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33
南中国33
关注数: 46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6,613
关注贴吧数: 160
粤语歌手排行 我觉得,楼德瓦的粤语歌最难听。许冠杰,陈百强,罗文,张国荣,张学友,王杰,黄家驹,都比楼德瓦好听,楼德瓦的粤语歌跑调严重,许冠杰又帅又高,演技一流,幽默。 许冠杰的歌曲魔性十足。国荣的歌很感人。梅艳芳也很牛。就楼德瓦的粤语歌听不下去,就国语来说,德瓦的国语歌还不错。
怎么骂来骂去的 骂来骂去的干嘛呢,这是历史啊,干嘛戾气颇深?有点观点可以分析批驳,但不必要无底线的骂吧。把别人幻想成为傻子,然后证明自己厉害,这并非善辩。
推荐看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看战国史,入门看杨宽的战国史,想要辨证的看杨宽的《战国史料编年辑证》,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 东周列国志和大秦帝国毕竟是小说家言,虽有很多内容是史书记载的,但毕竟有很多是作者编的。 看原文是最好的。这样就不会出现瞎扯了,参考标准还是以史料为主,包括考古古竹简,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记载。
被架空的国家 周,晋,吕齐,后楚,东汉,曹魏。这些国家的国力,原本不可谓不强,然则最终灭国,是何原因,乃是权臣架空也。
倪侯国 这个诸侯国,不太了解春秋战国的人应该不知道吧。
斩项王五骑将考,看他们是什么身份 直接上图,《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内容几乎差不多。五骑将:中水侯吕马童,杜衍侯王翳(一名翥),赤泉侯杨喜,吴防侯杨武,涅阳侯吕胜。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吴起的很多史料不出自史记而是诸子百家
看一个是不是贵族应该看他出生和后来 假如一个人祖先是天皇,现在沦落到拍av。那有个屁用。
哭祖庙是没用的 北地王刘谌杀妻灭子,这种做法就是没用的。所说妻子在古代是私有附属的,但这于大局没有用。看到这个故事。
俄罗斯人能够走遍俄国吗 我感觉是很难的事。俄罗斯领土那么大,好像有89个联邦区。大部分俄国人在欧洲部分旅游,欧洲部分的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就不错了。西伯利亚人口稀少,除非特别喜欢旅行的人才会去。
女性喜欢历史的很少,尽量不要跟女的讨论复杂的问题 如题。
春秋战国,五代十国,需不需要签证? 我只知道通关文牒。
春秋战国影视剧,大家看过的讲一下名字 快来,一楼,西风烈(长平之战)
《吕马童新传》:南中国原创作品大胆猜测(胡诌):我的伟大猜想 我猜,吕马童的一个身份,吕马童可能是吕不韦的曾孙子。 下面是我胡诌的,权当小说推理:吕不韦的正妻儿子被流放了没死,后来生下了吕骂统,谐音吕家谩骂吕政(因为吕家认为秦朝统一是暴力统一,违背了吕氏春秋“天下人之天下”的理念)暴力统一天下。 秦始皇死后,秦朝对吕家的管控降低。秦二世赵高的暴政让吕骂统的门客看到秦朝不会长久,他的门客听说东方反叛,辗转由蜀郡(成都)晓行夜宿,骑马坐船,经过成都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上游到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来到陈地,听说陈胜失败被害死。这时候,他们心灰意冷。 不久传来了项家率领江东子弟兵八千渡江的消息,于是他们又重燃实现“天下人之天下”的希望,毅然跑去参军。吕不韦的正妻卫姬生的儿子吕大为,原名吕有财,绰号吕二代(因为吕不韦是商人),十八岁来到秦国,比吕政(吕不韦心里这么喊)大8岁;当时吕不韦认为吕家会在秦国大有作为,长子继承相邦,次子吕政继承秦王,所以改吕有才为吕大为。 后来因为赵姬嫪毐的事情,导致吕不韦丢官免相,秦王让他流放,吕不韦想不开,认为吕政辜负了“天下人之天下”的教导,愤而饮鸩自杀。吕政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是弟弟成蹻,那是“假父亲”异人的儿子;一个是吕大为,真父亲“仲父”的儿子。 