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instein
ImEinstein
我真的不懂数学~~
关注数: 233
粉丝数: 1,914
发帖数: 39,277
关注贴吧数: 83
直接上图 说的好有道理啊233
刚在 你管子 上看了一些不该看的纪录片 RT,主要和shang fang有关的。 一声叹息。只能感叹这个时代绝不是什么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有些人看不到社会残酷无理的一面,对自己国家的感觉还是太好了。
[水] 关于学好地理的重要性 我本科室友,是个党员,有次在开组织生活会的时候,和两个女生(都是上海人)聊天。两个女生问他哪里人,他说洛阳,然后女生问他洛阳在哪个方位。。他说,你们猜猜,洛阳在上海的北边,南边,还是西边?然后两个女生惊呼莫非在上海东边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宾大。也是两个女生,我在这边参加英语培训项目,然后有个什么猜词游戏。正好里面有加拿大,然后我说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她们竟然都不知道 以后你萌又找到黑点了是不是,复旦本,常青藤PhD(哦对了后面那两女生PhD),竟然连基本的地理常识都不知道国内有些地区是不是地理是选修课啊。。我觉得这种常识怎么可能不知道啊。。 (似乎都是女生呢)
[水] 想起本院最后一位拿到普林纯数offer的学长 2005届复旦数学本科毕业生,那么算起来也应该是10年前了,在这十年里面我印象里复旦应该没人再拿过普林纯数的offer了。 学长叫王之任(似乎和某书法家同名?),现在已经博士毕业了,做得还不错,13年还拿了个什么“新世界数学奖”(附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sciencenet.cn%2Fhtmlnews%2F2013%2F7%2F280051.shtm&urlrefer=04395d90c0f93628001a43beae96576d)。做的大概也是代数几何方面的东西,反正我不懂。应该算是这十年里面毕业的学生里面最厉害的了 总感觉一代不如一代啊
〔zz〕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数理学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asad.cas.cn%2Fdoc%2F16228.html&urlrefer=369d044ebcbcf6c36186f4225c5a8bdc 我只关心数理学部 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共157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23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玉鹏 50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王炜 53 凝聚态物理与生物交叉 南京大学 3 王贻芳 52 粒子物理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 方复全 50 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 5 邓小刚 54 空气动力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6 叶友达 51 空气动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7 朱诗尧 69 物理、光学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8 江松 52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9 汤涛 52 计算数学 香港浸会大学 10 阮勇斌 52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 11 杜江峰 46 量子物理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 李儒新 45 光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3 邹冰松 51 中高能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4 张平文 48 计算数学 北京大学 15 张继平 56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16 陈仙辉 52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 罗民兴 52 理论物理 浙江大学 18 赵刚 54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19 莫毅明 59 数学 香港大学 20 徐红星 46 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 武汉大学 21 龚新高 53 计算物理 复旦大学 22 景益鹏 51 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23 谢心澄 56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香港的学校果然厉害
话说你萌对西藏那边学生熟悉么? 我本科的时候听过一个讲座,复旦生科的教授讲的,好像复旦生科和西藏大学有合作,那个老师在西藏待过一段时间,讲他在那边的经历。至于为什么是生科,想想也可以理解,西藏那么神奇的自然环境,有一些特有的动植物,是天然的生物研究材料。好像西藏大学生物生态之类学科也是个特色 西藏的学生似乎少有出来的,有少数出来的也基本都想着回去。一方面不太能融入外部社会环境吧,另一方面,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那种环境长大的人,价值观念和世俗社会不太一样,对家乡有强烈的认同感。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可以算是更“纯粹”的人吧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西藏看看
你萌怎么看待常青藤毕业生在县政府基层工作的例子? 问题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8387838&urlrefer=295b35b5384a67ad9a7ded3ddff80ac5, 具体回答: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zhi.hu%2Fo0BN&urlrefer=1e93155a79e3f60e98989c4b448994fd (某匿名用户回答) 此人“曾放弃中央部委,选择基层。”你萌怎么看这种近乎理想主义的选择?
说说这一届宾大数学PhD做的方向 14fall数学PhD,宾大总共招了11个人,但是一个巴西人休学了,原因不详。。 剩下的人里面,3个做代数或者数论,2个做分析或者PDE, 1个做复代数几何,1个做组合,1个做微分几何(就是我),1个觉得有可能读不下去想转master,不过他想做的话应该是做密码学,1个方向未定,此人对什么方向都感兴趣。。
三选一,你萌怎么选? 1.本科读个普通985,排第一第二,申请国外硕士两年,之后再申请某名校phd,5年毕业。 2.复读一年考上top8,排前20%,本科毕业直接申请到某名校phd,但是延毕一年,6年毕业。 3.两个都不选,劳资精神正常得很,读毛博士。 个人觉得1 2各有长短。先读硕士可以为博士做更充足的准备,也可以在学术界积累人脉,以后的科研可能更加顺利。而2的名校本科显然是亮点,但是延毕一年可能会产生负面印象,使其他人对其学术能力产生质疑。
