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之魂 哥薩克之魂
关注数: 56 粉丝数: 543 发帖数: 50,802 关注贴吧数: 105
千夜究竟是怎样的血族? 很多人说千夜是混血,我也是这麼想的...但首先,刚被咬的时候他很难克制自己想咬人的欲望;二来娜娜咬过他,只说他的血很甜美,却没认出他是血族...;三来这个血脉还能被宋氏功法提纯...千夜的血脉真的很古怪啊...若真只是单纯比夜瞳血脉还高,那怎麼会娜娜咬了也认不出来? 而且每次千夜进血河的情况似乎都很奇怪,第一次是哈布斯升亲王,所有血族都有感应,而他却是亲眼看见血河,还看见血河的成形,然后最后却被踢出来了;第二次就是最近这次,结果是高阶血族知道有人触动血河,但是抓不出是谁.... 现在只想得到几种可能: 一、也就是很多人说过的,血族第十三氏族,长期隐藏在人类之中 二、千夜根本就不是血族,而是他的种族能力能够模仿&吸收血脉→但这挂未免开太大? 另外要注意的另一件事情是,千夜小时候被挖过原力结晶,再换句话说应该被开肠破肚过,那时候的人类帝国似乎也没发现千夜是血族,按上面两种情况,这说明: 一、十三氏族根本和人类没啥差别,却能拥有血族的力量?他们就是人类&血族长期战争的解药&救星! 二、不用说,大家都被骗了,但这意味著后面有更大的阴谋或者局 另外千夜记得小时候身边曾经有人照顾,后来那人却离开了,这里指的究竟是他还在赵阀的时候呢,还是他被丢到垃圾场的时候呢?后者的话就值得深思了啊...白空照的情况会很值得拿来思考...一个垃圾场凑了两个顶尖黑暗种族的顶尖血脉?怎麼想怎麼怪啊...
关於真实世界中的科技树的议题 同孙子兵法那篇进行回答的作者;后面我会顺路贴一下这作者对文明系列科技树不满的地方: 「 ※ 引述《peterfood (恐女症末期病患)》之铭言: : 4.西班牙方阵VS线式阵列 : 5.越战中美军M16 pk 越军AK47 应该说科技走向「相同」的情况没想像中的多, 不要问了, 制式化的武器 是量产的结果, 在未工业化之前, 军队的装备要制式化本来就很不容易. 因为古代每个地方的物料, 地理, 文化, 产业都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先天 别说「每个文明科技树不同」, 很可能根本「每一个村落的科技树都不同 」, 可能同样是徵兵, 隔邻村已经带了一些你从未见过的新奇武器. 而能否势均力敌, 技术所占的因素相对只是其他因素的附加品, 在古代战 争中, 光是去到不同的天气和地理环境, 已经可以成就很巨大的战力削弱 , 甚至光是环境的不适应已足够令一支军队完全战力瓦解而退兵. 你想想 今天你带一团四十个学生去露营要带七天粮食, 已经非常麻烦, 一支巨大 的野战军会产生多少吃喝和卫生的问题? 而技术因素反而较多在这里介入的, 例如保存食品的方法, 滤水的方法, 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 医学知识, 衣服装备, 移动的方式 (减少因为距离 和劳累产生的问题) , 甚至消暑御寒的方式, 这些技术去到今时今日也是 各国不一样. 把军队安然带到战场而保持最佳状态, 这些技术非常的多样化, 而这才是 最重要的技术, 没有奎宁的大量使用, 白人军队根本难以大规模深入非洲 , 只要是侵略战, 未打已经势均力敌了. (因为根本深入不进去)势均力敌 源自大家都在太过深入扩大战略优势时, 产生弱点, 因为人类的军事非常 受先天的地理环境影响, 所以科技树不同而展现「势均力敌」的现象, 反 而这才是常态. 若大家的技术越相近, 也就是比方说同一个文明不同势力间的战争, 会势 均力敌的情况反而越少, 因为大家在环境上的优势相似, 在战略和经济力 上的差距, 则很容易显现出来. 