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33
南中国33
关注数: 46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6,611
关注贴吧数: 168
我所知的郭沫若的一些不靠谱的观点 1、武丁三年不言~~郭老说是得了不言症。 2、秦始皇长相:马鞍鼻子,鸡胸,支气管炎~~尉缭子说的并不可靠,郭老就是医生的老毛病犯了。 3、秦始皇之死~~郭老杜撰的一个故事,可以当小说看,什么耳朵有钉子,说被赵高害死的,郭老好像亲眼看见似的。 4、十二生肖起源~~想当然的认为十二生肖是古巴比伦来的。十二生肖是国产的,特此声明。 5、话剧《屈原》黑了宋玉,说他背叛老师屈原~~虽然是文学创作,但黑的没有依据,遭到诟病。宋玉只是无权的文人而已,国王没有重用他的打算。 还有哪些,我并不太了解了,但是郭沫若黑料太多了。有知道的可以留言!
苏代活得太久了,估计史书弄错了 根据战国纵横家书,苏秦是老小,但史记国策东周列国志都是老二,他的字季子应该是老小。纵横家书考证出苏秦是被齐湣王杀的,前284年,推断他出生于前347年。那么如果苏代是弟弟,假如出身于前340年(推测),那么前320~前314年是燕王哙在位(前316~前314年禅让给相邦子之),那么到了前259年,长平之战后,苏代和应侯合谋让秦昭王贬白起,那么苏代也有80多岁了。 如何解释呢!
长平之败的罪魁祸首就是赵孝成王和平原君 素来反贪官不反皇帝,实际年轻的赵王不信其臣,而信其王室亲属。
孙武不如孙膑 实话实说。孙武的思想,不战屈人太难了,不战屈人必然影响了纵横家的发展和谋略的发展。孙膑吴起更加实际,战胜强立,故天下服矣!白起没留下兵法,但其实用主义的战法很让人震惊。
很多人压根不懂荆轲刺秦王的目的 荆轲要杀秦王吗?非也,燕丹和燕国上层的目的是为了要秦王归还入侵的土地,签订互不侵犯的约定,最好把秦王劫持到燕国。这就是燕王喜和燕丹子这些人的幼稚想法。劫持逼令退还土地应该是曹沫劫齐桓公那一套,但这也就是两国会盟的时候。
70年产权是什么意思 如题
弄玉萧史是真的吗 这个好像不在正史记载,在列仙传有记载。李白,李商隐的诗歌经常写到萧史弄玉,且出现乘龙快婿这个成语,而且尤以《东周列国志》写的为好。我觉得可靠的是翁主弄玉涉世未深,喜欢文雅,对于喜欢拍大腿敲瓦盆(弹筝搏髀,击瓮叩缻)的老秦人是很不看上的,正好乐师萧史的到来,让她乏味的宫廷生活得到了一些快乐,于是萧史利用她的天真无邪,把她拐走私奔了。秦穆公非常生气,但家丑不可外扬,于是美其名曰,萧史与弄玉乃天作之合,神人转世,乘龙而去,谓之乘龙快婿。 不久,秦穆公便因为健康原因和女儿不告而别,气病交加而死,死前迁怒于私通萧史的宫人,皆令从死,并且带走了曾经酒后戏言待穆公死后从死的子车三良将。总共180人。
《荀子》一书提到了李斯 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老庄申韩列传》《李斯列传》都说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且李斯列传写的较多,一次是李斯跟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欲入秦就跟荀卿说了一段话。第二次是李斯当上丞相,风光无限之际突然喟然长叹曰“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通“太”)盛"。且《荀子·议兵》写了李斯与荀卿的一大段议论。所以李斯可以肯定为荀卿的弟子。跟荀卿去过赵国,又回到楚国兰陵,曾经受到春申君的厚待都可以说得通。且有《李斯歌》传世,应该是李斯(或者后人假托李斯)写的,是李斯听了荀子讲课之后唱的歌! 但是,韩非就不太好说了,史记说他是荀子弟子,但却没有他书佐证,《荀子》《韩子》我目前没有找到韩非是荀子的弟子的记录,但思想有些相通性。因为《荀子》和《韩子》我没有看过,不能确定有韩非和荀子交流的记录。 而张苍是荀子徒弟的说法,我没有找到出处,很可能是汉书,但没有找到,百度百科这样写的。希望研究过汉书的告诉我哪一卷写的张苍是荀子弟子。 而浮丘伯在《汉书卷四十二楚元王传》“伯者,荀卿门人也”。 李斯很可能参与了《荀子》《吕氏春秋》的写作,一次是老师一次是老板。且《韩子》一书他也多有引用。 现在分配任务,希望吧友用电脑找找: 1、《李斯歌》,你们帮我找一下原文。 2、帮我找一下张苍是荀子的弟子的出处,具体的文字,别笼统说汉书,要说具体文字。
