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纳阿助 阿纳阿助
关注数: 51 粉丝数: 128 发帖数: 6,391 关注贴吧数: 41
阿鲁阿卓"美丽中国"专辑面世 三年打造唱听精品 青年歌手阿鲁阿卓推出全新专辑《美丽中国》,这是继《相濡以沫》之后,阿鲁阿卓精心打造的又一张重磅专辑,相比上一张专辑,阿鲁阿卓在这三年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专辑内的歌曲也更加广为人知。 据了解,专辑《美丽中国》中收录了14首歌曲,除了主打歌曲《格萨尔》之外,《美丽中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人气颇高的代表作也被收录其中。整张专辑完美地融合了流行与民族的音乐风格,让歌迷朋友再次领略到阿鲁阿卓的超凡歌路。 主打歌《格萨尔》,是一首以藏族史诗为题材创作的歌曲,曾获得2012年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最佳音乐电视大奖。而作为阿鲁阿卓对新主流音乐的成功尝试之一,专辑同名歌曲《美丽中国》自2012年底推出以来,早已随着阿鲁阿卓嘹亮的歌声唱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年多于百场的下部队演出和其他公益演出,也使得这首歌在基层有着极高的人气。“每次下部队和基层演出,很多战士和乡亲们都会唱这首歌,大家齐唱的场景几乎每次都会遇到。”阿鲁阿卓说。 在唱好流行歌曲的同时,让少数民族音乐以更为流行的姿态展现并流传,是作为青歌赛和金钟奖双料“通俗唱法”金奖得主的阿鲁阿卓近两年一直在探索和努力尝试的音乐道路,而她所演唱的少数民族题材歌曲,也总是以一种流行的态度广受好评。比如她在近期推出的《山风一样自由》、《梦里客家》、《云贵高原》、《天籁之爱》等歌曲,正是以流行的姿态推广民族歌曲的有益尝试。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尝试不仅受到了歌迷的欢迎,更吸引了国内顶级音乐制作人的青睐,著名作曲家赵季平、香港著名音乐制作人金培达等,都曾为她创作过歌曲。而在这些“大牌”音乐人的指点中,阿鲁阿卓正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成长着。 分享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梦想星搭档》阿鲁阿卓首秀“大变身” 备受观众期待的中央电视台大型音乐公益节目《梦想星搭档》,将于10月25日晚7点30分首播。作为受邀嘉宾之一,青年歌手阿鲁阿卓将首次以“明星搭档”的身份亮相,并上演舞台“大变身”,与现场乐队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摇滚”对话。 在接到《梦想星搭档》的邀请时,阿鲁阿卓一听说节目是围绕儿童公益而做,便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公益星搭档”的行列。同时,一向在艺术上追求创新的她,在音乐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了歌曲的重编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阿鲁阿卓多次请教业内资深人士,并将音乐创新和公益呼唤的理念融入歌曲中。 据了解,阿鲁阿卓在《梦想星搭档》的首播中,将与搭档程琳将合作演唱一首改编后的经典歌曲。对于阿鲁阿卓来讲,这首歌无论在曲风上还是唱法上都有着颠覆般的改变,从未与现场乐队合作过摇滚曲风的她,在节目录制期间也寻找到了新的激情能量。 而在近日,阿鲁阿卓在星搭档的首个新造型曝光后,便吸引了不少歌迷的眼球,这似乎预示着,她将为《梦想星搭档》的首播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这是一个很棒的平台,不仅仅能够跟这么多优秀的歌手同台竞技,用音乐呼唤爱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借此为孩子们做点实事。”阿鲁阿卓说。
3人刻13枚假公章骗“新农合”涉案金额400万余元 一张小小的医疗发票虽比百元大钞防伪特征少,但骗取的金额却能高达数百万元之巨,于是有人打起了“新农合”的歪主意,企图做假发票、假资料骗取新农合基金。昨日,记者从六盘水市公安局获悉,盘县警方近日查获该县17人住院报销的病历资料涉嫌造假,涉案金额达400万余元,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8月23日,盘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接该县医保中心报案称,医保中心日前在报审资料中,发现吕某某等17人住院报销的病历资料有造假痕迹,涉嫌医疗保险诈骗。初步统计,涉案金额达400余万元。   接案后,盘县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对全案展开缜密侦查。专案组成员经过对17户已报销资料进行仔细审查、比对后发现,涉嫌用假住院病历等资料报账的涉及盘县新民乡10户医保户、民主镇3户医保户、忠义乡2户医保户、石桥镇2户医保户。   经查,2012年5月,周某利用盘县石桥镇古里村三组村民陈某的农合卡和身份证,到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旁,找人伪造了陈某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发票、疾病证明书、出院小结等资料,拿到盘县石桥镇医院成功报销新农合减免费用241.7万余元。   