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instein
ImEinstein
我真的不懂数学~~
关注数: 233
粉丝数: 1,914
发帖数: 39,277
关注贴吧数: 83
你萌说,单身20多年的女生,会不会本身就不想谈恋爱? RT,而且很单纯,各种天然呆,各种卖萌。有点路痴,在学校附近都能迷路。。 吧里有些男生不是有那个啥情节嘛,严重的不是连有过恋爱经历的都介意吗,可是真正碰到完全没有感情经历的,他萌追得到么?我怎么感觉有点经历的反而会比完全没有的好追? 鉴于我记得吧里有知道我真实身份以及我说的人的真实身份的人,所以如果这个帖子太火了我就删了不然就让它沉下去好了
昨天听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RT,和我妈聊天,我妈说最近听别人说有个认识的人也是在美国,50多岁了,已经拿到终身教职,好像也是学数学但是至今未婚然后据说40多岁的时候和一个中国女人有过一段婚姻史,据说是女的追的他但是呢,结婚过来女的到了美国这边马上就闹离婚,于是就离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和我妈分析估计是想借结婚入籍,因为男的当时已经入籍了 然后麻麻跟我嗦,泥以后不要变成则样啊 所以麻麻对谈恋爱的态度都变了,我记得出国之前是让我好好学习,恋爱的事再说,现在的口气是遇到合适的就谈了吧
破学校口语考试就是矫情。。 Although your lesson was well-planned and prepared, the raters did not feel that you demonstratedadequate English proficiency during the test. I am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you did not pass the InteractivePerformance Test. Therefore you cannot yet be certified as fluent in English in accordance with theUniversity's "Procedur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English Fluency of UndergraduateInstructional Personnel" available in the Handbook for Faculty and Academic Administrators(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rovost.upenn.edu%2Fpolicies%2Ffaculty-handbook&urlrefer=71f430b411b552d3d805e487ceefe9f5). We hope that the following remarks will give youan idea of what to concentrate on to ensure success in the future. The raters agreed that your overall language use was often intelligible and somewhat effective. However,listener effort was required because of the factors listed below: Though your pacing was good, some key words were hard to understand due to missing word stress(Topology) or due to inaccuracy in sentence-level stress and pausing. Additionally, some wordendings were missing. While the range of topic-specific vocabulary demonstrated was sufficient, the range of generalvocabulary was not always effective for communication, particularly when it was necessary toparaphrase core ideas. Cohesive devices were inappropriate mak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unclear, and there wasonly a moderate use of other linguistic cues to support main points. Comprehension checks were not always adequate, and responses to questions were not alwaysappropriate or complete, even after negotiation. 特么的老纸当个数学TA卡那么严干嘛。。我又不是真要教课,只是给本科生批批作业,答答疑而已。。这考试特么的都是英语系的人评分,给你萌讲数学你萌听不懂,怪我咯。。连本人办公室室友都说 You speak so fluently, why don't they let you pass? 常青藤比格就是高,老纸在Berkeley的同学,那边的口语考试都是马马虎虎给过了(因为他们缺人教课)。。这边这么认真干嘛。。 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本人7月份的机票取消,导致我决定5月份就回国,因为6月22号要到学校参加英语培训。。培训到8月14号。。真是日♂了♂狗♂了。。
擦擦擦,口语考试没过 真是日了狗了。。
有理想≠中二 最近吧里节奏不太对啊,20几岁的年轻人谈什么理想谈什么现实,我们还是讨论下今天晚上吃什么以及暑假去哪里玩的问题吧
酒吧的观点是外在条件和最终结果是一对一的函数关系 RT,好像给个什么样的条件就能输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好像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GPA+其他外在条件就能决定以后的去向和待遇。 其实这个看法是不成立的。首先并不是人的所有方面的优点都能量化,其次现实也不是一一对应那么简单。酒吧吧友大概很多人都死活不能接受两个看上去条件差不多的人结果怎么差那么远,甚至有时候条件更好的反而看上去出路更差。 所以有时候真的就是看“运气”二字啊。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根本就不是确定性的,很多时候就是随机的,混沌的。我反正不相信“仅凭自己的能力和关系就可以达到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
北美留学生里面大概没多少比低年级数学PhD轻松的了 RT,本PhD本学期只有一门考试,一门做pre,其余的课通通不用考试。一年级的课还有final,研究生二年级以上的课,很多都是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每人一个A。上课真心就是学东西的,不是刷绩点的 不过下学期开始要做TA要准备qual了会累一点,但大概也不会比又要上课又要实习期末还得通宵的ms以及天天泡实验室的实验学科PhD累 不说了,今天中午代数老师请吃饭呢,马上要过去了
【脑洞大开】如果出轨会对人的信用记录造成影响 RT,如果一个人因为婚姻出轨而不能贷款买车买房,他是否还敢冒风险出轨? 看吧友帖子有感。个人认为,婚姻中出轨当然是错的,但错的地方在于违背契约,在于不诚信——婚姻本来就是一种契约。而且出轨这种事情似乎也有违反婚姻法的嫌疑。 至于恋爱过程中劈腿的行为,你可以说不道德,可以说TA是人渣,但首先恋爱关系不是法定夫妻关系,劈腿也没有法律责任,这个事情显然没有婚姻出轨那么严重。把这两个事情类比,进而强行推广到女性守贞的问题,看上去好像是没什么逻辑的。——况且出轨也是两边都有可能出嘛
