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咭咭猪猪
网络龙树app,依止大善知识。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442
关注贴吧数: 9
以智慧引导一切叫圆修 依普贤大行,依文殊大智,一切行愿具足,你能断一切恶,具足一切善,你心里执着的种种差别业行皆消失。依佛的果德,信而后起修,叫净行。我们日常吃饭穿衣,历一切事,善巧发愿,以智慧引导一切,这叫圆修。我们做的是眼前事,发愿成佛是未来事,眼前未来圆融无碍。在事不迷于理,事即是理。一个根本智,一个观事理的智,观空而不遗事,照事不离于理,佛是这样成就的。 ——梦参老和尚[合十][合十][合十]
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有一些在世间发心的凡夫,虽见理高妙自恃智慧,但没有修证,遇到境界相就没办法了,不能转化。所以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心能转境,即同如来”,你的心遇到什么境界相,不为境界相所动,还能自在无着,就叫转境,与佛无二无别。你的心被境界转了,就是凡夫。(梦公法语)
念佛必要要心念 念佛在于心,不在于形! 念佛;这口念不行啊,必须要心念,心念念到无念之念,能念佛的人没有了,所念的佛也没有,能念所念心空寂。 ——梦参老和尚
一切有相皆是虚妄 参禅会有很多境界相,境界相现前時,你以为是真的,或以为成道了,也会打机锋转语。过去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忽然间,什么经书都识得了,作诗作赋,以为开悟了,不得了了,其实是入魔了。如果你能看破,当下识得,知道一切有相皆为虚妄,就能远离这个过患。(梦公法语)
要解脱必须得靠三宝。 业不由己,不论是谁、死是决定的。我们说死了,死了就了了?越死越不了,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为什么呢?你死一次,你这一段生死又有好多的业、好多事缠着你,下一段生死又增加这一段,越增加越多,你就解脱不了。要想真正得解脱,得修解脱道,必须的靠三宝。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不停歇地发愿,不停歇地渡众。 听到哪里有难,你马上就回向,效果如何不要问(梦参老和尚) 应当发愿让世界消除灾难。 今天的雨很大,大家还是来了,就是一念心!这种道心,会有感应的。有些问题不要看得过深了,我们把它现实化,就是看成是我们现在的情况,把它融于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经上教导我们的,都要求我们把它联系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我们有什么具体困难、有什么苦难,都可以这样求,求的时候你要发愿。像光目女说要度一切众生,这只是个愿,她当时还是个女孩子,但是这个愿可以导致她行菩萨道,因为她今生发愿、来生发愿、生生发愿,永远不停歇地发愿,永远不停歇地度众生。 我们的眼光不要看得太浅近了,不要看一世、两世,更不要看我们现在当前的富贵、贫贱,不要注意这个。要注意什么呢?现在众生的灾难,我们时时地发愿,念经也好,念佛也好,希望这一切灾难不要发生,乃至于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有多少力量尽多少力量。 我们信佛的是这样,但是不信的就幸灾乐祸。如果哪里打架,看热闹的人多得很;听说哪儿发水火了,他就说“我早就知道它该遭殃”。他哪儿知道了?看人家地震了,他自己的没塌,他很高兴幸免了。现在很多人都幸灾乐祸,这也是愿,不过是恶愿。就冲这个愿,非下地狱不可,不管有没有做,这比你亲自杀一个人恶得多。 我希望我们的佛弟子,凡是听到《地藏经》,大家都发愿,愿这个世界消除灾难;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你念十声“地藏王菩萨”也好,念一部《心经》也好,就只要几分钟,效果如何你不要问。为什么呢?这个效果是你所看不到的,你周围的气氛也都不同了。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放下不是放弃,是不执著。 我们学习楞严经时,你就想一想阿难是怎么执着的?佛是怎样破除的?你回想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执着?要是有,佛怎样破除这个知见的?七处征心,这是开悟的开端。如果你在七处征心上明白了,你就能放下世间万法,一切都不执著了,放下的含义不是放弃,应是不执著。(梦公法语)
布施欢喜。 经常布施欢喜,使你自己没有怒容。这能转化你的嗔恨心,转愤怒变成无量的宽容慈悲。经常这样观想练习,你就是修弥勒菩萨的行愿,就会得到弥勒菩萨的加持。 ——梦参老和尚[合十][合十][合十]
清明烧纸钱有用吗? 【清明祭祖】为祖先烧纸钱,有用吗?(梦参老和尚) 【 为**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我原来是这个家的主人,但是现在生下来变成这家仆人的孩子;寿命又不长,年寿十三,更落恶道。你还有什么办法,使我能够脱离和免除再堕恶道的苦难? 从《地藏经》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女儿求佛,虽然使她免难了,但不是彻底的。她生到这家,从地狱苦中又得为人,但是当个**人,而且寿命很短,十三岁就会死。死了之后,还要堕恶道,还要受罪。那就是说,我们给亲人做佛事,或者一个七、两个七,只是临时的加持,他能脱离苦难,但这不是究竟的。 为什么要做七七四十九天?为什么我们要经常念经,经常地给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回向?为什么佛教的寺庙、塔院,初一、十五都要去念念经?就是希望不论他生到哪一道,都可以增加他的福慧、减少他的痛苦。 在过去我们中国人都有这么一个传统,经常地怀念祖先,经常地给他们祈祷。我们家里不是都有祖先牌位吗?现在是没有了,所以现在的苦难更加厉害,因为连这个都不信了。 为什么有祖先?我们中国人说敬神如神在,不管他投生哪道去,我们恭敬他,乃至于给他做功德,他会收到并得到好处的。 烧纸钱是没有用的,乃至于烧纸做的各种用具也是没有用的。我看大陆上做佛事,扎纸洋楼乃至汽车,还扎些佣人,是没有用的。
