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骁将李如松 一代骁将李如松
关注数: 29 粉丝数: 588 发帖数: 19,392 关注贴吧数: 112
对1405帝国争锋中明军的一些设计意见! 1.明军的名字太龙套 像五军营左哨,五军营右哨,五军营中军这种名字一定要改。 重步兵之类的名字千万不要出现在游戏中,这方面实在考证不到可以参考明中后期史料中的称谓!(如戚继光书中的“明军杀手”等) 2.建议把近卫军分出来做 除了京营边军外,锦衣卫组成的大汉将军卫队等装备华丽名字拉风的部队建议加进去 服装可以参考万历时代的画作(如《出警入图》) 3.宋代盔甲的样式在明代边军中已经不再流行 明代边军盔甲基本上都是布面甲和罩甲,这方面相关书籍如《武备志》等书,以及《平番得胜图》等画作 既然是以永乐手下的京军和边军为主力,就千万不要拿南军盔甲或者宋代盔甲滥竽充数 4.明代骑兵战术偏向轻巧灵活的轻骑兵战术 所以穿着全装马凯到处跑的骑兵还是别来了,现在有据可查的只有一套保护马匹面部和颈部的皮质马甲 尚无任何证据证明明军骑兵大批装备过全装马凯!三千营的主力应当是蒙古轻装雇佣兵 5.火器威力过分夸张 早期火门枪射程近威力小,主要作用是心理震撼而非杀伤敌人! 6.连弩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其威力可靠 所以不要做出变态的连弩了 明代早期倒是还有神臂弩,洪武年间还有制造神臂弩的记载 7.长枪兵的枪长太短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开始使用超长枪战术的时代 嘉靖年间定制的长枪长度就已经超过了4米 换言之超长枪部队布的是矛墙而非刺猬阵 8.戟兵是单面开的!双面开的戟不是实战兵器! 没有钩镰枪!没有骨朵!没有关二哥骑兵! 9.没有民兵! 10.总而言之做得不像明军更像宋军!
转载某弯弯学者的文章 其实我开始怀疑16~17世纪的欧洲军事**成效如何.虽然frey Parker等学者认为16~17世纪的欧洲军事**让西方军队不同以往,是近代化军队的开端.但你看这次1663年荷兰人的复仇,波特知道郑军有3倍军队时(如果算上水手,就是3千对1万),也不敢寻求野战,况且最后知道守军只有5000,兵力只有1倍多,还是不敢野战.最后打嘴炮了事.更别说凤尾柜城或热兰遮城,他们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更不敢出城决战,只能龟在城内,打攻防战. 所以,欧洲军事**带来的军事素质提升,是否能让战力数倍於非西方强权,我开始怀疑了 进来亚州海域的欧洲人没有想像中的那麽强大,我们对欧州海外冒险家的印象,大概是因为在中南美州狭着病毒的威力太大的关系,让大家很容易忽略,其实在他们有能力开始在半岛与大陆「干涉内政」之前,基本上都是很辛苦的,看下面这些数字就知道了.....。西班牙人与苏禄、民答那娥的苏丹国断断续续从1500年代打到1880年代(1898年,西班牙退出菲律宾...),你看现在那边还是信伊斯兰就知道他们没有胜利过.一般通称Spanish-Moro冲突(西班牙跟葡萄牙人也叫东印度地区的伊斯兰教徒摩尔人....)。葡萄牙人则从印度果阿进军麻六甲苏丹国,从1511打到1526,足足打了十五年,也只是让麻六甲大苏丹国解组成很多小苏丹国,看柔佛苏丹到现在还在....,就是柔佛苏丹引进荷兰人的,至於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也花了一个多世纪才摆平各大势力----理论上的;包括亚齐,巴厘岛,龙目岛和婆罗洲很长一段时间是独立的,而各地部落也是叛服无常,巴厘岛大概是在1849,婆罗州的兰芳共和国是在1884,龙目岛则是在1894年成为荷属东印度一员,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