〔转〕元素周期表错了?Nature新论文引发争议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ncailiao.com%2Fhtml%2Fweizixun%2Fxianjinjiegoucailiao%2F2015%2F0417%2F3435.html&urlrefer=641b5c3d01aec448ffd0a3a3d8dcfa49 吧里的伪化蛤们怎么看?重新绘制元素周期表能不能拯救伪化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学数学做学术确实是hard mode 但是吧里能理解并切身体会学术界之艰难的就那么几个人,他们的观点看法我都是尊重的。其他人不过跟风黑,观点不值一提。 大概很多人对学数学的印象还是“毕业没饭吃”吧,大概还是国内屌丝数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刻板印象吧。 其实小王子吹数学也不过是对吧里吹其他专业的反击而已。吹其他专业的难道就客观么?贴的数据就真实全面么?既然自己做不到绝对正确,凭什么要求别人的论据没有一点瑕疵? 酒吧黑吹喷是特色风气,小王子不过带起一波节奏而已。我也没见他在一亩三分地上狂吹数学啊?也没见他在未名bbs上狂吹数学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已。 当然我也觉得重复发帖有点过了,刷屏也不太好,就这样适可而止吧。
论贴吧为何肤浅言论居多 第一,发帖和回复都要求及时性,一个帖子几分钟就发出来了,未经深思熟虑。 第二,纯粹以最后回复时间排序的顶贴制度,以及帖子内容不允许修改。这就导致有些人认真发的帖子没有足够的时间被大家看到,以及没办法对自己的帖子和回复进行修改和补充(像知乎那样)。有人会说吧主可以置顶帖子,但我的经验是置顶的帖子反而没人看。 第三,用户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劣币驱逐良币。 其实觉得贴吧在有人回复帖子的时候可以不要单纯把帖子顶起来,而是简要介绍下最新回复内容。每次看新回复都要点进去才能看。这就导致回复的关注度远低于主贴内容的关注度。所以大家才会拼命发帖来重复宣传自己的看法,造成水贴泛滥。
其实“因为智商不够而不敢读某专业”是个伪命题 RT,大家也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专业但是难道学CS就不需要智商吗?我好歹也在软院待过一年,知道要写出一个能跑的程序多么不容易。 CS的算法,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之类的东西,难道不需要智商?为什么酒吧还是这么鼓吹CS呢?怎么没人说“智商不够,不敢读CS”呢? 其实吧,不喜欢一个专业,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没兴趣,另一个是没钱途。很多情况下第二个原因比第一个原因更重要
不知酒吧众友对 卡门 怎么看? RT,始乱终弃,勾引了帅哥又移情别恋,按照酒吧某些吧友的标准必然是破鞋绿茶婊了吧最后被前男友杀死,大概也让很多男吧友大快吧
昨天听讲座听到的趣事 说是有一个大致可分类为组合的数学问题,刚提出来的时候大家认为非常难,包括Terence Tao在内的两位菲尔兹奖和其他数学家搞了几十年没搞出来。然后一个学计算机的研究生写了一篇两页的paper搞出来了 然后主讲人花了十几分钟时间写了两黑板为我们展示证明。过程并不难,任何学过有限域的数学本科生和计算机本科生应该都能看懂
你们觉得5年时间很长么?你们真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人生的方向么? RT,酒吧似乎总有种“年轻崇拜”的趋势,好像年轻的时候做成某件事情就很牛逼(比如说跳级之类的),好像比别人领先一点点就能领先一辈子。所以会那么看重高考分数,本科学校档次,不愿意面对长大以后重新洗牌的现实,不愿意正视人也可以后来居上的事实。所以也不愿意投入时间成本,而更愿意“投机”,总是希望靠小聪明博取优势,而看不起踏踏实实的努力。 附我非常敬佩的一位知友&数学同行的一句话:There is no reason that someone who finished a subject ahead of other people would nessarily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 comparing to his/her colleagues. In mathematics only depth matters, sheer speed means almost nothing. 做得快其实没什么可吹嘘的,做得深才代表真正的实力。
其实我觉得国内做学术最好待的地方是中科院 RT,我见过一个科院的数学教授,受邀请来复旦讲过一个礼拜课。后来他主动请我们吃饭,然后聊天时候说到虽然科院地点在北京,但是他常年住在深圳。平时也不用上课,研究生也没带几个。那一年有个研究生想找他做导师,他还专门从深圳跑回去北京一趟。而且科院经费也多,暑假的时候他自己在自己家乡(他是舟山人)以中科院的名义办了个学术会议,还邀请我们几个本科生去参加。然后除了开会以外,专门抽了一天时间出去玩,出海捕鱼然后做着吃。我们几个本科生的住宿费用,餐饮费用都是活动方(也就是他本人)负责报销的,住的地方似乎也是星级酒店,风景挺好的。 不过这种事情我这种学术屌丝也就想想而已了。想在中科院找教职估计难度不亚于美国前20学校找教职,作为国内最顶级的科研机构,科院完全可以对申请者提出最高的要求。。
本PhD觉得以后留北美无望了。。 RT,北美教职太困难了,而且华人男性还是减分项啊摔。。华人数学厉害的结果就是自相残杀啊摔。。你再厉害,人家也不加名额啊。。 这5年首先得PhD能毕业,然后希望运气好能在美国拿到一到两轮postdoc,然后回国找教职,希望到时候国内教职市场还没被海归挤爆。。或者去个相对轻松一点的地方,比如澳大利亚之类的?不了解。反正学术上也没太大追求,先能活下来再说。。 至于说转行什么的,转行也没那么容易啊。。在美国业界找工作起码你得英语好吧,或者你是个码农吧。。一学长也是跟我说在学校待了这么多年,估计都不适应公司的环境了。。
美国前20学校数学教授相当于国内院士水平,你萌资不资词? 据说没发过四大,引用量没上百,在美帝没希望评full professor。按照这个标准,北清华五一大半数学教授得撤掉 有人说国内学校也有牛人。不错,确实是有牛人,不过这些牛人都是点状分布的,一个系很大程度就靠几个牛人支撑起来。国内前几名的学校,每个学校数学系都能举出两三个引以为豪的特征人物。但是国外不是这样。我发现国外好学校数学系根本没有“特征人物”。国外的牛人是片状分布的。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多,范围广,做什么的都有,不像国内,80%的人做PDE。。 而且感觉国外的教授跟谦逊,跟学生交流很有耐心。国内教授,说不好听,很多有点“大牌”的感觉。刚看到吧里那个院士出身的帖子,有人觉得学生根本没资格选院士,其实何必这样想呢?导师学生本来就应该相互选择。没资格选只能说明一件事——根本没得选,系里就这么几个院士,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由不得你 国外就不像这个样子。师生比例相对低一些,有时候甚至是老师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意向的,学生主动咨询,老师也一般很热情,很坦诚。 总之就是黑一黑国内学校再吹一吹国外。至少基础学科,能出的尽量出吧,选择优势真不是大一点点
你萌对天津师范大学到伯克利做访问学者怎么看? RT,前几天有个人到本系做讲座,网页上写的是伯克利,但是我问伯克利的同学说没见过这人。然后讲座的时候放ppt,第一页赫然出现的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简直把我吓cry了。。当时还以为是伯克利毕业去这学校任教的人。。 刚才查了一下,是在伯克利的访问学者,难怪我同学没见过。而且我到现在也只知道他的名字拼音不知道名字是啥,因为谷歌百度都搜不出来。。 PS:他是受本系教授邀请来做讲座的,看来美国教授也不在乎学历什么的嘛,只要对你做的东西感兴趣就真的有可能请你来做讲座呢~
本辣鸡,本周五,要考English speak test 上次考,因为话筒,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静音了,所以没录我的声音。所以寒假我才能到加州和国立蛤宝哥哥老学长愉快地玩耍。 这次你萌有什么要说的嘛?