时常训练愿生极乐的愿 有发极乐世界的愿,平常怎么训练呢? 怎么训练愿生极乐的愿 -梦参老和尚 在这世缘当中,在生、老、病、死苦当中,特别在病当中,那病严重的时候、痛苦要厉害的时候,你早把佛忘了,光顾痛去了。你能相信佛给你除灾难吗? 若有这个信心,把一切交给佛菩萨,那你有这个信心,你的病不要管它。两种,一种寿命尽了,死,死了你得生善地,你不会堕三途的,绝不会堕三恶道。现在我们在座的佛弟子,受过三皈五戒的,死了绝不会堕三恶道。这个信不要疑惑,坚信不疑,生生世世向前进。 但是你如果有发极乐世界的愿,在你临终时候你发这个愿,但是你平常得训练。 怎么个训练方法呢?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将要睡眠没入睡眠的时候,你要发愿:第一个,我把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合乎佛教的、增长我信心的、能对众生有利益的,我愿它增长;我今天做错了、心里想错的、说错话了,我向三宝忏悔。完了再入睡,你每天晚上一定要做到这个。 白天哪,不能说我们做的都如法,我们连信位还没入,还没证到初住。一天都不要拖延,当天忏悔,当天发愿,它渐渐就增长了。 你发愿长了,到时候要睡觉,似睡非睡、迷迷糊糊地就发了愿了。这个事我常有,但是不大清醒了,忘了,一下想起来了,赶紧发愿。但是以后就不忘了。 你说“这是假的”,这比什么都真,比你吃饭穿衣都真!到你临命终时候,你可得到大利益了。 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叫“善用其心”。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修定,得一切放下。 离开心意识学楞严,你才能进入,这就是定。你如果想修定的话,得把一切都放下,没有一点思虑,没有一点牵挂,清清净净的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后你才能画什么都可以。你想画极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你要画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就看你的心怎么用。(梦公法语)
侵吞常住,果报甚大。 在庙里千万不要做这件事,这个业是最大。 常住(指僧人所住的道场)的东西,就是最少最少那么多的东西,甚至于是一张纸,也不可以随便把它糟蹋,毁坏了,为什么呢? 虽是一张纸,但积少成多,由一张而变成多张。所以你即使把一张纸随便损坏了,这也就是破用常住。 还有一句话说:“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人家没给你,你就拿了,这就是偷盗。 即使是偷盗一根草、一根木头,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你就拿走了,这就是偷。 一切一切,都不可以随便用他人的东西;你用他人东西,他不知道,这就是偷,犯盗戒了。 “一针一线,皆为布施”,即使是一根针、一条线,人家送给你的,这都叫布施。 所以不可随便破用常住,凡是常住的东西,即使是出家人,对庙上所有的东西,都不可以随便拿来送给人的。要是这东西是我私人的,这可以的。 譬如:我有一件衣服,不穿了,送给人,这可以。那么公共的东西,不怕最少的,连一条线,也不可以随便说:“这个我送给你。” 这叫私人买好,私人结交,令这个人对我有好感,他好护法我,好供养我,这是错误的,我们对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所以破用常住,不是说很多的才是破用常住,就是一张纸、一条线,最小的,甚至一粒米,用我私人的感情私自送给人,这都叫“破用常住”,就是出家人也是不可以的。 私人的东西,我有权送给人;而公家的东西,就是一支香也不可以送给人的。 以前有位华聚菩萨,是个大菩萨,他发个愿,发什么愿呢? 他说:“若有人犯五逆、四重、十恶的罪,我都可以救他,唯独他偷常住的财物,乃至一草一木,我也救不了他,因为我没有法子救得了他。 或者这个人杀过八万四千那么多的父母,像这么重的罪孽,我也可以救他;我本着我的愿力,一定要把他救出来,出离地狱。 但如果他偷常住的饮食、财物,乃至于一粒米,我也救不了他,我也不会去救他。” 所以偷庙上的东西,业是最大;我们对于这一点要清楚。 凡是常住的财物、谷米、饮食,乃至于一个小小的东西,要是没有经庙上主人送给你,你不要自己去拿,这叫“不予而取”;要是这样子,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去,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学法要学得如理 晚上别念地藏经?其实就得晚上念。 -梦参老和尚 《地藏经》为什么有那么多鬼王呢?因为地藏菩萨有很多化身应在地狱,要不说鬼王,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学法要学得如理,还得入世,我们不能离开现实的境界相和社会的背景。 有些人念《地藏经》,看那么多鬼,说我本来是不怕鬼的,这一念睡都睡不好了,晚上别念了。 其实《地藏经》就得晚上念,因为你要度鬼。有些人确实是人,不做人事!所以学法要得会学。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怕鬼的人,你一念地藏经 鬼就怕你了,鬼见你就给你磕头。 梦参老和尚 因为一学《地藏经》,你念地藏王菩萨,你什么恐怖都没有了,没有恐怖感,没有害怕感,再也不恐怖了。什么道理?地藏王菩萨就是教化鬼的,怕鬼的人,你一念《地藏经》,鬼就怕你了,鬼见你就给你磕头。你肉眼看不到,当你一念地藏王菩萨,你一念“地藏三经”时,你周边有多少护法神护持你。 《地藏经》里头坚牢地神,大地都是坚牢地神,坚牢地神别的法他不护,文殊、普贤、观音他不护,他专护地藏菩萨,所以他叫“坚牢地”。如果大家念过《地藏经》的第十一品,坚牢地神他说遍地都是我的子孙,凡是有大地的地方就有我的子孙,我的子孙都在护持地藏菩萨。 因此深信佛法,就是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不过我们没有开光,都没假修炼,开光开不成。因为你没修,怎么能开光?你经过修炼了,你这尊佛就该开光了,等你成就了就能开光了。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修福有哪几方面?修慧有哪几方面? 妙大和尚:你知道修福,就知道养慧。福慧不分开。有正知正见修了福就有了慧了。不是挣得钱多就是福,慧就是用。福和德要相应。福和慧是相向的。顺应的。不是逆藏的。知道修福修正福,有福德,不能修愚福。攒下多少黄金是愚福。利身不利己(德)。真正的福德是别人拿不走的。生生用不完的,这种福是从辛苦、德性来的。没有智慧福报不是福,是坑。是眼前福。昙花一现。有智慧福报,你能用,别人也能用,今天你用,明天也能用。用正知正见修福,把福报变大了,更长久,更圆满。