前235年吕不韦自杀,次年流放吕氏家族和门客到了蜀郡(郡治成都),此时秦王政24,吕大为32,已经有了一个十岁的儿子吕恨禽(谐音“恨禽”)。原名吕治秦。吕恨禽在蜀郡被监禁二十五年,天天吃馒头盒饭。吕不韦的老门客根据吕氏春秋这本书,在蜀郡大量出版,从而流传了吕不韦的思想,有的致富的门客就买通狱卒求得了自己释放,最后只剩下一个叫做吕忠的老仆人。 吕恨秦38岁,认识了一个姓麻的蜀郡女孩,年方二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蜀太守麻花藤的千金。一次麻女来监管所送盒饭,两人一见倾心。之后,麻女常去送馒头。但他觉得自己老牛吃嫩草配不上她,不好说出口。一天吕恨秦饿的眼睛睁不开,正好是送盒饭的时候,吕恨禽迷迷糊糊的看见两个大大的馒头,直接用双抓去,于是传来麻女的叫声,原来是无意冒犯到了麻千金。 吕恨禽顿首,叩头如捣蒜:“罪民无意冒犯千金,实乃饥饿之至,冒犯千金最该万死!”。 麻女曰:“郎无意,妾有心,大丈夫膝下有黄金。” “然则…” “妾知先生乃吕相之后,愿助先生脱离险境” “小姐千金之躯,安可为罪民为此无父无君之事” “不难,若答应我一事,即可做到” “何事” “妾愿以身相许” 恨禽乐之,当即应允。 麻女乃盗窃父麻花藤之令牌,即蜀地俗称抠抠也。 前210年秦始皇驾崩,
人妻控成吉思汗为什么得到女人的青睐 不知道为什么,铁木真大汗征服那么多的部族和国家(宋不算),那么多的可汗,苏丹的女人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一开始反抗,义正言辞,痛斥他害死了他的丈夫和儿子,而经过铁木真的“思想工作”和部下的嘲讽,立马改变了寻死的心。 这些女人,除了他的四位可敦是正式取来,有的是某汗的妻子,有的是某汗的儿媳,他都笑纳了,照理说古代民族结婚早,很多王后不到四十,半老徐娘风韵犹存。 而且,即使是他的四位可敦,我只知道第一位解答妻子曾经被泰赤乌人俘虏,夺回后生了术赤,由于他的血统被质疑而不被立为继承人,然而,大汗也没有把她废黜,术赤也被封在俄罗斯,建立了金帐(钦察)汗国。他后来最喜爱的女人应该是也遂可敦。但却对所有的女人保持公正,没有多少女人出现勾心斗角。反观大清,大妃阿巴亥就被皇太极赐殉葬。
如果楚国早点统一天下 齐桓公,晋文公,吴王阖闾,魏文侯,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一次次的抵挡了楚国北上东进的步伐,让统一推迟了几百年。楚国多次进入王城却没有把周王废黜,多次灭人国却没有屠戮(除了秦邦),史记说楚人好作乱,我认为那是一种反抗精神,如果民国时期没有楚人的斗争,后果很糟。楚人在统一的关键节点,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楚成王和子玉没有形成共识,导致楚国没能攻克北方。延缓了统一。 而中国统一的大业最终有湖南人毛润之完成。我曾经坐车在高速看到一个地方,写着“百位将军故里”,不知道是哪里,但从地理来说,还是楚地。
楚国占了山东南部。 真牛,楚国很早就把势力扩张到了穀城,这还是楚成王时期,灭了陈国,楚庄王又让他们复国,吃蚂蟥的楚惠王又灭了陈国和杞国,春申君灭了鲁国,河南和山东的一部分被楚国掌控。可是楚国的鄢郢却丢失了,西楚霸王也没有定都江陵纪南城。 楚国灭鲁,让荀子当兰陵令,兰陵在今天山东临沂。 而第二次楚国灭亡(前202)的时候,它的君主项羽被杀死,鲁城(山东曲阜)不下,刘邦原本要强攻,但是发现当地人仍在读诗书,于是用精神感召,为项王发丧,留下了少有的泪水,于是鲁人归顺。 看来楚国灭亡鲁的时候,是做了好事的,只是把鲁国末代君主迁走。所以鲁人还是感念楚国的。 项羽被葬在穀城,这是楚国在山东最早的据点。 项羽家是宿迁,定都于彭城,原来是徐、宋地,属东楚地区。起家于会稽(浙江绍兴),葬于穀城,由此可见,楚国消灭了这些国家,而把宋,越,鲁三地进行了一体化,增强了华夏族的认同,沟通了南北交流。 楚国北拓的步伐经常被北方的新霸主所遏制,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惠文王,秦昭王。 你翻开史记,虽然楚国灭亡了,但是很多人物,都出自楚地韩信,陆贾,朱建,季布,曹丘,季心,丁公,袁盎,刘濞,枚乘,郑君,田仲,司马季主。
