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胡漂泊者 椰胡漂泊者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215 发帖数: 36,788 关注贴吧数: 6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1,因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放在章节中,有破坏章节的句子的连贯性的嫌疑。所以,作如下改动: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或为: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上,上位者,指圣人。 利,对~~有利、有好处。 万物,指民众。 不争,不与民争利。 众人。人,指侯王。众人,所有的诸侯王。 恶,厌恶。或通侮,辱,侮辱,低下,低贱,指民众。民众在侯王(统治者)眼里是低下的、低贱的,是辱。 处众人之所恶(wù)。就是圣人到诸侯王所厌恶嫌弃的低贱的民众中去,与民众平等。 这样一改,说的就是圣人,而不会说到水上面去了。 意思是:圣人擅长像水一样。圣人擅长对民众有利而不与民争利,到诸侯王所厌恶嫌弃的低贱的民众中去,与民众平等,所以圣人是最接近道的人。 圣人是遵道而行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人。 圣人擅长像水一样。 像水哪样?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说的是圣人。 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这同样说的是圣人。 “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这一句,是对“上善若水”的解释说明。 2,多了一个水字。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这样的例子,在道德经里不少。 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应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比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应为:人法地,法天,法道。道法自然。 比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应为: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