也谈谈竞赛 我中学时候没有系统搞过竞赛培训,数学、化学、生物3个省二,其中化学和生物是老师为了拉人让我参加的,看了一两个月的样子,结果考得比本校其余专门搞化生竞赛的同学都好。从侧面说明我母校竞赛培训搞得有多腊鸡 上大学之后,年级越大,学的东西越多,就越觉得中学竞赛这种事情无所谓。我们这一届数院,最后搞纯数的同学,国内+国外全部大概十几个人,拿过省一的也就一半左右,而且也不是前一半。正所谓大浪淘沙,谁真正适合学数学,谁是真对数学感兴趣,而谁又是对学数学能够带来的其他东西感兴趣,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就我个人观点,数学竞赛,冬令营金牌、国家集训队级别的学生,算是智力和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比其他学生有明显优势;而冬令营铜牌和普通省一,在数学能力方面,和通过高考考入北清华五数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其实差不了多少。数学竞赛其实是可以系统训练出来的,同一个人,自由散漫地学2年竞赛,和在竞赛名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搞2年竞赛,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而数学竞赛为什么和本科数学学习并没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在于数学竞赛本身的范围仍然局限在初等数学的各种技巧,知识深度和广度均远远不够。 数学竞赛的内容,组合/图论这一块算是最有用的,这一部分可以算是组合数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初等数论、不等式之类的内容也有点用,平面几何是纯粹的智力竞赛和熟练度竞赛,对本科后续学习基本无作用。至于其他很多题目都是出题者为了体现技巧性凑出来的,凑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数学题,而不是数学,数学本身其实是很“自然”的东西。 大学四年过去,有人仍然是竞赛一等奖/高考状元,而有人则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层次。竞赛生其实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认识清华数学系一位学生,高中开始看调和分析(属于高年级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内容),这才是真正既有眼界又有能力的学生,大概也才是数学界真正需要的人才
你萌怎么看待Princeton数学本申到UPenn math ? RT,看了下今年prospective grad students的名单,有普林本的,有芝加哥本的,有哥大本的,总共居然有13个,不知道能来多少个~ 上面说的是会来campus visit的,有两个中国人但都是美本;此外应该还有大陆或者其他地区的offer,但是因为不在美国所以这两天不会来学校参观。
Nash居然拿到阿贝尔奖了。。 说实话我觉得他属于名气>实力的那一类人,比如Steven Hawking。。
大师一定要出名? 最近在吧里又看到“中国最近多少多少年没有出世界一流大师”的言论。其实我想说,就算出了世界一流的人才,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菲尔兹奖算是数学界最高奖项了吧,可是吧里有谁能随口报出两位数的菲尔兹获奖者名单么?我知道这是强人所难,因为我都做不到。。就算数学比较小众,很多人或许没听过菲奖,ok,那就换成诺奖,谁能不搜索列举出近5年诺奖科学奖名单?国人天天哀叹中国人拿不了诺奖,可是对于真正的诺奖得主,又有多少人了解呢?诺奖对很多人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一个民族自尊或者自卑的代号。 其实大师出不出名,还真不一定跟他的学术成就有关。主要是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成果,然后在对的宣传时点被大力宣传。比如说陈景润,当时正值造神年代,每个专业都需要一个榜样,于是陈景润成了数学家的代名词,于是时至今日大部分中国人想到数学家的第一印象还是陈景润。其实同时代的数学家也并非只有陈,华东师大的肖刚教授可谓中国代数几何学派的开山鼻祖,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可谓最起码不逊色于陈,但是就是没多少人知道,甚至于在数学专业学生内部,如果不是做代数几何也没什么人听过。只能说是可叹了。
今天系里搞了个department review RT,具体过程就是几个外校(包括Princeton, UCSD,etc.)的数学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召集本系所有研究生组织了一次谈话,调查大家对本校数学系的总体评价。这个事情不常见,大概5年一次,系里也比较重视,发了3,4次邮件让我们一定要去参加。 谈话过程大约45分钟。交流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教授们问qual的难度如何,历年淘汰的人数,好像也问了job market的情况;然后问导师好不好找,导师会不会给学生问题做,以及系里是否鼓励学生出去参加学术会议。谈到这里,有几个研究生学长表示系里没有专门的报销旅费的资金。。 然后又谈到了教学的问题。教授们问大家对当助教的感觉如何,然后又问我们自己上的课的情况。有学长表示感觉学校方面重视本科教育甚于研究生。给本科生开的课增加了,给研究生开的课却减少了,一些过去能开的研究生课由于人手不够没法开了。大家都对这一点有点不满。然后又谈到系里最近搞的一个active learning的事情,也是本科生教学方面的问题。这方面有些矛盾,包括为了给active learning腾出活动室而把数学系图书馆的1/3给拆掉的事情。。大家普遍对这个新搞的东西不满,觉得流于形式,不过也有2,3个学长觉得这个事情还不错的。 总的来说交流还是比较坦诚顺畅的,也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个review估计对本系的声誉有影响,可能也会影响到US News排名之类的事情,系里也比较重视。然后这个review是外校的委员会搞的,本系自己也搞过几次review,主要是系主任找研究生们谈话,了解情况,反馈信息。 在这边待了大半年,感觉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对待学生的态度还是很不一样的。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的差别,不仅仅是师资力量、科研实力方面的差距,更是系统性的、理念性的差距。这边的学校,是真正的教授治校,是真正的关注教学(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和学生。感觉在这边受到的系里的关注和关心,是在国内所不能比的。我还只是这边的一个研究生,本质上相当于半个打工者;本科生享受的资源显然更丰富。我想这也是国外高校能吸引到这么多校友捐赠的重要原因吧,毕竟学生对学校有真正的认同感啊
其实考研本来可以成为比较好的选拔方式的 就是现在太畸形了,专业课考察范围不够,辣鸡英语和政治科目拖分。太不合理。我也理解保研可能会有内幕,但考研的方式简直比保研还不合理。 真要改革的话,就对考研科目全面改革,专业课必须包含大一到大四的所有专业必修课,不出考纲,只出参考书目,但同一课程可推荐多本参考书目。考题可在给定课程范围内任意发挥。科目分数按比例加权,权重为:专业课70%,英语25%,政治5%。 这么一改估计4年考研的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了,反倒是原来好学校有资格保研的本科生更有可能考高分。本科教育,生源差异造成的本科学习情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有考研体系却通过重点考察低年级专业课内容来磨平这种差异,然后通过辣鸡英语和政治科目拉分,实在违背初衷,也不利于导师真正选拔自己想要的学生。