毁谤正法,罪业很大。 有的道友不知道谤法,谤僧的后果,信口开河。“我是这庙弟子,他是那庙弟子,”甚至还会打仗。你要知道,毁谤正法,罪业很大。在僧众里挑拨离间,对这庙说那庙,这样破坏和合僧团是很重的罪过。对于一切圣贤、住持,我们不要随便批评。我们没达到那个智慧境界前,这样随意批评,是向恶法道路走。(梦公法语)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五欲境界",淺显说就是财、色、名、食、睡。我们之所以懈怠,精进不起来,就是被五欲所牵。例如我们行布施的时候,夹杂很多染污,不是以清净心来行施,无论你在做什么,供养三宝也好,乃至社会救济也好,里头都夹杂着很多不清净的心念。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心不清净,你想得个真实的果就不可能。(梦公法语)
真实恭敬,利益莫大。 吃素不难,难于不肯捨贪口腹之心。若不贪口腹,有何吃素之不便乎。虽吃华素,不吃素日,亦须少吃。以一切物类,皆是贪生怕死,皆知疼痛苦楚。但以口不能言,故为人作食料。倘其能言,其临杀之悲哀怨恨,尚忍闻之乎。思及此,则肉自不便下咽矣。拜经念佛,当以恭敬至诚为本。恭敬大,则功德利益大。恭敬小,则功德利益小。若不恭敬,但做道场,则是自欺。欲欺人尚不能,况欺佛菩萨乎。祈真实恭敬行去,其利益莫大焉。——《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印光大师) 鸡卵之食否,聚讼已久。然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 何以故?有谓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无雄之卵,不会生雏可食。 若如所说,则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种邪见,聪明人多会起,不知皆是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怜悯也。 晋支道林博学善辩,与其师论鸡卵之可食否。彼以善辩,其师不能屈。其师没后,现形于前,手持鸡卵,掷地雏出。道林惭谢,师与卵雏俱灭。此晋时所决断者。(佛法初入中国,大小分弘。大乘一切肉均不食,小乘则食三净肉,五净肉。三净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加自死,鸟残。鸟残者,鸟兽所食之余也,为五净也。至梁武帝时,悉依大乘,永废小乘。道林乃高僧,乃依小乘为论耳。) ──《文钞三编·复真净居士书》 蛋不可食。邪见人云“无雄之蛋可食”,此话切勿听信。又蛋有毒,以鸡常食毒虫故。 ──《文钞三编·复唐陶镕居士书》 鸡卵,吃素之人不可食,以有生机故。即无生机,亦不可食,以有毒质故也。 有谓无雄鸡之地,卵无生机,此地甚少。昔一人好食鸡蛋,久则腹中余毒,生许多鸡卵及小鸡。诸医不识其病,张仲景令煮蒜食之,则吐出许多鸡子,及已有毛并无毛之鸡。令一生勿再食,食则无法可治。可知鸡卵之祸大矣。 ──《文钞三编·复罗智声居士书二》
不吃肉就不要做肉想 吃这一类“素”,有荤食的罪过,问题可太大了! “相”由心生,不吃肉就不要做肉想。 梦参老和尚 财、色、名、食、睡,你一定要设法对治。皈依三宝了,你还很爱财、很好色——色,有深有浅,穿的衣服要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名牌的;总而言之,食,是包括一切食欲,吃的饮食要吃什么好饮食、要怎么样的。 虽然是现在吃素了,吃得很讲究,要吃这个那个的,还有什么素鸡、素鸭、素什么,全都上来了。现在这个素食铺,做得非常像形。我说你吃了,跟吃动物的身体是一样的罪,因为你心里在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好多的事儿,引导你走上错误的道路。“我在吃素啊”。吃素又如何?人家吃肉但是没吃肉,没吃肉的反而看着人家在吃肉。像济公禅师吃狗肉,你看他吃狗肉,他没有吃狗肉啊。 还有我们一个老和尚吃鹁鸽,他一天要吃一只鹁鸽。“你这个老和尚真造罪!”有一天他的徒弟把鹁鸽的一条腿拔了吃了。那师父怀疑:“这只鹁鸽怎么少一条腿啊?”他的徒弟说:“师父你天天吃啊,我吃条腿尝一尝嘛,不可以吗?”师父就没有多说什么,等一会儿,“我把骨头吐出来了。”这位师父也要求他的徒弟:“把腿吐出来,吐不出来你怎么吃呀?” 这虽然是个笑话,含义很深啊。我们既然是吃素,为什么要做素鱼、素虾?当然是有人愿点那个菜,素食馆才做。如果它的菜,每个弟子看了,从来不要这道菜,它就不会做了。 以前在北京有间功德林,还有香颐园,老板也是研究做素鱼、素虾。我说:“你研究了,你还不如拿荤的来吃,一样的嘛,素食还没有荤食营养,罪是一样的。何必呢?不要造那个业。” 大家想想看,像形的素食有荤食的罪过、没有荤食的营养,这个问题可太大了。大家想想看,说只是像形,不是荤食,当时你心里做何感想?为什么要像形?懂得就行了。 还有,现在很多的素食,添加许多致癌的东西,很不好消化。
修行人要利益一切众生 今日十五,广钦老和尚告诉你只顾自己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乃是执我相,一辈子无法解脱。 老和尚在客堂对香灯师与某某师开示:修行人绝对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脱出人我的限囿,离我相的一切颠倒想、贪想、愚痴想,以及因执私我相,所起的种种烦恼,也由是渐渐得解脱,自性中无量三昧渐现前。 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为前提,一切以脱众生苦厄为怀,则自身无事,心胸渐宽。 我们打鼓时,念“公事办,公事办,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私人的事,若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的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乃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 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早晚两堂课诵若能专精,则身心渐定,智慧得开,能成就祖师,不可忽之。 观世音菩萨也是精熟课诵,再发心入厨房当饭头,知道如何将厨房的劳务化为功德之事,作为佛事之修持,否则,经咒不习,一味贪著自私,不能将厨房事化为佛事功德来修持,虽煮一辈子的饭,也难出头,因为因地上不正确,只会徒增烦恼。 出家人一切无事,住在自己的寺庙,安住自己的本份,随缘利益众生,否则即超越本份。 若与信众牵扯,虽名为度众,实为尘劳之事,这样的度众方法,不但永远度不完,且本身亦会被牵入尘劳烦恼中。 心若至诚,则念佛时,不但有异香华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为香柱,也会发出香味来,佛菩萨是遍满虚空的,不只在寺内,心至诚,就与佛相应。
