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ゞLIGHT
SUMMERゞLIGHT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祂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19
发帖数: 9,534
关注贴吧数: 81
净空法师:【爱跟感谢,是宇宙真理】诸佛跟如来,是一还是二?诸 净空法师:【爱跟感谢,是宇宙真理】 诸佛跟如来,是一还是二?诸佛、如来不一不异,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确实有二个讲法。诸佛,从相上说,如来,从性上说。 自性有本能,就是世尊在楞严会上讲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之)性,或者讲法性,永远不生不灭,遍法界虚空界。 除了本能之外,(自性)还有本德,也是遍虚空法界,本德是什么?慈悲,爱。 每个宗教都讲爱,佛法讲慈悲,《古兰经》讲仁慈,《新旧约》讲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所以「爱」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真理就是法性的本德,本具的德性。 这桩事情,江本胜博士从水结晶实验发现了。水,能看,能听,能接受人给它的讯息,什么讯息最好?「爱」跟「感谢」,这二个讯息反应的结晶最美。 实验了八、九年,他肯定爱跟感恩、感谢,是宇宙的真理,我们知道,这是性能、性德,性能是见闻觉知,性德是仁慈博爱。 我在新加坡跟九个宗教往来,也写了几句话:一切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一切宗教救度众生的宗旨,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本文节录自【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44集
净空法师:【修布施没业绩,不着相没造业】现在人做功德,要记下 净空法师:【修布施没业绩,不着相没造业】 现在人做功德,要记下来,道场也一样,政府要业绩,这一年做了多少好事,一桩一桩记下来,这是什么?着相,世间法。 修布施,千万别着相。更有甚者,我们去参观建筑物,柱子,某某人捐献,梁,某某人捐献,名字都刻在上面。 心里确实有相,就是修福,不是功德,着相的福德。果报,来生人天,出不了三界。念佛往生,修这种福不能帮助提升品位。 自己想想,离相好,还是着相好? 着相有烦恼,有牵挂,因为常常想这些。离相好,心地纯净纯善。做什么好事?没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痕迹,没有业绩。 没有业绩是什么?你没造业,善业、恶业都没造。这是真谛门,修善不着修善的相,造恶不着造恶的相。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19集
净空法师:【有贪瞋痴慢,修福容易享尽】命里有多大的因,享多大 净空法师:【有贪瞋痴慢,修福容易享尽】 命里有多大的因,享多大的果报,善恶都出不了这个原理。最好修福不受福报,自己生活能过得去就好。福报累积十世、二十世就大了,如果闻佛法,会成佛,成菩萨。 福报大智慧也会生,中国古人说福至心灵,心好像特别聪明,有连带关系。只要没有贪瞋痴慢,福报里就有智慧,如果有贪瞋痴慢,福报里没有智慧,很容易享尽。 因为贪瞋痴慢是不善的心,纵然修福积德也不是圆满的,道理一定要懂。把贪瞋痴慢疑放下,修世出世法都能够得到真实果报,这叫二谛。 《金刚经》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门,即无四相也。离四相是真谛,是佛法,不是世间法。与这四句相应,是依真谛门。 无我,不着我相,无人,不着人相,无众生,不着法相,无寿者,不着时间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大乘教。离相修一切善,当然不执着一切善,三轮体空,是真善。 为什么?与性德圆满相应。做到极处时,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作而无作,做一切善等于没做,他没有起心动念。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19集
净空法师:【让胎儿禀受正气,纵有怨结可以化解】佛知道,中国古 净空法师:【让胎儿禀受正气,纵有怨结可以化解】 佛知道,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中国古籍里,我们看到妇人怀孕时有礼,他必须遵守。 十个月当中,思想要纯正,没有邪思、邪念、恶念,言语要谨慎,没有恶口,身体要端庄。为什么?影响胎儿,神识一入胎,他就知道。 这十个月好好照顾小孩,让他禀受正气,母亲给他全是善良的,所有一切不善,都不让他感染。 善中之善,无过于诵经、念佛,对小孩好,将诵经、念佛功德回向给他,小孩出生一定非常好养,会很听话。 纵然是报怨、讨债来的,怨结可以化解。为什么?母亲的爱心。本来是来讨债、报怨,母亲对他这样爱护,化解了。报恩的,恩上加恩,这个重要。 古时候,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母亲这个时候读圣贤书,听古圣先贤的故事,对小孩都有好处。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19集
净空法师:【福至心灵】信心不动,福中生慧大概三十年前,那时候 净空法师:【福至心灵】信心不动,福中生慧 大概三十年前,那时候住在美国,有一次伤风感冒,同修把我送去小医院,医生是中国人,替我诊断,拿了一点药。我跟医生聊天,医生是台湾移民,我跟他开玩笑,其实是真话。 医生把病人的病医好了,凭什么?不是凭医药,医药是增上缘,真正的原因是心理。病人相信医生,医生相信自己可以医好病人,二方面的信心成就的。 如果病人对医生怀疑,再好的药都不灵,医生对病人怀疑,他无从下手。他点头承认有道理,本来就是这样。 真正有智慧,有福德,他是什么心态?心是定的,不动,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不动,他住在定中。定起作用是真实智慧,定的本身就是福德,福中生慧。 所以中国古人说「福至心灵」,福报来了,突然就聪明了,有智慧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要慢慢体会,什么时候自己的灵性现前?相信了就现前,不信就障碍了。灵性现不现前,全操纵在自己,不在外面。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你对佛有怀疑,对耶稣基督相信,耶稣基督决定灵,佛不灵。你相信佛,你对基督怀疑时,那佛一定灵,基督一定不灵。 实际上灵不灵,完全是自己,信就灵,不信就不灵,永远不变的真理。 古圣先贤告诉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证果,(决定)权不操在外面,完全操纵在自己手中。如果真正回头,自己能够掌权,那就没有一个不证果。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158集
净空法师:【四大菩萨,代表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落实】 四大菩萨第一个(地藏),代表中国大乘,第二位观世音菩萨,菩萨升等,再升一级,地藏课程学完了,第二个课程是什么?慈悲,要把孝亲尊师推广到一切众生。 《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佛比《弟子规》范围还广,不但人要爱,花草树木要爱,山河大地要爱,推广到遍法界虚空界,爱心遍法界。 这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是条件,爱心没有条件,没有分别执着,平等的爱,真诚的爱,就是爱的教育。 同体大悲,所有众生跟自己一体,不是一家,一家还有分别,一体,这是大乘佛法。 再提升,文殊菩萨代表智慧。爱心一定要以智慧为基础,用感情就变质,所以是理智的爱。 大乘佛法主要就三桩事情,孝亲尊师、慈悲、智慧,普贤菩萨代表落实。如果不能落实,没做不等于零吗? 将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普贤代表大圆满,解行相应,解行圆满。 四大菩萨代表大乘佛法,现在没人讲,也没人知道了,都把菩萨当作神明膜拜,错了。 佛法原本是教育,现在变成迷信,变成宗教。这是学佛在家、出家弟子,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祖师大德,我们没有认真学习,让社会大众产生很大的误会。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65集
净空法师:【世间预言是高深数学,神足通是现量境界】 神足通出现,空间、时间没有了。空间没有,就是距离没有了,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可以把极乐世界移到这边,没有距离,也没有远近。 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过去几百年、几千年可以移到现在,未来几百年、几千年也能够移到现在,过去、现在、未来统统看到,这是现量境界。 世间预言家没有这个境界,过去李(炳南)老师告诉我,他们凭借的是数学。确实,高深数学所推演,像马雅预言,有时也很准确,但是有一个极其微细的数字差了,果报就不一样。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一定准确,唯有现量境界,定中看到,如意通所看到的,那是真的,所以神通有好处。 极乐世界的人,六种神通统统具足,几乎都圆满具足,没有欠缺。不但二乘、凡夫不能够相比,权教菩萨也比不上,几乎达到究竟。 究竟是阿弥陀佛所证,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平等。 一个人修行要到这个境界,真的是无量劫才能达到。可是(往生净土)藉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力量,我们这一生就可以取得。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2集
净空法师:【外道神通法术,作用有期限】 外道辈转变,极久不过七日。他所变化,七天就失去作用,有期限的。 还有小神通,他们用法术,有效期间大概只有几个小时。我在美国遇到,信徒都说这法师有神通,去拜的人很多。 法师告诉他,身上如果有什么病痛,就来找我。回去后一、二天,真的,某个部位有病痛。打电话,法师说:来,我跟你治治。到他那里,就好了。很灵!对这个法师佩服得不得了。 有一次,一个比丘尼也遇到这个情形,一想不对,大概作什么法术找我麻烦。他真的病痛,法师打电话来问:你现在是不是哪里有毛病?他警觉性很高,就回(答):没有,很正常。 然后晓得,这个法术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只要不理会,过几个小时就消失,没有了。 用这个方法,很多信徒拜他。这是邪术,不是正法,真有这样的事。这个法师现在过世了,我跟他见过二次面。 世间法术,最长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没有时间限制。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2集