赵世家和燕世家为何如此? 有一个燕王,他是燕昭王的儿子,就是燕惠王,任用骑劫换掉乐毅的那个,结果丢失了齐国“殖民地”。燕世家说他在位七年,而赵世家说“燕将公孙操弑其王”,战国后期国君被干掉的是少数,燕惠王算是一个,秦孝王(安国君,柱子哥)和秦庄襄(异人子楚)可能性颇大,六国亡国之君差不多都被干掉。 好好的燕世家不记载燕惠王被杀,而赵世家记载被杀。这是为啥。
做人应该有良心,民权第一,主权其次 孟子说的,民贵君轻,古代就知道了,却说成是政府给人民吃喝,这实在是思想落后。 电视剧隋唐演义, 杨广倒行逆施,加重人民负担,天下皆反,农民起义瓦岗寨,杨广痛心的说:“这些农民竟敢反朕,我给他们饭吃,他们竟然反朕!”殊不知,吃饱饭是基本的人权,可不能以吃饱饭,保持了生存权就觉得进步了,就歌颂万岁了。 试看世界历史,总是分裂与统一并行,并非统一就是最好的,因为民权遭到破坏,很多人不愿意与他们的祖国在一起。
不要动不动因为谁是贵族的后代就认为他是贵族 现在有人有一种谬论,说陈胜是陈国贵族的后代,所以认为他是贵族的暴动。姑且不说陈胜这个陈氏是不是陈侯的后裔,就算陈胜属于陈侯后裔,那也不能就说他是贵族,判断是否是贵族,只有看他本身是不是贵族的家境和文化。就从这一点来看,陈胜混得不好,替人干农活,干的没劲,说苟富贵勿相忘还被人笑话。陈胜的家境,不可能是贵族。所以不属于贵族反秦。即使他的祖先是很贵族,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阿q说过:我们家先前可阔哩!)中国人的姓氏很多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也可以找到阔气的祖宗,可不能说个个都是贵族吧!
中国人还在研究祖宗是谁 秦始皇是谁的儿子并不重要,知道他建立统一的国家就行了。
搞笑的地域歧视 真有趣,秦楚跟南北有关系吗
姜太公貌似后来不受重用 姜太公在灭殷纣是主要的人物,但自从消灭商朝之后,就不受重用了,之后就是武王发与周公,召公交流多。并且被分封到了鲁,姜太公是东夷系统的人物,分封他也是得其所。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姜太公适合打仗,不适合治国?然而,姜太公在齐国,打败了莱侯的进攻,他让华夏族在齐国简便周礼,移风易俗,很快融入了当地,奠定了齐文化的基础。 或者说,因为周讲究周礼,以血缘关系作为判定尊卑贵贱,就是所谓的宗法制。据说武王后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作为外公的姜太公的确不能待在镐京,辅佐成王。而作为同姓的叔父周公旦可以。 但不得不说,姜子牙发挥了他的作用,成为兵家的较早鼻祖,并且为山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立群教授研究妇产科的伟大发现 牛,大秦帝国,舅舅老秦。大耳朵教授王立群去医院自学妇产科教材,发现了赵政是异人的儿子。于是到处都宣称自己的发现,不得不说他很敬业,不完全看史料。 王立群六十多岁的年纪,在研究史记和普及秦汉宋朝历史之余,能够研究医学中的临床科学妇产科,在厚厚的妇产教材中,把科学与史料相结合,这是什么样的治学精神?
王立群教授研究妇产科 牛,大秦帝国,舅舅老秦。大耳朵教授王立群去医院自学妇产科教材,发现了赵政是异人的儿子。于是到处都宣称自己的发现,不得不说他很敬业,不完全看史料。 王立群六十多岁的年纪,在研究史记和普及秦汉宋朝历史之余,能够研究医学中的临床科学妇产科,在厚厚的妇产教材中,把科学与史料相结合,这是什么样的治学精神?
不战屈人考 不战屈人这位楚粉,博学多闻,引经据典,又收了一个不战关门弟子。我很好奇,这个不战屈人是干什么的,很厉害的样子。
大秦帝国和东周列国志(战国部分)哪个更好? 孙皓辉先生的小说大秦帝国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人物众多,句子优美。有很多情节是证明他看过很多史料的,运用史料也很不错的。 东周列国志战国部分显得比较简略,估计是作者在春秋部分根据左传写的篇幅很多,而战国部分冯梦龙又不敢乱写,所以战国部分的文字虽简略,但有条不紊,且战国国家不多,故行文流畅,毫不拖泥带水,可作战国史的普及。 大家觉得大秦帝国和东周列国后二十几回,哪个文学水平和历史契合度更高?