善根增长。 我们不能自由自在,是谁限制你呢?是你的烦恼,你自己的业障,不是外在有谁加给你的。我们经常会说自己业障重,你真的这样想吗?当你要做错事、要生烦恼的时候,如果你能说自己业障重,错事你也就不会做了,善根也就成长了。如果你有这样的思想,你容易入道。(梦公法语)
舍一切烦恼就是大布施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愛著。』布施就是舍。重要的是,要舍五欲、舍貪愛。看一切諸法都是无常的,舍那個常見的想,不要把一切諸法当成实有的,都是虛假的。佛法教導我們,永远不受生灭法的牵绊。要能舍,舍完了,心裡不要執著。能舍一切煩惱,就是大布施,也愿一切众生能舍,能舍什么?不著五欲,不著一切財物,能舍我的一切。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梦公法语)
忆佛念佛,求生净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 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印光大师·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真正的英雄都修忍辱 进一步怨深似海,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形容人跟人之间的交往情况。忍让一下,多找自己的不足,莫向外求。先要求自己的心态平靜,这就是修最勇猛的忍辱了。真正的大英雄都修忍辱的。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用这样的磨练来修行,不受磨,不成佛。人我之间的事情,你不要管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只要用慈悲心待一切众生如佛,那就是大修行了。(梦公法语)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 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 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 ~《印光大师文抄》·复智正居士书
梦公法语: 咱们经常说万法唯心,心生万法。心无内外、无始终、无大小、无方圆,不要起执着。因为"见性"本来无碍,这要证悟才行。像我们学习经论,佛说的话我们学来了,也明白,这还不行!明白了是在体上,起不了作用,你常时修观才能有一点帮助。
万法唯心,心识所现。 众生的见各不相同,例如咱们看见是水,饿鬼看见是火,天人看见是琉璃。循业发现,现相不同。我们现在的世界,战争怎么来的?看法不一样。人跟人的争执怎么来的?你说你的对,我说我的对,从这个循业发现。世间人无知迷惑,把这个当成自然,其实是你心的分别,所见非同。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唯心,心识所现。如来藏性包括世间一切法,有情无情,所有身心世界都在妙明元心之中。(梦公法语)
欲渡众生,先戒众生肉。 读经不在多,在精!(梦参老和尚) 吃哪一类众生多,就容易跟它结为眷属。 度轮老和尚(转自地藏法门专弘平台) 众生乃众缘和合而成,从十二因缘演变而成人。蚂蚁乃至细菌皆是众生,我们不用往外找众生,人自性中已有无量众生。现在科学发达,已经证明人体内有很多细菌和微生物,我们的五脏六腑中都有无量的众生。 人吃的食物也是众生,譬如猪肉、牛肉、鱼类等,这些肉类中有很多细菌,人吃这些肉类,肚子里就有了这些细菌的种子。 吃哪一类众生较多,就和它成为眷属,与它的因缘就加深,乃至纠缠不清,不能分离。猪肉吃多了,就有机会生为猪;牛肉吃多了,就生为牛。那多吃米,是否也会变米呢?米是无情,而众生是有情。如果啖食有情众生,就会生为有情众生。 人若禁食哪一类众生,就是度那一类众生。“度”,就是度过苦海,登涅槃彼岸。人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应该吃众生肉。 从前有一个吃肉的人,死后到阎罗王那里,他生前吃过的肉类众生,都要来跟他算账,这个吃肉的人还自我辩护: “我虽然吃肉,但罪不应该归我,应归咎于卖肉的人。” 于是阎罗王传召肉贩,这肉贩也自辩: “我所以卖肉,都是因为有人买肉。如果没人买肉,我又何必卖肉呢?” 肉贩和吃肉的就互相争论,后来两个人把责任推在屠夫身上。于是阎罗王又召见屠夫,屠夫也自辩说: “我确实是宰猪,但是因为有人买,有人吃肉,我才会屠宰;如果无人买,无人吃,我也不会宰了!” 就这么各说各的道理,所说的尽是造罪业的道理。结果,阎罗王仍然判吃肉的人偿还血债。 可见我们吃哪一类众生,就与那一类众生结下不解之冤,所谓“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 《楞严经》中也说:“羊死为人”,羊既然可以为人,猪牛也可为人,可是未得天眼通,不能观察其因缘,就以为猪是猪,羊是羊。 人多吃众生肉,把本有的自性都埋没了,失去了灵性,变得更愚痴。所以想要度众生,先应戒食众生肉。欲度众生,先度自性众生,但是度生还要离相,无所执着,方为真度。
勿以善少而不为 不要轻视细小的善事,如果连小的善事都不愿做、不屑做,那几乎就没什么善事可做了。做了善事以广大菩提心回向,再小的事都能成就无限的功德。 阿弥陀佛 一一一仁静法师
心散乱,多念佛。 心很散乱,就多念念佛菩萨圣号,这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念经,效果不好,那就念佛菩薩圣号,可以对治自己的散乱心,也能降服内心的烦恼。念一百声不行,就念一千声,一万声;再不行就念十万声,百万声。这样效果就产生了。我自己就是这么做过来的。(梦公法语)