净空法师:【放得下看得破,念佛是福慧双修】 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勉强教大家一心,有没有效果?有一点,时间很短,治标不治本。真正治本,不一定聚集在一起,同一时间,用清净心念佛。 念佛原则,觉明妙行菩萨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真正有爱心,舍己为人,像什么人?乡下老阿婆,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念念不间断。 如果全世界有一万个这样的人,灾难会化解。不要瞧不起,他什么都没有,身心清净。 很高的地位,很多财富,心里是贪瞋痴慢疑,不干净,念佛没有效。什么都没有,念佛心干净。 我们能不能舍?放下是方法,对初学确实能产生效果。放得下看得破,放不下没看破,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 放下是心放下,不是事,事放下,心没有放下,不管用。心放下,事没有放下,管用。 因为知道事是假的,心不着事相,这是真功夫。净宗方便就是指方立相,心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自己能修,自己决定成就。功德回向苦难众生,真行菩萨道,真正福慧双修,人人都可以做到。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2集
净空法师:【念佛是方法,心净佛土净,是真正消业障】 障碍,一个是烦恼,一个是业障。断烦恼,消业障,是真正功夫。 念佛,念经,拜佛,那是手段,是断烦恼、消业障的方法。方法有没有效,是另外一桩事情,不能把方法当作功夫,那就错了。 念佛最方便,但是有怀疑,有夹杂,功夫完全破坏了,念得再多,不产生效果。有人念佛几声,阿弥陀佛就出现了,虽然念得少,心专不散乱,他有诚意。 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这个人有十分诚敬,万分诚敬,念几声,散乱(心)念几万声都比不上他,道理要懂。 净土有个指导原则,一定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心静不下来,这个事情麻烦。 找个清净环境,没有人扰乱,闭关或住山。以前李老师说,那不是一般人。有资格闭关、住山,有一定功夫,差一点还不到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找个地方加功用行。 属于加行,能够提早成就,这是闭关、住山一心修行的目的,初学不行。像开悟,大彻大悟,将悟未悟这个时候,已经到这个境界,就差一点,这个可以。 另外一种,名气太大,应酬太多,来看你的人络绎不绝,没有办法用功,用闭关、住山拒绝外缘,这个可以。二种条件都没有,就没有资格住山、闭关。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2集
净空法师:【孙悟空七十二变,随自己心念,变化有局限】 转变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可以变大身,可以变小苍蝇,也可以变土地庙,那是什么?转变。 一能作多,多能作一。他身上的毛,一变都是小孙悟空,能够变很多身。 孙悟空七十二变,跟声闻、缘觉比差很远,声闻、缘觉变化,比不上极乐世界菩萨。 极乐世界菩萨能化无量无边身,而且本身没动,不是此地没了那里出了,不是,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听法,化身、分身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统统有他在供佛、闻法。 这个能力,声闻、缘觉没有,差太远了。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千变万化,《还源观》讲出生无尽,就这个意思。随着心念起变化,无有穷尽。 佛菩萨不是随自己心念,自己没有心念。自己有心念,起的变化不大,有范围,有局限。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个变化就无量无边。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2集
净空法师:【发财学范蠡,财散光,才会一心念佛】 学范蠡,春秋时做生意发财了,把所有财产分给穷苦的人,统统救济,财散光了。散光就老实,不散光不老实,连明天吃的都没有,人才会一心念佛。 明天没得吃没关系,老实念(佛),后天没得吃没关系,七天肯定往生。求往生,不求留在世间,对于活在这个世间,根本没有丝毫留恋,这个人真老实。 可是范蠡,我觉得也是菩萨,给世间作榜样,散光,从小生意、小买卖再开始,做上三年又发大财,比上次还多。三聚三散,散了没隔几年又发了,给世间人作证明,愈施愈多,财是你的丢不掉。 有财要散,愈散愈多,布施,不要积,积财丧道。积里有悭吝心,将来是饿鬼道。能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跟人结缘,是行菩萨道。与广大众生结法缘,这个事情多好。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52集
「真」稀有霰弹枪 昨天送了双管霰弹枪的皮肤,利用之前卡拉栓的方法,可以卡出很漂亮的暗纹以及雕刻。 在灯光下枪身上的暗纹很漂亮,但在明亮的日光下却不明显,给大家看看效果图(最后一张是同样卡bug的拉栓) 方法是把双管霰弹枪都镀金,然后切版本,推到商店拿枪界面,然后快速再点双管霰弹枪,再点进去点版本,选择新的皮肤,如果听到操作的声音,说明卡了一次bug,需要来回操作几次才能出现图中的版本,心得是点版本后点新送的那个皮肤的名字(卜什么,没太记住),要连贯快速,祝大家圣诞快乐~ 哈利路亚
净空法师:【教理通达,念佛才相应,上智下愚,可以不听经】 教理通达,念佛才会相应。古人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教理不懂,很难相应。 不明教理,也有极少数相应,那是什么人?老实人,真正老实,可以不懂教理。什么叫老实?教他念阿弥陀佛,就念到底,念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妄想,没有怀疑,没有间断。 老实人难得,大概现在十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那个人可以不学教,不听经,他能成就。 所以佛门不论哪一宗,哪个法门,真正成就的,一个是上智,一个是下愚,这二种人好教。上智,他懂得,他聪明,对教理通达,所以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 下愚,一般人比不上。他心地清净,忠厚老成,没有杂念,没有欲望。教他念一句佛号,他就念到底,没有怀疑,不夹杂,往往二、三年成功了。 往生预知时至,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临走时佛来接引,欢欢喜喜走了,我们看到不少。 像我们这种程度的人是最难度的,上不上,下不下,一天到晚打妄想。念佛夹杂妄想,学教也夹杂妄想,所以教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毛病在此地。 自己的病要自己对治,别人帮不上忙,自己要下定决心把毛病改正过来。古人说得好,愚不可及。我们想学下愚,难,太难太难了。 想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能不走教理这条路。教理搞通了,宇宙人生究竟怎么回事,不能彻底通达,也得大致明白。 明了你才会放下,知道放下正确,放下对我真正有利。如果放不下,这一生必然又空走一趟,来生还是搞轮回。 本文节录自【2003印祖遗训】化解世间劫难之良方
净空法师:【信任】以善意待人,损人决定不利己 必须学着有信心,也要信任别人,认为每个人都想害我,使我对许多不该回避的人和状况都刻意疏远,反而和不该在一起的人共处。 这点要好好学习,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也有信心。很多人说,世间人不可靠,都欺骗人。好像想在这个世界生存,就非骗人不可,不骗人就活不了,有这种趋势。 亚视何守信访问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我告诉他这是错误的观念。人应当以善意待人,不应当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而且我特别说明,损人决定不利己。 怎样才能利益自己?利益别人才能利益自己,这是一定的。你以为损人能利己,占人家一点便宜,不知道要付出更大代价,而且代价现前就能看到,不要等来生。 细心观察,心行不善的,无论做哪个行业,做不了多久就破产了。这是眼前付出的代价,来生他还要偿人家的债,麻烦很大,所以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懂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不会做昧良心的事。 你对别人好,人家也对你好,善有善报。你欺负别人,到你威德、福报享尽、消失时,就有很多人欺负你。业因果报都在眼前,应该要有警惕。 本文节录自【2006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职员义工谈话七】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 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 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净空法师:【佛像坏了不能供养,恭恭敬敬处理】 古时候佛像坏了要修补,塑像重新贴金,供人瞻仰礼拜,彩画佛像裱背修补,要完整保存下来,原因是佛像得来相当不容易,画一张佛像也不简单。 现代佛像太多了,印刷术发达,一印就是几万、几十万张,得来很容易。旧佛像修补给人供养,没人要了,都要新的,怎么办? 许多同修问我,都发愁了,如果把佛像烧掉、毁掉,将来堕阿鼻地狱,都恐怖了。时代不同,做法也不同,我们对佛像要存恭敬心,不是恶意。 佛像实在不能使用了,在中国还可以烧,在美国不能烧,犯法,邻居、外国人看到报警,找你麻烦,不可以随便乱烧的。 我们如何处理?用恭敬心把纸画佛像折迭起来,折得愈小愈好,包好密封起来,(与回收)垃圾一起处理。哪一种环境,有哪一种处理方法。 台湾寺庙很多,有烧纸钱的焚化炉,在那里焚化可以。但是外国没有,恭恭敬敬处理就很好。 不必像古人所讲,找个清静山坡地埋起来,你去做,被人说在那里做什么坏事,麻烦又来了。所以今天好好包起来,恭恭敬敬当垃圾处理,我们恭敬心尽到了,这是生活小常识。 本文节录自【金刚经研习报告】12集
净空法师:【穿衣吃饭,工作应酬,样样是六波罗蜜】 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乞食,着衣持钵就是平常穿衣吃饭。我们天天穿衣,诸位想想,是不是具足六波罗蜜? 穿衣是布施,施给谁?施给自己这个众生,保暖。同时又布施给一切大众,与大众有什么关系?让大众看到你穿衣的样子,他觉悟了。 衣着干净、整齐,是持戒波罗蜜。常常换洗,干干净净,有些衣服穿得很肮脏,气味很难闻,那就不是六度。 衣也叫忍辱衣,遮体、遮羞,意思就是忍辱。穿衣,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对懒惰,衣服勤换洗,整理干净。不是天天换好衣服,天天挑花样,不是这个意思。 衣着保暖、整齐、干净就行了,不为外境所动摇,禅定波罗蜜。见到别人这些花样,没有羡慕之心,心定。可是一切衣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了是般若波罗蜜。 穿衣,具足六波罗蜜,穿一件衣服,是修六波罗蜜,修菩萨行。吃饭,也具足六波罗蜜,日常工作,也是六波罗蜜,应酬,还是六波罗蜜,样样都是六波罗蜜。 从早到晚一分一秒都没有浪费,完全在道上。学了金刚般若,要不会,那不叫可惜吗?把自己整个生活,从凡夫生活变成佛菩萨的生活,行住坐卧都是圆满六波罗蜜。 本文节录自【金刚经研习报告】12集