〔水〕说说本PhD作息 在吧里看到有人调查睡眠时间的。本辣鸡属于对睡眠要求高的,理想情况8小时以上,低于这个阈值白天上课就犯困不知道是不是精力不行。。 正常的一天,上午9点起床,10点半上课上到12点,12点到1点半吃饭休息,1点半到4点半上课,中间没有一分钟休息,4点半之后可能有seminar,本人一般都喜欢去seminar凑凑热闹,这样一般5点或者6点去吃晚饭,吃完以后就困得不行了马上回家睡会然后晚上11点半到12点躺床上,但通常睡不着,所以你萌有时候可以在你萌的下午2,3点还看到我在回帖子= =。。 美帝这个上课时间是有点奇葩,他不像国内,上午第一节课是9点开始的(我这学期的课都是第二节才开始也就是10点半开始),然后一节课上一个半小时,最后一节课似乎是4点半开到6点。然后晚上一般不开课,估计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但是他12点到1点半的时间段其实是排课的,但这个时间段的课我基本不敢选,要选了我不仅没时间午睡连午饭都没得吃了。。外国人就不怕长期不吃午饭对胃不好么。。外国人也没有课间休息的概念,两节课之间是紧密衔接的,也就是说你上一节课一点半刚下课,下一节课马上就开始,你得马上赶到另一个教室。。 然后本人周一到周四都是10:30-12:00,1:30-4:30(or 5:30 or later)的节奏,周五没课,所以整体看上去似乎比国内开课时间少不过还是很累啊感觉精力不够T.T.. 不说了,午睡去其实午睡前不应该发这么个帖子的,脑子又兴奋了肯定睡不着= =。。睡觉前半个小时都不应该接触电子产品的才对,sigh..
到了该买回国机票的季节了,真纠结。。 我应该是7月份回国,8月份回学校,在国内大概待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样子。6月底在这边还有事,所以不可能回。 回的话应该是纽约飞上海,再坐火车回家。这是最便宜的路线。虽然长沙好像也有航线,但是太贵屌丝坐不起。。所以大概可以先在上海玩几天? 找飞友似乎找不到啊,认识的人要么5月底就回了,要么不回国。。所以要一个人走这十几个小时的旅程么
其实做学术就是要心态好 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到下面一段回复: “比如川大的Chen Xiaojun,北大本硕,07年SB毕业,导师Sullivan。毕业后去UMich读博士后。他之前跟我导师合过文章,我问导师他这么牛的为什么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导师说很多人deserve to work in US, but couldn't,有时候一个教职的位置有上百个竞争。。。不过导师说川大之后直接给Xiaojun正教授的待遇。。。.” 可能小王子也看到了。“deserve to work in US, but couldn't”,学术界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我现在觉得回国也不错了,说不定以后回国找教职都要抢。。
其实武大数院生源还是不错的,能招到一些非常厉害的人 去年丘赛武大有个拿了一银二铜的,不仅刷新了武大参加丘赛的历史最好成绩,也超过了近两年来我旦参加丘赛的最好成绩而且他拿的铜奖里面有一个还是全能铜奖,我旦上下三届好像就没人拿过全能的奖项。。窃以为即使北清科的学生,能超过这个成绩的也不多 我们那一届武大也是有个比较厉害的,拿了两个铜奖,也相当于我旦我这一届的最好成绩 其实感觉武大数学出国情况还挺好的,数量多,offer质量也不是太差,其实我觉得可能比交大都好点 话说无聊查了下丘赛历史获奖名单,为何没怎么发现南开学生的身影?有点意外啊,是南开学生不喜欢参加丘赛么?按理说南开也是国内数学名校了,生源不至于太差啊。。
已经工作的人进来说说,你们为企业创造的利润是自己收入的多少倍? RT,前几天听这边工作了4 5年的人说她创造的利润是自己工资的3倍,其实我觉得这个比例还是相当仁慈了。。 各位employee来谈谈自己的剩余价值被剥削的血泪史吧~
搞科研不是穷不穷富不富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吧里的倾向就是说穷学生不要搞科研,说得好像富二代就应该搞科研似的。科研是有钱就能搞的么?花钱能买到博士学位么?国内我不清楚,国外基本无可能。 大家可以去调查一下,做学术做得好的人,真的是富人居多么?反正我个人感觉特别有钱的也没几个,当然也不会都是穷学生;主要还是城市中产阶级,不是特别有钱但是能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农村娃其实也是有的,而且我们父母那一辈做学术的真心很多都是农村娃出身,我们这一代不是特别清楚。 现在大家不愿意做学术,学术界教职市场狭小,拿funding困难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个方面也是受到反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大家不承认学术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这两个方面其实是相互关联的——社会大众不认可科研人员,自然会影响到政府对待科研的态度,从而影响科研经费的拨款。 其实现在就算是有钱人,在学术界也不能“有钱就任性”啊;你有钱就可以不听老板的话么?你有钱就可以不在实验室搬砖么?你有钱,甚至再加上有权势,但是没有能力,做不出好的结果,毕业论文通不过答辩,难道你还能通过“特殊方式”毕业么?国内不清楚,国外反正我是没听说过有哪个有钱人闲的蛋疼花钱买个博士学位的~~
做学术还是受funding限制太大 这两天收到一封邮件: Dear all, The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s & its Applications is an NSF-funded research center in Minneapolis, MN. Among other things, it hosts ’thematic’ 1- and 2-year programs bringing together faculty & postdocs from around the US/world to collaborate. Last year two Penn grads took IMA postdocs, and several others initiated collaborations at IMA workshops. For reasons of self-interes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may be worth a quick skim. 顺便附下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petitions.com%2Fpetition%2Fsupport-the-ima&urlrefer=d258e8d6dd81a9d178395ab90e0276de 大致就是说明尼苏达一个数学研究机构突然断粮了,NSF不给钱了,然后机构里的人哭爹喊娘向政府讨说法还发动大家联合签名请愿上书,本屌丝于是也凑了个热闹;不过看了一下签名的人主要还是数学圈子里的人,这样不行啊,社会影响力不够大啊,大家有什么建议么?