尝到甜头后,周某随后到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旁找人私刻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的“疾病证明专用章”、“医保专用章”等假公章13枚。   周某回到盘县后邀约盘县新民乡的严某、董某等人密谋,由严某、董某去找新农合医保户的农合医卡、身份资料,周某到昆明购买假的住院发票,伪造疾病证明书、出院小结等报销资料,再到乡镇医院报销新农合减免费用。成功报销后,周某、严某、董某等与新农合医保户共同分赃。   去年5月至今年7月,周某等人利用伪造的新农合医保报销资料成功报销17户,骗取新农合减免费用234余万元,已申报受理未领到款的10户,金额190余万元,涉案总金额达424余万元。   9月16日,在六盘水市公安局技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成员一举将周某及其同伙严某、董某抓获。在周某的住处当场查获空白的“疾病证明书”、“出院小结”21份,“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云南省肿瘤医院”假公章13枚。   经审讯,周某、严某、董某交代了利用伪造的住院资料,骗取医疗保险金的犯罪事实。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盘县:妥乐古银杏 风景如画 盘县石桥镇的妥乐景区在国庆长假期间一边接待来自八方的游客,同时抓紧时间进行景区的建设,以便在11月初左右古银杏叶变金黄时的黄金季节接待更多游客。 金黄色的树叶,银白色的炊烟,青灰色的石径,蜿蜒的小溪……这个梦幻般的小山寨——盘县石桥镇妥乐村因1200多棵古老的银杏树,在“十一”黄金周吸引着省内外的游客。 “妥乐给人的感觉实在是美轮美奂,看银杏叶、品银杏果、喝银杏汤,每一样都能让人产生美妙的遐想。”10月2日,到盘县妥乐古银杏风景区旅游的刘艾用这样的话语表达着不虚此行的满足感。 刘艾是水城县某单位的职工,“十一”黄金周,他和朋友相约组了一个车队来到妥乐古银杏风景区。 “以前每到黄金周,我和家人及朋友都是到外地旅游,今年旅发大会期间,六盘水市新增了许多风景区,妥乐便是新增风景区之一,这次乘‘十一’假期到这个被古银杏掩映着的村落——妥乐村看看。”刘艾乐呵呵地说。 一到妥乐,他们便被眼前的美景吸引着,那片银杏树林,数万张扇形小叶黄灿灿地在枝干上欢快地摇着,晃得光亮、晃得人眼熠熠,让人怦然心动。 “妥乐村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村落,这里的一切让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刘艾的女儿高兴地说。 “走在农舍和银杏树之间,一步一个韵味,一步一个情调。遮荫蔽日的绿叶象征着新生,四处伸展的根系和粗糙的树干枝条又是那样的古老凝重。‘姊妹树’、‘夫妻树’……村中有树,树中有村,粗壮的树枝由农舍的房后伸向屋前,像一只只神奇的臂膀抚慰着农舍。”刘艾感叹道。 记者看到,在一片金黄色银杏树林边,停靠着很多来自本地,云南昆明、曲靖,重庆等地的车辆,游客们忘掉了路途的疲倦,纷纷拿出相机,把一步一景的妥乐定格在镜头里
电力为盘县彝族村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汽车顺着水泥路盘旋着向前行进,穿过连片的青杉林,笔者来到盘县淤泥乡岩博村这个备受媒体关注的彝族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幽整洁的农家山庄、清洁敞亮的乡村客栈、青瓦白墙的农村新房,婆娑树影下,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惹人驻足,让人流连忘返。侧耳倾听,电砂轮的打磨声、特种养殖场除粪、喂料的电动机声不停地作响。   岩博村是贵州盘县淤泥乡一个彝汉杂居的行政村,生态环境好,是一个拥有砖厂、酒厂和多家养殖场,人均收入超过6800元、集体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示范村。而10多年前,岩博则是淤泥乡的一个交通不便,半夜三更就要起来排队等水的贫困村,人均纯收入才800元,全村近三分之一的农户尚未越过温饱线。   2005年之后,贵州电网公司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在该村实施了农网改造,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能支持,村里兴办了养殖场、酒厂等企业,经济开始腾飞。   今年的2月28日,笔者一行特意来到这个因电力而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彝乡山村,感受着电力与这个彝族村寨的点点滴滴。   在特种养殖场,只见盘县供电局淤泥供电所副所长杜来付和工作人员在检查着用电线路、自动化操作开关、散热风机,仔细查看养殖场加料、加水、除粪电动机的运转情况,向养殖场工作人员了解用电情况。这已经是春节以后,他们第3次来养殖场帮助检查用电线路及设备了。   特种养殖场是岩博村最大的一个养殖场,喂的全是绿蛋鸡,每天可产13000枚绿壳蛋,年产值700余万元。而在10多年前,该村建了一个孵化厂,却因为没有可靠的电力支持,小鸡也孵不出来,一下子亏了几十万,老板也跑了。