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纳阿助 阿纳阿助
关注数: 51 粉丝数: 128 发帖数: 6,391 关注贴吧数: 41
盘县供电石桥变投运助当地旅游业发展 座落在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世界古银杏之乡?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盘县妥乐村的所在地石桥镇的盘县35千伏模块化石桥变电站成功投运,该变电站的投运,不仅使盘县南部片区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改善了供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盘县妥乐村是“世界古银杏之乡?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全村400多户人家,1600多人口,该村拥有500年至千年以上古银杏1400余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贵州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古银杏群落。贵州旅游“十二五规划”也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目前,妥乐村正处在开发阶段,水、路、电作为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为了让电力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盘县供电局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使在该村所在地——石桥在建的35千伏变电站尽快投入使用。据了解,该变电站总投资1349万元,主变容量为2*5兆伏安,35千伏进线2回,10千伏出线12回。同时,该变电站也是盘县建成投运的第二座模块化变电站,该变电站的投运,将大大改善石桥电网的结构,提高石桥镇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也为“世界古银杏之乡?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盘县妥乐村旅游发展提供可靠电源,助推当旅游业发展。
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与分期 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与分期   王明贵   【摘要】 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特别是分期的特殊性,是由贵州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与已经出版的彝族文学史的分期必然不相同。由这种特殊性,可以将贵州彝族文学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当代几个时期,而研究彝族文学史,最好的作品应该选择韵文形式特别是五言诗歌形式。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对贵州彝族文学加以阐释。   【关键词】彝族文学史 分期 贵州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脉络的主线。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数量繁多的文学作品。贵州的彝族地区属于彝语东部方言区,这里是彝文的发祥地,是彝文古籍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彝文古籍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彝族文学作品,例如其中的“咪谷”就是最多的一类。贵州彝族文学的主体是彝族民间文学。进入新时代,彝族作家文学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贵州彝族文学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云南和四川的彝族文学相比较,由于地理位置特别是彝族古代历史发展的情况而独具地域特色,这直接影响了对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特别是分期问题。   一、彝族文学史著作对彝族文学史的分期
贵州大方:彝族火把节与火龙共舞 跳跃的火焰映红了彝族男人的脸庞,人们唱着阿西里西,在火堆旁边牵手跳舞。火把节是世居在贵州高原上的彝族人世代相袭的古老节日,这是亲友相邀欢聚的节日,浓浓亲情全部化在了米酒中,仰头饮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歌舞山间起 火龙田间绕 今年的8月13日,大方县的凤山乡、响水乡等地将会举办彝族火把节,这是所有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贵、川等彝族地区,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于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头。远远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壮观。 人们从神山上取来火种后,要走到自家的田间地块去“驱邪”,之后逐渐从田间走向小路,渐渐汇合成人流,向火把场汇集。一路呜嘘呐喊,山鸣谷应,十分热闹。黝黑的天空,繁星闪烁。人们举着火把集中走上几条主道之上,形成条条“火龙”,浮游于旷野平原,山间林地,时隐时现,随着蜿蜒的山路而迂回曲折蠕动,若即若离,十分壮观。这一阵绕山旋行,声势浩大,真是禽兽闻声而逃遁,蝗虫瘟疫而匿迹。人们企盼这火把对山间林地洗礼,赢得秋后五谷丰登,百病消除,祥瑞永驻。 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在火把场中,将手中的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燃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