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之翼
風間の薰
\\m/
关注数: 1
粉丝数: 769
发帖数: 45,265
关注贴吧数: 32
【直翅目】Xantia borneensis Xantia borneensis 婆罗褶缘螽斯,种名以婆罗洲命名,成虫含翅长度在67-79mm左右,实际体长一般为30-40mm左右,体色翠绿也有偏黄一些的个体,背板向前大幅度弯曲至头部,相貌较为奇特,长着一双邪魅的眼睛,雌性产卵期有退化现象,植实性为主的螽斯。 主要分布:婆罗洲,沙巴,砂拉越州,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泰国,越南以及马来西亚(彭亨州)。
【鞘翅目】Manticora imperator Manticora imperator 帝王虎甲(帝王凶兽甲,统治者虎甲),在Manticora属中同样是大型物种之一,和粗糙虎甲一样,在成员中雄性通长有一副左右不对称的大颚,它们主要栖息在沙地或林地,可捕食一切能够捕食到的活物,Manticora的成员可以算的上是非洲昆虫世界中妥妥的地面暴君,该种几乎无活体流通,目前仅标本有在销售,成虫体长42-60mm以上(目前所见雄性尺量图64mm左右),帝王虎甲并在2019年出现亚种,其barksdalei(巴氏亚种)的体型更大,体表光泽度高,标本相对指名亚种更为常见,藏馆拥有69mm的大个体。 主要分布: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地。
【蜻蜓目】 Anax strenuus Anax strenuus 烈伟蜓,成虫体长70-100mm左右,它是北美翼展最大的蜻蜓同时也是伟蜓中翼展面积最大的一种,在夏威夷当地有人捕获过翼展达到152mm的个体记录,因此当地也被称之:巨型夏威夷蜻蜓,它是夏威夷群島特有的兩種蜻蜓之一。在較高的海拔高度尤其常見。 产地:美国。
【鞘翅目】Manticora scabra Manticora scabra 粗糙虎甲(糙翅凶兽甲),该属可以说是十分凶猛且陆生体型最大的肉食性甲虫,主要捕食其他昆虫以及小型动物,因为其掠食性强、喜好空旷地面,被人驱赶时经常会在人正前方走走停停,故称“拦路虎”,Manticora属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语含义是指吃肉的凶兽;来自一种人首狮身的吃人怪兽。 其成员遍布非洲大陆,该种体宽并且雄性有一副左右不对称长度的上颚,后翅完全退化,无法飞行,主要栖息于茂密的林地,沙地,分布: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非,坦桑尼亚,博茨瓦纳,马拉维。 曾在日本斗虫节目中有着不错表现和Sia一样被深受喜爱和广为人知,成虫的体长在44-60mm以上(目前最大尺量图67mm+),它尚且包含两个亚种,其中herculeana(海格力斯)亚种体型相对更大,70mm这个不光是日本斗虫中曾经出现过,而是早在herculeana还是独立种的时候就有描述过,不出意外它和同属的帝王虎甲是目前本属中体型最大的两种虎甲,谁能大都是靠日后数据不断更新。 注意:粗糙虎甲在外网(其中包括标本,活体,以及一些个别信息网站都会被标注成同属的Manticora latipennis(宽翅虎甲)实际宽翅雄性的上颚是相对较为对称的,且鞘翅也有明显的不同),而这一系列的错误来源也导致了一部分爱好者把宽翅当成了粗糙,这个问题至今还在继续,因此Manticora latipennis这个名字的响亮度要大于了它自身。
【蜚蠊目】Macrotermes bellicosus Macrotermes bellicosus 好战大白蚁(又称:勇猛大白蚁,东非大白蚁),其蚁后的体型最大可达到120mm+,体型非常大,这是由于体质现象造成的,随着这些蚁后群体的成熟,腹部逐渐增大,为越来越多的卵巢腾出空间,从而大大增加了繁殖量;请注意,她的头部和胸部与最初聚集时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看起来与身体的其他部位不成比例,是当之无愧的的世界最大级白蚁,非常有特色的一类物种,不同于其他大白蚁属物种需要由第一批工蚁从野外采集真菌孢子,勇猛大白蚁会通过雄性繁殖,以肠道携带真菌孢子,并作为新巢群菌圃的起点,是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一个物种,也是饲养相对较多的一个物种,它们也是伟大的建筑师,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时常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白蚁山,它们的蚁巢有的可高达数米。 该种主要分布:乌干达,几内亚,喀麦隆,加纳,贝宁,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多哥,几内亚比绍,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冈比亚,南非。 该属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正如大多数大白蚁亚科物种一样,该属物种通常通过在巢内栽培蚁巢伞属真菌来分解木质素。由于其双型兵蚁分化,加之巨大的体型,露天采食的习性,成为了一类深受追捧的品种。
