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33 南中国33
关注数: 46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6,613 关注贴吧数: 160
宇文化没当过隋朝宰相,说唐大部分戏份其实是他爸宇文述 看过小说会以为宇文化及是隋朝宰相,实际上隋朝的宰相主要是高颎,杨素,苏威,和末代宰相王世充。其他的如杨玄感只是礼部尚书二品,实际上杨素死后十多年隋炀帝并未设立宰相,而宇文述活动颇多,有宰相之实,却长期是四品,最后当上左卫大将军,许国公。是正三品。死于616年。 而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有罪,宇文述死时请求杨广赦免。两年后的江都宫变,宇文化及也很胆小,实际上是司马德勘和裴虔通煽动骁果卫叛变。宇文成都也不存在,宇文化及的两个儿子承基,承趾能力不行,最后三人一并被窦建德俘虏杀死。 宇文化及也并非为北周报仇,宇文述之父宇文盛原姓破野头,并非北周宗室。北周宗室都被隋文帝灭了。 其实杨广为了当皇帝,与杨素,杨约,张衡,宇文述都有密谋,杨素骄横跋扈,宇文述却很圆滑。 说唐第一回还提了杨广和宇文述谋划当太子,后面就说宇文化及了。我觉得应该作者是想引出隋唐第二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把宇文述的一些戏份给宇文化及了。 宇文述大部分时间是四品,最后几年当上三品,有宰相实权然而并非宰相。也是隋朝少数几个善终的权臣。电视剧巾帼大将军就有他的戏份。 而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智及都不得善终,士及在唐初受到重用,当上中书令。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和君主是否贤明,这个人的命运和历史评价就不一样。
薛刚反唐的电视剧版本 其实薛刚反唐电视剧主要有三个版本,第一个是杨丽花的歌仔戏《薛刚》,当然这是闽南话戏曲电视,喜欢看戏的可以看看。 第二版是1985年的TVB电视剧薛刚反唐,一共20集,是刘青云,关礼杰饰演的。有粤语和国语版本,国语配音不好听,并不是现在香港tvb的配音,有点像外国电影的翻译配的。 这部片子,内容估计大概是演义评书改编,最后一集是薛刚让一个男的当了皇帝,应该是李显,原本是要回到新唐国,但是却被李显用毒酒害死,得到了一个悲伤的结局。对于这个结局,我觉得疑点在于薛刚毕竟有那么多手下大军,李显有那么傻。但又不得不说,这个改编的有点符合李显,因为李显这么坏,他的皇位坐不了多久,后来李旦当了皇帝。 你们觉得是毒死说有道理吗。 第三个版本,就是隋唐英雄5薛刚反唐,这个版本感觉整体故事还是符合评书演义的,而认为了武则天在位21年,我觉得应该是684-705年,它把唐高宗死后那傀儡皇帝那几年684-690年也算在武则天在位了。而演义中说只立了李显,没说李旦也被武则天立过,而且说李旦是汉阳王,实际上李旦的王号是相王。尤其是说武则天不是李旦的妈,说李旦的母亲被武则天害死了。这当然是小说的情节。这个片子只拍到了说唐三传第88回,薛家沉冤昭雪,李显复唐,程咬金笑死。然后给人感觉李显多么勤政,实际上那是原著说唐三传88回的文字误导,88回说中宗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位五年,传位玄宗,却在结尾一首诗中唐朝皇帝谥号中说“唐太高武中睿玄”,也就是说有个睿宗,实际上最后两回,89,90回,李显被害死,薛家帮助李旦称帝。 这个版本故事还行,但是比较啰嗦。感情戏是九环公主倒贴薛刚,都老姑娘了,白文豹也那么无聊天天追公主。武三思,武广,薛强演的很不错,武则天是惠英红演的很符合武则天的强人作风。狄仁杰出来了,还加了个元芳你怎么看。故事还行,剧情拖沓。
