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YW114514
GZYW114514
关注数: 121
粉丝数: 39
发帖数: 1,931
关注贴吧数: 40
东尾玛丽亚和桃井惠子是什么关系? 居然连发带都是同款,该不是也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吧?
新一对恋爱真的“一窍不通”吗? 最近在贴吧里看到不少人认为,青山刚昌在雪莉通讯社“认证”了工藤新一“对恋爱的事一窍不通,但是自己又不知道”。进而将这句话解读为“新一搞不懂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谁,但又不自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翻译和解读有什么问题。首先,“恋爱的事一窍不通”的原文是“恋愛の事はダメダメよね...”,直译成中文的话大概是“恋爱的事情真是不行不行呢...”,本身是没有“一窍不通”这个意思的。 其中的表达“ダメダメ”,是日语里一个口语化的表达,总的来说这个词是表示一种否定的意味,但是其用法、含义、情感色彩都极其灵活:拒绝或反对一件事情可以ダメダメ,对某件事不满意可以ダメダメ,考试发挥失常可以ダメダメ,心情不好也可以ダメダメ。而且考虑到雪莉通讯社里其他吐槽的语气,这里的ダメダメ显然是带有轻松幽默的色彩的。 当然,不是说翻译成“恋爱的事一窍不通”就是错误的。毕竟现代汉语里的“一窍不通”也往往具有夸张色彩,是吐槽某人对某事的掌握还不够好,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什么都不懂、完全都不懂”。所以,把“恋愛の事はダメダメよね...”解读为“没搞懂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谁”,基本相当于下面这个案例中的企业级理解: 小明的数学老师吐槽道:“小明的数学真是不行不行呢!”,小红听了就四处宣扬:“小明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 况且,青山笔下的柯南也并不存在“搞不懂自己喜欢的人是谁”这种情况。
【军用骑警帽】玩二周目就为了拿这顶帽子 军用骑警帽搭配这个外套真是完美,之前都喜欢让亚瑟穿得西装革履,换换风格也挺好玩的
【柯哀亡道】随手P了张图
【服装搭配】牧人帽和东部传说套装的外套和马甲真是绝配
【二周目】有没有觉得劫狱救约翰的任务设计得不太好? RT,一周目玩到这个任务是就觉得挺奇怪的,感觉这个劫狱的过程真的太简单粗暴了。在这之前亚瑟还坐热气球到西西卡附近侦察过,我本以为他们会通过侦察得到的什么情报设计一个巧妙地营救计划。没想到竟然是在大白天划个小船过去(瞭望塔的警卫疑似眼瞎),然后抓个狱警当人质,救出约翰后直接枪林弹雨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计划过于简单粗暴且不真实,开发者设计了这么大一个岛和监狱,这些场景设计基本都浪费掉了(就像瓜马岛一样)。
【二周目】又到了亚瑟确诊的地方 太难受了,最虐的一章还是开始了
关于黑水镇的15万美金的一些个人看法 【剧透】 最近开始玩RDR2主线剧情的二周目,突然意识到范德林德帮在黑水镇抢劫得到的这笔钱其实就是个典型的麦高芬(MacGuffin),就算把这笔钱完全删掉,改成范德林德帮在黑水镇一分钱都没抢到,也几乎不会影响主线剧情的发展。 所以这笔钱一开始被藏哪里了,后来是怎么被迈卡或达奇取回来的,都没告诉玩家,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这些都不重要,这笔钱在游戏设计里的唯一一个作用,就是让玩家在通关主线剧情后能够拿到一大笔钱作为通关奖励。 而且,关于这笔钱还有一个重大的bug,就是这笔钱究竟是被藏哪里了?首先第一章范帮逃入大雪山的时候,是驾驶着他们的大篷车的,这些大篷车应该是原本停放在他们在黑水镇附近的营地,而去抢劫渡轮的时候是不可能开着这些大篷车去抢的,说明范帮在抢劫行动中虽然伤亡惨重,但还是杀出重围甩掉了追捕他们的平克顿,成功逃回了营地,紧急收拾行李后逃往大雪山。如果他们逃到营地的时候,抢的钱还带在身上的话,他们没有理由不带着这些钱上雪山,毕竟有那么多大篷车,那么多行李都能带走,一点现金完全没必要藏起来不带走。 这说明,达奇等人是在甩掉平克顿逃到营地之前就把钱藏起来了。但问题来了,达奇要怎么做到一边跟平克顿激烈交火,还能找到时机把钱藏到一个足够隐蔽的地方,以至于平克顿过了那么久都没找到?这个剧情显然很难圆回来。而且从游戏看,范帮抢劫时一般把抢到的钱直接装进身上的包里,既然他们人能逃出来,也很难编出可信的理由让他们非要把钱藏起来不可。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游戏从没告诉玩家那笔钱到底藏哪里了,后来又是怎么拿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
【柯哀亡道】我好怕怕啊!! 怎么办,我口出狂言被柯哀党截图保存了,等到青山清算新兰党、解构新兰CP的那天我的脸就丢完了,救命啊
【随手乱拍】照片模式新手,大佬勿喷 第一次用照片模式,求大佬们多多指点,不定期更新 亚瑟·摩根抓捕莱莫恩掠夺者首领,通缉犯Lindsey Wofford系列
【柯哀亡道】无法理解某些柯哀党的脑回路 青山在今天的M26访谈里面说了一些关于他在M26写的台词的话,大意是“让灰原哀以毛利兰的心情想到新一的名字”。 看看柯南吧的擦党们的反应,真的令人捧腹。 照理说,擦党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论证毛利兰是日漫史上头号小丑、新兰情侣是假的、迟早要分手。然而作者青山亲口表达灰原对新一的感情就跟天下第一小丑毛利兰的是一样的,他们不仅不破防,反而照样精神胜利,手舞足蹈。 总而言之,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有点同情柯哀党了,他们太可怜了,就像路边的丧家之犬一样,路人随便扔几块垃圾给他们吃,他们也得感恩戴德,我哭死。
【柯哀亡道】关于剧场版算不算正史的问题 突然想到一点,擦党很喜欢说“XX以后的剧场版计入正史”这种话,大概是因为以前的剧场版新兰浓度太高,他们不能接受这一点(其实剧场版里的新兰的恋爱情节基本都是青山负责分镜剧本)。但问题来了,青山本人,或者名柯的哪位制作人,有说过“XX之前的剧场版不算正史,只是同人”这种话吗?