丘赛也算提供了一个平台,不同大学学生可以相互比较实力 有些人大概也不怎么服top2,觉得不同学校考试标准不一样没法比,看不到差距。现在搞个统一的比赛,全国开放报名,公平竞争,输得心服口服,也可以从侧面看出top2的生源优势 丘赛这玩意呢,我也是参加过的。成绩就不说了,反正个人赛没进复赛。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考察范围都相当于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基础课程内容。所以只学过本科必修课的学生是绝无希望进复赛的。 丘赛的优胜者,应该说都是数学基础很扎实的人。这个比赛,其实跟一般的数学竞赛不太一样。它考察的并不是难以想到的数学技巧(比如中学数学竞赛是对初等数学技巧的考察,比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对数分高代解题技巧的考察),而且对研究生层次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我认为这个比赛,在国内所有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最有价值。因为它是在引导你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知识结构,而不是引导你去刷偏难怪题,偏离数学教育的主线。 至于参赛者们,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像我一样打酱油的心态。纯当体验生活,奖什么的离我太遥远。另一种是有实力拿奖的学生。他们自然就会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向学长学姐们讨教经验,etc。当然,还有少数大神,不屑于参加任何数学竞赛。比如说北大12级某12岁进入国家队的大神,公开发表声明不参加任何数学比赛,潜心学习与科研。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高风亮节对吧,一个人不知道给别人留下了几个奖牌名额呢
看了一下这两年株洲的高考情况,醴陵一中差距有点大啊 去年的情况: “ 2014年湖南株洲市高考状元,湖南株洲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状元 6月25日,高考成绩揭晓,株洲地区文理科状元同时花落株洲市二中。1116班的马晗熙以701分的好成绩夺得株洲地区理科状元。1102班的刘子赫以670分的好成绩夺得株洲地区文科状元。 地区文理科前三十名,该校占28人,其中,理科地区前十名占4人,文科全地区前十名占8人。600分以上人数达127人。 ” 今年: “ 随着2015年高考成绩的公布,攸县今年高考再次喜获丰收,上线率取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而在众多优秀考生之中,攸县二中的彭宇熙同学以696分的好成绩拔得头筹,成为株洲市高考理科第一名。 ” 我记得我们上几届醴陵一中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株洲第一(最起码可以和株洲二中并列),怎么现在差距拉到这么大了?而且连攸县都比不过了。。再怎么抱怨资源不够,醴陵的教育资源也不至于比攸县还差很多吧= =。。
〔zz〕2015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ms.zju.edu.cn%2Fconference%2FYCMC%2Fannouncement-c.html&urlrefer=0555b72370e4e7584f83c3537aec6df0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即分析与微分方程方向获奖者是: 铜奖清华大学孟 成 铜奖清华大学孙巍峰 铜奖武汉大学袁 旭 铜奖武汉大学袁 航 铜奖北京大学陈嘉杰 银奖北京大学钟晨扬 银奖北京大学吴 昊 银奖清华大学崔 翰 银奖清华大学王 健 金奖北京大学王东皥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陈省身奖,即几何与拓扑方向获奖者是: 铜奖北京大学王东皥 铜奖浙江大学林中一攀 铜奖清华大学高安凝哲 铜奖清华大学王 怡 银奖北京大学庞 硕 银奖武汉大学袁 航 金奖清华大学杨宇轩 金奖中国科技大学翟曦雨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周炜良,即代数、数论与组合方向奖获奖者是: 铜奖台湾大学江 泓 铜奖中国科技大学郭浩洋 铜奖北京大学顾 超 铜奖清华大学孙巍峰 银奖清华大学孟 成 银奖清华大学高安凝哲 金奖北京大学王东皥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林家翘奖,即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方向获奖者是: 铜奖武汉大学黄 旷 铜奖厦门大学王 芹 铜奖北京大学谢 瑨 铜奖北京大学余 冰 铜奖中国科技大学李一鹏 银奖北京大学马 超 银奖北京大学吴 昊 金奖清华大学孙巍峰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许宝騄奖,即概率统计方向获奖者是: 铜奖清华大学贾颜玮 铜奖复旦大学林子涵 铜奖中国科技大学周正清 银奖北京大学吴 昊 金奖北京大学郭永祎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丘成桐奖,即个人全能奖获奖者是: 铜奖清华大学高安凝哲 铜奖清华大学杨宇轩 铜奖武汉大学袁 航 银奖清华大学孟 成 银奖清华大学孙巍峰 银奖北京大学王东皥 金奖北京大学吴 昊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团体赛获奖者是: 铜奖复旦大学薛方晖、张 忻、孟凡君、马 斌、袁超宇 铜奖北京大学陈文煜、刘纪一、佘毅阳、张逸昊、郭永祎 铜奖中国科技大学钱 舰、姚 东、王子丰、李 晨、丁毛毛 银奖复旦大学李睿霖、宋 涛、邹建迪、林子涵、张 腾 银奖中国科技大学沈大卫、翟曦雨、牟卓群、周艺枫、周正清 银奖清华大学高安凝哲、孙巍峰、孟成、胡奕啸、王中剑 银奖清华大学王 健、杨宇轩、杨李扬、胡嘉顺、钱帅杰 金奖北京大学吴 昊、庞 硕、王东皞、马 超、尤之一 总结:北清科一如既往的强势;个人赛我旦被武大完虐,也就团体赛挽回点面子,然而团体赛含金量远不如个人赛。
为什么国内本科毕业一定要写毕业论文? 美国这边很多大学,数学本科生毕业都不需要写毕业论文,只有Princeton等少数几所比较好的学校才要求。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的时候还挺惊讶的。 其实国内数学毕业论文也挺水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写了些什么。总之除了锻炼了LaTeX使用能力以外,我基本没学到任何东西。与其写一篇非原创的毕业论文,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看看书呢。
话说一中现在能拿到哪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 我记得我们那时候还是有很多同学去参加华科哈工之类学校的自招的。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一中应该多去争取下高校的自招名额。像中科浙大南大这种都可以试试。我记得我们当时北大都有校荐名额,不至于现在一点名额都拿不到了吧。一中也不要好高骛远提什么考清北,这么多年了,连华五都要考不上了。更实际点的做法,冲复交,保华五,同时对高分段和985高校学生群体下大功夫。上985虽然也不容易,但总比上清北容易太多。而且教学方法上更具可操作性——我觉得考600分以上还是能训练出来的。自主招生这块蛋糕不能放弃,好高中的学生一个个分数高还有自招优惠,一中的学生凭裸分跟别人竞争,怎么可能竞争得过。