净空法师:【以自我为中心,阻碍灵魂进步】 多数人在教堂、聚会所或寺庙诵经,那些经文也记载灵魂不朽。但是仪式一结束,他们又回到互相竞争的轨道里,依旧贪婪,喜好操纵,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特性阻碍灵魂进步。 确实,信仰宗教比不信宗教的人容易觉悟,机会比较多。但是现在一般人烦恼习气很重,社会诱惑非常强大,几个人能保证自己不受诱惑?所以虽然修行,功夫不得力。 所有宗教经文都说灵魂不朽,肯定身体不是我,身体不过是个工具而已,灵魂寄托在这个身体上。好比把人身比喻作灵魂,衣服就像是身体,身体在衣服里,衣服是个工具。 衣服脏了、破了,可以换一件,身体用了几十年,不好使用了,可以换一个。所以很快乐,有什么忧悲苦恼。如果这一生功课做得很好,来生身体会换天人身分,菩萨身分,愈换愈好,道理要懂。 如果不懂道理,诵经是一回事,目的只是希望神灵、佛菩萨保佑,这个属于迷信。对于自己心行,一丝毫没有影响,经白念了,佛也是白念了。 祖师大德常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得不到利益。诵经是明理,帮助觉悟,念佛目的是把妄念打掉,我们起一个不善的念头,一句阿弥陀佛换过来。 只要念头一起,马上阿弥陀佛提起来,用这个方法断恶念。恶念没有了,恶的行为就没有了,行为总是被念头操纵,这叫修行。 如果念佛尽管念佛,对于自己思想、行为没有改变,这不叫修行,比骂人好一点,其他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像这种情形,确实是阻碍灵魂进步,阻碍下一生下一世的提升。 本文节录自【2006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职员义工谈话七】
净空法师:【对人暴力,不公平,都要还债】 对人暴力,对人不公平,最后都要还债。欠命还命,欠钱还钱,学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别人骗我们,不放在心上,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怨恨。 他来偷也好,来抢也好,我们都能欢喜接受。为什么?知道他在迷,我在觉,我们是不同层次。财是身外之物,我用你用一样,何必计较。 你有需求问我要,我会尽心尽力帮助。大概你以为我不会帮助,用偷窃、欺骗的方法,也行,(换)种方式帮助你,什么都好,这是佛教导的。 如果我们没放下,无论用什么方法夺取财富,来生要奉还,还要加上利息,自自然然。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 懂得三世因果就晓得,想占人一点便宜,占不到,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没吃亏,你的心会很平静。一生提升自己的灵性,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节录自【2006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职员义工谈话七】
净空法师:【断恶修善,有一分功德,佛力加持一分】 端正身心,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人最难相处,搅和着生生世世的习气,恩恩怨怨。这些都从妄心生,都是自己迷惑颠倒。现在明白了,要把结解开。 冤家遇到了,忍受一点,把它化解掉,不要排斥。排斥,(未来)还有,排斥不掉,遇缘就起现行,为什么?自作自受。再不喜欢的人、事,要忍受,希望解除,以后不再有,这叫修行,消业障。 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让我们很快、很顺利化解,身心真正端正。端正标准,明心见性。 先端正身心,然后才有能力断恶修善,身心不端正,恶断不掉,善修不来。这个事情全靠自己,谁都帮不上忙,确实是自作自受。 我们真做,佛能加持,自己没有心思,没有念头去转变、化解,佛就帮不上忙。 譬如念佛,作法会,供牌位,我们真干,佛力加持,怨亲债主容易化解,容易觉悟。只供一个形式,没有真诚心,佛力加持不上,依然不能化解。 佛力加持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功德,他加持一分,有二分功德,他加持二分,有十分功德,他加持十分。没有功德,想求佛加持是不可能的。 断恶修善而不着相,就是功德,断恶修善都着相,是福德。福德是世间法,功德是出世间法。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479集
净空法师:【如果知道生命无尽,死亡恐惧就可消除】 對死亡的恐懼,不是任何金錢或勢力能消弭,如果人類知道生命是無盡的,不會死,也從未真正出生,這恐懼就可以消除。 如果知道曾經活過無數次,將來也會活無數次,不知會覺得多有保障。死後也會加入靈魂,要是知道守護天使真的存在,不知會感到多安全。要是知道暴力和不公都得償還,可以少掉多少憤怒和報復欲望。 如果我們藉由知識接近上帝,那麼財富、權力又有什麼用?它們不是接近上帝的方法。如此一來,貪婪、嗜好、權力變得全無價值。 這段意思非常好,頭一個告訴我們輪迴是真的,身體就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捨身受身。佛法講神識,中國人講靈魂。 靈魂也不是永遠存在,不過他存在的時間非常久。什麼時候才不存在?離開十法界就不存在了。 神識就是大乘教講的阿賴耶識,轉識成智,就不叫靈魂,叫本性,自性。或者叫靈性,可以,不是靈魂。靈性是覺悟的,靈魂是迷的,還沒覺悟,就是阿賴耶識。 本文節錄自【2006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七】
净空法师:【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 所謂功德,就是這個功夫得到什麼好處。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得事一心的人不會被見思煩惱擾亂,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因為已經得念佛三昧。 三昧是正定,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正定,心定在西方極樂世界,定在阿彌陀佛,除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見到,聽到,心不動,不被見思所動。 八風吹不動,是世間法,也就是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動心了。出世間法動不動心?如果心還會動,那不行,沒有用處。世出世間法統統不動心,就是貪瞋痴慢疑都沒有,這是事一心。 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二邊用現代科學家所說,就是相對。世間人生活在相對空間裡,大的對面有小,長的對面有短,是的對面有非,沒有一法不是相對。互相對立,是二邊。 如果證理一心,二邊沒有了,二邊不立,中道也不存。因為說個中道,中道跟二邊是對立的,中道也沒有。心清淨,不但一念不生,一句話都沒有,所謂開口便錯,動念皆乖,不(落分別)。 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不是說嗎?說而無說,自己不落二邊,是無說。說是什麼?隨順眾生知見而說(佛知見)。隨順眾生,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不為二邊所亂,稱為中道,不得已建立的。執著有中道,那又落到一邊,決定不能執著。所有妄想、執著都沒有,不為二邊所亂,叫修慧。不為見思所亂,是淺的修慧,不為二邊所亂,是深的修慧。 本文節錄自【199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38集
净空法师:【中国圣贤没断烦恼,所以佛菩萨保留梵文音译】 菩萨名号称为德号,代表修德,我们听到后要认真学习。佛的名号代表性德,是自性本有的。虽然本有,如果不修,性德透不出来,一定要修学。 佛法,是最圆满的教育,最真实的教育,学佛首先要清楚明白。普贤摆在第一,代表一定要做到,不但要做到,要圆圆满满做到,才叫普贤。 名字好,意思好。普是普遍,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圣人,都是贤人,贤是圣贤,个个都是圣贤。 圣贤就是佛菩萨。印度称佛陀,中国称圣人,印度称菩萨,中国称贤人。为什么当年不翻(译)成圣人、贤人?标准不一样,印度标准比中国高,中国圣贤差很多。 (佛菩萨)标准是什么?断烦恼,中国圣贤没有断烦恼。见思烦恼断掉称阿罗汉,尘沙烦恼断掉称菩萨,无明烦恼断掉称佛,中国圣贤没这三个标准,古印度有标准。 确实跟中国圣贤意思很接近,但是标准比我们高,所以依旧保留梵文音译,学佛不能不懂。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65集
净空法师:【临终见阿弥陀佛,就入正定聚,没有中阴】 譬如腊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往生没有中阴,人断气(前)佛来接引,他跟随佛到极乐世界去了。 有中阴未必真的往生,中阴往生,有,那是很大的福报,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我这一生看到,李炳南老居士往生,莲友送往生有六百人,台中莲社念佛堂,摆的蒲团六百个座位。日夜不断多少天?四十九天,太殊胜。 不是每个人都念四十九天,很多同修在外面护法,看哪个地方,位子空了就补进去。 同学多,几百人、几千人,念佛堂座位,看到空的自己就补进去。四十九天日夜不间断,大概在台湾,只有这个人这么大的福报。台中莲友几十万人,所以很容易做到,我看到很感动。 李老师有没有往生?肯定往生。就是在中阴他也往生,四十九天,七个七,决定得生。 人要是有这个缘,不要说六百个人,有六、七个人(助)你念(佛)七天七夜,那就不得了。这个要福德,要缘分,真正志同道合,临终时候帮助。 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往生是入正定聚,见到阿弥陀佛就入正定聚,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468集
净空法师:【外财创办道场,七分功德得一分,内财布施得六分】 财布施,财富不缺,无须多,不缺就足了。法布施,智慧增长,这个很重要,不迷惑颠倒,不会做错事情。无畏布施,是慈悲,对一切众生拔苦与乐。 这是佛陀教育的宗旨,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用教学。你仔细在经典里看,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热心教化众生,不疲不厌,三种布施全落实了。 教学要财布施,身体、智慧叫内财,不是外财,内财布施果报超过外财。外财是自己没参与,别人做,我拿钱,不是自己做,他代我去做。 代我去做的人,得六分功德,我呢?只有一分功德,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没有人代我,就没功德,花钱得一分功德。 护持道场,有人是用内财布施,义工服务,七分功德都得到六分,那一分功德,创办这个协会的人,没有协会,就没地方做义工,所以创办协会这些人是缘。 创办协会的人,一切功德里得七分之一,真正做义工的人得七分之六。佛法非常公平,不亏待任何一个人。 无论是内财布施,外财布施,总是多多益善,全心全意去做,有多少力量就尽多少。 佛法兴旺,你的福报就大,如果佛法衰微,你的福报就很小,不是没有功德,功德小。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406集