【柯哀亡道】柯南吧的吧务真是逆天 我在别人帖子里回个贴,贴出漫画截图,论证柯南在列车篇拿不知情的灰原哀当诱饵行为 根本不能算作战友情,居然也能被删。现在吧务已经被擦党冲怕了吗?连这都不敢留
【柯哀亡道】关于和擦党对线的一些小技巧 众所周知,现在的柯南主吧的由于之前被魔怔擦党冲了一波后,现在吧务基本已经不想管事了,柯南吧也基本成了魔怔柯哀党宣泄情绪的公共厕所。虽然我自己并不是新兰党,但看到这些蟑螂一样的柯哀党整天曲解作品、给不喜欢的角色泼脏水,也觉得难以忍受。最近也在主吧和各路柯哀党对线了很多次,也基本摸清了如何让他们破防的套路。供大家参考。 跟魔怔擦党对线,最重要的是始终咬定下面这两个论点:1、柯哀目前的关系完全就是灰原哀对柯南的单箭头,而柯南完全没有一丁点把灰原当作潜在恋爱对象的念头;2、新兰目前就是青山认证的情侣,柯哀不是。 魔怔擦党在跟你对线的时候,最常见的套路就是罗列他们读分析文后背诵下来的一大堆所谓的新兰暗雷、以及毛利兰的所谓小丑行为。关于怎么理解这些漫画里的内容,我在我的上一个帖子里已经分析过了。简单来说就是擦党其实是把自己对漫画内容的主观感受,强行投射到作者青山的身上,觉得青山的想法和感受一定跟自己的是一样的,但事实未必如此。例如《哈利波特》里,JK罗琳也写了一大堆罗恩和赫敏吵架、吃醋、冷战的情节,按照擦党的思路,这些情节也完全可以解读为罗琳要拆掉罗赫CP的暗雷。但事实就是JK罗琳一开始就定好的罗恩和赫敏最后在一起的剧情,她写的哪些吵架、吃醋、冷战的情节,在她眼里全都是发糖。我认为青山刚昌对新兰的刻画方式也是如此。 所以说,当擦党给你罗列那一大堆所谓的新兰暗雷、以及毛利兰的所谓小丑行为,绝对不要尝试他们论证为什么这些不是暗雷,以及给毛利兰的行为做解释,这么做就相当于掉入了他们挖的陷阱。因为这些漫画里的东西,读者想要怎么解读是自由,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你觉得这些不是雷,毛利兰不是小丑,这也只是你的主观感受,你用你的主观感受跟他们的主观感受理论,最后往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完全浪费时间,毫无乐趣。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反过来给他们罗列灰原的种种小丑行为(其实这个挺多的,尤其是在擦党吹的最猛的主线剧情里面,灰原在杯户饭店后的重大红黑交锋中的表现都挺糟糕的)。但我不建议这么做,他们罗列他们的新兰雷,你罗列灰原哀的小丑行为,这样最后也是变成鸡同鸭讲,而且你还不一定能保证你能想到的灰原小丑行为能比他们能列出来的毛利兰小丑行为和新兰暗雷多。 所以最好的应对魔怔擦党的方式就是,始终咬定这两个论点:柯南对灰原完全没有箭头、新兰是情侣而柯哀不是。例如要是他们跟你说M26水下恋爱喜剧,你就说这是单箭头恋爱喜剧。他们跟你说新兰有多少雷,你就说新兰目前就是情侣、柯哀不是。因为这两点就是漫画里无可争辩的事实,无论他们再写一亿字的分析文,挖出再多的新兰暗雷和柯哀暗线,都无法改变这些。只要这么做,不用几个回合,擦党就会理屈词穷,然后开始破防跳脚打滚骂街,非常好玩。 最后再说几句,不要因为擦党能洋洋洒洒写一大堆分析文就被他们吓住了。目前名柯整个IP(包括漫画、电视剧、电影)的商业定位,就是全年龄段合家欢作品,而不是局限在二次元这个小圈子里。目前漫画的进度估计也在80%~85%左右,而目前新兰还是情侣、柯哀完全没有双箭头,后面就算他们弄再多的柯哀情节捞钱,也只有可能是M26这种败犬BE美学,除非青山以及小学馆、TMS的老板们铁了心要砸自己的招牌,让自己晚节不保,否则是绝对不可能弄出前85%都在写新兰,然后到最后拆CP搞柯哀这种白学情节的。
【柯哀亡道】现在的擦党很像当年《哈利波特》的哈赫党 不知道吧里有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的吧友。不得不说,现在的CA党的行为模式跟当年英文互联网上哈利波特粉圈的哈赫党很像。 在哈利波特小说完结之前,HP粉圈的CP大战也是非常火热,哈赫(哈利X赫敏)党也写了不少头头是道的分析文,他们的主要论点如下: 1、“JK罗琳用这么多笔墨写罗恩和赫敏之间的各种吃醋、争吵、冷战,肯定都是为了拆这对CP埋暗雷,罗琳对罗赫真是恶意满满”; 2、“JK罗琳这样的高水平作家,怎么可能会写让男主角(哈利)跟戏份少得可怜的花瓶美女角色(金妮)在一起的庸俗老套剧情?这对CP最后肯定得拆” 3、“JK罗琳在小说里写了这么多哈利和赫敏默契配合、心有灵犀的场面,如果她不打算让他们在一起的话为什么要写这些呢?显然这是在给哈赫结局埋暗线” 老实说,我觉得哈赫党对小说里官配(罗赫,哈金)的评价其实还是蛮准确的。其实我也认为柯哀党对新兰这对CP的塑造的一些评价是准确的。我也认为作为读者,任何人有权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意见。但是柯哀党和哈赫党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分析作品未来走向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混淆了。哈利波特的CP结局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根据一些访谈资料,罗赫和哈金的结局是一开始就定好的,作者从来就没计划过写哈赫CP结局。而哈赫党眼里的罗赫暗雷,其实在JK罗琳的眼里都是发糖。她之所以安排这样的CP,没什么特殊理由,就是她当时喜欢罗赫这种欢喜冤家CP罢了。(这里没有批评哈赫党的意思,只是比较他们行为和柯哀党的相似性)我感觉如今的柯哀党也在犯一样的错误,那就是把自己对虚构作品的主观感受强行投射到作者身上,认为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一定跟自己是一样的。他们讨厌新兰,尤其讨厌毛利兰,所以无论作品里新兰发生什么、毛利兰做什么,他们都能从中挖出一堆黑点,并把这些强行解读为青山为了拆新兰刻意埋的雷。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青山对新兰这样的CP也是有着特殊的喜爱的,这不仅体现在他过去的几乎每部作品里(等着我、夏日的圣诞老人、魔术快斗、YAIBA),他在这么多年的采访里也说了无数次了(当然按照擦党的逻辑这些都过时了,其实有几条都是最近几年说的),而从没有对柯哀表达过相同的态度。所以我觉得,别看今天柯哀党蹦跶得欢,以后迟早是要吃回旋镖的。而且他们吃回旋镖时最精彩的瞬间,就是当他们发现,他们辛辛苦苦翻漫画挖出的一大堆所谓的新兰暗雷,其实在青山眼里全都是为了塑造他想要的CP刻意制造的一些戏剧性元素罢了。
推荐几顶不错的线下帽子 及获取方式 一楼喂短吻鳄
【CA亡道】看不出柯南喜欢灰原说明你脑容量不够噢! 14级分析蚊的神仙逻辑:青山没画柯哀双箭头是为了拖剧情!同时,青山其实也画了柯哀双箭头,你看不出来说明脑容量不够!