对于当地村民来讲,现在建养植场却能成为 “聚宝盆”,这是村民做梦也未曾想到过的事情。   据养殖场技术员告诉我们,“养殖场从喂料、加水、消毒、散热、保温到除粪,所有的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管理,而整个过程均要依靠电来实现。”   随车来到该村办的砖厂,我们看到,砖厂工人们正在厂房与砖窑间来回忙碌着,把刚从砖机加工出来的砖上运至砖窑进行烧制。几名身着南网标识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电工在与他们交谈着什么!凑近后才得知,原来是淤泥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来帮助砖厂检查用电设备,向他们了解用电情况。   “这个砖厂也是我们村的‘聚宝盆’,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运料、搅拌到出砖都要用电,就连烧制也离不开电,电就是我们村的‘财神’!”村民肖直顺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介绍到。据肖直顺介绍,他们村的砖厂、养殖场等企业都是因电而兴,因电而旺,如果没有淤泥供电所的帮助,没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他们不可能走到今天。   “确实是这样,过去,农村电力线路都是老百姓集资搞的,线太细,停电是最平常的事,特别是遇到大风天气和雨雪天,很多电线会被刮断、压断。原来我们村的那个孵化厂,就因为电没搞成。还是2005年之后,贵州电网公司加大了农村电网改造的力度,在我们村实施了农网改造,打那以后,线路断线和停电情况就很少了。2011年下半年,供电局又投入100多万,把我们村的电杆由9米杆换成了10米杆,线径由35平方毫米换成了70平方毫米,我们的砖厂、特种养殖等企业更能正常生产了。”谈到电力,女村支书余留芬兴奋地说道。   为了感受岩博村的变化,笔者一行还来到村民肖直顺家中,只见客厅里52寸的彩电正播着电视连续剧《证据》。他家住的是一幢简欧式三层复式小洋楼,一层设有厨房、餐厅、客厅,还有一个小卖部;二、三层分别是书房、客房和卧室,设计、装修非常别致。   “过去,我住的都是瓦房,又窄又黑,非常穷。是电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村。我们是依靠电才富裕起来的……”村民肖直顺就像电视里的“证据”一样,倚门而立,翻阅多年来电力给岩博村带来的经济效益。   肖直顺告诉我们,多年来,淤泥供电所一如既往,从不间断,定期、不定期地到岩博村了解用电情况,帮助村办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给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不管是电灯不亮、还是接个什么闸刀,只要一个电话,供电所的人就会马上来给他们弄好!   从2005年贵州电网公司在岩博村实施农网改造后,这个村每天都在变化,这些年,他们从一个人均纯收入才800元,全村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尚未越过温饱线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人均纯收入6800多元,集体资产超过1000万元,有大小车160多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十号人的示范村,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用女村支书余留芬的话讲,“是电力为这个彝乡山村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上海纺织博物馆举办中国彝族服饰文化展 ( 2013年9月30日 )   日前,《绚彩中华——中国彝族服饰文化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盛情开幕。这是上海地区,首次集中展示来自于云南、贵州、广西和川渝地区的彝族服饰文化。这一展览也是继《绚彩中华——中国苗族服饰展》之后的又一重大展事,也是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系列展”的第二次出发。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中拥有民族支系最多、服饰种类最为丰富的民族之一。彝族不仅保留着不同质地、款式、纹样、功能等极富地域特点的传统服饰,而且传承着纺织、刺绣、镶贴、印染等个性突出的服饰制作技艺。彝族服饰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晋时期,云南彝族服饰款式和材质丰富多样,色彩明艳,造型质朴。今天滇东北、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已经形成了固定传统的服饰穿着打扮方式。桂、滇、越交界的彝族服饰至今还保留着古滇国时期“燕尾服”和“贯头衣”的遗风,贵州彝族至今保留着丰富的彝文古籍和宗教祭祀服饰。