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骁将李如松
一代骁将李如松
关注数: 29
粉丝数: 588
发帖数: 19,392
关注贴吧数: 112
敢问复合弓到底能不能破甲? 如题
修改完descr_strat文件后,开始菜单里的“胜利条件”文字描述不见了 我今天修改条顿悲歌的国家全开,descr_strat改完后选国家的页面里“胜利条件”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文字描述不见了~~~~~~~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能改回来吗、
求明代自制的各个型号佛郎机图片 从来没讲过马上佛郎机,也没见过双人扛的小号佛郎机,请问谁有可以用来参考的资料?
忽然发现个问题,日军貌似显有持盾的啊...... 为啥米啊?求科普
谁能仔细给我讲解一下西班牙方阵的使用方法?在下感激不尽。 只知道最简单的火枪在前,方阵在后。 具体整个队伍怎么行进,各个方阵之间怎样协同;侧翼后方怎样保护,骑兵怎样运用,一概不知......
敢问“木制大骑枪”这玩意是什么时候彻底消失的? 如题
难道一群轻骑兵就能冲垮一群重步兵么???? 我军装备最精良的米兰板甲,手持盾牌和长剑,以最严整之队形应对轻骑兵的正面突击,为什么还是被冲垮了????对面可是全欧洲装备最烂的轻骑兵,除了长矛外啥子甲都没穿啊!!
吧里有没有玩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 最近玩中2,感觉中2里的欧洲冲锋骑兵强的不符合史实啊!只要操作好个个都能像近代骑兵那样整队、反复冲锋。 另外板甲部队可以被垃圾弓箭手射死,太不符合常理了。
欧洲近代列兵是否仍装备胸甲? 如题
敢问轻装非投射肉搏步兵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 长矛方阵里的矛兵除外。 这个兵种是不是属于废柴兵种啊?
沙鲁大帝的经典语录——摘抄一二以供大家学习膜拜~~~~ 一楼百度
戚家军是否可以近似的看做另外一种形式的长矛方阵? 从历史记载来看,戚继光除了冷兵器鸳鸯阵外还专门训练过一批鸟铳手。在精锐冷兵器部队和精锐火器部队的联合搭配下,戚家军才算是真正成型。我们是否可以将戚家军特殊的战斗编制看作是一种“东方式长矛方阵”呢?
关于“神马”的...... 我发现吧里好多人说话时总喜欢带个词——“神马”,敢问这个“神马”指的是啥? 是一种兵器?一种坐骑?一种马用甲?还是指内燃机?
看完致命武士后发觉明军明显缺乏破甲类远程武器啊 无论是三眼铳还是火箭筒,都明显是对付轻甲乃至无甲敌人的火力密集型武器。也就佛郎机系列轻炮对重甲敌人有点威胁,其他的都够呛。而且佛郎机轻炮的笨重又决定了他必将被火绳枪淘汰。看来明军火器发展朝密集火力倾斜跟当时的主要敌人多半无甲有关啊~~~~
如果人的反应神经能获得彻底的改造,战场是否会重回冷兵器时代呢? 如题 PS:纯YY
关于三眼铳的一点个人看法以及明军针对后金军的战术问题 额,这图没弄好,将就着看吧。 明北军使用的基本火器配置是三眼铳,这个没有争议,争议之处在于三眼铳这玩意究竟是不是渣。现在普遍看法是三眼铳是垃圾,不如换鸟铳。但我们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明军士兵不是没有人使用鸟铳。只能说是在使用鸟铳的同时,三眼铳仍然有人在用。而且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持三眼铳的明军士兵还配备有腰刀,可见三眼铳并没有被当成“锤子”使用。 曾有文章说,明北军士兵用火铳多不瞄准。即使是用精度高的“鸟铳”,也会把好几把鸟铳“捆绑起来”当三眼铳使用。初时觉得非常可笑,但后来发觉似乎并非如此。古代北方军面对的几乎都是“全骑兵”组合的敌人,这种组合一旦对步兵发起密集型冲锋,“瞄准”这种举动显然不如堆叠火力密度重要。因为在火绳枪时代,三排轮射战术尚不足以挡住骑兵冲锋。 另外,三眼铳的型号各不相同,并非所有三眼铳的威力射程都一样。