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zhige yingzhige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2,875 关注贴吧数: 13
论恐惧(草稿) 恐惧起源于主体对于危险的预期,因为那些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之物决不会引发恐惧.曾经有过心理学家把可以引发恐惧的事物做过简单的列举:"血 尸体 黑夜 刀剑和蛇等等..."然而不管这些事物表面上如何不同,我们通过简单的考察就可以看出:这些事物都对我们构成潜在的威胁.血和尸体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死亡的想象,而黑夜则具有一种未知的隐秘,凶杀犯罪无不是在这种隐秘下进行的.刀剑带来的伤害则更不必说了.蛇好象自上帝把人类赶出伊甸之后就一直和人类过不去 " 你 的 后 裔 和 女 人 的 后 裔 也 彼 此 为 仇 。 女 人 的 后 裔 要 伤 你 的 头 , 你 要 伤 他 的 脚 跟 。 "依次类推,其他可怕的事物之所以可怕,也只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构成威胁. 还有一种观点这样认为:恐惧起源于未知的神秘.这样的看法自然不无道理,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却不尽其然;法厄同向往着驾太阳车遨游太空,虽然无垠的太空之于他也是未知的神秘(我们且不管他后来"发愁的法厄同向下张望,看见陆地在他很远很远的地方,他脸色发白,心中害怕,两膝发软.");另外,堂吉诃德对于神秘的曼帖斯地洞似乎也不无兴致.这说明一些美好的神秘人们不仅不会恐惧,反而会很向往.还有一个更另人信服的证据:青年男子对与青年女性的神秘部分也是充满向往的,而且他会对此充满诗人般美好的想象(这当然不是说一些市侩型的男子,他们的变态的心理有一种极强的占有欲 这不仅不是爱,而且当他们的占有欲得不到满足后(或者轻易得到满足),他们反而会有一种恶毒的坏想法).可是在什么情况下神秘才变的可怕呢?我们把它们简单的列举出来,就像上面作出的那样."黑夜 死亡 深水等等..."这些都足以引发人们极大的恐惧.我们可以看出,死亡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黑夜好象确实隐藏着某种可怕之物,我们童年所接受的关于鬼怪的传说,更让我们对它有一种恐惧心理;深水处不仅对于我们陌生,而且我们好象知道其中生活着一些怪物,它们可以对我们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想象力确实是构成恐惧的一部分原因. 还有一个不得不解释的现象:我们对于神秘的事物似乎恐惧的更深一些.这是因为,那些神秘的东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而他们好象确实存在,以至于我们对他们没有任何抵御能力(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卡夫卡在地洞里对此有过描述:"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甚至当你知道的时候,你就已经死去了...此时与其说你在自己家中,毋宁说你是在它的家中."这就是对神秘事物无法抵御的最好的说明.这种恐惧多少是带有某重绝望的. 恐惧可以说对我们毫无益处,因为紧张能够使我们谨慎的面对危险,而恐惧因为搀杂着绝望的成分,它所做的反抗也只能是无意义的反抗.因为毫无希望了.可是恐惧是否有绝望的成分,我想可以有明确的证明:在我们发生恐惧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所要承受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法厄同如果得知自己可以轻易避开那场灾难,他就会镇定起来了.甚至兵士如果确认自己可以在战争中毫发无伤,那么他就会毫无畏惧了.以上足以说明,只有我们毫无希望避免的伤害,才会引发恐惧(如果有一种我们可以完全避免的伤害,那么它就对我们构不成任何危险或威胁). 因为人们的意志以及目的有所不同,人们的恐惧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恐惧主要和以下的心理因素相关:意志 目的以及使命感.普罗米修斯并不因为自己将要遭受永久的苦难而恐惧,因为他的意志是坚定的;一个自杀的人也并不因为死亡而产生太大的恐惧,因为死亡就是他的目的,他还会把死亡幻想的美好;光荣的使命感也可以减轻或者消除恐惧,阿喀琉斯因为他自己的光荣的使命而蔑视死亡,苏格拉底也因为人类最光荣 最伟大的事业而对死亡毫不在意(苏格拉底还有这样一种精神自慰:一个人对必然要来临的苦难而恐惧,岂不是可笑吗?).如此种种可以说明,我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恐惧,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有所作为.在战争中没有见过怕的要死的将领,悲剧中也没有英雄因为要经受死亡而两脚发颤. 一个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比别人更容易感到恐惧.因为他的环境使他明白:这伤害是随时会有的.因此他不得不时时警惕(趋乐避痛是人之本性),他的脑海不会忘记以往的伤害,这些伤害经过他的想象力加工,会时常的折磨他的心灵.