被污蔑的褒姒 褒姒在《国语》《史记》里面都是反面教材,两书都记载了褒姒的神话传说,两个神龙的口水临幸了一个宫女,怀孕四十多年才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到了褒国称为褒姒。诗经说什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小说东周列国志也这么说。 当然这种“女祸亡国论”是不可取的,这反映了男权社会把政治让女人背锅的猥琐,一边奴役女性,一边又谩骂。
无题 大秦帝国电视剧11集,说蜀侯是嬴辉,送祭肉给秦昭王,刚要吃,一个老妇人说这是两千里来的,应该找人试吃。于是近臣试吃死了。于是王大怒,秦人认为是辉后母干的。后来蜀平定。 我觉得孙皓辉看过一些书籍,其实这个事件典出《华阳国志》,实际上是蜀侯辉送肉,而后母在秦国,建议试吃的也是后母,杨宽战国史认为“华阳国志所记有些不近情理,既然辉的后母在辉进献给秦王的祭品中加毒,当秦王将尝时,辉的后母又怎么可能当面向秦王作出‘当试’的建议呢?”。 而且杨宽战国史认为三个蜀侯都是原蜀王的子弟,而不是秦国人。诸位以为如何?
战国除七雄之外二流国家的史料,司马迁为何不写多一点 大家看,史记春秋部分大体采用左传,而战国部分,司马迁实际上拥有列国史记,甚至有的照抄原本,其中燕世家“今王喜”就是照抄。 而鲁国,这个国家是春秋重要的邦国,所以春秋时的记载非常翔实,但是到了战国,史记对它的描写只有三百多字。孟子想见鲁平公被嬖臣臧仓阻止,出自《孟子》;史记的循吏列传也记载了公仪休不收客人的鱼的故事,却没有记载他的很多政迹。吴起曾经在鲁国为将。 包括很多小国到了战国,在史记里面总是语焉不详,这时候我很痛恨司马迁,他节省笔墨有点过分,有些史料他都不写。 这时候我们可以寻找诸子百家的记载,例如墨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这时候,要不要相信百家言?是一个问题。百家杂语总是真伪参半,包括吴起之死,吕氏春秋写的更有意思,说七十多家大臣射杀吴起,有的射中了他,他把箭插入楚悼王的尸体上。 而且孟子还提到费(读作璧)惠公跟子思谈话,这里的费惠公,很多史家认为是鲁国大夫季孙氏依费邑建立的小国。因为春秋末年费就是季氏的封地。你们觉得不出意外会给外人建立一个小国吗?当然这也是猜测,历史也可能并非季氏建立的。因为现存的史书再也没有记载了,不得不说是个遗憾的事情,如果考古发掘出费的旧城可以证明该多好。 这也不得不说,司马迁写的战国部分,把七匹狼写的多,把小羊写的太少,即使有资料,他也不屑写这些配角路人甲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吧!
正版史书那么贵 本人想买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对他的《论语译注》兴趣不是太大。论语很畅销的,专家们讲烂了的。可是看了网上价格都是129以上的。这个可以接受。 但是诸位有没有人买过许嘉璐二十四文白对照全译,价格有一万多元。 我提一个问题,就是说当然有人说看书不必买,可以看PDF格式影印电子版的,我也这种方法觉得挺好。但书价格这么贵,很多历史爱好者买不起,这种书是不是作为收藏品或者礼品,作为一种象征被束之高阁?
我的帖子怎么发不出去?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来说说,史记十表怎么写的? 史记书写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通行纸,虽然考古证明西汉就有了纸,但是比较粗糙的麻纸,那时候一个表格好难做好的。司马迁的表的内容是怎么弄的啊?
薛公田文真是奸雄国贼也 出国访问灭一邑,只因赵人笑其矮。 吃的跟门客一样,装比把门客羞杀。 鸡鸣狗盗用得好,千金买义投资家。 狡兔三窟玩的好,却要灭了侄子国。
孙皓辉还是看过书的 我看了小说和电视剧,发现孙皓辉对战国史还是比较了解的,很多的人物是战国策和史记记载的人物。
吴起在楚国变法年数 《史记》说吴起在楚国变法“期年”也就是一年,而《资治通鉴》大体照录《史记》。实际上按照史记本身的战国年份的讹误,按照《竹书纪年》和先秦诸子《韩非子》等古籍,吴起从魏国跑路投奔楚国的前387年不是魏武侯元年,而是魏武侯九年,也就是史记的魏文侯魏武侯在位年数是有问题的。 吴起先在楚国当了宛郡守,一年后(前386)当了楚国的令尹,至前381年楚悼王薨,贵族射死吴起。也就是吴起在楚国变法六年。 资治通鉴和史记说成一年,
春申君封地在何处? 淮北十二县?好像后来换成吴地,司马迁“吾至吴,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而“申”现在是上海的一种简称(另一种是“沪”),那么实际上春申君的封地在苏州。上海在古代属于吴地。 那么春申君实际封在哪里?