【CA亡道】分析蚊常因为只有自己在写分析文而沾沾自喜 柯哀分析蚊常因为只有自己在写分析文而沾沾自喜,喜欢嘲讽别的CP党(例如新兰)没有或少有分析文产出,从而觉得自己的解析才是真理,反对他们的人都是读不懂刚圣高深思想的云粉。然而在我看来,这帮分析蚊就是一群认知能力低下的阴谋论分子。就跟地平论者一样,地平论团体也出产一大堆头头是道的分析文论证地球是平的,而目前几乎没有什么正经科学家会去专门论证地球是圆的(几百年前的科学先驱或许论证过,但按照柯哀分析蚊们的逻辑,这些论证年代久远,早生锈了)。所以说无论地平论者这样的阴谋论小鬼生产多少头头是道的分析文,也不能证明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因为对于认知能力正常的人来说,地球是圆的(以及名侦探柯南的CP结局)还需要论证吗?
【柯哀亡道】浅谈魔怔CA党的经典循环论证 相信各位只要逛逛柯哀分析文吧等魔怔CA党聚集的地方,就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说法,“青山说过名侦探柯南是恋爱推理作品,所以里面的恋爱剧情也要像对待案件一样,仔细推理才能知道结果”。魔怔CA党们把这种说法来当成他们对作品的各种过度解读的理论依据。例如这位被最新一话漫画刺激到的CA分析人就熟练地应用了这个经典理论。但实际上,我搜索青山相关访谈后,发现这种说法完全是曲解了青山刚昌的原话。 首先,青山确实说过自己能把恋爱喜剧和悬疑推理两种题材相结合,因此很多人由此得出了前面说的结论(需要仔细搜索各种“暗线”、“暗雷”,才能推理出恋爱剧情正确结局)但是,结合上下文,发现他要表达的并不是前面CA党们所认为的意思:从这个问答可以看出,青山所说的“同时驾驭两种题材”,意思就是说他能把谋杀和恋爱喜剧这两种反差极大的题材放到同一部作品里,而不是说他的恋爱剧情需要仔细推理才能得到答案。 我之前也在其他一些贴吧和一些CA党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曾把上述发现发到某分析文吧,帖子被吧务直接屏蔽掉了),他们的回答不外乎是“如果青山本人真的说过他的恋爱剧情需要仔细推理才能得到答案,那岂不就是实锤了CA结局??” 由此我总结出魔怔CA党的经典循环论证: ① 首先捏造出“名柯的恋爱剧情需要仔细推理才能得到答案”这一说法; ② 在《名柯》作品和相关访谈中咬文嚼字,强行挖出一大堆所谓的“暗线”、“暗雷”。 然后,当人们质疑② 也就是认为他们过度解读的时候,他们搬出①来支撑他们的解读; 当人们质疑① 也就是指出青山其实没说过这种话的时候,他们搬出他们在②中找到的所谓“暗线”、“暗雷”,来证明“名柯的恋爱剧情需要仔细推理才能得到答案”这一说法,尽管青山本人根本没说过这话。 CA经典循环论证完成!!
【CA亡道】魔怔CA党是不是基本没看过《名柯》之外的日本动漫? 众所周知,魔怔CA党(坚定相信青山会搞CA结局的分析文吧魔怔人和他们的追随者们)很喜欢给反对他们理论的人扣上诸如云粉、饭圈、梦女、路人等帽子,并自我标榜二次元浓度高,并引以为豪。然而从他们对名柯CP结局的观点来看,我觉得这帮人基本没看过《名柯》之外的日漫作品。 凡是多看过几部日本的恋爱题材动漫作品都会发现,在这种偏男性视角的动漫里,男主角跟最终没在一起的女性有一些比较暧昧的互动根本就是家常便饭。这种作品里,里面喜欢男主的女性基本都是直接贴到男主身上,而男主角连自己到底喜欢谁都想不清楚也是很常见的。 但是与那些作品相比,青山刚昌显然克制的多了。灰原哀只有在登场初期有一些比较主动的调情动作和话语,而柯南这边也非常明确喜欢的一直都是兰,而从来没有表达过把灰原当成恋爱对象的想法。最要命的是,灰原也知道柯南真正喜欢谁,从没做出什么破坏他们感情的越界行为,甚至在M26里做个人工呼吸都得还个吻回去。更何况今年柯南官方都明说了是灰原哀年,所以剧场版和周边和官方活动搞搞CA糖不是理所当然的嘛!然而魔怔CA党们却把这些典型圈钱行为当成了青山要搞CA结局的的信号,狂欢至今。
【CA亡道】分析文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大家感受一下
浅谈RDR2中亚瑟最终结局的必要性 !!!剧透警告!!! 自RDR2发售以来,网上就流传着各种关于Rockstar原本计划了亚瑟存活的结局,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又删减掉了的说法。我的上一个帖子分析了2016年网上泄露的一副RDR2地图,谈了谈为什么游戏文件里亚瑟在新奥斯汀的音频难以说明有鹰结局的存在。但那个帖子里有一位传说木工米青认为说服力还不够。所以今天就开个新帖子,从游戏设计、剧情衔接、故事主旨等角度谈谈为什么编剧们一定要将亚瑟写死。 首先,Rockstar的游戏制作者认为西部题材游戏更适合通过单一主角叙事,而不适合像GΤΑV一样允许玩家在多个主角中切换游玩。也就是说,在RDR2中,玩家要么一直操控亚瑟,要么前期操控亚瑟,然后后期换成约翰。但是如果一直操控亚瑟,游戏会怎样?作为Rockstar的开放世界游戏,如果玩家一直操控亚瑟,那主线剧情的大结局后,玩家控制的亚瑟应当 满足这些条件,作为给玩家打通主线关卡的奖励:1.可以自由探索整个地图;2.有自己的住所;3.各项数值和能力都在最佳状态,所以肺结核肯定是已经完全治好的。 但是这样的结局是无法和RDR1的故事衔接在一起的,既然亚瑟身体健康,还跟约翰生活在同一个西部世界里,为什么几年后马斯顿一家遇到这么大的麻烦,亚瑟却完全不知去向?所以,RDR2在游戏剧情的后期是不可能让玩家操控亚瑟的,而是必须把可操控主角换成约翰,而且主线剧情结束后亚瑟必须退场,不然也没法和RDR1的故事衔接。 当然主角必须换成约翰不代表亚瑟必死,网上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新奥斯汀之所以被放进地图,就是要让亚瑟来这块地区疗养治好肺结核,而RDR2里新奥斯汀面积庞大却缺少任务和事件,就是因为经费和工期原因把亚瑟来新奥斯汀治病的剧情砍掉了。 但假设这种说法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游戏第六章后,必须用一个慢节奏的章节(类似尾声1里约翰在叉角羚牧场的章节),来展示亚瑟是怎么在新奥斯汀养病的,不然直接用几个过场动画来展示他怎么疗养就足够了,根本没必要在地图里专门放这么大一个区域。且不说这个章节会极其无聊(为了治病,玩家操控的亚瑟在这期间肯定不能像原来一样天天骑马和战斗),更大的问题是:前面已经说过了,RDR2后期的主角是必须换成约翰的,那为啥专门用一个章节展示亚瑟怎么治好肺结核后,却不让玩家操控亚瑟了,强行把主角换成约翰,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说根本无法令玩家信服。