不要轻信百度和网上“四大名将”的说法 四大名将,其实是网上说的,实际上战国有吴起,孙膑,庞涓(别笑),司马错,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景阳(有可能就是荀子说的临武君),昭阳,乐毅,匡章,田单,赵奢等等。“四大名将”这种粗暴的概括方式,实际上把战国名将武力值游戏化,实际上是游戏思维模式的缺点。就像隋唐好汉排行榜我是很不喜欢的,属于粗暴的归类。
一个奇特的战国史问题:《荀子》有没有提到韩子和李斯 荀子没看。荀子提到了荀卿见过秦昭王,应侯,赵孝成王,临武君,春申君。但好像没有提到李斯和韩子。
帝王世纪~~皇甫谧是史学家还是医生 皇甫谧是西晋的人物。他的《针灸甲乙经》显示他是一个伟大的名医,据说他年轻时是个纨袴子弟。后来通过努力成为一代学者。 而他的著作《帝王世纪》将上古史推前到伏羲,并且说神农氏领袖都称炎帝,而与黄帝打仗的那个是炎帝八世榆罔。但多为难以详细考证的古史传说,并且把三皇五帝的都城说的过于肯定。 皇甫谧是专业的医生,但只是二流的史学家。
秦史很混乱 这是一个史官水平很差的王朝秦。商鞅写的很乱,“行之期年太子犯法”,完全扯淡啊,前359年任左庶长,前356年开始变法,(也有说前359就变法了)次年太子犯法,而太子驷在秦孝公24年(前338)死的时候,太子驷才19岁,也就是前355年太子才1岁。而公子虔被施行杜门不出八年,是因为第二次变法(前350)“行之四年(前346)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八年后反扑捉拿商君。所以应该是第二次变法之后,前346年,太子驷在公子虔鼓动下犯法。当时才11岁。 另外商鞅被杀的地方,史记商君列传说死于渑池,六国年表说死于彤地,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地方,靠近也行,秦史那么大的事情如果地方也搞错,距离太远,那就不合理了。
庄蹻是不是造反派将领。
孙武到底存在吗? 如何证明历史上存在孙武这人?感觉史记写的太简单,而且春秋三传国语都没有写孙武。而吴越春秋,越绝书属于半野史小说,很多情节夸张附会。史记吴世家,孙子吴起列传只有很简单的记载。 且孙子兵法一书还有银雀山的版本,那里说《孙子兵法吴问》有王(吴王)问孙子,晋国将会是谁的,他说范,中行先亡,其次智氏,其次韩魏氏,存在并控制晋国的将会是赵氏。这里提到了孙子,但是此书是孙子兵法的外篇(也就是可信度不高的篇),且明显有预言的含义,很可能就是赵国建国之后的一种附会。 甚至西施的真实性比孙武都要可靠,因为至少墨翟先生就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据说他的祖国有滕国,宋国,鲁国等说法,而他活动过的滕国就曾和越国接壤,《墨子》曾提到“西施之沉,其美也”。且稍后的庄子,孟子都提到,《庄子》有西施捧心,东施效颦,《孟子》说“西子蒙不洁”,虽然史记,左传都没提到西施,但由于西施在战国时代的诸子写了,说明是一个很红的女人。后来的吴越春秋,越绝书有大量的不太可靠的记录。孙武虽入了正史,但可靠性还不如西施。
我最喜欢编年史 编年史太酷了,史记虽然不是编年史,但还写了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现代有秦史编年。我想写一个晋国,赵国,楚国的编年史。
白起身世之谜 此处省略一万字考证文字… 我之观点,公孙起乃秦人,公子白之后也。非白乙丙之后,白乙丙乃大夫,何以称公?白公胜只在新唐书言乃白起之祖,可得而信乎?且新唐书诈伪之言颇有,如欧阳修言孙思邈寿至一百零一,然则旧唐书言寿至一百四十一。且言孙子乃卫惠孙之后,然则皆言乃田陈之后也,欧阳修实夸大其辞,好为奇异之言者也!