练习止心。 修行不只读誦经文,我们每位道友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从早到晚,心里想什么?住在什么上头?在家或者社会上,不能不跟人打交道,你观察检視:一个小时静下来一动没动,一念都不起有没有?可以检查自己的功力。尽管也说话也招待人,但是其心不动,任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相,从来没动过心,不论见什么境界相不起分别,这个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是能分别善恶,不赞叹随喜恶的,赞叹随喜善的,这叫隐恶扬善。渐渐地练习止心。(梦公法语)
欲速则不达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学教、持律、参禅,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灵感智慧也无贪心。贪心就好像一面镜子上,积了尘土。所以这一点,用功的人要切记明白,不贪多、不贪便宜。 没有贪心就能放下,得自在解脱。得自在,才能开大智慧,大开圆解。各位要深深明白,“勿欲速,欲速则不达。”好像你想到纽约,不坐飞机、火车,而只想以两脚跑步,和飞机、汽车比赛,看谁到得快,结果呢?你会累死也到不了目的地。 修行要自然用功,不要贪有没有功效,或者有什么好结果,什么也不想,只是往前用功,并且天天要改过。我们用功的人念地藏王菩萨,不要想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应为整个世界来念菩萨名号,令世界没有灾难,所以一切都不为自己着想。 在座各位要特别注意:修行不要像抽鸦片烟的人过瘾,过了又犯瘾。修行没有贪心才是正念现前,才是真正用功,所以正念是最要紧,一点便宜也不能贪。“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锹就想挖成井”,没有这种道理,修行是:“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时刻远离三毒烦恼 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现前的一念心。随时检点你自己的心,看它是否住于正道中,心里面 淫、怒、痴具足,有一点事情就发火。在烦恼愚痴当中,所做的种种功德修行效果都不大,必须得有智慧,智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明明白白的照料这个心,不要让它放逸了,要时刻远离三毒烦恼。(梦公法语)
人身难得,莫轻易放弃。 为什么这次要讲孝道?你的身体不仅仅是你的,是父母给你的,自杀,首先是不孝!同时知道,你有佛性,你是未来佛啊,你竟然把这个能够修道的最好的人身给戕害了,自杀了,你就在杀佛啊,这个问题很严重啊!自杀的人一般都是下三恶道的,不会有好的地方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生命。这次我们了解佛法,知道我现前一念心完整地具足佛的智慧、佛的相好光明、佛的一切的功德,这种生命多么珍贵,还能去自杀吗? 得人身,太不容易了!佛经有个“盲龟值木”的比喻,有眼睛瞎了的乌龟,每一百年头伸出海面一次,一块木板中间有一个圆孔,这个木板在水面上漫无边际地漂荡。一百年伸出头一次的乌龟,它是瞎眼的,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忽然这个头伸到了这个圆孔里面,这个概率是不是很低?得人身比这个还难,比这个概率还低。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三恶道里面,多少劫啊,好不容易藉助宿世的善业,修了一点五戒、五常,得人身。人身是有智慧的,有意志力的,是修道最好的法器,应该在这一生当中,要走向光明大道、超越大道,成贤、成圣、成佛。这样,这个生命才有价值,才是圆满的。 大安法师开示
厌离娑婆,观身不净。 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故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 ——蕅益大师《净土十疑论》 阿弥陀佛
饮食要节制。 “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存焉”,在五欲里面这个欲望都是相互增上的。食欲的追逐、旺盛会带动其他的四种欲望,所以对饮食确实要节制,不能贪吃。“食存五观”就谈到,对于好的饮食不能贪恋,对于差的饮食不能去讨厌,对于不好不坏的饮食无记。所以我们吃一顿饭都是贪瞋痴具足,所以要对治。 确实在菩萨修的十念想里面有一个“食不净想”,饮食真实的是不干净的。如果是吃肉,肉的来源,了解它的过程都是很不干净的。即便吃五谷杂粮、蔬菜,你想一想得到这个五谷杂粮的过程,是多少农夫,流了多少汗水,也伤害了多少昆虫,这个过程多么辛苦地过来。 大安法师开示
信愿持名。 信愿持名, 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 即是凡圣同居净土。 见思断尽而往生者, 即是方便有余净土。 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 即是实报庄严净土。 持到究竟之处, 无明断尽而往生者, 即是常寂光净土。 故持名能净四土,亦的确不谬。 ——藕益大师
大安法师开示。 信愿念佛,包括持戒,做人就是要用净业三福来规范自己。净业三福第一福就谈世间的善,你要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学校奉事师长,要培养慈悲心,不杀生——“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规范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都向善的一面。你能做到这四句话,你一定是世间的善人,一定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一定是受大家欢迎的人。受大家欢迎,你的事业还能不成功吗? 所以,念佛指向出世间的终极关怀——了生脱死,就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拿着莲台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主要的目标。同时,你念佛,在这个世间度过的这一生,也顺便可以使我们事业成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智慧开发,这些人间的福报也顺便可以得到。所以念佛含摄世间法的成功和出世间究竟解脱,这不是一箭双雕吗?一举两得吗?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那可是吃大亏了。