不吹不黑,我宾乃是CS专业始祖 你萌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埃尼阿克么? 我宾金融有沃顿,金融CS都有吹点,看来在酒吧也算个牛逼学校了
去年的菲尔兹除了首位女性菲奖外,其实还有个亮点 首位在发展中国家取得博士学位的菲尔兹奖得主。 阿图尔·阿维拉(英语: Artur Avila),巴西-法国数学家,2014年获菲尔茨奖。他的研究主要关注动力系统和谱理论。阿维拉16岁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1岁获巴西国立理论及应用数学研究所博士学位。 这个“巴西国立理论及应用数学研究所”的逼格大概也就类似于中科院吧 巴西数学还是比较牛的,就从本土博士培养出菲奖来说,巴西在培养高端数学人才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 不过据说巴西数学界和法国数学界一脉相承,看来抱对大腿还是很重要的啊
吧里有人了解乌德勒支大学的么? 昨天在群聊里看到的。原谅我地理学的差,搜了一下才知道是荷兰的大学 好像学术上还挺牛的,数学系也还不错,以前一直都没怎么听说过。。不过业界影响力可能没那么大吧
刚在某数学群聊天,发现国内学术界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以下仅指基础数学的教职情况。 首先,某前辈指出,国内几所top学校,对新人的要求,远高于已有faculty的平均水平 北大清华中科院,这几年去这些地方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在美帝前40学校能拿到ap的水平 我旦也不甘落后,招聘要求方面,正在向京二迅速靠拢 国内也在试行tenure制度了,合约期到达不到要求凭不上副教授滚蛋走人 所以还真别瞧不起国内学术界,我这种渣渣估计也只能去个名声不那么响、要求没那么高的地方混日子了
做学术的人,在没有人喝彩的情况下,也要能走下去 做学术必然是一段孤独而艰辛的旅程。在网络上,在论坛上,或许有许多人鼓励你,恭维你;真正在学术界,其实只有自己的意念能支撑自己。大家都是同行,你是个什么角色,真正在做些什么,他们还不清楚么? 学术大概是最容易让人产生虚荣心的事情,但也是最容易粉碎人的虚荣心的事情。你真的很厉害么?你真的“智商很高”么?然而智商高又有什么卵用呢?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paper. 其实也不要说什么“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了,没什么安慰效果的。可以告诉你们,即使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当中很多人,90%的(可利用)时间,也处在confused的状态,只有10%的时间能做出真正的discovery。这个世界上,高产的科学家并不多,高产的数学家更少。 Life is touph. Life in academia is even tougher. Enjoy your life
都在说自己佩服的人,那我也说一个好了 RT,不是贴吧上的人,豆瓣上的秋水无涯,不知道多少人听说过。 据说当初在北大数院属于上下几级里面无人可比的人物。然而大神不走寻常路,现在好像去向不明,不知道还在不在学术界。在豆瓣上和博客上发过很多数学物理相关的博文,知识渊博,为人谦和低调,且对很多主题有独到的理解。 这算是我在中文网络上学术界里面最佩服的人之一了。学术人品都堪为人上人,而且对数学以外很多领域(诸如文学,艺术,历史等)也有涉猎。如果哪天能与此人见一面(他应该还在美国),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论中外高校招生和学生思维观念的差异 应该承认,中国的高校招生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接近世界第一的。然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衡。“高考竞争激烈,录取率低”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美国高校招生为什么没那么激烈?人家高校比我们多那么多(据说算上社区学院,美国大学总数超过一万所),人口比我们少那么多,当然录取率就高了,当然不需要设置这么严格的招生制度了。 而这种激烈的竞争状况,以及对大学生社会地位的过度幻想,使得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将高考等同于“现代科举”,以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是最难的学习了,以为考上好大学就一了百了功成名就了。事实却并非如此。 高考的制度,考察的并不是“知识量”的大小,而是“对极为有限的知识量的运用能力”,或者说做题能力。高考人为地增大试题难度,或者增大题量,以增加考试的选拔性。这种选拔考试的考试方式,使得部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产生了过度自信,以为大学课程学习会很轻松。 然而事实上,大学学习的知识量远比高中多,知识结构也比高中复杂。部分高中生能够应付需要熟练做题的考试,却不能应付大学学习激增的知识量,从而在大学学习中开始落后腿,成绩下滑。而大洋彼岸,美国的好学校学生,虽然做题能力不一定比得上中国学生,但是他们的知识量,知识深度和广度却强于中国学生(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事实),所以他们在大学学习中“后来居上”,一举超越国内同行。而国内一些媒体却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国高考这么“难”,录取率这么低,最后选拔出来的学生却不如美国学生。这些人思考不得要领,自然百思不得其解
你萌所谓“读到最后都是数学”其实是应数,和纯数委实没啥关系 这阵子我不是在参加英语培训嘛,英语老师问我打算做什么方向,我说微分几何;她又问微分几何有什么实际应用,我想了想说三维的古典微分几何可能可以应用于地理学(gis啥的),高维的现代微分几何,可以和广义相对论产生联系,应用于宇宙学研究中。除此以外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更“实际”的应用 这还算好的,要是搞代数几何的那帮人,我是真看不懂他们在搞些什么。我加了一个纯数学的QQ群,群里一半以上的人是代数几何方向的researcher,反正他们聊学术话题的时候我从不敢插嘴,他们开始聊学术界的八卦的时候我才敢冒个泡。。 你要说这是伪科学也无所谓,反正纯数和数学领域外的东西很少能发生联系。基本就是一群人自high,文章都发在自己的专属杂志上面,也不引用别的学科的文章,别的学科也基本不会引用数学文章。这么多年来,除了理论物理这个好基友和深层次的数学有比较多的联系,我实在没见过纯数和其他任何学科有太多联系(数理逻辑或许能和(分析)哲学扯上关系,然而我不做那个方向,也不了解)
我这种出国了还和别人合住卧室的是不是奇葩? 不是合租公寓,是合住卧室,对,就是本科宿舍那种几个人住一间房。。不过房子还比较大,能摆下两张床。 我周围几乎没再听说过有谁是和别人合住卧室的了,都是一人一间房,然后合用起居室厨房之类的。为了省200块钱房租我容易么