杨家将和隋唐家将岳家将写到后面成了鸡肋 就演义评书来说,隋唐改朝换代的故事是非常壮观的,出现了十八好汉,各有演义和评书也有争论,主要是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小说说唐前传,陈荫荣评书《兴唐传》,后面出现了家将系列,秦家将,罗家,薛家,还有伍氏,尉迟氏,主体是薛家和罗家。 我其实觉得薛仁贵征东征西和薛丁山樊梨花之后,薛刚反唐还有一些看头,历史上还能找到一点影子,之后的薛雷扫北就是子虚乌有。故事越编越没有根据。 个人觉得英雄将军演义,应该以历史为引子,在评书上可以,到了影视剧就不能这么拍了,因为大家知道后来薛家确实反过唐,有些影子,虽然不是反武则天。 杨家将也是,演义评书虽然大量杜撰,评书爱怎么编就怎么写,但是拍成影视剧就不能考虑考虑这个野史与历史的一些联系,杨六郎其实是老大,后面杨家的戏份就给这一支为主,即使别的郎们有后代,领兵作战的才能也不高,反而还会削弱杨六郎这一支。评书讲杨门女将也属于很离谱的,虽说很好看。 岳家将就更加明显了,岳云死后,岳家很少有人当过将军,评书说岳雷扫北,要是拍成电视剧也可以,但是必须要说明,气死兀术笑死牛皋最好不要拍。黄晓明的精忠岳飞,拍了岳母刺字这个传说,即使现在人们说刺字的是别人,也拍了杨再兴小商河被射杀,说他是杨家将后人这个还能接受(史学家认为不是),高宠挑滑车经典故事,牛皋比岳飞大,但还是喊岳飞大哥,毕竟年龄不是问题。但是必须拍岳家流放,牛皋被秦桧害死,因为这是历史剧,要做到评书和历史之间的一种平衡。
从一个问题看兴唐传和说唐相关 秦彝是《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传》、《兴唐传》中杜撰的人物,乃初唐名将秦琼的父亲,一代忠义两全的名将。在《兴唐传》中,秦彝是南陈太宰秦旭之子,镇守武昌马鸣关,手中一条虎头錾金枪,秦家瓦面金装锏天下闻名,后隋朝靠山王杨林兵发南陈,其死守马鸣关,最终因宁死不屈杨林大军而战死疆场。而在《隋唐演义》、《隋史遗文》和《说唐》(《说唐》中出现混乱,前文说秦彝是北齐大将,后面24、26、31回又称他是南陈的将领)中,秦彝是北齐领军大将秦旭之子,封武卫大将军,北周伐北齐时,奉齐主之命镇守齐州(济南),城破不降,奋战而死(《隋唐演义》、《隋史遗文》中秦彝自刎;《说唐》中秦彝被杨林所杀)。 《兴唐传》把秦琼,陈咬金,罗艺等人说成是南陈的遗民,于是其他很多评书也这么说。1987年TVB《大运河》也把秦琼说成是陈朝遗民。而小说《隋唐演义》《说唐全传》,单田芳评书《瓦岗英雄》《隋唐演义》,电视剧《隋唐英雄传》说秦彝镇守济南,《新隋唐演义》糅合了评书和小说的一些说法,说秦彝是北齐马鸣关总兵。 1995年山东济南考古人员发现秦爱墓志铭,终于揭开秦叔宝家族之谜。秦琼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字季养,三代人都做过北朝时期的文官。秦爱墓志铭碑文载:秦季养之祖父名孝达,魏广年县令;父方太,北齐广宁王记室。南北朝时,最高统治者都是依靠士族支持其统治,以门第的高低选取各级官员。“王府记室”是王府的僚友,在北齐当时是五品官。开府仪同三司“录事参军”是六品官。秦季养弱冠时初出仕即任此职,他的祖父又曾是县令。三代任官可考,当属于士族中的中等而偏上的家族,是诗书门第。北周武帝灭齐以后,季养乃告归乡里。时值周隋之际,战乱频仍,海内不一,遂屡蒙求贤辟引,季养皆无所就。当季养之父方太仕北齐广宁王记室时,季养亦仕齐为录事参军,父子两人同时同朝共仕北齐,亲眼目睹了朝廷内部相互争斗、残酷厮杀的场面,以及朝代频繁的更替,处于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尤其是隋末农民战争混乱,于是秦氏父子同时归隐故里数十年,观望局势的变化。季养隐居37年,于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廿一日终于故里——齐州历城县怀智里,终年69岁。此时秦琼正投入到隋末农民战争中,估计不可能得到父丧的信息,不能回乡守制。秦琼之子秦怀道墓志铭又被发现。据《唐故常州义兴县令上柱国秦府君墓志铭》记载:秦怀道字理,右扶风人、汉山阳太守秦彭之后。六世祖效力于慕容氏燕国,官拜乐陵郡守,子孙后代因而居住在齐地。曾祖季(即秦季养),北齐咸阳斛律武都府录事参军,贞观初追赠瀛州刺史、上柱国、历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祖叔宝,从高祖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马军总管,授秦府右三统军,又除左武卫大将军,食益州实封七百户,改封胡国公,赠徐谯泗三州都督,陪葬昭陵。