柏拉图 哲学起源于古希腊,而在希腊众多的哲人当中,柏拉图无疑是优秀的一位,哲学史上的导师人物.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且是苏最得意的门生;他几乎把握了苏的哲学中全部的真理.柏拉图的父亲是阿里斯同,母亲是伯里克条尼,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的后裔.柏拉图出生于这样的高贵世家,自然会受到最先进的教育.据说柏拉图原来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其中最著名的是下面几首:”   我的阿斯特尔仰望繁星,   我岂不是那诸天,   以千万只眼睛凝视着你?” 还有:”    我是苹果,爱你的人把它抛给你    ...如果你也爱我,那么就把它接了    让我享受你的童贞...    如果你不爱我,    那么你就捧着它,看它如何急速的枯萎吧!” 还有就是:”阿里斯同照耀众生有如繁星,       如今故去,有如昏星烛照亡灵.” 他还为自己写过墓志铭,见传记作家为他立的传里.   柏拉图的一生都是高贵的,这在他的那位伟大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那里可以得到证明.因为亚里士多德在称赞柏拉图的高贵时说:”柏拉图无疑是最高贵的,平庸的人对他连称赞的资格都没有,”   另外柏拉图有着很深的奴隶主思想,而且他根本看不起出身低贱的人.可以通过下面这件事看出:   有一个很穷的奴隶出身的学生拜访苏格拉底时说:”我很穷,什么都没有,我只能把我自己送给你.”苏格拉底回答说:”你难道不知道,你送我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吗?”还有几次,他的另一些学生告诉苏格拉底,这位穷学生的双亲不是雅典人.苏格拉底当时反问道:”怎么?难道这位最高贵的人的双亲必须是雅典人吗?”可见苏格拉底高尚的胸怀使他不会鄙夷任何一个高贵的人.可是这样的胸怀却不见柏拉图具有,因为柏拉图曾经因为看不起这个穷学生,而和他发生过矛盾.   柏拉图因为受苏的影响,完全抛弃了对诗歌的研究,而且不仅如此,他还不遗余力的攻击过荷马的史诗.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都非常热中于自己的公民义务,据说他参加过三次战争.而且还不顾性命的保护过他的一位朋友,一个将军.   在苏格拉底被处死以后,柏拉图也如 许多别的哲学家一样,从雅典逃出,投奔到麦加拉的欧几里 德那里。
论恐惧(草稿,修改后此帖可删...) 恐惧起源于主体对于危险的预期,因为那些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之物决不会引发恐惧.曾经有过心理学家把可以引发恐惧的事物做过简单的列举:"血 尸体 黑夜 刀剑和蛇等等..."然而不管这些事物表面上如何不同,我们通过简单的考察就可以看出:这些事物都对我们构成潜在的威胁.血和尸体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死亡的想象,而黑夜则具有一种未知的隐秘,凶杀犯罪无不是在这种隐秘下进行的.刀剑带来的伤害则更不必说了.蛇好象自上帝把人类赶出伊甸之后就一直和人类过不去 " 你 的 后 裔 和 女 人 的 后 裔 也 彼 此 为 仇 。 女 人 的 后 裔 要 伤 你 的 头 , 你 要 伤 他 的 脚 跟 。 "依次类推,其他可怕的事物之所以可怕,也只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构成威胁. 还有一种观点这样认为:恐惧起源于未知的神秘.这样的看法自然不无道理,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却不尽其然;法厄同向往着驾太阳车遨游太空,虽然无垠的太空之于他也是未知的神秘(我们且不管他后来"发愁的法厄同向下张望,看见陆地在他很远很远的地方,他脸色发白,心中害怕,两膝发软.");另外,堂吉诃德对于神秘的曼帖斯地洞似乎也不无兴致.