看来秦史编年史和纪传体都被人写了,只有去伪存真 秦史的纪传体是王蘧常的《秦史》,编年体的是王云度编写的《秦史编年》。看来我没必要写了。
荀子四个弟子 荀子四个弟子: 1、韩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名非,韩人,著有《韩子》,后改为《韩非子》,因为唐朝韩愈称为儒家文豪。结局:被陷害自杀,思想成为秦朝的指导思想。 2、李斯:法家思想,楚上蔡人,吕不韦门客,当上廷尉,丞相。结局:被赵高害死,五刑腰斩灭三族。 3、张苍:汉初丞相,活了一百多岁,八尺肥白肚子,犯法将被杀,夏侯婴看到他的白肉而放了他,整理了《九章算术》。 4、浮丘伯:齐国大儒,楚元王刘交的老师。
黄帝发明了足球 简单说,就是早期原始人类进行部落冲突出把战俘捉住,杀头祭天,或者踢头,把头当球踢,古代印第安人就经常玩这个。黄帝打败了蚩尤,把他斩首之后,把他的头当球踢。别不相信,长沙马王堆辛追利苍墓出土了大量帛书,证明了辛追利苍是道家思想,整理为《老子》汉朝版本,还有乙本就是老子外篇,就说了此事。道家门徒觉得道家可以修身,但治国还需要纵横家,所以有战国纵横家书,鬼谷子这些古籍。
无效的国际仲裁 一些人总是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否定中国的疆域的合法性。南海就是中国发现的,应该是中国南海,本来就是中国的,十一段线一个都不能少,北部湾那一段就该夺回,越南不是好东西,不要留给白眼狼和凶恶的敌人。 一些中国人总是人云亦云,外国人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什么都是错的,这是妄自菲薄,实际上连刘阿斗都不如。多看看孙子兵法,鬼谷子,韩非子,战国策这类谋略之书,心理战和舆论战都是敌人的武器,有些人随着外国人质疑十一段线的合法性,怎么不质疑美国的合法性,加勒比海的合法性? 不宜妄自菲薄,我们都应该相信中国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国的。别跟我扯什么美国人民拥有土地使用权,我不信这一套。
一个人写了两次史书,因为被小偷偷了 这人就是明史私人修史者谈迁,我觉得这名字取得好,司马谈和司马迁。谈迁是明末史学家,写的《国榷》,写完之后的一天晚上被小偷光顾,没有偷到值钱的东西,偷了书稿。这事是真的吗。
关于秦和秦始皇的悖论 大家如何解释。秦始皇如果是吕不韦的孩子,六国灭亡那么这能怪到秦国吗。说秦国血统糟糕,过于种族主义了,其实古代并不太强调血统,更多强调文化。况且如果吕政说成立,那么秦国就是六国的血统了,那何必骂秦王室血统不好呢。 最多只能从制度上说秦的制度是严刑峻法,军事上侵略成性。
已知的吕不韦门客 司空马——出自《战国策·秦策》,可靠性不强。 甘罗—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茂之孙,传说是十二岁封为上卿(非宰相也)。 李斯~吕不韦舍人,任以为郎,后游说秦王,拜为客卿。 嫪毐~为了从庄襄后的后宫抽身而请来的大男人,而且封地大,为秦王假父。 别的门客不知道了!