【竹节虫目】Phyllium mamasaense Phyllium mamasaense 马马萨叶䗛,该种是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大型叶䗛,外形上容易和Phyllium tobeloense混淆,成虫体长50-100mm以上,体色多样,前足相对非常短小,六足叶片状明显,属于目前较为冷门的品种。 题外话,目前市面上以Phyllium tobeloense命名出售的活体被当做饲养的从外观上来看其实更接近Phyllium mamasaense,Phyllium tobeloense所被记录的两个亚种的标本模式和以Phyllium tobeloense命名所出售的活体外形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两者虽然在印尼都有分布,但所在的区域是不同的(因此就要看商家采集地的可靠来源了)。
【鞘翅目】Amblycheila cylindriformis Amblycheila cylindriformis 柱形钝唇甲(又称:平原夜虎甲),Amblycheila属成员产自北美,普遍分布于美国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体色通常深棕或偏黑,幼虫栖息地洞中,是少数偏夜行性的虎甲之一,成虫后翅退化密合没有飞行能力,但行动敏捷善于捕食。 该种体长29-35mm(但实际上易贝出过38mm的个体:图1),仅次于或者超过同属的Amblycheila hoversoni(霍氏)。
【直翅目】Stilpnochlora incisa Stilpnochlora incisa 切割靓叶露螽,种名一看忽然就想到了Sia incisa......,不过该种的名字似乎指的是它们的背板,其特点和同属大多数成员不同的是:Stilpnochlora incisa的背甲两侧具有不规则的隆起,仿佛就想背板有切割分层了一样(雄性通常更明显),而同属其他多数种类的背甲都是较为平滑,其次Stilpnochlora incisa也成为了辨识度最高的一种,另外该属物种背甲末端成黑色u字型条纹并且中部的颜色较深(大约占背甲的三分之一),成虫含翅长度一般在60-80mm前后,大个体母能够达到90mm以上。 主要分布:厄瓜多尔,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地。
【直翅目】Peucestes careovirgulatum Steirodon (Peucestes) careovirgulatum 剑龙棘背露螽,Steirodon属下另一个亚属(Peucestes)的物种,它们前胸背板边缘为红色不规则锯齿状,尤其雄性中部两侧更为发达,通体翠绿色也有较为淡些的草绿色个体,这些露螽,通常雌性的体型要比雄性大很多,且产卵器都有退化现象,成虫含翅长度70-120mm前后。 主要分布:厄瓜多尔,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地。
【直翅目】Posidippus validum Steirodon (Posidippus) validum 强壮脊背露螽,Steirodon属下 (Posidippus亚属)物种,美洲体型最大的露螽之一,成虫的含翅长度70-110mm(大个体雌性应该更大的个体应该可以将近120mm),翼展110-200mm范围,雌性的产卵器有退化痕迹(比一般常见螽斯要短小),是树栖类植食性鸣虫。 主要分布:哥斯达黎加,巴西,巴拿马,危地马拉,法属圭亚那,秘鲁,圭亚那,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地。
【直翅目】Pseudophyllus dyaka Pseudophyllus dyaka 迪亚卡拟叶螽,这是一种被记录在婆罗洲和沙巴州的Pseudophyllus成员,特点非常鲜明,后足同样是发达的黄色刀片状尖刺,翅膀有不同程度的斑点(有的个体白斑明显不知是个体差异还是老化后会掉落的缘故),我认为它是同属中颜值最高的一种,虽然体型上远不泰坦拟叶它们,成虫体长应该和同属的Pseudophyllus neriifolius接近,属于中型成员,通常个体头翅长度会小于100mm,大个体可能突破。
【蜚蠊目】Megaloblatta blaberoides Megaloblatta blaberoides 红头巨姬蠊,本属最常见的一种,成虫含翅长度约在65-90mm以上,大个体可能突破100mm,翼展130-185mm+,和本属最大种的长翅相比,它们的头部和六足通常鲜红色(暗光下会显得偏深),胸腹整体光感度较强且鲜艳,翅膀宽而圆润。 主要分布:墨西哥,巴拿马,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等地。