这说明一些美好的神秘人们不仅不会恐惧,反而会很向往.还有一个更另人信服的证据:青年男子对与青年女性的神秘部分也是充满向往的,而且他会对此充满诗人般美好的想象(这当然不是说一些市侩型的男子,他们的变态的心理有一种极强的占有欲 这不仅不是爱,而且当他们的占有欲得不到满足后(或者轻易得到满足),他们反而会有一种恶毒的坏想法).可是在什么情况下神秘才变的可怕呢?我们把它们简单的列举出来,就像上面作出的那样."黑夜 死亡 深水等等..."这些都足以引发人们极大的恐惧.我们可以看出,死亡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黑夜好象确实隐藏着某种可怕之物,我们童年所接受的关于鬼怪的传说,更让我们对它有一种恐惧心理;深水处不仅对于我们陌生,而且我们好象知道其中生活着一些怪物,它们可以对我们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想象力确实是构成恐惧的一部分原因. 还有一个不得不解释的现象:我们对于神秘的事物似乎恐惧的更深一些.这是因为,那些神秘的东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而他们好象确实存在,以至于我们对他们没有任何抵御能力(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卡夫卡在地洞里对此有过描述:"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甚至当你知道的时候,你就已经死去了...此时与其说你在自己家中,毋宁说你是在它的家中."这就是对神秘事物无法抵御的最好的说明.这种恐惧多少是带有某重绝望的. 恐惧可以说对我们毫无益处,因为紧张能够使我们谨慎的面对危险,而恐惧因为搀杂着绝望的成分,它所做的反抗也只能是无意义的反抗.因为毫无希望了.可是恐惧是否有绝望的成分,我想可以有明确的证明:在我们发生恐惧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所要承受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法厄同如果得知自己可以轻易避开那场灾难,他就会镇定起来了.甚至兵士如果确认自己可以在战争中毫发无伤,那么他就会毫无畏惧了.以上足以说明,只有我们毫无希望避免的伤害,才会引发恐惧(如果有一种我们可以完全避免的伤害,那么它就对我们构不成任何危险或威胁). 因为人们的意志以及目的有所不同,人们的恐惧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恐惧主要和以下的心理因素相关:意志 目的以及使命感.普罗米修斯并不因为自己将要遭受永久的苦难而恐惧,因为他的意志是坚定的;一个自杀的人也并不因为死亡而产生太大的恐惧,因为死亡就是他的目的,他还会把死亡幻想的美好;光荣的使命感也可以减轻或者消除恐惧,阿喀琉斯因为他自己的光荣的使命而蔑视死亡,苏格拉底也因为人类最光荣 最伟大的事业而对死亡毫不在意(苏格拉底还有这样一种精神自慰:一个人对必然要来临的苦难而恐惧,岂不是可笑吗?).如此种种可以说明,我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恐惧,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有所作为.在战争中没有见过怕的要死的将领,悲剧中也没有英雄因为要经受死亡而两脚发颤. 一个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比别人更容易感到恐惧.因为他的环境使他明白:这伤害是随时会有的.因此他不得不时时警惕(趋乐避痛是人之本性),他的脑海不会忘记以往的伤害,这些伤害经过他的想象力加工,会时常的折磨他的心灵.