一句话告诉你为什么数学物理被黑得少而化生被黑得多 因为本科阶段的数学教学,根本就不是“学术科研导向型”的。而化学生物的本科教学,就是“科研导向型”的。化学生物大二大三就要进实验室,本科毕业生能够在导师带领下做一些科研。而数学本科毕业生,基本没有从事数学科研的能力,哪怕老师带着做也做不了。数学博士前两年仍然在上课,仍然在补充基础知识,而化学生物博士一入学就开始做实验发paper。 当然数学内部也不尽相同。比如说计算数学的科研导向性比较高,计算数学方向本科毕业生一般可以做一些计算数学方面的工作;基础数学(本科)的科研导向性最低,基础数学本科生离做纯数科研,还差得很远。 物理的科研导向性介于数学和化生之间。 所以,要我说的话,数学本科教育,根本就不是“数学专业教育”,而是“数学领域的通识教育”。不过是把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过一遍罢了,离学科研究的前沿,还差得很远。 正因为如此,数学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数学科研的,远比化生本科生毕业从事化生科研的少。既然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科研,那这个专业当然就没有科研方面的黑点。而剃头黑化学,主要也是黑学术界的研究生泡沫罢了。 OK,上面说的是数学本科生的情况,那么研究生呢?数学研究生值不值得黑?当然值得!任何不赚钱的PhD项目在酒吧都会被黑。然而本科生有多少人,研究生才多少人?数学研究生又比化生研究生少多少人?我们宾大,一届数学PhD,才3个中国人,一届化学PhD,10几个中国人。假设每个PhD的不满程度是一样的,那么人数多的项目,“怨气”自然就越重而且人数越多,泡沫自然就越大——化生PhD的数目是数学PhD的三四倍,但是教职数量可不见得有数学教职数量的三四倍。 综上所述,化生要想不被黑,就应该改变“科研导向”的本科教学思路,不要想着“怎么把本专业的本科生全部引向学术科研的道路”,而应该基于学生个人利益出发,想想化生教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哪些化生知识、课程对学生是有用的,哪些是没那么有用的。为此可以适当调整课程结构,降低课程难度。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强求每一个数学本科生都成为数学家,那又如何能强求每一个化学生物本科生都成为化学家、生物学家?学生学某个专业,学到一半不想学了,想转行了,是很正常的情况。学院没必要鼓励学生转行,但也没必要限制、打压学生转行。Just leave them alone. 真爱学术的人,自然会留下;而对学术失去兴趣的人,又何必强留?
吧里那么多想学金融的,你萌真的知道学金融意味着什么么? 有人说数学学不来想学金融。。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想法的逻辑。金融跟数学关系难道不大么?我有学妹在复旦经院,她说国际金融那边出国申请主要都是申的金工,那也就是技术岗位,数学不好怎么学? 金融虽然赚钱,但也是一分力一分钱。普通家庭背景的学生学金融,那也就是走技术路线,没什么捷径可走的。 本人并非相关专业学生,只是看到吧里这种浮夸风气觉得有必要指出一些事实而已。欢迎相关专业学生指正
出国这个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谈一谈 这几天在吧里看到很多考生咨询各个学校的出国率,但是从很多人的回复来看,他们都不太清楚出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概就是单纯地认为“出国就是比待在国内要高大上,所以出国率高的学校就值得去”。楼主在这里简单说说出国留学(只说读研,想申海本的大概也不会在酒吧咨询。。)的概况,只是想给各位高中学弟学妹一个基本的感觉。 首先出国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发达的地区你也不会想去。。),大学有这么多专业,读硕和读博也完全不相同。我不可能对每种情况做很细致的分析,只想给大家说一些出国申请相关的最最基本的常识。 首先,【出国申请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You've got to do everything by yourself. 你必须自己做好一切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标准化考试?申请什么专业什么项目?选择哪些学校?怎么准备申请材料?找哪些老师写推荐信?etc。【学校不会为你安排任何事情】。出国决不是说,我好好把成绩刷上去,刷到系里前几名,然后学校就会重视我,就会想法设法把我送出去,就会为我包干一切。【学校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所有事情还需要自己计划自己实施】。除非是中外合办的项目(如交大密院),in which学校会帮你做一些程序性的事情,否则正常情况下出国申请,都是个人的事情。 所以呢,在出国之前,想清楚自己出国要得到什么,就异常重要。是为了更好的学术环境,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待遇?或者就是为了移民?抑或是度金 回国有更好的发展?基于这些,再考虑自己适合去哪个国家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项目。Needless to say,家境是出国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像我这种底层家庭,出国就只能申请PhD全奖,或者公派留学。家境好的就有更多选择。【我十分建议想出国且有条件的同学在本科阶段出国交流一次,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长什么样,从而减少出国的盲目性】。同时,出国交流也会让你意识到学好英语的极端重要性 再讲几个事情:关于英语考试。千万不要把托福雅思GRE等同于高考/考研。不要问“托福考多少分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意义。语言考试只不过是一个门槛而已。国外学校招生和国内学校招生的逻辑是不一样的,申请制比简单的划线招生要复杂得多,每个学校的政策,都要你单独了解。 关于中介。中介就是坑准备不充分的申请者的钱的。关于如何准备,如何获取信息,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出国申请交流论坛——一亩三分地。这个论坛目测还是以理工科申请者居多,商科申请似乎不多,文科太小众,不了解。 最后再说说【各个学校的出国率】这个敏感问题。因为出国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所以各校的出国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说中科大的出国名声主要就是由基础理科支撑起来的,科大数理化生等专业有大量优质offer。而基础理科主要还是学术导向的。有人说北邮计算机出国也不错,那是由于行业性的名声不错,计算机专业申请主要也是CS master,就业导向型的,行业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此外外国语学校出国率大概也不低,他们(或者应该说她们)则主要是走语言类项目或者教育学项目,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数学专业报考指南 这几天正好是招生季,跟风发个帖介绍下数学专业。总的来说,满足下列条件的考生适合报考数学专业: 1.对数学有浓厚兴趣,且有毅力能吃苦,有足够的耐心,有读研究生的意愿; 2.数学能力强,这个能力强不一定是说高考数学非得上130,140或者竞赛拿过什么奖,而是指学习能力强,比如说学习效率高速度快,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强,等等; 3.高考分数足以上中间九校中数学强校的数学专业,个人觉得起码得能上吉大数学; 4.女生学数学有优惠。