所以内战也较容易结束. 是因为近代文明走向全方面的发展, 人类克服环境因素的能力增强, 才变 成技术优势越来越压倒性, 你想想在古代, 像美军那样具有海洋, 沙漠, 森林, 山丘, 寒地全般战力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能够在所有地方作 战都能吃到麦当劳更是不可思议. 但即使如此, 美军去到某些地方还是必 须适应当地: 例如阿富汗, 而去到越南也会被环境消磨, 德军这麼现代化 的劲旅也是对抗不了俄罗斯的冬天. 古代强大的军队, 总是带著强於他人的特殊补给能力, 例如蒙古人可以雄 霸整个草原, 在於他们的游牧特性. 但同时政治上他们又擅於使用各地的 技师和军民, 可是去到欧洲也是强弩之末. 维京人善於使用海运等. 军队 如果无法健康地送去战场, 吃得上饭喝得到水, 那甚麼军事科技都是白塔 的. 」
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应用 之前贴这系列回某位网友问题,不过经提醒,我认为还是独立发出来比较好: 「 ※ 引述《Lissle (Lissle)》之铭言: : ※ 引述《luttwak (理论学家)》之铭言: : 强力吹嘘成治好她的药物、西医无用束手无策). : 说穿了,孙子兵法能被神奇化是因为多数国人没读过,不然就是只翻过,甚少 : 有人精研过.如果所有人都读过,就会了解孙子兵法是部归纳战争原理原则的 : 兵学巨著. 是很伟大,但还不到神奇地步. 其实孙子兵法这类书, 就像围棋一样, 是易学难精的. 围棋是一种规则简单的游戏, 比起大部份的棋类都简单得多了, 但 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围棋是一个简单的游戏, 相反, 在基本的原则底 下, 给予了无限的变化空间, 即使花一辈子也无法将之精通. 学围棋除了基本的规则, 就有一些经验综合的原则, 例如「征子不 利」, 「金角银边草肚皮」等, 而孙子兵法写的就是这些原则. 你 会发觉这些全部都是一些格言, 简单扼要的指出事情的问题所在. 而老实说, 作为中国人, 对於任何原则, 或者格言都有一种很错误 的用法. 这就是, 他们忘了格言不是引用作为论据去跟别人说的, 相反, 这些原则和格言其实全部都只能自己告诉自己, 促进自己反 向去思想目前的想法的. 读了孙子兵法也好, 经常出现的就是在自己的观点偶然能够引用一 两句孙子兵法的断章, 就拿去当成支持的论据. 或者用来增强自己 对自己想法的信心, 这是最常犯的错误. 事实上国人心底里对兵法 并非真的尊崇或者尊重, 而只是想借用其权威性, 拜倒於其权威性 之下. 因此, 对於任何能够增加权威性的报导, 都会感到支持, 比方说外 国人也在用, 与其说是一种沙文主义. 不如说这使自己对那本书的 信心又加强, 将来引用时就可以更有力. 那是一种相长, 一方面依 赖权威, 另一方面又助长那依赖的权威. 事实上孙子兵法如果要带在身边, 最大的用途是用来告诫自己, 当 自己下任何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决定时, 就拿孙子兵法里的篇章去反 驳自己, 自己在脑海里, 跟自己讨论. 如果验证过发觉没问题, 才 去实行, 这最终是避免很多草率的行事. 这就是那十则围之的例子的意义. 很多人如果有十倍的兵力, 可能 想的都是无责任感的消费战, 即使以二换一也不要紧地, 胜利了就 好, 并以此居功, 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正确. 