【蜚蠊目】Megaloblatta longipennis Megaloblatta longipennis 长翅巨姬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翅蟑螂种类,成虫含翅长度可达70-100mm以上,翼展约135-180mm以上,目前已知最大的个体能够达到110mm以上,并且翼展超过了200mm,通体棕色偏黑,该种一般头部和六足偏黑(但实际在照明灯下是偏深棕色),胸腹身体暗淡,黑色条纹明显,和绝大多数蟑螂一样它们是杂食类昆虫。 主要分布: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伯利兹,巴拿马,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等地。
【竹节虫目】Megaphasma denticrus Megaphasma denticrus 轮齿大竹节虫(又称:北美硕䗛),产自北美的竹节虫,主要分布: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以及墨西哥,雌雄均无翅膀,体色多样,雌性体色以铁青,褐色以及绿色较为常见,雄性不同个体身体两节通常会呈现出红或绿色的条纹,并且长有一对锁扣形状的尾须,足部内侧常有齿轮刺突,雄性体长100-140mm+,雌性体长105-160mm,在当地是较为常见的昆虫。
【蜚蠊目】Leozehntnera maxima Leozehntnera maxima 极巨武甲蠊,这是一种目前为止可能唯一没有流通过的马岛发声蟑螂,并且它们的资料极度稀少,曾经为Gromphadorhina属的成员(学名:Gromphadorhina maxima,并还有其他异名),随后单独被分化出来,Leozehntnera属仅此一种! 体型方面,昆虫的大小个体都是不等的,Leozehntnera maxima体长范围不明,但大个体很有可能突破80mm乃至冲上90-100mm以内(不排除更大)毕竟该物种的种名摆在那里,并且也很可能是体型最宽的一种发声蟑螂。 背甲的辨识度极高,雄性前端凹字性,雌性圆润,它们身体两侧和其他多数种类的发声蟑螂相比,更加的尖锐,并且两侧都带有密度刻点(通常由从背甲两侧开始延伸至身体末端),整体外观非常威武。 产地:马达加斯加。
【直翅目】Pamphagus elephas Pamphagus elephas 大象牛椋蝗,属癞蝗科的物种,该属物种体型都十分硕大,给人一种 '吞噬' 的印象,Pamphagus elephas乃十分壮硕的一种,种名给以大象之称,雌性体型通常远比雄性要打的多,它们部分每一节都有深色条纹,背板呈斧盾状,雄性体长50-68mm,雌性体长63-85mm,产地:非洲,确认分布地:阿尔及利亚。
【半翅目】Lethocerus oculatus Lethocerus oculatus 具目鳖负蝽(大眼田鳖/具眼隐角蝽),因为眼睛大而得名?该种的学名时常被惯用在Hydrocyrius colombiae以及同属物种身上(莫非是非洲的大型负子蝽眼睛更大而错档成了Lethocerus oculatus?),產地遍布馬達加斯加的大型田鱉,成蟲體長50-80mm左右,有望達到90mm以上,多集中於10-4月活動。 此帖为重置新版,原发布者:小吧主-附子花。
【半翅目】Lethocerus dilatus Lethocerus dilatus 宽体鳖负蝽(宽隐角蝽),该种通常身体靠后中部位置两侧鼓起,相对其他成员较宽,体长大约50-80mm以上,是主要分布于集中在南美洲的一个Lethocerus属成员。 分布: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委内瑞拉,苏里南。
【直翅目】Chloracris brunneri 注:分布地补充:印度。
【直翅目】Chloracris pantherina Chloracris pantherina 豹纹翠螽,东南亚大型鸣虫,雌性最大一只个体目前达到了130mm+(头到翅端),翼展目测可以超过230mm以上,很有可能是该属最大种,翠螽是拟叶螽里的大型种类,温顺的植食性螽斯,雄性鸣声清脆,雌性拥有军刀状产卵器,通常雌性体型比雄性大,它们的实际体长范围大约在45-65mm以上,通常它们的腿部会偏紫色。 主要分布: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打巴,沙巴州),西加里曼丹。 注:在外该种时常和同属的布氏,孔雀混淆。
【鞘翅目】Doryphora punctatissima Doryphora punctatissima 锯斑矛叶甲,过去学名:Megistomela punctatissima,美洲的大型叶甲虫,它们身材圆润,鞘翅长有许多黑色斑点,成虫的身下中胸处长有一根向前延伸的外骨骼刺突,雄性的更长(不知会不会是一个用来同类之间竞争的工具) 该属的叶甲还具有一定的亚社会性,母虫在产卵后会保护及照看幼虫。以夹竹桃科植物为食。 成虫体长10-25mm左右。 主要分布:秘鲁,苏里南,玻利维亚,巴西,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