本系要招生了,要忽悠美帝考生填报志愿了 2) Grad conference: Our conference for prospective grad students will be held on Fri., March 27 and Sat., March 28. This will include a Pizza seminar, two faculty talks, a panel discussion, and meals (Friday dinner, Saturday breakfast and lunch, and a dinner/party on Saturday evening). I hope that most of you will attend and will interact with the prospective students. 你萌说该怎么办?
水一贴,你们知道美国加州爆发麻疹疫情的事情么? 据说是之前有人说麻疹疫苗与抑郁症有关,然后很多家长担心就不给孩子打疫苗了。后来据说那个人的研究是学术造假,美国医学权威机构表态麻疹疫苗overwhelmingly safe。但是公众还是不信。然后就这阵子加州迪斯尼乐园爆发麻疹疫情,目前已有死亡案例。 看来世界各国人性都差不多,对科学家有种天然的不信任感。美国号称2000年已经消灭了麻疹,现在脸打得啪啪响
看柴静那个片子觉得中国要是像美国那么生活绝壁要跪的节奏 看到她说北京多少多少人5公里以内路途都开车。美帝到处都是这种人,基本人手一车,出门买个菜都得开车,而且排量也不小。只能说美国幸运在人没中国多。。
在围棋吧发帖没人回,在这里发一下 RT,果然酒吧才是我主战场 昨日惊闻我爸爸下围棋输给电脑了(平子互有胜负),我家那个渣PC什么配置我再清楚不过了,我爸也是十多年的老业4了,被电脑干过还是挺不可思议的~据我爸说软件大概有弈城5d水平。 那款软件叫天顶围棋,吧里会下的可以看看能不能虐得过
没想到电脑围棋软件发展这么快 我爸说下载了天顶,和他下互有胜负,YC5D的水平。我家PC什么渣配置我是清楚的,我爸也是十多年前打上的业4(虽然一直没什么长进)。现在我对电脑战胜人类很有信心了,如果有足够强的研究团队的话,说不定10年以内就能做出职业水平的软件。
看到吧里讨论中外学生数学水平对比,说说我自己看法 法俄数学专业顶尖学生,美国数学专业顶尖学生>中国数学专业顶尖学生。美国除顶尖学校外数学本科教育水平不如中国好学校数学本科。 也就是我觉得国内学生数学平均水平并不弱,不过上限不及美国。美国学生两极分化,因为他们本科没有太多强制性的必修课程,好学生可以选高级研究生课,一般的学生要混混过也不难。 至于法国俄罗斯本来就是以数学和数学教育闻名的。俄罗斯看我上次发的那个帖子就知道要求有多高,法国的话,有人说巴黎高师数学本科生相当于1.2至1.5个北大数院本科生。 英国等欧洲国家不清楚,不过我觉得英国牛剑本高于北大数院本。 非数学理工科不清楚,没接触过。
其实申数学PhD这种事情没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考虑美国数学前20的学校,平均每校大概招3个中国学生,然后大家想一下,光是北清华五+南开山大武大这些公认的数学强校,就有多少申数学的学生?而且一般意义下还要考虑香港和台湾的学生,他们的好学生竞争力并不比国内顶尖学校学生差。 有人说申请看绩点,申数学PhD,绩点真心只是个门槛。3.7很高吗?宾大数学系网站上说数学类专业课最好全部是A档,按照正常的算法3.7/4.0就是申请“起步价”而已。而且就算达到3.8甚至3.9,那也只是“绩点比较好看”而已;我们这一届第2名去年申请的时候PhD被全拒,GPA 3.88,但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说搞科研发paper之类的,在数学方面,说句不好听的,数学本科生发数学类paper绝大部分情况下是给自己的科研经历抹黑。。真没那么简单的,数学又没有实验不可能写实验报告,你说看本书看篇论文写个读书报告就发出去?同龄人不明觉厉可能觉得你很牛,对方学校的教授可不是傻子,糊弄不过去的。 申数学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牛,一类是普通人。什么是大牛?韦教主,苏钧,这个级别的就叫大牛。韦教主没有出国众所周知,苏钧申请美国前10名纯数全部拿到offer。什么叫普通人?我就是典型的普通人。我直到3月下旬手里也只有Ohio State一个offer,申请12所学校,只有一个offer;我拿到Penn的offer是4月4号,截至最后,我只拿到3个PhD offer,占申请学校比例的1/4;其余不是把我明拒了,就是把我默拒了,或者给我个没奖的master安慰一下。 顺便补充一下,在提交申请后才过5天,也就是13年的12月20号,我老师给我发邮件说:“我们有八到九成的把握帮你搞定UPenn”. 在老师打了包票的情况下,我依然在waiting list上被挂到4月初才转正。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任何关系申请数学会是多么困难。 小王子的背景呢,我大概也清楚,学校比我好一点,GPA和排名比我低一点,转专业申请的背景比我差一点。我也相信小王子的数学基础完全足以支持美国前20学校数学PhD的学习和研究。但问题不是“适合”的就一定能得到。申请的情况大概是这样:某个学校计划招3个中国人,然后有20个甚至更多的人提交了申请,然后学校把明显没机会的人拒掉,然后留下大概10个人,然后给他们觉得最好的3个申请者发第一轮offer,然后如果他们接受offer那就成交,没别的人什么事。如果他们不巧都不想去这所学校,那么后面7个人就替补上去。问题这时候怎么选择呢?最好的人和最差的人是容易选择的,但是中间的人就难排了。就算他们排了个第一到第七,是不是说第7名就一定没机会呢?也不是,如果他本科学校有个老师碰巧到这个学校出差,帮忙吼了一嗓子,说不定第7名就被录了。毕竟大家都是本科生,学校背景,GPA什么的看起来也差不多,有老师帮忙推荐比自己推销自己要有效得多。所以申请就是这么随机的事情啊~~ anyway, good luck~战役还远没结束呢,不到4.15绝不言败,出国的筒子们申请加油~~
忍不住转一下,知乎:《为什么有人喜欢数学?》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19963623&urlrefer=e23d9f67e27c74cf00703be742c953f0 Why we love mathematics? It is because we are abnormal. We think the platonic world behind mathematics is worthy of our precious time, energy and social life. While others in our college social circle are earning millions a year in the Wall Street, we are working on papers that give us little monetary reward and be forced to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It is because we are obsessive. We think that what distinguishes "good" and "bad" is something subtle. We insist that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completely one needs a proof illustrating the mechanism behind it, and nothing less will satisfying our intellectual needs. For most of us, we pretended that the world is black and white, such that for what we believed to be true there is either an answer somewhere, or we can show there is no answer available. For a problem that puzzles us, we will try a million methods to attack it before we give