秦怀道于唐“嗣圣元年(684年)二月一日遇疾终于括州括苍县,春秋六十”,则秦怀道生于625年左右。[30] 秦怀道墓志铭没有记载其父名讳,又刻于开元六年(718年),距其去世时间相隔34年;另外秦怀道之子秦佾墓志铭中又记载秦佾“祖叔宝,佐命功臣、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翼国公。父怀道,太宗文皇帝左千牛。秩满,迁绵州司士参军。又迁常州义兴县令,袭爵历城县开国公。” 综上可知秦怀道墓志铭应是误将其祖、父写成曾祖、祖,秦怀道应是秦琼晚年幼子。 实际上,秦琼出生年不能完全确定,但是他的确是北齐官员的后裔。他的祖先没有演义里说的那么悲惨。
曹刿就是曹沬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史记刺客列传曹沬劫齐桓公。而管子记载就是曹刿和鲁庄公劫持了齐桓公。由于两件事情的主人公反差较大,很多人不认为是一个人,《东周列国志》就把曹刿曹沬看成两个人。 要我看,其实这是通假字,读音接近。且看看曹刿论战,觉得曹刿玩的三通鼓的做法并不怎么高明,长勺之战的时候,管仲跟齐桓公意见分歧,国内不稳,只能算击退。而史记说的曹沬以勇力事鲁庄公,三战三败北,这符合后来的情况,因为齐桓公在长勺之战后,开始接受管仲的称霸理念,军队更加强大,于是鲁国被打的大败,曹刿“一鼓作气”的伎俩不能起作用,故而大败。 管子一书,清楚的表明劫持齐桓公的是曹刿,而司马迁说他以勇力事鲁庄公,实际上表明当时官员的文武职责分野不明显。打败了只能说明鲁国被齐国压制,所谓人物形象的不同,只是齐鲁国力对比的表现而已。毕竟最后要靠实力说话,玩一鼓作气,齐国在管仲的指导下,也能够一鼓作气。无论曹刿论战,还是劫持齐桓公,都是曹刿忠君报国的体现。 其实,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人物的时候,一般不在传主本传记载他的丑事。比如,孟尝君田文访问赵国,有一个小邑的人嘲笑田文个子矮,田文的门客灭了这个小邑,当时是平原君赵胜主政,赵胜对此没有追究,此事出自《孟尝君列传》;魏国的相国魏齐,欺负过范雎,范雎在秦国为相,强迫魏王交人,魏齐请求信陵君保护,信陵君没有接纳,魏齐绝望自杀,这事记载在《范雎蔡泽列传》。霍去病射杀李敢,记载在《李将军列传》。
嫪毐与赵高~不似太监甚似太监 嫪毐是个强壮的男人,但他自从成了假宦官之后,他的内心也已经扭曲,小人得志之后也就是这个样子,自称假父,祸乱国政,最终被诛。 赵高,此人其实是秦国宗室远亲,因为犯罪而成为服刑人员,但是并非閹人。因为他有女婿阎乐。电视剧说的是民间说法,很不可信。而且其实秦王子婴也并非始皇孙二世侄,但是很多电视剧和纪录片由于这种说法太广,也因袭了这种说法。 这样看来,民间说法的历史很多被中国历史和人们所因袭,因为历来都这么说了,就没改了。就像三国演义,人们说到三国的时候,大多数采用三国演义,其实孙坚斩华雄,关羽比刘备大一岁。还有六出祁山,其实有几次没有从祁山出发。 而说岳,由于岳飞的故事也很广,但还不如三国广,所以说岳说的牛皋喊岳飞大哥其实不对,牛皋比岳飞大十六岁。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结义,岳飞是领军大将,喊大哥是尊敬。 当然,历史应该严谨一点,民间的一些说法,应该审慎的看待。 赵高压根不是赵国的公子,而是秦国宗室远亲,赵高也没有当閹人。司马贞史记索隐亡秦报赵说法不可信。但由于赵高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当过中车府令,中书令,中丞相,古代官职前加“中”的,往往属于近臣,大多数以阉人担任,与閹人为伍。例如,司马迁出狱之后当了中书令,虽然位置很高,但他知道这个官职大多以阉人重任,所以他感到耻辱。 为什么说赵高不似阉人胜似阉人?因为赵高可以出入宫廷,替皇帝掌管玉玺,而且赵高的官职多有“中”,有太监的职能,而且赵高为人阴险狡诈,他让阎乐弑君,又怕他动摇,把他的母亲控制住作为人质,赵高的阴谋诡计都很有后代的閹宦专权的感觉。 嫪毐赵高虽不是阉人,但他们充分表现出太监文化。所以说: 是不是阉人,不在于有没有净身,而在于有没有做出阴邪祸国之事。 郑和虽去势,但不失为伟丈夫。而有些阴险官僚,溜须拍马的官员,无耻文人,他们就是太监文化的典型代表。