这点相信谁都会有 这样直接的想法, 以及反应, 在这时若真的看清楚十则围之的意义 , 才会设想到, 其实达成十倍的实力, 而以包围的方式展示, 削弱 对方的意志. 减少敌我之损失, 这是很多人都不会想的. 孙子兵法没说「十则围之可歼敌」, 亦不说「十则围之可降之」, 孙子兵法论原则不论技术, 论形势不论结果, 孙子兵法教人观察形 势, 并运用形势, 制造形势------比起单纯胜败的概念, 实际一场 战争的后果是「形势的变动」. 国民党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输了大陆, 英美打赢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 东欧却赤化. 这些是胜还是败? 胜败更像是表像, 一场战 争前后的, 却总是将会解决, 需要解决, 怎样解决一堆问题. 而对於这点, 国人体认不深, 严格来说孙子的真传遗下不多, 孙子 并不是教我们怎样打胜仗, 孙子是教我们怎样对待武力. 不论你是 胜方还是败方, 是交战的哪一方, 我们希望的并非一种双方的毁灭 , 我们希望的是达致一种通达问题冲突的新形势. 兵者所谓国之大 事, 正是因为人类的原始, 使很多问题不能不用武力解决, 但武力 本身又会导致更大的不理性, 会导致陷入恶性循环. 以理性去看战争, 才是孙子给我们的教诲, 人因为野蛮而用武力, 我们即使在玩电脑游戏, 都对於大量的资源以及不负责任的蛮勇而 感到迷恋. 我们是喜欢以多欺小的生物, 我们是喜欢用武力屈服他 人的生物, 我们永远要求有更好的武器和更有勇气, 更不怕死的战 士, 而我们更把胜败归究於武器的不足, 勇气之不足, 人数之不足 , 在现代如此, 在古代就更明显. 战争一贯都是豪强, 野蛮者的玩意, 孙子在那样的世代, 第一个提倡以理性和智性去看战争. 到了今天, 我们虽然崇拜科技, 但同样也只是崇拜雄强的力量, 不 过肌肉武力变成了科技武力, 对武艺的崇拜, 变成了对数字的崇拜 , 我们到今天还是将武力当成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法, 而很少去想之 后的问题. 若国家於临战当中, 几乎每人都认为, 自己的一切不幸 , 都会随国家战胜而解除. 不过, 对比起孙子的时代, 我们至少已有更多人认同, 理性在战争 的重要. 可以想像, 在孙子的时代, 他怎样为那些士兵出身的人所厌恶和看 不起. 在他的时代, 那些人对蛮勇的盲目崇拜, 就像现在我们对自 家传统文化遗产的盲目崇拜一样. 那些崇拜蛮勇的人不了解兵勇的 本质, 而我们借用孙子兵法名字的人不了解孙子. 也不是真正的崇 敬他. 由开始到现在, 唯一共通的就是理性的价值. 这才是孙子遗下兵法 遗产所希望我们继承的精神. 」
闲聊,谈弓弩VS骑兵 看到有人怀疑盔甲的防御力...好吧,来贴这篇: 「 首先,你被误导了,英法战争中长弓出风头不是因为他能打死骑士,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英国还会输真是奇了,长弓最大最大的特点根本也不是弓本身(现代测试长弓其实比东方标准的复合弓烂满多的..尤其是射程方面,不过因为长弓通常的拉磅比较高一些所以近距离内杀伤力好一点,而因为材料单纯相对比较能承受烂天气),而是他是一群非贵族,以有点类似徵兵的方式下,还是有相当水准的部队,这在当时是个异数,在这之前中古战争中基本上只有贵族能打,非贵族上战场大多好一点是陪衬常见一点是炮灰。 Agincourt 中几乎没几个法国骑士是被射死的,阵亡的骑士中死因是"箭伤"的恐怕不到百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死於"小刀" 或是其他近战武器。 