【蜚蠊目】Geoscapheus crenulatus Geoscapheus crenulatus 刺冠沙地蠊,该属成员外形酷似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因此也有着小犀牛之称,主要区分在于它们的背甲前端中央突起不明显,身体后半部分通常会逐渐呈深黑色,并且体表每一排都有十分明显的密度刻点,和犀牛一样身体后半部分两侧有明显的刺突,该种体长约35-65mm左右,雄性会从地下巢穴跑出来追踪气味寻找雌性的巢穴,和犀牛一样以干枯的桉树叶为食,主要生活在相对干燥的沙地里。产地:澳大利亚。
【螳螂目】Ischnomantis fatiloqua Ischnomantis fatiloqua 枝形坐骨螳,来自非洲的大型瘦螳,成虫体长不明,但以雄性的尺量图来看,成虫的体长大约会在110-140mm以上,据说该属成员中最大的一种是:Ischnomantis gigas(巨人坐骨螳/巨大瘦螳),有资料分别称可上170和200mm(该种几乎无任何真正的实物图,唯一有的图却是被Solygia sulcatifrons冒充的图),雄性和雌性都长有矛肛,且雄性翅膀长,触角略粗且多为黄色。 Ischnomantis fatiloqua主要分布:纳米比亚,莱索托,肯尼亚,博茨瓦纳,南非等地。
【鳞翅目】Endoxyla encalypti Endoxyla encalypti 恩氏木蠹蛾,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大型蛾类,主要分布:北领地,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成体最大可达45-80mm以上,含翅端长度70-105mm左右,翅展125-180mm。通常雌性的体型远大于雄性,雄性羽毛状触角,雌性天线状。 成虫的前翅有灰色和棕色斑点,有模糊的浅色和深色条纹。后翅基部呈红棕色,边缘逐渐变为灰棕色,头部开始从背部两侧延伸至翅有白色绒毛覆盖,背部中央一圈亮蓝色绒毛,虫体老化会逐渐脱落。 成虫的胸部与老鼠的头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老鼠的“眼睛”是胸部两侧蓝色线条的较粗部分,位于真眼睛的后面。人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留着胡子的老人的脸。也许这些与面孔的相似之处有助于阻止潜在的捕食者。
【鞘翅目】 Remphan hopei Rhaphipodus (Remphan) hopei 霍氏刺足天牛(又称:大足刺,多刺薄翅天牛),主要因腿上带有十分显明的足刺而得名,尤其雄性通常个体越大的足刺越突出,,成虫体长44-100mm,雄性最大个体可上107mm,在中国可能是除大山锯天牛以外最大的天牛了,据说还存在一个变种(Remphan hopei var. guineensis),该种属于Rhaphipodus的 (Remphan亚属) ,原先仅hopei一种,2022年分化出了新种:Remphan simeuluensis,分布:安达曼群岛,印度,缅甸,泰国,老挝,中国(云南),马来西亚(彭亨州,云顶高原),越南,婆罗洲,菲律宾(吕宋岛,棉兰老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直翅目】Colossopus grandidieri Colossopus grandidieri 格氏大虎皮螽斯,是产地非洲的一种草螽亚科的无翅种类,(俗称:功夫螽斯),它们的前肢特殊且发达(尤其是雄性),体色常见以黑为主,也有黄色个体(不知是刚羽化还是个体差异),主要分布:马达加斯加岛,成虫体长40-60mm,大个体通常可达70mm以上,是杂食性昆虫,该属目前已知3种,格氏为其中最大的一种。
【直翅目】Oncodopus zonatus Oncodopus zonatus 带纹斑虎皮螽斯(环带虎皮螽斯),是同样分布在马岛(马达加斯加)上的另一个属的虎皮螽,成虫体长30-50mm,大个体可达60mm,它们和大虎皮一样,长有夸张奇特的前肢。 由于它和大虎皮(Colossopus)在外形上十分相似,许多人会将它们之间无法区分以及把两种相互搞反。 两者主要区分: 大虎皮要比环带虎皮的个头大,成体体色常见以黑色为主,少数浅黄色个体,而环带虎的成体皮通常是以深黄色为主。 大虎皮头角主要以三个小尖角而组成,而环带虎皮只有一个橙色钻状角组成。 大虎皮的中以及后足上分别带有淡蓝色条纹(干尸标本褪色等问题除外),后足大腿处以深黑和浅黑为主。 环带虎皮中后足没有蓝色条纹,后足大腿除以黄黑色为主。 在正常情况下大虎皮雌性成熟期后的产卵器要比环带虎皮雌性长(特殊个体,变异个体等问题除外)。 该属目前已知5种,Oncodopus zonatus(很可能是最大种)。
【鞘翅目】Oxynopterus cumingii Oxynopterus cumingii 淳氏尖鞘叩甲,在外网时常出现分布在爪哇岛的合体被标注成Oxynopterus mucronatus(短粒)其实短粒爪哇岛并无分布并且目前只确认分布菲律宾,Oxynopterus cumingii的体型相对Oxynopterus mucronatus小,并且其身上覆盖非常多的绒毛,整体色泽暗淡,成虫体长大约40-65mm左右。 主要分布: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菲律宾,以及婆罗洲。 雄性雌性