佛有三不能。 劝人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丨佛有三不能(梦参老和尚) 我们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是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不是这个意思。 你得看因缘,你得有方便善巧、方便智慧,能帮助人得适当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更增加他的烦恼,还不如不帮。 我们有些佛教弟子自己信佛了,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帮助他脱离,劝他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有那个因缘,你怎么度他也度不了。 因缘得遇合,他先得有那个因,这样子你想要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要怎么样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佛有三不能】 -梦参老和尚 诸佛菩萨讲经的目的,就是度一切众生成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度众生。但是,大家知道,佛有三不能。 一不能,无缘难度。没有缘度不了他。 二不能,众生度不尽。佛菩萨发大愿,众生度尽,这只是他的想法、他的愿力,事实是做不到的。但理上可以,理上他度众生而无众生相。当你没有修成就的时候,把一切事物作虚假观,但观想不上。因此大家一定要学会观,等到你会观时,修行就有了一定的程度了,但是你也不能够把众生都度尽。因为教给众生出离的方法,他不依照你的方法做,佛也没办法。他与你无缘,你说的法,他不会接受的。 三不能使众生业尽。佛不能代众生消业,只能告诉你方法,让你去消业,不能代替你把业障消了。佛怎么能代呢?当你念佛的名号求他,佛怎么做,你也怎么做,佛就代替了,因为你很听话。
修行次第。 修行次第。 第一层:深信因果。 第二层:涵养道德,做个君子。 第三层:可以学习佛经,佛法入门。 很多道友连第一层都没有毕业,就去学第二层做人。还有的甚至直接学第三层佛经佛法。效果可想而知。 什么是深信因果? 看他的行动就知道了!真正的深信因果之人,每天忙着布施,法布施财布施,帮助别人,而且,一切恶习惯全部改掉,不敢做一点儿恶事。 我自管发心去做,但对结果是在今生报还是来世报,我统统不去期待它。只管种因。 我只管拼命去做,我对今生缘分,境缘完全了无所求,我愿把所做一切功德回向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 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 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 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真能念佛。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是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贪瞋痴,是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是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蕅益大师
为什么要受五戒? 为什么要受五戒?佛是为道制戒,为了成就无上正觉之道,了生脱死,成办道业来制这个戒的。所以我们这一念心要发起来,要深信因果,畏惧三恶道,把持戒指向成就道业的目标。这样去持戒才有心里的动力,才能抵御外面的种种诱惑、陷阱。 大安法师
首先对家人布施 对父母、夫妇、子女,你要布施啊,拿什么布施呢? 【永远布施欢喜心】 -梦参老和尚 现在我讲施心,是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乐的都要舍。我前两天跟大家说,你家庭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子女的关系,你要舍啊,要布施啊。拿什么布施呢?孝养、欢喜心,用欢喜心布施人家。 先生不要把外头的烦恼带回家,拿太太、孩子出气。我看见好多父母,比方吵架或者有什么不平和了,孩子在那儿玩呢,跟孩子毫不相干,他过去给孩子两巴掌,拿孩子出气,你说这孩子心理能平衡吗?这事儿我看见很多,我当时就说:“你还是佛弟子呢?你的烦恼怎么能出在孩子身上啊?” 先生回家来,对家庭欢欢喜喜,这一家人很欢乐。如果他一回来绷着脸,太太不晓得怎么回事,满头雾水,再一说就发脾气,再一碰就发脾气,这就不行。永远布施给人家欢喜,这是说家庭。 对任何人,你走路时难免有人碰你一下子,你给人家道个歉。过在他,你道个歉,使他更惭愧一点,没什么关系的。如果两个人一争——在美国经常有这个事,你认为是小事,就因为走路碰他一下子,两人吵起来了,吵起来掏枪,一枪就把他打死了。打死了,他也被捕了,判了好多年。我说,死的死了,他活着也是想不通的。就因为一念之间,如果布施一个欢喜心,又有什么不可以? 我说得很容易,自己还是做不到。一天笑脸给人家,人家骂你,你还给他笑脸,你越笑,他***,不麻烦了吗?你的心地一定要能平衡。
回向众生是最大的布施 你拿这个供养布施,比世间财富大多少亿万倍。 每天把自己修行回向给众生,是最大的布施。 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 我们这道友每天在这,你怎么行布施?你怎么施舍? 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你这个拿来供养、布施了,比世间的财富大多少亿万倍。 布施是心里舍,有有相的布施,咱们这是无相的布施。 人家拿世间的金银财宝、衣物供养,咱们拿什么呢?咱拿法供养。 把自己修道的、行道的法,拿闻见的法、学习的法,拿这个惠施给众生,比那个世间的珍宝贵重得多。 我想大家每天都在舍。因为你念经,经上头就叫你舍,行布施度。 同时,代众生受苦。你布施、回向的时候,就是代众生受苦。 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法财,可不是世间财宝。对那个不肯舍的众生,劝他们要舍;舍了才能得,什么都要舍。 梦参老和尚