童书业说吴,越都是楚人的支族。 可能是司马迁把虞国和吴国混淆了,吴国始祖有个叫做熊遂的,很可能就是楚人。而且说泰伯和仲雍很不可能跑到江南那么远。
春秋战国和东周概念辨析~~严格来说是不同的概念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为了图省事,把春秋战国和东周已经等同了,其实这是图省事的划分方法。其实,晋国亡于前349年,而非前376年,战国的赵国亡于前222年,而非前228年。很多书说前403年三家列为诸侯,那晋国就亡了,那是取其大体而言,就像犬戎进京就算周亡一样,因为东周时期周王属于无权状态,“灭亡”乃取其大体而言。前403年之后,三家列为诸侯,晋君的地盘基本上被瓜分,之后便是无足轻重的,被史家不屑记录的几十年。 严格来说: 1、东周时期:前770平王东迁至前256年,而周朝却是灭亡于前249年,因为周的两个国西周国和东周国分别灭亡于前256和前249。但由于秦国前256年灭了西周国和俘虏了天子,次年资治通鉴以秦王纪年。 2、春秋:按照春秋经(鲁国史官写的每年简记),应是前722~前481年。但按照左传是前468。 战国:据史记六国年表是前475年开始,教科书也按照这个说法。也有前453,前403之说。 结论:春秋战国约等于东周时期。春秋242年(前722~前481),战国182年(前403~前221),中间那几十年(前481~前403)是空档时间,为转型,齐吴晋衰亡而越霸,墨子比较活跃,可称勾践墨子时期,或者大夫夺国时期。
项羽主持分封是必然结果,虚无主义者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 很多人可能是受现代的学校史学教育影响,总觉得郡县制比分封制好,然后就一味的赞扬郡县制,否定分封制,但殊不知无论分封郡县都要随着历史实际情况而转移。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像秦始皇的完全郡县,是不对的,与旧时代的传统是违背的。而项羽被骂为“复辟狂”,我觉得是过分歪曲他了,首先戏下分封其实是“怀王之约”的实际兑现,虽是“不战屈人”等楚国狂热崇拜者说的由复国的楚国主导,但是六国旧地贵族也是必须让他们实现建国的。因为即使当时复国的楚特别厉害,但也没有实力消灭其他五国旧地贵族,只能在下一轮斗争中互相耗。。说他是复辟狂,那是抬举他了,把他和宋襄公说成是一类人了。想想,项羽如果把那么多诸侯(原六国故地贵族和将领)全部废黜,请问他有这个实力吗,况且说他是复辟狂的人看看,项羽灭了韩王成,派了楚将郑昌当韩王,他没有立越人无诸,摇,导致不附楚,而辅佐汉。项羽压根不是复辟狂,他只是无法改变这个几千年的分封制传统和无法独占一份蛋糕而已!项羽接手了一个松散的反秦联盟,还替后楚怀王分了蛋糕,由于无法分的尽善尽美,加上本就有的诸侯矛盾,分封制很容易引起混乱。而很多人吹嘘秦始皇完全郡县制,和刘邦的郡国并行,其实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项羽无法实现统一当皇帝,自然完成不了郡国并行,有些秦吹的完全郡县制更是病得不轻,诸侯从楚入关,没功劳也有苦劳,分蛋糕总会不合理,能够保持天下尽量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就算大幸,还何必苛求他,骂他是复辟狂呢?
宋玉何来卖国? 宋玉不过就是楚王的御用文人,他没办法劝谏楚王,至于卖国,一个无权无势的人如何卖国呢?且哪个书里面写的?郭沫若在话剧屈原把宋玉说的很不堪,但那是戏剧,能够信吗?