近事略感 人的思维总是有缺陷。最近有一位不出名的女星因为与醉汉发生口角而被刺亡,网友搬出垃圾人定律,不要与不讲理的人一般见识。这固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跟这种人较真是没意思的,只能吃亏。 其实我觉得秦尼斯国目前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发现秦尼斯社会浮躁,法制不健全。法制的前提是民主。这个国家最近见诸网络的多是明星偷腥,离婚出轨,贪官裸死,因为小事捅杀。 打个比方,人们都知道公共场所不能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地铁公车不能吃韭菜大蒜,抠脚丫吃鼻屎…但是如果有人阻止对方,那人反而再在地上吐一口,说:你不吐痰吗?几乎都知道这不对,但很多人不会承认自己不对。 我觉得在上帝或者地球母亲面前,是不分老幼尊卑的,只有善恶,好坏之别。 不仅仅是要不跟不讲理的垃圾人计较。深层次的还是秦尼斯国的道德品质下降,很多美好的品德缺失了。 即使暴力倾向严重的水浒传,都可以看到古人的良知还是存在的,鲁提辖因为郑屠霸占金翠莲而暴打他,虽然出手过重。政治上懦弱的林冲最终爆发了他的怒吼,也是因为他的良知。李逵杀人不眨眼,但仍有为民作主的一面。 当代道德建设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教育出了很多恶狠狠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民主和法制的缺失。人的道德下降,缺乏忏悔,认错,虔诚,体谅,互助。
历史阿Q精神不可取 我觉得就拿现在来说,南苏丹已经独立并且加入联合国,这其实有点像蒙古国脱离了中国一样。但有些国家实际上已经分裂了,但地图上还没有标注上。 一部中华民国史,就是中国控制力的伸缩历史。因为这一段历史比较敏感,我担心讲不好,我就不讲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看看维基百科,看看民国边疆的变化。 以下国家实际上分裂但地图尚未标记: 1、乌克兰。亲俄的东部顿巴斯地区,建立了所谓的顿涅茨克,还有一个卢甘斯克 人民共和国。它们的代表共同成立了新俄罗斯。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加入俄罗斯联邦。回归乌克兰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已经独立并且加入俄罗斯联邦。当然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这是回归。 2、索马里:恐怖分子和海盗的乐园。较大的政权有共和国政府,邦特兰,索马里兰、西南索马里,有的愿意归属中央政府,有的愿意独立。一分为四。 3、格鲁吉亚: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都独立了,它们的领导人多是俄族或亲俄分子,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这是回归啊。它们想加入俄国啊,虽然没成,但是俄罗斯跟它们开放边境。~~跟合并区别不大。 4、塞浦路斯:自称欧洲国家,但是有土耳其族的政府,所谓北塞浦路斯共和国。 5、还有实际独立的德左。 6、塞尔维亚:它的科索沃自治省已经实际独立,并且参加了巴西奥运会。 还有一些地区,大家懂的,我不想提了,当然中国不是外国 ,可是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武力就能解决了,人民喜欢用脚投票。不能一直喊着自古以来,关键还是要改变自己。 十六线,越南统一了。柏林墙倒了,德国统一了。三八线呢,武力的强大与否是最重要的吗?显然不是。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