一切众生不作众生想 观一切众生不作众生想,诸趣无趣,平等平等。这非常有好处,对我们受用很大。任何苦难当中不作苦难想,“消灾了,债还完了,清净了,要成道了。”这样想的时候,你心里安定且愉快,试验一下看看。——梦参老法师
转化逆境为顺境 有一位居士问:“弟子皈依有几年了,做什么事都不顺利,一事无成,弟子常想这是诸佛菩萨在考验我,这是我的逆增上缘,可是总不顺利,这让我对佛法感到心灰意冷,请问法师弟子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明白,我们皈依三宝,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圆成佛果,并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妄想皈依以后,就得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挣大钱、当大官、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永远不得病,用这些来证明学佛的成效,这是你的知见有偏颇了。 虽然学佛是为了出世间的究竟解脱,也是能够获得世间利益的,然而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因果更是错综复杂,所以不能简单直线思维看待这些事情。对正信的佛弟子来说,对世间顺逆等事,应当做如理的观照。我们在世间无论是遭遇不顺的逆境,还是成功的顺境,本质上都是梦幻泡影,最终都是一场空。 正信的佛弟子应该随遇而安,随缘而过,顺境时感恩三宝,逆境时也感恩三宝。因为只有正确的面对逆增上缘,才能够增加我们的道心。我们这个世间众苦充满,犹如火宅,冤家对头,常常碰面,身心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赶紧念佛,赶紧求出离,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不顺的事情,会成就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出离心。如果事事都如意,天天过的都很安逸,就会觉得我们这个世间太好了,还往生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呀,就不求往生了。我们对现实的福报不要过于贪恋,应当惜福培福、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这样就不至于在福报中迷惑颠倒了。 人在顺境中往往容易迷惑造业,在忧患中容易升起出离心,从三界苦海中解脱出来。修行人要以苦为师,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做还债想。逆来顺受,修德进业,以忏悔心惭愧心念佛,忏悔业障,这是转化逆境为顺境的良方。久而久之心地光明,念佛法喜充满,身心自在,必然成就往生大业。 广行法师
尽量布施,为自己积点褔德。 你要把你赚的这一些钱, 依照你的能力, 尽量拿出来布施, 等到临命终你要做功德 你来不及了, 我没有骗你, 等你临命终 你要布施来不及了, 做什么功德, 你现在赚的钱 你要做多少功德, 你都可以控制,对不对? 等到临命终的时候, 撒手西归什么也没有, 那这些钱你儿子得到, 你儿子得到会给你办吗? 那也不见得,所以说, 饿鬼道的众生都是 因为在人间 非常悭贪又不施舍! —— 慧律法师
尽量布施,为自己积点福德。 你要把你赚的这一些钱, 依照你的能力, 尽量拿出来布施, 等到临命终你要做功德 你来不及了, 我没有骗你, 等你临命终 你要布施来不及了, 做什么功德, 你现在赚的钱 你要做多少功德, 你都可以控制,对不对? 等到临命终的时候, 撒手西归什么也没有, 那这些钱你儿子得到, 你儿子得到会给你办吗? 那也不见得,所以说, 饿鬼道的众生都是 因为在人间 非常悭贪又不施舍! —— 慧律法师
心如虚空,包容一切。 佛陀告诉我们:心如大地,承载一切。心要如大地,承载一切的侮辱;十方三世一切佛,最赞叹的德行就是忍辱。虽然很不满,可是还是守口如瓶,口业完全清净。 心如虚空,包容一切。也就是我们的心要像虚空一样,包容不同的物种、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矿物、不同的星球,就像虚空一样的包容一切。 悟道的人容天容地、容一切假相,都是这样包容跟宽恕。在你的心中,能够有宽恕的德行,原谅对方一下,你的内心会有更回旋的空间,这个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也是真实的智慧。 ----慧律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心如虚空,包容一切。 佛陀告诉我们:心如大地,承载一切。心要如大地,承载一切的侮辱;十方三世一切佛,最赞叹的德行就是忍辱。虽然很不满,可是还是守口如瓶,口业完全清净。 心如虚空,包容一切。也就是我们的心要像虚空一样,包容不同的物种、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矿物、不同的星球,就像虚空一样的包容一切。 悟道的人容天容地、容一切假相,都是这样包容跟宽恕。在你的心中,能够有宽恕的德行,原谅对方一下,你的内心会有更回旋的空间,这个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也是真实的智慧。 ----慧律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心是最大的距离 降伏这颗心就比什么都重要!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是最大的距离,十恶业是最大的距离。如果你完全没有十恶,完全没有烦恼,你懂得调整自己,回归自性,归无所得,了解万法统统是生灭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很清楚,有大智慧,一念之间念佛,你决定往生净土。别说十万亿佛国土,就是一百万亿,一刹那之间就可以往生,因为就在一念之间。心作得了主,有智慧,天下无咎没有过失。心作不了主,万事皆烦。 一一慧律法师🙏🙏🙏