【鞘翅目】Oxynopterus mucronatus Oxynopterus mucronatus 短粒尖鞘叩甲(尾尖突尖鞘叩甲),该种常见体色为橙黄色居多,其他少量个体为偏棕色,该种时常和Oxynopterus audouini混淆(尤其标本商这里)明显特征体表有明显的短绒毛,整体看着略粗糙,体型相对偏宽,更重要的是它还和爪哇岛产的Oxynopterus cumingii时常搞错,但其实这种真正的短粒仅分布在菲律宾(可以说是当地特有的叩甲),成虫体长45-70mm以上。左:雄性,右:雌性
【鞘翅目】Oxynopterus harmandi Oxynopterus harmandi 哈氏尖鞘叩甲,该种是足以和Oxynopterus audouini体型上匹敌的家伙,成虫体长50-80mm以上,它俩究竟谁能生长的更大未知,体色常见也是以深棕或偏棕黑为主,哈氏是容易和Oxynopterus annamensis(安南混淆)的一种,两者在越南和泰国都有重叠,其主要区分一是:体型上目前哈氏更大,二:哈氏的翅末端外侧斜坡线延伸至翅尖(而不像安南较为直接的翅尖),三是哈氏足部内侧不像安南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橙色绒毛。 主要分布:泰国北部,柬埔寨,越南以及老挝。
【鞘翅目】Oxynopterus annamensis Oxynopterus annamensis 安南尖鞘叩甲(越南尖鞘叩甲),种名应该是根据越南古称起的,起模式种产地为云南,既然国内的Oxynopterus annamensis已成独立种(Oxynopterus weigeli),那么该种就和它丝毫没有关系了(虽然两者几乎完全相似),该种的体长范围大致也是在50-70mm左右,通常体色以深棕或偏黑色,和Oxynopterus weigeli一样足内的橙色绒毛十分明显。 主要分布:越南,泰国,老挝(原本记录包括中国云南,但云南种现已成Oxynopterus weigeli)。--------------------------------------------------------------------------------------------------------------- 雌性雄性
【鞘翅目】Oxynopterus candezei Oxynopterus candezei 卡氏尖鞘叩甲,体型相对偏小的一种,成虫体长大约在40-65mm左右,大个体可以突破70mm,主体常见体色相对也是偏红或棕,和Oxynopterus audouini容易混淆,除了体型相对偏小以外,其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分辨就是该种的翅端末凹形更明显。 主要分布:婆罗洲,文莱,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左:雄性,右:雌性
【鞘翅目】Oxynopterus weigeli Oxynopterus weigeli 威氏尖鞘叩甲,说到国内的叩甲,该种曾经在国内被当成:Oxynopterus annamensis,并喜欢称之为:大尖鞘叩甲,虽然它的整体特征和Oxynopterus annamensis几乎完全相似,但近几年在国内被分化成了独立种,并给以学名:Oxynopterus weigeli,该种常见体色深棕或偏黑,成虫体长大约45-75mm前后。 目前确认分布:中国(云南)。 雄性雌性
【鞘翅目】Oxynopterus audouini Oxynopterus audouini 阿氏尖鞘叩甲(在国内常被叫做:赤尖鞘叩甲),Oxynopterus属的成员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叩甲,阿氏体长通常在50-75mm(大个体可以达到80mm+),雄性相对雌性的扇状形触角更加明显,该种的体色通常以赤红为常见色,部分为偏暗棕,主要分布: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广西)。 注:该物种在国外主要和同属的Oxynopterus mucronatus,Oxynopterus candezei以及Oxynopterus annamensis混淆(时长标记错学名),另外就是阿氏的种名在国外会时常被打成(auduoin)。雌性雄性
【半翅目】Lethocerus annulipes Lethocerus annulipes 环纹鳖负蝽(环纹田鳖,环足隐角蝽),同样是美洲大型田鳖之一,成虫的体长50-75mm,,身体与足部环纹非常明显,整个美洲都有它们的分布。 主要分布:伯利兹,哥斯达黎加,古巴,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阿根廷,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巴拉圭,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