所以,新奥斯汀被放在地图里,是为了给亚瑟治病准备的,这个说法有明显的漏洞。 当然,还是有写法能让亚瑟存活。我认为合理性最大的写法就是:第六章结尾让玩家误以为亚瑟已经死了,然后到尾声主角换成约翰,然后随着尾声的推进,让治好了肺结核的亚瑟以NPC形式出场,找到约翰一家,然后和约翰一起找迈卡复仇,然后离开美国(类似查尔斯和莎迪的结局)。但这个剧情对玩家的游玩体验没什么改善,因为亚瑟必须退场,大结局后玩家还是只能操控约翰。而且这个剧情对故事的主旨也没什么帮助(注意这个游戏是叫Red Dead Redemption 2,不是Red Dead Survival):第六章重点描述了亚瑟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开始寻求自我救赎,而帮助马斯顿一家逃离危险是他救赎之路的最重要一环,游戏里也花了很多笔墨刻画亚瑟对马斯顿一家的特殊感情。如果亚瑟最后活了过来,第六章中亚瑟的救赎之路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而且在最后(健康的)亚瑟选择离开美国并且几年后(RDR1的故事)没有回来帮助约翰,也不符合前期亚瑟的角色塑造。 综上所述,从游戏设计、剧情衔接、故事主旨的角度,亚瑟的死其实没有什么悬念。当然我不能说编剧们在构思剧本时完全想过亚瑟存活的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显然都被否决了。那些说Rockstar本来做了亚瑟存活的结局但是又删减掉的,根本就没有有力的证据来支撑这种说法。 一些题外话,由于RDR1没PC版,之前没有官方中文,所以国内RDR2玩家大部分没玩过RDR1。但对于玩过RDR1的玩家来说,RDR2亚瑟的结局并不算出人意料,其实在游戏发还没发售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玩家猜到亚瑟的结局了。两代故事都是一样的套路:玩家前期操控一个“长辈”角色,“长辈”选择牺牲自己帮助一个“晚辈”角色,完成自我救赎,然后“晚辈”继承“长辈”的衣钵为“长辈”复仇。
对传说中的鹰结局的一些个人看法 !!!剧透警告!!! 自从入坑RDR2以来,在各个网站和论坛都有看到一种传闻,也就是Rockstar其实做了一个亚瑟能活下来的“鹰结局”,但是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而删减掉了。先说结论,个人认为这个鹰结局很有可能并不存在,只是希望亚瑟有个好结局的玩家的一厢情愿。 网上有很多尝试论证鹰结局存在的视频和文字,例如这个B站视频(不敢发链接,怕被吞): 【荒野大镖客2】亚瑟没死!鹰结局证实全记录!隐藏文件揭秘消失的结局-彩蛋解析 其中,作者试图证明鹰结局存在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游戏文件里有一些亚瑟在黑水镇及新奥斯汀州活动的台词录音和日记。但是我认为这些证据是缺乏说服力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地图,这幅地图是2016年4月前(当时RDR2的预告都还没出)时网络上流传的RDR续作地图,我个人认为光凭这幅地图就足够否决掉目前网上的各种鹰结局说法。这副地图里的各种地名位置,跟正式版游戏里的地图基本没太大差别(当时的圣丹尼还叫新波尔多,不过这个名字跟《四海兄弟》的城市的名字撞了,所以后来才改成了圣丹尼)。但是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这副地图里整个新奥斯汀州都是没有出现的,地图到高树区那里就是世界的边界线了。为什么说光凭这幅地图就足够否决掉目前网上的各种鹰结局说法呢?因为Rockstar在设计地图,尤其是设计地图里的各种地点的时候,都是要和各种剧情和事件紧密结合的。地图里的绝大部分标出名字的地点,几乎都是跟主线支线剧情或者是一些陌生人任务、抢劫任务相关联。 而这副泄露的地图则说明:在游戏制作的某个阶段,编剧是没有打算把新奥斯汀考虑在RDR2的主故事线之内的。而从这幅地图里其他地点跟正式版游戏地图的极高相似度来看,在制作这张地图的这个时间点,RDR2的故事框架基本已经确定了,包括帮派在每个章节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包括亚瑟的命运和结局。而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根本就没有新奥斯汀州存在。而网上的各种鹰结局说法,基本都是以亚瑟在新奥斯汀的音频为论据,认为这是第六章后亚瑟前往干燥炎热的新奥斯汀州疗养并治愈肺结核的证明。 但根据这副泄露的地图来看,新奥斯汀州很有可能是在编剧基本定好的主故事的框架后,后来才加上去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正式版RDR2里,明明新奥斯汀州面积如此庞大,却很少有任务和事件安排在这一地区。原因其一就是新奥斯汀很可能是在主线框架基本定好后才决定加上去的,编剧并没有在这之后大改故事的框架,所以也就没有在这个地区安排什么任务和事件。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把新奥斯汀放入地图中呢?我个人猜测跟RDR1里这段约翰和邦妮的对话有关。约翰对邦妮说他没怎么去过新奥斯汀,对那一带不熟悉。再加上RDR1的故事主要也是在黑水镇、新奥斯汀、墨西哥,编剧担心剧情会和一代剧情冲突,所以一开始也就没打算把新奥斯汀放入地图中。那为什么后来又把新奥斯汀放回来了呢?我个人认为新奥斯汀这一带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原型是现实中的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地区)是非常具有“西部”的代表性的,而且上一代主角也可以在这块地区游玩,大概编剧不想被玩家说是在偷懒,所以才决定把这部分加回去,顺便也让演员们把约翰和亚瑟在这块地区活动的语音都录制了。 那为什么为什么不让亚瑟去这块地区呢?我的猜想是,游戏很可能一开始是允许前六章的亚瑟像尾声的约翰一样,在整块地图自由活动的,但是编剧担心玩家在知道亚瑟必死的结局后,就停在前几章养老。游戏制作者当然是希望玩家把整个主线剧情打完的,所以在前六章把黑水镇和新奥斯汀锁起来,不让亚瑟去。所以如果卡在前几章养老,一些挑战任务和收集任务就没法完成。必须要推到尾声阶段,用约翰才能完成。这就是亚瑟不能去这块地区的真正原因。
08-09【R系列求助帖】R9000P疑似歪轴 如图所示,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我拿去联想官方客服,客服跟我说这是正常的,这是真的吗?