这是真心话,想学数学的女生完全不需要犹豫,这里没那么多性别歧视~ 那么本科数学学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简单说说我旦数学的情况,其他学校不尽相同(比如北大和我旦就有区别)。前两年不分方向,所有数学学生都学习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大二下学期开始细分专业,有两个选项:数学与应用数学(下简称数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下简称信计)。前者就是传统的数学,后者主要是计算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密码学等应用方向。大约2/3的学生会进入数应,剩下1/3进入信计。而且我们这几届的经验,高绩点大神基本都去了数应。数应的竞争比信计激烈得多。我当时在数应专业排到14名,而我的绩点放在信计可排到第2名。所以如果你想避开竞争,让排名更好看一点的话,那就去信计。不过信计这个专业名称,在应聘的时候经常被误解成信息学院或者计算机学院的,不一定能利用到复旦数学的名声(复旦数学在上海的名声还是挺不错的,这个你可以向yps大吧求证)。 其实两个专业的区别主要也就体现在选课方面,大三大四的课程表有一些不一样而已。本科数学学的内容其实差不太多。 再讲讲本科数学的出路。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觉得学数学出来就是做学术研究的,其实并非如此。 先上干货:http://tieba.baidu.com/p/3185609436?pid=54329927516&cid=0#54329927516。这个是我们那一级复旦数学的本科生毕业去向统计。大家可以看到,数学本科毕业的出路还是比较多元化的。从大的方向来说,无非两条路——就业或者读研。数学本科就业其实没太大优势,如果家里没关系,大概也就找个一般的工作,比如说进教育培训机构,或者当四大狗之类的。主要去向还是读研。读研主要又有下面几个方向:纯数;应数;统计/生物统计;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工科等其他方向。其中应数又包括:计算数学、运筹论、控制论、信息论、密码学等方向。其实数学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我本科室友,专业分流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然后学的计算数学方向,毕业后去加拿大读研,方向是石油工程。具体怎么搞我不清楚,吧里也有工科生,应该知道有些工科也要学有限元的,就是用计算数学的方法求解数学模型,然后再应用到工业生产。所以数学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狭隘,只能搞一些抽象的理论研究。 因为我本人是学纯数的,对应用方向并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人对数学转金融有兴趣,可以咨询@华丽交叉步 。 再啰嗦一句:本科阶段的学习,其实跟真正的科研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本科学的那些数学课程,只不过是一些背景知识、基础课程而已。完全不要有“本科学数学就上了数学研究的贼船”的想法。如果你通过本科的学习,发现自己确实是学数学的料,那继续读数学研究生当然是极好的。如果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学数学,那也并不亏,本科阶段的数学训练,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对你个人的思维境界的提升,都是有助益的。 最后再说说(我个人认为的)数学的选校档次: 欧美名校海本(我是认真的~~) 北大、清华、港三所(港校数学本科似乎不是特别好,能去北大还是去北大吧) (国科大?)、科大、复旦、浙大、南大、上交、南开 武大、山大、西交数学实验班、中山、川大、厦大、同济、北师、华师、吉大 其他学校基本都不算传统的数学强校了。毕竟学数学这种事情,专业的名声还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做学术,作为一个本科生,还是去一个数学专业认可度高的学校更好~
行动上的爱国真是一种奢侈 RT,感情上来说,我当然希望中国越来越好,但是单纯的希望并不能有什么卵用。事实上,不要说改变国家现状,就连改变家乡现状我觉得都做不到。积重难返,在历史的潮流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所以我觉得对个人来说,行动上不卖国,就是底线了。毕竟连我们985学生穷尽一生也只不过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又怎么可以苛责他们对国家没有做出多少实际上的贡献呢?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当然值得敬佩,但也不能将此作为对优秀知识分子的道德要求。责任,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啊
80年代的时候,我所住的区的瓷厂还没有垮台 当时还经常出口瓷器赚外快。我爸说,当时的厂长说,哪怕本厂的工人20年不干活,积累的资产仍然足以让大家有饭吃。 结果就过了10年,国企改制,每况愈下。父亲被下岗,厂里的资产被侵吞。后来也上了市,只是过了几年就挂了ST,光荣地成为湖南省第一家退市企业。 如今这个瓷厂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空壳企业,厂里的机器几乎都成了生锈的废铁。现在,我家里人去厂子里面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领低保金,缴养老保险。 本市的瓷业生产也每况愈下,由集团化生产转向个体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小。本市曾经还是有过海关的(主要就是出口瓷器),现在看来也没啥大用处了。 不胜唏嘘。
US citizen和permanent resident有什么区别? RT,后者就是绿卡持有者吧?看到很多文件上都是这两个名词一起出现的,从来没见过两个分开出现的情况。。permanent resident是不是没有投票权?感觉两者在社会福利方面享受的优惠都差不多的样子。。
大家对支教怎么看? 我有个本科同学,直了基础数学的博士之后,自愿报名去西部支教一年。上海人。 有过支教经历的吧友来讲讲支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吧。如果不是为了保研名额之类的功利性目标的话,还有什么动机使你们选择支教呢? 我本人是对支教无感的。第一不喜欢管小孩子,第二不喜欢教书,第三不想吃苦
【水】你萌大概不知道株洲地区教育有多烂 我那一届,整个株洲地区,数理化生信五大学科竞赛,好像只有化学有一个省一(那人高考分数和我相同,加了20分所以去T大了),其余最高就是省二。 高考的情况,还是我那一届,文科状元分数好像没到北大线,或者刚到北大线,我忘了。理科状元,有3个并列的裸分状元,我是其中一个,上面还提到一个加分的。整个株洲地级市,没有人裸分能上top2,都得加分或者自招才能进。北清华五所有学生加起来,我不知道有没有十个。 株洲市二中,我母校,攸县一中,算是株洲地区最好的三所中学。这三所学校也就70%左右的二本率,我学校一年上一本也就100多人,株洲市二中一本人数和600分以上人数比我们多一点。 株洲离长沙那么近,经济数据也不算差,真不知道教育怎么就搞成这鬼样子。。被临近的湘潭,远一点的衡阳岳阳完爆,估计也就能跟湘西比一比烂了。。
我妈说自己是美尼尔综合征 并不是简单的晕车好像是神经营养不良引起的。 具体症状是坐车的时候会头痛,颈椎痛,并不是单纯的反胃。 吧里学医的有懂这个的么?