【鳞翅目】Phassus triangularis Phassus triangularis 角纹柳蝙蛾,说道美洲的大型蝙蝠蛾种类,可以和Trichophassus giganteus(巨大毛蛛柳蝙蛾)体型抗衡的当属Phassus的种类,巨大毛蛛柳蝙蛾其实原先也是Phassus属成员(当时名为:Phassus giganteu),后被区分开单独成为了Trichophassus的物种。 Phassus triangularis主要分布于北美乃延伸至中美洲,和大多数蝙蝠蛾一样,雄性翅上的条斑纹相对要更加鲜丽一些,成虫的体长大约50-80mm左右(头翅长度大约在70-100mm),翼展可从130-180mm。 主要分布: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
【鳞翅目】Aenetus virescens Aenetus virescens 绿色青蝠蛾(牡荆蝙蝠蛾),生活在新西兰北岛的大型蝙蝠蛾类,成虫体长40-70mm(不包括翅端长度),翼展100-160mm以上,雌性通体大过雄性,虽然以绿色常见色但它们的体色有不同程度的绿色以及青,黄,以及较为少见的粉色(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雄性),而前翅有条纹多的,也有条纹少的,以及可分黑条纹和白条纹,该属的蝙蝠蛾绚丽异常,可以说是最好看的蝙蝠蛾之一了。
【鞘翅目】Euryscaphus waterhousei Euryscaphus waterhousei 沃氏广艇甲 说道澳洲步界三神以外,Euryscaphus属的成员也算的上是佼佼者,沃氏通常被认为是该属成员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成体平均体长大约在40mm上下,并存在能够达到55mm左右的大个体,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和南部,以及维多利亚州,是凶猛的掠食性甲虫,受到干扰时会发出难闻的气味。
【鞘翅目】Termophilum venator Anthia (Termophilum) venator 猎手蚁步甲,其亚属Termophilum成员中体型最魁梧的一种,发达的齿形不花里胡哨而是直接一气呵成,鞘翅前端两边通常带有白色花瓣状绒毛。 分布: 阿尔及利亚、乍得、埃及、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突尼斯 体长:40-47mm,大个体可超过50mm乃至60mm前后。 北非最大的步甲。白天藏在灌木丛底部的洞穴里,夜间出来捕食。 注:此贴乃重置新版,原发布者:小吧主-怪兽无敌
【鳞翅目】 Zelotypia stacyi Zelotypia stacyi 斯氏紅裙蝙蝠蛾,前翅有一对模糊的眼紋和一些复杂的斑点,雄性有白色和褐色斜条纹,它们前腿看起來像試管刷,腹部通常为橙色尖端暗褐色,在树枝斜挂时看起来像一片枯叶,受到惊吓时腹部拱起,它们是世界最大级的蝙蝠蛾,成虫光是不含翅的实际体长50-90mm+,翅展一般情况下150-200mm,据说真正的最大个体翅展长度可达250mm,头翅长度可超135mm,当地蛾类中神级存在,该种主要分布: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
【鳞翅目】Trichophassus giganteus Trichophassus giganteus 巨大毛蛛柳蝙蛾,是蝙蝠蛾家族中的一种大型种,因身体前半部分形态看似成蜘蛛而得名,成虫体长57-84mm,包含翅端长度77-102mm+,翼展可达140-180mm+,通常雌性体大,而雄性的前翅上有较为明显的翅斑,产地:巴西南部(巴拉那州)的热带雨林。
【鞘翅目】Brachycerus apteries Brachycerus apteries 阿普特瘤球象甲虫,Brachycerus属中体型硕大的一种(也有可能是最大的一种),成虫体长30-55mm(乃至更大),资料稀少,产地:南非。
【半翅目】Megapomponia pendleburyi Megapomponia pendleburyi 彭氏巨螂蝉,该种头部纹路类似帝王巨螂蝉,但背部中间的三叉戟标志相对细小,双眼通常碧绿色,成虫翼展可达140-180mm+,体长约50-70mm/含翅端约90-110mm。 主要分布: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印度尼西亚。
【鞘翅目】Mecynognathus damelii Mecynognathus damelii 达氏王步甲 日文名:オウサマオオズゴミムシ(直译:王殿下大步甲) 拉丁名有些地方被标注的是Mecynognathus dameli 一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顶端一小片雨林中的大型步甲,体长30-75mm,在步甲中雄性有着夸张的头身比例与不对称大颚。 注:此贴为新版重置贴,原发布者:小吧主-广DR叁叉