净空法师:【自己得度,才有能力超度别人】 佛门有句话:佛度有缘人。地藏菩萨在地狱也度有缘人,没有缘,地藏菩萨说法他也不听。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在此地讲经说法,谁来听?这栋大楼的人不少,不来听,就不能得利益,所以佛度有缘人。 地藏王菩萨在地狱度哪些众生?曾经学佛,他有根底。学佛也干些错事,堕地狱,地藏王菩萨度他,他能够接受,如果不是学佛的人,不能接受。 同样道理,世间家亲眷属超度,超度要有超度的条件。佛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所以超度的人,自己要得度,才有能力超度别人。 想想《梁皇宝忏》的故事,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再来,当然有效,不是这样的修行人,效果就要逐渐往下降。 末法时期,自己没有能力,诚心诚意诵经、拜忏回向,亡人得利益,当然利益决定比不上宝志公,这是肯定的。 《三昧水忏》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是修行证果的人,他超度,调解怨亲债主,听话走了,病就好了。我们也拿着《三昧水忏》如法炮制行不行?不行。 但是做总比不做好,他们做,亡人能够得十分利益,我们诚心诚意做,可能得一分利益,一分利益也很难得,就不容易了。 本文节录自【2005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一
净空法师:【人死后不见得到鬼道,还没投胎称为中阴身】 人死后不见得到鬼道,你不能称他为鬼,人死了就成鬼,这是你对六道状况不了解。人死之后还没到哪一道去,中间称为中阴身,中国俗话称为灵魂,他还没有去投胎。 到鬼道,那是入了一道。凡是横死、自杀,都很麻烦。(执迷)找替身时是中阴身,魂魄不是鬼道。他找到替身后,按自己的行业到哪一道去,到了鬼道就不会跟人往来。 所以中阴身有的很短,大多数四十九天(内)就投胎了,到哪一道就不晓得。 但是仔细观察在世行业,他的造作,可以判断。佛经告诉我们,贪心重会到鬼道去,瞋恚重到地狱去,愚痴重,是非善恶搞不清楚,多半到**道。 心地很善良,五戒十善,人道。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天道。从这些地方观察,大致能够判断。 临终时瑞相,身体柔软,面貌很好看,(多)是善道。死的时候身很僵硬,面貌难看,(多)是去恶道,这是常识。 所以艰难困苦之下,千万不要有自杀的念头,不能解决问题。自杀能解决问题,佛都会劝我们自杀,只有更糟更麻烦。 这一生到世间是受报,受苦是受苦报。苦报没受完,自杀了,来世还要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断恶修善,忏悔业障,才能够改善,可以把自己的业转过来。 如果佛法教学做不到这点,就没意义了。学佛,真的转贫贱为富贵,转愚痴为智慧,最高是转凡成圣。明白道理,懂得转变方法,好好学,前途一片光明。 本文节录自【2005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一
净空法师:【念念相应】造业,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 念念相應,而念念即佛,是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理太深了,理明白,信心堅定,信心不動,沒有一個不成功,萬修萬人去。 對於念佛法門有疑惑,是因為理沒通。到底極樂世界有沒有?有疑問。現在搞清楚,你問極樂世界有沒有?反過頭來問,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 你說這個世界有,我就告訴你,極樂世界有,你說這個世界沒有,我就告訴你,極樂世界也沒有。到底怎麼回事?一切法從心想生。 這個世界是自私自利的心,貪瞋痴慢的心,名聞利養的心,五欲六塵的心,這種心變現的。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名號變現的,怎麼說它沒有?自私自利會變娑婆世界,阿彌陀佛會變極樂世界,一個道理。 念自私自利,永遠搞輪迴,永遠出不了六道,為什麼?造輪迴業。今天把自私自利丟掉,拋棄,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我今天造的業是造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 阿彌陀佛是什麼心?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心。佛沒有二心,一心,幫助大家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用方法之前,先要知道苦樂怎麼來。 一切苦是從迷失真相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看錯了,想錯了,做錯了,就造業。了解事實真相,不造業,你就不受苦了。 苦從迷來,樂從覺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樂是果,果上解決不了問題,要把苦因滅掉,把樂因找出來。所以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幫助人破迷開悟。 迷破了,苦就沒有了,開悟了,樂就來了。樂是見性,見性得大樂,得究竟樂。所以拔苦與樂,要拔究竟苦,要與究竟樂。 這是如來境界,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自己沒有兩樣,就是迷,愈迷愈深,愈迷愈嚴重,佛了解事實真相。 本文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23集
净空法师:【观世音菩萨表慈悲门,自利利他依智慧】 净宗,大势至菩萨主智慧,观世音菩萨主慈悲。观世音在阿弥陀佛的左手,大势至在右手,左边为大。我们看佛菩萨像的摆列,就知道这个法门是以解为主,还是以行为主。 净宗是行,华严贤首宗是解,文殊站大位,文殊在左,普贤在右。释迦佛也是以解为主,释迦佛旁边,阿难在左面,迦叶在右面,迦叶表行门,阿难表解门。所以供养佛菩萨形像是表法,不是迷信。 《悲华经》曰:由汝愿取大千世界故,今字汝大势至。字是名字,给你一个名字,称为大势至。大势至是智慧第一,观世音是慈悲第一。 中国人信奉四大菩萨,第一个是地藏,第二个是观音,第三个是文殊,第四个是普贤。地藏代表什么?孝亲尊师,《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 地是心地,藏是宝藏,像大地里有金银七宝,得把它开采出来。地藏表我们的心地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用什么开发?用孝敬,孝亲尊师就能把心地宝藏开发出来。 开发出来干什么?第一个是自利,第二个是利他。自己脱离六道轮回,证菩萨果位,要想到还有许多人迷惑颠倒,要帮助他。 所以要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慈悲要依智慧,没有智慧就变成祸害,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慈悲充满的是智慧,没有情执、好恶、自私自利、是非人我。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亲、慈悲、智能统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待人接物,这叫普贤菩萨。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496集
净空法师:【意念跟佛力结合,业力就衰弱】 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若人如第十九愿发心念佛,则临寿终时,弥陀与极乐世界诸菩萨等众,前来接引,现其人前,经须臾间,很短的时间,这个人就到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果,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当然有缘,我天天念他,天天想他,就是缘,他当然要来,跟阿弥陀佛来的那些菩萨,我没有想他,也没有念他,也一起都来,什么原因? 有缘,不是没有缘,过去生中跟我有缘的人,他们已经往生,早到极乐世界去了。 我们这一生缘才成熟,所以到那里,来接引你的人统统都认识,这是哪一生的什么人,有恩的,有怨的,都来,恩怨没有了,现在是一家人,什么结全解开了。 所以到极乐世界,不会孤独,过去生中亲朋好友已经成就了,全来帮助我,都来提升我。极乐世界修行容易,修行快速,有关系的人帮忙,没有关系也(起大悲心)。 到达西方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有能力像法身菩萨一样,遍法界虚空界,有缘众生天天给信息,你每天收到大量信息。 从十方世界来,他们起心动念发信息,身体每个细胞也在发信息。起心动念是思想,你完全知道,身体细胞发信息,健不健康你也完全知道,对身心清楚明了,他需要帮忙,你就去帮忙。 这个帮忙就是加持,世俗人讲保佑,真来了。 于是我们知道,每个众生生生世世遇缘不同,极乐世界菩萨,跟佛关注我们,念念不舍,他的加持亦如是。 为什么我们修学还这么困难?很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有这么多杂念?就是大乘教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力量是相等的。 心就是科学说的意念,佛已经觉悟,众生在迷,这三个力量相等,看我们怎么结合。 如果我们把意念跟众生结合,麻烦就很大,佛那一股力量不(相应)。如果我们把意念跟佛力结合,这个力量很大,众生力量敌不过,就看自己怎么用。 学佛的人多,不是真学佛,为什么?力量跟众生结合,他不跟佛结合,问题在这里。跟佛联盟,众生力量就衰弱了,问题就好解决。 佛的力量就在周边,不肯跟他结合,谁错了?自己错了,佛没有错,众生也没有错,关键是自己。 怎样跟佛结合?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跟佛结盟,结成一体,这个力量敌过业力,我们的烦恼,敌不过自己现在的念力跟佛力。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68集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在常寂光,极乐世界是示现】 诸往生者,愿于何方作佛,莫不随其心愿而得成就。是不是这些菩萨还有愿?有愿就有念头,还想到哪个世界去作佛,那他就变成凡夫了。 所以这个愿不是他的愿,是众生的愿,众生的愿是感,他来应。换句话说,法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如果起心动念,不是法身菩萨,是三贤菩萨。 别教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别教初地菩萨等于圆教初住,圆教初住才真正把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明心见性。这些事一定要清楚,不迷惑。 所以众生有感,希望佛来帮助他,他就示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印度人缘成熟了,希望有佛出现来度他们。 释迦佛在哪里?在常寂光里,他不是法身菩萨,他是妙觉如来,久远劫已经成佛了。 阿弥陀佛亦如是,阿弥陀佛早就成佛了,在哪里?在常寂光里。极乐世界是示现的,阿弥陀佛这个报身也是示现,一定要清楚,众生有感他有应。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67集