李秀成如何? 李自成,李秀成,都是惊动老百姓被害的。一个穿龙袍,一个穿王爷衣服黄头帽子,那太好认了。可惜李秀成把好马给了幼天王骑了,自己带了一些财宝,被老百姓发现了,报告了清军。 李秀成自述大量情节不实,疑是曾国藩篡改,且李秀成自述的原件在曾国藩后人家中。我就纳闷,用这种错误百出的自述,还不是原本,何以说忠王投降?即使在读现在有错误的自述,都可以发现李秀成的忠心,他自污和奉承曾国藩的话语是一种春秋笔法,而非实言。再说,李秀成失败之前未曾背叛太平天国,他是无力回天,该尽的责任尽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对太平天国失败的悲痛。 李秀成比那个定都天京之后11年过着隐居生活的天王洪秀全,无愧于太平天国名将的称号。
太平天国各种视频 1.1988香港TVB电视剧太平天国,52集 2.2000年内地电视剧太平天国,46集 3.《刺马》邵氏电影,戏说刺马案。 4.电影《投名状》,原型就是刺马案。 5巾帼枭雄09年TVB电视剧,25集。 6.凤凰大视野太平天国10集纪录片,09年。 7.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10集纪录片,09年 7.刺马纪录片 还有陈道明演过胡雪岩,曾仕强讲过胡雪岩,央视也有胡雪岩的纪录片。胡雪岩兴起于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的相关纪录片是比较少的,香港凤凰卫视那个纪录片较少提及清朝的黑暗,太平天国运动,既是太平军捻军造成人口减少,又是湘军淮军造成的,还有洋人军队造成的。不知道曾剃头,左宗棠,曾九,僧格林沁吗?不知道华尔戈登吗?
秦与清用人影响政治走向 秦国的兴起是以本土宗室及人才的凋零为代价的。战国可以确定秦国拿得出手的本土人才有樗里疾,赵高,和赵婴。并且秦国灭亡的时候是秦国宗室公子婴。楚系的贵族通过平定季君之乱,将大量秦国宗室贵族消灭。 客观的看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吕不韦实际上讨好了楚系的贵族。我曾经想,华阳夫人为何不怀疑赵政的身份?我已经明白了,楚系贵族也在做风险投资,所以他们并不在意赵政是否是秦国的王室血统。但是他们算错了,赵政并不是他们期望的秦王,昌平君最终回归楚国反对秦的统一。 清朝后期,由于满洲八旗战斗力极度下降,清廷主要扶持蒙古僧格林沁,然而被捻军杀死,蒙古军事势力在清朝衰落。同时启用的湖南的湘军,安徽的淮军,
春秋战国史的一些事实,这是迂腐文人和老百姓所不愿看到的 1、西施被沉水,范蠡跟西施没有爱情关系。迂腐文人和爱八卦的老百姓想得美。司马迁不屑写西施女士,在史记里只字不提此人。(如果这个事实还不相信,还在幻想着私奔泛舟五湖那是naive,too young too simple)。 2、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没有失败,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楚国后来败给了秦国,这是不对的。 3、吴起变法进行了十年,而非一年。 4、商鞅不是秦相,商鞅官至大良造,爵彻侯邑商於。 5、卫鞅变法,遭到了秦宗室贵族和太子的反对,太子犯法发生于第二次变法时期,而非第一次变法时期,《史记商君列传》没有严格考证,第一次变法第二年的时候太子驷(后来的秦惠文王)才一岁。所以只有第二次变法的次年,那时候太子驷才12岁,因为《史记商君列传》有“公子虔杜门不出八年矣”,且秦惠文王即位时十九岁。
芈戎是不是较早的姓氏混用的男子 问题一: 芈戎是谁的儿子?电视说是向氏和楚威王熊商的儿子。没时间翻史料。 问题二: 魏冉的父亲是谁? 问题三:宣太后是楚威王的女儿吗? 穰侯列传开头好神奇啊,完全不知道关系那么混乱。 好像只有后来的西汉王皇后有一拼,他是汉景帝的美人(后宫妃嫔等级),后来当了皇后,是武帝的母亲,有些史书说她叫王娡(出处?不清楚)她嫁了好几次,嫁给金,嫁给田,又进宫嫁给刘启。《史记外戚列传》就有记录。 问题四:芈戎是不是较早姓氏混用的男子? 问题五:华阳夫人是不是芈戎的后代(女儿还是孙女?)。
学习春秋战国史不要太天真了! 1、西施成功之后死了,她跟范蠡没什么暧昧关系,司马迁是不屑写这个人。况且范蠡据统计活了88岁,复国成功他60岁,那时候早就到了快死的年纪,而且西施女士如果前489年进了夫差宫里,到了前473年吴国灭亡,如果西施18岁入宫,那么吴亡时西施34岁,而此时范蠡63岁。但其实前468年勾践举办会盟,之后范蠡才离开越国,而此时范蠡已经68岁了,而西施推算也39岁。范蠡不可能等的,他有自己的家室,不可能等到那时候。
楚国有没有统治过广州。 楚国八百年纪录片说楚国统治过广州,但基本上没有地图这么画的,而且百越之地明显是比较迟才被秦朝吞并的。
请教各位几个贴吧的问题? 1、什么是爆吧狗?他们要干嘛。 2、好多名字差不多,是不是小号? 3、贴吧是不是有人审核,帖子会被删吗?