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了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还有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民族服饰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系列展”,正是希望通过直观生动的展现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让更多的民众看到和接触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杜明超在盘县彝语国际音标培训班结业典礼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学员同胞们: 大家下午好! 在盘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民宗局、文化局的精心安排下,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 盘县彝学会 的认真组织下,盘县十一个乡镇的五十七名彝族同胞共聚一堂,跟随尊敬的柳远超教授一起学习彝文国际音标。八天的时间中,我们了解了盘县次方言彝语的特点,从彝语的性质、概念、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以及词组和彝汉词典作了系统的学习,并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 本次学习机会的取得,与我们各位老领导的热心和努力分不开,与我们民宗局、文化局对咱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责任心分不开,同时也与我们 盘县彝学会 对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宗旨分不开,请我们全体学员向他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他们九天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学员同胞,我们知道,随着汉族文化的蓬勃发展,我们的彝族语言文字其实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我们不及时抢救和保护,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如八思巴文字一般只能在石碑、陶罐上看到历史的踪迹,只能在各种估计中来猜测其中的意义。我们的彝文历史和汉文历史一样的悠久,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过于保守而没有被更多的人掌握。有的民族本来没有自己的文字,但近几年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帮助下,特地用拉丁字母为他们创造了一套该民族的文字系统。所以,咱们的彝文不仅是彝族的精魂,也是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因此,我们不能让这笔遗产失落在咱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彝族语言文字,甚至彝族其他文化的责任和义务,直白的说,我们要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 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单位上,我不仅要完成所有老师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还要负责学校办公室的常务工作,负责鸡场坪乡教工党支部的具体党务工作,负责我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所有影音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因此,每年我要处理的五千多张照片、一千多张录像碟片,要起草、撰写各类计划、方案、论文、制度、新闻、总结和领导的讲话稿近三十万字,同时还亲自管理学校的官方网站。所以,我的时间已基本被工作所占据,但针对咱们的彝族文化,我没有任何借口,我将会用对本民族文化敬仰的思想及负责的态度来认真的学习、巩固和研究,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会以零碎的时间来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各位学员同胞们,我们已经被扶上了马背,前边的路属于我们自己,希望大家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被暂时的些许利益蒙蔽了双眼,我们要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开放的实际意义,全面的认识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以后的岁月中,继续学习、宣传我们彝族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盘县的彝族文化提前走向其他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前列,用以引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 杜明超 2011 年 8 月 14 日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