净空法师:【一心念佛,从事入理,跟烦恼永远告别】 但深信切愿称念名号,即是一心念我。深信,真信,决定不怀疑。 蕅益大师晚年自己起了别号,叫西有道人,西方的西,说明西方真有,西有道人。二个有,从《弥陀经》来,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别号西方真有。 用名号接引众生,用名号普度众生。如善导大师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舍。是即一心念佛,盖从事入理,且事中举体是理。 念到理一心就大彻大悟,惠能大师开悟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境界,完全相同。 自己清楚明了,佛见到了,佛国土见到了,过去诸佛见到了,未来诸佛也见到了,为什么?时间、空间没有了。 好像电影胶卷,这卷片子前后全在里头,不是在屏幕上看一张一张的动画,看到(法界缘起),非常奇妙! 然后证明现在科学家讲的,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统统纠缠在一起,他们发现的现象,你完全(亲证),是纠缠在一起,但是一点都不乱,妙绝了! 而且每个念头,每个实物,都是一种幻相,佛经用四个字描绘,叫「非有非无」。 不能说它没有,确实有幻相,又不能说是有,幻相确实不存在,没有自体。(凡夫)无法想象,因为从来没有(体验)这个概念。 一切法,任何一法,无不如是,常作如是观。法的特质是毕竟空,不可得,现象你可以欣赏,不能占有,不能控制。 于万事万物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就得自在,跟烦恼、造业永远告别。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68集
净空法师:【五十三参定慧等学,起心动念不离阿弥陀佛】 我们常常收到一些信息,都是关于修学,提供坐禅、参禅、持咒,很多好方法,见到之后动不动心?动心,就不是一心念阿弥陀佛,里头有掺杂,决定不能动心。 见到其他法门,要像善财童子一样,恭敬供养,我还是学自己的法门,没有动摇。 善财五十三参,每天接触不同信息非常多,他的态度恭敬,好的赞叹,不好的不赞叹,供养方法很多,不一定都是财物,赞叹就是供养,礼敬就是供养,不学。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参都有恋德礼辞。恋德是感恩,我学到了,我感谢你,礼是礼拜,辞是不学,我还是念阿弥陀佛,我不学这个法门,这叫辞,字的涵义都很深。 善财童子自始至终就是一句弥陀,最后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一心念我(名号)。一心念我有五十三参,不是不接触,一心,只有一个佛号。 那接触是什么意思?接触是长智慧,智慧明了,统统明了,不着是禅定。样样都明了是慧,如如不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定慧等学,一心念佛。 我们用什么方法修定慧等学?阿弥陀佛,心二六时中不离一句阿弥陀佛。 修学其他东西帮助世间是附带,学习时非常认真,帮助别人得用这些方法,可是自己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人!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168集
净空法师:【至心一念不生,信乐阿弥陀佛,是第一殊胜念头】 至心信乐,至心是真诚到极处,至诚。诚是什么意思?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给诚下了定义,跟佛讲的一样,一念不生是谓诚。 有念头就不诚,诚没有了,没有念头叫真诚。这个定义下得好,后来祖师大德讲到诚,都引用曾国藩说的。 真诚到极处,至心信乐,相信净土,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极乐世界,相信念佛决定往生,叫至心信。 乐是爱好,真的喜欢极乐世界,真喜欢阿弥陀佛,真想去。这个念头比什么都好,世出世间所有念头,这第一,第一念,第一殊胜。 几天能成功?真快,《弥陀经》告诉我们,「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最长若七日,宋朝莹珂法师三天就往生。 我们现在三十年没往生,还留在这个世间,什么原因?心没有达到标准。如果达到那个标准,他三天能,我三天也能。 大家都念佛,大家都学佛,结果完全不一样,总在用心不同,就这么个道理。 真的像经上讲的至心信乐,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哪有不往生的!而且往生品位,肯定全是实报庄严土上三辈往生。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22集
八十卷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节选) 八十卷华严经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节选)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佛子。譬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所谓书写大铁围山中事。量等大铁围山。书写大地中事。量等大地。书写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书写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须弥山。若地天宫殿。若欲界空居天宫殿。若色界宫殿。若无色界宫殿。一一书写。其量悉等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于诸众生。无少利益。即作是念。我当以精进力。破彼微尘。出此经卷。令得饶益一切众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出此大经。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于一尘。一切微尘。应知悉然。佛子。 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佛子。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以如是等无量无碍。不可思议广大相。知如来应正等觉心。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八十卷华严经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如来以一切譬谕。说种种事。无有譬谕。能说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绝。不思议故。诸佛菩萨。但随众生心。令其欢喜。为说譬谕。非是究竟。佛子。此法门。名为如来秘密之处。名一切世间所不能知。名入如来印。名开大智门。名示现如来种性。名成就一切菩萨。名一切世间所不能坏。名一向随顺如来境界。名能净一切诸众生界。名演说如来根本实性。不思议究竟法。佛子。此法门。如来不为余众生说。唯为趣向大乘菩萨说。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此法门。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诸菩萨摩诃萨。佛子。譬如转轮圣王。所有七宝。因此宝故。显示轮王。此宝不入余众生手。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圣王相者。若转轮王。无此太子具众德者。王命终后。此诸宝等。于七日中。悉皆散灭。 佛子。此经珍宝。亦复如是。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如来法王真子。生如来家。种如来相。诸善根者。佛子。若无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门。不久散灭。何以故。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读诵书写。分别解说。唯诸菩萨。乃能如是。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应大欢喜。以尊重心。恭敬顶受。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信乐此经。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佛子。设有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修习种种菩提分法。若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 若得闻此如来无量不可思议。无障无碍。智慧法门。闻已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随顺一切如来境界。具足一切诸菩萨法。安住一切种智境界。远离一切诸世间法。出生一切如来所行。通达一切菩萨法性。于佛自在。心无疑惑。住无师法。深入如来无碍境界。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则能以平等智。知无量法。则能以正直心。离诸分别。则能以胜欲乐。现见诸佛。则能以作意力。入平等虚空界。则能以自在念。行无边法界。则能以智慧力。具一切功德。则能以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则能以菩提心。入一切十方网。则能以大观察。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则能以善根回向智。普入如是法。不入而入。不于一法。而有攀缘。恒以一法。观一切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得无师自然智。 佛子。我等一切皆名普贤。各从普光明世界。普幢自在如来所。而来于此。彼一切处。亦说是法。如是文句。如是义理。如是宣说。如是决定。皆同于此。不增不减。我等皆以佛神力故。得如来法故。来诣此处。为汝作证。如我来此。十方等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诸四天下。亦复如是。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菩萨大众。欲重明如来出现。广大威德。如来正法。不可沮坏。无量善根。皆悉不空。诸佛出世。必具一切最胜之法。善能观察诸众生心。随应说法。未曾失时。生诸菩萨。无量法光。一切诸佛。自在庄严。一切如来。一身无异。从本大行之所生起。而说颂言: 一切如来诸所作 世间譬谕无能及 为令众生得悟解 非谕为谕而显示 如是微密甚深法 百千万劫难可闻 精进智慧调伏者 乃得闻此秘奥义 若闻此法生欣庆 彼曾供养无量佛 为佛加持所摄受 人天赞叹常供养 此为超世第一财 此能救度诸群品 此能出生清净道 汝等当持莫放逸
净空法师:【善根成熟,心里没有我,把阿弥陀佛当作自己】 佛出现在世间为什么?(帮助)根熟众生成佛,成佛机缘到了,机缘成熟了,佛以他们为当机。 其他是附带,附带把他们的善根福德提升,这一生不能成就。一次一次提升,成熟,就决定成功。 但是要知道,往生净土也是成熟,不成熟就不能往生净土。怎么知道我成熟了? 对这个法门真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相信释迦牟尼佛介绍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想生极乐世界,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我的善根就成熟了。 所以善根成熟不成熟,不要问别人,别人不知道,要问自己。换句话说,自己真正放下,真正把佛号阿弥陀佛当作自己的命根,古德说当作本命元辰,誓求往生,就成熟了。 二六时中不离开阿弥陀佛,念念相续,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也不放,把心打扫得干干净净,什么都不要,不善的念头清除掉,善的念头也清除掉。 一定要知道,不善的念头惹来的是三恶道,善的念头招来的三善道,统统是轮回的事情,出不了六道。 明白了,善跟恶全清除掉,统统不要了,我就装一尊阿弥陀佛,我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我的善根成熟了。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12集