低级复兴与灵魂复兴 汉文化的复兴,有物质和灵魂两大方面。汉服复兴是近年来特别推崇的,个人有个观点,我国政府没有任何不允许穿着汉服的规定,只是汉服在电视剧里面出现,人们觉得正常,但是有可能是某些不懂汉服的人认为这是古装,且尤其是部分史盲愤青把汉服与和服,韩服混淆。其实穿衣是人的权利,原则上和服也是可以穿的,虽然这话会被喷,但是学过诸子百家的人,都知道,你是控制事物的人,你可以控制衣服,而衣服不可以控制你的思想,仅此而已。
我看到的一些好的视频系列推荐给大家 新浪公开课:很多大学讲课,历史,经济,文化都有。关于历史就有欧美的,中华的,欧美的说的很好。新浪公开课有清华大学秦晖的《秦汉史》,还有北大邓小南的《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张帆的《元》《明》《清》。与讲百家讲坛侧重于讲历史故事不同,这些教授们说的大部分是历史理论,侧重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比较。虽然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比讲故事又深入一个层次。秦晖的《秦汉史》讲了很多春秋战国,周秦之变的制度比较,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对比,很有深度,而且时不时比较幽默。还有台湾的视频。 网易公开课:也有很多视频,新疆,西藏的解读,吴文化。可汗学院讲的西方历史很不错。 腾讯公开课:稍微差一点,也可以看看。 百家讲坛:讲史比较侧重于故事,可以选择几个比较红的人物讲的看看,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袁腾飞,蒙曼,郦波,方志远的。而且可以在网上找到历史记录,即2006~2016年十年多的记录,找到百家讲坛的节目播出表,然后每个都看一遍。 泰学传媒:这个主要是袁腾飞比较火,还有曾仕强的一些视频,本节目视频其实不是特别多,袁腾飞占了很多。我基本上看了。 我觉得,有时候不看书,看这些专家教授讲课也不错,也可以不限制,可以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视频。 而且看完这些视频,是不成问题的,有些比较好的重点看,有的一般般就快速看。
秦国最后又回到了赵氏一脉 秦始皇的血统存疑。至于赵婴是秦宗室这是可以肯定的。秦国最后还是在赵氏一脉。
关于本次31届奥运会的一些事 霍顿被骂的最厉害。 朝鲜得了第一金(柔道),朝鲜人自豪的哭成泪人。 科索沃得瑟了一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得了金牌,而且只一个奖牌。 巴西奥委会抓了爱尔兰奥委会官员希基,倒卖票的。美国和澳大利亚运动员做了一些事情,但巴西没有惩罚。万恶的美国狗! 中国国旗是错版的,央视播放时P了一下图。 女排得罪人了,白岩松又一次代表了正义谴责了那些看我们不爽的人。
历史文本的选择与考辩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说《淮南子》书中说楚庄王攻打宋国,很长时间都打不下来,攻下来之后,把反抗的人屠之。像这种文本就是孤证,那个人据此说楚庄王残暴,但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更加权威的史料《左传》《史记》都没有写,而且楚庄王在邲之战后,潘党说要把晋国士兵叠成“京观”,他也不同意。 其实历史的文本选择是很重要的。然而,史书总有不同的地方,例如,秦缪公使用百里奚,很早就有“五羖大夫”和“禽息死谏”两种说法,由于《孟子》一书的记载,于是《史记》也就采纳了第一种说法。但是禽息撞死脑浆满地的说法更加符合事实,毕竟在当时重用一个那么老的奴隶是很困难的。于是稽考史料的时候,可以辑录下来以备一说。 最大的问题就是,古代某诸侯国本国的史料,前后说法不一,其中就是秦的史料,例如,秦本纪没有记载百里奚之死,而《商君列传》赵良说五羖大夫死,秦国人民哭泣哀悼。而《蒙恬列传》只说秦穆公杀了百里奚。同是秦国史料,就有不同的说法。但想想,秦穆公不追究孟明的责任让他继续执政,好像秦穆公不可能杀百里奚的。另外也不知哪里看到的,说百里奚就是孟明,这个真是特别的混乱的史料啊! 且史记讳言秦朝征南粤失败,而淮南子却写了一些内容说第一次征南越是失败的,屠睢被杀。 不知道为何,史记的秦史部分总觉得不太靠谱。就像尉缭这个人物,根据考古发现是魏惠王时期的人,而战国策有个“顿弱”提出的计策跟尉缭是一样的,战国史学者杨宽就干脆说顿弱就是尉缭,或者说可以画等号。