晕车这种毛病有救么? RT,我妈严重晕车,昨天就带她坐了两站公交车,可能还不到一公里,就强行下了车,说不舒服要吐。。不过当时也是堵车厉害,车停顿的比较多,更加不舒服。 晕车这种事情还真是麻烦,在大城市根本无法生存。sigh,我还说什么时候带我妈来美国看看呢。现在看来,估计只有让她上飞机吃安眠药直接睡着才有希望不晕
【关于灾难】在我坐火车去纽约的两三天以后,同样线路的火车出轨了 RT,好像死了两位数的人。我妈还在电视上看到新闻了,费城至纽约段的火车出轨翻车。不过那时候我已经在上海了。想想还挺后怕的,要是我晚回国两天会怎么样呢? 回美国的时候大概还是要坐同样的线路回费城,有点不敢坐了。。要不坐汽车得了,sigh。。
感觉出国出太早也不好 我在这边见过一个中国人,说话什么的都表现得很正常,但是几乎不认字,菜单上的汉字也看不明白。后来他说自己是小学就转到美国来读了,认字也就小学生水平。 后来我们玩谁是卧底,有个词是辛亥革命,他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单纯是不认识字,是读出来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主要想到两点:1.学习日常对话比学认字简单得多;2.太小出国不好,文化传统中断了,还是挺可惜的。
♀,160,88,什么水平? RT,女性,160cm出头,88斤。1967年出生。什么水平? 没错就是我妈 我妈说如果她再矮一点再瘦一点就要到童装店买衣服了各位♀性朋友,请问有这么夸张么?。。
你萌要站队要撕逼,而窝要粉碎这场撕逼 RT,强行将某个群体和某些性质联系起来本来就是很荒谬的行为。你要是像毛爷爷一样实地调查研究过某个社会阶层的现实生活状况,那你说话有权威,我不反对。否则请shut up。 比如说在数学界,无论你是说“学代数几何的才是大神,做PDE的都是sb”,还是把这句话反过来说,都不能改变你会被喷成sb的事实。因为这两个学科跟sb不sb没半毛钱关系。 PS:楼下禁止黑PDE,因为窝目前hei feng的人在学PDE
建议喜欢买学姐被子的男生出国 在国外,你不仅可以买学姐用过的被子,你还可以买学姐用过的床,你还可以直接借睡学姐的床(学姐不在把房屋短租出去的时候)。你还可以直接和学姐合租,和学姐一起做饭,带学姐开party,blabla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卵用。。 国内在某个方面的压抑和扭曲性表达也是够了。。sigh,何必呢。。
关于穷人和富人(的道德水准),说说我的看法 有人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我是不太同意的。就我在我家这座小城市的见闻来说,很多情况下,富人比穷人更“坏”。很多所谓的富人,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种种不光彩手段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然后顺利洗白,摇身一变跻身上流社会。 在我的看法里,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太过老实,胆小懦弱,脑子里面条条框框太多,很多事情都不敢做。举个例子,当年拆迁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时候,会闹的人就能拿更多拆迁款,不敢闹的人,活该被杀猪。 在一个缺乏社会公正的社会,富人致富更多的是靠灰色甚至黑色手段。人都是有恶性的,你不能指望人会自己约束自己,你不明确法律法规,不严格执法,不公正执法,就会有人钻空子,并且这些人就能占便宜,就能占大便宜。并且其他人还会效仿他们,社会风气就会堕落。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没有公正的社会环境,就只能靠关系,靠权力,靠暴力,靠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来博取利益。道德,呵呵,狗都不食的东西罢了。
与人交往重要的是三观契合,而不一定是家境相近 我在复旦4年时间,朋友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不过说实话,我对他们的家境都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大部分应该都比我好。他们对我家境大概也不是很了解,从穿着打扮上应该能判断出我不是有钱人,几个和我关系特别好的知道我是领助学金的。不过这些并不妨碍我们正常交往,我也没有感觉别人看我有什么异样的眼光。 到宾大这边以后,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多数自然是自费读硕的朋友。能自费留学的家庭,自然应该是小康家庭以上。比我家自然好不少。不过我们相互交流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屏障。也许是因为都是学生吧,都比较单纯,没那么世故。其实我觉得只要不牵扯到借钱还钱的问题,家境真不一定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穷人不一定都寒酸,富人也不一定都慷慨大气。这个世界永远是三观相近的人容易相互接近。比如说“只想和家境好的人交往的人”,他们有很大可能和另一群也只想和家境好的人交往的人进行交往。而不那么在意家境的人,他们也更有可能愿意与家境不如自己的人进行交往。 眼界狭隘的人,永远只能看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心胸宽广的人,他们的世界也更宽广。以上。
其实家境学历什么都不是决定性的 我就讲讲我表哥的故事。说是表哥,其实跟我妈年龄一样大,所以大家也明白他发家是什么时间段了,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他可没什么耀眼的学历,也就初中毕业的程度吧。一开始只是个街头混混,用我们的话叫做打流的。后来好像是找到一些门路做一些倒卖生意,倒卖摩托车还是啥的,赚了点小钱。我们家里也不可能有什么关系,都是他自己弄的。其实这种事情也是灰色地带,改革开放初期法制还不完善,钻空子的机会很多。 再后来就碰到贵人了。跟着贵人做酒品营销的生意,越做越大,前两年都搬到北京工作了。怎么碰到贵人的,家里人也不是很清楚。他其实只能算我远方亲戚,跟我不是一个姓,他的事情我也是听姨父们说说而已。 贵人是真贵人,资产百亿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应该算是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跟着贵人混自然不用担心钱的事情。 其实这种学历低的土豪暴发户,你们还真别瞧不起他们,他们比你们聪明多了。他们懂得什么叫商机,懂得如何钻空子,懂得如何巴结讨好对自己有利的人,经营人际关系。他们很聪明,只是没有把聪明用在读书上而已。 社会上的事情,比学校里复杂太多。还真不要以为985学历能有什么卵用。不过是规规矩矩做事,规规矩矩打工赚钱而已,只不过赚得比另外一群学历比 你们低但脑子并不比你们更好使的大学生(或者专科生中学生)多一点而已。这个社会上赚大钱的人,永远是那些脑子灵活,圆滑聪明,善于投机取巧的人。这些东西,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段时间,也不可能学得到
