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33 南中国33
关注数: 46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6,613 关注贴吧数: 160
《吕马童新传》:南中国原创作品大胆猜测(胡诌):我的伟大猜想 我猜,吕马童的一个身份,吕马童可能是吕不韦的曾孙子。 下面是我胡诌的,权当小说推理:吕不韦的正妻儿子被流放了没死,后来生下了吕骂统,谐音吕家谩骂吕政(因为吕家认为秦朝统一是暴力统一,违背了吕氏春秋“天下人之天下”的理念)暴力统一天下。 秦始皇死后,秦朝对吕家的管控降低。秦二世赵高的暴政让吕骂统的门客看到秦朝不会长久,他的门客听说东方反叛,辗转由蜀郡(成都)晓行夜宿,骑马坐船,经过成都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上游到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来到陈地,听说陈胜失败被害死。这时候,他们心灰意冷。 不久传来了项家率领江东子弟兵八千渡江的消息,于是他们又重燃实现“天下人之天下”的希望,毅然跑去参军。吕不韦的正妻卫姬生的儿子吕大为,原名吕有财,绰号吕二代(因为吕不韦是商人),十八岁来到秦国,比吕政(吕不韦心里这么喊)大8岁;当时吕不韦认为吕家会在秦国大有作为,长子继承相邦,次子吕政继承秦王,所以改吕有才为吕大为。 后来因为赵姬嫪毐的事情,导致吕不韦丢官免相,秦王让他流放,吕不韦想不开,认为吕政辜负了“天下人之天下”的教导,愤而饮鸩自杀。吕政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是弟弟成蹻,那是“假父亲”异人的儿子;一个是吕大为,真父亲“仲父”的儿子。 前235年吕不韦自杀,次年流放吕氏家族和门客到了蜀郡(郡治成都),此时秦王政24,吕大为32,已经有了一个十岁的儿子吕恨禽(谐音“恨禽”)。原名吕治秦。吕恨禽在蜀郡被监禁二十五年,天天吃馒头盒饭。吕不韦的老门客根据吕氏春秋这本书,在蜀郡大量出版,从而流传了吕不韦的思想,有的致富的门客就买通狱卒求得了自己释放,最后只剩下一个叫做吕忠的老仆人。 吕恨秦38岁,认识了一个姓麻的蜀郡女孩,年方二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蜀太守麻花藤的千金。一次麻女来监管所送盒饭,两人一见倾心。之后,麻女常去送馒头。但他觉得自己老牛吃嫩草配不上她,不好说出口。一天吕恨秦饿的眼睛睁不开,正好是送盒饭的时候,吕恨禽迷迷糊糊的看见两个大大的馒头,直接用双抓去,于是传来麻女的叫声,原来是无意冒犯到了麻千金。 吕恨禽顿首,叩头如捣蒜:“罪民无意冒犯千金,实乃饥饿之至,冒犯千金最该万死!”。 麻女曰:“郎无意,妾有心,大丈夫膝下有黄金。” “然则…” “妾知先生乃吕相之后,愿助先生脱离险境” “小姐千金之躯,安可为罪民为此无父无君之事” “不难,若答应我一事,即可做到” “何事” “妾愿以身相许” 恨禽乐之,当即应允。 麻女乃盗窃父麻花藤之令牌,即蜀地俗称抠抠也。 前210年秦始皇驾崩,
战国除七雄之外二流国家的史料,司马迁为何不写多一点 大家看,史记春秋部分大体采用左传,而战国部分,司马迁实际上拥有列国史记,甚至有的照抄原本,其中燕世家“今王喜”就是照抄。 而鲁国,这个国家是春秋重要的邦国,所以春秋时的记载非常翔实,但是到了战国,史记对它的描写只有三百多字。孟子想见鲁平公被嬖臣臧仓阻止,出自《孟子》;史记的循吏列传也记载了公仪休不收客人的鱼的故事,却没有记载他的很多政迹。吴起曾经在鲁国为将。 包括很多小国到了战国,在史记里面总是语焉不详,这时候我很痛恨司马迁,他节省笔墨有点过分,有些史料他都不写。 这时候我们可以寻找诸子百家的记载,例如墨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这时候,要不要相信百家言?是一个问题。百家杂语总是真伪参半,包括吴起之死,吕氏春秋写的更有意思,说七十多家大臣射杀吴起,有的射中了他,他把箭插入楚悼王的尸体上。 而且孟子还提到费(读作璧)惠公跟子思谈话,这里的费惠公,很多史家认为是鲁国大夫季孙氏依费邑建立的小国。因为春秋末年费就是季氏的封地。你们觉得不出意外会给外人建立一个小国吗?当然这也是猜测,历史也可能并非季氏建立的。因为现存的史书再也没有记载了,不得不说是个遗憾的事情,如果考古发掘出费的旧城可以证明该多好。 这也不得不说,司马迁写的战国部分,把七匹狼写的多,把小羊写的太少,即使有资料,他也不屑写这些配角路人甲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吧!