我的哲学(断章) 论哲学的任务 我们的时代对于哲学的态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哲学长久以来的漠不关心。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哲学,无须再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工夫。以至于现在的科学因为脱离了哲学的指导,变的高傲自大起来。现在自称为科学的那种东西不断的向哲学发出责难,就像我们寓言里的那个故事所说的那样,“由根所生出的叶子,却反过来嘲笑它的根”。科学家们比以前更关心一些空洞的理论。知道一个珀尔斯曼,这位“伟大”的理论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时间是否有箭头,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了”。还有一个霍金,研究宇宙“黑洞”的问题,但是且不谈此人影响如何之大,其研究结果却总不能让人有半点恭维。这些科学家像斯威夫特或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他们从事一些根本的研究,研究将大便还原为食物,从黄瓜里面提取阳光...”、“既然每一学问家都希望他们的学问能学有所用,这些科学家是否也希望,当他们研究出时间是否有向、或者黑洞问题以及将大便还原为食物之后,是否也想自己可以利用那些理论呼风唤雨呢?”——这却是我不能明白的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是关于对唯心主义的责难。一些自以为高明的唯物论者(我们姑且先这样称呼他们,因为他们自命为唯物论者;如果我们实际的称他们为“肤浅的腐儒”难免有用语粗诳之嫌,并且也会引起同类的学者的温和的攻击)这些唯物论者用的大多是形而上学——这种高贵的方法——它专门将整体的部分加以分割,然后再根据那片面的部分思考问题,就好像我们古代“盲人摸象”的成语所赞扬的那样,摸着尾巴的说大象是鞭子,摸到耳朵的则说大象是蒲扇。这种方法更多的出现在哲学上,我们对于唯心主义的态度就是例证。自从马克思向我们证明了唯物主义的伟大之后,那么我们对于唯心主义几乎是说尽了一切可能的坏话。甚至列宁在研究黑格尔这位伟大的辩证法大师时,也说过这样的话“...这一段说的极其晦涩难懂,但是,看来也有些活的东西...”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是它却反映了我们对待黑格尔的态度,即把他看成一个死的东西了。我们近代的学者们在对待哲学的态度上也企图和形而上学者串通一气,一旦有人向我们指出唯心主义的正确面之后,那我们便会大法其怒。这一心理源自我们对于马克思哲学的盲目信任,因为一切都已经在马克思那里证明完了,不仅是唯心主义,甚至哲学也不必向前发展了,我们只需要在马克思那里取现成的就可以了。这种教条主义的作风必须彻底给予清除。上面这段话虽然超出了论述的界限(对形而上学方法的批判)但却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时代对于哲学始终持莫然的态度。 另一方面我则有些不明白(相信大家也不会明白),我们的时代何以竟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假哲学占据了市场,并且博得了一些人的欢心,来攻击真正的哲学。更有一些人搬出一些科学上未经证明的空洞的理论,来反对真正的思辨哲学(吧里也有这种情况,譬如以“不守恒”对于“能量守恒”的非难——在此我不加以指明,以免落个众矢之的下场)。他们无比骄傲的宣布说:“哲学的思考毫无意义,真正有价值的是科学!”我想这话说的真是无理之极,他们对于哲学的观点还有许多没有理清,但对于哲学却自以为得出了许多新的东西。就好象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不认识的东西大发议论一样,这种做法多少是带有些讽刺意味的。哲学在他们眼中好象只是些腐儒们用来排遣寂寞的一种无聊的形式。其实持这种看法的人才是最无聊的,他们自以为认清了哲学,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以不知为知。这不仅是个人修养上的问题,更是无知所造成的结果。对于这种人我们先不必理睬——他们还不值得理睬——我们只消指出哲学所创造的价值,那么这些人的说法(还说不上是什么见解)就不值一提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知识,归根结底莫不是建立在哲学之上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哲学才是唯一真的知识,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础。我不想对此多说什么,除非我们想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否则我们是不会抛弃哲学的。