有些小号三眼铳,铳身仅长于张开的手掌,有效射程也只有5、6米远。而型号较大的三眼铳(以图中为例),铳身长约三个手掌,有效射程则可达30米。 换言之,明北军之所以在拥有鸟铳的情况下仍不抛弃三眼铳,目的是为了补充鸟铳火力上的不足,并非“抱残守缺”那么简单。 明军的火力体系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种火力体系却无法发挥出他的有效杀伤力。在明清野战中,满清的骑兵冲锋仍然对明军拥有碾压级的优势。这一方面是受当时火器发展的局限(远程火力尚不足以决定战争胜负),另一方面则跟明军的士兵素质有关。 火器手这玩意,虽然不需要像弓箭手那样长时间训练即可成军,但必要的训练量还是得有的。尤其是对火器有效射程的掌握,更加不可缺少。史载明军的火器手常常在射程外就开始乱放枪,等到后金军真的进入射程时反而“弹尽”(这一现象到民国时期仍然存在)。下放枪命令的军官固然有责任,但士兵自身素质的不足也异常明显,这恐怕跟萨尔浒之战的失败有着间接的联系。 萨尔浒之战中的明军部队,是三大征过程中经验丰富战斗力较强的一支雄师,他们的战斗力和萨尔浒之战后辽东临时补充征调的“军队”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但错误的战略指挥和后金军准确的情报掌握,都使得这场本该胜利的战斗变成了败仗。对于明朝来讲,损失“十万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损失十万久经战阵的精锐。萨尔浒之后,明军再也无力通过野战反攻后金,进攻的主动权由此落入了后金军手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知陆游的子孙祭了没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人陆游死前留下的千古绝唱。 不知他的后人在皇明汉军收复中原,克复燕云后,可曾在祭祀中将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他。 有皇明在,陆游可明目矣!
一个疑问——为何极端冲锋骑兵出现在欧洲? 最近玩中世纪2,发觉专业的冲锋骑兵几乎都集中在西欧国家。东方只有蒙古的“枪骑兵”手持骑枪(但是武装得还是远不如西欧),虽然也有其他种类的重装骑兵但是大多没有西欧冲锋骑兵那么“纯粹”(为了冲锋而冲锋,各个手提沉重骑枪)。看同时期的远东,虽然也都有重装骑兵存在,但对骑兵冲突的重视程度一样远不如欧洲。虽然东方重骑兵也佩戴长矛,但是很少看见他们手持好几米长的大“骑枪”。 世界上似乎只有欧洲的几个基督教国家喜欢玩“骑枪”,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是不是跟西欧普遍没有“骑射手”有关呢?
全战系列为什么不出东亚篇呢?连幕府将军都出了啊...... 中国的话,战国时代,唐代,宋代,明代都可以拿来当素材啊 尤其是战国时代和宋代,多个政权并立,兵种也各有特色,素材非常充分啊! 结果弄得只能咱们中国人自己做MOD,做出来的MOD还只能侵略欧洲......
汉唐宋明本一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汉唐宋明本一家,诸位何苦争高下? 没有汉,何来唐?没有唐,何来宋?没有宋,何来明? 当初明太祖建国金陵那会儿,谋士们向他提出的最重要一条建议就是恢复唐宋之制度。宋代最受士大夫们推崇的伟人圣君就是唐太宗。 我们不应该受到某些不良分子的挑拨,割裂地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国历史上没有最好的朝代,只有经济制度不断超前发展的朝代。没有隋唐创造科举制度,何来宋明科举制度的繁盛呢?没有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何来明代的内阁制度?现在大家说唐朝好,我不反对。但大家一定要用唐朝去比较宋明,就显然是关公战秦琼——没有可比性!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