竹书纪年具有真实性 很多人怀疑竹书纪年,实际上恰恰是他们太相信史记和儒家说的,其实,荀子,韩子,苏代都应该看过这书,因为竹书纪年是晋魏的国家史书,作为三晋之人,看过也很正常。而且韩子,荀子都不赞同禅让,在他们的著作都有记录。
战国第一门客---长信侯嫪毐 不战屈人,你说李园是第一门客,我不以为然,战国第一门客应该是嫪毐,首先,他是“大男人”,其次,他的封地最大,有山阳郡,太原郡,河西郡,第三他是秦王假父。
孙膑强于孙武,虽然残疾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个人觉得写的太简略了,而看孙武的史料可以看史记吴太伯世家,对孙武有了简单事迹描写,而孙武传用一个吴宫教战的故事来说孙子治军严明,但他的大量作战记录却没有怎么记录。且左传,国语皆不载孙武。由于现在知道入郢的柏举之战是孙武和伍子胥指挥,所以现在的史书写作只能加入孙武。况且《吴越春秋》属于不严谨的史书,虽然孙武的记录很详细,但可信度打折扣。 孙膑是受了断足之刑(刖)还是挖了膝盖骨(膑),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是断足,而山东有孙膑的后人,那么孙膑有儿子应该在断足之前,如果他是挖了膝盖骨,当时科技条件应该可以站起来吧! 失传重见天日的孙膑兵法,可见到孙膑实战经验丰富,春秋时期小打小闹是望尘莫及的。这样,孙膑和吴起及他们的兵法更有实战性。不战屈人的学说更多被纵横家鬼谷子们继承,而孙膑更相信“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白起的兵法和论兵,没有流传下来,很希望重见天日! 我觉得孙武,屈原,司马靳,由于史料记载较少,他们的事迹并不突出!因为屈原没有纵横家那样在各种史料里面记录的很详细!司马靳,在史记白起列传里面没写到他,而司马迁巧妙的在自序里写了司马靳!这样!在资治通鉴里面也没有写到司马靳!司马迁有意为之吧!
左传国语战国策很可能是三晋学者整理的 主要原因,关于晋国,魏国的记载特别多,而且对楚国有点排斥。竹书纪年也是晋魏史书。韩非子,荀子的文章写的很好,大量史料是可靠的。
说难,所以尽量少说 不能相信说话,尽量不要说,读鬼谷子,战国策,史记,孟子,会说话是门艺术,如果很难说,就尽量不要说。
偶遇一事 昨日上午,也就是周日,我坐车上班,由于近期江淮多雨,所以要早点上车以免逡巡不前。我坐在车上玩手机,突然有一中年女子大喊“我们人类有罪,上帝发洪水来惩罚我们,等万能生物出现,我们人类不是万有生物”然后,一直大呼小叫。 其实我不是严格的宗教信仰者,我也对基督,佛教,道教,甚至经常被黑暗势力利用的伊斯兰教都有一点点了解,只要教人向善,都是合理的教义。关于末日论,其合理的部分就是要珍惜生命,带有虔诚的自我审判的态度看待人生,这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为了渲染末日,那就是制造恐慌。真正的基督徒可不是这样的。 而且那个女子的做法很低级,水平太低,一口南京方言,大呼小叫。传教首先要传播福音中的善的教义,谁会上来就说末日,而且否定人类。幸亏后来她讲的也累了,所以就闭嘴了。 真正信教的人是追求真善美的,相信人类可以发展下去的,说实话,现在很多农村人水平不高,平时遭到家庭矛盾的压力没有得到缓解,所以信了基督,但其实他们不是真信,只是听个部分而已,其实并不懂。他们经常胡扯末日论,其实就是对现在的不满的一种宣泄。
伯服(盘)和周携惠王余臣是两人~百度百科又胡编为一个人了! 白(伯)盘(服)就是褒姒和幽王生的孩子,立为太子,所有史料,包括史记,国语,竹书纪年,清华战国竹简《系年》都说幽王和伯服被杀,而之后两王并立是周平王宜臼和周携惠王余臣对立。而维基百科是按照这个史料说的,写的很考究,但百度百科能不能写的清楚一点,明显就是乱写。百度很多资料都有主观臆测的。
鲁国晋国到了战国时期,默默无闻了 鲁国不写春秋,晋国没有董狐一样的史官了。没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国家。
狐射姑,很奇特的名字 姬姓狐氏,狐偃,狐毛,狐偃即子犯,舅犯。看来近亲结婚也会产生聪明人,现左传说晋文活了45岁,17出奔,但司马迁说43出奔,70岁死了。如左传说,那么就是近亲结婚易不寿也!狐射姑谁会正确读出来?