孔子后代与颜子后代 孔子家谱是世界上最大的家谱,孔子后代名人众多,大宗选为衍圣公,民国丢失大陆,老蒋把他带到台湾去了。出现了思想家孔伋(子思)作《中庸》,孔藂,孔安国,孔尚任,孔祥熙,孔庆东,孔令辉等等。至于孔有德,山东孔家不予承认他是孔子后代。 颜回的后代,名人有腹诽被杀的大农令颜异,思想家《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经学家颜师古,名臣颜杲卿,书法家颜真卿,颜季明,颜复。 颜子和孔子家族本就是亲戚,孔家更有机会接触到上层政治。孔家更风光一些。
义渠 墨子较早的提到了义渠,说有一个国家叫做“仪渠”,先人死了就用火烧掉,化为灰烬,烟升天,说成是祖先灵魂升天。可见义渠戎较早的实行了火化。当然这是不符合华夏人的殉葬礼仪的,一般史学家认为火化是西北游牧民族和西域中亚一带流传过来的一种殉葬方式,华夏东夷多实行土葬所谓入土为安,南方,西南民族多实行船棺葬,例如西南的古蜀,僰人。 墨子可以说博学多才了,能够听说那么遥远的西北的传言,他还说过楚之南有一个啖人之国,喜欢吃人。墨子看过百国春秋,所以他的学派《墨子》可以弥补战国初年的一些史料的不足,且墨子还说,“西施之沉,其美也”,可见西施是淹死的,并非后世所说的与范蠡泛舟五湖,那只是美好的传说罢了。 夫人被窝香,义渠束手亡。提起裤子的宣太后芈八子,立刻把义渠王杀死,她的两个义渠儿子也被杀死。可见当时秦国的外交是不利的, 宣太后只有做出如此刺激的事才能保住秦国的基业。 绵诸戎接受了秦国的女乐,不理政事,等到秦穆公侵略时,戎王还在喝酒。义渠王接受了芈夫人的款款深情,也是被杀。 糖衣炮弹,花言巧语胜于百万雄兵,毛主席也在新中国建立时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被反动派糖衣炮弹所蒙蔽。这是血的教训!
秦吹和楚吹五十步笑百步 秦吹和楚吹其实以前是一家人,通婚的,互相结婚又照样打仗。秦人和赵人也是一家的,他们也是打来打去,这就是政治。
晋国先亡还是齐国先亡 答案:齐国先亡 客问:齐亡于前221年,何谓之先亡也? 曰:田氏代齐,陈侯也,陈田夺齐之名号,乃两朝代也! 客问:晋国有曲沃氏,翼氏,大宗翼亡于小宗曲沃氏,亦非两朝代乎? 曰:不然,翼大宗亡于小宗曲沃,仍为晋国,然则齐乃亡于客卿陈氏,实则两朝代也,改姓易氏,然则陈侯不改国号,是渐有齐国,吕氏将亡,陈氏有其田,后渐得齐国,近百年之后始列为诸侯也。 客曰:尔言乃双重标准也。 曰:非也,司马子长有《齐太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乃两朝代也。 客曰:不然,史记亦有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则秦乃两朝代乎? 曰:秦国有部落变诸侯,乃世家,然则祖先不可以列于子孙后,且秦史略长,有诸侯史,有大一统史,可视为秦史上下编也。 客曰:资治通鉴何以秦昭王五十六年为秦纪首年,是时秦未能兼并六国,秦王政二十六年方为一统,何谓本纪? 曰:周天子亡,鼎入于咸阳,秦为帝业,势也,此三十四年乃周灭秦兴,故入秦纪。 客曰:然则,晋先亡乎?吕齐先亡乎? 曰:吕齐先亡。 客曰:吕齐亡于前386年,晋亡于前349年。 曰:名存实亡者,数不胜数也,陈恒弑简公(前481),三家灭荀瑶(前453),吕氏名存实亡近百年(前481~前386),晋氏名存实亡,名实俱亡百年(前453~前349)。则周国亦名存实亡五百年,取其大者而言,苟延残喘,冢中枯骨尔! 客曰:吾明矣,不得国者,亡也,苟延残喘也。 曰:子可以举一反三。 客曰:魏攻陶取卫,卫亡,而秦二世废卫君为庶人,四十余年之间,籍籍无名。越败于楚,王死吴破,楚得江东会稽之地,虽又有闽越东瓯,亦非有诸侯之名也。然则后汉亡于何时? 曰:难言也,若言赤壁之战三足鼎立,则汉亡于建安十三年也。 客曰:然则此说可引起文史之混乱,考生难记。 曰:名存实亡之言也。