up. We are obsessed with not just how to solve it, but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it in a more general context. It is because we are socially inept. We are not afraid of point out others' mistakes so that he or she will feel embarrassed in front of the public. Instead we believe by pointing out the logical error we did an immeasurable service to the society. We believe one should never force others to do anything; and the only reasonable way to change others' opinion is through logical persuasion. By doing this, however, we usually make our lives much more difficult. It is because we are creative. We want to express our ideas in way like musicians and visual artists. We want to show something entirely new to the world by building it ourselves, not just enjoying the luxury of technology advancement from our parents' generation. Few of us eventually fulfilled our dreams, but we believed each of us is unique and our work would not be replaceable by other people. We want to contribute to our platonic world by increasing its vitality and diversity. It is because we are self-contradictory. We believe that if a proof is correct, then no other recognition is needed. We believe that good work would speak for itself for anyone who can follow every step in the proof. However, in the same time we understand that because of this belief we are placed in a small minority of humankind. We know there are only few people who can appreciate the true beauty lying behind a great piece of art. We need others like us to appreciate our work because no one wants to be socially isolated, but the nature of our work make this incredibly difficult. Statistically, I believe people with such characteristics are very few. Therefore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we fall in love with mathematics, because there is virtually no other activity on this planet that suits these scumbags. In mathematics we found a sense of fraternity, that the beauty someone revealed accidentally can be appreciated by a similar mind. In mathematics we shared some hope of true equality, that what someone thinks matters and his or her physical identity does not matter. In mathematics we fought for the slim chance of immortality, that our work would eventually outlive us after we passed away. And our existence as random molecules in the universe would have a purpose. 反正我读完的感觉就是:can't agree more.说的都是我想说的,只是我没有答主那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采
其实还真别瞧不起女生做学术的 我去年申请套磁的时候,翻过JHU数学系主页,有个女生postdoc,北大数院本科,MIT纯数博士,就这背景,不知道秒杀多少学数学的男生 本系有个俄罗斯女老师,教组合的,看她的简历,本科,博士,博士后,分别出现了MIT, Stanford, Princeton, UCLA等学校,具体次序记不清了,现在在宾大我不知道是AP还是tenure,反正各种牛。本系还有其他几个女老师,颜值都还不错 有人又要黑女生学数学肯定都是长得不怎么样的,对不起还真不是这样。本人接触的纯数圈子里面,女老师女学生一起算,真的算得上恐龙脸的也没几个。大部分都还是看得过去并且有明显的女性特征的 至于学术水平,已经拿到教职,做得很好的也是有的,而且我也见过几个,在一般学校读研究生,水平比我高/和我差不多的那就更多了。反正“女生学数学不如男生”这种话我是绝对不敢说的。不是谦虚,也不是政治正确,就是没有底气怕被打脸吧里谁觉得自己在数学方面比我更有底气的,那你怎么说我也管不着
按理说好学校多应该是好事才对 但是有些人却整天要排个一二三四,总要把自己母校或者某个学校顶上去,同等层次的学校就是要踩下去。有什么意思呢?好学校多不就意味着选择更多么?好学校分数低那更是好事,有更大机会进啊~有些人却把入学门槛当成评判学校实力的标准,真是本末倒置~ 像美国高等教育水平那么高,PHYMSB都是顶级水平不相伯仲各有特色,前50的学校也能达到国内前10的学校的水准,这不是大好事么?美国人men sheng fa da cai 啊,就算收到不同的offer要纠结选校也是幸福的纠结啊~总比国内就那么几个选择要好太多吧~有些人却反过来觉得“入学门槛低”代表“含金量低”,说什么剑桥哥大是大水校,呵呵呵呵,人家多发offer是大好事啊,最起码给了很多人进入更高教育平台的机会嘛~看不上招人多的项目就不要去嘛,因为几个项目黑人家整个学校算怎么回事~做了好事掉自己的“身价”,真是冤枉啊~ 国内还是peer pressure太大,竞争心态太浓。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自己占到好处就已经足够了,但有些人自己占到了还要求别人占不到,“拿到别人拿不到的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牛逼”,这种心态,对牛人来说当然无所谓,对普通人来说,只能说是庸人自扰了