从人类进化和部落主义的角度分析一下党争行为的根源 在虚构作品中,CP党争是一个引人注目且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看似只是对虚构角色的喜好和支持,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类心理机制。究其根源,我们可以从人类学和人类祖先的进化角度来剖析,了解部落主义(tribalism)对现代社会中CP党争行为的影响。然而,我们不禁要为这种行为的荒谬性而感叹。部落主义的野蛮、落后、愚昧和荒谬特征不仅存在于早期人类社会,也延续至今,成为现代虚构作品中CP党争行为的一种表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和批判,揭示部落主义与CP党争行为的相似之处,并呼吁超越这种荒谬行为,关注现实世界中更重要的问题,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一、人类祖先的进化与部落主义 要理解部落主义的根源,我们需要回顾人类祖先的繁殖与进化历程。在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原始的灵长类动物逐渐演化为现代的智人。在这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而部落主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在早期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繁殖是生存的首要目标。在原始社会中,个体独自面对环境的困境是难以生存下来的。因此,人类祖先逐渐学会了组成小规模的群体,并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生活。这些群体后来发展成为我们熟知的“部落”。 部落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在原始社会中,部落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通常由几十至几百人组成,以亲属关系或共同利益为纽带。由于野外环境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个体必须依靠群体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在部落中,个体的忠诚和服从是生存的关键。由于资源稀缺,人类祖先不得不与其他物种竞争,并与同类进行斗争。这种野蛮的竞争环境促使部落中形成了强烈的族群认同,成员之间彼此关系紧密,而对外则保持着警惕和敌对态度。 部落主义的野蛮和落后体现在其对于陌生人的敌意和排斥。在原始社会中,陌生人代表着未知和潜在的威胁,因此部落成员往往对外部的个体持怀疑和敌对的态度。这种部落主义的特点使得人类祖先对于不同的族群产生了歧视和敌视,形成了种族之间的封闭性和对立。 部落主义的愚昧体现在其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封闭态度。在原始社会中,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虽然这种传统传承方式有助于维持部落的文化和价值观,但也限制了人类祖先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开拓。这种封闭性导致了人类祖先对于新事物的排斥和抵触,使得社会进步的速度相对较慢。 部落主义的荒谬在于其对于现实世界的误判和误导。虽然在原始社会中,部落主义有助于人类祖先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心理机制显得过时且不合时宜。人类已经走出了部落时代,进入了高度复杂的社会和文明阶段,但部落主义的影响仍然存在。 在现代社会中,部落主义的表现形式可能发生了改变,但其根本的心理需求仍然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群体仍然对于其他群体产生敌视和排斥,形成了种族、宗教、地域等不同层面的封闭性和对立。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显得愚昧和荒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部落主义是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机制,源自于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小规模群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部落主义的野蛮、落后、愚昧和荒谬特征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超越部落主义的局限,摒弃对于不同群体的敌意和排斥,共同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二、当代社会的CP党争行为与早期人类部落的行为的相似性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部落主义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根源,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当代社会中CP党争行为与早期人类部落的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以及CP党争参与者的荒唐思想和行为。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虚构作品中的CP党争行为与早期人类部落的行为有着相似的心理机制。就像早期人类的部落一样,CP党争的参与者往往形成了封闭性的群体,以共同喜爱的虚构角色为纽带。他们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族群认同,对其他CP的支持者产生敌意和偏见,就像早期部落对外部群体的态度一样。 这种相似性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部落主义心理机制的延续。尽管现代社会已经超越了原始时代,但某些心理需求仍然停留在远古时代。CP党争行为的参与者在虚构作品中寻求情感联结和认同感,类似于早期人类寻求部落凝聚力的心理需求。然而,这种心理机制在当代社会显得野蛮、落后、愚昧,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 其次,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下CP党争参与者的荒唐思想和行为。虚构作品中的角色只是虚拟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和情感都是由作者编造的。然而,CP党争的参与者却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其他支持者争论,试图证明自己所支持的CP是最优秀的。他们对于这些虚构角色产生过度的情感联结,甚至有些人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恋人,完全忽略了这只是虚构世界的虚拟角色。 这种荒唐的思想和行为导致了对现实世界的忽视和逃避。虚构作品是人们逃离现实的一种娱乐方式,但CP党争参与者却沉迷其中,对现实世界中更重要的问题视而不见。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战争和疾病等,然而,他们却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与其他支持者的争论中,为自己所钟爱的虚构角色辩护。这种行为显得极为愚昧和荒谬,对解决现实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此外,CP党争的参与者还表现出了一种盲目的偏见和敌意。他们对于其他CP的支持者产生敌意,试图否认其他CP的价值和优势,认为自己所支持的CP是无可争议的最佳选择。这种偏见导致了对其他群体的歧视和排斥,类似于早期部落对外部族群的态度。这种盲目的偏见和敌意显然与现代社会的包容、开放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相悖,是一种退步和愚昧的表现。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中的CP党争行为与早期人类部落的行为有着相似的心理机制,都是基于部落主义心理需求形成的。然而,CP党争行为的野蛮、落后、愚昧和荒谬体现在其对于虚构角色的过度情感投入,对现实世界的忽视和逃避,以及对其他CP的盲目偏见和敌意。我们应该超越这种原始的心理机制,理性对待虚构作品,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而不是让其影响我们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只有摒弃CP党争的愚昧和荒谬,我们才能共同迈向一个更开放、包容和进步的社会。 三、小结 本文探讨了虚构作品中的CP党争现象,并从人类祖先的进化与部落主义、当代社会的CP党争行为与早期人类部落的行为的相似性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理解了部落主义的根源,它源自于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小规模群体,然而,部落主义的野蛮、落后、愚昧和荒谬特征在现代社会显得不合时宜。 在当代社会,虚构作品中的CP党争行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且荒谬的现象。虚构角色只是虚拟的存在,但CP党争参与者却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对于自己所支持的CP表现出过度情感投入。这种荒唐的行为导致了对现实世界的忽视和逃避,使得他们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其他支持者的争论中。此外,CP党争参与者还表现出了一种盲目的偏见和敌意,对其他CP的支持者产生敌意,试图否认其他CP的价值和优势。 我们应该超越部落主义的局限和虚构作品中的情感联结,摒弃对于不同群体的敌意和排斥,共同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尽管虚构作品是人们逃离现实的一种娱乐方式,但我们不能让其影响我们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只有摆脱CP党争行为的野蛮、落后、愚昧和荒谬,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开放、包容和进步的社会。让我们理性对待虚构作品,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方式,珍惜现实世界中更重要的问题,共同追求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为啥Wii U手柄的双摇杆上置布局方案被抛弃了? 人人都说Xbox手柄的摇杆布局比Playstation的好,因为左摇杆的位置在左拇指更放松的位置。所以我就在想,既然左摇杆上置是更舒服的,那为啥右摇杆也不放到同样的位置呢?查了一下,发现就只有Wii U的手柄用了左右摇杆上置的方案,但到了Switch就抛弃了这种设计。然后最近还看到了当年索尼设计Dualshock 4时的一些设计废案(图2),原来索尼当年也考虑过把Dualshock 4的摇杆上置(图3),不过最终没采用这个方案。因为我自己没用过Wii U的手柄,有没有用过的朋友细说一下这种方案的劣势是什么吗? 另外,我上网查了一下,说当年Xbox这种不对称摇杆位置的设计原因,是因为当年大部分游戏在操作时,玩家大部分时间是在操控左摇杆和右按钮的,所以这种不对称设计把左摇杆和右按钮放到了大拇指最舒服的位置。可是时过境迁,目前大部分玩家玩的大部分游戏,都是以左右摇杆进行主要操作的,为啥不把右摇杆也放到大拇指更舒服的位置呢?