“乐毅化齐”是司马光编造的 乐毅攻下齐国大部分地区,唯独莒,即墨不下。史记之后就只说三年也不下来,然后燕惠王把他撤职,派了骑劫取代他,之后到了赵国,田单复国,燕王后悔派人请他回来,但他拒绝,写了《报燕王书》,其实这个作品虽然给乐毅加分,博得文人的好评,但是已经被杨宽《战国史》证明是后期纵横家编造,因为里面的内容不合史实有可能乐毅写过回答燕王的书信,但被纵横家吹嘘了。具体可以看杨宽战国史。 另外《资治通鉴》说乐毅攻破齐国几乎全部地盘之后,乐毅化齐,这可以说是司马光编造的一个美好的说法。这也是资治通鉴几个重大的错误之一!那么事实上是怎么样呢? 实际上,史记给出了我们答案:在《田单列传》全文中,描写了田单复国的过程,太史女(君王后)与田法章(齐襄王)不告而通,还有贤人王(虫蜀)[这个字手机打不出来]自杀的故事。 王[虫蜀]这个人是齐国的贤人,齐湣王不听他的,他就退隐画邑,齐国沦陷,这时燕人听说他了,就让他出来做官,目的是安定齐国百姓,但他不接受,燕人就说“子不来,吾引三军屠画邑”,王[虫蜀]撞树而死。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燕人是谁了,当时攻下齐地,可以引三军屠画邑的还能有谁? 有人会说,这是燕人吓唬王[虫蜀]的,但能够说出这种话的估计也不是好家伙,司马迁在某些人物的本传尽量说他的好事,对于争议不光彩的事情放在其它传记。 由此可见,乐毅化齐没有这种事情,那是司马光给我们编造的一个美好的事。
吕不韦做什么生意的? 史书好像没有提及。
我发现了两部编年史书 一个是王云度的《秦史编年》,一个是陈平的《燕史编年会按》,瞬间就没有了编修编年史的动力了,估计韩赵魏楚齐宋的编年史都给人编修好了吧。
#一楼献给国家#蛮夷戎狄胡原非贬义 大家认同吗。原非贬义词。
晋楚争霸的史论,是有时代背景的 童书业就是晋粉啊,大部分新中国的史家都尊崇左传的晋国第一论,估计是由于两岸分治,把北方开成正统了。而台湾却是不遗余力的尊崇楚王啊。 晋文公,左传有文字说他17岁有贤人五人,又考虑到他是近亲结婚,他的母舅是姬姓狐氏,这么算他很可能是36岁继位,在位9年,也就是44岁薨的。但史记说的很有道理,毕竟其父晋献公在位很久,太子申生又是年龄没有重耳和夷吾大。所以晋文公薨的时候70岁说服力很强啊! 齐桓公,他这人私德不咋地,还玩表妹,在位43年,死时也应该将近70岁了。 楚庄王可惨了,继位的时候,方弱,也就是不到20岁,在位23年就薨了,也就是天不假年,才42岁啊…又根据清华简,已经发现楚国史官说夏征舒是夏姬的丈夫而非儿子啊,那么左传和野史说的夏姬是半百妇人的说法不可靠,而那时候楚庄王有三十多岁,那么喜欢一个30不到的女人也就可以说得通了。 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应该是个长寿的君主,在位很久啊,从秦穆公,晋文公,晋襄公,活得久,他老妈就是息妫夫人啊,楚成王长得应该很漂亮。 严重表示,楚庄王是忙碌,为国事操劳而死。吃便便的勾践必然活了挺久的,看来吃熊掌(楚成王)和吃便便殊途同归,都有利于延年益寿啊。
你们觉得送餐员这个工作怎么样 我在某家外卖公司,但感觉条件不好,我对道路也不熟悉,车开的那么快,我也害怕,我才去,昨天去的,我只是去看看,哪知道立马让我上岗,太快了点,我严重怀疑我去做苦力去了,送一单6.5元,那个主管说一天做的好可以三十,也有五十,六十单的。但我觉得太远了,而且车子那么多,开得太快。 我今天可以考虑一下,大家也给我支招,我可不想当苦力,大下午,在外面跑。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