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要怎么和
老子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3
和光同尘,错锐解纷。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家和万事兴。天地人和。和是个结果,可是方法是什么,该怎么和,这是一个技术活。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个绝活。以无为的方式去和,而不以有为的方式作为前提去和。
2025年09月18日 12点09分 1
吧务
level 13
有合于无,德合于道,母合于始。
2025年09月18日 13点09分 2
level 1
和其光 同其尘
不是相同,而是相通。
抛开固有认知,不站在对立面,才能圆融,是玄同的必经之路。
2025年09月18日 14点09分 3
2025年09月18日 14点09分
怎麼看 相互輝映 這件事? 相互輝映 是 站在對立面 嗎?
2025年09月18日 14点09分
2025年09月18日 14点09分
@無名之老子試譯 既然能辉映,那就不是二。那是潜在的一。咱俩这样相通的和谐交流,不就是互相辉映的一幕嘛!
2025年09月18日 14点09分
level 5
你懂无为?是啥事都不做了?
2025年09月18日 23点09分 4
你解释的不对,你说的文景二帝也不算修行人。无为不是不妄为,都错的离谱了!
2025年09月19日 06点09分
level 8
光为性,尘为物。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上的云气,是万物拂起的尘埃。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会释放微小物质,影响大气,形成降雨。
2025年09月19日 02点09分 5
道学可以解庄子的说法。可惜的是庄子的说法解不了道学,差得远呢。
2025年09月19日 02点09分
@可言◎ 说了无数次。黄老庄一脉相承,属于分支或者新境界。没有新解法,金锄头。
2025年09月19日 04点09分
@玄元立命 黄老,没错。道统在孔子,孔子师老子是正史记录的。庄子最多算旁门,一脉相承从何谈起?哪本书上记录了庄子师老子?
2025年09月19日 05点09分
@可言◎ 问礼老子是历史定论。忽然变了说法,又想搞什么事情了
2025年09月19日 12点09分
level 5
会歇就会修行,会歇了就等于开悟了。
2025年09月19日 06点09分 7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2025年09月19日 07点09分
level 9
常道,一正加一反,要和就不要太独了,走常道,世俗是常,因为世俗就是各种正反意见,相互交错,妥协到最后共生共荣的理想状态的进化过程。
所以本位思考之后也要换位思考,就像做生意一样,不要什么钱都你赚了,玩不下去的。
世俗这个说法太笼统了,那么就具体的找,比如说做生意的商道,比如说开车交通规则。不要一个劲的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也不能一个劲的不管自己,只管别人。
2025年09月19日 07点09分 8
吧务
level 8
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2025年09月19日 15点09分 9
[小乖]
2025年09月20日 02点09分
首先就是不分辨是光还是尘
2025年10月05日 12点10分
level 1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收敛锋芒、化解纷扰、调和光芒、混同尘俗,道家顺应自然、与世无争。
处世哲学层面:强调谦逊包容,主张在保持内在品格的同时,以平和心态融入环境,避免刻意张扬或对立。
社会交往层面:倡导尊重差异、灵活适应,如职场中倾听他人意见、社交中寻找共同点、包容习俗差异。
现代价值层面:可引申为对他人的宽恕之量、对事物的容纳之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
2025年09月20日 01点09分 10
level 1
有二张图片:大树和熊猫
把熊猫直接贴在大树上(下图),熊猫与大树是分离的
如果和其光,那么熊猫与大树就整体
花木兰为什么十年没被人发现是女的,无疑花木兰是做到了和光同尘
2025年09月20日 03点09分 11
十年都没被发现,那都是假的。10年是什么概念,一个岗位用心沉下去玩10年都变成专家了。这里没有被发现,肯定是其他原因,比如揭穿成本的大,后景划不来,或者说明花木兰的超然性重要性,已经超越了性别这种小问题。
2025年09月20日 23点09分
@柯奈-康柏👻 也许花木兰长相 像男的,再花木兰刻意隐瞒,战友先入为主以为打仗都是男的,伤亡导致旁边的战友流动性大
2025年09月21日 03点09分
level 4
光一样,大爱照耀世间,无私大爱,
2025年09月21日 00点09分 12
吧务
level 15
在 彼此 往來、交流 的 過程中,
免不了 互相 爭執、起 衝突,
乃至於⋯互撕,
要怎麼和,確實是個難題。
或許,老死不相往來,
是一種 不得已、不得不,
實屬無奈 下的 最後辦法?
[笑眼]
2025年09月21日 01点09分 13
level 1
你很优秀,光彩照人,而不刺伤别人的眼,不盖住别人的光,把你的光跟别人的光交混在一起照亮大地,这就叫和其光。第十五章,混兮,其若浊。是对同其尘的注脚。还有第四十九章的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百姓仅靠耳目所及获取知识,寡闻少见而愚钝,圣人却像对待自己的的孩子一样宽容厚爱);不善者,吾亦善之,等等,都是同其尘的注脚。
2025年10月05日 04点10分 14
level 5
学会歇你就知道不管是闹市,还是宁静的山区你都能守着那份虚静
2025年10月18日 13点10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