该战的重点是地形上是个烂泥地,英军又已经配好了木桩等等,因此当法军傻傻的冲锋的时候一堆人冲到一半就滑倒了,长弓主要的效果是打死/打伤了一堆马(当时马甲还很少见)后让这个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压制了后面的法国步兵(他们的装备就差很多)让他们不容易护驾,最后要去收拾一堆在泥巴里滚的铁罐头自然不是难事。(很多是直接两三个人走上去打,压制他后打开头盔的眼罩给他一刀....甚至是拿木钉+木槌把他当吸血鬼处理掉...) Crecy 也是类似,但这里比较不一样的是没有那麼烂的地形,而是法军指挥一团混乱并且根本就还不该打的时候就开打了,才让一开始的冲击无效,而后面的自然越来越困难(因为地上一堆死伤),法军在该战的脑残程度相当惊人,他们花不少钱请了义大利弩兵来助阵,结果当时因为其实是行军中碰上英军就叫根本大半装备还在后面车上的弩兵上去打..结果这群弩兵别说立盾都还在卡车上了... 根本很多连弩都受潮了的情况下去打结果可想而知,而当然弩兵的指挥官一直跟法国的贵族靠腰说装备不齐要我们去打启不是送死,但法国贵族不屑听这没啥地位的人的话,自己也对弩兵的使用完全没概念... 结果看到弩兵要打不打的退下来就以为是他们背叛下令骑兵辗过去... 结果前面一两波的冲击根本就是浪费在自己花钱请的佣兵上... ==b... 等到冲完后地上已经尸横遍野(而且几乎都是法军自己干的)--b.. 此时在想要从这堆尸体上冲过去还要冲上坡还要冲过英军的土壕... 想也知道会失败。 总而言之,长弓本身对於骑士的威胁主要只在於他的马(直到马甲开始比较普及),而那也是要搭配其他有利的条件下(防御设施,地形,对方脑残),直接射死人通常不是运气很好(真的不小心射中了眼罩的空隙之类的..)就是在极短的距离内射击(50公尺以内之类的) ,但步弓如果在骑兵的极短距离内那问题就不小了... 真正差别的地方在於因为长弓兵本身不是贵族,所以这代表了英军的兵源相对的多,这也是为何虽然法国人口是英国的4-6倍英国却还一直能打,如果两边都用一样的制度,那英军跟法军的差距不会只是大约1:2 左右,而会是 1:8-1:10 (考虑到英军是远征军) 还有,当时其实还是有盾牌,盾牌真的消失是到百年战争之后了。但确实当时骑士盾已经比较小了,但例如义大利的弩兵通常是很类似日本的弓兵,通常是一组3人,只有2人是弩手,1人负责拿一个大立盾(Pavise),弩兵是躲在盾牌后轮流射击。 现代的测试主要都是测"短距离内"的射击效果,目前还没有人做过长距离volley shot的情况下的效果(难度太高而且好贵XD),而且即使短距离内的结果看起来都不是绝对必杀了那长距离应该可想而知。实际上真的能比较固定执行短距离射击的只有弓骑兵,而且通常还只有游牧民族的比较敢这样做,其他很多弓骑兵还是采远射为主,反正可以跑跟你拖台钱就好 在Crecy - Agincourt 的时代板甲已开始出现但不普及,大部分是采部分板甲,例如重锁甲外面绑一块胸板,这样其实很重而且跟后来的全板甲不同的是这样的重量配置很烂。因此下马后作战能力会很差。而且还是只有贵族中很好野的才有.. 双手斧可以破大部分的盾牌,但使用者本身也很危险,因此在维京人的战术中通常是给特定的精英卫队做这种武器的运用。双手剑vs盾牌的效果其实还好,有效但不如斧头。双手剑的优势主要是平衡好。可以做的动作比较多。但真的出来的时候盾墙类的战术早就不常见了。要去砍的主要是长矛之类的木杖。 至於盾上插刀...这个问题在於你的盾95%以上的时候是在撞其他人的盾... 这样上面有刀只是在搞笑,两个人的盾大概会卡在一起然后就好笑了。 」 因为是PTT的网页,没办法直接贴原址,就只好贴原文上来了...文字略处理过,因为原文错字太多...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