[水] 别再做情人 做只猫做只狗 不做情人 坐灰机回国的时候无聊就听听歌,正好看到有我是歌手的片子,就点进去看了。说实话这歌听着真带感 其实自己一个更开心 等你讲 其实大家早已嫌大家却扮忙 恨有多一点碰撞 仍然无聊事干不敢打搅对方 要是你愿意 诚实讲一趟 彼此都起码觉得释放 不要哭 我也忍得了这些年来的委曲 没法真心爱下去 只好真心真意的结束 别再做情人 做只猫做只狗 不做情人 做只宠物至少可爱迷人 和你不瞅不睬 最终只会成为敌人 沦为旧朋友 是否又称心 没有心 只像闲人 若有空 难道有空可接吻 注定似过路人陌生 你怎么手震 这预告 发自虔诚内心 长期被迫恋爱也真比 失恋更惨 长期扮演若无其事般 更困难 是我专登反应慢 明明为时甚晚 牌一早该要摊 再像我伴侣 仍望多一眼 一生都将会记得今晚 对不起 自动分手错愕的你怕会伤感 盲目的我 现在也可转台来贺你新生 别再做情人 做只猫做只狗 不做情人 做只宠物至少可爱迷人 和你相交不浅无谓明日会被你憎 沦为旧朋友 是否又称心 没有心 只像闲人 若有空 难道有空可接吻 注定似过路人陌生 你怎么手震
其实学化学化工还是有致富之路的 首先介绍下背景——本人家乡盛产瓷器,号称“瓷城”(虽然逼格比景德镇的瓷都低一点)。然后今天有个算我半个亲戚的人来找我,说是想让我找一些化学专业相关的学生来帮忙做研究,具体工作好像是调制烧瓷器用的泥土。其实大致的配伍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关键要调配出精确的比例,差一点点都不行。据他说,本市的民间资本总共已经投了七千万到八千万来研究这么个配比的情况,但是一直没成功。所以大家也明白一旦成功收益有多大。 PS:他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是名牌大学的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看来土豪也还是看重学校出身的嘛 有兴趣的同学们私信我,不开玩笑,是真事。。 (不过这几天我都上不了百度私信,不知道咋回事)
【转】复旦大学发布4分钟新版形象片: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jM5OTUwMzIwMQ%3D%3D%26mid%3D210873693%26idx%3D1%26sn%3Dfad4d09d13949ce411521d8f72b3408f%26scene%3D1%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23rd&urlrefer=3ef1b24180d1a466be5312f3426e91d3 挺洋气的老实说声音太小我没听清楚她在说啥
高中数学老师得了淋巴瘤 现在正在等待干细胞移植。 Sigh,癌症这种事情真是说来就来,没一点征兆。。
我记得我以前看一篇英语文章,说美国无神论者地位甚至比同性恋更低 那篇文章好像是说在某个保守的州,吸毒赌博都是可以接受的。同性恋违反教义,不能接受。但是最严重的当然是直接的对教会的思想挑战,即无神论的信仰。 吧里很多人都是无神论者吧。我想听听大家对自己处于这种被歧视的地位有什么感想 宗教当然是非常敏感尖锐的话题,其实不适合在论坛上讨论。不过既然同性恋的话题都能被讨论得这么火热,我也犯一回忌,看看发个帖子能造成什么后果 大家点到为止哦。毕竟是贴吧嘛,不用太认真,玩玩而已。好多人都觉得我太认真了呢
我想统计下当初撮合我和小王子的ID和现在明确表态反同的ID 看看有没有交集说实话不喜欢性取向方面的玩笑。既然有些人觉得同性恋是很羞耻很下流的行为,那么你说别人搞基不就是骂人么?= =。。 我也无意说服什么。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了观点请在各个方面保持一致。请不要精分。 我印象里面当初开搞基方面玩笑的人好像挺多的,结果现在反同的人好像也挺多的。。酒吧实在是有点逗啊。。
看了同性恋那个帖子,我觉得某教要求女性戴面纱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有伤风化而且也符合他们一贯的社会伦理传统而且如果举行民主投票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可以通过的 本质上就是社会公共权力和个人私权的界限问题而已。
【水】我妈说我不能找比我小三岁的 因为属猴的不能和属猪的在一起。。 吧里有懂算命的能给我解释下是什么道理么。。
我觉得当初我要是去长沙四大名校读书,数学肯定不是top RT,当年湖南高考比较简单,数学拿了个140。后来我在复旦数院的原来师大附中出来的同学跟我聊天,本来他在学术方面对我有些佩服的,聊到高考成绩终于让他有了优越感——他数学145,并且鄙夷地问我怎么连他都考不过 如果当初真去四大名校,竞赛方面肯定要被一群大神虐,估计教育条件好一点能混个省一,能混个保送资格,但再不济加个20分铁定进北清。不过高中3年必然要在竞赛金牌,高考状元们的阴影中度过 但这些都没有什么卵用,最后我们这一届复旦数院出来继续坚持搞纯数的人里面,好像就我一个湖南人
其实我觉得高考谈智商是扯淡,后天教育重要得多 小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初中高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高三一年接受怎样的训练,影响都比所谓智商大很多。 比如说衡水中学这种,通过极致的训练,将资质不错的学生训练到能上北清的程度也是很有可能的。而如果放在我高中母校,说不定华五都考不上。 当然,你萌也可以说后天的优质教育可以提高智商,这么说似乎更符合酒吧的基调。