为啥Wii U手柄的摇杆布局方案被抛弃了? 人人都说Xbox手柄的摇杆布局比Playstation的好,因为左摇杆的位置在左拇指更放松的位置。所以我就在想,既然左摇杆上置是更舒服的,那为啥右摇杆也不放到同样的位置呢?查了一下,发现就只有Wii U的手柄用了左右摇杆上置的方案,但到了Switch就抛弃了这种设计。然后最近还看到了当年索尼设计Dualshock 4时的一些设计废案(图2),原来索尼当年也考虑过把Dualshock 4的摇杆上置(图3),不过最终没采用这个方案。因为我自己没用过Wii U的手柄,有没有用过的朋友细说一下这种方案的劣势是什么吗? 另外,我上网查了一下,说当年Xbox这种不对称摇杆位置的设计原因,是因为当年大部分游戏在操作时,玩家大部分时间是在操控左摇杆和右按钮的,所以这种不对称设计把左摇杆和右按钮放到了大拇指最舒服的位置。可是时过境迁,目前大部分玩家玩的大部分游戏,都是以左右摇杆进行主要操作的,为啥不把右摇杆也放到大拇指更舒服的位置呢?
为啥Wii U手柄的摇杆布局最终被抛弃了? 人人都说Xbox手柄的摇杆布局比Playstation的好,因为左摇杆的位置在左拇指更放松的位置。所以我就在想,既然左摇杆上置是更舒服的,那为啥右摇杆也不放到同样的位置呢?查了一下,发现就只有Wii U的手柄用了左右摇杆上置的方案,但到了Switch就抛弃了这种设计。然后最近还看到了当年索尼设计Dualshock 4时的一些设计废案(图2),原来索尼当年也考虑过把Dualshock 4的摇杆上置(图3),不过最终没采用这个方案。因为我自己没用过Wii U的手柄,有没有用过的朋友细说一下这种方案的劣势是什么吗?
xbox series手柄摇杆按下时有明显的两段感,正常吗? 摇杆可以轻轻用力按下去,会有较小响声,但是不能触发;要用力按下去才能按到底,可以触发,但是有明显的段落感,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某猫超市上买的,问了客服,客服说不是质量问题
有没有这两本艺术设定集的资源呀? 上某宝问了一下,都只有设定图片的。有没有跟这两本书一样的图文并茂的设定集呢?
要想从CA里面分析出雷是很困难的 最近在吧里看到个帖子,问能不能从柯哀二人的关系中分析出SR那样的雷点,想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想不出来,主要原因如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到目前为止,青山并没有打算把柯哀二人塑造成“情侣”的苗头。 目前为止,灰原哀这个角色,以及她和柯南的关系在《名柯》中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① 给柯南做解药,所以他能偶尔能暂时变回大人状态,而柯南变回大人是为了做什么呢,懂得都懂; ② 通过描写灰原哀在面对黑衣组织时的谜语人、发抖、送人头等行为,表现黑衣组织的可怕,因为青山想黑衣组织描述成一个及其恐怖的组织,但又不敢把黑方人马写的太强,也不敢让红方死重要人物,那就只能通过灰原哀这个前酒厂成员的行为来反映了,同时通过描述柯南和他的 真·战友 们要一次又一次地拯救灰原,满足他自己和部分读者观众英雄救美的幻想; ③ 通过刻画灰原哀对柯南的单箭头,反映柯南这个龙傲天杰克苏大男主的个人魅力,通过描绘灰原被柯南撩得小鹿乱撞神魂颠倒却又不敢表白的行为,满足他自己以及部分男性受众的自己魅力无穷的性幻想。综上所述,要想写出针对CA写分析文吧风格的分析文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目前为止青山并没有打算把他俩当成情侣来塑造,所以自然也就没法分析他俩之间有什么雷。就好像你让我分析一栋大楼的结构有什么缺陷,然而我到现场发现根本没有大楼,就只有个坑,那自然也没法分析大楼的结构缺陷了。
人民艺术家青山刚昌 最近在收集一些能够体现人民艺术家青山刚昌高雅艺术情操和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男女平等进步思想的图文,希望吧友们能补充更多类似的图文
感慨一下,青山的画功还是挺强大的 左边的柯南特写,一眼看上去简直就是新一,但是又很用语言形容张脸跟中间的柯南有啥不一样的地方。之前一直感觉青山笔下的柯南和新一是两个很不一样的角色,这次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把这两个人的形象和神态完美地融合到一张脸里面,太强大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艾琳是歇洛克唯一认定的女人 感觉翻译得有点奇怪?有没有这句话的日文原文?凶手说的认定指的是福尔摩斯爱着艾琳,还是只是说福尔摩斯敬佩艾琳的智商?