我看到的一些好的视频系列推荐给大家 新浪公开课:很多大学讲课,历史,经济,文化都有。关于历史就有欧美的,中华的,欧美的说的很好。新浪公开课有清华大学秦晖的《秦汉史》,还有北大邓小南的《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张帆的《元》《明》《清》。与讲百家讲坛侧重于讲历史故事不同,这些教授们说的大部分是历史理论,侧重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比较。虽然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比讲故事又深入一个层次。秦晖的《秦汉史》讲了很多春秋战国,周秦之变的制度比较,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对比,很有深度,而且时不时比较幽默。还有台湾的视频。 网易公开课:也有很多视频,新疆,西藏的解读,吴文化。可汗学院讲的西方历史很不错。 腾讯公开课:稍微差一点,也可以看看。 百家讲坛:讲史比较侧重于故事,可以选择几个比较红的人物讲的看看,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袁腾飞,蒙曼,郦波,方志远的。而且可以在网上找到历史记录,即2006~2016年十年多的记录,找到百家讲坛的节目播出表,然后每个都看一遍。 泰学传媒:这个主要是袁腾飞比较火,还有曾仕强的一些视频,本节目视频其实不是特别多,袁腾飞占了很多。我基本上看了。 我觉得,有时候不看书,看这些专家教授讲课也不错,也可以不限制,可以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视频。 而且看完这些视频,是不成问题的,有些比较好的重点看,有的一般般就快速看。
历史文本的选择与考辩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说《淮南子》书中说楚庄王攻打宋国,很长时间都打不下来,攻下来之后,把反抗的人屠之。像这种文本就是孤证,那个人据此说楚庄王残暴,但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更加权威的史料《左传》《史记》都没有写,而且楚庄王在邲之战后,潘党说要把晋国士兵叠成“京观”,他也不同意。 其实历史的文本选择是很重要的。然而,史书总有不同的地方,例如,秦缪公使用百里奚,很早就有“五羖大夫”和“禽息死谏”两种说法,由于《孟子》一书的记载,于是《史记》也就采纳了第一种说法。但是禽息撞死脑浆满地的说法更加符合事实,毕竟在当时重用一个那么老的奴隶是很困难的。于是稽考史料的时候,可以辑录下来以备一说。 最大的问题就是,古代某诸侯国本国的史料,前后说法不一,其中就是秦的史料,例如,秦本纪没有记载百里奚之死,而《商君列传》赵良说五羖大夫死,秦国人民哭泣哀悼。而《蒙恬列传》只说秦穆公杀了百里奚。同是秦国史料,就有不同的说法。但想想,秦穆公不追究孟明的责任让他继续执政,好像秦穆公不可能杀百里奚的。另外也不知哪里看到的,说百里奚就是孟明,这个真是特别的混乱的史料啊! 且史记讳言秦朝征南粤失败,而淮南子却写了一些内容说第一次征南越是失败的,屠睢被杀。 不知道为何,史记的秦史部分总觉得不太靠谱。就像尉缭这个人物,根据考古发现是魏惠王时期的人,而战国策有个“顿弱”提出的计策跟尉缭是一样的,战国史学者杨宽就干脆说顿弱就是尉缭,或者说可以画等号。