袁腾飞春秋战国说的太一般了,就跟《上下五千年》一样水平 以前林汉达,曹余章写的《上下五千年》262篇,属于科普读物。而袁腾飞说的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西夏,成吉思汗,汉末三国说的很好,袁游第一季说的挺好,包括早期的讲课视频也挺好的。一开始他在百家讲坛讲了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都很好,后来在泰学传媒讲了又重录塞北三朝辽,感觉不如百家讲坛那个版本。他在近期的袁视角说他有录过30分钟的,但因为现在是快餐,所以录了20分钟以内的视频。个人觉得人类文明起源简单讲讲也没什么,但春秋战国就应该讲的丰富一点。汉朝还没播出,会是讲座式的。 个人觉得李山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王立群的秦始皇,包括“我靠历史春秋战国”说的都挺不错的。
本人准备写《秦王国史》《秦帝国记》有没有人支持 如题,有没有支持的?
大家看看,兰彦岭说的鬼谷子,分为《鬼谷子纵横智慧》《鬼谷子绝学》《鬼谷子统御之道》三部,在优酷视频有,虽然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就像成功学讲座,讲的有点神神叨叨,而且有网友说有传销感觉,大忽悠,但我觉得能够在讲座上演讲很不错,而且兰彦岭升到了中国鬼谷子学院院长也算对他肯定了。大家看看,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战国策一书怎么看啊,有没有人看过 最好把战国策弄成年表,这个不严谨的史书如何把它弄成年表,某年发生游说
打过周的国家 东周时有哪些,周郑繻葛之战祝瞻射中周桓王肩。
优酷中国古代名将(军事名相也包括),竟然有周仓? 优酷中国古代名将,里面有伊尹周公姜尚诸葛亮张良这些军师名相,我也是认可的,但出现了周仓,在我记忆里面周仓是关羽的保镖,但好像三国演义说的,还有说唐好汉假装周仓关公显圣,民间传说里有的,但正史没这人。李广名气很大,功劳大,但运气不太好,且资源很少经常处于危险,所以不封侯,属于悲情名将。蒙恬属于和平时期的名将,虽然一生只打了三次战役,属于万里长城一样的将领。赵云虽然感觉一般,但也有一些战绩。 最让我纳闷的就是周仓,好像三国志没这人。
可怜的弑君者夏征舒 夏征舒字子南,少西氏。清华简说他是夏姬的丈夫,而史记左传说是儿子。电视剧其实拍的挺简单的,而且也没把夏姬说的多淫乱,更多的是无奈。而张丰毅主演的《古吴春秋》(老片子了,没有认证,只能在优酷找到标清)说的是襄老(电视剧配音成囊老)死了,申公巫臣和子反争夺夏姬,那个夏姬是娟子(还珠格格里面的容妃)演的。反正夏南弑君本身没什么错,但他只是一个普通大臣,没人支持他,故而楚庄王把陈国灭了,后又听从申叔时的建议,重新复国。(楚惠王灭之)楚庄王继位时“方弱”,应该只有19岁,在位23年,薨时42岁,可惜!据左传晋文公重耳17岁出奔,19年后回国继位,在位9年,满打满算43岁,但史家多以为史记43岁出奔,那么死时70岁。另外,史记说刘邦活了大概62岁,但又有资料说活了41岁也! 楚庄王肯定比夏姬小,看上了夏姬,可见夏姬美艳!楚庄王熊侣薨时43岁,他的霸业很大,一定程度上让中原不再把楚人当作蛮夷,楚文化得到丰富的发展! 一鸣惊人南天鸟,任贤图治善纳谏! 释郑复陈不杀降,天不假年志士悲!