从青山创作《名柯》的角度谈谈小兰和灰原这两个角色的定位问题 最近M26显然对于CA党来说是个利好,极大地鼓舞了CA的士气,同时由于M26的商业成功,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青山发柯哀糖的密度会大大提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一些极端乐观柯哀党到处宣传“青山一直想搞柯哀,但被制作组/出版社逼着搞新兰”这种奇葩言论。下面,我就从青山最初怎么创作《名柯》这部作品和构思其中角色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一下这两对CP的优劣,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首先众所周知,《名柯》这部作品的开端很大程度其实就是《金田一》的跟风之作,小学馆想弄一部题材相似的推理作品与《金田一》竞争。而青山也说过开始构思这部作品时,觉得并不会连载太长时间就完结(青山在一个访谈里说觉得连载几个月就完结了),所以其中的人物设定也比较简单,很多地方都能看出青山过去作品的影子。其中,小兰这个角色的定位就很有意思,她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可能现在的很多读者观众会觉得这个设定很荒唐,但是考虑到《名柯》一开始并没有被当成一部超长连载作品来构思,这个设置倒也可以接受。因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个设置就是男女主角情感戏剧张力的主要来源:从柯南的角度来说,喜欢的人就在身边,却不能公开身份谈情说爱,所以才会有与组织对抗,恢复身体的动力;从小兰的角度来说,朝思暮想的人其实就潜伏在身边自己却不知情,只能默默等待,观众就会感受到她对男主角爱得深沉。如果《名柯》真的如同青山最初想象的那样很快就完结,那毫无疑问“小兰知道柯南身份”这个剧情必须是得留到作品最后的高潮部分才能发生的,这样才能让新兰HE的情感冲击力达到最强。而且,如果《名柯》的篇幅较短,那小兰在结尾前一直是蒙古人这一点的观感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但是,《名柯》意外的超强人气使得这部作品最终成为了一部连载近三十年还未完结的超长篇。组织篇的各种强大配角以及红黑斗争的残酷,使得小兰这个角色的吸引力相形见绌。随着组织篇的推进,柯南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复杂,能力和人脉也越来越强大,对黑衣组织的挖掘调查也逐渐深入,但是小兰这个角色就几乎没参与这一部分情节,她的角色成长也基本是跟与新一的恋爱完全挂钩的。这一点是由小兰这个角色的初始设置决定的,“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这一点,使得小兰在《名柯》中的定位就注定只是男主角的恋爱对象。无论青山再怎么给她强行加戏,例如满月篇里救下灰原哀这样的机械降神情节,只要“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这个基本设置不变,就没法真正提升小兰在作品中的地位。但是如果青山选择不再把“小兰知道柯南身份”这个情节留到结尾,而是选择让小兰中途就知道,那就意味着小兰这个角色得进行大刀阔斧的重塑,此前用来构建她与男主角之间的情感张力的手段也得完全推翻重做,显然青山到目前为止都没打算这么做,也就导致了小兰在《名柯》这部作品的尴尬地位。 而从与男主角组CP的角度,灰原哀这个角色是有着天然优势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灰原和柯南外形一致,而小兰和柯南一个大人一个小孩;②灰原和柯南是共享秘密的人,都是组织篇的重要参与者,虽然他们之间也不是100%的信息共享,但这种关系是一直当蒙古人的小兰完全无法比较的。 显然青山团队是由意识到灰原的角色初始配置是远强于小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显然一直在对灰原哀以及柯哀这对CP进行打压。例如灰原的篇幅刚好是小兰的一半左右(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否是他们有意控制的);灰原在组织篇中的戏份在满月篇后越来越少,也逐渐被边缘化;早期灰原对柯南较明显的情感攻势也突然消失不见了,漫画里柯南也从未对灰原表现过对待小兰那种会脸红喷鼻血的感情;而新兰的感情虽然拖沓、庸俗,但确实在往前推进(伦敦篇、修学篇,以及青山在病重时还要把樱花班的故事写出来);动画OPED几乎全是新兰;除了近几年的剧场版,柯兰心灵感应煽情戏几乎是每年都要走的公式流程,而灰原则几乎一直在打酱油。上面这些都说明青山以及出版社/制作组这么多年来几乎一直是在强推新兰打压柯哀的,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与灰原相比,小兰这个角色设置存在严重的先天性不足。而小兰人气不如灰原这一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我认为出版社/制作组违背青山意愿强推小兰和新兰CP这种说法很荒唐,因为除了樱井武晴这位奇葩,出版社/制作组里的人其实并不怎么关心CP的走向,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经济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从出的周边商品来看,他们也很清楚灰原人气是要高于小兰的,为什么有人会跟钱过不去?我是始终想不明白。 然而如同前文所说,灰原这个角色的初始设定比小兰强太多了,无论青山再怎么让灰原坐冷板凳或让灰原角色崩坏,再怎么给小兰强行加戏,只要不删掉“小兰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真实身份”这个致命缺陷,小兰这个角色就永远不可能与灰原相比,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青山似乎是决定把这个设置用到底了,我个人觉得可能是青山还是比较想把小兰知道柯南身份这个情节留到结尾,用来给新兰结局增加冲击力。 当然现在随着M26的成功,以及新兰低迷的人气,以后他要改结局也不是不可能,虽然我觉得这个概率不大。
【柯哀王道】从青山创作的角度浅谈新兰和柯哀CP 最近M26显然对于柯哀党来说是个利好,极大地鼓舞了柯哀党的士气,同时由于M26的商业成功,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青山发柯哀糖的密度会大大提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一些极端乐观柯哀党到处宣传“青山一直想搞柯哀,但被制作组/出版社逼着搞新兰”这种奇葩言论。下面,我就从青山最初怎么创作《名柯》这部作品和构思其中角色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一下这两对CP的优劣,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首先众所周知,《名柯》这部作品的开端很大程度其实就是《金田一》的跟风之作,小学馆想弄一部题材相似的推理作品与《金田一》竞争。而青山也说过开始构思这部作品时,觉得并不会连载太长时间就完结(青山在一个访谈里说觉得连载几个月就完结了),所以其中的人物设定也比较简单,很多地方都能看出青山过去作品的影子。其中,小兰这个角色的定位就很有意思,她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可能现在的很多读者观众会觉得这个设定很荒唐,但是考虑到《名柯》一开始并没有被当成一部超长连载作品来构思,这个设置倒也可以接受。因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个设置就是男女主角情感戏剧张力的主要来源:从柯南的角度来说,喜欢的人就在身边,却不能公开身份谈情说爱,所以才会有与组织对抗,恢复身体的动力;从小兰的角度来说,朝思暮想的人其实就潜伏在身边自己却不知情,只能默默等待,观众就会感受到她对男主角爱得深沉。如果《名柯》真的如同青山最初想象的那样很快就完结,那毫无疑问“小兰知道柯南身份”这个剧情必须是得留到作品最后的高潮部分才能发生的,这样才能让新兰HE的情感冲击力达到最强。而且,如果《名柯》的篇幅较短,那小兰在结尾前一直是蒙古人这一点的观感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但是,《名柯》意外的超强人气使得这部作品最终成为了一部连载近三十年还未完结的超长篇。组织篇的各种强大配角以及红黑斗争的残酷,使得小兰这个角色的吸引力相形见绌。随着组织篇的推进,柯南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复杂,能力和人脉也越来越强大,对黑衣组织的挖掘调查也逐渐深入,但是小兰这个角色就几乎没参与这一部分情节,她的角色成长也基本是跟与新一的恋爱完全挂钩的。