晋国先亡还是齐国先亡 答案:齐国先亡 客问:齐亡于前221年,何谓之先亡也? 曰:田氏代齐,陈侯也,陈田夺齐之名号,乃两朝代也! 客问:晋国有曲沃氏,翼氏,大宗翼亡于小宗曲沃氏,亦非两朝代乎? 曰:不然,翼大宗亡于小宗曲沃,仍为晋国,然则齐乃亡于客卿陈氏,实则两朝代也,改姓易氏,然则陈侯不改国号,是渐有齐国,吕氏将亡,陈氏有其田,后渐得齐国,近百年之后始列为诸侯也。 客曰:尔言乃双重标准也。 曰:非也,司马子长有《齐太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乃两朝代也。 客曰:不然,史记亦有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则秦乃两朝代乎? 曰:秦国有部落变诸侯,乃世家,然则祖先不可以列于子孙后,且秦史略长,有诸侯史,有大一统史,可视为秦史上下编也。 客曰:资治通鉴何以秦昭王五十六年为秦纪首年,是时秦未能兼并六国,秦王政二十六年方为一统,何谓本纪? 曰:周天子亡,鼎入于咸阳,秦为帝业,势也,此三十四年乃周灭秦兴,故入秦纪。 客曰:然则,晋先亡乎?吕齐先亡乎? 曰:吕齐先亡。 客曰:吕齐亡于前386年,晋亡于前349年。 曰:名存实亡者,数不胜数也,陈恒弑简公(前481),三家灭荀瑶(前453),吕氏名存实亡近百年(前481~前386),晋氏名存实亡,名实俱亡百年(前453~前349)。则周国亦名存实亡五百年,取其大者而言,苟延残喘,冢中枯骨尔! 客曰:吾明矣,不得国者,亡也,苟延残喘也。 曰:子可以举一反三。 客曰:魏攻陶取卫,卫亡,而秦二世废卫君为庶人,四十余年之间,籍籍无名。越败于楚,王死吴破,楚得江东会稽之地,虽又有闽越东瓯,亦非有诸侯之名也。然则后汉亡于何时? 曰:难言也,若言赤壁之战三足鼎立,则汉亡于建安十三年也。 客曰:然则此说可引起文史之混乱,考生难记。 曰:名存实亡之言也。
“乐毅化齐”是司马光编造的 乐毅攻下齐国大部分地区,唯独莒,即墨不下。史记之后就只说三年也不下来,然后燕惠王把他撤职,派了骑劫取代他,之后到了赵国,田单复国,燕王后悔派人请他回来,但他拒绝,写了《报燕王书》,其实这个作品虽然给乐毅加分,博得文人的好评,但是已经被杨宽《战国史》证明是后期纵横家编造,因为里面的内容不合史实有可能乐毅写过回答燕王的书信,但被纵横家吹嘘了。具体可以看杨宽战国史。 另外《资治通鉴》说乐毅攻破齐国几乎全部地盘之后,乐毅化齐,这可以说是司马光编造的一个美好的说法。这也是资治通鉴几个重大的错误之一!那么事实上是怎么样呢? 实际上,史记给出了我们答案:在《田单列传》全文中,描写了田单复国的过程,太史女(君王后)与田法章(齐襄王)不告而通,还有贤人王(虫蜀)[这个字手机打不出来]自杀的故事。 王[虫蜀]这个人是齐国的贤人,齐湣王不听他的,他就退隐画邑,齐国沦陷,这时燕人听说他了,就让他出来做官,目的是安定齐国百姓,但他不接受,燕人就说“子不来,吾引三军屠画邑”,王[虫蜀]撞树而死。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燕人是谁了,当时攻下齐地,可以引三军屠画邑的还能有谁? 有人会说,这是燕人吓唬王[虫蜀]的,但能够说出这种话的估计也不是好家伙,司马迁在某些人物的本传尽量说他的好事,对于争议不光彩的事情放在其它传记。 由此可见,乐毅化齐没有这种事情,那是司马光给我们编造的一个美好的事。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