净空法师:【业障深重,淫心是根源,杀生结下怨恨】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我们要把这句话看清楚,不是一个世界,是十方诸佛世界都不例外。 「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超越三界六道轮回,确实不简单。淫杀盗妄四条都要清净,三条清净,一条不清净,都出不去,都成妨碍。 我们无始劫修行,为什么今天还是这个样子?四条没有全断,断一条、二条、三条,还剩一条,都不能成功,必得四条断得干干净净。 四条排列顺序,妨害力量有轻重差别。纵然像妄语(排列在后),也必定造成不能成就的决定因素,所以不可以看轻。 佛讲四重戒,真的一点都不错。杀生不能出三界,原因要多想想,细细研究。 佛说这些事实,第一个淫心,是我们本身罪业的根源,许多罪业都从这里生,世间人常讲业障深重,这是业障根源。 第二个杀生,是冤(冤相报)的根源。我们修行,好多人障碍,好多事情阻挠,这是外来力量。为什么有障碍?怨亲债主。 怎么结(怨)?杀生吃肉,从这个地方结下很深的怨恨。凡夫疏忽,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3集
净空法师:【信愿坚定,佛号就有感应力】 很想断除,偏偏断不了,偏偏有这种意念现前,这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作祟,不是自己能力控制得住的。但是危害这样深,怎么办? 佛教我们念佛,不夹杂,不间断,佛号有力量,能够把烦恼伏住。 大经常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我想弥陀,弥陀想我。自自然然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使无始劫的烦恼自然不生,这是真心专念必然得到的感应。 感应大小,感应明显与否,在自己信愿坚定恳切,一心(舍)离娑婆世界,一心愿生净土,感应力量就显著。 符合这个标准,于佛菩提就有希望。斯可希冀,就是有指望,用在净宗,就是决定得生。 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自己修持功夫浅深。所谓功夫浅深,就是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功夫就愈深,品位就愈高,事实是如此。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3集
净空法师:【善根成妙悟,烦恼根没断,有意无意误导佛法】 如果因上错了,「纵得妙悟,皆是淫根」。妙悟有没有?确实有。 妙悟从哪里来?一个是修定。他不是没有定,真有世间禅定,智慧比一般人高,我们的智慧不如他。 第二个原因是他多生多劫闻法,生生世世在佛法熏修,这个善根成了妙悟。可惜烦恼根没有断尽,学佛最后学成了魔,关键在此地。 「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根本成淫,把佛法误导了。 误导有二种,一种是有意误导,一种是无意误导。无论有意无意,都要负因果责任,自己耽误一生,这不能怪人,自作自受。误导大众,这个罪过不得了。 众生有缘遇到正法,这一生明明能成就,你把他拉回来,依照你这个法门修学,最后还堕落三恶道,这个罪过就重了。 必不能出,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火坑比喻地狱,很容易堕落,很难出头。 《楞严经》为我们说明世间法的真相,讲七趣,地狱这一道说得特别多,特别详细。佛的用意就是提出高度警告,希望我们小心谨慎,决定不造地狱罪业。 如来涅盘,简单说,就是证成佛果。何路修证,根本成淫,决定不能成正果。这是诸佛如来第一清净明诲。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3集
净空法师:【精进念佛,十日夜、一日夜不断,皆得往生】 真诚心,昼夜常念,阿弥陀佛清净国土,这是忆佛念佛往生正行。什么方式?相续十日十夜,一般行人所需之功行。 平常忙,一年能不能找个休假,有十天休假,好好念十天佛,有一个月休假,可以念半个月佛。找假期,相续十日十夜。 一日一夜,乃多善根,所需之功行。善根福德很厚的,一天一夜。我曾经提倡,怎么修法?一个月找一天,工作请一天假,一日一夜念佛,精进念佛。 打佛七,打佛一,一天或者二天、三天都可以。不超过三天,这个假好请。一个月一次,或者二个月一次,三个月一次,都可以。 但随其善根于十日夜乃至一日夜能不断绝,命终皆得往生。为什么?精进念佛,日夜不断,就像宋朝莹珂法师一样。 念佛功夫得力,把身命交给阿弥陀佛,托付给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往生?完全阿弥陀佛作主,好!自己不操心。 阿弥陀佛要留我们,我们就多留几年几时,不碍事。留你干什么?留你表法,多度几个人,是这个意思,不是别的。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67集
净空法师:【至诚心回向】希望历劫怨亲破迷开悟,同生净土 回向,通忏悔法门。但是要用真心回向,不能有口无心,有口无心没有效果,要以至诚心回向。 诵经、念佛、修持、行善,种种功德回向历劫怨亲债主,希望他们破迷开悟,念佛同生净土,以真诚心把(恩)怨解开。 冤家宜解不宜结,过去无知,现在明了,希望用和平手段,把怨结解开。所以修学回向法门,用意很深。 他要是接受,就不会扰乱,我们修行证果成就了,再回到六道,全心全力帮助他们。他们也很高兴,将来我们会帮助,有缘,非常重要。 再深一层来说,这些怨亲债主,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是永远纠缠不清。在世间生活很苦,我们并不止这一生,还有来生,来生还有来生,问题不能解决。 生活状况(可能)一生不如一生,一世不如一世,你们仔细想想,这一生得到人身,从小到大,从年头到年尾,造的是善业多,还是恶业多?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 如果恶念多于善念,恶行多于善行,来生日子一定比这一生更苦。所以一世不如一世,这个要觉悟。怨亲债主一世比一世增加,麻烦是愈来愈多。明白事实真相,就坚定意念,这一生决定超越轮回。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4集
净空法师:【放下表面最粗的烦恼,就跟极乐世界相应】 一切诸佛剎土,实报土都不衰不变,跟极乐世界一样,但是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有衰有变。 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声闻、缘觉、菩萨、佛。凡圣同居土有衰有变,是六道。 极乐世界只有人天二道,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道。人天也是有衰有变,但是(极乐)人天不衰不变,跟实报土完全相同。 这是西方世界无比殊胜庄严之处,十方诸佛剎土没有。所以往生,莲花化生,在莲花里就产生变化,换身体,一合相的身体转变成法性身,不一样。 极乐世界凡圣土不是阿赖耶的境界相,不是相分,是从自性流出来,没有阿赖耶,就是不会变。 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法性身,就不是阿赖耶的见分,法性土,不是阿赖耶的相分。 圆满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就在莲花自然转(化)。 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没有佛威神加持,我们转识成智多难,可以说没有能力。 今天讲看破放下,那是放下最粗的,浮在表面最粗的烦恼,只能放下这些,但是就相应。 所以修净土的人,不能不念念对阿弥陀佛感恩,这是无与伦比的大恩大德,不能不知道。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67集
净空法师:【一切法不执着,祈祷力量不可思议】 祈祷力量不可思议,如果祈祷当中还常常想着自己身体,这就不灵了。不能想,想它等于养病毒,不想(我所有),病毒就消灭,没有了。 病毒是贪瞋痴养成的,这些念头(相似相续)在养病毒。 对于一切法,身体都不贪,受什么冤枉也不恨,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想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天天想这些,好,这是诸法实相。慢慢契入境界,(相应)就得定,智慧开了,全部放下。 全部放下,这个身体在世间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色空)没有障碍,跟一切(法界)自然就通了。 我们有杂念,有妄想,就是障碍,障碍最严重的是执着。于一切法不执着,不分别,确确实实,很多人在这个状况好了。 为什么?那是病,不是寿命没有了,还有寿命,他就一定会好。寿命到了,那就没有法子,没有命了。只要还有命,病一定会恢复正常,恢复健康。理(事)要真通。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01集
净空法师:【依靠自性觉,正知见,回归身心清净】 三学就是三宝,三宝就是三学,一定要认识清楚。学佛一入门,先传授三皈。传授什么?把佛法修学纲领传授给你,纲领有三条,叫三皈依。 「皈」是回归,「依」是依靠。以往迷惑颠倒,现在佛教我们,从迷惑颠倒回来,这叫皈,回归。依真实智慧,依正觉,叫做「皈依佛」。 我依佛,佛是正觉,佛是觉悟,佛是智慧。换句话说,以前对人对事对物,感情用事,感情是迷,现在要理智作主,不迷了,用理性判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恰到好处,圆圆满满。 我有了依靠,依靠自性觉,依靠智慧,皈依佛。 过去对于宇宙人生,想法、看法错误,错误就是迷。现在从错误回头,我要依正确的看法、想法,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所以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正知见。 第三叫「皈依僧」。僧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从一切污染,精神污染,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现在连身体都污染,我们要远离这些污染,回归清净。我们要清净心,清净身,身心清净,皈依僧。 佛法入门,就把修行原则传授给你,叫做传授三皈。大家记住,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第二个皈依法,正而不邪,第三个皈依僧,净而不染。 法师,只要出家,受过大戒,都可以为大众传授三皈。你接受后,他做证明。 是不是真的受了三皈?从今而后,思想、言行、动作,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我是真正三皈弟子,是佛的学生。 受了三皈,还是迷惑颠倒,邪知邪见,样样污染,那就错了。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2集
