上转的方法来对付我,所谓敌占磨道,我站磨脐,这就是中定身法的作用。
这些如果听不懂,那就说简单点:你往那里一站,需要对手很费一番手脚,才能把你挪开、甚至挪不开,这就是中定。如果你往那一站,对方也往你面前一站,你马上就觉得自己要退缩了,这就不是。对方需要用两三个动作才能把你搬开,这就有中定了。
你不动,就能要出对方的动来,就算是你的中定有功。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3
level 15
这个呀,还是有误区啊。刚猛只是表象。内在还是柔的,这个猛是对方给的,不是自己有的。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4
早期没经过提纯的太极拳夹杂肌肉力、筋骨力、惯性力等,表相上看起来刚猛,这是一。二,作者同样认为越放松力量越大,别处有表述,如果常人放松是0的话,-100出筋骨力,-1000出气血之力,-10000出神意之力。所谓的气感、气态是放松筋骨之后出的。
2024年11月02日 06点11分
level 15
举个例子吧。一湖清水你去拨弄它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水对你的强大的反作用力嘛,肯定没有。但如果你从500米的高空掉下来,砸到水里面会是什么结果。水变了吗?反过来说,把你当做静态物这个水,他留过你的手指。或者水以这个你掉下来这个速度冲向你,它还是水嘛,它不会变成铁的。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5
level 15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一件事。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底下都保持自己像空气像水一样的状态。更何况大部分人在静态的状态底下都做不到水和空气的状态。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6
level 15
太极拳难就难在这儿了,并不在于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很好教,像其他内家拳那样交就可以,三年就够了,但你要把它化掉,把一切的东西都化成水化成气,那是一个巨大的艰难的工程。
2024年11月01日 03点11分 7
楼主思考了很多,你也善于思考。总之多思考的人,收获可能就多些。我的心情复杂,贴吧里这几年还没有出现楼主所描述层次的拳友。像我那样玩法,这些还不够。如周身是一个大丹田,与我的处处丹田是有区别的。多思考就不错。
2024年11月01日 04点11分
有些东西,过不去就是一个陷阱,过去了就是一个层次突破。
2024年11月01日 04点11分
整篇讲的很好的是2楼的A段。讲的一般的是3楼的某些部分。比如,身如巨石,如铜浇铁铸,不可撼动这种描述,它是一种准备,既然是准备,就是刻意,就不是纯正的太极拳的功夫。
2024年11月01日 04点11分
楼主的层次,比贴吧里的推理侦探们强一万倍。
2024年11月01日 04点11分
level 12
太极入拳
唯阴阳之道
无它
2024年11月01日 06点11分 8
抛弃本质而狗尾续貂,非太极拳之道。
2024年11月01日 06点11分
很尴尬的现实是,身上毫无生机、运动难言阴阳章法、体能差的离谱的人,总在以自己的感知来创造所谓的真太极。
2024年11月01日 06点11分
吧务
level 12
非常有正能量的一篇文比那些争发源地的无聊贴好千倍!支持!
2024年11月01日 09点11分 9
level 14
能仔细看完的有几个人?能看懂的又有几个人?
2024年11月01日 20点11分 10
level 14
一楼讲的很好,后面又陷入老生常谈 !其实,只要承认太极拳只是一项人人可学可练的“健身术”,啥问题都不存在了——活动就比不活动好,认真学练就比瞎比划好,坚持长期学练就比搞突击好!(只对高知文化群体而言)[茶杯]
2024年11月02日 01点11分 11
level 11
猫科动物为什么奔跑起来那么快,捕猎的成功率那么高?就是有一股劲在推动速度与力度,太极拳首先要把人体蕴含的这股劲释放出来,然后自然而然的身似猿猴,用猿猴形容一样是体现速度与力度的并存。大道至简,还是要回归到站桩、套路
2024年11月02日 02点11分 13
吧务
level 12
作者总结的非常好,不过个别观点和我有点不一样,我认可丹田是发动机,才能周身一个大丹田。
2024年11月02日 05点11分 14
吧务
level 12
其次,没有被动不能称为太极拳,只有主动的整不就是碰碰车了吗?主动被动齐全才是阴阳。
2024年11月02日 05点11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