本辣鸡看笔记看不懂了 为毛我觉得前面那玩意等于0? @k阶子式 你交换代数学得好,快来给学长指点迷津;解释下记号,Z/p^∞ = Z[1/p] / Z = direct lim of Z/p^n. Hom是关于Z模取Hom;Hom(M,·)这玩意能不能跟direct lim交换? 本辣鸡同调代数学得真是一塌糊涂
刚收到一封邮件,有点感动 Dear Friends, Jen Hom and Chris Jankowski, two of our former grad students, are headed for Georgia Tech as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Academic Professional, after a year for Jen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This on top of Jen's just being awarded a Sloan Fellowship. 没想到系里的教授还会关心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出路,还专门给全系的研究生发邮件祝贺。有点喜欢上Penn数学系这地方了
今天收到一封邮件吓cry了 Dear friends, I'll be giving a (9/10s expository) talk in the student geometry-topology seminar today (title and abstract on the calendar). I wanted to announce that Ken Perko - the pioneer of using linking numbers in branched covers to study knots - will be present, and has agreed to tell us a few words about his work. Perko is not your usual character: he did original and important work in knot theory, all without being an academic (he is a lawyer by day). Come meet the world's best amateur mathematician!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业余数学家啊而且和费马一样是个律师。。
〔学术转〕毛子的数学教育 Misha Verbitsky教授,复几何专家,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这是他主页上列的一个数学专业的基本要求(当然是针对俄罗斯学生的。),中间还有一篇小文章讲了苏联时代的数学教育和对目前(2002年)俄罗斯学生水平的不满,不满包括高中不会同伦论、Galois理论和示性类。。。。 原文如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mperium.lenin.ru%2F~verbit%2FMATH%2Fprogramma.html+&urlrefer=52081b71da96c77f7c5736fba67af391 以下为部分摘要 中学: Euclid与非Euclid几何、变换群、线性分式变换、量子力学原理(Kostrikin和Manin线性代数与几何。)。 群、环、域、线性代数、Galois理论、经典李群、有限群的线性表示、张量代数。 集合论、 Zorn引理、偏序集、Cantor-Berenstein定理、不可数集。 度量空间、拓扑空间、同伦、基本群、同伦等价。 p-adic数、Ostrowski定理。 一元微积分。 大一: 多元微分学、压缩映射与隐函数定理、Riemann与Lebesgue积分、Hilbert空间、Banach空间、线性算子、紧算子、光滑流形、浸没、嵌入、单位分解、横截性、映射度、微分形式、Stokes定理、de Rham上同调、电磁场的Maxwell方程。(Zorich的数学分析、Laurent Schwartz的分析、Kirillov的泛函分析、Wallace,Differential Topology、Milnor,Topology from the Differentiable Viewpoint。) 单复变函数(Cartan的解析函数论初步、Shabat复分析第一卷) 范畴论(Gelfand的同调代数第一章。) 李群李代数(Serre的Lie Groups and Lie Algebra的第一部分。) 大二: 同调论、上同调理论、Poincare对偶、同伦群、纤维丛、谱序列、经典李群与射影空间的上同调。(Fuchs和Fomenko的代数拓扑、Mishchenko的向量丛) 纤维丛、联络、Gauss-Bonnet公式、Euler类、Pontryagin类、Stiefel-Whitney类、陈类。(Milnor示性类。) 微分几何:Levi-Civita联络、曲率、Bianchi等式、Killing场、黎曼流形的曲率、Morse理论、主丛。(Milnor的Morse theory、Besse的Einstein manifolds、Novikov的现代几何学。) 交换代数(Atiyah交换代数、LNM21和LNM40) 代数几何初步(Shafarevich的书和GTM52第一章) 李群李代数(Serre的书的第二部分、Hermann Weyl的Invariants of classical groups)、Hopf代数、量子群的定义。 @k阶子式 目前为止表示这些名词我基本都听过,不过有些细节上记不太清了
【水】其实PhD和master思路还是不同的 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把一门必修课waive掉了(就是不去上了,要通过一个考试)。我室友知道这件事之后,惊讶地对我说:“既然你们上课不花钱,你为什么不多上几门课还要特意把能上的课waive掉呢?”一时感觉到思维差异。。 其实对master来说,因为是自费留学,所以有一种“花钱上课”的感觉。每一个学分都要花钱的,所以他们的课是货真价实的商品,是被出售的“技能点”。而对PhD来说,重点在于学术,我waive掉的那门课,90%都是我本科已经学过的,我为什么要再上一遍?我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拿去听更高级的课程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更有意义么? 其实把课当成商品的观念在某些院系还是挺普遍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沃顿,沃顿的课,非经老师同意不得用手机拍照,老师的课件是老师的私人物品,老师想不给学生就可以不给。因为如果你用手机拍照的话,你拍的照片真的是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的,而且真的会有人买,所以你这么做就有侵犯老师著作权的嫌疑。据说有学生试过拍照,被老师发现,直接把手机摔了,并且说:“我如果到法院起诉你,你的损失会比这台手机大得多”。。 不过我们数学系的课就没人管了,反正课上就那么几个人,反正讲了你也不一定听得懂,外人可以随便听,老师也不会查你的身份。所以感觉我们PhD的课程真心是“免费教育”啊
有过恋爱经历的吧友进来谈谈,爱情重要还是事业重要? RT,最近在留学论坛看到一些女生申请者申请到了非常好的学校,但是为了离男朋友更近而放弃了;看到有一个申到UT Austin的,想放弃那个去新加坡,因为男朋友在清华直博,新加坡比美国离北京更近= =。。说实话单身狗真是理解不能啊,虽然说异地恋很苦,但是就这么简单直接地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真的有必要么? 而且既然知道即使拿到offer也不会接受,那当初为什么要申请啊。。 好像做出这种牺牲的都是女生居多诶~~拿到好offer把国内女朋友甩了的男生似乎不少的样子 问下吧里的女生,真爱和事业,你们选哪边?你会为自己的男/女朋友而做出career方面的牺牲么?