宋襄公不知变通,只是古礼的迷信者 1、让国庶兄---东夷殷商出身,禅让文化发达,但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且可能违背周礼嫡长子继承制,当然周王和列国诸侯都带头违背嫡长子继承制,“不以妾为妻”只是口号。 2、霸主之梦~由于吴越只是东南小国,《春秋》《左传》不怎么写他们,五霸如果较真不太可能有吴越,而宋襄公只是有霸主之名而已。霸主之梦只是觉得宋国是诸侯公爵之首。且不带兵车,也是不想违背诸侯会盟之礼,但即使孔子也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将宋襄公捧入霸主的是《公羊传》而非孔子,因为宋襄鼓吹仁义尊王而已。 3、杀鄫子~殷商人殉残余。 4、不击敌于半渡,所谓仁义之师~~旧贵族已经衰落,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古礼逐渐让于国家利益,“不重伤,不禽二毛”只有在双方实力相当情况下才可,不要认为现代《维也纳条约》关于优待战俘的人道主义条款跟宋襄公有相通之处,就大加赞美。就好像秦国法治严明,就把秦国法治和现代民主法制混淆,法家说的“法治”本质上还是地主阶级人治。且宋襄公让百姓将士为他的仁义虚名买单,实际上就是不仁义。仁者爱人,让他的士兵陷于危险境地,非仁也! 政治家不是慈善家,只有杀人安人,杀之可也。韩国就比较值得欣赏,打不过就要玩点权谋诡计,否则就坐以待毙。
竟然有人说诸葛亮比曹操,白起厉害 持这种说法的大有人在,估计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秦朝臣吏传 丙申甲午癸酉,余于父亲节次日,感秦记简略,遂蒙稽古之意,乃集《史记》《通鉴》《国策》,搜百家之文,略作秦王政以来臣吏将军列侯姓名及事略,成《秦朝臣吏传略》。有志君子,莫以我为秦之拥虿,秦已亡矣。
鲁国在战国时期默默无闻,马儿都不愿意写了 战国时期,史记鲁世家只用三百多字,用谁生谁一笔带过了。而在吴起传有鲁国打败齐国的记录,还是吴起很有本事,但小公司注定不是他的奋斗目标。孟子一书还记了鲁平公想见孟子,而嬖臣臧仓说了一套歪理让鲁平公不接见孟子。三桓也没有取代鲁国。最后被楚国灭了。司马迁不屑写了。
有没有读遍了的 有没有把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竹书纪年,世本,帝王本纪,越绝书,吴越春秋读遍了的
左传和史记哪个可信度更高 貌似左传可信度更高一点。史记经常被黑。
如何看待史记和左传,战国策之间的人物差距 左传详写而史记略写:子产,左传有一万多字写他篇幅最多,史记郑世家,循吏列传有较少的记录。 左传不载史记记载:孙武,优孟,李离,司马田穰苴(战国策貌似说他是齐湣王时)。 史记不载而战国策载:西门豹(司马迁原著史记没写,禇少孙博士补记) 史记,左传皆不载:要离,西施。 战国策较详细而史记几句:匡章。 战国策不载而史记独载:蔺相如。
沾沾自喜的齐国和魏国 不言自明,魏惠王,齐湣王沾沾自喜者也,有点本事就想当天子,让大量淮泗小国朝贡,跟孩子王似的。吴起和田单都被疏远了。田齐就是和平太久,六十多年无战争。
蒙恬已经剔出名将前一百名 春秋战国委员会和秦朝委员会已经踢出蒙恬,一生打三次战争,伐楚败,伐齐算接收而已,伐匈奴功绩还行。