【半翅目】Lethocerus grandis Lethocerus grandis 巨人鳖负蝽(巨田鳖,大隐角蝽),是和Lethocerus maximus同样巨大的品种,两者分布地多个重叠,背甲纹路一样,很容易被混淆,“大个体”可超过100至110mm以上,平均值范围和Lethocerus maximus应该差不多(因此很可能是该属中体型第2的品种),但捕捉足的比例相对更好更发达,并且没有过多的斑纹,比较光泽,过去学名也是:Belostoma grandis,该种据说现在数量非常稀少,外站有提到过似乎已被保育,许多博物馆中标本被标注为Lethocerus grandis的其实大多数都是Lethocerus maximus,标本销售市面上出售的也几乎都是Lethocerus maximus(以前很少有被混入其中出售),因此Lethocerus grandis相对更加珍贵,另外就是外网和标本商这里还市场出现一个错误,就是东南亚的Lethocerus indicus(印度田鳖)时常学名会标注成Lethocerus grandis。 该种主要分布: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法属圭亚那,哥伦比亚。
【鞘翅目】Termophilum burchelli Anthia (Termophilum) burchelli 布氏蚁布甲,非洲凶悍的掠食性甲虫,并能能释放刺激性分泌物驱赶敌人,它们属于Anthia其下 (Termophilum)亚属的物种,和猎人蚁步甲(Anthia (Termophilum) venator)同亚属,该亚属的特征其实就是雌雄都是粗壮的短牙型,而正统的Anthia属大个体雄性会生长出长度以及形状左右不对称的牙型(但分类始终比较混乱,因为注名的印度6星布甲并没有明显的此类特征,但任然被归入在了Anthia当中,甚至可以说它是Anthia和Termophilum之间穿梭的过度种),但亚属Termophilum种类的牙型统一是粗短牙,成虫体长39-57mm(乃至更大),它们身上长有黄色的绒毛,在背甲上形成了两侧黄色的斑条纹,鞘翅上形成了纤细的斑马线黄色条纹(因此也被称作:斑马蚁布甲),亚种间或个体差异可以导致背甲斑纹的形状不同,个体老化会出现掉毛现象。 分布:马拉维,博茨瓦纳,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地。 图1来自易贝的57mm大个体。
【蜻蜓目】Anotogaster klossi Anotogaster klossi 金斑圆臀大蜓,成虫体长86-110mm以上,翼展达120-140mm以上,目前最大个体记录为:体长116mm,翼展146mm,原先是国内最大的蜻蜓种类,但是普及度并不高,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广西,越南中部的(巴赫马)以及日本近几年来也发现了该物种,雌性拥有迷人般的金黄色腹部个体。
【鞘翅目】Synhoria senegalensis Synhoria senegalensis 塞内加尔拟红芫菁(又称:非洲拟红芫菁),雄性的体型尤其巨大,同时拥有夸张的大颚(但似乎不同个体的雄性大颚的长短以及发达程度有所不同),成虫体长约20-40mm之间,极品大颚雄性可以达到或将近50mm上下。 分布:喀麦隆,肯尼亚,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多哥,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博茨瓦纳,乌干达等地。
【鞘翅目】Sinuaria aenescens Sinuaria aenescens 铜色畸胸叩甲,东南亚的大型叩头虫之一,长有形状独特的背甲,体表长有铜色茸毛,该种类雌雄外观尚且无法区分,成虫体长40-60mm左右。 主要分布:马来西亚,婆罗洲以及文莱。
【鞘翅目】Heliocopris colossus 钢人巨蜣螂(又可称:巨像粪蜣螂) 成虫体长:38-67mm,主要遍布于非洲西部,东部以及中部的一种Heliocopris属大型蜣螂。 雄性拥有一对类似猫耳朵的胸角以及以个突起的头角,而雌性具有一个头角,头角前端形成左右中间三个角突,它们的角形可以随之不同大小的个体形成差异。 主要分布: 喀麦隆,刚果(金),冈比亚,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刚果(布),卢旺达,塞内加尔,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地。
【鞘翅目】Xixuthrus isyuniarkoi Xixuthrus isyuniarkoi 这是在2023年才被正式命名的一种天牛,和同属的Xixuthrus granulipennis(俗称:金翅巨)外形相似度极高,区别在于除了触角前端的形状不同以外,鞘翅上的茸毛色泽相对较浅且偏银色,因此在国内也被暂且称之为:银翅巨在还没被正式命名之前,国外一只有人把它当做金翅巨在出售,该种的体型上限值很可能要比金翅巨更大,有突破120mm以上的可能。 该种目前确认分布地有:印度尼西亚(查亚普拉,伊里安查亚,西巴布亚),新几内亚岛。雄性,雌性Xixuthrus isyuniarkoi n. sp. 1 & 2. Holotype ♂ (100,7 mm). 3. Allotype ♀ (103,6 mm).