净空法师:【中道】体是空寂,相是幻相,作用随念头变化 大乘佛法讲中道,中道(近似)中庸。持国天王手上拿的琵琶是表法,怎样是中?琵琶是弦乐器,演奏要调(音),太紧(弦)就断掉,太松就弹不响,一定要适中,音色才美。 处事待人接物要行中道,太过就是太紧,(容易)断(裂),太松就不(交集),一定要中庸,(关系)就美。 二边不着,是中道的意思。但是中道不能执着,执着,中道跟二边不又对立了吗?永远没有对立。 所以中道这个念头也没有,是真中道,执着有个中道是假中道,不是真的。就是告诉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中道(也)不执着。 为什么不能执着?自性(本空)。科学家说零点能量场,跟佛法讲自性、中道很接近。 但是什么都没有,在佛法讲不通。(体性)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这是佛法讲的中道。 什么都没有是体,什么都有是相,《华严经》讲体、相、作用,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根本离不开,一体。体是空寂,相是幻相,什么都有,不是真的。 体是真的,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一尘不染。清净平等觉,是讲体。相千差万别,整个宇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相里有用,作用顺性德,美好,不顺性德就丑陋。 顺性德到极处是实报庄严土,违背性德达极处就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跟实报庄严土都不是定法,随着念头变。 一念善,一念佛,佛境界现前。一念瞋恚,地狱现前,一念贪婪,饿鬼现前。所以,一切相叫幻相,随着念头变化。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01集
淨空法師:【念佛人常思惟,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念佛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想身体,什么都不想,试验二、三个月,看看健康怎么样。但是试验期间绝不想身体,痛痒都不管,念佛。 学夏威夷修.蓝博士用四句话,哪个地方疼痛了,就(观)想这个地方: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痛痒就没有了,很灵。 有一次早晨腿抽筋,很难过,我就用手摸它,用这四句话,想着: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念了大概三遍,就没事了。 所以每个细胞,每个器官,有一点点不对劲,这四句话很灵,要用清净心念,用真的爱心。爱心太微妙了,是自性的核心,能量特别大,真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 思道,思惟所对的境界,经上很多。有些东西难分难舍,就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话(专注)念几遍,就能放下了。 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内。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我什么关系?一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同)一体(性),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极乐世界是(自)心变现,阿弥陀佛是自性流露出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弥陀、极乐不在心外。一切法心现识变,我们(回归)真(性),不要妄(相),妄舍尽了,真自然现前。 我丢掉妄,去找真,真找不到,不找,(全体)现前。所以平常思惟,应该思惟道。如果思惟善,断恶修善,果报在人天。思惟妙法,就能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大幅度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提升品位。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01集
净空法师:【众生心变化大,妄想分别执着,早晨晚上不平等】 《金刚经》告诉我们,「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每个法门都通涅盘,为什么?涅盘是一切法的体(性),离开体,法(相)不能建立。 我们常常用电视屏幕比喻本体,体(同)一个,真(性)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一切法好比是屏幕显示的相,色相、音声都不能离开屏幕。 我们就晓得,任何一法都能够明心见性,包括世间法,当然也包括所有不同宗教。 法是平等的,都能见性,但是问题,众生根性不平等,有些他学起来容易,能达到目的,有些学起来很困难,达不到目的。由此可知,不平等是众生,不是法。 什么不平等?众生心(种种差别),妄想分别执着不平等。妄想还好,这起心动念,最严重的是分别执着。不但二个人不会平等,自己一个人也不平等。 想想小时候分别执着,跟长大了不一样,(青年)分别执着跟中年不一样,中年分别执着跟老年不一样,乃至于早晨跟晚上不一样,变化太大了。 心思之乱,妄念之多,自己跟自己都无法平等。一切法种种(差异),是妄心造成。真心平等,真心一如。所以用真心,容易契入涅盘境界,用妄心就完全没有法子。 这是讲法有种种差别,能使人趣入涅盘。这个东西用对了,全管用,像大夫用药一样,药要对症,药到病除。 如果不对症,病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不对症,不是药不好,什么药对什么样的病症,用这个比喻说明门的意思。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19集
净空法师:【佛是应机说法,三藏不是课程分类】 佛当年讲经,不是像学校编订一个课程,按部就班教学。佛是应机说法,什么人向佛提出问题请教,佛就给他解答,以后记录下来,都成了经典。 他并没有专门讲定,专门讲戒。现在分为三藏,实在讲分得很勉强。为什么?譬如《楞严经》在三藏是经藏,可是这一段讲的是戒律。 可见每一部经,戒定慧三学都有,统统具足。三藏怎么编法?看它分量多少。 譬如《楞严经》讲定的经文很长,讲戒律只有一段,不长,讲定讲得多,就把它归到经藏。假如这部经戒讲得多,定讲得少,就把它归到律藏。 经里有讲戒律,律里也有讲定,也有讲慧,看分量偏重来分类。如果要严格分,没有法子分,每一部经论都有三学,我们必须要晓得。 世尊教学,确实就是教这三桩事情,说明为什么要守法,持戒的功德利益在哪些地方。明白了,自然欢喜遵守,不会违背。 世尊循循善诱,一定讲得很清楚,让我们欢喜接受,这是教学法的高明,他从不勉强我们做一桩事情。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2集
净空法师:【恩爱比怨恨麻烦】地狱愿意离开,天堂不想离开 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这句话要记住,因为在现前社会常遇到。怎么办?劝他念佛,念阿弥陀佛,一心专念,求生净土。 时节因缘到了,佛一定带他走,时节因缘还没到,佛会帮助他化解灾难。这个要真信,一点都不怀疑。 一生无论什么环境现前,全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再不好的环境,再艰难的环境,再困苦的环境,要感谢佛菩萨,肯定是帮自己消业障的,不能顺利通过,业障消不了。 顺境是消你的善业,清净心没有善恶,所以天堂、地狱是平等的。我们造了善业、不善业,果报在天堂,消善业,在地狱,消不善业,统统消干净就出离六道轮回。 不要认为地狱不好,天堂好,这个念头就错了,都好,都是消业障。有时候善的障比恶的障还厉害,恶的障你讨厌,愿意离开,善的障你不想离开,更麻烦。 古德讲: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恩爱,永远不能离开六道轮回,这个比怨恨还麻烦。怨恨天天打架,打的时候不想在一起了,那个恩爱天天想在一起。 所以要晓得,一切际遇都是自己起心动念造作所成就。西方极乐净土,没有这些东西。 断恶不着断恶的相,清净心现前,修善不着修善的相,不要认为我做多少好事,没有,做等于没做,三轮体空,这就对了。 心干干净净,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这就好。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63集
净空法师:【怀念过去,预想未来,就是不接受佛加持】 美国修.蓝博士(2012年3月21日)来看我,他那种治病原理没有别的,(持续清理)念头、记忆。 他们叫清除,我们叫放下。把(意识、潜意识储存)的东西,善的、恶的统统清除,之后清净心就现前。 跟佛法道理(相通),佛教我们把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放下。统统清除,自性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无量寿,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他讲的没有佛经详细,还没有佛经讲得透澈,基本概念跟佛经相同,所以他治病的方法,治病的效果,我们承认。 最重要的秘诀,把病人观想跟自己一体,他就是我,我就是他。病历打开,现在我有哪些病况,用我的意念把病况清除。我清除了,他就好了,为什么?一体。 完全用心灵感应,用这个方法治病。不需要跟病人见面,相距几千里没有关系,都能治好。 这个清除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我看到报告里说,每天专注观想好像至少三十分钟,那就等于入定,连续一个月,三十天,效果就出现。 过去听说,他在夏威夷一个精神病院,有三十个病患,非常严重,他用三年时间治(疗),(二位转院,其余)统统出院,都恢复正常。 所以真正功夫是一心专注,一点杂念都没有,(清理)自己(内在记忆),我这调养好了,他也好了。 这段文,是明极乐无有诸恼,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烦恼。至于魔事,秽土众生,以念佛故,尚得免除,何况生彼净土。 这句话要记住,魔事里最严重的,天魔,因为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这三种,属于本身的,天魔属于外来的,但是念佛人能够免除。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被境界所转,得佛力加持,无论什么环境身心清净,不受干扰。这桩事情佛可以加持,可是自己要能够接受加持,自己不接受那就难了。 要跟阿弥陀佛合作,效果就见到了。佛加持,我们不接受,还是怀念过去,预想未来,就是不合作,就是接受干扰。 过去像修.蓝博士说的,把它清除,清扫得干干净净,未来还没到,想它干什么?只着重当下这一念,当下一念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问题解决了。 念佛会不会念,关键在此地,不是念佛没有效果,你不懂方法,你的(正)念念的时候就被破坏了。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263集