大家不要说什么G8 G5了,吧里有人直接黑上PHYM了 看清楚哦,黑的还不是master,还是我们这些全奖PhD哦~~吓得我都不敢出气了
刚才在知乎上跟一个科大的学弟聊天 得知他拿到了Stanford和MIT的数学,Princeton的ORFE, 以及Wharton的offer(已withdraw)。科大果然出大神啊。。
我记得我之前说过我们级第二名去年申请学校失败的事情 RT,然后今年继续申请,今天刚问了下情况,已经是Stanford ICME PhD在手,正在等MIT ORC的offer。大牛果然是大牛,是金子就会发光
新年快乐!顺便晒晒我大年三十的课表。。 以下为纽约时间: 10:30-12:00 am 代数 1:30-3:00 pm 几何分析 3:00-4:30 pm 纽结理论(大家还记得我以前在吧里发过纽结理论的题么?) 不过晚上有小团体庆祝活动
给小王子的一些话,也写给其他想做学术的同学 我们这一届有个浙大的同学,申请纯数拿到了哈佛的wait list和哥大的offer,因为觉得哈佛希望不大就直接从了哥大了,后来哈佛给他发邮件问他有没有兴趣。他当时有点后悔,不过现在在哥大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和各路大牛谈笑风生,也不觉得有多“亏”。 其实有时候没必要太看重排名这些东西。我也申请过我理解这种想法,总是希望能得到最好的,看到条件似乎不如自己的人申到比自己好的学校就不平衡。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配得上”某所学校的说法。申请本质上就是抢资源,能抢到最好的offer当然最好,抢不到也没关系,在自己能做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就行了。说实话,除了PHMS这种自带神校光环的,别的学校逼格也没多高,我现在真不觉得Penn的PhD能比OSU,UC Irvine高到哪里去。我上学期就见过UCSB PhD到Cornell做postdoc的中国人。主要还是靠自己。 选好学校的本质,在于选好老板。越好的学校牛人越多,次一点的学校牛人没那么多,但也还是有能跟的人。老实话美国前50的PhD都有读的价值,每个学校总有一两个特别牛的人。而且不要忘记,虽然学校和老板很重要,但是自己的idea也同样重要。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靠老板扶持起来的数学家,总归是要自己有点东西才能做出文章来的。Grothendieck在北美北漂照样能做出大结果。当然统计数据上还是好学校学生出好文章的概率大。但是统计数据不能保证你一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统计数据同样告诉你有半数的数学phd毕不了业。关键还是自己怎么想怎么做。PhD 5年时间,可以改变的地方太多了。 OK就写到这里,祝申请顺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水一贴,你们听说过Brandeis大学么? RT,当时好像GRE在理科生里考得还可以,被这所学校发广告了,看了看数学专排40名左右,就跑去问老师拿这学校保底怎么样。老师说这学校唯一的优点在于位于波士顿,离Harvard和MIT很近,有可能跟到这两所学校的导师。。敢情地理优势还可以这么用啊。。 PS:楼主直到最后也没收到这所学校的任何消息。说明不要以为拿排名低的学校保底就一定能成功。据说这学校招国际学生还挺少的,数学系每年大概就招2个中国人吧。
贴吧还是市侩气息太浓 RT,这两天又在撕什么农村娃。一个人是要low到什么程度才会靠鄙视别人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呵呵。想起前阵子还有人说我装逼。不知道是我更装逼还是某些“城市娃”,或者瞧不起二本生的“985学生”更装逼呢? 反正这个吧里大概也没多少人能达到财务自由的程度。不都是混口饭吃,还非得装得自己很高大上似的。我一个学纯数的都还没说什么,在贴吧里居然能看到“农村娃上好大学是为了赚钱,城市娃上好大学是为了追求真理”的神论。呵呵,追求真理你咋不来我大数院啊?咋不去学物理伪化生啊?咋不去国外学文史哲啊?装不起这个逼就不要硬装,显出自己心里阴暗面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么? 喷农村娃的人,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个什么货色,不一样是小市民,将来照样要为生计劳碌奔波?就算某些人家里真有几个小钱,也是满满的暴发户心态,还真以为自己就进入上流社会了,呵呵~
水一贴,关于韦教主 今天惊闻韦教主不做纯数了。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消息有什么看法? 我想起前阵子有吧友问我韦教主和菲尔兹奖得主差距在哪里,我当时说国内学生只有韦教主这个级别的才有可能拿。现在我得修改一下答复,看来是不可能拿到了
解的最后一集的最后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啊。。 没看懂诶。。长大后的梨花怎么又碰到小时候的鹰野了。。这个时候不是已经不需要转世了么。。而且也没看出她到底有没有阻止车祸的发生啊。。
刚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到有人把Gatech的数学PhD说成挫offer RT,简直不能忍。。Gatech也是名气仅次于MIT和Caltech的顶级理工学院好么。。而且他还说自己本科非211,还说什么只给TA不想去了。。去这种公立学校大部分不都是做TA的么。。我同学GPA 3.8去了UMich照样做TA,你不去私校还想在公立学校拿fellowship不成?是觉得自己有多牛逼。。 还说申请是找中介做的。我头一次听说申数学PhD还用找中介的,这年头什么中介这么牛连申数学的活都接,还能帮忙申到这么好的学校。。@RafaelPrince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