西风烈和秦始皇,一人饰演的两个角色----卞楚和嫪毐 西风烈,讲的就是长平之战的前因后果,从和氏璧被盗讲到魏无忌救赵,我觉得这片子里面后面魏无忌演的很好,可惜戏份不多!平原君不怎么样属于好客自喜,,但还是能够知错能改。这里的缪贤被黑了一点,说他受了秦国的礼物,让我突然感觉他像末期的奸臣郭开。但比大秦帝国把景监说成是名将要好一点。卞楚和卞玉是虚构人物,赵括母亲是“佟掌柜”演的好像。较大的问题是,片子称活着的国君的谥号是不对的。毛遂和史记里面的被平原君美姬嘲笑的跛子视为一人,毛遂为了酬知己死了,当然百度百科说他活了很久。虽然编的,但感觉很合理。 秦始皇电视剧,我感觉还不如西风烈演的好,白话太多没感觉。 这两部电视剧都是战国史的比较好的电视剧了,而里面的卞楚,嫪毐,应该是一个人演的,一正一邪。两部电视剧大部分情节都按照东周列国志拍的。 读赵世家掉泪,替廉颇担忧!“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联名把匽国踢出战国七雄 匽国弱不禁风,只有一个明君燕昭王,其他的都小角色,燕惠王还被公孙操弑君。打打东北亚小国还可以,打败了东胡,占领了朝鲜侯北部地区。我宣布,战国七雄踢出匽国。
秦国本土缺乏人才,本土有哪些人才 春秋善于举荐给秦穆公人才的公子絷,还有子车氏三良,当然三良最后还是被秦穆公殉葬了樗里子疾还称为智囊,而白起有争议,有说是楚后裔,有说是公子白之后。甘茂应该是外来户。任鄙看他名字可以说成是任国后代,不太可能是本土人士。秦国没什么文化,敲瓦盆最擅长了。
李离和史记左传的区别 左传不写的春秋人物,史记写了,例如孙武,也有人说陈武是孙武,倒不确定,还有司马穰雎,还有李离。李离自杀是哪一年,有说大理官(法官)是士氏担任的,晋文公时,左传没记载这个人。 可以说,史记左传都没写西施这个小角色,因为可能觉得没必要写。
东周列国志专属情节,我在东周列国吧发的帖子,截图发表 先说春秋篇。
东周列国志特别专属情节 这些情节小说里面独有而史书里面没有: 1、第一集说秦出现在诸侯救援的军队当中,其实不对,秦乃附庸,即使救援也不算诸侯。 2、公子纠和齐桓公喊齐襄公“君父”,实际上齐襄公是他们的哥哥。 3、扁鹊见齐桓公小白,实际上无论齐桓公蔡桓公都是田齐桓公午,即陈午,曾经建都蔡地,又称蔡桓公。但小说以此表明齐桓公小白讳疾忌医,不纳谏,注定了霸业必然衰落的悲惨结局,文学艺术上合理虚构。 4、介子推,僖负羁:左传只说介子推隐居不说烧死,左传说僖负羁家被烧了,没有明言被烧死。小说都说两人被烧死,这是民间流行的传说。而电视东周列国春秋篇说介子推烧死,僖负羁家被烧没死。 5、楚庄王的宠姬许姬被将领调戏,引发绝缨会,唐狡报国,电视也是这么说的,这是传说,但某些百科胡说八道,说楚庄王把许姬送给唐狡。实际上君主古代娶老婆,几乎不可能让妻,百科胡扯。 战国篇很多虚构,基本框架是对的
朝鲜箕子侯国,北越安阳王国算不算春秋战国诸侯国? 匽国因为小强了一会,所以强了一段时间,如果不是田单很有智慧,匽国内部矛盾,田国还真的存活不了,而田国为了制衡郾国,跟赵国交好,由于赵国很有两下子,即使长平之战之后,匽国也被打的落花流水。不能自讨没趣,于是就向东发展,派了一个秦开到东胡当人质,哪知道是特工,回来之后打败了东胡,扩张了领土,又打败了朝鲜。 北越安阳王国,据说是蜀国的王子泮逃到北越建立的。 那么问题来了朝鲜侯和安阳王算不算春秋战国诸侯?
贴吧站队,赵盾是否弑君 当然实际上送晋灵公上路的是赵穿,那赵盾是否弑君,大家给我留言,站队!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