【鞘翅目】 Xixuthrus lansbergei Xixuthrus lansbergei 兰斯贝格巨天牛(兰氏),同样是一种大个体雄性可以生长到100mm的大型品种,该种不同与同属其他种有着综合比例较好的体态,撒发着史前气息,雌雄区别特征鲜明,并且在2018年新增亚种因此目前包含2个亚种,主要分布: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异命:Clinopleurus lansbergei。雄性雌性
【半翅目】Gigantometra gigas Gigantometra gigas 巨人黾蝽 属名的前缀有巨型的意思,而种加词在拉丁语中也是巨人的意思,名字里就无不强调着它是水黾当中的巨无霸 目前仅发现分布于越南北部以及中国的广西,海南岛(也被称为“海南巨黾”) 该帖为重置版,原发布者:小吧主广DR叁叉
【鳞翅目】Xyleutes strix
【蜻蜓目】Petalura hesperia Petalura hesperia 暮色古蜓(赫丝帕拉古蜓),本属体型最小的一种古蜓,通常成体体长很难达到或者突破100mm,几遍是大个体能破百的估计也不容易见到,整体气质和同属的Petalura gigantea极为相似,但主要区别在于Petalura hesperia背部以及胸部两侧没有黄色斑纹,而腹部只有中间有一条直线型细微黄色条纹,整体色泽单一,也是其中最朴素的一种,主要生活在西澳大利亚,因此又被称作:西澳大利亚古蜓,不过该种在新南威尔士州也有分布记录,雌雄主要区分同样是雄性腹部末端具有一对类似花瓣的外骨骼延伸物,稚虫生活在沼泽地上挖的洞里,它们不同于大多数其他稚虫,因为它们通常在夜间从水中出来捕捉猎物。成虫在初夏出现,但很少见到。
【鞘翅目】 Macrophysis luzona
【鞘翅目】Proculus mniszechi Proculus mniszechi 米氏掠黑蜣,该属中分布地最广泛和常见的一种,成虫的体长可达52-80mm以上,头角相比Proculus goryi短小,腹部没有整圈的茸毛只有在上腹两侧边缘有少量茸毛,主要分布:洪都拉斯,伯利兹,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成虫、幼虫均以腐木和其他昆虫的尸体为食。
【鞘翅目】Proculus goryi Proculus goryi 格氏掠黑蜣黑蜣,该属的黑蜣可以说是黑蜣科整个家族中的巨无霸(统称:野兽大黑蜣),目前已发现6种,均生活在美洲,Proculus goryi是该属最大的一种,它也是世界最大级黑蜣,成虫体长58-80mm以上,最大个体可以超过90mm,它的特征是胸背甲以及腹部的边缘被一层厚厚的橙色茸毛所覆盖(尤其腹部整个一圈被茸毛所覆盖,但不排除老化个体掉毛或者标本处理),为市面上标本常见种,头部中间的角也是该属之中最为发达的,该种分布:墨西哥以及危地马拉!
【鞘翅目】 Taphrosoma dohrni Taphrosoma dohrni 多氏沟轴甲,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大型杂食性甲虫,成虫体长30-50mm+,背甲上面通常会出现两个凹洞,两边侧缘有凹凸不平的刺突,鞘翅上有许多凹形洞,通体全黑色略有光泽度,雄性前足形状略有特化其内侧有一对刺突,主要分布: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等地。
【鞘翅目】 Mylaris gigas Mylaris gigas 巨人迈拟步甲,美洲的大型拟步甲,杂食性,成虫体长32-50mm以上,常用异名:Nyctobates gigas,目前该属有效种共两种,另一种为:Mylaris maxima(大迈拟步甲),两种在个别外站上会被货不对板的混淆,其主要区分是Mylaris gigas的鞘翅上为凹凸状的弧线形条纹,而Mylaris maxima鞘翅上的则为一排排的密度刻点弧线形,而另一个学名:Mylaris procerus其实也是Mylaris gigas得同物异名。 该种主要分布:乌拉圭,阿根廷,秘鲁,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巴拿马,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等地。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