柏拉图 柏拉图(∏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他出生于雅典,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了完备的教育。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穆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两次赴西西里岛企图实现政治抱负,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高龄去世。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三人对古希腊以及后来的西方思想和文明有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论柏拉图 选自<哲学史讲演录>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这一段讲的是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 甲、柏拉图  柏拉图也属于苏格拉底学派。他是苏格拉底最著名的朋友和门徒。他把握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原则的全部真理,这原则认本质是在意识里,认本质为意识的本质。这就是说,绝对是在思想里面,并且一切实在都是思想——并不是片面的思想,或者是坏的唯心论所了解的思想,依照坏的唯心论的说法,思想又重新站到一边,被认为是意识着的思想,而与实在相对立——,而乃是指这个意义的思想:在一个统一里,思想既是思维,也是实在,它就是概念同它的实在性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换言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整体的理念。苏格拉底把自觉的思想的权利提高为原则,而柏拉图则把思想这种仅仅抽象的权利扩张到科学的领域里。他放弃了苏格拉底认独立自在的思想为自觉的意志之本质和目的的狭隘观点,而进一步认这种思想为宇宙的本质。他曾经扩大了苏格拉底的原则,并且发展了解释和推演这原则的方式,虽说他的发挥未必完全是科学的。  柏拉图的著作,无疑地是命运从古代给我们保存下来的最美的礼物之一。但是,他的哲学,在他的著作里,并没有特别用系统的形式发表出来,因此,要阐述他的哲学,困难主要不在他的哲学本身,而在于在不同的时代,他的哲学曾被加以不同的解释,特别是在近代,经过许多笨拙的人,从多方面去摸索过,他们或者是把他们自己的粗糙的观念带进他的著作里面,不能够对于精神的事物给予精神的解释;或者是把事实上不属于哲学本身、而只是属于想像方式的材料,当作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最值得重视的东西。但是真正讲来,只有对于哲学的无知,才加重了理解柏拉图哲学的困难。
论柏拉图 哲学起源于古希腊,而在希腊众多的哲人当中,柏拉图无疑是优秀的一位,哲学史上的导师人物.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且是苏最得意的门生;他几乎把握了苏的哲学中全部的真理.柏拉图的父亲是阿里斯同,母亲是伯里克条尼,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的后裔.柏拉图出生于这样的高贵世家,自然会受到最先进的教育.据说柏拉图原来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其中最著名的是下面几首:”  我的阿斯特尔仰望繁星,  我岂不是那诸天,  以千万只眼睛凝视着你?”还有:”   我是苹果,爱你的人把它抛给你   ...如果你也爱我,那么就把它接了   让我享受你的童贞...   如果你不爱我,   那么你就捧着它,看它如何急速的枯萎吧!”还有就是:”阿里斯同照耀众生有如繁星,      如今故去,有如昏星烛照亡灵.”他还为自己写过墓志铭,见传记作家为他立的传里.  柏拉图的一生都是高贵的,这在他的那位伟大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那里可以得到证明.因为亚里士多德在称赞柏拉图的高贵时说:”柏拉图无疑是最高贵的,平庸的人对他连称赞的资格都没有,”  另外柏拉图有着很深的奴隶主思想,而且他根本看不起出身低贱的人.可以通过下面这件事看出:  有一个很穷的奴隶出身的学生拜访苏格拉底时说:”我很穷,什么都没有,我只能把我自己送给你.”苏格拉底回答说:”你难道不知道,你送我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吗?”还有几次,他的另一些学生告诉苏格拉底,这位穷学生的双亲不是雅典人.苏格拉底当时反问道:”怎么?难道这位最高贵的人的双亲必须是雅典人吗?”可见苏格拉底高尚的胸怀使他不会鄙夷任何一个高贵的人.可是这样的胸怀却不见柏拉图具有,因为柏拉图曾经因为看不起这个穷学生,而和他发生过矛盾.  柏拉图因为受苏的影响,完全抛弃了对诗歌的研究,而且不仅如此,他还不遗余力的攻击过荷马的史诗.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都非常热中于自己的公民义务,据说他参加过三次战争.而且还不顾性命的保护过他的一位朋友,一个将军.  在苏格拉底被处死以后,柏拉图也如许多别的哲学家一样,从雅典逃出,投奔到麦加拉的欧几里德那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