这一点是由小兰这个角色的初始设置决定的,“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这一点,使得小兰在《名柯》中的定位就注定只是男主角的恋爱对象。无论青山再怎么给她强行加戏,例如满月篇里救下灰原哀这样的机械降神情节,只要“必须不能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这个基本设置不变,就没法真正提升小兰在作品中的地位。但是如果青山选择不再把“小兰知道柯南身份”这个情节留到结尾,而是选择让小兰中途就知道,那就意味着小兰这个角色得进行大刀阔斧的重塑,此前用来构建她与男主角之间的情感张力的手段也得完全推翻重做,显然青山到目前为止都没打算这么做,也就导致了小兰在《名柯》这部作品的尴尬地位。 而从与男主角组CP的角度,灰原哀这个角色是有着天然优势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灰原和柯南外形一致,而小兰和柯南一个大人一个小孩;②灰原和柯南是共享秘密的人,都是组织篇的重要参与者,虽然他们之间也不是100%的信息共享,但这种关系是一直当蒙古人的小兰完全无法比较的。显然青山团队是由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显然一直在对灰原哀以及柯哀这对CP进行打压。例如灰原的篇幅刚好是小兰的一半左右(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否是有意控制的);灰原在组织篇中的戏份在满月篇后也逐渐被边缘化;早期灰原对柯南的情感攻势也突然消失不见了,漫画里柯南也从未对灰原表现过对待小兰那种会脸红喷鼻血的感情;而新兰的感情虽然拖沓,但也在往前推进(伦敦篇、修学篇);动画OPED几乎全是新兰;除了近几年的剧场版,柯兰心灵感应煽情戏几乎是每年都要走的公式流程,而灰原则几乎一直在打酱油。上面这些都说明青山以及出版社/制作组这么多年来几乎一直是在强推新兰打压柯哀的,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与灰原相比,小兰这个角色设置存在严重的先天性不足。而小兰人气不如灰原这一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我认为出版社/制作组违背青山意愿强推小兰和新兰CP这种说法很荒唐,因为除了樱井武晴这位奇葩,我不觉得出版社/制作组里会有很多人关心CP的走向,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经济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从出的周边商品来看,他们也很清楚灰原人气是要高于小兰的,为什么他们要跟钱过不去?我是始终想不明白。对于青山的想法,我认为他在构思作品时,以及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决定搞新兰的。当然现在随着M26的成功,以及新兰低迷的人气,以后他要改结局也不是不可能,虽然我觉得这个概率不大。
<名柯>里的恋爱剧情需要推理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近期逛柯南相关贴吧,经常看到一种说法。那就是《名柯》是一部恋爱喜剧+推理作品,所以对于作品中的恋爱线,需要仔细搜索各种“暗线”、“暗雷”,才能推理出正确的结论。我一直很奇怪这种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去查了一下青山相关的一些访谈, 首先,青山确实说过自己能把恋爱喜剧和悬疑推理两种题材相结合,因此很多人由此得出了前面说的结论(需要仔细搜索各种“暗线”、“暗雷”,才能推理出恋爱剧情正确结局)但是,在查找更多青山本人的相关访谈后,发现他要表达的并不是前面的意思:从这个问答可以看出,青山所说的推理,指的就是《名柯》里的各种案件和对应的破案推理剧情,而他所说的同时驾驭两种题材,指的就是在《名柯》这一部作品中,同时出现这两种反差很大的题材。所以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需要仔细搜索各种‘暗线’、‘暗雷’,才能推理出恋爱剧情正确结局”,这种说法,青山在其他的访谈里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吗?
关于青山对于“恋爱喜剧”的理解 近期看了一些针对SR的评论和文章,似乎一部分人认为青山在写SR时故意埋了很多雷,为日后的BE做准备,甚至认为结局可能是CA。但是看了青山的相关访谈后,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首先,青山并不打算名柯里描绘自己心中的理想爱情,而是在描绘他心中的“恋爱喜剧”,目的是娱乐观众和读者。所以一些人分析出来的SR雷,说不定在青山的眼里根本就不是雷,而只是为他眼里的“恋爱喜剧”。 此外,青山本人把M26中的水下名场面称为“水下的恋爱喜剧”,一些人就认为青山是要搞CA结局。但是如果多看看青山本人的采访和谈话的话,就会发现他口中的“恋爱喜剧”并不是神圣爱情的同义词,而只是一种增强作品趣味和吸引力的工具。毕竟漫画里早就画了灰原喜欢柯南的情节,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三角恋一直没搞起来,而这部电影又是灰原主角,所以把这个好久之前的剧情拿出来弄个恋爱喜剧也挺正常的。
请问UHD graphics 630能带4k60hz显示器吗? RT,电脑没有独立显卡,cpu是i7-10700K,显卡是UHD Graphics 630,不打游戏,只是用来办公、上网、写代码、看电影,可以流畅地带动4k 60hz吗?
出PRW-30,原装塑钢表带 感兴趣的私聊,走咸鱼
请问PRW-50FC或PRW-60FC的塑钢表带能微调长度吗?
请问shp9500可以用zx300的平衡口吗? RT,可以换根像1am2原装3.5转4.4耳机线把shp9500插到zx300上使用吗?我知道这样不能用出平衡输出的效果,但这样插进去能出生吗?效果与直接用3.5口有没有区别?
shp9500可以换平衡线吗? RT,就是换一根像1am2那样的3.5转4.4线,插到zx300a的4.4平衡口是可以用的吗?网上有人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想当迷惑。
现在入手zx300a合适吗? RT,新出了ZX505实在是贵,也不知道有多少提升,这个价位zx300a上4.4平衡口合适吗?
飞傲m7与m9的差距有多大? rt,想买个播放器,看中这两款,值得加那几百块钱买m9吗?还是买m7?
像shp9500这样的开放式耳机的透气性会更好吗? RT,之前买了个封闭式的AKG K92,感觉透气性很差,戴个几分钟耳朵就热得出汗,请问像shp9500这样的开放式耳机在夏天使用也会这样吗?
The World of Ice and Fire哪个版本好? RT,这本书在网上似乎有两个版本,一个是Bamtam出版的美版,另一个是harper voyager出版的英版,这两个版本在装订和印刷上有什么不同吗?
Wacom的fineline3手写笔怎么样 RT,主要是想买支笔来做笔记和批注PDF,这支笔对goodnotes,notability,PDF expert等常用app适配情况怎么样?使用体验和Apple Pencil第一代差距大吗,毕竟有200元的差价。
Wacom的fineline3手写笔怎么样 RT,主要是想买支笔来做笔记和批注PDF,这支笔对goodnotes,notability,PDF expert等常用app适配情况怎么样?使用体验和Apple Pencil第一代差距大吗,毕竟有200元的差价。
Wacom的fineline3手写笔怎么样。 RT,主要是想买支笔来做笔记和批注PDF,这支笔对goodnotes,notability,PDF expert等常用app适配情况怎么样?使用体验和Apple Pencil第一代差距大吗,毕竟有200元的差价。
Wacom的fineline3手写笔怎么样。 RT,主要是想买支笔来做笔记和批注PDF,这支笔对goodnotes,notability,PDF expert等常用app适配情况怎么样?使用体验和Apple Pencil第一代差距大吗,毕竟有200元的差价。
wacom的fineline3手写笔怎么样? RT,主要是想买支笔做笔记和批注PDF,不画画。这支笔对goodnotes,notability,PDF Expert这些常用的笔记软件适配得如何?使用体验跟Apple Pencil相比差距大吗?
iPad 2018需要贴膜吗? RT,买了iPad 2018还没到,看网上好多人说iPad 2018的屏幕是非全贴合的,观感上本来就比iPad Pro差一点,那如果贴一层钢化膜会让屏幕效果变得更差吗?如果不贴膜的话屏幕容易划伤吗?(P.S. 不用Apple Pencil)
I‘m a victim!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