你萌扯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择偶标准有什么用 找对象就是50公里范围内找的。不在同一座城市工作我很怀疑能坚持下去。什么相亲啊征婚啊都不靠谱。见个几面聊聊天就确定关系了,搞笑么?和不熟的人谈恋爱,敢这么轻率?就算对方表面上再优秀,没感情就是没感情,有什么办法? 谈恋爱就是和双方地理位置有关的。两个人如果离得远,平时在一起时间不长,怎么培养感情?没有感情怎么逃婚论嫁? 我如果博士期间要谈,肯定也是在费城范围华人圈内找,顶多可以延伸到纽约。找不到那就一直单下去,随遇而安。我不可能接受相亲征婚什么的,一定要自己找自己谈。谈恋爱结婚是对自己负责的事情,以为几个数字就能匹配两个人是天大的笑话。还真把人把爱情当商品了不成。。
既然吧友这么喜欢撕逼,给大家推荐两个撕逼型桌游 Avalon(阿瓦隆):由resistance(抵抗组织)发展而来,相当于不死人的狼人。分好人与坏人两个阵营。好人互相不知道身份,坏人彼此知道身份。所以游戏的核心在于坏人装好人以及拼命喷好人是坏人。人数5-10人均可。本人玩了一个多学期了,乐此不疲 一夜狼人:只玩一个晚上的狼人游戏。有狼人,警长,troublemaker,失眠的小女孩,自杀者等角色,只需要第一个晚上投死狼人就赢,投死好人就输。当然在投票之前要经历漫长(一般长达5到10分钟)的撕逼。这款游戏我不是很喜欢玩,不过撕起来也是很厉害的,而且局面很混乱
贴吧里最好还是不要发和吧友个人关系有关的私事 RT,莫名其妙就看到两个人撕起来了,也不知道前因后果,就看到那么个帖子占着版面。贴吧不是朋友圈,不是QQ空间,贴吧是公共场所,个人私事私下讨论好么。都是成年人了,什么场合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适宜说,总该知道吧。 以前看xx和xx撕逼也觉得挺无聊的,又不是马戏团,大活人吵架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真动手打起来了,两个不知道长啥样甚至不知道真实性别的人在网上撕逼,互相说些旁人看不懂的话,有毛线意思啊。。
如果你导师,让你看一本书,这本书有600多页 RT,而且他没说你应该重点看哪些章节,就随口提了句这本书不错,你应该看看。也没说为什么不错,也没说为什么应该看,看了有什么用。 然后最蛋疼的事情是,过了几个礼拜,他问你最近在看什么书,你说了那本书的名字。然后他说你为什么看那本书——他完全不记得自己推荐你去看这本书的事情了。 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想法?这是接着上一个帖子发的,我同学的真实经历。@befare
继续黑一发国内直博(数学方向) 昨天和一位以前本科同学聊天。唏嘘不已。该同学本科绩点3.8+,英语太差出不了国,去年直的本校纯数博。现在过了不到一年已经后悔了。后悔的原因是没人交流,然后对导师方向不太感兴趣,并因此闹得和导师关系有点僵。没人交流是因为本校学数学和他一个方向的老师和同学都太少,他想听课都没什么好听的,平时碰到问题也没多少人可以问。 把昨天交流后形成的想法总结一下: 1.纯数直博,大陆除了北大和中科院以外,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是很值得去。 2.留国内,要么做PDE,要么做其他方向但是跟定一个牛导师。国内可选的方向太少,只能跟定导师,不能单纯按兴趣来选方向。 3.能出则出。美帝前50的总体数学实力都好于大陆除了北大和中科院以外的任何地方,而且待遇方面,导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方面,均比国内好不少。 4.英语不好就去中国人多的学校,毕竟语言交流不行的话,平时和外国人在一起会很无聊的。这是我对那一位同学的具体建议。
突然发现我回国的时间段正好包含高考 可以去围观大家
〔zz〕如何看待知乎中的精英主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4459497&urlrefer=b5109914c3a109cc1aea27134b6f4152 排名第一acel rovsion的答案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我记得吧里也有哲学和政治学方向的吧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PS:这个答主我以前在吧里提到过的,斯坦福数学和哲学双PhD在读
【讨论】数学到底是什么? 应@坚定chenheyan 的邀请,在贵吧发点数学向的帖子。之所以想讨论这个主题是看到: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0761631&urlrefer=dd57e41d66e2537992f01887b525aac7 这个问题下排名第一的答案,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们都学过十几年的数学,可是到底什么是数学呢?从最广泛的意义下考虑,数学可以看成基于某一个公理体系进行的逻辑推导,比如说基于ZFC公理集合论可以建立绝大部分现代数学分支的逻辑基础。但是,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比如说,有办法检验一个公理系统是无矛盾的,是完备的吗?在这方面我们有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结论基本是negative的。又比如说,数学是“唯一”的么?现代数理逻辑的发展,揭示出一些令人惊异的事实,比较代表性的比如连续统假设。连续统假设被证明和ZFC独立,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建立两个平行的数学宇宙,在一个宇宙中,连续统假设成立,而在另一个宇宙中,连续统假设不成立!这就导致我们对数学的公理化过程本身产生思索——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有“挑选”数学公理的自由(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承认或者不承认选择公理。)。那么,数学里的公理,究竟是我们随意挑选的呢,还是说有一些优先的偏好的?如果有,这些优先偏好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种挑选的标准? 这些问题不完全是数学范畴内的,可以算是数学哲学和数理逻辑范畴内的问题。权当抛砖引玉,其实我也不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