一实境界义及二种观道 一实境界义及二种观道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 “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想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炎,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离分别故。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净空法师:【法喜充满,念佛功德无量无边】 无间地狱能见到佛光,是阿赖耶识有佛种子,某一世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十善,有这个种子才有缘分在无间地狱见到佛光。 如果没有永远见不到,真可怜。过去在人道、天道,只有人天二道有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学。 如果没有这个种子,堕在恶道,菩萨示现地藏王菩萨,在鬼道示现鬼王身,在地狱现地狱身,教化众生,佛度有缘人,阿赖耶识没有种子,没办法度他。 阿赖耶种子多,力量强,容易度。所以阿弥陀佛名号重要,我们常常念,默念,鬼神能听到,出声念,人能听到,功德无量无边。 手上拿一串念珠,别人看到,佛的概念下去了,度众生。所以出家人别瞧不起,他不如法,造作很多罪业,但是他穿这件衣服在街上走一遍,多少人看到,阿赖耶种个佛种子。 三宝不能轻视,作恶自然有他的果报,不可以批评。这个形象能教人动一个佛念头,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家居士拿念珠,人家看到就起一个佛念头。 所以小动物们,阿赖耶识有佛种子,牠有机会见到佛光,也有机会见到佛相,见到极乐世界。所有疾苦莫不休止,就停止了,一切忧恼莫不解脱。 凡夫有忧有恼,真正念佛,忧恼就没有,欢喜心出来了,真的功夫得力。 什么叫功夫得力?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悦,功夫就得力,佛法讲法喜充满,功夫得力。 欢喜心念出来,忧虑、忧恼没有了,读经把忧恼读掉,欢喜心读出来,这叫功夫,真正现前的利益。 到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什么时候想往生,阿弥陀佛就来接你。功夫成就了,生死自在。 想多住几年也不妨碍,跟阿弥陀佛说明,我愿意多住几年,什么时候走,我不决定,让佛决定,可以约定。完全替佛做事,不为自己,跟佛的心愿完全相应。 本文节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585集
净空法师:【正定,建立在身心安稳的基础上】 守法,身心安稳,是修定的基础。譬如修定的人,做了亏心事,做了犯法的事情,常常有恐惧,他怎么可能成功? 纵然修成定,也不是正定,一定是邪定。正定,一定建立在身心安稳的基础上。 唯有心真正定下来,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因此智慧不要修,不要求,决定求不到,慧是清净心的作用。 所以整个佛法(依般若正见为基础),修学枢纽在定,戒是修定的手段,修定的基础,修定的预备功夫。 得定后,自然就开慧,小定开小智慧,大定开大智慧,圆定就开究竟圆满的智慧。 我们看古今念佛人,老实念佛,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念佛功夫纯熟了,真的开智慧,智慧现前,样样都通达,样样都懂。 我们要问,既然慧开了,样样通达明了,为什么不弘法利生,要往生,是不是自私,是不是不慈悲?凡夫看好像是这样,其实不然。 度众生要缘分,他虽然开悟,没有法缘,纵然讲经说法,人家不相信,不认识字,没有学过。 在这样情况下,住在世间,对大众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有利益,那就赶紧往生。绝对不是寿命刚刚好到了,没那么巧,而是功夫成就,有能力往生,马上就走了。 有这种能力,不往生,还要留在世间,只有一个理由,说法度众生。除这个理由之外,没有第二个理由。 还有一些有缘众生可度,就是还有不少人相信他,能够听他劝告,他有责任帮助他们成就净业,就不能走。 所以缘尽了就走,还有缘就必须留在这个世间。明了事实真相,真正修行要注重戒定。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2集
净空法师:【执着见瑞相,念佛形式,功夫成片,信愿不真】 有同修问,一个念佛道场,有些人念佛时,体内有气流控制身体,身体不能作主,左右倾斜,像晕船一样,而且不是一个人,若干人这样,问我是怎么回事? 真正念佛人,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护佑。这个现象是自己心里执着没放下,信愿有问题,信不够真,愿不够切。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他口里是无量觉,心里是迷惑颠倒,强烈执着,各种执着。 有的执着亲人、财产,有的执着见佛、见瑞相,有的执着功夫成片,有的希求神通感应,有的特别执着念佛的形式、音调、数量…… 所以一定要听经,帮助放下,帮助坚固信愿。有人说他听经一、二十年了,不需要再听,他懂了。其实你没懂,章嘉大师的标准:听懂了就是放下了,你没放下就是没懂。 另外一种业障,怨亲债主障碍,不希望你成就。为什么?他还有很多恩怨没报,在等机会,你真修行,真往生,他就报不成了。 所以真修行人常常想到(累劫)怨亲债主,每天把修学功(德)回向给他们。一定要发愿,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度你们,就不会找麻烦了。 为什么?他在六道也很苦,也很想离开六道。你有这样的心愿,到极乐世界再拉他一把,他很欢喜,不会(纠缠),不会障碍你。心要真诚,说到做到,可不能欺骗众生。 本文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12集
净空法师:【法师代表僧团传授三皈,皈依都是三宝弟子】 三皈证书,皈依证,不重要,心地真正回头,这个重要,这是诸佛菩萨承认的。千万记住,我受三皈是接受佛法修学最高指导,不是皈依某个法师,那就迷惑颠倒。 明明是皈依三宝,皈依某法师叫邪知邪见,迷而不觉,迷上这个法师,喜欢这个法师,那个法师就不喜欢,我不皈依他。 你的思想不是正知正见,是邪知邪见,心里有分别执着,已经染污,不清净了。所以(认定)这个法师是我的皈依师,你决定皈依的是迷邪染,你对三皈完全不明了,完全不懂。 法师是代表僧团为你传授三皈。接受三皈后,「住持三宝」是我们的老师,要尊重。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凡是出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这就对了。 传授三皈的法师,是僧团代表人,他传授我,他做证明,我是三宝弟子。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要搞错了。 如果说,这个人是我的皈依师,那个不是我的皈依师,将来你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我跟大家讲真话,不是假话,不要以为吓唬你们,是实话。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2集
净空法师:【念佛圆通,以观照为真修】 《楞严》提倡,以观照为真修。真用功在哪里?眼见色,耳闻声,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样样清楚不动心。 样样清楚是慧,不起心动念是定,这是定慧等运,定慧双修。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就在这里修观(因信起观,以观行为修),这叫真修行,这叫真会用功。 最方便最善巧,《楞严》举出二十五位菩萨,示范修行榜样,就是二十五圆通。观世音菩萨示范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示范念佛圆通章。 二十五种方式里,最圆满最殊胜的无过于大势至念佛,与经的理论、原则、宗旨密切吻合,非常好修。 见色闻声,怎么不起心不动念?见到外面总总,阿弥陀佛,听到外面总总,阿弥陀佛,统统(回归)阿弥陀佛,这个方便。(初学)不念阿弥陀佛,见色闻声会打妄想,妄想很不容易止住。 大势至菩萨这个法门就妙了,一切起心动念,全归(净念相继),用佛号(都摄六根),代替一切分别、执着、妄念,这个方法妙极了。 大势至菩萨与志同道合的同修,都是修(念佛三昧),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一个法门,不用第二个法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心开就是照见,功夫达到究竟圆满,成就楞严大定。 本文节录自【199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1集
净空法师:【得道】见色闻声,学习明心见性 凡夫行动里,有妄想分别执着,有烦恼,有习气。明心见性的人六根(接触)境界,真正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差别就在此地。 明心见性不是要离开世间,世间是离不开的,真妄(不二),怎么离得开?怎么办? 佛菩萨教我们,所有宗教教主、上帝及上帝的使者,教化六道众生这些大德、大师,他们不但教,而且给做模范,做榜样。 我们能契入他们的境界,俗话说「得道」,得到什么?明心见性的道路,晓得怎么走法,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学习。 眼见色是修行,学习明心见性。现在开始下手,就是所见色相,不分别不执着,不放在心上,就对了。 凡夫的问题在哪里?把所有现象,真的假的,统统放在心上。不知道真心本性是清净的,一尘不染,虽见色,没放在心上,虽闻声,也没有放在心上,乃至鼻嗅香,舌尝味,都不放在心上。 所以称一如,真如是什么?真妄不一不异,叫一如。不起分别,不生执着,这是入门的地方,要用功夫去练。 真正做到了,方东美先生教我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你得到,他也得到,人人得到了。 怎么得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凡夫,把真心变成妄心,把本性变成习性,问题就出在这里。 本文节录自【学习神爱世人】4集
净空法师:【佛的愿望】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
净空法师:【不忙着起心动念,信解就变成智慧】 有人问:修了几十年,烦恼重重,没有得到安乐,你是怎么得到?我告诉他:跟我学,你也会得到,学什么?不放在心上。 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什么?你已经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养成一种习惯。 眼见色,立刻起心动念,耳闻声,立刻也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个个都忙着起心动念,麻烦可大了。 起心动念叫做妄心,把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着放下,(不生不灭)是真心,是自性。 千经万论帮助我们认识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认识是解,信解行证,你没修行。行是什么?放下。这一放下,你的认识就变成智慧,不是烦恼。 本文节录自【学习神爱世人】4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