心是最大的距离 降伏这颗心就比什么都重要!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是最大的距离,十恶业是最大的距离。如果你完全没有十恶,完全没有烦恼,你懂得调整自己,回归自性,归无所得,了解万法统统是生灭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很清楚,有大智慧,一念之间念佛,你决定往生净土。别说十万亿佛国土,就是一百万亿,一刹那之间就可以往生,因为就在一念之间。心作得了主,有智慧,天下无咎没有过失。心作不了主,万事皆烦。 一一慧律法师🙏🙏🙏
缘起如幻,不实在。 我们修学佛道要忍辱,不管这个世间发生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此世间如梦幻泡影,缘起如幻,不实在的,不值得我们这样伤心、哭泣,不值得我们这样嗔恨,总有一天,我们会化作一堆骨灰,没有例外,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例外。所以,忍辱要通达无生法忍。所以世尊常叫我们要作白骨观,当你很嗔恨一件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万法皆是败坏之相,总有一天,你恨的人会消失;你所愤怒的这一件事情会过去。我们今天不要变成一种负担,慢慢的觉知、觉照,慢慢的学习忍辱,放下来。 ——慧律法师《楞严经》开示
缘起如幻,不实在。 我们修学佛道要忍辱,不管这个世间发生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此世间如梦幻泡影,缘起如幻,不实在的,不值得我们这样伤心、哭泣,不值得我们这样嗔恨,总有一天,我们会化作一堆骨灰,没有例外,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例外。所以,忍辱要通达无生法忍。所以世尊常叫我们要作白骨观,当你很嗔恨一件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万法皆是败坏之相,总有一天,你恨的人会消失;你所愤怒的这一件事情会过去。我们今天不要变成一种负担,慢慢的觉知、觉照,慢慢的学习忍辱,放下来。 ——慧律法师《楞严经》开示
缘起如幻,不实在。 我们修学佛道要忍辱,不管这个世间发生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此世间如梦幻泡影,缘起如幻,不实在的,不值得我们这样伤心、哭泣,不值得我们这样嗔恨,总有一天,我们会化作一堆骨灰,没有例外,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例外。所以,忍辱要通达无生法忍。所以世尊常叫我们要作白骨观,当你很嗔恨一件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万法皆是败坏之相,总有一天,你恨的人会消失;你所愤怒的这一件事情会过去。我们今天不要变成一种负担,慢慢的觉知、觉照,慢慢的学习忍辱,放下来。 ——慧律法师《楞严经》开示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人为事烦,为钱愁,为情苦,每天都有数不完的无可奈何,但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其实不在别人身上,只和自己有关,真正能伤害到自己的,真正能影响到心情的,都是你自己的一颗心!人要修行,你我皆是凡人,修的便是你的那颗心,心知足了,心放下了,人生就幸福了!人生路漫漫,酸甜苦辣咸,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用空性的思想修行是修行人,而肯放掉内心里的住着和习气是真修行人。 ——慧律法师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人为事烦,为钱愁,为情苦,每天都有数不完的无可奈何,但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其实不在别人身上,只和自己有关,真正能伤害到自己的,真正能影响到心情的,都是你自己的一颗心!人要修行,你我皆是凡人,修的便是你的那颗心,心知足了,心放下了,人生就幸福了!人生路漫漫,酸甜苦辣咸,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用空性的思想修行是修行人,而肯放掉内心里的住着和习气是真修行人。 ——慧律法师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人为事烦,为钱愁,为情苦,每天都有数不完的无可奈何,但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其实不在别人身上,只和自己有关,真正能伤害到自己的,真正能影响到心情的,都是你自己的一颗心!人要修行,你我皆是凡人,修的便是你的那颗心,心知足了,心放下了,人生就幸福了!人生路漫漫,酸甜苦辣咸,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用空性的思想修行是修行人,而肯放掉内心里的住着和习气是真修行人。 ——慧律法师
三皈依的功德。 经典里面讲:念三遍皈依,就像打开你家的金库,里面有金银财宝,这样日以继夜地拿出去,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经过了几劫的供养。福报大不大?大!但是,比不上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功德大。为什么?你那个是物质,你供养修来的福报,是用得完的。可是,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诸位将来就一定会成佛!这个可不一样,这个是法身慧命。 ——慧律法师
三皈依的功德。 经典里面讲:念三遍皈依,就像打开你家的金库,里面有金银财宝,这样日以继夜地拿出去,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经过了几劫的供养。福报大不大?大!但是,比不上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功德大。为什么?你那个是物质,你供养修来的福报,是用得完的。可是,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诸位将来就一定会成佛!这个可不一样,这个是法身慧命。 ——慧律法师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